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
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及应用

利用水驱曲线法进行油田的动态预测,既适用于天然水驱,又适 用于人工注水开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利用有关水驱曲线法, 可以预测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油田到中后期的含水率不断上升,通 过水驱曲线研究含水上升规律,经过一些合理的措施控制含水率的上 升,从而提高产量,还可以得到极限含水率条件下的产量。相对渗透 率曲线是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工程计算中的重要参数,通过油田 的实际生产数据,利用水驱曲线法推出相对渗透率曲线,对于油田动 态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一个油田,我们要制定合理的 开采方案,首先要知道可采储量,不然无限量的开采,不仅成本高, 而且产油量也比较低,所以研究油田可采储量是油田开发必须的一个 环节。
(1-7)
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
(1-8)
2.5 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法 张金庆先生经过多年统计分析研究,导出了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
油量的一中新型水驱曲线关系式:
经推导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
(1-9)
(1-10)
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原油粘度和类型的水驱油藏。 以上各式中:
-累积产油量,104t; -累积产液量,104t; -累积产水量,104t; - 经济极限含水率,%。
[J].石油钻采工艺,2003,25(5) [5] 王祥,夏竹君,张宏伟,等.利用注水剖面测井资料识别大孔道
的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2,26(2) 作者简介 王国栋(1981-),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
究方向:应用概率统计。 (收稿日期:2011-09-28)
(收稿日期:2011-10-14)
(接6页)的主要特征。④与外界互动。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从来都 不会缺少聚光灯的环绕,保持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妥善处理与媒体的 关系,不但能树立国家队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还能借助媒体的传 播力量,为比赛造势。此时主教练就是一个外交家,他既要有外交家 的辞令回答记者的刁难问题,又要保密球队的比赛策略,对于个别敏 感话题还要能巧妙转移,这其中就包括主教练对局势的把握,对信息 传播底线的控制,以及对球队的自信。⑤临场指挥。篮球比赛有其本 身魅力所在,还有比赛进程的不可预知性。40分钟比赛,场上形势瞬 息万变,考验主教练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的应对决策。主教练要随时根 据场上局势的变化,作出战术调整,或者作出换人调整。进攻乏力, 可能需要换强力中锋,或者加多一个远投手,加强外线得分;防守吃 紧,可能需要调上防守型队员;球队领先,可能需要控制比赛节奏; 比分落后,要加快传球速度,这些变化都需要主教练得临场应变能 力。⑥鼓舞球员士气。在高水平的比赛里,技术层面的差距已经不能 决定比赛的胜负,此时球队的意志和精神上升到主要决定因素。主教 练的工作就是要激发球员的这一层面的能量,此时主教练扮演的是一 个激励者的角色,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造诣需要双管齐下。
(3-5)相对渗透率资料

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图10—12 孔隙大小及连通性对砂岩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莫根(Morgan,1970)用不同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的砂岩作出了油水相对渗透率 曲线,如图10—12所示。比较各曲线看出: (1)高渗透、大孔隙砂岩的两相共渗区的范围大,束缚水饱和度低; (2)孔隙小、连通性好的共存水饱和度高,两相流覆盖饱和度的范围较窄 ;
(3)孔隙小、连通性不好的Kro和 Krw的终点都较小;
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相对渗透率,%
100
12345
10
.
1
. ...
0.1 0
12 3 4 5
20 40 60 80 100 润湿相饱和度,%
图10-13 不同润湿性时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吸入法测定)(据杨普华,1980) 1-θ=180° 2-θ=138° 3-θ=90°
这种现象可以用柯屯(Coton)的水膜理论解释。从水膜理论出发,可 以这样解释,由于润湿相在固体表面吸附的的那部分液体可视作—层润 湿膜;当非润湿相粘度很大时在其上流动,实际上可看成某种程度的滑 动,润湿膜起着润滑的作用。当非润湿相粘度越大时,就越处于滑动状 态,因而其相对渗透率增高了。
粘度比的影响随孔隙半径的增大而减少,当岩石渗透率大于1达西时 ,粘度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若基准渗透率是绝对渗透率,则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图2所示; 若基准渗透率是束缚水下的油相渗透率,则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图 3所示;油田现场大多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图3所示。
三、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饱和度的函数, 当然它还受岩石物性、流体物性、 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饱和历史)、 以及实验条件(温度以及压差)等 因素的影响。由于流体饱和度分布 及流动的渠道直接与孔隙大小分布 有关,岩石中各相流动阻力大小不 同,因此岩石孔隙的大小、几何形 态及其组合特征,就直接影响岩石 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图10—11是不 同类型介质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储油(气)岩石的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相渗)

§3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相对渗透率曲线是饱和度的函数.而且还是岩石孔隙结构、流体性质、 流体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准数或毛细管准数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函数.
