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意象-动物类配图欣赏共37页

合集下载

古典诗文中常见的动物意象

古典诗文中常见的动物意象

2杜 鹃 乌 。 古 代 神 话 中 ,蜀 王 杜 宇 . ( 望帝) 即 因被 迫 让 位 给 他 的 臣子 , 自己
现 爱 情 的 美 好 ,传 达 思 念 之 情 。 燕 子 飞 隐居 山林 ,死 后 灵 魂化 为 杜 鹃 。于 是 古 则 相 随 , 以 此 而 成 为 爱 情 的 象 征 。 如 诗 中 的杜 鹃 也 就 成 为 凄 凉 、 哀 伤 的象 征 闻王 昌龄 左迁 龙 标 遥 有 此 “ 为双 飞燕 ,衔 泥巢 君 屋 ” (古诗 十 九 了 。如 李 白 《 思 《 寄》 “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 杨 首》 , “ 尔新 婚 ,如 兄 如 弟 ” ( 经 ・ ) 燕 特 谷 风》 , “ 燕 于 飞 ,差 池 其 羽 。之 子 五溪 。我 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 ) 燕 于 归 ,远 送 于 野 ” ( 经 ・ 燕》 ,正 是 西 。 燕 ) ”子规 鸟即杜 鹃鸟 。起 句写 触 目之 因 为 燕 子 的 这 种 成 双 成 对 ,才 引 起 了有 景 ,在 萧 瑟 悲 凉 的 自然 景 物 中寄 寓离 别 情 人 寄情 于 燕 、 渴 望 比翼 双 飞 的 思 念 , 感 伤 之 情 。三 、 四句 以 寄情 明月 的丰 富 才有 了 “ 暗牖 悬 蛛 网 , 空梁 落 燕 泥 ” ( 薛 想 象 ,表 达 对 友 人 的 无 限 怀 念 与 深 切 同 乙 : 三 道衡 《 = 盐》 的 空 闺寂 寞 ,有 了 “ 花 情 。贺 铸 }秦 娥 》 “ 更 月 , 中庭 恰 昔昔 ) 落 照 梨 花 雪 。梨 花 雪 , 不 胜 凄 断 ,杜 鹃 啼 人 独 立 , 微 雨 燕 双 飞 ” ( 几 道 《 江 晏 临
” 仙 》 的惆 怅嫉 妒 ,有 了 “ ) 罗幔 轻 寒 ,燕 虹 。 三 更 月 光 照 在 庭 院 里 雪 白 的 梨 花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1、蝉(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

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

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

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例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2)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例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例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

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

”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例5:朱熹的《宿寺闻蝉作》,“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

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

”客听到蝉鸣而惊,夕阳之蝉,凄恻哀惋。

夕阳西下,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令人感到悲怆,而作者把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古诗词常见意象-植物类(二)配图欣赏

古诗词常见意象-植物类(二)配图欣赏
古诗词常见意象 植物类(二) 配图欣赏
柳树:
• 表送别、留恋之情,伤感春天的美好,寄 托依依惜别之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柳”、“留” 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 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 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灞桥折柳” 为送别典故。
芳草:
• 喻离恨思亲之情。也可表达生 命力强、生生不息的意思,荒 凉、偏僻之处的草则暗喻身份、 地位的卑微之意。
芭蕉:
• 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 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
Hale Waihona Puke 梧桐: • 凄凉悲伤的象征。

诗词中的动物寓意欣赏

诗词中的动物寓意欣赏

诗词中的动物寓意欣赏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其中细致入微的寓意更让人感叹不已。

在诗词中,动物常被用来表达某种情感或传达特定的主题,给人以启迪和反思。

下面我将通过多首经典诗词,为大家解析其中蕴含的动物寓意。

先说一首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的羊让人想起草原的辽阔和宁静。

羊作为中国古代的畜牧业代表,其形象常被用来表达宁静、祥和和忍耐。

在这首诗中,羊象征着宁静的大自然,让人品味到离人世喧嚣的纯粹和宁静。

再说一首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歌颂了夏季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降低,而蝉则扛着秋天的凉意,预示着秋的到来。

