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应用化妆土,是西晋时期婺州窑工匠在制瓷工艺上的一项创新
科举答案
![科举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f0d3c31126edb6f1a1040.png)
等级到30级、两人友好度到1000有一方拥有一间已经入住的房屋的两个玩家可以结婚,需要"每个玩家最多可以炼化多少个60乾元丹?≥60级的玩家可以领取三倍时可以间,三倍时间可以和双倍时间叠加吗变异召唤兽和普通召唤兽的区颜色不同别是长安罗道人出售飞行符,飞行符女儿村不能直接到达的地方是初入游戏时会自动获得一只宠建邺城的宠物仙子物,有了它才能携带召唤兽,可以调换宠物造型的NPC是打开成就界面的快捷键是Alt+N当道具栏包子充足、未进入战斗右键点击人物或召唤兽血条且没有开启自动的情况下,怎样可以快速加血到了50级就可以去钓鱼啦,在哪长寿村和傲来国的捕鱼人里买鱼竿呢等级≥80的单身玩家把什么物孤儿名册品交给长寿村马婆婆,就可以领养一个小宝宝?等级达到多少级可以在长安城50级的副本官员处发起副本多少级可以建造自己的房屋?≥30级夫妻技能中,"复活死去的伴侣,恢复其一定气血并治疗伤势"的情深似海技能是辅助类的技能(如强身术、炼金帮派术等)在哪里学习最合算各个重要节日都有礼物给大家,兔子怪负责发礼物的节日礼物使者的造型是好友栏第一位的梦幻精灵,有什快速回答游戏疑问么作用合成召唤兽饰品需要以下哪种圣兽丹物品与特定召唤兽炼妖?很多玩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商店,长安城商会总管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些商店角色"英女侠"有可能加入哪个女儿村门派每个门派都有两个流派的奇经盘丝洞八脉技能,"迷情妖姬"是哪个门派的流派之一?门派称谓任务在哪里领取本门首席大弟子门派首席弟子的竞选要求是等级≥50、门派贡献度≥600梦幻西游里有很多可爱的表情晕包子,例如表示梦幻西游中有3个种族,那么有12多少个门派让角色"自动跟随鼠标"跑动的压下左键几秒钟操作方法是师门遭到怪物袭击?带上朋友一起消灭他们!如果是本门派的门派贡献度弟子还可以额外获得时事通处可以购买《西游时讯》,玩家守则请问这份报纸不包括哪条内容?使用了时间锁的物品或召唤兽,长安城房都尉处使用时间锁在1到15天内将不能解除保护世界频道多少级才能发言20级书店和铁匠铺、裁缝店打工赚钱书店不消耗气血的区别是下面哪项属性的点数分配对"速敏捷度"的影响最大以下哪种物品可以将召唤兽变金柳露、超级金柳露为0级,技能和资质随机改变游戏界面左上角系统设置杂货店出售的"摄妖香"有什么作用不再遇到场景等级低于自己等级的怪物暗雷杂货店出售一种物品,可以在战斗中查看怪物的当前气血,这种物品是洞冥草在哪里领取每周14个小时的双倍时间,更快升级长安皇宫门口马副将在游戏中,玩家角色达到多少级可以摆摊30级"给予"的快捷键是Alt + G避免遇敌的"摄妖香"在哪可以买到杂货店长安城镖局发放运镖任务,运镖除了可以获得金钱和储备金,还可能获得阵法书大于或等于40级的玩家需至少多少人组队才能挑战28星宿4人符合条件的夫妻玩家把什么物品交给管家,可以获得生育宝宝的机会千年人参各个重要节日都有礼物给大家,负责发礼物的是节日礼物使者角色"骨精灵"有可能加入哪个门派魔王寨结为夫妻的一对玩家可以拥有梦幻世界里最为独特的几项技能3项梦幻西游里有很多可爱的表情包子,例如表示害羞了梦幻西游中有12个门派,那么有多少个种族3哪个门派的玩家最适合使用暗女儿村器物品放在"道具"栏与"行囊"栏行囊栏物品不能直接使用有什么不同下面哪项属性的点数分配对"灵魔力力"的影响最大下面哪项属性的点数分配对"伤力量害"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周可获得几3小时小时的加成奖励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周的双倍经验时14小时间为以下只能男性角色佩带的装备纶巾是以下只能女性角色佩带的装备黄铜圈是游戏中有五行相克的说法,其中金克木的是?在哪个聊天频道发言是要消耗世界频道体力的在哪里可以看到游戏内现在的游戏界面左上角时辰?战胜二十八星宿后可以得到什孤儿名册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谁最范蠡先说的"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什么时间举行?六月二十四日"孟夏"在古代时令中是指农历几月四月"算盘"是古代的计算用具,正规的算盘中间用档木把算珠分为两栏,上栏每列两珠,下五珠栏每列的珠数是"通往帝王陵区的神道上,石头动物后面的石翁仲石人又叫做"铜权"是古代常见的金属器物,后来被俗称为秤砣"玄英"是哪个季节的别称冬季"驿站"在元代称做什么?站赤"胄"是古代士兵使用的防护用具,用来保护哪个部位头部《西厢记》脱胎于唐梦幻西游故事《会真记》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不属于中国四大名园的是圆明园传说中的"八大山人"有几个人1个人词语"芊芊"代表着什么颜色翠绿色词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指的是官职词语"同气"是指什么关系兄弟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来看,以下与月亮无关的是夸父宫城的正门被称为午门古代成语"爱鹤失众"的寓意是因小失大古代成语"白龙鱼服"的意思是形容微服出行的危险古代成语"白首穷经"的寓意是活到老学到老古代成语"百巧千穷"的寓意是比喻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古代成语"碧落黄泉"中的"黄泉"是指地府古代成语"并日而食"的寓意是吃不饱,生活很穷困古代成语"不舞之鹤"的寓意是指名不副实的无能的人古代成语"长绳系日"的寓意是想留住时光古代成语"黄钟大吕"的意思是音乐或言辞庄严高妙古代成语"开门揖盗"的意思是比喻引狼入室古代成语"美轮美奂"的意思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古代成语"墨守成规"的寓意是形容固执守旧,不思改革进取古代成语"升堂入室"的意思是形容学问技艺深得师传,造诣精深古代成语"首当其冲"的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古代成语"蜀犬吠日"的意思是少见多怪古代成语"望其项背"的近义词是望其肩项古代成语"相濡以沫"出自以下哪部著作?《庄子》古代军队调兵遣将的信物是?虎符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驾车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礼是指学习礼仪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沉鱼"是指西施古代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貂蝉古人常用松鹤延年图祝寿,鹤是生长在沼泽古时对厨师职业的人称为庖华夏民族在哪里诞生黄河流域南宋的都城临安,是现今何处?杭州奇门遁甲"八门"中,哪一门不属于吉门死乞巧节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三月四月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算盘发明后,人们用珠算口诀帮助记忆,以五去五进一下口诀"正确"的是唐朝古琴有几根弦7根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是屈原我国最早的表演艺术是杂技五谷中的"菽"是指大豆下列哪个是唐朝高等学府国子监小黄鱼长大之后是不是会变成大黄鱼?不会以下不是古代"春节"习俗的是赏月亮以下不属于"五谷"的农作物是大蒜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的是《孔雀东南飞》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陶瓷艺术中化妆土的探究