一、岩石孔隙结构
由于流体饱和度受控 于岩石的孔隙结构,因此岩 石孔隙的大小、几何形态 及其组合特征就直接影响 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2〕流体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在孔隙介质中共同渗流的油、水相态,根据巴巴良的研究可能有三种:油为 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油是分散介质,水是分散相;油、水为乳化状态.这三种 状态在渗流过程中互相转化.
油为分散相 水为分散介质
油是分散介质 水是分散相
油、水为乳化状态
分散体系的渗流与许多物理化学因素有关,而这些物理化学因素与油 水中的极性化合物的多少有关,与油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其含量有关, 因为这些物质的多少使油水界面张力、流体在岩石表面上的吸附作用发 生变化.当渗流条件一定时,使油从分散介质转变为分散相是由油滴聚合 和油滴在固体表面上粘附时间所决定的.
水为分散介质、油为分散相和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的油水相对 渗透率曲线.对比二曲线可知,分散介质的渗透能力大于分散相.
分散介质 分散相
分散介质 分散相
当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使油水处于乳化状态时〔即两种液体 互相分散,都处于分散状态时〕,无论是水包油型还是油包水型,两相渗 透率都急剧下降.
对于高粘度原油,这种乳化状况更容易出现.因此在稠油的开采中 需要对原油进行破乳,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因此在实用中只需有油-水两相、油-气两相的相对渗透 率曲线就够用了.
但当油层中出现油、气、水三相共存时,这三相是否都参 与流动,,则必须用三相的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关系曲线图 来判断.
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重点掌握利用相对渗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 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和油水接触面位置及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 三、教法说明
• 课堂讲授
• 四、教学内容
• 1、计算产水率fw 计算产水率f
fw QW = QW + QO
2
πr 4∆P (σ cosθ )2 ∆PV q= = 2 2 8µL 2µL P C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假设岩石由 n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其总流量为: 其总流量为:
(σ cosθ ) ∆P n Vi Q= ∑(P )2 2 2µL i=1 c i
2
(σ cosθ ) ∆P n Vpi Q= ∑(P )2 2 又因为: Vi = VP I 又因为: 2µL i=1 c i
3cm
A=2c㎡ ㎡
70%的饱和盐水,(水的粘度为1cp), 30%的饱和油, (油的粘度为3cp), △ p=2at ,Qw=0.3cm³/s,Qo=0.02cm³/s,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 油的有效渗透率Ko Kw,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油的有效渗透率Ko
• 解:
Qo µo L Ko = ×10−1 = 0.045( µm 2 ) A∆P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KW = 0.5(σ cosθ ) φλ∫
2 s=si s=0
dS KO = 0.5(σ cosθ ) φλ∫ s=si P2 C
2
s=1
dS P2 C
Kro
dS ∫Si P2 KO = = 1 C dS K ∫0 P2 C
1
dS ∫0 P2 Kw Krw = = 1 C dS K ∫0 P2 C
相渗曲线及其应用

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
主要内容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处理(标准化)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2
一、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1、概念
油相和水相相对 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 的关系曲线,称为油 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 线。随着含水饱和度 的增加,油相相对渗 透率减小,水相相对 渗透率增大。
12
(3)根据以下公式分别对Sw、Kro、Krw进行标准化处 理,以消除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同的Swi、Sor带来的影 响。
13
(4)根据下列公式求取回归系数a、b。
(5)取Sw*=0,0.1,0.2,…,0.9,1.0。由公式计算出平 均的Krw*、Kro*值,并绘制标准化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 (6)根据油藏的平均空气渗透率,利用回归关系式,求 取Swi、Sor、Krwmax。
前缘含水饱和度和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一般根据分 流量曲线,用图解法求得。
(1)前缘含水饱和度Swf
在分流量曲线上,过(Swi,0)点作分流量曲线的切 线,切点的横坐标即为前缘含水饱和度Swf,切点的纵坐标 为前缘含水fw(Swf)。其计算公式为:
20
(2)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
在分流量曲线上,过点(Swi,0)作分流量曲线的切 线,切线与直线fw=1相交于一点,该点的横坐标即为两相 区平均含水饱和度。其计算公式为:
10
(5)将平均标准化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各分点的Sw*、Kro*、 Krw*,换算公式如下:
(6)根据上述公式,作出油藏的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 。
11
2、与束缚水饱和度相关法
此方法是利用各油藏的空气渗透率K来求油水相对渗 透率曲线的特征值。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建立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Swi)、残余油饱和度( Sor)、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omax)与空 气渗透率(K)的关系,并进行线性回归,以求取回归系 数,建立回归关系式。
