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合集下载

【作者】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作者】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者】程凯华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赵树理是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卓有成绩的作家。

他先以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肥沃土壤,用中国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优秀的小说。

解放以后,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相继写出了《登记》、《三里湾》、《灵泉洞》、《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锻炼锻炼》等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伟大历史变革,喊出了人民的心声,赢得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喜爱。

周扬同志称赵树理是“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写农村题材的‘铁笔’、‘圣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赵树理根据农村各个时期的实际生活,塑造了多种多样的、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这些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塑造农民(包括他们的干部)形象的第一座丰碑。

但是,仅仅根据这一点,还不能确定赵树理小说的全部价位,因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作家在这些题材和形象里有什么新的发现,提供了哪些为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新的东西。

歌德说得好:“现代最有独创性的作家原来是这样,并非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新东西,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好象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

……由此看来,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歌德文学语录选》、《古典文艺理论译丛》(8)第一一五页)。

那么,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究竟有哪些新的东西是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呢?解放区涌现的新型农民——大家知道,在“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是第一个以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为小说题材的。

他笔下的农民大多备受苦难而尚不觉醒。

经过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潮,到了三十年代,在深入发展的农村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左翼作家笔下开始出现了觉醒的反抗的年青一代新农民形象,如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多多头,蒋光慈《田野的风》中的王贵才,叶紫《丰收》中的立秋、癫大哥等……。

浅论赵树理小说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及开拓性

浅论赵树理小说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及开拓性

浅论赵树理小说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及开拓性学号:040101020031【内容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许多杰出的作家,而赵树理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40年代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地道的农民气质,他的说主要以反映农民的生活为主,通过对其创作及其小说的解读,对其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赵树理的小说不仅仅体现了对农民问题的管注,更多的还体现了民本的思想,更体现出了强烈的现实性,开拓性。

【关键词】赵树理以民为本开拓性40年代早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版了一部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本小说,虽短但影响很大,在乡间不胫而走,被农夫村妇所交相传阅,不识字的农民也争先恐后的观赏以戏剧等形式搬上银幕舞台的《小二黑结婚》,小二黑成了妇孺皆知的形象。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他的作品在民间受到如此的欢迎呢?又是什么使得他的作品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我认为这和赵树理小说中的反映的一些思想和现代的主题,以及作者的经历和立场是分不开的。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outstanding writers, and Zhao Shuli is one very special one, he is 40 and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born writer liberated areas, farmers Road temperament, he said mainly to reflect the lives of peasants mainly through its creation and reading novels,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we may see Zhao Shuli's novels not only reflects on the issue of peasants in the Note, also reflects the more People thinking, reflect the reality of a strong, pioneering.[Key words] Zhao Shuli oriented pioneering一作者创作定位与小说之中的民本思想谈到赵树理的创作中的民本思想,首先应先了解一下作者的出身与成长环境,赵树理祖上曾有两代中过科名,祖父学过手艺开过私塾,家里有十几亩田地,生活属于中上水平,父亲是“农村里最常见而有最难得的“智多星”,懂一些医卜星象,能给人号脉开方,”赵树理深受民艺与传统的影响,又在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过新文化的教育,这些背景为赵树理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

论《李有才板话》的农民形象

论《李有才板话》的农民形象

论《李有才板话》的农民形象作者:于静静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摘要:赵树理被称为“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他长期生活在群众中,对群众思想的变化非常熟悉,尤其是对“五四”来的新文学与传统的农民文化之间的距离有了深切的理解,他立志做一个“文摊文学家”,想要打通新文学与农村读者的隔阂,将新文学推进到人民大众中,《李有才板话》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虽然这部小说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完成的作品,表现出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农村生活,但这是用民间的山泉洗过一遍的生活,显现出民间的本色。

本文通过对《李有才板话》中农民形象的分析,对赵树理成功塑造农民形象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李有才;农民形象;民间《李有才板话》是一部具有中国民族气派,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中篇小说。

它描写的是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

作品采用又说有偿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在这部小说里,赵树理主要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农民形象。

一、新农民形象赵树理笔下的新农民以李有才、小顺等为代表。

在他们身上,作者倾注了极大地热情,赞颂了在追求自由中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

他们除了具有敦厚、善良的美好品质,还敢于与剥削人民的地主作斗争。

李有才虽然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饱经风霜,但他仍然不放弃希望,不向恶势力低头。

村西头老槐树底下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气不死”,这是对他,也是对所有新农民性格特点的概括。

他的名字叫“有才”,在小说里他也是一位善于把各种人物、各种现象编成快板的能手,这种歌谣顺口又好记,体现了李有才的机智和聪慧。

还有心直口快的小顺,敢于向老杨(真正的农民干部)说真话,另外还有小元、小保等小字辈的年轻人。

他们都是以农民中的战斗者的姿态出现的,敢于揭穿阎恒元父子一次次的阴谋诡计,暴露了腐败干部剥削农民的丑恶嘴脸。

最新后改:新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问题 3

最新后改:新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问题  3

目录引言 (1)一、赵树理关注农民问题的源起 (1)(一)生活经历 (1)(二)农民的喜好 (2)二、封建家长制影响下的农民家庭弊病 (2)(一)封建家长制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2)(二)封建家长制对老一辈妇女的影响 (3)(三)封建家长制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4)三、新旧思想对婚姻问题的较量 (5)(一)年轻一代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5)(二)老一辈农民对包办婚姻的维护 (7)(三)官僚主义者对封建传统势力的维护 (8)小结 (9)参考文献 (10)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问题引言农民问题一向以来都深受文学家的关注。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农民就开始觉醒,并逐渐有了明显的反抗意识。

