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六章

合集下载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及反思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及反思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思修第六章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内涵和特点。

2. 掌握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言,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哪些矛盾,为什么存在这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35分钟)。

(1)学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和特点,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学习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涵和特点,包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 梳理(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特点和内涵,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和特点。

4. 练习(30分钟)。

(1)个人思考。

让学生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展开个人思考,思考这些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个人思考的结果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观点,共同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思修第六章必背 (2)

思修第六章必背 (2)

思修必背(备)第六章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必背重点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基本原则、劳动者和公务员的权利义务、解决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的途径3.正确的择业观的内容4.爱情婚姻家庭的含义及其本质5.《婚姻法》:基本原则、结婚条件、离婚的原则和方式重点内容梳理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1)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从适用对象来说,既有适用于所有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劳动法》,又有适用于公务员的《公务员法》,还有适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教师法》《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

)(2)坚持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原则(了解即可)第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3)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了解即可)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第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4)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第一,协商。

第二,调解。

第三,仲裁。

第四,诉讼)。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处理人事争议的途径有四种。

(第一,申诉。

第二,控告。

第三,仲裁。

第四,诉讼)。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第一,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的问题上,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思修-第六章

思修-第六章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重点提示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爱岗敬业。

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已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

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3.办事公道。

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

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奉献社会。

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礼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二、《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及内容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2.《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公务员法》规定子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1.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四、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申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思修第六章课堂笔记

思修第六章课堂笔记

思修第六章课堂笔记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知识结构图: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第六章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法制与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了解)1.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它标志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这一治国方略载入了宪法,使之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被确定下来。

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多选)(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简答)(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有: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1)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简答题)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思修第六章重要知识点提纲

思修第六章重要知识点提纲

思修第六章重要知识点提纲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哲学的本质•哲学的功能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列宁与辩证唯物主义•列宁与历史唯物主义2.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伸和丰富•毛泽东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3.邓小平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邓小平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和基本特点•对立统一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3.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意义•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作用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例子及其应用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1.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意义•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问题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撑作用•China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问题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对话与融合的指导意义•当代中国在思想交流与互鉴中面临的问题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以上是思修第六章重要知识点的提纲,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它不仅为我们认识社会,指导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也为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新思修 第六章

新思修 第六章

许霆于2006年4月21日,在一ATM机上取款,许霆 按错键,100按成1000,结果用仅余174元的工资卡取 出了1000元。之后,许霆利用机器故障又取了174次, 共取走17.5万,并携款潜逃,被逮捕时,款项已用光。
广州中院一审,认定许霆犯盗窃罪,且属盗窃金融机构,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处其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 部财产。追缴违法所得,发回银行。 判决依据的主要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6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 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1978年12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 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996年2月8日,中央第三次法制讲座在中南海举行。江泽民同志在总结 讲话中提出要依法治国,强调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的重要方针。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一系列文件都将“依法治国” 作为一项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确立下来。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科学含义、重大意义和战略 地位,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999年3月,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总纲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 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从提出到形成到上升为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加快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阔步迈入法治时代。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依 法 治 国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词 作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 家 张 权威性、至上性、普遍性。 枚 同 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思修第六章

思修第六章
思修第六章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要求从业人 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 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 不假公济私。
思修第六章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是在职业活动 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 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 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思修第六章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从业人员在 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 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 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 作贡献。
思修第六章
⑶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 加专业学术团体;⑷参加专业培 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⑸在执 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 不受侵犯;⑹获取工资报酬和津 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⑺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 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 出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 主管理。
思修第六章
思修第六章
2020/11/14
思修第六章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 可。努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 主业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和对 待爱情,掌握道德对婚姻家庭 的基本要求,将为今后成家立 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修第六章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
思修第六章
思修第六章
2.择业与创业的思路 择业与创业虽然强调发挥 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 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 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 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 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 选择应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思修第六章
第一,服从社会需要,既 考虑个人兴趣和意愿,又考虑 社会需求;
思修第六章
职业道德是以“责、权、 利”三者的统一为基础的,权 利与义务对等,就是职业道德 的理论基础。每个职业岗位的 人都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 尽职尽责才有利,利在职中, 利在责中。

大学思修课第六章第一节

大学思修课第六章第一节
如何探讨理想信念与大学 生成长的关系
03
第一节:思修课的基本概念
思修课的定义
思修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以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 素质为核心的综合性公共必修 课程。
思修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 人文素养。
思修课的内容涵盖了政治、思 想、道德、法律、历史、文化 等多个领域,通过理论教学和 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大 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思修课第六章第一节

