元青花鉴定从胎土入手

合集下载

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

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

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
1、元瓷有一种辨别特色,听声是禁绝的,可是胎土都颗粒大,空地大,不细密,所以上手可感受胎土假如十分严密紧凑者要当心,自己有一诀窍,即是用指弹器物,根据反弹回来的感受和力道,能够感受胎质的松紧程度,这个需求多拿真东西试,找到感受就很准。

可是胎质紧实细密者,要扫除洪武官窑,不能都定为仿品。

2、看缠枝牡丹或莲花或菊纹,缠枝花卉不论画工怎么,真品都能给人一种花叶都欣欣向荣的感受,假如感受就像开败了,或许无精打采,就要留意;
3、有火石红的东西,先看火石红的真假,没经验看禁绝的,就使劲洗,假如洗掉了,褪色了,那就不对。

收东西的时分,两个方法,一是带个湿纸巾,没有就不要怕脏,直接上唾沫!
4、土水沁,元瓷的釉质格外,又是高温釉,土水沁反而不易深化,新出土的,通常都能抠掉,土水沁假如抠不掉的,上镜子看颗粒巨细,上鼻子闻气味。

有许多深化的土水沁的,要置疑作假,要当心;
5、还有一点是我重复说的,至正型的,苏料平抹的当地必定能够找到串珠状的凝集小点,此要点不能仿,有的平抹的当地不必定显着,上镜子就显着,有的不显着的,就找,
真品肯定会有这么的当地。

6、苏料的层次感很强,有一种要冲出来的感受,这个玩得时刻长了能够感受出来。

第二,苏料有腐蚀性,时刻越长的东西,离釉面越近。

7、听回音,假如有大开口的器物,把头埋下去,喊一声,因为胎质的不一样,现代的和元瓷的反射回来的回音声响是不一样的,现代的回音很冲,老的就不是。

鉴定民窑元青花瓷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鉴定民窑元青花瓷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鉴定民窑元青花瓷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胎体上看,由于元青花采用二元配方制胎,即瓷石与麻仓土(高岭土的一种)按照一定比例配方混合制胎。

这就决定了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重(、胎质坚硬;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胎色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比官用瓷器白中泛灰显得更灰)或灰黄色或土黄色的;由于粉碎瓷石、淘洗瓷土等工艺的局限性,烧成后的胎体比后世景德镇瓷器仍然粗糙,颗粒状态突出,有偏狭形缝隙,气孔较多,远说不上细腻洁白。

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

其中,元代民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其胎与元青花官窑瓷器差别不大。

从成型工艺上看:民用元青花瓷器与元青花官窑瓷器的制作方法是一样的。

如采用内模外刮削制坯、外膜内刮削制坯,再以泥浆做粘合剂合模或多层重叠成型。

故大件器物的内壁、内底、腹部、口部等处胎体接痕现象明显;粘接处器物表面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虽经抹平或打磨,但接痕仍清晰可见;内壁接胎痕更为明显,多为凸起状态,一般1~2毫米不等,粗细大小也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的质感。

瓶、罐的内部,修胎痕、抹胎痕等手工加工痕迹都清晰可见,远不如后世同类瓷器光洁;底部与器身分开制作,然后钻再粘接的工艺是普遍的,在器物的内外或多或少可能发现连接痕迹。

从挖足、修口工艺上看,与同时代其它知名窑口(如龙泉窑、钧窑等)有一致的风格: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底厚重、圈足厚宽,圈足既向内斜削,又向外斜削,从圈足正面看,呈八字形;圈足内底普遍有螺旋状旋坯痕、跳刀痕和乳钉状突出点,圈足上往往能发现修坯不连贯的刀痕;器口向外下方斜削形成的器口极具时代感。

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小瓶、小罐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

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

小型器物(小罐、小瓶、小壶和碗、盘等)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的元代突出特点。

元代青花瓷器的这种特殊削足处理方法所形成的“八”字形圈足是器物的重叠垫烧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与一些器物的的内底有露胎涩圈相吻合的。

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鉴定篇(1):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首先是胎与釉。

真品总的观感为胎较粗重,釉为青白色,釉面的坚实感强烈。

表面呈现的是玉一般地光泽。

新品的胎地较细,釉色偏白,常在釉面上做水碱痕迹,也有经打磨后釉面出现缺失光泽的现象。

第二,原料与青花斑点。

元青花使用两种青花料,一种大型漂亮的青花瓷器,多为进口原料,色调蓝艳,有宝石蓝的感觉,带有黑褐色的斑点,有的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微微下凹。

这种斑点是自然形成的。

另一种为国内墓葬出土或外销到东南亚的小件青花瓷,多使用国产料,色调蓝灰。

后一类仿品较少。

新仿制的元青花是现代配制的青花料,呈现出的黑褐色斑点比较密集,斑点颜色较浓重,侧视斑点处,釉上仿佛浮有一层薄薄的银灰色金属片。

从气韵上看没有达到元青花那样古雅深沉。

第三,纹饰风格。

元青花的纹饰自如,笔线有力,具有一种潇洒的力度美。

多层次绘画装饰的器物,纹饰紧凑和谐,留的地釉不多。

新制品笔线拘谨无力,有的画面纹饰较稀松,给人的感觉过于工细华丽。

第四,底部釉斑现象。

一般出现在大罐、大瓶的底部。

元代陶瓷工匠在施满釉后需将底部釉擦除,但又没有擦除彻底。

没有擦除的釉,即成为后人说的釉斑,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釉斑有大有小,或宽或窄,釉斑周围有的还有浅淡的火石红色。

现在的新产品,釉斑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使用毛笔类工具随便抹成的,很不自然。

第五,火石红与跳刀现象。

不一定每件器物底部都会出现,一般呈现浅淡的火石红色,仿佛刷过的泥浆色,表明有点油亮的光泽,旋纹及跳刀痕隐现。

现代的仿制品火石红色过于浓重,跳刀的痕纹路很深。

有的赝品底部还涂抹一些黑灰色的脏污表示器物的旧意,比较易于识别。

第六,元青花很少写款识。

目前只发现一对收藏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雍正11年元青花云龙象耳大瓶,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新制品中出现许多写有“大元国某某年制”的字样,以迷惑他人,要特别小心元代青花可分为大件器和小件器两种,典型的元青花瓷鉴别特征主要有七点一、元青花一般胎体厚重,上手感觉适中;二、器底无釉,多数器底有明显旋纹,个别有跳刀痕并黏有填砂。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1、看胎质
元青花瓷可以通过看胎质来鉴别,元青花瓷的胎质厚重、坚实,器壁较厚,并且元青花瓷大器较多。