蝉作为夏季的代表性昆虫,被用来表达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蝉在这首诗中,既象征着夏天的热烈和喧嚣,也意味着秋天的静谧与寂寥。

接着是一首北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诗中写到了蛇的形象,蛇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智慧与神秘。

诗中的蛇通过出现在梦中,以其微妙的方式传达了一种隐约的预兆。

蛇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一种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隐晦和意境。

还有一首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描绘了秋天到来,荷花枯萎,而有一只孤独的鸥鸟翱翔于天空间。

鸥鸟作为水上的孤独者,给人以凄凉的感觉,与秋天的凉意相呼应。

通过描绘鸥鸟的形象,诗人把秋天的褪去和孤独感驾驭得恰到好处。

最后是一首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描绘了秋天到来,荷花枯萎,而有一只孤独的鸥鸟翱翔于天空间。

鸥鸟作为水上的孤独者,给人以凄凉的感觉,与秋天的凉意相呼应。

通过描绘鸥鸟的形象,诗人把秋天的褪去和孤独感驾驭得恰到好处。

以上只是诗词中动物寓意的几个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

动物在诗词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形象,更多的是一个意境和情感的准确表达。

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中的动物寓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内涵。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一、动物类1. 鸿鹄:鸿是大雁,鹄是天鹅。

鸿、鹄都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东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 鸿雁(雁足、雁书)(1)鸿雁即大雁,是候鸟,它们每年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能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他乡的伤感。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古人常用鸿雁传信,故用鸿雁代指书信、音讯。

宋·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惊鸿:惊飞的鸿雁,多用来比喻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

宋·陆游《沈园(其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4. 燕(1)表现春光之美,叹惜春之情。

唐·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象征爱情和对情人的思念。

宋·晏殊《破阵子》——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宋·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之情。

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以燕传书,相诉离情。

唐·郭绍兰《寄夫》——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

(5)寄托漂泊流浪,羁旅愁情。

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5. 鹧鸪:鹧鸪叫声凄切,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常寓指处境艰难,景象衰败,心情惆怅。

也用以表现思想离愁。

唐·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 杜鹃(子规、杜宇、望帝):指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被迫让位与臣,自己隐居山林,心中郁愤,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怆,动人肺腑。

诗歌中的动物意象

诗歌中的动物意象

在诗歌中,动物意象经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展现社会生活、表达哲理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意象及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1. 鹰、雁、鹤等大型鸟类:这些鸟类常被诗人用来表达豪迈、自由、豁达的情感,因为它们翱翔于天空,不受世俗束缚。

在《江雪》中,柳宗元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达自己孤傲不群、清高脱俗的情怀。

2. 燕、莺等小型鸟类:这些鸟类常被用来表达细腻、温柔、美好的情感。

在《春夜喜雨》中,杜甫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春天的柔和和生命的活力。

3. 鹿:鹿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温顺、纯真、高雅。

在《静夜思》中,李白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马:马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奔放、自由、力量。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对壮丽的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

5. 蝉:蝉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短暂、珍惜、高洁。

在《夏日绝句》中,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鱼:鱼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自由、舒适、闲适。

在《饮酒》中,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表达自己归
隐田园后的闲适生活。

总之,动物意象在诗歌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表达力,能够生动地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类、动物、地点、自然现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类、动物、地点、自然现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类、动物、地点、自然现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类【柳】(1)因与“留”谐音,常用来代指送别、思念、惜别怀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徐俯(卜算子))(2)象征时事兴衰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3)因柳絮飘乎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梅】(1)借梅花耐寒的特点,表达孤高、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2)抓住梅花开放早的特点,表现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菊花】习性傲霜,多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元稹《菊花》【兰花】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张九龄《悲秋兰》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杨万里《兰花》【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的虚心有节正好与古代君子之风相吻合,所以古诗中的竹往往被塑造成君子的形象。

