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4

合集下载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藏品赏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藏品赏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藏品赏析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

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

故宫的东西六宫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

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这些殿堂里。

珍宝馆真像是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最为突出的是有一座镐多塔,重达5000公斤的大型玉雕。

但故宫博物院在我眼里又是最不专业的博物馆,由于将就“东六宫”的房屋设施和环境,文物的摆放以及灯光照明极不科学,在加之文物在玻璃罩内,房间光源众多,反光现象严重,很难拍到完美的照片。

一、凝固的仪轨—礼制文物封建社会,礼仪制度是关系到“别贵贱序尊卑”和国家兴衰的大事。

《大清会典》中详细记载了历代沿用的吉、嘉、军、宾、凶等“五礼”,涉及祭祀、登基、颁诏、朝贺、册封、大婚、筵宴、大阅、巡狩、外交、丧葬等方方面面,规定繁多,程序各异,等级森严。

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

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

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宫推出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

故宫推出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051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9(下)过洞各5个。

棺椁置于棺床上,原为一椁二棺,均已朽。

3.2.2 刘睿(从四品)墓刘睿墓位于乾陵陪葬区内,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天井单砖室墓,有3个天井,每个天井下东、西两壁各设一小龛。

甬道在墓道北,用砖砌成,砖劵顶。

墓室四壁向外凸出弧线,攒尖顶墓室,西侧有砖砌棺床。

3.2.3 中级官吏的墓葬等级特征中级官吏主要指五品以上的官吏,这部分官吏的墓葬一般以长斜坡墓道土洞单室墓为主流,有少量单砖室墓,天井主要以3个为主,除唐遂州司马董务忠墓外,皆未发现石构件。

4 结语关中地区的唐代墓葬除了帝陵外,主要分为皇室墓和品官墓二元系统,从墓葬等级来看唐墓大体可以分为五个等级,而亲王墓与高级官吏墓内容接近,区别不大。

每个等级在表现内容上都有区别,能贯穿整个等级体系的是长斜坡多天井墓的天井数量,唐墓的五个等级天井的数量分别为7个、5个、5个、4个、3个。

相对于地下结构来说,地上结构对墓葬等级的反映更为系统和准确(天井正是地上、地下结构的结合点)。

永泰公主墓虽因“号墓为陵”,地下规模宏大,但地上结构与太子、嫡长公主级别的墓并无差别。

懿德太子墓和让皇帝李宪墓也因有双重墙垣的墓园才略显身份较高,李宪墓的石刻略有超出,但皆与帝陵差距较大,体现出皇权至上。

唐代墓葬制度是唐代等级制度的反映,同时它上承隋制,又有创新,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前期的“号墓为陵”等特制,其实也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遵循,是制度上张力的体现,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后期墓葬制度的松变,是唐代政治、经济衰变的必然反映。

■参考文献[1]张建林,张博,田有钱,等.唐睿宗桥陵陵园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1):11-23,91,118-121,123.[2]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7):26-32,70-71,75-76.[3]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4(1):7-33,58-63.[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7(3):3-29,31-38.[5]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4(9):71-88,61,96,99.[6]王玉清.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J].考古,1978(3):168-178,224-228[7]呼延塘菱.唐尉迟敬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8(5):20-25.[8]程学华,程蕊萍.唐遂州司马董务忠墓清理简报[J].文博,1996(2):86-96,113.◆资讯◆故宫推出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9月22日至12月20日,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明代御窑瓷器”系列对比展之“御瓷新见—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在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展出。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树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保藏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我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保藏首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国主义教育演示基地。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约三十五万件。

,还保藏有数千件什物资料和自1949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从全国各地150多个首要窑口收集的3万多片瓷片标本。

宫廷运用和保藏陶瓷器至迟可上溯至唐朝。

唐、五代时,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质地优异的窑场烧造贡瓷,《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

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耀州窑等烧造贡瓷,然后树立汝窑、钧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等官办瓷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至明代前期,皇室已保藏了数量可观的宋代名窑瓷器。

接下来店铺为我们收拾精选宋代各大名窑瓷器以飨众藏友:1、耀州窑青釉刻花瓶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北宋,高19.9cm,口径6.9cm,足径7.8cm。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

肩部有弦纹3道。

瓶身以“刻花”为饰,腹部刻缠枝牡丹花,下腹刻双层莲瓣纹。

此瓶刻工刀锋尖利,深浅有致。

牡丹花繁而不乱,花冠饱满,花枝环绕,俯仰联系。

瓶通体施青釉,釉面晶莹温润,玻璃质感强,釉层匀净。

耀州窑刻花青瓷以盘碗为多,瓶类较少。

此瓶小口短颈,衬出瓶身的雍容饱满,刻线处积釉色深,凸起处色较浅,使斑纹更加清楚,有立体图像的作用,为耀瓷中的精品。

2、钧窑鼓钉三足洗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

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满足头足。

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

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星期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符号。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典藏珍品——故宫博物馆元代瓷器精品欣赏

