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预测
[摘要] 撰写此文首先是为了祝贺2009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
就业洽谈会的隆重召开,更期待2009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
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借自己所学与读者有所交流和启发。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发挥不同层次、不同
形式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预测方法与结论进行了论述。找出企业人力资源市场
的供给现状及人力资源匮乏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明确了优化自身的招聘策略和
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相应职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培养等方面的规范依据。
[关键词] 人力资源需求供给预测方法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我们目前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更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保持人员状况稳定、降低人员成本的开支以及资源管理的多种职能等问题在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矛盾中都具有指导意义。
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是指对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能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
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算。由于超出企业获取能力的供给对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在预测供给时必须要对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进行预测,用于提升企业的获取能力与再生能力。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建设在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以及省际之间无论是在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还是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程度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缺乏全国统筹,且劳动力供需还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就全国范围来看,劳动力资源的转移;二次配置缺乏有序流动和计划引导,尤其是遵从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导向性调控能力较弱,造成人力资源配置对接过程的成本加大;三是在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接的过程中,全国性的人力资源供需信息渠道不畅,着眼劳动力素质提升的技能培训、职业培训、信息交流等附加连带性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功能效应不显著,降低了对接配置的效率,进而影响到中介服务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针对上述人力资源配置对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预测和规划,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障,成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也是就业工作所要研究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个人认为,随着全国性的就业促进机构的不断建立,应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协调作用,逐步形成以促进就业为最终目标的各种人力资源供需体系。努力实现连接国内、外人力资源配置的信息平台,运用国家级协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加强同国际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机构的联系,获得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关成功经验以及资源信息,实现国内、国外两种人力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先进理念,在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内各种层次、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连接、指导、协调作用,对国内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广大求职者三方的利益需求实施有效的供需指导,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对称。对人力资源供求平衡关系实现二次或多次再配置,从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的市场规律入手,以人力资源转移、吸纳、配置为主导,对不能平衡或无法满足供需双方需求的人力资源对接,发挥国家级平台的调控和指导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悉:2009年上半年,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共举办各类招聘会71场。共计11092
家单位进场招聘人才,提供各类就业职位21万余个,45.2万人现场求职择业,47万人次通过网络求职,12.6万多人初步达成求职意向。与08年同期相比,招聘会的数量、参会单位数量、进场求职人数分别增加。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组织招聘单位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招聘岗位数量却在减少。其原因是:参会招聘的单位中,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自身的发展规模决定了用人数量的有限性。二是招聘单位为降低企业成本,严格控制用人数量,减少不必要的招聘,储备人才的招聘计划得不到全面实施。
另外:专业岗位需求竞争激烈,上半年,需求量前十名的专业有: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行政文职、计算机开发与应用、客户服务、机械制造与设计、美工、电子电路、人力资源、工程类。其中前三位和后三位需求量差别较大。
前三位的需求情况分析如下:营销专业的供需比例在1.6:1到1.3:1之间,比较稳定,仍居各类专业人才需求之首。营销专业供求两旺的主要原因:一是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发达,成为各类公司抢占的要地,发展中原地区市场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二是拥有一支优秀的营销员队伍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壮大的基本因素,目前企业已基本形成了“外
重内轻”的经营局面。三是营销专业人才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公司更看重能力,降低了求职门槛,在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给更多求职者创造了就业机会。从上半年招聘会情况看,医疗、保健、房地产、快速消费品、化妆品类行业对营销人员需求量较大;营销人才的需求,也由以往的单纯营销技能拓展为综合性营销、专业技术性营销技能;营销技能较强、有一定行业背景、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端营销人才和营销管理人才最为紧俏。公司财务人员位居需求第二。基本上在3.4:1到2.8:1之间。行政文职专业的供需排名第三位。平均值为4.7:1,竞争异常激烈。稀缺专业则十分尴尬。例如西班牙语、韩语等职位的需求为24人,而求职人数为2,人才库储备人数为0。
从上述分析看,一在新就业形势下,高校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无需求,造成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专业间供需比差别大,供不应求与供大于求现象并存。高校教育模式与市场脱轨、招生制度过分强调招生、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滞后、培养模式的手段落后等都是当前不同专业之间就业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此外,河南虽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在产业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待调整,企业整体创新性不强,吸引和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手段和方法。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求职方式也较少,更多选择熟人关系求职,尽量规避求职风险。
二.发挥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
1、发挥国家级平台的权威作用:注重对政府就业决策的研究性支撑,通过论坛、研讨、经验交流、市场调研等搜集、整理、汇总市场的有效信息,经过分析研究后,形成对宏观就业政策的支持。同时,在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信息发布上,建立预测预报制度,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导向调控作用。
2、供需对接的基础平台作用:应将服务重点放在中介服务机构和学校上,以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素质和水平为方向,向会员单位和各省市、地区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就业。
2009中国青年网报告:成都人才市场供需情况报告显示“本科生就业压力最大。因进年来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个岗位有近6人竞争。据四川省教育厅统计,2008年全省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需要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预计在35万人左右。薪酬期望值有所下降。应届生和在职人员的月薪期望值都有所下降,去年4季度调查显示,约1983元,硕士及以上学历3250元,专科及以下1630元。”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