竹子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孤高刚劲的君子风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莲】(1)谐音“怜”,借以表现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2)常用莲的素净纯美、亭亭玉立的姿态来表现和谐恬静的意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3)以莲花的品行高洁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松柏】常用来表示孤直坚忍的品格。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梧桐】象征凄苦、愁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五柳】隐者的代称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罕睹的意象之阳早格格创做1、动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合类一、动物类(比圆大概象征):芳草、芭蕉、梧桐、紧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1、芳草:(1)以近交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死的秋草,去比圆离别的忧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近讲.(2)表示死死不息战期视:黑居易:离离本上草,一岁一枯枯.家火烧不尽,秋风吹又死.2、莲:由于”莲”与”怜”音共,所以古诗中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黑恋爱. 如:北往乐府《西洲直》:”采莲北塘秋,莲花过人头;矮头弄莲子,莲子青如火.”3、梅花:净、不仄不挠的性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去.”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果风布近,又含蓄天表示了梅花的杂净净黑,支到了香色俱好的艺术效验.陆游《卜算子》:整降成泥碾做尘,惟有香如故.借梅花去比圆自己备受培植的不幸遭遇战不肯共流合污的下尚情操.4、紧柏:象征孤直顽强、脆贞不仄.《论语》:“岁热,而后知紧柏之后凋也.”5、竹:葱翠挺秀、蒸蒸日上、不仄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搁紧,坐根本正在破岩中.千磨万打还脆劲,任我物品北冬风.”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时常暗喻告别.“今宵酒醉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示了柳永对于恋人的吊唁.(2)于檐前屋后,常做故乡的象征.”一上下楼万里忧,蒹葭杨柳似汀洲.”抒收了许浑对于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大概,常做遣忧的依据.“试问忙忧皆多少,一川烟草,谦乡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局里天诠释了贺铸此时忧忧的深刻程度.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道东周大妇过西周故皆,瞅到故皆少谦黍,由此哀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厥后时常使用”黍离”表示对于国家昔衰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8、草木:以草木繁衰反衬荒凉,以抒收衰衰兴亡的感触.映阶碧草自秋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墨雀桥边家草花,黑衣巷心夕阳斜.(刘禹锡《黑衣巷》)等.桑榆《淮北子》:“日西垂,景正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降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圆老迈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早.”9、菊花:象征下净、隐劳、脱雅;桃花象征好女的容颜;牡丹象征下贵、繁华;杨花象征飘整、得集.二、动物类:杜鹃、黑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1、黑鸦:依照迷疑的道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时常出当前坟头等荒凉之处,正在古诗词汇中常与衰败、荒凉的真物通联正在所有,偶我比圆小人大概凡是妇雅客.秦瞅:斜阳中,热鸦万面,流火绕孤村.马致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火人家,古讲西风肥马,断肠人正在天涯.2、鸿雁、青鸟:正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籍的疑使,代指音讯.青鸟,传道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疑使,前去给汉武帝报疑,其余二只随西王母而去,并服侍正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热情为探瞅.李璟:青鸟不传云中疑,丁香空结雨中忧.李浑照:雁字回时,月谦西楼.3、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正在家,八月正在宇,九月正在户,十月蟋蟀进我床下.” 形貌蟋蟀的活动顺序格中精致.那时昔人已感触蟋蟀的鸣声共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果而便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吊唁征人等通联起去. 古诗十九尾: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4、蝉:栖于下枝,栉风沐雨,不吃烟火食,比圆下净的人品.咏蝉诗“三绝” 骆宾王《正在狱咏蝉》露重飞易进,风多响易重.无人疑下净,谁为表余心?虞世北《蝉》垂緌饮浑露,流响出疏桐.