在赵树理之前,能够真实、深刻地反映农民的思想、生活问题的作家有鲁迅、矛盾等。

鲁迅“以一个洞明一切的哲学家的目光,以微带忧愁的中年人的感情,冷峻地客观地写他们,在一片灰寒、阴冷、叫人绝望的背景面前显出他们的愚昧和卑微,不幸与挣扎”1而赵树理则站在农民中间,从农民的角度,以一颗诚挚的心,用农民的逻辑思维和农民的语言去展示农民的内心独白,描写农民的生活状况。

赵树理是第一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翻身农民形象的作家,为我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崭新的人物形象。

一、赵树理关注农民问题的源起(一)生活经历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一个贫农家庭里,他从小就参加农业劳动,尝试过农村生活的辛酸苦辣,因为所在的家庭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他懂得农民的辛苦,真正尝试过农民艰苦滋味,懂得农村的经济生活,知道农村各阶层的日子都是怎样过的,还熟悉农村各方面的风俗、习惯、人情等。

当“五四”文学以全新的面貌显赫于世时,他受到“五四”新文学和左翼文艺思想的影响,并满怀热情的接受了它们。

同时又敏感地发现新文学圈子狭小,“打不进农民中去”。

与农民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对乡村民间文艺的强烈兴趣,使赵树理产生了最初的,也是最终为之实践的意愿:为了农民,为了让文学“变成为大众的,由由大众的东西”,就决心做一个真正为广大农民所热爱的通俗文学家,因此他走上了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努力使自己的文章适应下层民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口味,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Oct. 2020Vol.37 No.52020年10月 第37卷第5期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李冈9(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摘 要: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被认为是具有先进性的典型,然而也存在个性扁平的特征。

文章从传统伦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手法上对赵树理小说中人物进行全面考察,揭示人物形象塑造的矛盾之处,并尝试分析赵树理小说与同时代同题材小说中农民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扁平;典型;赵树理;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 2020 )05-0009-04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不再是新文学中“愚 昧”“麻木”“被启蒙”的对象,而成为最具革命性和 先进性的“历史实践主体”叫这一转变开启了无产阶级文学中新农民形象的书写热潮。

然而在柳青、 丁玲、浩然类似题材的小说中,新农民形象却与赵树理的迥然不同。

柳青等作家继承的仍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人物塑造力求“典型化”,细腻的心理 描写使人物充满“灵魂的搅动”和“矛盾的挣扎”;而 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则是“消融于集体当中”叫青 年们很少思辨,很快接受新思想,父辈们尽管走出 一条从“小农意识”到自觉拥护新政策的心路历程,但与柳青笔下的“梁三老汉”等相比,仍显得欠缺复 杂性。

就文学中对于“典型”的定义而言,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无疑是新时代农民的“典型”,这是一类在 中国传统文学中从未出现过的人物类型,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形象长廊。

但就艺术而言,这些 典型人物又是缺乏个性的、扁平化的。

读者记住的 是几种农民类型,而非鲜活的个体。

这与赵树理的政治身份有关,作为政工干部,他自述写小说的目 的是“劝人”的,“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叫尽管有“问题”意识,但也回避了较为尖锐的矛盾。

同时,“炕头谈心”式的叙述方式,也淡化了人物的 心理描写深度。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摘要:女性问题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农民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在他的一系列反映农民、农村变化的小说中,不仅塑造了新时代,新面貌的农民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一系列贴近当时生活,鲜活生动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反映了解放前的女性自主地位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自“五四”运动以来,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争取解放的艰难。

论文关键词:农村新女性形象,自主,自身价值,女性解放赵树理笔下的新女性形象不新潮也不浪漫,有的只是朴实清纯。

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 并且长期遭受压迫,而农民中的妇女更是生活在最底层,遭受夫权神权的长期压迫,当五四之风吹遍乡野的时侯,她们逐渐明白,自身解放的出路在哪里,开始敢于反抗,要求自身解放, 勇于抗争。

赵树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惟惟诺诺,恪守旧传统的女性,而是要求进步大胆反抗,要求自身解放的新时期女姓,本文拟以《小二黑结婚》、《传家宝》、《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登记》等几篇小说为个案,对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反抗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对自己的幸福和婚姻始终掌握主动权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是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一大亮点。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女性解放的一个关键步伐,她们不再委屈而又被动地接受封建包办婚姻,而开始公然地反抗、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所爱。

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古以来,在婚姻问题上,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她们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

到了五四时期,新一代女性已经发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1]的呼声,在赵树理的小说中这种呼声日益高涨,生活在农村的新一代年轻女性继承了五四文学作品中青年人公开大胆的追求爱情,顽强的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并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气。

《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和《邪不压正》中的软英,以及《登记》中的艾艾,便是此类典型代表。

