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

合集下载

梁祝不同版本的比较

梁祝不同版本的比较

xx不同版本的比较《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

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响应当时国内倡议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家传户晓的题材,吸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同名越剧曲调,将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和“坟前化蝶”等重要情节套进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及再现部。

这首作品的创作无疑是遵命于共产主义的集体创作精神,但观乎两位作曲者在这三十多年内的创作发展,“梁祝”的成功,谁也沾不了谁的光彩。

由于出身于越剧二胡演奏家,何占豪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极为熟悉,自“梁祝”以后,他的其他作品只能说是旋律流畅美丽,其他方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突破,而且每一首乐曲几乎都脱离不了《粱祝》的框框,什么《莫愁女》、《孔雀东南飞》、《乱世情侣》等等,全部是以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为题材。

陈钢的作品也是乏善可陈,这三十年来,他的作品中,用民歌改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占了大多数,而且几乎全都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但由于他的和声语言极其华丽流畅,很多作品本身的缺点也被这些掩盖过去了。

换句话说,《梁祝》的成功是因为有何占豪的旋律和陈钢的和声,缺一不可。

两位作曲者在八十年代初起都将此曲改编改写了数遍。

首先是陈钢将乐曲的配器整理,往后再改编了一个钢琴协奏曲的版本。

何占豪因此而大为光火,还公开表示否定所有未经他许可的改编版本。

然而他后来却为香港中乐团将此曲改为高胡协奏曲。

除此以外,他还有将此曲编为琵琶协奏曲,由上海民族乐团制成录音,他曾携儿子去香港用小提琴与民族乐团合奏此曲。

后来,又改编为古筝协奏曲,在国内也演出过。

其它改编的版本或演奏形式就数不胜数了。

姑勿论怎样,说《粱祝》是这几十年来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实不为过,而它的受欢迎程度亦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艺术团体的演出时都被这个《梁祝》情意结牵着鼻子走。

在很多地方的乐团和民族乐团上座率最高的音乐会,节目往往包括有《梁祝》协奏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 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 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 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 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 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 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 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 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 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 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 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 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 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 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 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 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 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 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 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 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 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 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 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 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高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高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作品,1958年完曲。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示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欣赏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要音乐片段。

2、初步认识理解曲式结构——协奏曲。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开展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听赏音乐,如果能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哪位同学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呢?(讨论,很多同学看过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一位同学简单讲述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表现的几个主题,写到黑板上:1、鸟语花香;2、草桥结拜;3、同窗三载;4、十八相送;5、抗婚投坟;6、化蝶。

欣赏用音乐来表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用小黑板展示预备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奏鸣曲式图。

请同学们按照奏鸣曲式图来分析欣赏作品。

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创作的,由俞丽拿首演。

当时他们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演出效果极为轰动,很快就得到了国内外广大听众的热烈赞赏。

这部作品是我国交响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交响音乐都有一定的曲式结构。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单乐章的由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音乐作品(管弦乐队不只是处于伴奏地位)。

它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

奏鸣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大段落组成。

呈示部一般有两个对比性的主题,也就是说,有两段形象很鲜明的,容易给人以较深刻印象的曲调。

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在性格上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对比。

呈示部主题是贯穿全曲的音乐形象,表现整个乐曲的主要内容。

这些主题以后还要多次出现,有时基本上保持原样重复,有时则经过变化后出现。

展开部就是把出现过的音乐元素拿来变化发展交织在一起,以此来表现矛盾双方的冲突和斗争。

再现部就是把呈示部的主题再重现一遍,作为总结。

这种重现不一定是全部的重复,可以是局部的重现,也可以是变化的重现。

奏鸣曲式特别擅长表现矛盾冲突,最富有戏剧性,大部分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都采用奏鸣曲式。

除了奏鸣曲式之外,还有好几种曲式,其中单三部曲式和回旋曲式在《梁祝》中也有出现,穿插在乐曲中介绍。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

说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暗恋上了同学梁山伯,回家前托师母做媒。

梁山伯赶去求婚,不料祝英台已被其父强迫许配给了马文才,遂抑郁而死。

祝英台出嫁时路过梁山伯坟,上去哭灵。

突然坟上裂开了一条口子,祝英台投坟殉情。

梁祝化成两只蝴蝶,成了一对蝴蝶夫妻。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利用这个题材表现了民主自由思想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和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音乐不善于表现具体的剧情,只能表现对事件的感受、态度和情感,因此必须对故事进行简化和抽象。