但是瓷胎里面一般都会有铁褐色小点,含有的杂质相对较多。

2、看气泡
此外元青花瓷也可以通过看气泡来鉴别,元青花瓷大多是采用柴木窑烧制而成,瓷器的气泡巨细不一,并且比较亮堂。

而元青花瓷仿冒品多为气窑烧制,气泡细小,巨细相间、不透亮。

3、看颜色
从元青花瓷的颜色来看,元青花瓷的发色有浓艳、正艳、青灰三种,并且采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烧制出来的青花颜色为带点紫色的深沉蓝,青色中泛点绿色。

4、看圈足
元青花瓷的圈足大多较宽而矮,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

但是大部分元青花器内和器底有釉斑,并且瓶罐类元青花胎体多为四段三接。

5、看纹理
从元青花的纹理来看,元青花瓷大多采用手艺拉坯或脱坯成型技术,因此瓶、罐等类型的元青花瓷内壁一般都会留下明显的指纹、旋纹。

6、看釉面
从元青花瓷的釉面来看,元青花瓷采用了蘸釉、浇釉和刷釉技术,它的釉质给人的感觉是饱满、肥厚的,但是整体的平坦度相对较差。

7、看纹饰
从元青花瓷的纹饰来看,元青花瓷的纹饰繁密、层次多,比较常见的是七至九层纹饰,而这些纹饰的主题以佛教、道教纹饰以及中华民族前史故事为主。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元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由于仿制技术的日益高超,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品。

因此,如何鉴别真伪成为了收藏者和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介绍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辨别真伪。

首先,我们可以从青花瓷的胎体来进行鉴别。

元青花瓷的胎体质地较为细腻,质地均匀,手感光滑。

而假冒品的胎体质地通常较粗糙,甚至会有气泡、夹杂等瑕疵。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釉面来进行鉴别。

真正的元青花瓷釉面通透光滑,细腻如玉,而假冒品的釉面常常呈现出粗糙、凹凸不平的现象。

第三,我们可以从青花瓷的图案来进行鉴别。

元青花瓷的图案多为人物、花鸟、山水等传统文化题材,绘画精美细腻,线条流畅。

而假冒品的图案常常粗糙、不规整,甚至出现错误的历史场景或者人物形象。

第四,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釉下彩来进行鉴别。

元青花瓷的釉下彩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而假冒品的釉下彩常常呈现出色彩暗淡、模糊不清的情况。

第五,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进行鉴别。

轻轻敲击青花瓷,真正的元青花瓷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假冒品则会显得沉闷。

第六,可以通过闻气味来进行鉴别。

真正的元青花瓷通常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而假冒品则可能会有化学气味或者异味。

最后,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年代来进行鉴别。

元青花瓷的年代久远,通常会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器物表面可能会有些微的斑驳、老化痕迹。

而假冒品则往往缺乏这样的历史感。

总的来说,鉴别元青花瓷需要多方面综合考量,需要对青花瓷的质地、釉面、图案、釉下彩、声音、气味以及年代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

希望通过上述方法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鉴别元青花瓷的真伪,保护好自己的收藏利益。

鉴定元青花

鉴定元青花

1.元 青花牡丹双龙纹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元 青花鸳鸯荷花纹花口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元 青花龙纹梅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2 3 4
73
MUSEUM CONNOISSEUR 鉴藏 _ 多宝阁
称。观察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出土 的新石器时期陶器,随时都会发现 或具象或抽象的各种几何纹样。第 三,元青花在装饰纹样上,多绘花草 纹、动物纹和几何纹等非人物纹样。 西域类元青花多见这几类而几乎不 见人物纹样,是有讲究的。伊斯兰文 化认为,在室内装饰品上出现“人 物”图案是不吉利的,西域类元青花 显然遵从了这一宗教习俗。目前国 内外发现的1 0 件左右的人物元青 花,大都出现在本土、东瀛或欧洲, 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一点。第四, 元青花用得较多如“开光”的装饰手 法,可能与波斯萨珊银器与清真寺 中的各种装饰元素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如意开光,有人认为应来源于对 唐代金银器的模仿,而这又是与西亚波斯萨珊王朝进行文明交流的结 果。公元6世纪中叶库思老一世时期,波斯萨珊进入黄金时期,此时萨 珊贵族的奢侈与趣味,大大促进了工艺品的制造与发展,其中银器是 波斯萨珊最美的工艺品。由于它精美而便于携带,受到当地和周边地 区人民的喜爱。其时,中国正值盛唐时期,对外十分开放,陶瓷便大 量仿制波斯的金银器。如唐代蓟县青釉、高温陶壶饰以串珠圆形纹,明 显是仿制宁夏固原北周墓出土的萨珊银壶。这种颈与足上的大珠装饰 是在地中海金属制品中发源起来的,经过伊朗及中亚地区的发展,传 到了中国。而波斯萨珊银器中有一种徽章的装饰方法,将灵兽或人物 饰于徽章式的圆环内,据认为就是中国陶瓷“开光”真正形成的依据之 一。
74
重要标准。第四,用垫渣(老糠灰)方法垫烧的瓷胎(还有一种是用垫 饼),往往粘有很多或黑或焦黄的窑渣,有的已熔入釉中。不仅影响美 观,而且影响手感。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元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贵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仿制品,很多人很难辨别真伪。

因此,本文将介绍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元青花瓷。

首先,从青花瓷的色泽来看,元青花瓷的釉色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青灰色,而非其他青花瓷常见的淡蓝色。

这种独特的色泽是元青花瓷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可以通过色泽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其次,观察青花瓷的纹饰。

元青花瓷的纹饰多为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题材,线条流畅,构图精美,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而仿制品的纹饰往往显得生硬、粗糙,缺乏艺术感。

第三,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胎体来鉴别。

元青花瓷的胎体质地均匀细腻,质地较为坚实,且在阳光下能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感觉。

而仿制品的胎体质地常常不均匀,质地粗糙,缺乏半透明感。

另外,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釉面来判断其真伪。

元青花瓷的釉面通常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光滑如玉,且有一种淡淡的光泽。

而仿制品的釉面常常显得粗糙,缺乏晶莹剔透的感觉。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底款来鉴别。