论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中 的 流 氓 形 象
在 他答复 《邪不压 正》时真 诚表 白:“据我 的经 验 ,土 改 中最 不 容 易 防范 的就 是 流 氓 钻 空 子 ,因为 流
氓 也是穷人 ,其身份很容 易和贫民相混 。在土改时 期 ,忠厚的贫 民,早 在封建压力之下折 了锐气 ,不经
过相当时期鼓励不敢 出头 ;中农顾虑多端 ,往往要抱 一 个时期 的观望态度 。只有 流氓 毫不顾忌 ,只要 眼前
那些气有什么好 处?”县农会 主席 老杨来 了以后 ,他 一 听说老杨是长 工出身 ,便立 刻变 了脸 ,大有不 屑一 顾 的样子。后来 又听说老杨跟村长说话 很 “硬气”,
“自然又恭敬起来 ,把晌午剩 下的面条热 了一热 ,双 手捧 了一碗送给老杨 同志 ”。当老杨把他押给恒元的
地夺 回来后 ,又是他拦住老杨“跪在地上咕咚咕咚磕 了几个头道 :‘你老先 生真是救命恩人呀 !”’这里 “唯
关 键 词 :农 民形 象 ;乡 土 ;描 述
正因为赵树理 的笔一生耕耘与农村 ,所 以他被 誉为“现代 的农 民作家”。这不仅是对他的小说创作 的概括 ,更是对赵树理一生致力于关注农 民和揭示
农 民问题的肯定 。在赵树理 的笔下成功地塑造了许 多 农 民典 型 ,主要 可 以 分 为 四大 类 :新 农 民形 象 、旧
品 质 。 二 、旧农 民形 象
以(UJ,-黑结婚》中的“三仙姑”“二诸葛 ”,《锻炼 锻炼》中的“小腿疼 ”“吃不饱 ”等形象 为代表 。在他们
的身上或展现农民的落后思想——封建迷信 ,或展 现农 民身上的奸懒 习气等 ,无不 淋漓尽致 ,在此不在 累赘 。
三 、赵 树 理 对 于 农 民的 劣 根 性 暴 露 最 为 成 功 的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赵树理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描写了中国农村的种种变迁和人民的生活感受,其中尤以老一代农民形象的描写最为深刻。

本文旨在就赵树理小说中老一代农民的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老一代农民的形象特点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综合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 素朴、淳朴老一代农民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心的表现上都非常的沉稳、素朴、淳朴,他们的言行显得非常的朴实无华,不张扬也不浮夸,更多的是以老实待人的姿态来表现出他们的深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态度。

2. 坚忍、顽强在小说中,这些老一代农民历经多年的辛苦劳作和社会的冷漠与不妥协,但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通过顽强不屈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克服了多种困难,最终获得了自己应有的生活尊严。

3. 品慎、恭谦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也普遍表现出了品慎和恭谦的特征:他们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非常清醒,他们的言谈举止充满了谦和的精神,凭着顽强的毅力、过硬的品德,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关注。

二、老一代农民形象的文化内涵赵树理的小说融合了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多种文化背景,对于老一代农民的形象深刻描绘不仅给予了他们更多个性和人文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乡土文化的广泛世界意义。

1. 民间文化背景作家通过对老一代农民生活细节的描写,切实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传统民间文化。

这些文化特征包括三令五申、信口开河、互相礼让以及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民间文化与土地、生活、信仰、宗教、文明等方面的元素相融合,描绘出一幅具体、真实与多姿的乡土风貌。

2. 传统文化背景赵树理小说中老一代农民形象的塑造,彰显了传统文化在中国农村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们尊重传统的道德伦理、尊卑礼节和家风家训等,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能依据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和价值。

3. 宗教文化背景赵树理小说涵盖了宗教文化的浓淡关系,揭示了在农村社会中的信仰文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毕业)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毕业)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准考证号:姓名:【内容摘要】: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有不少是以农民为题材的。

这些作品描写了二十世纪初农民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不仅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而且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些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上的创伤,表现了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怒其不争”的思想。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关健词】:厚道迟钝苦难迷信麻木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思想的杰出体现者,现代意识代表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

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化事业和现代文学事业。

他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他的小说创作中以农民为题材的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把农民当作主人公写进小说的第一人。

他同情农民的遭遇,关心农民的命运,也从中洞察了中国农民的病态与弱点,在他以农民为题材的作品中描写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农民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塑造了许多真实的农民形象,甚至驰名世界的典型。

在这长长的农民形象的画廊中,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 Q ,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倔强泼辣的爱姑,有慷慨好客的六一公公,有背负着生活重担,忧郁的闰土……对他们的描写,鲁迅多是撷取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断片,或所谓“半生事迹”,或是从童年写起,直到二三十年后的种种切切。

他的农民题材小说不仅成功塑造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而且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黑暗现实,深刻地提示了这些农民精神上的愚昧、麻木,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心,对民主革命的渴望,对中国前途的思索。

一、深刻记录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真面目和社会日益衰败的根源,唤起人们掀翻禁固“铁屋子”的觉醒。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作者:唐俪宁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32期摘要:赵树理是山药蛋派创始人,他的作品展现出了农民的精神风貌,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民族形式鲜活朴素,群众语言生动活泼,塑造出了大量生动的农民形象。