CONTENCT

• 引言 • 大学思修课第六章概述 • 第一节:思修课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思修课的核心思想 • 第三节:思修课的应用与实践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思修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 ,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 有重要意义。
3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思 修课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 学生的需要。
04
第二节:思修课的核心思想
思修课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
思修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事求是,即以客观事 实为依据,尊重事实,不主观臆断,不盲目跟从 。
独立自主
思修课强调独立自主的原则,主张在思想上、政 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要独立自主,不依附于 其他国家和民族。
思修课的特点
01
02
03
04
综合性
思修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 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注重知识 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
思想性
思修课强调思想引导,注重培 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 判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思想观念。
人文性
思修课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引导大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和社 会发展,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第六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第六章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明确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一)职业与道德1、职业与职业道德内涵所谓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特征行业性继承性明确性(1)鲜明的职业性职业道德是与各个行业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所规范的是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因而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2)约束的有限性特定的职业道德只约束本职业活动的人员。

(3)明确的规范性各种职业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总结、概括、提炼出来的,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1)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2)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3)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调整职业生活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二)职业与法律1、职业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作用于职业应该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从国家机关以职业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法律的作用表现为各级政府及其他行政机关对行业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

法律要求从业人员在各行各业中严格依照法律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法律也用强制措施来保证法律规范的推行与实施。

“法治”的主要内涵就是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行业,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职业行为。

二是从职业本身的角度来说,法律的作用表现为本行业以自身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职业行为。

法律保障了各行各业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保障了各行各业的法律地位平等与权利义务一致。

三是从行业之间的关系角度,法律的作用表现为调整行业之间的关系。

法律既可以保障各行业之间的平等权利,又可以仲裁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各种纠纷。

思修第六章知识点

思修第六章知识点

第六章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础上,经过了一系列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核心和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认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存在的发展都具有辩证性、时代性和历史性。

它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运动的普遍性,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在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中发展变化的。

2.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实践是人类与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论问题的独特见解。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矛盾统一法:矛盾统一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指出任何一个事物、现象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

2.运动发展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和发展中变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质量互变法:质量互变法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互相转化是通过量的逐渐积累而实现的。

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质变,实现新质的出现。

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立足点,而方法论则是指人们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第六章习题及答案要点

《思想道德修养》第六章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要点一、简答题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4.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意识主要包括那些内容?5.导致一国经济非安全的主要因素6.目前解决我国信息安全问题需采取的措施二、论述题1.结合材料实例《“民族主义”标签不能乱贴》、《不要轻易与民族自尊心挂钩》、《日航事件--什么是双赢?》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怎样树立积极健康的的民族心态?2.参考材料实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视频),谈为什么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能以弱胜强?3.参考材料实例《大学生田灼——把“731”钉在互联网上》、《“两弹一星”:新中国惊世奇迹》,思考新形势下大学生应当怎样爱国。

4.从爱国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来看,正确了解和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对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有什么影响?5.参考材料实例《计算机产业的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我国高新技术流失触目惊心,外国专利在我国跑马圈地》,思考大学生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的责任。

6.有些人说,大学生对环保虽然充满热情,但他们的行动却很理想化、程序化、表面化和概念化,因而他们的热情很快就会消失。

你觉得这个评价客观吗?怎样使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更客观一些?7.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的会员提倡一种和流行时尚并不相符的生活方式,提倡简朴并希望创造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如去餐馆吃饭自备筷子,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骑自行车,避免乘坐轿车。

这样搞环保你能接受吗,为什么?8.目前,中国这个文化大国却处于文化产业小国的状态,这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哪些不利?9.论述爱国激情与爱国行动的关系10.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做起?三、材料分析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时指出,中国当前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今后五到十年,是中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控制环境污染和扭转生态破坏发展趋势的关键时期。

思修题库 第六章

思修题库 第六章
D. 法院指定的人
难易程度:中 答案: A
11.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 )
的法律规范。
A.应当遵循
B.可以取舍
C.熟练背记
D. 必须遵循
难易程度:中 答案: D
21.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是( )
A.《公务员法》
B.《公务员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管理章程》
D.《行政许可法》
2难易程度:易 答案: A
20.在各级政府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按照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裁决。这属于哪种解决劳动权益争议的法定形式? ( )
A. 调解
B.仲裁
C. 诉讼
D.信访
难易程度:难 答案: B
C.扶养
D.供养
难易程度:中 答案: A
14.在我国,办理协议离婚的机关是( )
A.结婚登记机关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仲裁机关
难易程度:中 答案: A
8.婚姻关系成立的标志是( )
A. 订婚
B.登记
C. 婚礼
D.同居
难易程度:易 答案: B
9.下列情形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的是( )
A.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B. 未到法定婚龄的
D.经济周期发展不景气而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
难易程度:难 答案: B
2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
A. 毫不利已
B. 公而忘私

思修第六章讲稿

思修第六章讲稿

思修第六章讲稿引言思修课程的第六章主要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阶段。

本章将会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特征,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路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包含着资本主义因素,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仍然需要通过两个阶段的斗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对长期的阶段,具体时间没有明确界定,它的历史任务是逐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逐步改造人的思想观念,实现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特点。

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存在着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相结合的经济成分。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经济体系。

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同时,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开放的方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首要在于( B )。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是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2、法律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C )。

A、人口的素质和密度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3、法律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为( C )。

A、原始社会法律B、封建制法律C、奴隶制法律D、资本主义法律4、以下不属于奴隶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D )。