居下声自近,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下易鼓,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5、燕子(1)燕子果结伴飞止而成为恋爱的象征.(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汇表示时事变迁,抒收人事代开的拜托.“旧时王开堂前燕,飞进觅常百姓家.”既表示了黑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里对于今昔变更的无限感触.(3)秋天的象征,表示喜庆.黑居易:几处早莺争温树,谁家新燕啄秋泥.6、鹧鸪:鹧鸪的鸣喊声似“止不得也哥哥”,厥后多用衬托处境的艰易大概心情的惆怅.如辛弃徐《菩萨蛮》;“江早正忧予,山深闻鹧鸪.”李黑《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谦秋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那尾诗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渗进了诗人何如的情感?那些意象是何如表黑情感的?采用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收了昔衰今衰的深重感触.(大概“表黑衰衰无常的感触”)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枯华,末尾一句只睹破败荒凉.前后热烈的对于比将昔衰今衰的感触抒收得淋漓尽致.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收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时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秋风不度玉门闭.李黑:谁家玉笛暗飞声,集进东风谦洛乡.李益《夜上受降乡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乡中月如霜.不知那边吹芦管,一夜征人尽视乡.2、有闭音乐直调古诗词汇中常正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直称呼,而那些乐直又往往有特定的含意、情感大概寓意,而那又对于齐诗的完齐意象大概情感表黑有直交的效率.(1)闭山月——乐府直调,多写征戍告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经常闭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止七尾》之二)(2)梅花降——直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乡五月降梅花.”(李黑《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降》的笛声设念梅花谦天飘降的情形,再由梅花的飘降爆收凛然死热的感觉,表思念.(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北往后主所制的乐直,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霓裳羽衣直——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直,主要表示歌舞降仄的情形.如:“渔阳鼙鞭策天去,惊破霓裳羽衣直.”(黑居易《少恨歌》)(5)杨柳直:乐府直调“杨柳枝”,偶我也做“合杨柳”,主要写军旅死计,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汇,以吊唁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秋风不度玉门闭.”(王之涣《凉州词汇》)”笛中闻合柳,秋色已曾瞅.”(李黑《塞下直六尾》其一)(6)止路易:古直名,多止世路艰易及告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热,横笛遍吹《止路易》”(李益《从军北征》)四、自然类:黑云、明月、火、冰雪1、浮云:往往与近止的游子相通联.李黑《支朋友》:浮云游子意,降日故交情. 偶我也比圆十足阻拦履历前进的势力、小人 .如:王安石的《登飞去峰》:不畏浮云遮视眼,只缘身正在最下层. 李黑《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少安不睹使人忧.2、冰雪:心志忠贞,性格下尚.王昌龄《芙蓉楼支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利欲熏心正在玉壶.”五、场合类:北浦、灞陵、少亭、西楼(借代)1、西楼:西楼只是是一个象征性的观念,大概指代内室,大概指代曾散会之所,大概指代孤独寥寂的寓所,大概指代登下视月怀近的天面.正在诗词汇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快乐底,是排遣忧伤大概遥视故国、爱人、朋友的处所.李煜《黑夜笑》:无止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浑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籍去?雁字回时,月谦西楼.辛弃徐《为赋新词汇强道忧》:少年不识忧滋味,爱表层楼,爱表层楼,为赋新词汇强道忧.2、凭栏:意为“依赖着栏杆站着”,但是正在诗词汇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汇语,却有多种分歧的表示.一凭一倚,虽是二个细小的动做,但是那动背、情态战心态委真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二脚抚栏,直坐近视,有慷慨悲惨之态,倚则身体中心齐凭栏搞依托,有娇强无力之姿,词汇做者正是着眼于那二个动词汇,把“凭栏”与“倚楼”写得险些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大概者表示怀近,大概者表示凭吊,大概者表示抑郁忧苦,大概者表示萎靡不振.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简单睹时易岳飞:喜收冲冠,凭栏处《火龙吟》:把吴钩瞅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杜甫:戎马闭山北,凭轩涕泗流.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下戚独倚.