本文主要针对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赵树理作品;农民形象;塑造赵树理是我国小说“山药蛋派”的代表,是植根于晋东南的乡土作家,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民族形式鲜活朴素,群众语言生动活泼。

他熟悉农村生活,热爱人民,借助各种文学手段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是真正的农民作家,他能够站在农民的角度而不是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塑造农民的形象。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真正的农村的民俗气氛和农民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再现了农民的心理感受、审美情趣和农民的美好愿望。

他的作品中既有封建迷信、保守迂腐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也有敢于尝试,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新一代农民人物的塑造。

这些农民形象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典型的农民形象分析赵树理塑造了一批旧式的老一代农民的形象,他们顽固守旧,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虽然质朴善良,但保守迂腐,胆小怕事。

当巨大的社会变革发生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各种困扰与迷茫。

三仙姑可以下神,但三仙姑下神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和感情上的寂寞,其实是假迷信。

她四十五岁却爱老来俏,文中形象地称之为驴粪蛋上下了霜,她自己对封建包办婚姻无力反抗,只好采取荒唐的手段生活在愚昧无知当中来麻醉自己,却又想用同样的手段来谋取自己后半生的生活,为了丰厚的聘礼甚至不惜自己女儿的幸福。

这种具有畸形性格的文化落后的封建农村妇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二诸葛是受封建迷信荼毒最深的一个典型形象。

他是宿命论的持有者,在他看来阴阳八卦和黑道黄道左右着他的一举一动,这种命理的宿命论其实就真实地反映出他性格上的懦弱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对黑暗的封建势力的退让。

赵树理通过“不宜栽树”的情节对二诸葛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但同时又通过他对儿子婚姻幸福的真心期盼肯定了他的朴实和善良,最后小二黑得到婚姻的幸福后二诸葛的改变又提示人们改变意识,适应新的社会制度。

论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的独特性

论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的独特性

论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的独特性摘要:赵树理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生活在广大西北地区的农民。

赵树理小说中农民形象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土”气,二是;小说中人物生活场景的“还原”性;三是,小说中人物爱情的“简陋”化;四是,小说中人物思想的“本色”性。

在赵树理小说中,农民这一人物形象给读者的印象是不加修饰的本真的农民。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土气;还原性;简陋化;本色性A Discussion of the Uniqueness of the Farmer Imagein Zhao Shuli’s NovelClass 1 Grade 2008,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Zhou JuanSupervisor Lei BinAbstract: Zhao Shuli is a very important writ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ain characters of his novel are the farmers who are living ing the northwest in Chin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mainly display in four parts.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s are very rustic; secondly, the lif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les has been restored to the real scene; thirdly, the love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s very rough; fourthly,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les have instinctive thought. In Zhao Shuli’s novel, farmers, the special images, have given readers a deep impression that they are the inornate, true farmers.Key words:Zhao Shuli’s novel; farmers images; rustic; reduction; trough; instinctive“赵树理是一个‘深深扎根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作家”[1](p1),在他的小说中,无论是刻画的人物还是环境描写都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再现。

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世界

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世界

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世界摘要:赵树理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最懂农民的作家,以纯粹农民的视角叙述了一个20世纪伟大变革中的中国农村世界。

在他的农村世界中,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空前高涨,民主、平等的思想在农村广泛传播,农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亲身参与和感受到的共产党所领导的崭新的农村变革,当然,他同时也敏锐地看到了农村基层政权中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赵树理新农村农民希望我们之所以要从赵树理的小说中去发现和寻找中国的农村世界,是因为他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懂农民的作家,他被誉为中国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他的小说基本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但不同于五四以来的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批旅居北京、上海的青年知识分子,在陌生的都市,靠着回忆重组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在抒发的乡愁的同时,也迎合时代潮流,揭露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

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只有无边的“苦闷”和无情的“暴露”,基本还停留在鲁迅所提倡的“揭出病毒,引起疗救的注意”阶段。

那时社会还未出现任何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外部力量,时人也尚未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或理论资源。

但40年代赵树理横空出世的时候,情况业已发生变化。

一个崭新的红色政权已经出现在中国大地,并且越来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

[1]赵树理用他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农民的喜怒哀乐,记下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变迁,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农村和农民的宝贵资料。

1 以真正的农民视角叙述的农村世界赵树理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在于他既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作家。

赵树理本人就是一个杰出的农民。

他不是以一个离开了农村的知识分子的身份来书写农民,也不是为了书写农民而深入体验生活的作家,他就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民中”的农民,并且是个“万宝全”式的农民;“对于农活,无论是耕地、摇耧,还是扬场、洒粪,没有一样能难住他。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

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学生姓名:蒋指导教师:吴职称:副教授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 __文学院 ______专业 __汉语言文学__ ____班级 __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 ____ __ _姓名 __蒋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2014年3月20日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2014年3月25日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关键词 (1)英文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手法探究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手法探究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手法探究作者:孙文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赵树理先生为我国现代作家,擅长于描写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说作品。

塑造出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形成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形象组成:有思想较为先进的、有思想保守落后的、有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新型农民。

