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陈钢简介: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品。
何占豪(1933-)浙江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评论(0)00
地势坤的感言: xiexie 2008-07-18
世界十大名曲和中国十大名曲 2012-04-13 12:24:34|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订阅
钢琴:
小提琴:
《致爱丽丝》
《纪念曲》
《春之歌》
《圣母颂》
《六月·船歌》
《云雀》
《少女的祈祷》
《爱之喜悦》
《月光》
《沉思》
《华丽大圆舞曲》
《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托卡塔》
《吉普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
《儿童乐园》
<《引子与幻想回旋曲》
《夜曲》
《 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幻想即兴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圆舞曲及其它维也纳轻音乐的作曲家。小约翰从十九岁开始自己组织乐队,到各国进行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深受名家和群众的欢迎。1872年到美国波士
顿演出14场。在可容纳十万观众的大厦演出,演奏者达两万人之多,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
小约翰作有五百余首作品,主要是生活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及一些轻歌剧等。他的创作核心是圆舞曲,完成了这种源自连德勒舞曲的奥地利民间舞蹈曲体的深化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它具有真正艺术的特点。施待劳斯的圆舞曲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它表现手法为依据,民间色彩深厚,形象鲜明、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他曾戏言其笔下的旋律就好象水龙头里的水那样滔滔不绝地流出,他常常早晨作曲,下午分发乐队练习,晚上演出;加之某些商业的原因,他的作品并非首首都有是珍品。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施特劳斯访美演出后感到了轻音乐和舞蹈音乐的局限性,转而创作了16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剧。他的轻歌剧虽是继奥芬巴赫后出现的新成就,但没有达到前者的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蝙蝠》、《吉卜赛男爵》、《威尼斯之夜》。
<>
《致爱丽斯》
《致爱丽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作于1810年4月27日,相传是为其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而作。后来特雷泽将这个曲谱转送给居住在慕尼黑的女友布莱托露。德国音乐学家诺尔发现此谱,于1876年公诸于世。诺尔称乐谱手稿题词为“献给爱丽斯作为纪念,4月27号,路·冯·贝多芬”,将“特雷泽”误为“爱丽斯”,因此就以讹传讹,“致爱丽斯”成为了正式曲名。乐曲旋律清新明快,犹如涓涓山泉在歌唱。第一个插部主题情绪更加开朗,右手快速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使主题显得活泼流连。第二插部主题由主音的持续低音和弦连接而成,端庄典雅,形成了和主题的对比。最后,主题又一次再现,乐曲在柔美抒情的意境中结束。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