![陶瓷艺术中化妆土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caa501915f804d2b16c137.png)
陶瓷艺术中化妆土的探究作者:王琪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我国制瓷工艺历史悠久,西晋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开始采用化妆土来装饰陶瓷制品了,这是制瓷界的一大发明创造。
在陶瓷艺术中,化妆土用途广泛,装饰手法多样,延续至今日依然受到陶瓷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陶瓷艺术;化妆土;装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63-02我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化妆土来装饰陶瓷制品了。
这种运用化妆土装饰的工艺最早出现于浙江金华的婺州窑,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等处也开始采用,南北朝时期这种工艺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并逐步流行,在当时对白瓷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宋元以后,化妆土装饰在陶瓷艺术中有了开拓性的发展,尤其以北宋的磁州窑最具代表性。
最早的化妆土应用大都以陶衣或釉底料的形式出现,主要以其遮瑕功能为主;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化妆土装饰技法相继形成,其装饰性功能越来越强,装饰技法越来越成熟,形成了许多风格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语言。
化妆土是一种天然粘土,或是由一种粘土、溶剂和非可塑性物料混合制成的泥浆,将它薄薄地施于坯体表面,用以掩盖坯体表面的颜色、缺陷或粗糙表面,起到瓷器美化的作用。
化妆土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掩盖力强、耐火度高、表现力丰富等特点。
化妆土一般均为白色,现在也有特意添加着色剂或利用带色粘土制成有色化妆土来装饰坯体的。
一般要求化妆土的颗粒细度要小于坯体而大于釉料,并且悬浮性要好,以保证烧前烧后能够很好地粘附在坯体上。
化妆土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坯体上施好化妆土再施釉,一般将此种化妆土称为釉底料或底釉,这种化妆土的功能主要用于改变坯体的颜色和质感,以提高釉面白度和或改善颜色釉的成色效果等等,通常采用烧成后呈白色的粘土。
另一种化妆土用于改变坯体表面的颜色或抗风化能力,在坯体表面施此种化妆土后,使制品形成类似某种天然矿物的表面等其他效果,也可以在化妆土层上剔划或描绘纹样作为装饰。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https://img.taocdn.com/s3/m/0a7d3b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4.png)
历史渊源
婺州窑陶瓷的烧制(拉坯、修坯、上釉,晒坯、烧制)(5张)
1、揉泥成型与制坯
(1)把原材料按比例分配好,把配好的原来放在盘里,然后用手揉搓直至成泥团。感觉泥团较好,制作成型 的坯身、坯盘时候,准备下一步制坯。
婺州窑炉(2)把制作成型的泥团固定好,然后开始制作坯身,用转盘转,手动捂着,逐渐变成坯身,这个动 作属于拉坯。进而,用专门的刀子对坯进行修改,直至完善。
陈列的婺州窑烧制品直至元末明初,婺州窑才逐渐被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所取代,慢慢步入衰落。
工艺特征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体现在婺州窑瓷的胎质、釉色,及其堆塑造型。它造型生动,纹饰多彩,显示出中华民 族的聪明智簋、盂、盘、盅、碗、盒、瓿、 钵、钟、砚、熏炉等。造型题材丰富,艺术形式多样,它源于民间生活,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和鲜活的动物 形象塑造于瓷器上。主要体现一下三点:
感谢观看
2、动物与禽舍的塑造
陈新华和他的徒弟们(9张)各种动物形象是婺州窑瓷中常见的造型,采用各种动物造型来装饰瓷器。还有捏 塑的动物造型。如鸡首壶、羊首壶、龙柄壶、狮形尊、羊形尊、蛙形水盂、鸟形灯盏、异兽形尊、辟邪烛座等等。 另外还有各种仿实景、实物的瓷器,如猪圈、狗舍、鸡舍、鸟笼等。
工艺流程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中,其原料配比精细,烧制工序繁复,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配制、拉坯利坯、装饰刻 画和施釉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道工序,有的工序甚至需要交替进行。而釉料制作、拉坯利坯和 烧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婺州窑制作从配料到烧制严格遵守传统的规制,每道工序和工艺对艺人技艺的要求十 分苛刻和严密,均由艺人凭长期的实践经验手工完成,眼观、手感、心悟必须协调一致。
现代陶瓷艺术审美中的“化妆土”语言
![现代陶瓷艺术审美中的“化妆土”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fd1d3e7ee53a580217fcfe05.png)
马小非(开封大学,开封475004)化妆土常被作为有力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应用在艺术创作上。
本文从多个维度对化妆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化妆土的应用方法及时代美学特征,梳理了其作为艺术语言符号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形式与语义特点,为化妆土语言在多元化的现代陶艺表现中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化妆土;艺术语言1前言陶瓷艺术以其固有的材质特点和变化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现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门类。
在当前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社会环境中,陶艺家们也不免要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创新,从而扩展自己的艺术生长空间。
化妆土工艺在陶瓷制作中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但其丝毫不应该成为影响今天创作的绊脚石,更多的是略过传统表层的符号外衣,思考本质层面、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语义。
化妆土的这种艺术表达属性赋予了其在现代陶艺中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的本质,艺术家更多的是在当中植入情感与思考,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显性语言符号表露出来,以期与受众形成心灵与物质上的认同感。
2化妆土的本质与发展化妆土又被称为陶衣、护胎釉,它的本质是一种天然黏土,或由一种黏土、溶剂(粘合剂)和非可塑性物料混合制成的一种具有较强流动性泥浆。
化妆土在陶器出现之初就被劳动人民用来对陶制品进行装饰,它的使用不仅提升了陶瓷的工艺性,也对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支撑,更是陶瓷发展历史上一次大的进步。