油层物理试卷1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流体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一流体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2.岩石的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相对含量。
3.微分分离: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逐渐变到某一特定压力、温度状态,引起油气分离,并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的过程。
4.露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5.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6.有效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7.接触分离: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到某一特定压力、温度状态,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
8.润湿滞后: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的迟缓而产生润湿角改变的现象。
9.迂曲度:流体质点实际流经的岩石孔隙长度与岩石外观长度之比。
10.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1.贾敏效应:液珠或气泡通过孔隙喉道时,产生的附加阻力。
12.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的总体积占孔隙体积的比例。
13.残余油饱和度:被工作剂驱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孔隙中的油的总体积占孔隙体积的比例。
14.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15.波及系数:工作剂驱扫过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16.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17.流度比:驱替流体流度与被驱替流体流度之比。
二、作图、简答题1.请将描述地层油高压物性的参数随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的表1补充完整(注:“↗”表示增大,“↘”表示减小;“Pb”为饱和压力)。
答:表1 地层油高压物性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2.简要分析影响天然气在石油中溶解的因素。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w
o
求出Sw,代入
Ed 1
式,得到
[ln( a
w o
b (1 S )]
S wi 1 S wi
当a、b、Swi、μw、 μo已知时,可求出不同含水下的驱油效率Ed。当含 水fw为极限含水时,可求得最终驱油效率。
w o
2、计算前缘含水饱和度和前缘后 平均含水饱和度(图解法)
Swf Swfavg 0.6 0.8
1
3、计算驱油效率 驱油效率指注入流体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波及范围内含油总体 积之比,用Ed表示。 S oi S or Ed S oi S w S wi 实验室中,一般用下式计算岩心驱油效率: E d 1 S wi 当Sw=Swmax时,可求得岩芯的最终驱油效率, 另外,根据 1 1 fw K ro w w bS
4、计算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随含水变化曲线 计算无因此采油指数αo的公式
o ( fw )
K w K ro ( S w ) KK
ro max
在不考虑注水开发过程中的绝对渗透率的变化,K=Kw,则上式变为
o ( fw )
K ro ( S w ) K ro max
(无因次采油指数的计算公式)
K ro * ( Sw *) k K rw * ( Sw *) k
i 1 n
n [ Krw * ( Sw *) k ] i n
i 1
4、将各样品的 Swi、Swmax、Kromax、Krwmax等特征值分别进行算术平均, 并将平均值作为平均相渗曲线的特征值。
( Swi )
S wi
fw Qw Qo Qw 1 1 K ro w K rw o
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

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第四节储层岩75中的想对滲透率*-*相对冰遑率和流⼡⽐k 有败渗it 率:务多相渝体拱存对,岩⽯对其中备⼀相浇体的通2L 能⼒。
例:70%的饱和盐於,r ⽔的枯度为icp), 30%的饱和油, C 油的粘度为3cp),△ p=2at ,Qw=0.3cmVs,Qo=0.02cmVs, 计#⽔的有效券遗率Kw,油的有欢涣it 率Ko ⼼==0.225(“制Ko + Kw =0.27 ( pm2 ) < K 绘=0.375 ( pm^ )-两相渗透率之和⼩于绝对渗透率 ?这是为什么⽼?(})站⽔同对浇动对,诂⽔发⽣⼲扰。
? r2)⽑管阻⼒对凑it 卑的彩响。
-(3) t?Ao (4)静⽌從滝或球泡所,⽣的附加阻⼒。
宿对海⾞A=2cm*-解:⼼=塔存° (⾎)- ⾛义:多向流体共存肘,每⼀相流体的有效湊透率与⼀个基准渗选率的⽐值K,,=KJKJ=KJKKro+Krw <100 %3、渝度与渝盛⽐⽔的流度⼀_ KwAv =Av流度⽐:M=^⼏oQw ⼆KwAAP/“詁a K/AP/“昇_Kw / /AvK o / Po⼆相对渗透率曲线Jt 乂:相对凑it 率与他和废之同的关**筑,森%三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1彩⽯孔僚轴构的彩响K“S」4?M\Kn> K“SM JWO d 2 4^?w ?Km100ES 3- -31a ■ W 64co8C %JU5(b>孔W ⼈⼩以MA 通性好杯対矽好曲⽔*曲谗彫和K,wSw %5图3-90嵐⽔&密⽯油⽔相対*遗特(£2?君⽯湄邊性的影响① *⽊岩⽯:普券点含⽔他和度丸于50%;②富诂岩⽯:等凑点舍⽔他和废⼩于 50%。
St 按雜⾓增如,诂相相对込卑很次酷低,⽔^肩对*込*碱^次升嵩。
AM 傀O' 4T" 90 ' Bft* ITO" 湘⽿^?.点Hfit ?请⾞(U ?980那ORO0"063ffll-89⽔》*⽚?Mfi 件对朗时?咸褂的% (OwenfDArcber. Jn. July 1971) 農”澗沿《IB ⾓与itt 相《対潅8舉的关《半\悴 -----r4090含?MMX. ?10?含*ft 和窪?%2O廿饱秤蜃%图3—50 强油湿岩冇典型的油⽔相对港透率曲找轉征3?沆体畅性的彩响A?渝体枯盛的彩响菲》和粘盛很⾼对,⾮at相相对滦it*可以⼤于100%,⽽测fit相击相对冰邃卑与粘⼡⽆关。
相渗曲线及其应用.

