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的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胶囊事件的案例分析
自古以来,我们在受伤或者是生病的时候,都习惯于向医学求助,吃药打针,以求战胜病痛,延年益寿,医药一直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命紧密相连,说是关天的大事亦不为过。而谁又能想得到,这些用来救命的良药,会有一层剧毒的外衣呢?
2012年4月15日,央视报道河北、江西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这些含有毒物的毒胶囊,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而这起毒胶囊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与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一样,它的发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严重践踏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如何能够潜伏几年不为人知,如何才能避免此类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是xxxx
毒胶囊,是指用工业皮革废料来做成药用胶囊。从工业皮革废料变成药用胶囊,经过多次的工序,辗转几个厂家,最后进入到流通领域,被千千万万的人们消费,这其中经过的关卡无数,却没有一个关卡真正的起到了把关的作用,用廉价有毒的工业明胶替代价格较高的食用级明胶,这样明显有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事情却在默认当中变成了行业的潜规则,就像之前的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鸡蛋,地沟油一样,拷问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良知,也是我们的管理制度和法律的威严!
一件商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到销售流通,应该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阻止这些有毒的东西进入人们口中的。就毒胶囊来说,以工业明胶的价格采购食用级明胶,可能吗?显然不合理的价格后面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心知肚明的吗?就算采购人员被蒙蔽,那么相关的检测手段没有吗?检测原材料重金属超标不是什么难事,就是检测成品药用胶囊的重金属含量,也应该是每一个有责任的厂家理当做的事情,但是这些层层检测之下,超标的药用胶囊一样是一路绿灯的顺利进入消费流通领域,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
显然是利益,暴利驱使人们铤而走险,暴利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这不仅仅是毒胶囊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原动力,同样也是相关事件的屡禁不止的源头。其实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资本论》当中说的很明白,资本天性是追逐利益的,当有300%的利润的时候,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然而这并不是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唯一原因。资本的逐利性自古以来都是不择手段的,但是在监管制度和法律制度相对完善的西方国家,此类事件出现的机会就很少,究其原因,除了西方拥有相对完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之外,西方相对完整的社会诚信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国家经济腾飞之前,这样的事情也很少发生,因为当时人员的流动性很小,社会关系网相对固定,违反道德会导致原有的社会评价降低,而重建良好信誉的成本就相对很高,而现在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比较薄弱,重建也相对容易,这样导致那些人们在道德方面的约束大大削弱,也就是我们的普遍感觉到现在人们的诚信不如以前,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的原因。
只是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想要建立起每个人的完整的社会诚信评价机制,将一切社会生产生活纳入这个体系之内谈何容易,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却不是一朝一夕可
以建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立法,有效执法,就成为当前最有效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我们国家的法律也是不够完善,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很多违法的行为,换个地方,换个领域又可以继续。就像这次的毒胶囊事件,我们国家现有的立法就存在可操作性差,罚款数额难以认定,不足以从根本上让制假及参与制假厂家失去再次制假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立法工作不完善的地方。然而立法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法律对于瞬息万变的生活来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在法律滞后,道德约束力量严重削弱的今天,加强监管力度就成为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我们国家的监管制度一般分为社会监管和管理部门监管。社会监管已经在很多起事件中表现出了它的力量,网络作为社会力量的集合,在推动社会进步,传达民意方面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网友们聚沙成塔的力量,见微知著的火眼金睛,已经为我们揪出了贪官无数,对于数不胜数的无良生产厂家而言,人民群众无处不在的双眼是约束他们最强大的力量。但是对于某些相对专业的领域,没有专业设备和知识的普通民众就很难有效的介入监管了。
就毒胶囊事件而言,没有专业的检测工具,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胶囊当中的铬超标,对于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的区别也是这起事件之后才普及的知识。显然社会监管对于毒胶囊的监管几乎不可能,而相关的部门监管力度又很薄弱,监管手法也相对单一,对于生产厂家的原材料来源,以及生产成品的质量检测,基本都只能靠厂家的自律,这对于药品这样关系到人们健康生命的重要产品仅仅靠厂家自己的道德观显然是不够的。在大陆的毒奶粉事件出现之后,香港政府的迅速行动,对于相关食品的检测和公布结果都非常的及时,很快就挽回了香港市民对于奶粉及相关奶制品的信心,而相对的,在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4年,国产名牌的蒙牛伊利牛奶依然屡出状况,内地人民对于奶制品和奶粉的信心依然不足,表现在市场上就是各种外国品牌的奶粉占有几乎全部的中高端市场,比邻香港的广东人民热衷“走粉”(走去香港购买奶粉),淘宝上奶粉代购比比皆是,说明的都只有一点,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依旧不能让人满意。在毒胶囊事件已经发生之后,我们的药品监管部门是否能做到恢复消费者信心,保证下次不再出现同类事件呢?
毒胶囊事件,作为2012年上半年的药品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注定要被载入史册,而从这个事件当中,我们看到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沦丧,看到了无良厂家的无所不至的违法行为,看到了部门监管的严重缺失,看到了相关立法的滞后漏洞,这些都不是仅仅在毒胶囊这单个事件中存在的,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除了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补充立法细则严格执法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行为应该是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