元青花瓷的底款通常呈现出一种规整、工整的特点,且底款上的款识字迹清晰,线条流畅。

而仿制品的底款常常显得杂乱、模糊,字迹不清晰。

最后,可以通过观察青花瓷的年代来判断其真伪。

元青花瓷的年代一般较为久远,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痕迹,如有些地方会有明显的斑驳、磨损痕迹。

而仿制品的年代通常较为新,缺乏历史感。

总的来说,鉴别元青花瓷的方法有很多,但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鉴别元青花瓷,避免购买到假货,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元青花真伪难定?看透元青花须从这五个特征入手。(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真伪难定?看透元青花须从这五个特征入手。(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真伪难定?看透元青花须从这五个特征入手。

(元青花鉴定)元青花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

青花当时主要为对外贸易而生产的外销商品,供应阿拉伯世界国家。

很多元青花的图案、画法都是根据对方的需求而定向生产的。

元青花异常珍贵与数量稀少有关。

现(2012年)已知的“正牌”元青花不超过400件,大多藏于博物馆里,欧美等国外收藏机构约有200件,中国国内出土的仅有120件左右,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文物。

元朝有关的记述中没有提到过青花瓷器,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中国元青花瓷器的热潮。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制,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从此以后,以青花为主体的彩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往一贯占主流地位的颜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学上从以素雅为美的中古时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近古时代。

因此元青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学术界认识之后,就立即引起了艺术品收藏界的关注。

关于元青花瓷器,并不是品级是一样的,实际上分有不同等级。

造型、纹样都十分精美的属于一级珍品;器型较小、使用国产青花料、纹饰略简单的可列为二级和三级。

元青花瓷器的特征简介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有些洁白,釉面纯净透明;有些胎色泛灰,釉面白中带青或是较为乳浊。

器面上的青花呈色更会因为鈷料来源不同而产生相异的色泽。

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鈷料有国产青料和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前者偏向蓝灰色或蓝黑色,后者则浓艳如蓝宝石,并且会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点,是精品青花瓷器的标准色泽。

元代青花纹饰的施绘方法很多,有的是先勾勒边框再填上颜色,有的则以毛笔蘸钴料直接描绘而成。

笔法是依据各种纹饰的需要,分别採用粗毛笔或细毛笔来画,笔触率真明快,常在花卉或龙纹等纹样上产生独特的风格。

元青花瓷鉴定

元青花瓷鉴定
在外地窑口较常见,为云南玉溪,建水等窑口,胎粗釉灰,质地较差。
(5)色釉。元代青花还常有配用色釉的,如兰釉、红釉、酱釉,有时是在色釉开光的部位绘画,也有通体黑釉绘画的,如孔雀绿釉、松石兰釉等。
其次要熟悉它的制作工艺
元青花生产中的施釉方法,分别是沾釉、淋釉、刷釉和荡釉。
小器一般是单手沾釉,中、大器双手沾釉,然后口部以淋釉的办法补釉,特大器则完全择用淋釉或刷釉。元器罐瓶等物的内部分不单独施釉,多是利用沾釉时进去的釉浆,荡一下釉就完事,因此里釉多严重不匀,甚至大面积无釉。
因为元代这些施釉方法,形成了元器的特点:一般元器釉层较厚,釉面不平,容易出缩釉点和针眼,中大型罐瓶类口部带有釉水流淌痕迹,瓶内多无釉,罐内多漏釉或半截釉。有明显的荡釉痕迹。罐瓶底部多无釉,有时有些手沾上的釉斑,此种釉斑系上釉工艺中手沾釉所为,非故意而为之。
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使用痕迹的元青花是真的,没有使用痕迹的是假的”,这样看对吗?
我们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元青花传世品极少,只有在这极少数的传世品上才会有使用痕迹。元青花多数是出土器。窑藏出土的有使用痕迹的很少,没有使用痕迹的较多。墓葬出土的除极个别外,绝大多数都是烧成即入葬的,没有使用痕迹。应该说元青花的精品大器,有使用痕迹的少,无使用痕迹的多。凡出土器,绝大多数没有使用痕迹。
元青花在露胎处经常显出或淡或浓的红黄色。这种现象,是在入窑后火烧形成的。平常称做窑红或火烧红、火石红。元青花的窑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胎土中含有铁元素而形成的。元青花的胎中含有多种元素,还会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水分会从胎里向外蒸发。而胎土中含有的游离铁元素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浮现到胎皮表面,显出深浅不等的红黄色。这就是窑红。也就是说形成窑红的成因一是胎中含有铁元素,二是胎含水分,胎晾晒干燥不透而形成。

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

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

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嘿,咱来说说元青花瓷的鉴别方法。

先看胎质。

真正的元青花瓷胎质比较粗糙,摸起来不是那种特别光滑的感觉。

就好像你摸一块有点糙糙的石头,但它又有一种独特的质感。

如果胎质特别细腻,那可能就有点问题了。

就像你看到一个号称是古董的东西,结果表面光滑得像现代的瓷器,那可能就不是真的元青花瓷。

再瞧釉面。

元青花瓷的釉面有那种微微的光泽,不是特别刺眼的亮。

而且釉面会有一些细小的气泡,就像水里冒出来的小泡泡一样。

这些气泡分布得比较自然,如果气泡看起来很规则或者没有气泡,那可能就不是真货。

就像看一幅画,真画的笔触是自然的,假画可能就会显得很生硬。

纹饰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元青花瓷的纹饰很有特点,线条流畅自然。

那些图案就像有生命一样,一笔一划都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比如那些花卉、人物的图案,都非常生动。

如果纹饰看起来很呆板,线条不流畅,那可能就是仿制品。

就像看一个人写字,写得好的字是灵动的,不好的字就很僵硬。

还有颜色。

元青花瓷的蓝色很特别,那种蓝是深沉而又鲜艳的。

就像一片深邃的蓝天,但又带着一种鲜艳的色彩。

如果蓝色看起来很淡或者很艳得不正常,那可能就不是真的元青花瓷。

另外,从器型上也能看出一些门道。

元青花瓷的器型比较规整,但又不失古朴。

比如那些瓶子、罐子,它们的形状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如果器型看起来很怪异或者没有那种古朴的感觉,那可能就有问题。

我有个朋友,他在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个号称是元青花瓷的瓶子。

他先摸了摸胎质,感觉有点太光滑了,不像他之前见过的元青花瓷的那种粗糙质感。

然后他看了看釉面,发现上面几乎没有气泡,而且光泽有点太亮了。

再看纹饰,那些图案画得有点生硬,线条也不流畅。

颜色呢,蓝色有点淡,没有那种深沉鲜艳的感觉。

最后看器型,也没有元青花瓷该有的古朴韵味。

他就判断这个瓶子不是真的元青花瓷,避免了上当受骗。

鉴别元青花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从多个方面仔细观察。

就像你在人群中找一个特别的人,得从他的外貌、穿着、气质等多个方面去判断。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一种,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