化妆土的成分组成从理论上来来分析与陶瓷坯料的成分更为接近,它的溶剂性原料很少,例如粘土矿物40%到50%,石英30%到40%,长石10%到20%,碳酸钙5%到8%或者在坯泥中加入部分长石溶剂、颜料与水,有时还要加入2%到4%的糊精等胶粘剂。
传统的化妆土从它的成分和发色来看大概可以分为:黑、白、红、褐等几种类型,大都是一些容易获取的金属着色元素含量较高或较低的天然矿物原料,后经淘洗、粉碎等简单处理得到的细度较高的泥料。
从现存的一些古代施有化妆土的陶瓷器物和标本来看,通常情况下化妆土的颗粒细度要大于坯料而小于釉料,这有利于坯、化妆土、釉之间的结合。
婺州窑的釉色及装饰初探
![婺州窑的釉色及装饰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234ac6d6b0717fd5370cdc29.png)
婺州窑的釉色及装饰初探作者:何钦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8期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制作瓷器的大国,就连我们国家的英文China都有着瓷器的意思。
可以说瓷器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传统美学的一朵奇葩。
古代瓷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人无论是吃饭睡觉亦或是伏案工作都有瓷器身影的存在。
文章讲述的就是在我国瓷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一笔的婺州窑。
婺州窑在我国瓷器历史谱系上算不上是特别突出的瓷器类型。
可是在我国著名的《茶经》中就茶碗泡茶呈色效果上,却将婺州窑的青瓷碗排在了第三位,也算是很高的评价了。
实际上,婺州窑也是南北六大青瓷窑系之一。
在唐朝及唐朝以前,婺州窑就影响规模来说仅次于越窑,烧造历史久远,在我国悠久的烧瓷历史上也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
现而今,各大传统名窑都呈现出渐趋衰颓的趋势,婺州窑也不例外。
对于我们研究当代陶艺的创新性来说,婺州窑独特的釉色所带来的艺术审美可以说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创新本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因此研究婺州窑具有的意义是绝不普通的。
婺州窑的釉色和装饰正是我们研究如何发展当代陶瓷艺术的方向,相信研究好这个问题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关键词:婺州窑;釉色;装饰;化妆土;装饰艺术1 简述婺州窑与大多数窑口的命名规则一样,婺州窑也是根据窑口的分布命名的。
婺州窑大多分布在浙江金华一带,在唐朝时金华地区就属于古婺州,因此当地的窑口就命名为婺州窑。
婺州窑分布范围较广,是典型的民间窑业系统,大多分布在金华地区,在金华市主要集中在金华、武义、东阳、义乌等地,当然在其他地方也是有着婺州窑的存在的。
婺州窑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婺州窑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烧制青瓷,在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元朝时才基本没有发展。
婺州窑的器形多变,这与其他民窑的特点相吻合。
每一个器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别是我们都熟悉的堆塑瓷。
釉色上我们首先就会想到青釉瓷,除此之外呢,还有褐色瓷、彩绘瓷、黑瓷,以及极其有名的乳浊釉瓷。
宋代婺州窑堆塑艺术赏析
![宋代婺州窑堆塑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207dc75ef7ba0d4a733bde.png)
宋代婺州窑堆塑艺术赏析作者:雷国强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08期婺州窑是中国陶瓷考古界对散落于今浙江西南部金华、衢州一带古代窑场的统称。
唐代这一地区属婺州,故以此得名。
婺州窑烧瓷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就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中晚期成功烧造出了青瓷,于东晋又发明了化妆土技术,唐代创烧乳浊釉瓷,一直盛烧不衰,并延续至宋元,形成了一个独特完整的婺州窑系,于明代才逐渐衰弱。
所产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彩绘瓷。
婺州窑历史悠久,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当代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中指出:“婺州窑是历史名窑,若按陆羽在《茶经》中所排名次:‘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婺州窑名列第三。
”但在唐以前的瓷业中,它仅次于越窑,可与瓯窑媲美。
[1]宋元时期,婺州窑瓷器曾大量出口到国外。
1997年韩国新安海域水下打捞出的中国元代沉船中,有一百多件是金华铁店窑产的乳浊釉瓷器。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乳浊釉三足洗样式同在韩国新安海域出水的器物基本一样,专家认为这可能也是金华婺州铁店窑的产品。
由此可见,婺州窑除了生产民用瓷、外销瓷外,还曾烧制过宫廷用瓷。
今结合笔者的几件宋代婺州窑藏品,就婺州窑堆塑的地方特色及艺术风格做简单点评,以飨读者。
《中国古陶瓷图典》中提到:“堆塑,陶瓷装饰技法之一。
将以手捏或模制的立体人物、动物、亭阁等密集而有规律地粘贴在器物坯体上,然后直接或施釉入窑烧制。
”[2]这一陶瓷的装饰艺术在我国众多窑口之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而婺州窑就是其中将陶瓷堆塑艺术在应用之中不断创新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地方特色,并且达到了相当高度的美学境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如图1所示,这是笔者收藏的一对宋代婺州窑月白色窑变乳浊釉堆塑龙虎盖瓶。
其高25cm,足径6.5cm,瓶颈长5.5cm。
长颈侈口,丰肩,斜直瓶腹,最大腹径为10.0cm,平底,近底足无釉,露出浅紫灰色粗糙坚硬的胎骨。
雍正官窑瓷器价格及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巨大贡献——化妆土
![雍正官窑瓷器价格及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巨大贡献——化妆土](https://img.taocdn.com/s3/m/fdaa528a83d049649b6658cf.png)
东昌居士(814696408 )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化妆土”工艺后世传颂磁州窑对陶瓷工艺中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化妆土。
因为磁州窑的产地,原材料都不太好,磁州窑没有像景德镇那么好的高岭土。
所以它都是从很差的原材料中要烧造很好的陶瓷,因此磁州窑使用了一种工艺,叫化妆土。
所谓化妆土装饰,是指用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施于质地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器坯体表面,起到瓷器美化作用的一种装饰方法。