以下是对作品的结构分析:第一个大段落是呈示部。

先是呈示部引子。

弦乐器的振音和美妙的笛声把我们带进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世界。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苏教小学音乐六下《2梁山伯与祝英台》word教案

苏教小学音乐六下《2梁山伯与祝英台》word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作品,1958年完曲。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示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欣赏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要音乐片段。

2、初步认识理解曲式结构——协奏曲。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开展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听赏音乐,如果能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哪位同学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呢?(讨论,很多同学看过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一位同学简单讲述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表现的几个主题,写到黑板上: 1、鸟语花香; 2、草桥结拜; 3、同窗三载; 4、十八相送; 5、抗婚投坟; 6、化蝶。

欣赏用音乐来表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用小黑板展示预备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奏鸣曲式图。

请同学们按照奏鸣曲式图来分析欣赏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形态与艺术价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形态与艺术价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形态与艺术价值作者:王潇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21期摘要:《梁祝》是陈刚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并以越剧中的曲调作为素材。

优美的旋律,紧凑的故事线,中西音乐的结合无疑给作品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对于《梁祝》这部作品也是一种升华,使其从民间故事变为流传的艺术经典,成为世界十大经典曲目之一,至今无人超越。

关键词:艺术形态艺术价值中西结合艺术美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1-0047-03一、作品的艺术形态(一)创作背景全名《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的曲调作为素材,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相融合作为表现手法,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为紧凑、起伏的故事剧情巧妙的设计结构布局。

完整的故事线给听众听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情感的撞击。

该作品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所创作的作品與1959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的首演,是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组成的交响乐队作为协奏,完成了一部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作品,这首作品也是众多演出的作品最成功的节目之一,受到众多好评,也是小提琴的中国乐曲走向世界的一大进步。

(二)音乐表现作品采用的交响乐队协奏,既可以有细腻多变的音色,多线条的旋律线,也可以展现出宏伟的气势,表达激昂的情绪,而小提琴的音色整体偏明亮,富有张力,单旋律的演奏,与交响乐刚好相互衬托,互相突出。

1.呈示部的音色,弓法,演奏法乐曲主调是G大调。

呈示部的引子部分是由长笛模仿鸟叫开场,带领听众走进故事,双簧管的旋律则是一派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缓缓引出主部小提琴著名的爱情主题旋律,竖琴温柔的弹奏,仿佛是如沐春风的爱情,多处采用滑音的处理,高、低两个音区的对比,也就是G弦和E弦的音色的碰撞,加上大提琴特有的浑厚音色与小提琴相呼应,高低音的对答式交流更加突出主题,随后便是整体乐队的共同演奏,依然是主题旋律的呈现,以此来表现纯粹,真挚的友谊和懵懂、纯洁、深深的爱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欣赏网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陈刚、何占豪创作于1959年,首演《梁祝》的是当年年仅18岁、还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的俞丽拿,演奏一举成名。

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唱片发行量多达一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界金唱片奖,为中国作品演奏风格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该曲首演后曾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

此曲被多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演奏过,盛中国、吕思清、薛伟、西崎崇子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它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此曲即发挥了西洋乐的优势,又充分地发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是有别于西方交响乐的。

直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乐团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体也绝非易事。

因为它是在西洋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营养(越剧)。

这部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成功的尝试,被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在1960年第3次全国文代会上,与其他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名作之一。

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成为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绚飞的彩蝶。

乐曲内容源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4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妆赴杭城求学。

在这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个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11级体育系十班王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梁祝》最为经典的是它的主题旋律,这是《梁祝》得以流传且深入人心,并能打动异国观众的关键之所在。

而这经典的主题旋律音乐,便是来自于越剧的神韵。

真的很佩服曲作家居然能从如此众多的越剧《梁祝》音乐素材中提取出如此精华的音乐形象,它亲切、柔美,极富江南越乡神韵,且清新脱俗,独立于纯越剧音乐之上而又紧紧相连,堪称完美!《梁祝》的音乐叙事手法,也是极好的借鉴了越剧的叙事手法。

完全用音乐旋律,将梁祝所有的故事一一展现。

聆听《梁祝》,就像在看一部电影,或在听一个故事,这就要归功于戏剧化的音乐叙事手法。

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曲作家都用旋律表现出来,且用叙事的手法将它们串联起来,这一幕一幕的音乐形象,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凄美的故事,使整部音乐作品一气呵成、生动完整、极富感染力。