其塑造的农村妇女形象也非常符合当时的农村真实人物形象。

赵树理的作品中老一代农民多为传统朴实勤劳朴素的形象,但是这与巨大的时代洪流下的时代变迁格格不入,这一代农民的思想与时代的变化完全不能融合;新一代农民则更多的是思想活跃、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枷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更敢于与腐朽的封建制度、反动势力作斗争。

关键词:性格特征;农民;人物形象作者简介:孙文娟(1988.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一、纯朴的人物外号赵树理善于给落后的农民人物形象起外号,通过外号能给让读者深刻的记住每一个人物的特点。

外号起的形象贴切,能够直接体现农民的特点,也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在小说中各色各样的外号都可以见到,如:“三仙姑、小腿疼、铁算盘、惹不起、二诸葛”等等。

这些外号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读者一看到外号就能知道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生理特点等,这种外号多是农村人日常生活的各种缩影,“三仙姑”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神婆的形象,在实际的小说描写中也确实如此。

人物“小腿疼”更是如此,但是这些外号却有着更深一层的隐含义,比如说“小腿疼”,就能够体现其并不是小腿真的疼,而是因为种种封建落后的思想在作怪,是指其头脑疼。

通过外号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形象,也使读者能够对农村落后农民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二、幽默的人物语言语言是一种艺术,来源于最基层生活的语言更是一门宝贵的艺术,作家风格也在语言叙述中得到体现。

浅析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浅析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浅析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作者:段乐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7期摘要:中国农民具有复杂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性格,剖析农民形象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和文学观念。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擅长描写中国农民的作家之一,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一大批的文学形象,本文将简要分析赵树理笔下的这些农民形象。

关键词:农民形象;农民意识;比较分析作者简介:段乐陶,男(1990-),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7-0-01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综述赵树理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解放区的作家,是鲁迅之后写农民最成功的作家。

赵树理的文本创作处于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之下,他自小在农村长大并且身处革命斗争年代,因此对于农民意识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在赵树理之前的作家塑造的大多是麻木不仁的旧时代农民和有着强烈反抗精神的新一代农民形象,而赵树理笔下出现的则是地地道道的翻身农民形象,并且揭示了他们在精神上、思想上翻身的艰难复杂的曲折过程。

赵树理在塑造这些人物时,不单单是对他们进行描绘、分析和议论,而是按照群众百姓熟知的习惯,将人物放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让人物通过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来展现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

这些人物不是在起伏冲突很大的动作中体现性格,而是在朴实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去展现。

赵树理的作品故事性较为明显,情节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他在语言描写上也不同于以往的作家,他几乎完全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仅笔下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连作者本人的叙述也是口语化的,这使得作品生动活泼,形象生动,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幽默,体现了农民群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独有的艺术风格。

二、赵树理塑造的几类农民形象(一)年轻的农村“新人”形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小二黑结婚》当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他们在新的政府的领导和指引之下,一步步摆脱封建社会对他们的束缚、禁锢和压迫,逐步走向自己所向往和希冀的新生活,这也开创了中国文学塑造农村“新人”形象的先河。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

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

三、结语
总之,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摆脱了以往旧式的愚昧麻 木单一的精神状态,反映了新时代、新政权下农民的各种精 神状态,具有当时典型的时代特征,其用笔真实老辣,人物 形象丰满典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滕金芳.赵树理和孙犁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之比较[J].中华 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03). [2]荣国庆,段文昌.晋东南的乡村政治风情——也谈赵树理小说的地 域特色[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3] 乔军豫 . “农民作家”“走红”与受冷落——赵树理小说不同命 运下的观照和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4]任志华.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4(09).
12
一、典型的农民形象分析
赵树理塑造了一批旧式的老一代农民的形象,他们顽固 守旧,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虽然质朴善良,但保守迂腐, 胆小怕事。当巨大的社会变革发生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各种 困扰与迷茫。 三仙姑可以下神,但三仙姑下神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 和感情上的寂寞,其实是假迷信。她四十五岁却爱老来俏, 文中形象地称之为驴粪蛋上下了霜,她自己对封建包办婚姻 无力反抗,只好采取荒唐的手段生活在愚昧无知当中来麻醉 自己,却又想用同样的手段来谋取自己后半生的生活,为了 丰厚的聘礼甚至不惜自己女儿的幸福。这种具有畸形性格的 文化落后的封建农村妇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二诸葛是受封建迷信荼毒最深的一个典型形象。他是宿 命论的持有者,在他看来阴阳八卦和黑道黄道左右着他的一 举一动,这种命理的宿命论其实就真实地反映出他性格上的 懦弱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对黑暗的封建势力的退让。赵树 理通过“不宜栽树”的情节对二诸葛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但 同时又通过他对儿子婚姻幸福的真心期盼肯定了他的朴实和 善良,最后小二黑得到婚姻的幸福后二诸葛的改变又提示人 们改变意识,适应新的社会制度。 赵树理还塑造了很多新一代农民形象,其中以小二黑和 小芹为代表。小二黑直接拒绝了父亲给他收的童养媳,小芹 则把母亲收的的彩礼扔了一地。他们都敢于反抗封建迷信思 想和传统的旧有体制,这种思想在新政权才刚刚建立的时期 是很难能可贵的。而孟祥英这一形象则更能体现解放区农村 的斗争与政权的改造。孟祥英是封建家庭三从四德作风的苦 难承受者,翻身之后从家庭的桎梏中脱身成为妇救会主任和 劳动英雄。她身上存在着封建家庭妇女所必然的软弱,但也 有无私无畏的改革精神。