数,建立回归关系式。
S wi a1 b1 lg K
S or a 2 b2 lg K S rw max a3 b3 lg K
(3)根据以下公式分别对Sw、Kro、Krw进行标准化处 理,以消除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同的Swi、Sor带来的影
响。
* w
S
S w S wi 1 S wi S or
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J0 ' fw J l '( f w ) 1 fw
5、确定采出程度与含水的关系
采出程度可表示为驱油效率与体积波及系数的乘积, 即:
R Ed Ev
其中Ed可根据相对渗透率资料,用式(**)求得;Ev 的求取方法有两个,一是由油田的实际资料统计求得;二
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过程中测得的相对渗透率称为驱替
相对渗透率
吸入过程的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低于排驱过程的非润湿 相相对渗透率 润湿相的驱替和吸入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总是比较接 近,可以重合
(2)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1 )强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等渗点的 Sw 大于 50 %,而
强亲油者小于50%; 2)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 Swi 一般大于 20%,亲油者小 于15%; 3)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在最大含水饱和度(完全水淹)
所以有:
1 1 fw K ro w bs w w 1 1 ae K rw o o
(*)
根据此式绘制的 fw—Sw 关系曲线,称为水相的分流量曲线。 严格地讲,以上求得的水相分流量曲线,应为地层水
的体积分流量曲线,把地层水的体积分流量曲线换算为地
面水的质量分流量曲线,其换算公式为:
fw
04第四章 油藏渗流物理特征及其应用

13
14
15
2、换向驱替
实质:改变饱和度方向,将驱替过程变为 吸吮过程, 包括静湿润滞后的含义。
3、单井吞吐
同一井,注入水,采出油分三阶段: (1)、注水阶段—反注 双管流程 (2)、油水交换阶段—吸水排油 (3)、采油阶段—降压采油
16
17
18
19
在多孔介质的微细毛管中, 一、毛管压力概念—在多孔介质的微细毛管中, 毛管压力概念 在多孔介质的微细毛管中 跨越两种非混相流体弯曲界面的压力差。 跨越两种非混相流体弯曲界面的压力差。 θ
27
1、应用Pc曲线判断自由水面以上油水过渡带的高度 应用Pc Pc曲线判断自由水面以上油水过渡带的高度
28
29
3、应用驱替曲线和吸吮曲线毛管曲线 对比判断油藏岩石的湿润性
曲线I—油驱水 曲线II--水驱油 曲线III--油驱水
30
曲线I—水驱油 曲线II --油驱水 曲线III--水驱油
47
48
49
50
3、应用相对渗透率分析含水上升率 〆fw/〆SW= ((uW/u0)bae-bsw)/(1+( uW/u0)ae-bsw)2 上式物理意义: 当含水饱和度增加单位数值时,含水率增长的百分 函数,其实质是fw(SW)曲线的斜率。
51
4、结合毛管压力和分流曲线划分 纯水段、 纯水段、油水过渡段及纯油段
37
3、相对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 有 效K与绝对K的比值。 例:上述条件下Krw=0.225/0.375=0.6 um2 Kr0=0.045/0.375=0.12 um2 Krw+ Kr0=0.72<1 4、流度及流度比 流度 油的流度λ0= Ko/u0 水的流度λ0=KW/ uW 流度比 M=λW/λ0= KW u0/ Ko/uW 按上述数据,SW=70%,S0=30%,水和油的饱和度 仅相差2.33倍,而水的流度却是油的流度的15倍. M=λW/λ0= KW u0/ Ko/uW=0.225Х3/0.045Х1=15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预测模型建立及应用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预测模型建立及应用
1 相对渗透率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油水两相混合液体流动性能的描述,是油水两
相流动性能研究的重要指标,也是石油工业实际操作的重要参数。
2 曲线预测模型
根据油相、水相的物理性质,基于油水两相运动的相互作用,构
建了综合油水相对渗透率的预测曲线模型。
通过计算实现渗透率的预测,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实
现对油水两相混合液体流动性能的准确预测。
3 模型应用
将该模型应用于石油工业,可以充分发挥模型在油水两相混合液
体流动性能研究方面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种井场油水相对渗透率的
预测非常准确,这也为下一步的研究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4 结论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预测模型建立和应用,是石油工业实践中实
现油水两相混合液体流动性能准确预测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研究及
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应用相渗曲线的方法

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应用相渗曲线的方法X齐殿军(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513) 摘 要:以某试验区为模拟区块,在数值模型中按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应用不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与同一微相内应用相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拟合所得到的曲线进行对比,说明按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应用不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能较好的改善拟合效果。