《梁祝》对音乐的处理,也是借鉴了越剧和一些民乐的演奏技巧。

在作品创作和演奏手法上模仿了琵琶、古筝、二胡以及戏曲中的紧拉慢唱。

如在主部音乐的第二插部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介绍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介绍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

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

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

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彷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

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梁祝音乐作品鉴赏

梁祝音乐作品鉴赏

梁祝音乐作品鉴赏梁祝音乐作品专业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

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

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

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

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达成于一九五九年 , 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有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地文化联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委婉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交融,综合采纳了交响乐与我公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现了一部柔美又激动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柔和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感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体现出一派春色明朗、桃红柳绿的情形,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怀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绽放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漂亮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用这段主题时堪称呕心沥血。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习又喜欢。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信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常的察看,很多越剧名演员,无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需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赢得热情地掌声为之响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结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怀的主部主题形成鲜亮的对照,音乐转入开朗、高兴的盘旋曲,旋律轻松开朗。

独奏小提琴模拟古筝、竖琴与弦乐模拟琵琶的演奏,作者奇妙地汲取了中公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绘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形。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念书,在途中与梁山伯认识后两人同心合意,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形。

在这段快板事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怀而徐缓此刻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百口莫辩,半吐半吞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 、“祝”对答,平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烘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其他迷恋之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我们再来认 识他
们吧……
小提琴协奏曲
奏鸣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
1、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2、呈示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
第二部分
3 、展开部——英台抗婚、楼台会 哭灵控诉、投坟
第三部分
4、再现部——化蝶 5、尾声
梁千死生 山年后前 伯万天不 与年上能 祝不共共 英分成罗 台开双帐
谢 再谢 见观
在乐曲最后。独奏小提琴单独奏出一句极为高亢的旋律。 它犹如祝英台撕心裂肺般地哭喊,她在控诉封建礼教所酿成 的人间悲剧。祝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高潮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
天 长 地 久 不 分 开 。
陈刚
何占豪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 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 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 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 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 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 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 要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 台》为题材,由何占豪和 陈钢创作,以同名越剧的 唱腔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 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 列入世界名曲,名叫《蝴 蝶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 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 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 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传说为题材《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音乐 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 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 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梁祝二胡演奏简谱

梁祝二胡演奏简谱

梁祝二胡演奏简谱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创作背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鉴赏评价美丽的蝴蝶,飞到中国人心上,至2018年已经整整59年 [1] 。

日前,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应邀来到广州,指挥广东省民族乐团演奏了他亲自改编的古筝版《梁祝》。

记者这才有机会见到这位满面红光、精力充沛的古稀老人,听他话当年、正视听。

呈示部1. 引子: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赏析年级:体育系11级班级:十六班学号:2011011602姓名:纪仁伟一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1作者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曾出访法国、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

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2时代背景<<梁祝>>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善良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梁祝》的创作时间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期。

陈刚、何占豪携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陈刚、何占豪携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陈刚、何占豪携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富于戏剧性的标题协奏曲,取材于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品以浙江地区民间戏曲越剧唱腔作为素材,写成的单乐章协奏曲。

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按照戏曲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楼台相会、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歌颂了梁祝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并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序奏曲)乐曲开始用竖琴奏出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江南风光,在这宜人的景色衬托下,梁祝互诉衷情,绵绵相恋。

用小提琴奏出起伏较大的旋律,勾画出典雅、柔和的古代少女形象,用大提琴描绘梁山伯憨实的形象,同时奏出主题音乐化蝶。

(相爱)副部主题音乐(回旋曲)用钢琴伴奏,用小提琴、双簧管奏出浪漫愉快的舞蹈音乐,让人感到无拘无束、天真浪漫的童真感,表现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三载、共同嬉戏的轻松、柔和的情景。

(连接部) 在序奏曲、连接部、副部主题音乐出现后,用双簧管又奏出低沉的乐曲,表现梁祝心情的沉闷、压抑。

竖琴、小提琴的八度大跳,奏出轻缓、浑厚的旋律,表现梁祝十八里长亭相别的激动心情。

这里的长亭惜别、十八相送的难分难舍隐藏着对幸福的向往。

这一段呈示部主题曲楼台相会,特别是楼台一别为发展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极深刻的情节内容作了铺垫(楼台相会)。