论鲁迅、茅盾、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论鲁迅、茅盾、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鲁迅、茅盾、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0.4.1硕士学位论文论鲁迅、茅盾、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摘要)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导师:苏光文教授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石世明{鲁迅、茅盾、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既相区剐而又有一定联系的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呈现出“旧式农民——朦胧的新人——新人”的形象系列,展现出半个世纪以来中111农村社会演变的图景和农民的·≮辱流程。

为我们探索农民的心理历程、生存状态和精神特质等方面提供了范本J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三部分论析鲁迅、矛盾、越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及其意义。

第一部分:鲁迅笔下的农民——“痛苦”中的“老中国儿女”。

f两干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始终处于社会底层,苦难深重,鲁迅首先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与反映。

他在作品中塑造了阿Q、单四嫂子、闰土、祥林嫂等一组安于现状却又苦苦挣扎的农晟二他们要么是落后者的挣扎。

要么是挣扎者的落后,都是“病苦”中的“老中国儿女”、旧式农民。

ry一,第二部分:茅盾笔下的农民——“朦胧”的“农村新人”。

f三十年代初,破产、凋敝、“丰收成灾”与农民负债、卖儿鬻女乃至流赢失所的触目侏心的社会现象,引起了茅盾的极大关注。

他以深刺的社会剖析肆光透视了灾难的现实,展望了大时代的变动。

揭示了农民心态的变化。

在他的“农村三部曲”中,塑造了一系列“新”与“旧”的农民。

这也正是茅盾独特的艺术视囊的体现。

茅盾的农民小说可以说是继鲁迅开拓的反映农村的乡土文学有了阶级的社会的新变化。

广”V一第三部分:赵树理笔下的农民——“战斗”着的新型农民。

C,赵树理生长在解放区。

植根于农村的土壤。

他表现的农民也是曩贴近生活,襄贴近时代。

在新时代里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农民形象具有新的特质。

一是新时代里的新人,如小二黑、小芹、老杨等;二是新时代里农民背负的旧的精神重担及其与新的时代要求之问的距离和逐步获得的一点点新的变化,如二葛、三仙姑等;三是新时代里新人物的旧意识的萌生。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内容摘要赵树理所写的是解放区封闭的农村,多是一些翻身农民的崭新形象,他们为争取自由而努力奋斗,是觉醒了的一代农民青年,他们身上有较鲜明的反抗精神;他的写作自始至终都以农村农民的思想变化,革命斗争为题材写作的.赵树理还是第一位在文学上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翻身农民形象的作家。

赵树理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就反映四五十年代解放区农村变革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当时是十分杰出的。

本文主要分析作者笔下农村青年形象及其个性特征。

虽说赵树理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就反映四五十年代解放区农村变革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当时是十分杰出的。

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大致面目。

表现农民的斗争,对农村封建落后的旧规矩的改造,热情歌颂农村在新时期焕发的新思想,以及表现翻身后农民的欣喜心情。

他的小说在刻画新旧农民形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老农民新人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一、顽固守旧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式农民形象。

赵树理自己说过:“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要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

”如在《小二黑结婚》中重点塑造的两个落后的家长形象,即二诸葛和三仙姑。

二诸葛是一个善良却又十分愚昧懦弱的老农民,由于无力改变受欺压的痛苦境况,他迷信命运。

他以“命相不对”为由,阻挠儿子二黑与三仙姑的女儿小芹的恋爱。

而三仙姑是通过搞“下神”之类的迷信活动,来掩饰自己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这就是赵树理在小说中对建国初期的农村问题批评得最多的一点。

我认为,赵树理笔下的这三个形象最具代表性。

1.小丑式的假“仙姑”。

三仙姑的“下神”,是她觉得孤单,而又被“于福他爹”赶走了村里那些为她“作伴”的年轻后生之后的事。

而她把香案设起来之后,文中说:“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

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官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着他转来转去。

论鲁迅和赵树理笔下农民形象的差异及成因-2019年文档

论鲁迅和赵树理笔下农民形象的差异及成因-2019年文档

论鲁迅和赵树理笔下农民形象的差异及成因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中,鲁迅是第一个自觉描写普通农民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家,赵树理是继鲁迅之后第二位出色描写农民的作家。

二位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都鲜活生动,都刻画出了我国农民的精魂。

比较后发现,二位大作家所处时代、出身经历、写作动机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自笔下的人物命运和思想状态的不同。

千百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我国农民复杂的双重性格: 勤劳善良、节俭聪慧,但又保守消极、愚昧奴性。

对这样一个庞大而独特群体的描写,直到中国现代文学里才真正出现。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中,鲁迅是第一个自觉描写普通农民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家,赵树理是继鲁迅之后第二位出色描写农民的作家。

位作家都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农民形象,都刻画出了我国农民的精魂。

相比之下,二人笔下的农民既有一脉相承的一面,也有发展革新的一面。

下文就二人笔下农民形象的差异和成因做一番探讨。

、所塑农民形象的差异1.人物命运不同:悲喜剧鲁迅笔下农民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社会黑暗,经济衰退,民族遭受外族的入侵,国家的未来一片渺茫。