化妆土的颜色有灰色、浅灰色、白色等。
施用化妆土可使粗糙的坯体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坯体较深的颜色得以覆盖,釉层外观显得美观、光亮、柔和滋润。
这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成就。
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浙江金华婺州窑,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等窑口也开始采用,南北朝起,湖南、江西、四川、河北等地的窑口相继使用。
民国粉彩“古月轩珍”罗汉图琮式瓶圆口方体,圈足,仿古“玉琮”型。
通体锦地施彩,四面九龙开光,开光处罗汉图,由珠山八友之一,著名陶瓷人物画名家,王大凡先生精心绘制,十二位罗汉神采各异,呼之欲出,极其生动。
“古月轩珍”四字分别安排在每一面开光处底沿,红龙纹饰的龙珠之中,此类题款方式,别开生面,构思巧妙,称之为“藏款”。
锦地图案密铺周身,粉彩和珐琅彩并用。
纹饰十分精细,色泽极为丰富。
颈部以如意形小开光,绘四季花卉。
通身以缠枝莲;灯簇;回纹;凤纹;八宝;如意;几何纹;宝相花卉等十几种题材组合,呈古月轩瓷品独特风格。
古月轩彩瓷盛行于清代康乾盛世,以其重工重彩,富丽堂皇,精美绝纶的彩瓷工艺为清皇室专用,号称“清代第一名品”。
民国初年,拉脱维亚人,大富商施德之,商居中国,长居上海,施德之是个“中国通”,写得一手好书法,十分痴迷中国古玩艺术品,尤爱清王朝“古月轩”瓷器。
中国瓷器文化
![中国瓷器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d488a6ba98271fe910ef943.png)
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
陶艺精品如诗如画的气韵,也触发了历代诗人的灵感,细品那些吟咏陶瓷的名句使我们能更好的领略陶瓷的美感。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诗赞道:“九秋风露越寒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点逗出越窑青瓷冷艳高雅的气质。相传五代柴世宗御批:“雨过靑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也希望柴窑瓷器妙合自然而且有微妙的诗意。杜甫曾写有《于韦处乞大邑磁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至今人们依然对诗圣所描写的扣如哀玉、白胜霜雪的大邑白瓷充满向往。
瓷器是中国文明的瑰宝,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的灰陶。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石等成份,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由于器表无釉,所以称之为“原始素烧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制瓷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相继设立瓷窑,分别烧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以浙江越窑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江苏宜兴、浙江温州、浙江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有特色。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两晋时金华婺州窑在粗质瓷胎上首先应用了化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的产品中出现光亮如漆的黑釉瓷。在南方青瓷器中出现了褐色点彩乃至釉下彩绘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青瓷发展到极高水平,并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试浅议婺州窑的传承与创新
![试浅议婺州窑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3a9dc8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3.png)
试浅议婺州窑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瓷器的主要生产国,而我们的英文单词China也有瓷器的意思。
瓷器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特色,也是传统美学的一个精彩范例。
自古以来,瓷器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古代人无论吃饭、睡觉还是闲逛、工作,都有瓷器相伴。
婺州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目前,我国在继承和发展婺州窑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文化创意产品在推动婺州窑活态传承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使传统工艺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通过非遗文创和教育来共同推动婺州窑活态传承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婺州窑;青瓷;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引言婺州窑是我国历史上金华和衢州地区古代瓷窑的总称。
作为我国四大古窑之一,由于烧制陶瓷的材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在距今大约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就已开始烧制夹炭陶和夹砂陶。
东汉时期创烧青瓷,与越窑、瓯窑、德清窑一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发明青瓷的主要窑系。
根据现有的窑址和墓葬发掘资料,"婺州窑"青瓷产生和烧制于东汉时期。
其来源是龙游县上溪头乡横路朱村的汉代瓷窑。
大部分窑场分布在浙中的金华地区,产地主要集中在金华、武义、东阳、义乌等县,窑场分布广泛。
1婺州窑在我国陶瓷考古界,婺州窑是浙江中西部金华、衢州地区的古窑的总称,在唐代属于婺州,因此被称为"婺州窑"。
与同时期的越窑相比,在釉面质量和颜色上仍有明显的差异。
但在'婺州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出色地吸收了兄弟窑的优点,还利用了当地原料的优势,开创了化妆土的使用,提高了胎釉和釉色的结合状态。
唐宋时期,"婺州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和发展,大大丰富了产品和釉色。
使用化妆土是我国瓷器制造技术的创新,也是婺州窑对我国陶瓷史的重要贡献。
2.婺州窑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婺州窑瓷器以青瓷为主,但也烧制过黑釉、褐釉、花釉、乳白釉和彩瓷。
奥鹏南开16春学期《瓷器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奥鹏南开16春学期《瓷器艺术赏析》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43128c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d.png)