酒进忧肠,化做相思泪六、时令节日类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好节,所以人们正在那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视月》:彻夜月黑人尽视,不知秋思降谁家?2、重阳九月初九日,昔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昔人有登下饮酒的风气.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得病起登江上台.3、热食腐败前一日,热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热浑、荒凉有闭.如雨中禁火空斋热,江下贵莺独坐听.(唐韦应物《热食寄京师诸弟》)4.腐败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比圆杜牧的《腐败》:腐败时节雨纷纷,路上止人欲断魂.投笔:弃文从武.弃徐《火调歌头》:“莫教班超投笔,纵得启侯万里,枯槁老边州.”少乡:守边的将收.陆游《书籍愤》“塞上少乡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边疆之敌,破楼兰:建功坐业.王昌龄《从军止》“黄沙百战脱金甲,不破楼兰末不还.”柳营:军营,顺序宽明的军营.请缨:杀敌报国岳飞《谦江黑·登黄鹤楼有感》: 何日请缨提钝旅,一鞭直渡浑河洛.五柳:隐者的代称东篱:田园死计大概忙适的情致. 李浑照: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三径:隐士居住的场合.陶潜《归去去兮辞》:“三径便荒,紧菊犹存”古诗词汇时常使蓄意象集锦意象是观赏诗歌的最基础而又最要害的审好圆素.抓住了意象也便掌控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做者蕴涵其中的思维感情.所以相识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做品的闭键.底下那些意象便常含有分歧的寓意.1、视月思亲——激励离忧别绪,思乡之忧.“举头视明月,矮头思故乡.”(李黑《静夜思》)—视月思乡非常十分感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尾月明中.”(李煜《虞好人》)—视月思故国,表示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2、薄暮、夕照(斜阳、夕阳、降日)——多传达凄凉得降、迷茫重郁之情.感慨的心情意绪、人死早暮的死命哀叹、伤古吊昔的悲惨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本》:“夕阳无限好,不过近薄暮.”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少河降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3、流火、降花——昔人云:“降花蓄意,流火无情”把火与时间的流逝分离起去,由花降而叹息人死的无常,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中心.“流火降花秋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降去,似曾相识燕归去”(晏殊《浣溪沙》)“降花流火”的意象,往往代表死命的短促,惜秋、伤时的惆怅战对于牺牲的焦急忧伤.此中,唐代李黑《宣州开朓楼饯别校书籍叔云》:“抽刀断火火更流,举杯消忧忧更忧.人死正在世不称意,明往集收弄扁舟.”李煜《虞好人》:“问君能有几多忧?恰似一江秋火背东流.”则用流火那一意象去比圆忧怨的浓薄战连交.4、少亭——陆上支别之所.李黑《菩萨蛮》:“那边是归程?少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热蝉凄切,对于少亭早.” 李叔共《支别》:“少亭中,古讲边,芳草碧连天.”很隐然,正在华夏古典诗歌里少亭已成为陆上的支别之所.5、羌笛----象征凄切悲惨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收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直》:“羌笛何须怨杨柳,秋风不度玉门闭.”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已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谦天.”羌笛收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妇怆然泪下.胡笳的效率与此相共,便不再枚举了.6、以冰雪的晶莹比圆心志的忠贞、性格的下尚.王昌龄《芙蓉楼支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利欲熏心正在玉壶.”——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般,样下净如故. “冰心”下净的心性,昔人用“浑如玉壶冰”比圆一部分光彩磊降的心性.7、以草木繁衰反衬荒凉,以抒收衰衰兴亡的感触.“过秋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缓》)——秋风十里,格中繁华的扬州路,此刻少谦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家草、麦子的繁衰反衬此刻的荒凉.“墨雀桥边家草花,黑衣巷心夕阳斜.”(刘禹锡《黑衣巷》)墨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少谦杂草泽花,黑衣巷已得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心.8、菊花——脆贞下净的本量.伸本《离骚》:“往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降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止的下尚战杂净.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偏幸菊,此花启尽更无花.” 表黑了诗人对于脆贞、下净性格的探供.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挨打挫合,杂净净黑,岁热三友之一.