并探讨了应用统计规律根据不同砂体类型不同渗透率区间选择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关键词:微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油藏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 E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4—0134—02 对于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的多油层砂岩油藏,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往往发育有多个微相,不同微相的渗透率有很大差别,且相同微相内不同部位其渗透率差异也较大。
在以往数值模拟中,相渗曲线的应用方法是采用按沉积微相约束方法进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匹配,即相同微相内采用同一条渗透率曲线。
但是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主要问题是相渗曲线资料少,相同微相内不同渗透率部位应用同一条相渗曲线,未考虑其相同微相内不同渗透率部位渗流特征的差异,导致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较低。
本文以某区块为模拟区块,在数值模型中按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赋不同的相渗曲线,并探讨了应用统计规律在模型中根据不同砂体类型不同渗透率区间选择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1 应用统计规律选择相对渗透率曲线为了实现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选择相渗曲线,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已有的相渗曲线按照沉积微相不同渗透率级别进行分类,并将所有曲线完全规一化,再通过求所有曲线相同规一化饱和度下的相对渗透率代数平均值得到完全规一化平均曲线;然后求所有原始曲线饱和度端点的代数平均值,从而得到平均曲线饱和度端点值;最后利用平均曲线饱和度端点将完全规一化平均曲线恢复到正常饱和度范围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具体步骤如下:将已有的相渗曲线按照沉积微相不同渗透率级别分类。
相渗曲线及其应用..

Sw
S
* w
Krw Sw
1 Swi Sor S wi
K
* rw
S
* w
K rw
S or
Kro Sw
K
* ro
S
* w
K ro
S wi
(8)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绘制油藏的平均油水相对渗 透率曲线。
3、利用公式拟合相对渗透率方法
K
* ro
S
* w
K ro S w K ro S wi
K ro
Sw
(4)根据下列公式求取回归系数a、b。
K
* rw
S
* w
a
K
* ro
1
S
* w
b
lg
K
* rw
a lg
S
* w
lg
S
* w
Sw S wi 1 S wi Sor
S w S wi S w max S wi
K
* ro
S
* w
K ro S w K ro max
K
* rw
S
* w
K rw S w K rw max
(3)在标准化曲线上,将横坐标从0到1划分为n等分, 求取各分点处Sw*、各样品的Kro*(Sw*)和Krw*(Sw*),从而 作出平均的标准化相对渗透率曲线。
n
Swi i
n
Swmax i
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及其应用

Eigen curve of relative permeabil ity and its application
Zhang J icheng So ng Kaoping
( Key L aboratory f or Enhance d Oi l Recovery of t he M i nist ry of Ed ucation , D aqi n g Pet roleum I nstit ute , D aqi n g 163318 , Chi na)
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
21 3 系数 ao 、bo 、aw 和 bw 的确定方法 对给定相对渗透率曲线 ,确定了校正系数 Co 、Cw ,
作 lg ( Krw + Cw ) 与 Sw 的关系曲线和 lg ( Kro + Co ) 与
106
石 油 学 报
2007 年 第 28 卷
义为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 。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方程 中的系数与空气渗透率并无可靠的相关性 ,而应该和 渗透率 、孔隙度 、润湿性等多种因素有关系[6Ο7 ] 。利用 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方法可以对每一个网格块进行计 算 ,得到一条相对渗透率曲线 ,这有助于油藏数值模拟 工作 。
1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 3 种形式
程 、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Οmail :zhangjc2006 @to m. com
第 4 期
张继成等 :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及其应用
105
第二种是将相对渗透率实测数据作如下处理 : S′w = Sw K′r w = Kr w / Kroc K′ro = Kro / Kroc
=-
Kro1 Kro3 - K2ro2 Kro1 + Kro3 - 2 Kro2
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应用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油水两相在渗流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它在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专题研究、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对油田开发来说,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既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广泛性的应用问题。