在进行元青花鉴定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元青花鉴定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器物的材质和造型上进行鉴定。

元青花常用的材质是精细的瓷土和高温烧制而成,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质感。

在造型方面,元青花瓷器的形制多样,有如瓶、罐、盘、碗、壶等等,每个器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韵味。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辨别其绘画技法和图案来进行鉴定。

元青花瓷器的绘画技法主要包括素彩和青花两种。

素彩是指在瓷器胎体上使用彩料进行绘画,然后进行釉烧;而青花则是指在瓷器胎体上用深蓝色的釉下料进行描绘,然后施以透明釉进行烧制。

元青花的青花釉下料具有浓郁的蓝色,釉面晶莹剔透,绘画线条流畅自然。

图案方面,元青花多以纹饰和人物、花鸟等为主题,尤其是以水陆图案、云龙纹、花鸟纹等最为常见,图案布局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辨别元青花的胎质和釉面来进行鉴定。

元青花器的胎质细腻均匀,釉面通透而亮丽,釉料和胎体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

在光线下观察时,优质的元青花瓷器釉面呈现出一种瑰丽的光泽感,而非优质的元青花瓷器则显得暗淡无光。

第四,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元青花的装饰工艺和文化内涵来进行鉴定。

元青花瓷器的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其中还包括了许多高难度的烧造技术,如透雕、薄胎、贯穿等。

同时,元青花瓷器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受到西亚、波斯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因此,通过评估元青花器的装饰工艺和文化内涵,可以进一步判断其的真伪和价值。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专家和权威机构的鉴定意见来进行参考。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很难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鉴别元青花的真伪和价值。

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请资深的艺术品鉴定专家或者是相关的权威机构对元青花进行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元青花瓷器的鉴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材质和造型、绘画技法和图案、胎质和釉面、装饰工艺和文化内涵等等。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鉴定元青花时,需要注意其特征和鉴定方法,以确保准确识别其真伪。

本文将从元青花的特征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元青花的特征。

元青花瓷器的特征主要包括胎体、釉色、器形
和纹饰等方面。

在胎体方面,元青花的胎体细腻坚实,质地均匀,无明显气孔和疏松现象。

在釉色方面,元青花的釉色清澈透亮,有一定的透明感,且釉面光滑细腻。

在器形方面,元青花的器形多为简洁大气,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在纹饰方面,元青花的纹饰多为青花,其线条流畅自然,纹饰繁简有致,富有变化。

其次,我们来谈谈元青花的鉴定方法。

鉴定元青花真伪的方法主要包括目测鉴定、手感鉴定和专业鉴定等方面。

首先是目测鉴定,即通过肉眼观察元青花的特征,如胎体、釉色、器形和纹饰等,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其次是手感鉴定,即通过手感来感受元青花的质地和釉面的光滑度,以及纹饰的凹凸感,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

最后是专业鉴定,即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来进行科学鉴定,通过仪器分析和专业知识来准确鉴定元青花的真伪。

总的来说,鉴定元青花的特征和方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元青花的
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和鉴定,才能准确判断元青花的真伪,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瓷器的珍贵文化遗产。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元青花的特征和鉴定方法有所帮助。

元青花的鉴定绝招

元青花的鉴定绝招

元青花真正的鉴定要点(一)元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1、大件胎体厚重,上下分段制作,器外有接胎痕,器里有挽接痕或溢出的泥浆条,接底处更是如此,有的有泥绑条或有用手按压的痕迹。

2、砂底无釉或者有粘砂,部分玉壶春瓶是釉底。

3、圈足外撇或平底,削胎不够规矩,底有向心旋削痕并留有乳突和大小不一的釉斑。

4、多数底足有火石红,但也有一部分无火石红。

5、小件器物圈足外有上釉时留下的指抓痕。

6、器形整体规整,局部欠平,留有空泡或修胎痕。

7、少数器胫部削胎过薄,烧制时乘受不了器物重量,造成塌陷或歪斜。

8、晚期元青花胎体有的较薄,胎中掺有砂粒,釉较薄。

9、由于胎土可塑性不太好,器物多有窑裂之类的缺陷,盘类尤其突出;相当一些大盘底部向上凸。

(二)元青花瓷器的釉面特征:1、青绿色釉面,釉层较厚,由于釉面含较多的铁,釉色泛青绿。

2、浅亮青色釉面,釉层较薄,配用进口青花,大多数的元青花瓷器是这种釉色,釉厚的釉面常有桔皮纹。

3、卵白色的釉面,多配用国产口青花,釉层厚薄都有。

示优景德镇仿古瓷元青花花瓶摆件牡丹梅瓶博古架装饰工艺品瓷器收藏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998购买4、灰白色釉面,元青花由于玻老化严重,釉层中形成了较多的“玻老化粥样斑“使釉面灰白,纹饰晕散不清。

5、灰黑色釉面,由于烧结温度不高,晚期元青花瓷器有少数这样的釉面。

还有些灰黑釉面是在瓷器的下部,也就是局部灰黑。

6、元晚期有些青花瓷器的釉面很薄有的地方遮盖不住胎体露胎处为桔红色。

(三)元青花瓷器的青花发色特征:1、发色深浓的苏麻离青,色泛黑,浓黑处釉面下凹如溃疡,有铁斑,斑有锡光。

2、发色浓艳的苏麻离青,颜色最美,色浓处也有锡光斑,这样的元青花瓷器不多见,属于珍品。

3、发色浅淡的苏麻离青,无铁斑,这样的瓷器较常见。

4、进口、国产混合青花料适合画各种题材的图案,美观大方。

5、国产青花,色浅淡发灰。

6、偏窑元青花,多数釉面灰白,青花发黑,器型粗糙。

元青花肉眼辨真假

元青花肉眼辨真假

元青花肉眼辨真假近二三十年间,与城市建设相伴的掘地运动,使大量深埋地下的元青花重见天日,随即散落在民间。

此时,国人还未真正认识到元青花的价值。

直到2005年那一次举世瞩目的拍卖,国内的元青花开始大量浮出水面。

然而,面对这些无历史记载、无传承记录的古瓷,专家的不认可,让看似热闹的元青花收藏陷入尴尬。

元青花在露胎处经常显出或淡或浓的红黄色。

这种现象,是在入窑后火烧形成的。

平常称做窑红或火烧红、火石红。

元青花的窑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胎土中含有铁元素而形成的。

元青花的胎中含有多种元素,还会有一定量的水分。

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水分会从胎里向外蒸发。

而胎土中含有的游离铁元素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浮现到胎皮表面,显出深浅不等的红黄色。