梅花正在热热中最先启搁,而后引出绚丽百花集出的芳香,果此梅花与菊花一般,受到了诗人的敬重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去.”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果风布近,又含蓄天表示了梅花的杂净净黑,支到了香色俱好的艺术效验.陆游的出名词汇做《咏梅》:“整降成泥碾做尘,惟有香如故.”借梅花去比圆自己备受培植的不幸遭遇战不肯共流合污的下尚情操.10、柳——以合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合柳有相留之意.故昔人有合柳支别的风气,果此“柳”戴有伤离别的表示.柳永正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醉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去表黑分别的伤感之情.11、莲——果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分歧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音共,所以古诗中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黑恋爱.北往乐府《西洲直》:“采莲北塘秋,莲花过人头;矮头弄莲子,莲子青如火.”“莲子” 即“怜子”,“青”即“浑”.那里是真写也是真写,语意单闭,采与谐音单闭的建辞,表黑了一个女子对于所爱的男子的深少思念战恋爱的杂净.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王昌龄《少疑秋词汇》:“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去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北宫浑漏少.”写的是被褫夺了青秋、自由战幸运的少女,正在凄凉寥寂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尾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陪衬了一个萧瑟热寂的氛围.其余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薄暮、面面滴滴”(李浑照《声声缓》)等.13、以蝉喻品止下净.昔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下净的象征,故昔人常以此表示自己品止的下净.《唐诗别裁》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性格.” 由于蝉栖于下枝,栉风沐雨,不吃烟火食,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浑下一型. 骆宾王《正在狱咏蝉》:“无人疑下净.”虞世北《蝉》:“居下声自近,非是藉秋风.”皆属此类.1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籍疑缚正在雁脚之上戴回祖国,那便是人们常道的“鸿雁传书籍”.所以“鸿雁”常借指书籍疑,表示盼视、惦念出门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黑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果大雁经常结队迁徙,途中常掉队的孤雁,诗人时常使用“孤雁”“孤鸿”“断鸿”去喻人,表黑大概孤独、大概下慢、大概受尽迫害等情感.北往乐府民歌《西洲直》:“忆郎郎不至,俯尾视飞鸿”“视飞鸿”便是盼视书籍疑的意义.李浑照词汇云:“雁字回时,月谦西楼”、“雁过也,正快乐,却是旧相识.”大雁出戴去盼视已暂的书籍疑,引起了女词汇人无限的思念.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去像“得不也哥哥”,极简单勾起旅途艰险的偶像战谦腔的离忧别绪.“降照迷茫秋草明,鹧鸪笑处近人止.”(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早正忧余,山深闻鹧鸪.”(辛弃徐《菩萨蛮.书籍江西制心壁》16、杜鹃鸟——又名杜宇、视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视帝)果志愿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忧伤的象征,常与悲苦通联正在所有.果喊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示吊唁故乡情感、抒写离忧别恨;借用杜鹃笑血的意象,表黑忧国志士的诚恳、爱国之意;由于杜鹃笑喊的时,秋天的花已经降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去惋惜百花凋整、秋已归去的情况.李黑《蜀讲易》:“又闻子规笑月夜,忧空山”,黑居易《琵琶止》:“杜鹃笑雪猿哀鸣.”杜鹃的哀号经常能触动诗人的忧情.李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降尽子规笑,闻讲龙标过五溪.我寄忧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正在萧瑟凄凉的自然风景中寄寓告别伤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歉富设念,表黑了对于朋友的无限吊唁战深切共情.17、东篱——表示悠然得意、超凡是脱雅的死计情趣,下雅、疏浓、飘劳的情趣战净身自好的性格.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睹北山”,李浑照的《醉花阳》“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18、浮云——漂泊大概的云,正在诗词汇中,常被瞅成是止踪大概、任性物品的游子,其余,浮云也往往比圆十足阻拦履历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圆奸臣.比圆,李黑《支游人》“浮云游子意,降日故交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交》“浮云一别后,流火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去峰》:“不畏浮云遮视眼,只缘身正在最下层.”李黑《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少安不睹使人忧”.19、西楼——西楼只是是一个象征性的观念,大概者指代内室,大概者指代曾散会之所,大概者指代孤独寥寂的寓所,大概者指代登下视月怀近的天面,正在诗词汇中,西楼多属泛指.