鲁迅弃医从文,高扬反封建的启蒙大旗,决心用手中的笔当做利剑划破那暗无天日的夜空。

他将下笔的着眼点放在了中国的农民身上,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小说,刻画出了一系列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不觉悟的落后农民形象。

诸如,《阿Q正传》中的阿Q王胡、小D邹七嫂、吴妈;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柳妈、贺老六;《明天》中的单四嫂子;风波》中的七斤、九斤老太;离婚》中的爱姑等。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闭塞农村的、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阿Q阿Q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却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麻醉: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从不了解革命到糊里糊涂的想要革命,从奴性十足到精神麻木,结果被篡夺了革命果实的封建地主阶级枪毙示众。

如阿Q—般,鲁迅笔下的农民无一例外以悲剧命运收场,令人们投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眼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者】程凯华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赵树理是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卓有成绩的作家。

他先以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肥沃土壤,用中国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优秀的小说。

解放以后,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相继写出了《登记》、《三里湾》、《灵泉洞》、《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锻炼锻炼》等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伟大历史变革,喊出了人民的心声,赢得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喜爱。

周扬同志称赵树理是“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写农村题材的‘铁笔’、‘圣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赵树理根据农村各个时期的实际生活,塑造了多种多样的、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这些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塑造农民(包括他们的干部)形象的第一座丰碑。

但是,仅仅根据这一点,还不能确定赵树理小说的全部价位,因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作家在这些题材和形象里有什么新的发现,提供了哪些为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新的东西。

歌德说得好:“现代最有独创性的作家原来是这样,并非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新东西,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好象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

……由此看来,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歌德文学语录选》、《古典文艺理论译丛》(8)第一一五页)。

那么,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究竟有哪些新的东西是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呢?解放区涌现的新型农民——大家知道,在“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是第一个以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为小说题材的。

他笔下的农民大多备受苦难而尚不觉醒。

经过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潮,到了三十年代,在深入发展的农村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左翼作家笔下开始出现了觉醒的反抗的年青一代新农民形象,如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多多头,蒋光慈《田野的风》中的王贵才,叶紫《丰收》中的立秋、癫大哥等……。

但是在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山于作家没有真正深人到工农中间去,因而人物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比较明显。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则不同。

象鲁迅小说所描绘的闰土、阿Q、祥林嫂等终生不幸的农民形象以及一些左翼作家笔下那种衣服是劳动人民的而思想是小资产阶级的农民形象,在赵树理小说中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在党的教育下,在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开始觉醒、成长的解放区的新型农民。

小二黑、小芹是步人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第一批新型农民的形象。

他们从生活上和精神上都己摆脱了被压迫坡奴役的社会地位,坚洁共产党和民主政权是劳动人民和农村新生力量的支持者,因而勇敢地向以二诸葛和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落后思想,以及以金旺和兴旺为代表的封建恶霸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争取恋爱婚姻自由。

当二诸葛收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作童养媳时,小二黑不认帐,他对父亲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里”小芹也不认三仙姑为她定下的婚事,把聘礼扔满一地,对母亲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对于潜伏在人民政权下的封建恶势力,他们也丝毫没有畏怯和退缩。

当小二黑和小芹在窑洞里谈话,金旺要来捉他俩时,二黑理直气壮地说:“拿?没有犯了法!”兴旺要捆他送区上,他又说:“送到那里也不犯法!”这里可见解放区农村中青年一代的特色,同时也说明了党和民主政权对农村青年的深刻影响。

由小芹的形象可以说:祥林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爱姑身上的无畏的反抗性格在新的时代环境里已经获得合理的发展和成长了。

赵树理从变革的时代生活中,发掘了解放区翻身农民思想上出现的新因素。

如果说在《小二黑结婚》中,还只是从争取恋爱婚姻自由这个角度描写农民对封建落后思想和封建恶势力的斗争,新人物的性格展示得还不够充分的话,那么这种新人物的性格,到了直接表现农民对地主展开政治和经济上的斗争的《李有才板话》中,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李有才是农民积极分子的代表和出色的民间歌手。

他无家无业,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然而非常乐观和绕有风趣。

李有才的这种性格决非一般的所谓“安贫乐道”,而是新时代的阳光在他身上的一种反射,是在和地主阶级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他的“气不死”的绰号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阎恒元父子把持村政权的时候,决不同他们妥协。

他以其独特的政治敏感和幽默的讽刺才能,随时随地创作出许多快板,无情地揭露地主阶级的阴毒和狗腿子的丑恶。

李有才的性格深沉而又乐观,有.蔚度的政治热情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在阎家山的群众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李才有的确是老槐树下第一名“能人”,是农民群众中的诸葛亮。

这个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显然,作者是通过这一形象来概括我国劳动人民的反抗性格和巨大智慧。

象李有才这样成功的劳动人民歌手的形象,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初次出现的。

聚集在李有才周围的一群“小”字辈人物,是新一代农民的集体的形象。

他们和老一辈农民有着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敢说敢干。

当阎恒元横行村里,“一手遮天”时,他们敢于放“冷炮”,敢于“扭扭劲”,顶着干,当阎恒元在丈地问题上耍“肮脏计”时,他们敢于把他的底子戮穿,李有才被赶走一r,他们接下他的工作,又把斗争的歌子编起来。