以下部分主要介绍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有关概念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原理天然或注水开发的油藏,正常情况下从水区到油区的油层中,其原始的油水饱和度是逐渐变化的,在水区与油区之间有一个油水过渡带。
生产过程中,当水渗入油区驱替原油时,由于油水流体性质的差异,如油水粘度差、密度差、毛细管现象及岩石的非均质等,使得水驱时水不可能将流过之岩石的可动油部分全部洗净,形成了油水两相区。
在驱替过程中,此两相区不断向生产井推进,当生产井见水后,很长时间内油水同时开采;水驱油试验过程中,出口端见水以后,也是长时间的油水同出。
从整个水驱油的过程可以看出,水驱油的过程为非活塞过程,油水前缘推进过程相当于一个漏的活塞冲程。
二、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定义】在实验室中,用水驱替原油作出的油相和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随着含水饱和度sw 的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kro减小,水相相对渗透率krw增大。
【说明】1、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共有五个特征点(如图2-1-1):S wi:束缚水饱和度。
它对应着最大含油饱和度S oi,即原始含油饱和度,S oi=1-S wi;S or :残余油饱和度。
它对应着最大含水饱和度S wmax,S wmax=1-S or;K romax :束缚水条件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最大);K rwmax :残余油条件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最大);等渗点:油相与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交点。
2、油水两相渗流区的含油饱和度变化为ΔS o=1-S wi-S or=S oi-S or。
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课件

相对渗透率是描述多相流体在多 孔介质中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 对于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和渗流 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方法
理论计算方法
基于达西定律和渗流力学理论,推导 相对渗透率公式。
实验测定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 的渗透率,再计算相对渗透率。
影响因素
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多相流 体的流动特性,从而影响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相对渗透率。
流体性质
流体的粘度、密度、界面 张力等性质对相对渗透率
有重要影响。
压力和饱和度
压力和饱和度变化会影响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状态和分布,进而影响相
对渗透率。
02
相对渗透率曲线
曲线的绘制
确定研究区域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区域,可以是 油田、气田或水文地质单元。
收集数据
收集相关地层参数、流体性质、压力和温 度等数据。
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确定最佳的堵水调剖措施,控制油井出 水。
井筒管理
01
确定合理的采油举升方式
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判断油井的含水率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采
油举升方式。
02
确定最佳的防蜡和防垢措施
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判断油井的结蜡和结垢情况,选择合适的防
蜡和防垢措施。
03
确定最佳的井筒清蜡和清垢措施
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判断油井的结蜡和结垢情况,选择合适的井
筒清蜡和清垢措施。
05
相对渗透率在油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油田开发策略制定
确定油藏类型
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判断油藏类型,如均质、多层、裂缝等, 为制定开发策略提供依据。
相渗曲线及其应用

(2)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1) 强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等渗点的 w 大于 % , 而 ) 强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等渗点的S 大于50% 强亲油者小于50% 强亲油者小于 %; 2)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 wi 一般大于 % , 亲油者小 ) 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S 一般大于20% 于15%; % 3)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在最大含水饱和度(完全水淹) )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在最大含水饱和度(完全水淹) 一般小于30% 时,Krwmax一般小于 %。
( ) ( )
(8)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绘制油藏的平均油水相对渗 )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 透率曲线。 透率曲线。
3、利用公式拟合相对渗透率方法 、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利用以下公式分别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回归: )利用以下公式分别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回归:
K K
* rw * ro
= S * b = 1− Sw
* a w
( ) ( )
