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幸福感概论

何瑛

什么是幸福?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这是东方和西方、古人和今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 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人们从哲学、语言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是由需要( 包括动机、欲望、兴趣) 、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我们只有对幸福的本质了解之后, 才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有几个社会心理概念直接间接地涉及到了生活质量的有关方面, 这些概念包括自尊、抑郁、控制源及疏离感。但按照重要性来说, 只有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对个人具有最基本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领域里,人们所使用的术语不同: 幸福、高兴、快乐、充实、自我实现感、成就感等等。这些术语含义有一定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对幸福感的研究也已涉及人们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领域。对幸福的理解, 有多种看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 而不是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如Coa n 认为,

拥有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就是快乐,并不考虑主观状态。A ri st ot l e “价值”看作判断标准, T at ar ki e w i

ca 则将“成功”作为标准。因此,许多人只要看到别人拥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或者某方面取得了成功,就说他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样, 一个人在不同的评价者眼中,其幸福程度是不同的。实际上, 古代的哲学家就是以他们自己认定的标准来评价别人幸福的。如: 两千多年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幸福和智慧联系在一起,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认为幸福只不过是“善”的理念,人们只有摆脱现实世界, 才能进人幸福的理念世界中去。我认为,这种看法只注意了幸福的外在方面, 而忽略了幸福的内在体验, 纯粹将幸福作为一种观念来认识,具有一种片面性。

2 .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等于各种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简单相加( Bvu d b 盯n 1 96 9 ) 。这种标准侧重情绪体验的成份。东方和西方许多哲学家普遍持有此看法。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 “仅仅把肉体快乐看成是一种幸福是错误的”。德漠克利特认为: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 也不是财富, 而是正直和谨慎。”伊壁鸿鲁进一步指出: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 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是从快乐出发,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得

到快乐”, “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悦乎? ”又说: “父母双全,兄弟无故, 一乐也; 仰不愧于人,俯不作于人, 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这里的“乐”与“悦”就是情感的满意状态。我认为, 这种看法与前一种看法有殊途同归之处, 虽然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验成份,但最终仍然将幸福更多地视为一种观念, 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3 .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依据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 S h in 和J o h u s o n , 1

9 78 ) 。1 9 7 6 年, A n d r e w s 和Wi h e y 研究发现, 在实际生活中, 9 9 % 以上的人所做的都是这种主观性的对生活的评价。这种概念就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范畴。我认为, 这种看法就比前两种看法要全面些, 更接近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对于主观幸福感,

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 它是以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的整体评价。

二、主观幸福感的维度与测量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评价, 它依赖于文化及其个体生活结构, 但由于人类的共

性, 它也应存在共同的结构。

本世纪60 年代, Br ad b u r n 提出了一个重要发现, 他认为, 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并不是同一维度的1

两个方面, 而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维度,并且二者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他假设主观幸福感就是由这两个成分组成。他认为,拥有负性情绪并不等于拥有正性情绪,所以, 要改善生活质量, 既要减少负性情绪, 又要增加正性情绪。

随后, D i e n e r 、l a r s e n 、l e v i n g ( 1 9 5 5 ) 等人提出, 衡量情感应从两方面人手: 情感类型的频率和强度,并发现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频率变化相反, 体验正性情感的时间多, 体验负性情感的时间少。而在强度的变化上则有相关的趋势, 即容易体验到强烈正性情感的人也容易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感。这一观点证实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并不是同一连续体的两端, 从而支持了Br ad b 盯n 的观点。所以, 将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同时列人主观幸福感是很有必要的。

此后, A n 击e w s 和w i th e y ( 1 9 7 6) 又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维度: 认知维度。这个维度指个体构建出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标准, 并将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 工作、婚姻、健康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评定自己的满意感程度。虽然某些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决定整体满意感判断的重要因素,但是, 个体对每个领域所赋予的权重并不相同。因此, 不能仅仅依赖实

验者所设定的一系列领域里的满意感的堆积, 而是需要整体的评价(Di e ne r 。etc 1985 ) 。

概括起来说, 主观幸福感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 . 整体性: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一种综合评价, 它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感三个维度。

2 . 主观性: 指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 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因此, 测量主要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

3 . 相对稳定性: 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 D ie n e r 198

4 ; H e a d e y , e t e 1989 ; p a r o t ·W , 1991 ) 。

依据上述主观幸福感的三种维度和特点, 基于各自的出发点和研究目的,许多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概括起来说, 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包括: Gurin 和v e r of f 的直接询问被试是否感到快乐; C a n t r ir 采取二自我安置等级法”: 让被试者自己确立最好的生活标准和最坏的生活标准,

然后评定自己目前生活状况所处的位置; Brabdurn 设计了“情感平衡量表”; K a m m a n 和Fl at 分别设计出测量情感频率和强度

问卷; Di en e r 等编制了“生活满意感问卷”。多种测量方法的出现不仅表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的情感维度发展到加人认知维度的整体评价, 同时也勾勒出主观幸福感

这一概念的演化过程及其本质。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主观幸福感时, “量表”一词有两种

不同的用途。一种情况和常规的心理测验相同, 量表是用来获取信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评定主观幸福感。另一种情况下, 它是一系列不同回答的集合。例如:阶梯量表、面部表情量表、快乐一可怕量表、山高量表等等。这些量表均被广泛运用于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里。通常可用其中的一种记录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的许多不同项目的回答。这些项目既可组合成单一的量表测量总体的主观幸福感,也可彼此分开测量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

三、主观幸福感的有关理论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由于角度的不同,形成了各种流派和观点, 概括起来说, 有如

下几种。

1 . 判断理论

判断理论认为, 主观幸福感等于现实条件与某种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就高;

相反,现实条件低于标准, 主观幸福感降低。判断理论的基础是它所使用的标准。由于判断标准不同, 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如: 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和自我理论等。这种理论主要依赖于它所使用的标准, 而标准又具有相对性,所以,从这点来看, 这种理论局限性比较大。

社会比较理论是作横向比较,自己优于别人,就感到幸福。许多研究证明: 与更幸福的人比较会降低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与更不幸的人相比会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比较对其它一些相关领域的满意感判断都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