这就是窑红。

也就是说形成窑红的成因一是胎中含有铁元素,二是胎含水分,胎晾晒干燥不透而形成。

有人说元青花都有火石红,没有火石红不是元青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

只要胎骨、釉面、青料、工艺、绘画等都对的,不管有没有火石红都是元青花。

真元青花经过几百年的干燥氧化,其胎质特别干燥细腻,即使是新出土的,也显得老到干燥细腻。

在国内出土的元青花瓷中,有一部分来自明初功臣的墓葬。

这些器物的第一批主人很难确定,而且究竟是“元末青花”还是“明初青花”,学界仍有争论。

据不完全统计,元青花瓷在国内约100件,国外有200多件,主要分布在埃及开罗、伊朗德黑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英国、美国、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中。

其中土耳其和伊朗的收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堪称世界收藏之冠。

元青花的胎色没有纯白的,但有深灰和土黄的两种。

按程度也可细分多类。

但基本上都是不含麻仓土的其他窑口的产品。

有因烧窑失败烧结不透而胎色发黄的,不在此例。

有的元青花露胎处显土黄色,并不是其胎质本色,有的是因胎土里含有铁质,入窑前晾胎不够干燥而形成的微显淡淡的窑红,有的是长期接触黄土等物形成的包浆。

并非瓷胎本色。

不应该误解里面也是土黄色的。

鉴识元青花瓷器须从标本开始|本文中的标本非常重要

鉴识元青花瓷器须从标本开始|本文中的标本非常重要

鉴识元青花瓷器须从标本开始|本文中的标本非常重要
深入认识和了解元青花瓷器还是要从标本开始,一要认识和了解青花料,二要认识和了解工艺特征,三要认识和了解胎质。

对以上三点认识和了解深刻了,对元青花真伪辨别就有好的基础了。

本文将为您呈现助您认识和了解以上三点的标本资料。

一、先看看印度出土的元青花瓷器残片:
二、再看看国内出土的元青花瓷片:
元青花凤纹大盘残片。

此盘以青花勾描花卉轮廓及叶脉,所用苏麻泥青中掺有国产料,为的是烧制时避免晕散现象,使观赏效果达到最佳。

反映了元代工匠根据题材,工艺选择用料,体现了制作的规范与成熟。

三、元青花碗底修足鉴定学习参考标本
四、元青花胎质鉴定学习参考标本
如果对上面的元青花瓷器标本没有看尽兴,还准备了一些供观赏、研究,下面是元青花瓷器标本29例:
元青花大盘:这片标本是至正形器物早期代表,其胎体较厚重。

随着工艺成熟,至中晚期胎体已相对偏薄(中晚期胎体图11/16/18/20 ),盘子底深足窄正是这一时期特点。

元青花鱼纹海藻梅瓶
元青花荷叶盖
元青花穿枝花凤玉壶春,这片玉壶春瓶标本画工及釉面的表现状态均显元末特征,釉层偏厚,油质感较强,接近洪武瓷器的釉面效果,已无早中期清亮之感。

画工的严谨与精致亦随之减弱,说明烧制的时间趋于末期。

元青花四兽耳四方扁壶。

“元青花”鉴别十要素

“元青花”鉴别十要素

“元青花”鉴别十要素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制作技术而著称。

鉴别元青花的十个要素包括器型、胎质、釉面、造型、绘画主题、绘画技法、绘画风格、釉蓝色调、烧制工艺和器物特征。

下面将对这十个要素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器型是鉴别元青花的一个重要要素。

元青花的器型丰富多样,包括碗、盘、罐、壶等。

这些器型不但可以从形状上区分出元青花,而且可以辅助判断器物的用途和时代特征。

其次,胎质也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依据。

元青花的胎质质地纯净细腻,均匀致密,色泽洁白,无明显裂纹和砂眼等瑕疵。

接下来是釉面。

元青花的釉面通常呈现出灰白色,釉面细腻,均匀,有一定的光泽。

同时,釉面也应该无明显的划痕、脱釉等。

造型是判断元青花的重要因素之一、元青花的造型多样,既有简洁大气的,也有繁复精美的。

元青花的造型通常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值得我们关注。

绘画主题是元青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元青花的绘画主题广泛多样,包括花鸟、人物、山水、寿字等。

同时,元青花的绘画主题也与时代背景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绘画技法也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因素。

元青花的绘画技法主要有挂彩、敲丝、抹渣、淋泥等。

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元青花的绘画具有独特的效果和魅力。

绘画风格是判断元青花的又一关键要素。

元青花的绘画风格具有浓艳、夸张、粗犷的特点,成为元代瓷器的独特标志。

这种风格在后世瓷器的发展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釉蓝色调也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方面之一、元青花的釉蓝色调通常呈现出暗蓝、青灰等色调,这种颜色与元青花的风格和时代特征相呼应。

烧制工艺是鉴别元青花的又一重要考量因素。

元青花的烧制工艺颇为高超,瓷器的胎体坚硬、釉面均匀,烧制出来的元青花富有冰种感。

最后,器物特征也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要素。

元青花的器物多以青花为主色调,表面绘制的纹饰丰富多样,品相完好,符合当时皇室和贵族的审美要求。

综上所述,鉴别元青花的十个要素包括器型、胎质、釉面、造型、绘画主题、绘画技法、绘画风格、釉蓝色调、烧制工艺和器物特征。

元青花鉴定从胎土入手

元青花鉴定从胎土入手

元青花鉴定从胎土入手骨董时光讲堂2017-10-25 在当今收藏火爆的情景下,谁都想一剑封喉似地找出识别元青花真伪的密匙,从已经枯竭的原料入手似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麻仓土作为典型元青花瓷胎的主要原料,有无留下非她莫属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挖掘含麻仓土瓷胎的感官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在淘洗和烧造过程中的变化,去科学解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寻找出因麻仓土而带来的独一无二的感官特征。