李煜“无止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谦天风雨下西楼”;李浑照“雁字回时,月谦西楼”;晏几讲“西楼月下当时睹,泪粉偷匀”.20、新亭——“新亭对于泣”的典故:北渡后,王谢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念起了北圆故土,相视堕泪.惟有丞相王导萎靡不振天道“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厥后,人们用“新亭”大概表黑怆怀故国之情,大概表黑忧国伤时的悲忿之情.辛弃徐的《火龙吟》“少安女老,新亭风景,可怜保持”,便是典型的例子.21、危栏——危栏,下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下视近大概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闭.比圆,欧阳建《踩莎止》:“楼下莫近危栏倚”;辛弃徐《摸鱼女》:“戚去倚危栏,斜阳正正在,烟柳断肠处”.22、闭山——普遍泛指闭塞山川.比圆《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闭山度若飞.”又如,秦瞅《鹧鸪天》:“一秋鱼雁无消息,千里闭山劳梦魂.”天然,厥后的诗人用“闭山”,也借指遥近的场合,多与思乡、念人有闭.比圆,晏几讲《死查子》:“闭山魂梦少,鱼雁音尘少.”23、阳闭——最初表示古代天名,为相通西域的要讲.比圆,王维《渭乡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闭无端人.”厥后,由于唐人把王维《渭乡直》翻进乐直,称为《阳闭三叠》大概者《阳闭直》,简称《阳闭》.正在唐宋的诗词汇中,“阳闭”动做告别支止的歌声.比圆,黑居易《对于酒》:“相遇且莫推辞醉,听唱阳闭第一声.”24、阑搞——有三个意义.第一,古代兴办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喊搞阑搞、栏杆.比圆,冯延巳《扔球乐》“坐对于下楼千万山,雁飞秋色谦阑搞”、辛弃徐《火龙吟》“把吴钩瞅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格式.古代多用去形容星斗纵横错降.比圆,贺铸《浑仄乐》“夜潮洲渚死热,乡头星斗阑搞”.第三,形容泪火纵横大概者纵横集治的格式.如黑居易《琵琶止》“梦笑妆泪黑阑搞”,其中的“阑搞”形容泪流谦里.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中经时常使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坐功、抗打中寇的壮志.李黑《塞下直》“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26、蓬莱——传道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寓所.正在诗词汇中用“蓬莱”,多比圆皇家宫殿,大概比圆歌舞楼榭,偶我也指仙人寓所,总而止之,正在诗词汇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好好,犹如仙境普遍.也做“蓬壶”“蓬岛”.比圆,李浑照《蝶恋花》:“好把音书籍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近.”27、降黑——指凋残的花(治黑、残黑).正在诗人瞅去,降黑是秋天将要离启的旗号,也是好好真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它又好像是不幸者的运气写照.诗人常以降花比圆青秋易逝大概寄寓伤感、惋惜战无奈之情,如辛弃徐《摸鱼女》“惜秋少怕花启早,何况降黑无数”,便是很好的例子.28、尺素——书籍疑的代称.如秦瞅《踩莎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29、吴钩——本指吴王阖闾所制的钩,但是正在唐宋词汇中多做身边所佩戴刀剑的代称.用去表示建功坐业的理念.李贺《北园》“男女何不戴吴钩,支与闭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瞅吴钩”.30、青鸟——正在古代传道中,“青鸟”是仙人的疑使,正在诗词汇中时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李黑《相遇止》“愿果三青鸟,更报少相思”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热情为探瞅”皆表示那个意义.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正在有无之间,所以喊做“翠微”.也常做青山的代称.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往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里对于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另,形容树色的青翠大概者形容江湖火色的青绿缥缈,也喊搞翠微,如晏几讲《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笑.”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32、早日——正在《诗经·七月》中有“秋日早早”的句子,“早早”表示战舒的格式.所以去人便用“早日”表示“融战的阳光”.比圆,极为典范的杜甫《绝句》:“早日江山丽,秋风花草香.”再如,宋之问《秋日伴宴诗》:“彩云歌处断,早日舞前留.”以上意象通过历代诗人创制,已成为具备一致意义的典型意象,具备相对于宁静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克不迭一致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本去不凄凉,而是表示诗人鼓动的情怀.“二个黄鹂鸣翠柳,一止黑鹭上青天”“池塘死秋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便丝毫不惜别伤怀之意.所以简直诗歌还应简直分解.。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意象动物篇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意象动物篇课件

