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四单元讲义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定义: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五行学说构成: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
五行学说结果: 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意义:①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
②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定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历史沿革:五行一词最见于《尚书》。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意义:①古人运用抽象出来的五行特性,采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归为五类,并以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②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五行特性1.“木日曲直”直译: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
引申: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2.“火日炎上”直译: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
炎上,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引申:引申为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直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五行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练习题5
二、B
1、
【答疑编号100005766】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767】
<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769】
2、
【答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761】
<2>、
【正确答案】:C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
A.
B.
C.
D.
E.
<2>、“水寒射肺”属于()
A.
B.
C.
D.
E.
3、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1>、水气凌心属于()
A.
B.
C.
D.
E.
<2>、木火刑金属于()
A.
B.
C.
D.
E.
答案部分
【答案解析】:水肿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气促怯寒,腰部冷痛,此由肾阳衰微,水气上逆于肺所致,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在五行中,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金为水之母,为子病犯母。
【答疑编号100005763】
3、
【答疑编号10000575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水气凌心指水气上逆,引起心脏的病变。凌,侵犯的意思。由于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气病。水气上逆,停聚胸膈影响心阳时,可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治宜温阳益气、宁心涤饮。水为肾,心属于火,在五行关系中,水克火,它们之间是相乘关系。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症、证、病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其次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肯定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要点:1.六*的概念2.六*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败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成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打算寿夭的基本因素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五行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练习题6
【答疑编号100005744】
6、
【答疑编号100005731】
A.
B.
C.
D.
E.
6、A.握
B.忧
C.哕
D.咳
E.栗
<1>、属于“火”的变动是()
A.
B.
C.
D.
E.
<2>、属于“金”的变动是()
A.
B.
C.
D.
E.
7、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1>、属于“木”的体是()
A.
B.
C.
D.
E.
<2>、属于“金”的体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4、
【答疑编号100005747】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733】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736】
7、
【答疑编号1000057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727】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729】
概言之,按中国古医籍中所论:天布五行(木、火、土、金、水),生五音(角、徵、宫、商、羽);地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育五化(生、长、化、收、藏);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生五志(怒、喜、思、忧、恐)。体现了人与天地之间的有机联系。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讲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讲一、中医基础理论考点。
(一)阴阳学说。
1. 基本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 原因:这种概念的形成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总结。
在古代,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现象,如日月、昼夜、寒暑等,通过归纳这些现象的属性,形成了阴阳的概念。
2. 阴阳的特性。
- 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
例如,就人体而言,气为阳,血为阴,它们都是人体的基本物质,属于同一范畴。
- 普遍性: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属性,人体的脏腑经络等也都有阴阳之分。
- 相对性:阴阳的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相互转化。
在人体病理状态下,寒证(阴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证(阳证)。
这是因为阴阳双方在不断运动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属性的转化。
(二)五行学说。
1. 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最初的含义与“五材”有关,即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五种基本物质。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行的概念逐渐抽象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哲学意义,用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2.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 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所以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归属于火。
- 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归属于土。
五行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练习题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89】
2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87】
2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78】
2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75】
27、
D.曲直
E.从革
29、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0、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部分
2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652】
2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火克金,“金”的克我者,为火,所不胜则为火。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72】
28、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69】
2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67】
3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05563】
A.水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曹县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主讲人:冯春英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本节主要内容: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中基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②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此表的内容常以各种形式的考试题出现,应当熟记)自然界五行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人体五行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木肝胆目筋怒呼握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胃口肉思歌哕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相生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
2.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和拮抗作用。
顺序:木→土→水→火→金→木(间隔的为相克关系)。
相克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行学说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行学说课件一、介绍想象一下这五行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五种不同角色,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金代表收敛、坚固;木代表生长、舒展;水代表流动、润养;火代表温暖、明亮;土则代表稳定、承载。