奥鹏南开16春学期《瓷器艺术赏析》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仰韶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制作出非常精美的彩陶。
称为仰韶文化,也称?.瓷器文化.新文化.远古文化.彩陶文化正确答案:2.景德镇窑始烧于哪个朝代?至宋代制瓷技术成熟,规模及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南朝.北朝.五代.西夏正确答案:3.现代意义上瓷器出现的地点是?.浙江绍兴上虞一带.浙江金华一带.江苏徐州一带.陕西洛阳一带正确答案:4.婺州窑,最早使用何种原料?.化妆土.泥土.陶泥.陶土正确答案:5.瓷器的常见鉴定术语中,开片的概念是?.釉面在高温烧制时出现的气泡,出窑时自然破开。
.由于胎体与釉层的膨胀系数不同,在高温烧制时,二者收缩率不同,从而在釉面产生许多自然裂纹,布满器身,纹路大小,粗细,长短不等,纵横交织在一起,浆胎器均有此现象.指瓷器上的裂痕,其状如线挂在上面。
.因外力相碰,在某个部位外表出现较小裂纹,但未伤及内壁。
正确答案:6.卵白瓷是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烧造的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这种瓷器又被称为?.枢府瓷.青花瓷.仿青花.郎窑红正确答案:7.青花瓷是一种呈现蓝色纹饰的何种瓷器?.釉上彩.釉下彩.珍珠彩.五彩正确答案:8.元代瓷器的特点:体型硕大和?.胎体厚重.胎体轻薄.层次少.色彩丰富正确答案:9.在胎上先用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的是?.彩绘.斗彩.填彩.开光正确答案:10.最早对陶瓷生产的工艺学著作,恢复了许多工艺、釉色及吹釉的是唐英的?.《兰亭序》.《富春山居图》.《陶冶图说》.《清明上河图》正确答案:11.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什么题材为主?.以植物题材为主.以动物题材为主.以建筑题材为主.以人物题材为主正确答案:12.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是哪一种?.石英.瓷土.瓷石.粘土正确答案:13.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仿明代宣德祭红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是?.枢府瓷.青花瓷.仿青花.郎窑红正确答案:14.“甜白釉”产生于哪个时期?.成化时期.永宣时期.宣德时期.永乐时期正确答案:15.德清窑:德清,余杭等地均有窑址,除了烧制青瓷还烧造?.紫瓷.白瓷.黑瓷.红瓷正确答案:16.广东佛山十湾窑仿均釉种,以一品种最为著名,它是一种蓝釉中流淌成从白色如雨点状的品种,好像夏日在蔚蓝的晴空中,突然下一场暴雨似的,我们俗称它为?.瀑布纹.镂空墙.仿青花.雨淋墙正确答案:17.钧窑陈设类瓷器多施满釉,釉质肥厚,呈现“乳浊现象”,釉面下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文献中称为?.蚯蚓走泥纹.青蛇走泥纹.卧蚕伏露.青花纹正确答案:18.釉下五彩是哪里的首创?.湖南醴陵.河北唐山.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正确答案:19.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朱泥淬火,草木生辉:婺州窑古今工艺集萃
![朱泥淬火,草木生辉:婺州窑古今工艺集萃](https://img.taocdn.com/s3/m/23b559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9.png)
51博物浙江汉褐釉陶熏炉(金华市博物馆藏)早在西周中期,金衢地区的匠人就已经掌握了褐釉的配方技术。
此后,褐釉瓷被持续烧造,成为婺州窑的传统产品之一。
西晋婺州窑青瓷四系水盂(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藏)西晋至唐代,部分婺州窑青瓷在开片或胎釉结合不紧密处,有星星点点的奶白色结晶析出,或为乳浊釉的雏形。
此青瓷水盂外壁出现大片月白色乳浊釉,非常少见。
乳浊釉本是烧造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瑕疵,在后世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装饰工艺。
三国婺州窑伎乐俑青瓷五管瓶(武义县博物馆藏)婺州窑在堆塑工艺上独树一帜。
此五管瓶整体呈葫芦形,上层附四个小管,五管均从头顶开口,与器腹相通;下部为常规罐体,管身为胡人形象,这种设计是婺州窑的特色,为周边窑系所不见。
东晋婺州窑青瓷小碗(武义县博物馆藏)早期婺州窑使用瓷土制胎,西晋晚期改用含铁量较高的本地粉砂岩,故瓷胎颜色较深,严重影响青釉的色彩呈现。
为此,当地工匠开创化妆土工艺,以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加工调和成白色泥浆,在上釉前施于胎体,覆盖深色、凹点等缺陷,使烧成的器物釉色柔和滋润。
婺窑古瓷婺州窑窑址数量之多、生产历史之久,为我国瓷窑所罕见。
金衢地区的工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开创性的工艺弥补材料的不足,并不断吸收其他窑系的技术,紧跟时代潮流,产品风格多样、内涵深刻复杂,既有时代和地域共性,又在胎釉、造型、装饰等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1.仿古瓷器一组(陈金生,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1唐婺州窑青瓷乳浊釉四系罐(婺州古瓷馆藏)考古研究表明,婺州窑早在唐代早中期便已创烧乳浊釉瓷,衢州上叶窑、龙游方坦窑便是代表性窑场,其釉色以月白色、天青色为主,少量为天蓝色。
北宋景德五年婺州窑黑釉蟠龙双系瓷壶(浙江省博物馆藏)盘口,直颈,鼓腹较深,下腹斜略弧,平底。
颈、肩之间贴有双系,对称分布,口沿下至下腹堆饰蟠龙,铭文模糊,隐约可见“景德五年”四字,除底部外通体施黑釉。
胎质较粗,胎釉结合不紧。
唐婺州窑青瓷褐斑双耳筒形罐(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器物上的大块褐斑或褐色直线纹装饰成为婺州窑的鲜明标志和时代特征。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中国陶瓷史》通关秘籍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中国陶瓷史》通关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3284baa0dd3383c4bb4cd2f0.png)
中国陶瓷史1.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的一种先在胚胎上绘上花纹,然后烧成的细泥质红陶(或黄陶)2.黑陶的特点是黑亮薄细。
采用快轮修制,封窑技术烧成,灰陶往里渗炭工艺变成黑陶。
3.仰韶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制作出非常精美的彩陶。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也称为仰韶文化。
4.龙山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衰落后,在黄河中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的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具体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也称龙山文化。
5.彩陶的成型方式:小型器物采用手捏,泥片贴雕,大中型器物用泥条围筑盘筑。