在接下来的连接部里,大提琴奏出缓慢、低沉的乐曲,则引起主题性格的变化,即变成了激动不安、挣扎反抗的性格(连接部)。

这时大提琴奏出沉重的主题音乐,小提琴奏出祝英台的惶惶心态,小提琴凄清的演奏表现了祝英台的苦苦哀求,表示初步抗婚(抗婚1)。

这时用木管、铜管奏出舒缓的曲调,回忆楼台相会,与主题音乐做对比,表现祝英台无奈的哀愁。

这是发展部的第一个中心(回忆楼台相会)。

紧接着用鼓、木管、铜管奏出祝英台至死不嫁、哭天呼地地来到梁山伯的坟前和声嘶力竭痛哭哀叹的场面,这时的快速弹奏,表现梁祝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赏析

年级 :体育系 11级 班级: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1作者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 1958 年冬,翌年 5 月首演于上 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陈钢 1935 年 生于 上海 ,是中 国当 代著 名的作 曲 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 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 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 与理论。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 学院作曲系教授。

曾出访法国、加拿大、美国、新加坡、 台湾 、香港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 ”、“世界音乐名 人 录”等十八项世界 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

另著有散文集《黑 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何占豪 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 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 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 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 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2时代背景<<梁祝>>乐曲内容来自于一 个古老而优 美动人的民 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善 良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 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小提琴协奏曲《 梁 祝 》 的赏析 学号 :2011011602 姓名: 纪仁伟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 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梁祝》的创作时间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陈钢简介:
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品。

何占豪(1933-)浙江诸暨人。

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

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评论(0)00
地势坤的感言: xiexie 2008-07-18
世界十大名曲和中国十大名曲 2012-04-13 12:24:34|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小订阅
钢琴:
小提琴:
《致爱丽丝》
《纪念曲》
《春之歌》
《圣母颂》
《六月·船歌》
《云雀》
《少女的祈祷》
《爱之喜悦》
《月光》
《沉思》
《华丽大圆舞曲》
《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托卡塔》
《吉普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
《儿童乐园》
<《引子与幻想回旋曲》
《夜曲》
《 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幻想即兴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

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

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圆舞曲及其它维也纳轻音乐的作曲家。

小约翰从十九岁开始自己组织乐队,到各国进行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深受名家和群众的欢迎。

1872年到美国波士
顿演出14场。

在可容纳十万观众的大厦演出,演奏者达两万人之多,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

小约翰作有五百余首作品,主要是生活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及一些轻歌剧等。

他的创作核心是圆舞曲,完成了这种源自连德勒舞曲的奥地利民间舞蹈曲体的深化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它具有真正艺术的特点。

施待劳斯的圆舞曲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它表现手法为依据,民间色彩深厚,形象鲜明、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

他曾戏言其笔下的旋律就好象水龙头里的水那样滔滔不绝地流出,他常常早晨作曲,下午分发乐队练习,晚上演出;加之某些商业的原因,他的作品并非首首都有是珍品。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

其中《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施特劳斯访美演出后感到了轻音乐和舞蹈音乐的局限性,转而创作了16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剧。

他的轻歌剧虽是继奥芬巴赫后出现的新成就,但没有达到前者的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蝙蝠》、《吉卜赛男爵》、《威尼斯之夜》。

<>
《致爱丽斯》
《致爱丽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作于1810年4月27日,相传是为其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而作。

后来特雷泽将这个曲谱转送给居住在慕尼黑的女友布莱托露。

德国音乐学家诺尔发现此谱,于1876年公诸于世。

诺尔称乐谱手稿题词为“献给爱丽斯作为纪念,4月27号,路·冯·贝多芬”,将“特雷泽”误为“爱丽斯”,因此就以讹传讹,“致爱丽斯”成为了正式曲名。

乐曲旋律清新明快,犹如涓涓山泉在歌唱。

第一个插部主题情绪更加开朗,右手快速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使主题显得活泼流连。

第二插部主题由主音的持续低音和弦连接而成,端庄典雅,形成了和主题的对比。

最后,主题又一次再现,乐曲在柔美抒情的意境中结束。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

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

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

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

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

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提琴协奏曲《梁祝》于1959年写成并初演。

当时,何占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为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

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片与白金唱片奖。

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炉台”、“恩情”改编“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和八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

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

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

他的作品因改编而富有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

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
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

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第一
部小提琴协奏曲《粱祝》。

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问世。

有人说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