这五种力量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这就好比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功能,又共同协作,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1. 五行学说的概述一提起五行学说,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五行学说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五行学说就是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归纳成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用来解释自然现象,还为中医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五行学说可是中医的宝贝,就像是咱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遗产。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健康与这五行元素息息相关。
五行学说帮助中医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五行学说究竟有哪些奥秘和深意吧!相信你们会跟我一样,被它的智慧深深吸引。
2.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一提起中医,你是不是就想到神秘的穴位、神奇的草药呢?其实中医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其中五行学说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简单来说,就是用木、火、土、金、水这五行来解释世界的万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五行学说正是连接天地万物的桥梁,它把人体的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五行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脏腑学说。
通过五行学说,中医能够全面分析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状况,进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再者五行学说还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演变和转化,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某些疾病在五行中的“火”行过旺时容易发作或加重,而通过调理五行平衡,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岐黄学社中医基础理论-第七节《五行学说(四)》
第七节课程重点课程主要内容总结:【五行学说(四)学五行,知五脏,做诊断治疗?】五脏中的肝属木。
五脏中的心属火。
五脏中的脾属土。
五脏中的肺属金。
五脏中的肾属水。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脏腑用药、控制疾病传变、确定治则治法、指导针灸取穴、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强调功能联系思想与命运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果关系临床上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治疗,确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
但是,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用五行生克这一规律来治疗,不要机械地生搬硬套。
换言之,在临床上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五行学说四节课就到这里了,更多学习内容继续跟着老师学习吧!第七节《五行学说(四)》:课后思考题一、五行学说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属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五脏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用五行相生的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
用五行相克的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
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至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使之不致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又有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
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稳定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的含义木、火、土、金、水五类(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事物属性的概括。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如漫画家漫画创作。
“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2.五行的制化3.五行的相乘与相侮(1)五行相乘(2)五行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2)子病及母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1)五行相生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规律: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
《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2)五行相克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和制约作用。
规律: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五行学说—中基精品课件
B
10
从“五材”到“五行”
B
11
从“五材”到“五行”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
联系的学说。
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已由具体的 五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五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 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 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完成了由“五材”到“五行”的嬗变。
3、人体的三宝是?
精、气、神。
4、 “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 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5、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
“A、寒凉 B、收敛 C、承载 D、条达舒畅
6、五行中金的特性古人概括为:( )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B
21
B
22
五行特性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
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
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
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
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
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
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
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
是火气。
B
23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中医基础理论—04五行学说
五行为抽象的宇宙本原之气所分化,是宇宙万物万象的构成质料和本原,并非是 具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和可见的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
二、五行的基本涵义
2.五行是对五类物质和现象之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达
以五行特性为依据,用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相同、相近、相似性质的 事物和现象分归于五行之中,再把这五种自然物在相互作用中所能体现出来的关 系加以提炼、概括,并推演到所有被纳入五行之中的事物和现象之间,使它们也 按照这种关系相互作用。 五行已经变成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所共有的功能性结构模型。具有一定属性和功 能的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代称或符号。 五行是中国古代一切事物普遍适用的整体性结构模型,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 的普遍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特定方式的反映。
引申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终结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水的这一特性对肾的藏精、主水功能的解释,在方法 上具有类比思维的意义,故肾在五行属水。
五行学说的形成
一 五行概念的产生之源 二 对五行特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
一、五行概念的产生之源
五方说
在殷商时期产生, 其对五行理论的起 源具有明显的影响 作用
五星说
五行是古人观星定律 的产物,反映了四时 气候变化的规律,是 四时气候特点和生化 特点的抽象
五时说
五行是黄帝为了制定 历法而创立。五行初 义为五气,即五时, 用于治历。
曲直
即“枝曲干直”的缩语 是说树木的主干挺直向上生长,树枝曲折向外舒展,生长繁茂,随风招摇
引申
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其实木有能屈能伸两个方面的特性:伸则舒其条达之性, 屈则还其柔和之质。
这对临床诊治肝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肝气郁结自然应该升发疏泄之,但肝气亢逆者则应注重滋养柔和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四单元讲义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一种五行系统结构论的哲学范畴。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1.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
是用以识别和归纳各类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则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木的特性:为“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为“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为“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为“从革”,是指金属具有刚柔相济并能变革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为“润下”,是指水具有润泽、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取象比类法: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进行类比而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相关事物的五行归属。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从而将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统一。
如下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