然而,在扑朔迷离的探索过程中,作者没有找到可“封喉”的“一剑”,却发现了一整套综合成因的“剑法”。

1-含有麻仓土的瓷胎的感官特征2-认识麻仓土3-了解瓷石4-麻仓土和瓷石的混合烧造,带来了什么?5-原料的配比对瓷胎外观表现的影响6-淘洗工艺对瓷胎外观表现的影响7-瓷胎的感官评价与理化指标的关系8-结论关键词麻仓土元青花高岭土瓷石淘洗瓷土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陶瓷前言在元青花真与伪的纷扰之争中,麻仓土与苏麻离青的代表特征,成了人们寻找元青花鉴别之秘方的宝贵线索。

众所周知,典型元青花的胎土是由瓷石与麻仓土混合而成,这是元代景德镇陶工的发明创造。

硕大的器型,是西亚地区使用习俗的要求,二元配方的工艺创新,使得这一需求得以满足。

【图一土耳其拓扑卡比宫元青花大盘】因原料的枯竭,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只要抓住麻仓土在瓷器烧成后所表现出来的外观特征,便掌握了识别元青花真伪的密匙。

思路似乎不错,于是我很自然地顺应着这样的想法儿,不厌其烦地收集、比较了众多元、明、清及现代不同时期的瓷胎,试图寻找与总结出元青花瓷胎的代表特征,并从科学上去解释某些独一无二的特征。

含有麻仓土的瓷胎的感官特征典型元青花的瓷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滑腻感元青花的底足露胎部分,用手去触摸,有一种滑腻感,如婴儿的臀部,极为舒服。

这种滑腻的舒适感,往往伴随着戳破视觉印象后的惊喜。

因为不少元代器物的底足,给人一种粗糙和松软的视觉印象,然而一旦伸手与之亲密接触,那种完全不同于视觉印象的滑腻感,带给你的是一种随之而来的惊喜。

鉴别元青花瓷器的十五个绝招

鉴别元青花瓷器的十五个绝招

鉴别元青花瓷器的十五个绝招巅峰收藏你我共享在现实的圈子当中,许多资深行家和藏家通过眼学鉴别元青花瓷器真伪,他们只是近距离看胎体受沁、秞面老化痕迹、绘画笔触和是否高修等。

毕竟高仿技术越来越突破我们以往的鉴别经验,所以,低手看热闹,中手看门道,高手看行道,极手看神道。

以下总结了15个鉴定方法供各位参考: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第七季全国海选报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

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

元代青花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明洪武时期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

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元代蕉叶纹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

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

明洪武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明代永乐青花菊纹执壶修复件明永乐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局部明宣德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弘治九年青花象耳瓶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

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

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第七季全国海选报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元青花水波莲花纹玉壶春瓶局部,如意云头纹元代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并沿袭至永宣。

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明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的如意云头纹明正德青花人物纹套盒局部的如意云头纹明代民窑碗上的如意云头纹6、回纹边饰。

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

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

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众所周知,麻仓土,高岭土,苏麻离青是元青花的三大胎土原料,这三种胎土的使用可以来辨别是哪一时期的元青花,使用苏麻离青做料的元青花,不管是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往往更高。

使用麻仓土做制胎原料的元青花,因为含有铁成分,所以在底足胎的表面以及胎釉结合的地方,会产生火石红的现象。

火石红是元青花的一大特征。

“刮胎白”也是麻仓土的另外一个特征,且触感滑腻。

那么伪元青花的瓷胎有的会过于白,过于细以及过于密,这些都不符合其胎质特征。

以及一些火石红现象是用人工涂抹的或氧化铁锈造成的,但是真正的火石红现象确是存在于部分元青花身上,不可以把拥有火石红特征就认定是元青花一概而论。

青花瓷器基本上都是露胎(极少裹足盘和杯除外),一般情况下,传世器相当有限,基本都是出土器或海捞器。

由于700多年的岁月侵蚀,鉴别元青花瓷器最重要的是胎相和釉子必须要开门。

传世有旧相(老皮壳包浆),出土胎相有各类土皮子(出土特征的老皮壳):生坑有生相,熟坑有熟相,水坑有水沁相,泥坑有泥相,墓坑有葬气相,窖坑有窖相,窑址有窑相,海捞有盐蚀相等等。

针对各个坑口判定胎体是否具备自然老化胎相(皮壳)特征。

许明细致讲解了伊朗馆藏元青花及仿品的微观图像,从微观、出土特征、画风、馆藏对比、市场规律等对元青花进行真伪辨别,还对元青花机检、窑址、文化来源、用途等争议问题与藏家进行探讨。

“我几乎对全国的窑址出土的瓷器都看过、调查过。

”李辉柄作为资深的陶瓷专家,他坦言自己一开始也把许多收藏家的很多藏品“枪毙”了,后来在广东的一次墓考察,他亲眼目睹了出土瓷器的真实性,“从此我的观点转变了”。

铁锈斑一定是下沉,深入胎骨,决不是用手抚摸,还能感觉到是往外突出的,用放大镜观看铁锈斑,一定有流淌纹,由此元青花铁锈斑在放大镜中,是形成很自然的网状纹。

在元青花的故乡中国却受到了令人尴尬的冷落与漠视。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动乱、文化窒息,没有人有兴趣、有条件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加上古董藏家主要是那些对元朝素存敌意的清朝遗老遗少,他们从心理上就排斥元代器物,谁还会掏钱去买它?没有买家,就算元青花貌若天仙,自然也难以吊起唯利是图的古董商们的胃口。

元青花胎土特征

元青花胎土特征

元青花胎土特征元青花胎土是指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所使用的胎土。

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元青花胎土的特征也是青花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元青花胎土的特征。

一、胎土的来源元青花胎土主要取自江西、福建等地。

江西的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其出产的瓷土质地细腻,富含高岭土和石英砂,适合制作瓷器胎土。

福建的南靖、漳州等地也盛产瓷土,其中以南靖的瓷土最为著名,被誉为“瓷土之乡”。

二、胎土的特性1. 高岭土含量高:元青花胎土中的高岭土含量较高,高岭土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矿物,主要成分为硅酸铝。

高岭土具有较高的耐火性和塑性,能够增加胎土的粘结性和延展性,有利于制作瓷器的成型工艺。

2. 石英砂颗粒细小:元青花胎土中的石英砂颗粒细小,质地均匀。

石英砂是一种硬度较高的矿物,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稳定性。

细小的石英砂颗粒有助于提高胎土的致密性,增加瓷器的强度和耐久性。

3. 瓷土色泽纯净:元青花胎土的色泽纯净,呈白色或灰白色。

这是由于胎土中的杂质含量较低,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筛选,使得瓷器制成后色泽明亮,洁白如玉。