6.为什么陶器的发明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1)人类第一次创造的一种新物质。
2)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3)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实物资料。
4)为金属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7.与彩陶有关的文化有哪些?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文化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8.原始瓷出现的时间,地点?商代中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9.低温铅釉汉武帝时期出现出现在关中地区,它是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溶剂,大约在700°C左右即开始熔融的一种低温铅釉。
10.现代意义上瓷器出现的时间,地点?东汉中后期,浙江绍兴上虞一带。
11.婺州窑,最早使用化妆土。
浙江金华三国时期的婺州窑青瓷,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比较粗糙,瓷土处理不细,而且没有完全烧结。
玻化程度较差,釉层厚薄不均,常常凝烧成芝麻点状,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注黄的,裂纹密布。
在胎釉结合不紧密的釉面开裂处,有奶黄色的晶体析出。
12.越窑:主要产地为上虞,余姚,绍兴等。
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少数烧成温度不足的胎较松,呈淡淡的土黄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釉或青黄釉少见,釉层均匀,极少有流釉或釉层剥离现象。
13.瓯窑:分布在永嘉,温州一带,制品含铁量较越窑低,胎色较白而呈淡青色,品种与越窑大体相同。
浅谈婺州窑的艺术与传承创新
![浅谈婺州窑的艺术与传承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8ecf9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a.png)
浅谈婺州窑的艺术与传承创新摘要:婺州窑历史悠久,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
它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非遗的代表之一。
目前,我国在继承和发展婺州窑的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文化创意产品对推动婺州窑的活态传承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让传统工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非遗文创与教学共同促进婺州窑活态传承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婺州窑; 青瓷;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引言"婺州窑 "是浙江地区继 "德清窑"、"越窑 "之后的又一青瓷窑群。
它是浙江青瓷窑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现有的窑址和墓葬发掘资料,"婺州窑 "青瓷产生和烧制于东汉时期。
其来源是龙游县上溪头乡横路朱村的汉代瓷窑。
大部分窑场分布在浙中的金华地区,产地主要集中在金华、武义、东阳、义乌等县,周边的永康、兰溪、浦江、龙游、衢县、江山、常山等县也有少量窑场。
窑场分布广泛。
1.“婺州窑” 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婺州窑 "始烧于汉代,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盛于唐、宋,衰于元末明初。
与同时期的越窑相比,在胎质和釉色上仍有很大差距。
但 "婺州窑 "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善于吸收兄弟窑场的优点,而且能利用当地原料的优势,开创性地利用化妆土来改善胎釉结合状态和釉色。
唐宋时期,"婺州窑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大大丰富了产品的种类和釉色。
化妆土的使用是中国制瓷技术的创新,是 "婺州窑 "对中国陶瓷史的重要贡献。
1.1 "婺州窑 "器型的继承与发展"婺州窑 "初创时期,器物种类比越窑少,主要生产菜壶、罐、碗、盆、盘、水盂、盏、瓶等日用器物。
这时的器物造型与越窑基本相似,有时很难判断两者的区别。
中国陶瓷史陶瓷鉴赏选修考题答案
![中国陶瓷史陶瓷鉴赏选修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e657e453610661fd9f438.png)
《中国陶瓷欣赏》期末考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共6题,每题5分。
1.陶、瓷及陶瓷陶器是一种用泥土塑造、经高温(700-900度)成型的实用器皿或观赏工艺品。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2. 唐三彩瓷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施低温釉的陶器3. 青花及釉里红瓷青花是一种釉下钴蓝彩,是在瓷胎上以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性烧成的釉下彩彩。
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
以色彩绚美著称。
始于元代。
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4.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及素三彩青花五彩泛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拼逗绘画的器物,但青花五彩习惯上专指宣德制品和后朝的仿品,明后期嘉靖、万历的青花五彩简称五彩。
斗彩,又称逗彩。
"斗"是接合、拼合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合组成纹饰。
斗又通逗,逗有招惹、逗引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之间互相呼应配合。
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
解析古瓷“化妆土”
![解析古瓷“化妆土”](https://img.taocdn.com/s3/m/31281b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1.png)
解析古瓷“化妆土”收藏老窑瓷的,一定明白“化妆土”为何物。
南宋以前,中国瓷器还不是纯白胎土的天下。
连宋官都还是“紫口铁足”嘛。
用在陶器上的所谓陶衣,用在瓷器上就叫化妆土。
化妆土是一种常用的陶瓷装饰材料。
化妆土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遮盖力较强、耐火度高、表现力丰富等特性。
化妆土装饰,就是使用化妆土来改变器物外观的一种装饰形式。
化妆土,顾名思义,就是在景德镇白瓷时代前(或没有白瓷土的窑口),给胎土一般的陶瓷器“化妆”上“土”,是中国古人为了方便上釉或护胎美观的需要而做出的一项工艺成就。
跟女人往脸上涂脂抹粉而形成的的审美文化差不多。