在他们身上没有旧时代老一辈农民那种因袭的重负,有的只是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和翻身求解放的激情。

他们正在苦难和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阎家山的主人。

李有才及其周围的新一代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取得反对以阎恒元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胜利。

作品中的农村干部老杨同志这个人物形象的创造对于表现这一主题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老杨是一个雇农出身的优秀的党的农村基层部干,他老练,踏实,有魄力,尤其是有鲜明的群众观点,善于走群众路线。

他一到阎家山就和老槐树底的群众成了知心朋友。

而他的革命责任心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又使他对周围事物有敏锐感觉。

他刚到村公所,看到村长和武委会主任下棋的样子,就觉得不是门路,到了老秦家听他女儿说到“押地”,从小顺口中知道秋收还是“各顾各”,从农民唱的快板里听到“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的话,他马上听出问题来,看出这里“工作不实在”,于是深人群众,向群众调查了解一步一步地引导农民组织起真正的农救会,改选了村政权,帮助农民取得了真正的翻身解放。

在他身上体现着党对农民及其斗争的正确领导。

作品把老杨同志和章工作员对照着进行描写,艺术地说明了党的优良作风是革命工作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这一形象为文艺创作塑造工农兵及其干部的英雄形象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同样是以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为主题,同样塑造了农民积极分子和党的干部的形象。

作品中的主人公铁锁是“小”字辈人物,但比小二黑、小芹、小顺、小保有更多的经历,因而也就更深沉,更接近成熟。

他在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压迫下遭到了破产的命运。

现实生活的教育,使他逐渐地认识到青年共产党员小常所教给他的一些革命道理。

后来他和农民中其他积极分子冷元、白狗等参加了党所领导的一系列斗争,锻炼成为优秀的革命战士。

铁锁的经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党成立以后农民如何走上革命的道路。

铁锁是一个跨越了两个时期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作者着力地刻划了铁锁的觉醒和成长过程,也就反映了历史发展的真实。

赵树理笔下的新型农民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的艺术画廊中,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恰好反映了时代的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在解放区,有了党的领导,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府。

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人穷乡僻壤,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得到了改革。

千百年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群众,翻身得解放,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生活的主人,革命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时代要求文艺表现农村中这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为新农民塑象。

赵树理最早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任务,自觉地描写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觉醒成长的过程,揭示他们崭新的精神面貌。

这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历史功绩。

社会主义时代的先进农民——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赵树理小说中的先进农民具有新的时代特色:赵树理突出描写了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充足的干劲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他们是英雄,又是普通人。

如《套不住的手》中的陈秉正,作家从他一双套不住的手突出地描写了他的勤劳不服老。

按年纪他早应该休息了,可是他无论到哪儿,非干点什么活儿不可。

逛会,他却为社里买五把桑权扛了回来,去参加劳模会,稍微有点空,就主动给招待所抬木料收拾院子。

两次出门,他戴上了手套,但每次都因为要劳动,不愿再戴了。

他把手套交还给儿媳妇时说:“这付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老舍曾说:“这是一篇手的赞歌。

”“在这里,赵树理同志热情地颂扬了一位老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最可爱的品质。

”(《读<套不住的手>》,《文艺报》一九六四年二十二期)陈秉正的朴实形象,完美地凝集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干劳动的无比光荣感,他比之赵树理以往作品中的新型农民形象有新的光彩。

同《套不住的手》相辉映,在《实干家潘永福》中,作者尽情地赞美了潘永福的“实干精神”和“经营之才”。

作品着重描写了潘永福在一九五九年、一九六O年两年中的工作表现,用朴素的笔调,精确的数字,生动有力地表现潘永福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作风。

这种实干精神,在生产和经济方面,表现为重“实利”,而不是为了摆花样给人看。

求实精神是潘永福性格的核心。

赵树理在一九五九年曾经提出,要表现新英雄人物,首先要善于识别英雄。

在他看来,英雄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一声不响,勤勤恳恳地在那里建设社会主义,别人知道他,也是这样干,别人不知道他,也是这样干”(《三复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陈秉正和潘永福就是这样的英雄。

作家塑造这两个形象,目的显然在针对一九五八年的“浮夸风”和“共产风”,来一个富有针贬作用的反驳。

在长篇小说《三里湾》中,作家付出了更多的力量,描写一个社会主义的先进集体。

这个集体以王金生一家为代表。

对党支部书记兼农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王金生,作者从多方而描写出他的领导才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朴实、诚恳的工作态度。

作者为他的出场作了独具匠心的安排,通过一本“奇怪”的笔记,反映了这位农民干部虽然识字不多,工作却有条有理。

他把三里湾的问题概括为“高、大、好、剥、拆、公、畜、欠、配、合”十个字,说明他对当前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并能按照党的方针路线采取适当的对策。

作者又通过他带领党团员和群众进行秋收、整党、扩社、开渠,表现了他高度的政策水平和领导生产的能力,对思想落后的农民,他坚持正面的说服教育,他说:“争取一个人不容易,打击一个人马上就见效”,“只要不是生死敌人,就得争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