( ) ( ) lg(K ) = b lg(1 − S )
* * lg K rw = a lg S w * ro * w
(5)取Sw*=0,0.1,0.2,…,0.9,1.0。由公式计算出平 ) , , , , , 。 均的K 、 均的 rw*、Kro*值,并绘制标准化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 值 并绘制标准化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 ( 6)根据油藏的平均空气渗透率 , 利用回归关系式 , 求 ) 根据油藏的平均空气渗透率,利用回归关系式, 取Swi、Sor、Krwmax。
孔隙分布的均匀性和孔隙形状等对相对渗透率曲线 也有影响。 也有影响。 实验表明, 孔隙分布越均匀,油相相对渗透率越高, 实验表明 , 孔隙分布越均匀 , 油相相对渗透率越高 , 而水相相对渗透率越低。 而水相相对渗透率越低。 此外,因孔隙结构不同相对渗透率曲线是不同的。 此外,因孔隙结构不同相对渗透率曲线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 cosθ ) n Si K= φ∑ 2 2 i=1 (P )i C
2
引入校正系数λ 引入校正系数λ
dS K = 0.5(σ cosθ ) φλ∫ s=0 P2 C
2
s=1
作法如下: 作法如下: 测出毛管压力曲线( 曲线), ),作 测出毛管压力曲线(Pc ~ Sw 曲线),作 曲线, 成 1/ PC2 ~ Sw 曲线,并求出该曲线下包 面积,即可算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面积,即可算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2
对实际岩石,由达西公式得: 对实际岩石,由达西公式得: Q = KA∆P ×10 µL
则:
(σ cosθ )2 n VPi K= ∑(P )2 2AL i=1 C i
又设任一根毛管孔道体积V 与所有毛管孔道总体积V 又设任一根毛管孔道体积Vpi 与所有毛管孔道总体积Vp 的 比值为该毛管孔道在总的毛管系统中的饱和度, 比值为该毛管孔道在总的毛管系统中的饱和度,即: Si = Vpi / Vp ,Vp= Vpi / Si 所以: 所以: φ= Vp / AL = Vpi / ALSi , 则: Vpi = φ ALSi
设单根毛管体积为V, V 设单根毛管体积为V, 则 = πr
四.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 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4 πr ∆P 泊稷叶定律, 单根毛管内的流量为: 泊稷叶定律, 单根毛管内的流量为: q = 8µL
2
L,πr =V / L
2
从毛管力定义出发: 从毛管力定义出发: = 2σ cosθ , r2 = 4(σ cosθ ) P C r P2 C
第四节 储层岩石中的相对渗透率
• 一 相对渗透率和流度比
• 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 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共存时, 每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 每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 例:
3cm
A=2c㎡ ㎡
70%的饱和盐水,(水的粘度为1cp), 30%的饱和油, (油的粘度为3cp), △ p=2at ,Qw=0.3cm³/s,Qo=0.02cm³/s,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 油的有效渗透率Ko Kw,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油的有效渗透率Ko
强油湿岩石 <15% <50% >50%
Kro(Swi)
50%~100%
3.流体物性的影响 3.流体物性的影响 A.流体粘度的影响 A.流体粘度的影响 非湿相粘度很高时, 非湿相粘度很高时,非湿相相对渗透率可以大于 100%,而润湿相当相对渗透率与粘度无关。 %,而润湿相当相对渗透率与粘度无关 100%,而润湿相当相对渗透率与粘度无关。 粘度比的影响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K>1μ 粘度比的影响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K>1μm2 粘度比的影响可以忽略。 时,粘度比的影响可以忽略。 粘度比只有这含油饱和度较高时才有影响; 粘度比只有这含油饱和度较高时才有影响;而含 水饱和度很高时,粘度比的影响就很小了。 水饱和度很高时,粘度比的影响就很小了。 B.流体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B.流体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可以改变油、 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可以改变油、水的存在形 分散相或分散介质), ),分散介质的渗透能力大 式(分散相或分散介质),分散介质的渗透能力大 于分散相。 于分散相。
• 解:
Qo µo L Ko = ×10−1 = 0.045( µm 2 ) A∆P
QW µW L KW = ×10−1 = 0.225(µm2 ) A∆P
Ko + Kw =0.27 ( µm2 ) < K绝=0.375 ( µm2 ) • • • • • • 两相渗透率之和小于绝对渗透率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 油水同时流动时,油水发生干扰。 (1)油水同时流动时,油水发生干扰。 (2)毛管阻力对渗透率的影响。 2)毛管阻力对渗透率的影响。 毛管阻力对渗透率的影响 贾敏效应。 (3)贾敏效应。 静止液滴或珠泡所产生的附加阻力。 (4)静止液滴或珠泡所产生的附加阻力。
4.油水饱和顺序(饱和历史) 4.油水饱和顺序(饱和历史)的影响 油水饱和顺序 ⑴.润湿滞后 流体作为驱动相时的相对渗透率大于作为被驱 动相时相对渗透率。 动相时相对渗透率。 Kr驱动>Kr被驱动。 ⑵.捕集滞后 对于同一饱和度,作为驱动相时是全部连续, 对于同一饱和度,作为驱动相时是全部连续, 而作为被驱动相时只有部分连续,所以, 而作为被驱动相时只有部分连续,所以,Kr驱动 >Kr被驱动。 ⑶.粘性滞后 驱动相流体争先占据阻力小的大孔道, 驱动相流体争先占据阻力小的大孔道,并有沿 大孔道高速突进的趋势,所以, 大孔道高速突进的趋势,所以, Kr驱动>Kr被驱动。
Si