玻璃釉下的白色化妆土运用化妆土,可以改变胚体表面的颜色和质地,掩盖因胎质粗糙而产生的缺陷,使釉色显得更加鲜艳,能够以有限的材料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大名鼎鼎磁州窑,就使用了白色化妆土做装饰,恰恰是施加的这层化妆土,成就了磁州窑美轮美奂的釉下划花。
古人常用的化妆土有三种,即白色、褐(黑)色和本色。
今人对白色化妆土和褐(黑)色化妆土比较了解,但对本色化妆土知之甚少。
其实本色化妆土在古陶瓷的应用上要比白色和褐(黑)色普遍得多,只是颜色与胎体极其接近,不易被察觉而已。
所有化妆土都是起装饰作用的,它可以使灰胎变白,白胎变黑,粗胎变细,麻胎变平,使器物表面看上去更加亮丽、更加时尚(按照古人的审美取向)。
据笔者观察,90%以上的老窑瓷器都采用化妆土作装饰。
其中采用白色化妆土做装饰者占总体老窑器约百分之十几,采用褐色化妆土做装饰者约百分之一二,其余百分之七八十都采用本色化妆土做装饰。
断面清楚,黑黑的夹层是化妆土?其实化妆土在最上呈褐色和最下那道白线。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胎土,就有什么样的化妆土。
所谓本色化妆土,就是在淘洗陶瓷坯料过程中,被分离出来颗粒度极细的泥料,俗称“澄浆泥”。
它在三种化妆土中出现最早,流传最广,也使用最多。
我国瓷器在元代之前几乎都是采用单一原料配方制胎,元代以后仅在景德镇等少数地区采用二元或三元原料配方制胎。
中国陶瓷(二)
![中国陶瓷(二)](https://img.taocdn.com/s3/m/f52fe19fdaef5ef7ba0d3ced.png)
联珠网纹带
西晋后期越窑已经改为生 产实用器,装饰花纹也大大简 化,盛行加工方便的弦纹和褐 色点彩。 六朝时期越窑器型变化的 总趋势是:早期器型矮胖端庄, 东晋开始陆续向清瘦秀丽方向 发展。
西 晋 青釉 鸡首 壶
瓯窑:在浙江南部温州一
带,是我国古代又一规模很大 的瓷窑体系。(所谓窑系一般是 一定产区各窑因原料,造型, 装饰工艺等长期形成的共性传 统) 。
西晋后期出现了以以铁为 主要着色剂的釉料,在已经施 釉坯的件口沿或肩部以圆点的 形式着彩,多数是对称四点, 因为是在釉面上着彩,故称: “釉上彩”。
越 窑 点 彩 盖 罐
西晋时,联珠网纹带成了 越窑的主要装饰,另外有禽兽纹 带,菱形纹和忍冬纹等,禽兽纹 带有龙,凤,虎等飞禽走兽交替 组成,也有完全用龙纹衔接组成 的一圈兽纹带。
隋代 贴塑双鱼 纹
白釉洗口 瓶
隋代陶瓷胎体一般比较厚 重,胎色因为产地不同而异,以 灰白色居多,釉为青色,青中泛 黄和黄褐色也为不少,釉仍然属 于石灰釉,透明度强,在高温中 流动大,因而烧成以后呈流珠状。 一般器里满釉,器外施釉不到 底。
隋代各瓷窑
河南安阳窑一般胎壁比较厚,胎色 灰白色居多,但胎质比较细腻,内外施釉, 器外施釉不到底。釉光泽比较强,透过釉面 可以看见胎面,釉厚处色浓,釉薄处色淡。 釉有青中带绿,青中带黄,青灰,青褐等不 同呈色。施釉一般比较薄,流釉现象少。因 为是叠烧,器物底有支烧痕,装饰手法有刻 花,划花,印花,贴花多种。题材以莲瓣纹 居多,还有忍冬纹,草叶纹,三角形纹和水 波纹等。
北朝的瓷业
北朝的瓷器特征
北朝的瓷器胎质粗糙厚重,有气孔和 黑点,呈青灰和浅黄色,施青,青褐或者 黄褐色釉,釉层厚薄不均,有流釉现象, 有的釉中有铁锈斑,碗盆器类常常器内满 釉,器外施半釉,多数碗口缘外部饰凹弦 纹一道,也有在外壁划莲花瓣纹的。 北朝的瓷器以青釉为主,也有黑瓷和 白瓷。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https://img.taocdn.com/s3/m/ab63e62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4.png)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婺州窑陶瓷是中国传统名窑之一,其独特的烧制技艺和精美的陶瓷制
品引领了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介绍。
1. 窑炉制作
婺州窑制作窑炉的工艺复杂,需要多道工序。
它的主要部分是三个窑炉:龙门窑、出水窑和小火窑。
这三个窑炉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
产品。
2. 粘胚
粘胚是陶瓷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婺州窑制作粘胚的工艺细致。
在制作陶瓷胎体时,婺州窑需要特别注重胎体的形状、大小、厚度和
胚窑的温度。
3. 釉料制作
陶瓷釉料在婺州窑的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
虽然釉料的主要成分是硅
酸盐和氧化物,但是婺州窑要求釉料必须细腻、熔点低、透明、均匀
和不易开裂。
4. 烧制过程
婺州窑的烧制过程采用了不同的温度调控,从而获得不同的产品效果。
烧制温度在1100度到1250度之间,持续时间长达13天。
对于不同的
产品,烧制时间和温度也不同。
5. 产品特点
婺州窑的制品具有很高的品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瓷器造型考究、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肌理细腻、釉彩纯美、色彩浓郁、购买力强。
婺州窑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广受欢迎。
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名窑之一,婺州窑的产品采用了多种精湛的烧制技艺,制品深受人们喜爱。
不仅在中国,它的独特魅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浅析婺州窑陶瓷的装饰设计特征及发展
![浅析婺州窑陶瓷的装饰设计特征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29dc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b.png)
浅析婺州窑陶瓷的装饰设计特征及发展摘要:婺州窑起源于东汉时期,有2000多年的历史。
被称为我国四大古窑之一的婺州窑,以其独特的窑变风格、丰富多彩的装饰和古朴典雅的釉色,被公认为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
因此,本文以婺州窑的装饰特点和装饰装置的讨论为切入点,重点讨论了婺州窑的装饰特点,如灰釉、装饰等,以讨论婺州窑陶瓷的设计。
最后,结合这些特点,对新时期婺州窑的发展做了一些评论。
关键词:婺州窑;装饰技艺;创新发展前言陶瓷从古至今一直在艺术舞台上发挥着它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
婺州窑的装饰工艺和灰釉的发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早已被各界人士所欣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审美的升华,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后继者如何继承和发展婺州窑的装饰技艺,是研究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1.婺州窑陶瓷造型的概述婺州窑,地处金衢盆地,发轫于浙江省中部,最早出现于汉代,衰落于元末,延续盛烧1500余年。
器型是装饰的承载物,好的器型需要好的装饰来提炼和强化。
婺州窑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造型特征是婺州窑在陶瓷界地位的基础。
因此,婺州窑的早期陶瓷基本上囊括了当时豆、碗、罐、盏等日用器皿的所有造型特征。
到了隋代,又增加了新的形式,如高足盘、盘口罐和鸡头盘。
到了唐代,婺州窑的规模达到了顶峰,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陶瓷和瓷器,不仅有碗、罐、坛、盘、枕等完整的生活用品,还有建筑业中的装饰材料,如瓦片、地砖,以及文具、娃娃和其他工艺品,说明当时的婺州窑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实际需求这说明当时的婺州窑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实际需求。