A、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B、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C、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以下不属于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D )。

A、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实行封建等级制度C、维护专制皇权D、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6、( C )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A、法律的制度B、法律的执行C、法律的运行D、法律的适用7、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 B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国务院C、中央及地方各级的立法机关 D 、中央军委8、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C )。

A、法律执行B、法律适用C、法律制定D、法律遵守9、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B )。

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C、地方性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C )。

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C、地方性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11、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D ),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教学简况】:授课对象:09级高职全体学生教学目的: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同时,使大学生了解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和调节婚姻家庭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明确正确对待爱情的应有态度。

重点难点: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明确正确对待爱情的应有态度。

学时安排:4学时【教学过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掌握道德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将为今后成家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一)职业的定义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职业也因此具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

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可以给职业下个定义就是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动也是从业者扩大社会关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因此,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实践活动。

(二)、职业道德材料一:盗亦有道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出自《庄子·外篇·箧第十》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时,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为仁。

于盗贼身上?盗跖认为,的鼠辈之贼。

好汉的“替天行道”,周润发黑帮英雄片中的“重情重义”类,或许也是盗亦有道的另类注解吧。

另类的典故,至少给我们一个启示,哪怕是强盗也要有职业道德。

一个结论:有职业必有道德有道德才有职业职业道德,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

职业道德是由“责、权、利”三大要素组成。

“责”,是指每种职业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每个从业人员都有与职业角色相联系的责任。

“权”,是指每种职业都享受着一定的社会权力,每个从业人员都具有一定的职权。

“利”,是指每种职业都体现出一定的利益关系。

现实社会生活中,神财富的主渠道,同时又是个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职业道德是以“责、权、利”三者的统一为基础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就是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

位的人都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尽职尽责才有利,平公道地行使职权,光明正当地获取利益。

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化,甚至上升到制度和法律约束的层面。

3、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是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社会对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具有强制性。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

表现为从业人员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应当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这是社会对每个从业者的要求,更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自觉约束。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诚实守信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

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发展壮大的机遇。

(三)、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害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职业的差别不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而只是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不仅从业者之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社会公民。

同时,职业的划分也不是为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创造谋取私利的机会,而是为了公平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所以,以公道之心办事就必然成为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四)、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人民服务。

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状态。

(五)、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兢兢业业地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要体现奉献社会的精神。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很多,从适用对象来说,有适用于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法》;又有适用于国家公务员的《公务员法》;适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执业医师法》、《教师法》、《律师法》、《人民警察法》等。

但最为主要的法律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一)《劳动法》1、《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它的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⑵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⑶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⑷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

(二)、《公务员法》1、《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法律。

它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

2、《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⑴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⑵监督约束于激励保障并重;⑶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大学生从步入大学的那天起,每个人就开始萌动着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憧憬,也开始了积极的准备,而这种准备是贯彻在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中的。

当大学生在填报志愿和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包含了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期望,而随着大学生活的延伸,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关切。

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专业技能的锻炼和提高,都是大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活动所必需的。

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许多方面的准备和锻炼,其中就包括有意识地、认真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职业生活能否顺利,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取决于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从实际生活来观察,一些人就业之后发展缓慢甚至遭受大的挫折、失败,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上,而是出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不高上。

因此,同学们要认识道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

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是个人通过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提高的。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着重抓好如下环节:(一)、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二)、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三)、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的就业牵涉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合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一)压力当前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二)原因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三)对策1、心态:天生有才必有用,别人不用我自用。

2、实践:着眼当前,一步一个脚印。

材料二:裁缝的故事在一条小街上,三个裁缝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想招揽最多的客人。

第一个裁缝挂出一块大牌子,上写: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

更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

好的裁缝。

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所以,自信可贵,但不可好高骛远,工作并不那么难,毕竟劳动是最光荣的权利和义务。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一)择业观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过程。

材料三: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选择的初步方向。

1、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明确: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

2、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明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

3业?明确:在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短暂的热情的情况下。

4、道理?明确:所选职业超越体质的极限。

5、马克思提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遵循哪几个原则?地。

6、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明确: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7、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明确: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

出的职业理想激情宣告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必要的: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二)创业观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问题:年轻的大学生凭什么创业?勇气?激情?材料四:挖井的故事里挖一下,挖了十几个坑也没有挖出一滴水来。

直挖拼命挖使劲挖,最终一滴水也没有挖出来;而李四这里挖一下那里挖一下,终于在一个地方挖出了一些水。

故事三,张三和李四两个人一起挖井,张三看准一个地方一直挖,李四这里挖一下那里挖一下,两个人费了很大的劲,最终都没有挖出一滴水来。

听完三则故事后,我有如下感想:故事一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要想自己成功必须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毅力——坚持就是胜利。

故事二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做事不能那么刻板,不要老是定向思维,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那样成功才会靠近你。

故事三又说明了另外的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想达到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它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或先决条件。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他根本没有音乐细胞或者说他五音不全,你要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或者不断地创新掌握各种技巧,将来成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做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盲目苦干,否则一切将成为徒劳——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