4. 胎土含水率适中:元青花胎土的含水率适中,可以提供制作瓷器所需的湿度条件。

胎土过于干燥会导致成型困难,胎土过于湿润则容易变形和破裂。

适中的含水率有利于瓷器的成型和干燥过程。

5. 胎土粘结性强:元青花胎土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够使瓷器的各个部分紧密结合。

这是由于胎土中的粘结物质(如高岭石)含量较高,能够形成胶状物质,在高温下烧结,使瓷器更加坚固耐用。

三、胎土的处理和加工元青花胎土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工艺。

首先,将采集到的瓷土进行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和颗粒不均匀的部分。

然后,将胎土加水搅拌均匀,使其达到适宜的湿度。

接下来,进行成型,可以采用手工捏塑、轮盘制作或模具压制等方式。

最后,经过干燥、烧结等工序,瓷器胎土变为坚硬的陶瓷体,成为制作元青花瓷器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青花鉴定从胎土入手骨董时光讲堂2017-10-25 在当今收藏火爆的情景下,谁都想一剑封喉似地找出识别元青花真伪的密匙,从已经枯竭的原料入手似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麻仓土作为典型元青花瓷胎的主要原料,有无留下非她莫属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挖掘含麻仓土瓷胎的感官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在淘洗和烧造过程中的变化,去科学解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寻找出因麻仓土而带来的独一无二的感官特征。

然而,在扑朔迷离的探索过程中,作者没有找到可“封喉”的“一剑”,却发现了一整套综合成因的“剑法”。

1-含有麻仓土的瓷胎的感官特征2-认识麻仓土3-了解瓷石4-麻仓土和瓷石的混合烧造,带来了什么?5-原料的配比对瓷胎外观表现的影响6-淘洗工艺对瓷胎外观表现的影响7-瓷胎的感官评价与理化指标的关系8-结论关键词麻仓土元青花高岭土瓷石淘洗瓷土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陶瓷前言在元青花真与伪的纷扰之争中,麻仓土与苏麻离青的代表特征,成了人们寻找元青花鉴别之秘方的宝贵线索。

众所周知,典型元青花的胎土是由瓷石与麻仓土混合而成,这是元代景德镇陶工的发明创造。

硕大的器型,是西亚地区使用习俗的要求,二元配方的工艺创新,使得这一需求得以满足。

【图一土耳其拓扑卡比宫元青花大盘】因原料的枯竭,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只要抓住麻仓土在瓷器烧成后所表现出来的外观特征,便掌握了识别元青花真伪的密匙。

思路似乎不错,于是我很自然地顺应着这样的想法儿,不厌其烦地收集、比较了众多元、明、清及现代不同时期的瓷胎,试图寻找与总结出元青花瓷胎的代表特征,并从科学上去解释某些独一无二的特征。

含有麻仓土的瓷胎的感官特征典型元青花的瓷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滑腻感元青花的底足露胎部分,用手去触摸,有一种滑腻感,如婴儿的臀部,极为舒服。

这种滑腻的舒适感,往往伴随着戳破视觉印象后的惊喜。

因为不少元代器物的底足,给人一种粗糙和松软的视觉印象,然而一旦伸手与之亲密接触,那种完全不同于视觉印象的滑腻感,带给你的是一种随之而来的惊喜。

【图二伊朗国家博物馆元青花壶底】2-糯软感与滑腻感不同的是,元青花胎土的糯软感,很好地协同了视觉与触觉的感受,那种比粘土块要致密、比石头要糯软、比软木塞要坚硬,不致密又不太疏松、似粉状的又不干涩,似粗糙的又滑腻的感官印象,像极了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

【图三】3-内部有细长缝隙如果用放大镜把你的视觉延伸到元青花瓷胎的内部微观结构中,会发现那些瓷胎的断面,常有细小的缝隙,有点像用手将软木塞挤扁后、随之把木塞材料的空隙也挤扁了的感觉。

【图五】经过大量的图片比对和器物的观摩,在捕捉因麻仓土的加入而带来的典型元青花的瓷胎特征中,我惊讶地发现:典型元青花不同器物间的瓷胎,所给人的感官印象竟会是那么地截然不同。

它们中有致密的(图七)、也有疏松的(图八),有泛灰白的(图九)、也有白净微黄的(图十)。

【图七伊朗国家博物馆元青花大盘底】【图八伊朗国家博物馆元青花梅瓶底】【图九伊朗国家博物馆八方葫芦瓶底】【图十伊朗国家博物馆元瓷大盘底】我不禁疑惑,同是麻仓土与瓷石的二元配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是原料配比不同?淘洗工艺不同?还是窑口不同?我开始搜索所有与麻仓土相关的资料,而后,浩瀚的资料堆却把我带进了一个越来越扑朔迷离的探索过程。

认识麻仓土麻仓土最早见于文献中,是在明嘉靖致万历初年,王宗沐在《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砂土》条谓: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曰千户坑、龙坑坞、高路坡、低路坡,为官土。

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

……麻仓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淘净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

不同的文章中,有人说麻仓土就是高岭土,有人说麻仓土是瓷石,也有人说麻仓土既不是高岭土也不是瓷石。

我趋同下面的观点:麻仓土是一种优质的高岭土,因产于浮梁县新正都的麻仓山而得名。

因为下面的理由:首先,从地质学矿物概念上看,高岭土是以大量高岭石类矿物为特征的一种土质岩石。

而麻仓山位于高岭山东北面约2公里,其地质构造与高岭山同属燕山期鹅湖花岗岩体。

同时,经过对麻仓土的古采掘坑中的样品进行矿物鉴定,发现其矿物组成多为多水高岭石。

因此麻仓土应该是一种由多水高岭石为主要组成的高岭土。

其次,根据王宗沐《陶书砂土》中记载的:麻仓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淘净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

其出土率是50%,跟世界上大多数原生高岭土矿淘洗出土率一致。

既然麻仓土就是高岭土,那么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高岭土:高岭土的矿物组成中,含有约多于50%的高岭石,和约少于50%的白云母状矿物。

高岭土的化学组成中,含有约50%的SiO2,约30%的Al2O3,和少量的着色杂质:Fe2O3、TiO2、MnO等,及少量的助熔氧物:K2O、Na2O等。

高岭土的物理特性:质纯的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软、易分散悬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结性、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质。