二、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 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三、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 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 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 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 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例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 例2: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六首 其十二》“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鸡”也有静享田园风光的闲适之情。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农家生活的一种常见画面, 在陶潜的笔下却有别样的韵味。
黄鹂、白鹭这些鸟类,使得诗歌在意境和情感上有恬静悠然之感,
鸥鸟
鸥鸟有海鸥和江鸥(沙鸥)之别。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在海者为海鸥,在江者为江鸥”。 海鸥在古典诗词的意象系统中,有超脱尘俗、摒弃机心的意义内涵。其 意象的含义源自于一个远古传说。《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 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每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 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此后海鸥便具 有摈弃机心的意义。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 更相疑”一句中直接运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与人相处不猜疑,不拘形迹的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

古诗中的动物及寓意

古诗中的动物及寓意

古诗中的动物及寓意蝉在古人看来,蝉是风餐露宿的,因此也象征了高洁的品格,例如虞世南的《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蝉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生命短暂”,往往秋雨后不久就销声匿迹了,这也为蝉增添了悲凉之感,由于蝉会在秋后死去,因此古人多用“寒蝉”来表示凄凉之情,如柳永曾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当然,也有实际指蝉这种动物的,如清代袁枚《所见》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蟋蟀蟋蟀又称为“促织”,这是因为蟋蟀的叫声和织机所发出的声音很相似,这也赋予了蟋蟀思念故人的象征,同时蟋蟀也是秋天的昆虫,因此也带着秋思之情,进而象征了对故乡的思念。

如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里“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鹧鸪鹧鸪也多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往往是游子或者羁旅之人表达乡思的意象,例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杜鹃杜鹃又称为布谷鸟,在古人的诗句中也常以“子规”、“杜宇”等名称出现,杜鹃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擅长”彻夜鸣叫,第二是口舌都为红色,因此古人认为杜鹃“彻夜啼哭至啼血”,这便增添了杜鹃悲凉凄苦的形象;杜鹃的鸣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再加之其“啼血”的形象也就引发了诸多古人对故乡的思念,因此杜鹃也逐渐成为了象征乡愁的意象。

如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青鸟青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意象,它代表的是信使,这是有传说西王母曾有一只青鸟被选为信使向汉武帝传信。

如唐代李商隐《无题》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乌鸦与国外认为乌鸦是神秘的、绅士的相反的,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乌鸦并不是好的象征,人们总是将乌鸦与衰败联系在一起,例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人除了将乌鸦与破败景象相联系之外,还会用之象征“小人”,总之乌鸦在古诗中往往象征着不好的人或事。

如“江南梦断雁不飞,空城夜夜乌鸦啼。

”鸿雁与青鸟类似的,鸿雁也象征着信使和书信,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植物类 动物类 自然气象类

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植物类 动物类 自然气象类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 定。)
植物类
落花(落红、残红) 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留恋追怀、惜时感伤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 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
意象的定义
意象即表达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诗 歌的意象是诗人心中之“意”与外在之 “象”的结合体。
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 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
意象=事物+情感 意境=意象+氛围
寒蝉:高洁悲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 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
动物类
乌鸦:荒凉衰败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 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当年放萤的场所只剩下腐草,萤火早就断绝了根芽;多少年 来隋堤寂寞凄冷,两边的垂杨栖息着归巢乌鸦。)
自然气象类
斜阳(夕阳、落日) 意象含义: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 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 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古诗词中意象(一):树木类、花草类、动物类

古诗词中意象(一):树木类、花草类、动物类

古诗词中意象(一):树木类、花草类、动物类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

古诗中常见意象——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课件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课件

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鸿雁、青鸟:在古代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
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满西楼。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7页,共65页。
孤雁(孤鸿、断鸿):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 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 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 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 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2页,共65页。
(3) 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杜甫: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页,共65页。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 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页,共65页。
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9页,共65页。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 喻高洁的人品。
咏蝉诗“三绝”
虞世南《蝉》
骆宾王《在狱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