引入: 孔隙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饱和时的遇曲度; 引入:τ ——孔隙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饱和时的遇曲度; 孔隙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饱和时的遇曲度 湿相的与迂曲度; τwt——湿相的与迂曲度; 湿相的与迂曲度 非湿相的迂曲度; τnwt ——非湿相的迂曲度; 非湿相的迂曲度 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τr wt= τ/ τwt——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非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τr nwt= τ/ τnwt——非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非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二 相对渗透率曲线
定义: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定义: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 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
特征:两相、三区、 特征:两相、三区、五点
三
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 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2
πr 4∆P (σ cosθ )2 ∆PV q= = 2 2 8µL 2µL P C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假设岩石由 n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其总流量为: 其总流量为:
(σ cosθ ) ∆P n Vi Q= ∑(P )2 2 2µL i=1 c i
2
(σ cosθ ) ∆P n Vpi Q= ∑(P )2 2 又因为: Vi = VP I 又因为: 2µL i=1 c i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重点掌握利用相对渗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 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和油水接触面位置及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 三、教法说明
• 课堂讲授
• 四、教学内容
• 1、计算产水率fw 计算产水率f
fw QW = QW + QO
2、相对渗透率
•
定义:多向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 有效渗透率与一个基准渗透率的比值
K ro = K o / K
K rw = K W / K
Kro+Krw <100 %
3、流度与流度比
水的流度
λW =
KW
µW
λo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O
µO
• 流度比 :
λW M= λO
QW KW A∆P / µW L = QO KO A∆P / µO L KW / µW = K O / µO
①亲水岩石: 亲水岩石: 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大 50%; 于50%; 亲油岩石: ②亲油岩石: 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小 50%。 于50%。 随接触角增加, 随接触角增加,油 相相对透率依次降低, 相相对透率依次降低, 水相相对渗透率依次升 高。
强水湿岩石 束缚水饱和度S 束缚水饱和度 Wi 等渗点含水饱和度S 等渗点含水饱和度 W Krw(Swmax) >20% >50% <30%
η=
原始储油量 原始储油量 − 剩余油量 = 原始储油量 AHφ( - SOr) AHφSOr 1 = AHφ( - SCW) 1 = 1 − SCW − SOr 1 − SCW
六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
• (一)稳定法测定相对渗透率曲线
二.非稳态法 又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 三.末端效应 定义:在岩心端面, 定义:在岩心端面,由于毛细管孔道突然失去连 续性而引起的距岩心端面一定范围内湿相饱和度 偏高和出口见水出现短暂滞后的现象。 偏高和出口见水出现短暂滞后的现象。 消除办法: 消除办法: 1.增大流速 减少末端效应当影响范围; 增大流速, 1.增大流速,减少末端效应当影响范围; 2.增加实验岩心长度 增加实验岩心长度, 2.增加实验岩心长度,降低末端效应存在长度占 岩心总长度的百分数; 岩心总长度的百分数; 3.三段岩心法。 3.三段岩心法。 三段岩心法
τrwt
τ rnwt =
Swt − Sm in = 1−S m − S S in
nwt
nwtr
(1− Sm ) − Snwtr in
q r ∆P V= = A 8µL
2
5.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5.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6.驱动因素的影响 6.驱动因素的影响
五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 一、教学目的
• 重点了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因为它是研究 重点了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多相渗流的基础,在油田开发计算,动态分析, 多相渗流的基础,在油田开发计算,动态分析,确定 储层中油水气饱和度分布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 资料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KW = 0.5(σ cosθ ) φλ∫
2 s=si s=0
dS KO = 0.5(σ cosθ ) φλ∫ s=si P2 C
2
s=1
dS P2 C
Kro
dS ∫Si P2 KO = = 1 C dS K ∫0 P2 C
1
dS ∫0 P2 Kw Krw = = 1 C dS K ∫0 P2 C
KA ∆ P Q = µL
fw =
K O µW 1+ ( )⋅ KW µ O
1
M = 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