【图十一】在我国陶瓷史上,已经从商代的陶片、隋唐时期的邢窑和巩窑的瓷片中发现了高岭石的痕迹。

了解瓷石瓷石是由花岗岩长期受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含石英和绢云母。

其中,绢云母具有适当的可塑性,又有相当的助熔作用,它可以单独用作制瓷原料,不用添加其它粘土矿物,在1200-1250℃的温度下可以单独烧成瓷器,这就是中国陶瓷史上所谓的一元配方。

在元代以前,瓷石是南方窑口制瓷的主要原料。

【图十二】瓷石的化学组成中,含有约70%的SiO2,约15%的Al2O3,和少量的着色杂质:Fe2O3、TiO2等,及少量的助熔氧物:K2O、Na2O等。

有时候,越想直接获得一个答案,信息却越纷繁复杂。

你需要有足够清晰的逻辑,去整理这些信息,去独立地思考我明白,如果想要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加入麻仓土后不同个体瓷胎间的感官差异,就必须要了解下面这个问题:麻仓土和瓷石的混合烧造,带来了什么?首先,我们把麻仓土与瓷石的化学组成放在一起看一下:【表一】然后,我们通过下面的表格,再来看看,上面的这些主要的化学组成,在瓷器烧造中都起什么作用。

表二】显然,麻仓土的加入,在化学主组成中增加了Al2O3的含量、减少了SiO2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

一元配方的瓷石耐温低,仅1200℃,烧制大型器件易出现瘫软变形,成品率低。

而麻仓土在1700℃以下不会软化,二元配方的应用,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增加了瓷器的强度。

尤其是对于器型硕大的元青花,胎骨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然后,我们再把麻仓土和瓷石的矿物组成放在一起看:这样对比,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麻仓土的加入,可以提高胎土的烧造温度、增加瓷胎的强度,而约占80%的瓷石,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持烧造过程中瓷胎理化性能的稳定。

那么,麻仓土与瓷石的不同配比,会导致什么外观表现呢?原料的配比对瓷胎外观表现的影响1712年,法国耶稣会来华传教的神甫殷宏绪(d′Entreco11es)在介绍景德镇的书简中记载:要作细瓷,则将高岭和白不子等量相配;要作中等瓷,则高岭和白不子的配比为四比六,但高岭和白不子的配比最小为一比三。

这是在文献中可以查到的关于二元配方的原料配比与瓷器质量的最早记载。

麻仓土与瓷石的不同配制比例,对烧成后瓷胎的外观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上面的各化学组份在瓷器烧成中的作用一表中也可以看出,要烧造出胎质洁白、致密、坚硬不变形的瓷器,必须提高Al2O3的含量、相对减少SiO2的含量,及减少Fe2O3、TiO2、MnO等着色剂的含量和K2O、Na2O等助熔剂的含量。

而麻仓土比例越高,Al2O3的含量相对增加、SiO2的含量相对减少,K2O、Na2O等助熔剂的含量亦相对减少。

这意味着,烧成后的瓷胎更加致密、坚硬、不变形,同时因为K2O、Na2O的减少,透明度随之增加。

【表五】那么,是不是麻仓土比例越高就越好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殷代精美的印纹白陶,经过科学仪器的测试分析,可以确定为纯高岭土制作。

但由于高岭土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含量极少、三氧化二铝多高达30~40%,其耐火度为1700度以上,烧结温度过高,难以形成新的人造材料。

同时,用纯高岭土制造的器皿,吸水率很高,还不如普通陶胎结实。

因此,麻仓土与瓷石的配比,需要一个合适的比例,才能够使烧成后的瓷胎符合优质瓷致密坚硬、洁白、吸水率低、透光度好的要求。

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麻仓土加入后,混合原料的矿物组成变化中看出端倪:根据大量的对景德镇湖田窑、元大都出土的元代瓷器残片的科学测试结果,典型元青花瓷胎中Al2O3的含量大约在20%,可以推断出,元代景德镇工匠在麻仓土与瓷石的配比应该低于1:3。

占着约八成比例的瓷石,在这里起着稳定瓷胎理化性能的关键作用。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麻仓土的加入有着诸多的好处,而从元、明、清的时间序列上,高岭土在瓷胎配比中的含量经历了从近20%到30%的递进过,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在需要保持瓷胎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烧造工艺的改良。

在分析原料配比对烧成后瓷胎外观表现的影响的同时,原料在烧造前的淘洗工艺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因为不同的淘洗工艺、淘洗的精粗程度,直接影响了原料中各化学组成的含量,从而也直接影响着烧成后瓷胎的感官表现。

淘洗工艺对瓷胎外观表现的影响王宗沐在《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砂土》中记载:麻仓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淘净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

在与瓷石混合之前,麻仓土需要经过这样的淘洗工序:在原料产地,经过沉降淘洗制成坯子,然后运往各个窑厂;到了窑厂,还要再经过沉降淘洗,其中的细颗粒部分作为制瓷原料用的精泥。

在上面的这一淘洗过程中,麻仓土中的化学组成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Al2O3的含量不断地升高、Fe2O3、TiO2等等着色剂以及K2O、Na2O等助熔剂的含量都有所减少。

瓷石相较麻仓土而言,需要一个更为复杂的淘洗过程。

唐英在《陶冶图编次》中曾记载:“土人籍溪流设轮做硾,箺细淘净制如砖式,名曰:‘白不’。

”因为瓷石头的坚硬,在淘洗前必须经过粉碎,然后再淘洗成坯子。

坯子运至窑厂后,还要再淘洗成精泥。

经过上面的淘洗过程,瓷石中的化学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麻仓土不同的是,随着淘洗程度的加深,Al2O3的含量不断地升高,但Fe2O3、TiO2等着色剂、K2O、Na2O等助熔剂的含量也都有所增加。

我们用下面的表格来表达原料经过由粗至精的淘洗过程后,其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变化:【表七】由于瓷石在元代景德镇的二元配方中占有着大于65%的比例,因此淘洗的精度分别与Al2O3、Fe2O3和TiO2、K2O和Na2O的含量成正比,与SiO2的含量成反比。

因此,在原料配比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原料淘洗精度的提升,烧成的瓷器更加致密坚硬而不变形,但由于着色剂的增加,胎的白度会降低而微微泛黄,透明度亦降低。

再来看看原料淘洗过程中的矿物组成变化:【表八】在矿物组成的变化中,随着淘洗精度的加深,麻仓土精泥中高岭石的含量增加、白云母的含量减少,使原料的耐火温度上升;而瓷石精泥中石英的含量减少绢云母的含量增加,由于绢云母中含Fe2O3,使原料的白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