2.婺州窑瓷器的装饰特点分析2.1独特的灰釉装饰东汉末年,浙江金华的汉灶村出产了第一件完全成熟的婺州器皿灰釉,从此在我国陶瓷领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流派。
从原始瓷器的出现到成熟灰釉的出现,这个看似简单的飞跃,是我们的祖先经过近2000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才成功烧制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婺州窑乳浊釉早在初唐时已创烧成功。乳浊釉纯是两液相分造成的,釉中很少有釉泡和残留晶像,釉面呈天青或月白色,天蓝色极少,具有玉石质感,晶莹美观。这种乳浊釉从初唐时期创烧以来,一直延续到元代,盛行不衰,使釉色进一步成为美化瓷器的手段,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罕见的。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就利用当地瓷土和石灰釉制造陶器。婺州窑分布很广,主要产地在金华、武义、东阳等地。它从商周原始瓷开始,到东汉晚期烧制成熟的青釉瓷器,并有褐釉瓷;南朝佛教盛行,莲花成为普遍的装饰物;唐代早期烧制成功了乳浊釉瓷、花瓷;宋代以后出现了彩绘瓷、青白瓷、黑瓷;一直到明代生产青花瓷等。延续时间长达2700余年,共发现古窑遗址600余处,这在全国是罕见的。
人们通常认为在器物上使用化妆土,可能出现在隋唐时代,婺州窑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西晋时就已经大量使用了。如衢州市街路村晋元康八年(298年)墓出土的一件瓷器碗,其表面施有化妆土;武义履坦村、王宅村出土的东晋瓷碗、盏、壶等器物的胎体表面均施一层奶白色化妆土。
武义县博物馆库房里有此类瓷器收藏品。东晋时代浙江德清窑等处开始使用化妆土。化妆土作为一种装饰原料到唐代一直继续使用着,而且被全国各地的窑场作为先进工艺而广泛采用。在胎体上覆盖化妆土,釉层外观美丽光亮。化妆土的出现为制瓷业的普及、扩大原料范围、提高瓷器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著名考古学者冯先铭先生曾称赞婺州窑使用化妆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造”。
对于婺州窑瓷器烧造类钧乳浊釉的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多倾向于宋代创烧,浙江省古窑址标本中心陈列的金华铁店窑乳浊釉标本即被标定为南宋-元代。 婺州窑今人也许知道不多了,但唐宋时期它属于当之无愧的中华名窑,茶圣陆羽《茶经》把婺州生产的青瓷碗评为第三位。金华在唐代初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堪称千古风流。 婺州窑在金华市琅琊乡的铁店村一带。企业礼品定制企业,多仿造龙泉青瓷,较少人仿婺州窑瓷器。
创造妙用化妆土
瓷器上应用化妆土,是西晋时期婺州窑工匠在制瓷工艺上的一项创新。化妆土是一种装饰原料,它是氧化铁含量低的白色瓷土,经过认真淘洗后,质地细腻,呈奶白色。使用化妆土可以使得原来比较粗糙的坯体表面光洁平整,使得原先胎质较暗的灰色或深紫色得到巧妙的覆盖。使用过化妆土的器物,烧成后釉面显得光滑饱满,滋润浑厚,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器物的美感。
婺州窑历史颇悠久
婺州窑遗址离金华市约半小时路程,道路平坦,青山隐隐,绿水涟涟,溪流潺潺,自然生态环境不错。进入了铁店村,这里是茂林修竹,绿树成荫。道路由碎石铺就,路上可觅得唐宋时期的青瓷片。路口处竖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十分醒目。这里属于黄土丘陵地带,地势很适合建造龙窑,而且离白沙溪很近,瓷品外运十分方便。这里已发掘过的古窑遗址有三处。不少瓷片胎质较薄,釉面均匀,光泽自然,划花精细,敲打时发出清亮的声响,可以看出烧制温度应在1250℃左右。
在金华市古瓷收藏家的家里,可见婺州窑和龙泉窑的藏品,精彩动人,印象深刻。婺州窑瓷器品种之丰富,工艺水平之高,反映了。
婺州窑是如何外销的,专家认为是从杭州或转运明州(今浙江宁波)后出口。近几年杭州、宁波两地的城镇建设时,均发现铁店窑的产品碎片。在韩国新安海域出水的1万多件元代中国陶瓷从杭州出发的可能性较大,青瓷来自龙泉窑系,青白瓷来自景德镇,钧釉瓷来自金华地区。因当时大部分外销货物必须从杭州转运。史书上记载当时海上通路由杭州通日本,顺风七天七夜便可到达。唐宋元时期婺州窑乳浊釉器物大量向国外出口,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唐代烧制乳浊釉
婺州窑在唐早期就已经烧制出蓝白色的乳浊釉,至今已发现至少6座唐代早期婺州窑烧制蓝白色的乳浊釉。一直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婺州窑乳浊釉的产生,是南宋迁都临安时钧窑工匠传入的。因此,婺州窑的乳浊釉瓷被称之为南钧或仿钧。唐早期婺州窑乳浊釉瓷品的大量发现对传统观点提出了异议,对验证婺州窑的重要历史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婺州窑的堆塑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早在东汉及三国时期,婺州窑就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捏塑、贴粘、雕刻、镂空等技艺,在各种器物上展现人物、动物、亭楼等,逼真而生动。到了宋代出现了高浮雕,这时期以乳浊釉双龙梅瓶为代表的堆塑工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婺州窑在宋代后堆塑艺术尤为精湛 。婺州窑堆塑艺术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民俗、服饰、建筑、杂技艺术等生活形态,这在越窑等其他窑口中还没见到过。婺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冯先铭先生认为婺州窑瓷器质量在唐代以前仅次于越窑,婺州窑可说是金华古代先民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最宝贵的遗产。婺州窑在釉色的创新上较为突出,它在西汉中期已开始在青釉上点洒褐色釉,增加了器物的观赏价值。
沉船披露新钧瓷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韩国西南角的新安海域曾打捞出l万多件元代中国陶瓷,数百件漆器和数百件金属器物,10万余枚钱币等文物。沉船中钱币最晚的是“至大通宝”,可见出事时间应在元代。瓷器中除了浙江龙泉青瓷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外,还有许多婺州窑的产品。当时不少人认为系北方“仿钧窑”,因器皿上的乳浊釉很像钧窑。后来专家在金华铁店窑发掘出土了这种标本,才使谜团解开。台湾故宫藏品中有一件三足盆式样同在韩国新安海域出水的基本一样,很可能也是铁店窑的产品,可见铁店窑还曾为宫廷烧制陈设瓷。
《新安沉船遗物》一书对出水的钧釉系瓷器的胎骨作了这样描述:“钧釉系瓷器有花盆、水盘、壶形水注等。因其釉药、胎土与北方的元代钧釉明显不同,故有可能是南方模仿北方的产品。胎土比北方稍微粗糙一些,在施釉上除了黑釉外还有灰色,经过两次施釉。尽管如此,没有朱砂散发出的红色,也没有内含乳白色,仅有漂亮的天蓝色。”“尽管两次施釉,但是足部、底部和周边的外底部上并未施釉,在露胎部分的衔接处可见施过两次釉的痕迹。露胎部分看起来灰色中掺有褐色,胎土粗糙,釉色也是灰白青蓝色,斑斑驳驳,釉药厚而不流,堆积部分灰白色较深,朱砂完全不发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