典藏珍品——故宫博物馆元代瓷器精品欣赏

典藏珍品——故宫博物馆元代瓷器精品欣赏【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4cm,口径14.5cm,足距10cm。

炉平口,深腹,内凹式圈足,底下承以三足。

口沿上对称置冲耳。

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底有垂釉痕。

圈足无釉,铁褐色胎,胎质细腻坚致。

外壁及耳面塑贴折枝花卉纹装饰。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4cm,口径14.5cm,足距10cm。

炉平口,深腹,内凹式圈足,底下承以三足。

口沿上对称置冲耳。

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底有垂釉痕。

圈足无釉,铁褐色胎,胎质细腻坚致。

外壁及耳面塑贴折枝花卉纹装饰。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元,高4.7cm,口径21cm,足径9.9cm。

盘呈菊瓣形,敞口,浅弧腹,圈足。

里、外施天蓝色釉,盘内点缀有四块玫瑰紫色斑块。

元代钧窑瓷器釉色主要为天蓝色和月白色,带玫瑰紫色红斑的较少。

此盘造型优美,釉色鲜艳,天蓝色与玫瑰紫色交相辉映,绚丽典雅,不愧是元代钧瓷中的工细之作。

【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元,高3.2cm,口径19.4cm,足径11.9cm。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

足墙内外均斜削。

内壁模印云龙纹,龙五爪。

盘心刻划三朵“品”字形排列的云纹。

胎细白。

内外均施红釉,口沿及纹样凸起处釉层较薄,隐现白色胎骨。

圈足内无釉。

元代红釉瓷器传世很少,此盘通体红釉纯然一色,且印花清晰,是件难得的佳作。

通体一色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但当时只是偶尔制作。

只有到了元代,景德镇才开始少量生产高温铜红釉瓷器。

元代高温铜红釉瓷的成功烧制,在颜色釉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明代鲜红釉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钧窑天蓝窑变釉碗,元,高8.5cm,口径18cm,足径6.4cm。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

内、外施天蓝色釉,底部无釉露胎。

此碗周身釉色呈现出如火焰蓝光般色泽,鲜艳夺目。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38期)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38期)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38期)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馆高清馆藏,展览陶瓷数据,潜心打造在线馆藏陶瓷数据库,方便随时查阅。

清光绪白里红五蝠外黄地粉彩盘白里红五蝠外黄地粉彩盘,清光绪,高3.1cm,口径16.6cm,足径9.5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

里白釉,盘心矾红彩绘5只蝙蝠。

外黄地粉彩绘各式缠枝花卉。

底白釉书矾红彩“大清光绪年制”6字楷书款。

、清光绪粉彩花蝶撇口瓶粉彩花蝶撇口瓶,清光绪。

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花盆高11.4cm,口径17cm,足径11.7cm;盆托高3.6cm,口径17cm,足径13.4cm。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有两个对称圆孔。

通体青花装饰。

折沿上篆书一周“寿”字,间绘蝙蝠,口沿边绘朵花。

盆腹绘松树、牡丹、芭蕉。

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盆托折沿,浅壁,圈足。

外壁青花绘折枝牡丹。

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署“体和殿制”款的瓷器是慈禧太后的专用器。

这件器物的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高3.6cm,口径17cm,足径13.4cm。

盆托折沿,浅壁,圈足。

外壁青花绘折枝牡丹。

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署“体和殿制”款的瓷器是慈禧太后的专用器。

这件器物的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清光绪宜兴窑冰心道人款紫砂圆壶宜兴窑冰心道人款紫砂圆壶,清光绪,高13.2cm,口径8cm,足径6.5cm。

壶体为球形,半球形盖,圆珠钮。

口、盖扣合紧密。

腹一面刻绘山石花卉,另一面刻绘变体篆书诗文,落款为“右兄光毅铭,歧陶摹古并镌。

”盖内与壶底分别钤篆书“寿珍”、“冰心道人”印款。

砂泥呈铁褐色,包浆细润。

壶体造型圆润丰满,浑厚稳重。

“寿珍”即程寿珍。

清光绪窑变釉杏元瓶窑变釉杏元瓶,清光绪,高29.5cm,口径10.7×9cm,足径11.8×9.2cm。

故宫博物院陶瓷

故宫博物院陶瓷

故宫博物院陶瓷(08年展示)拍摄:雨过天青云破处1.商白陶刻几何纹瓿白陶刻几何纹瓿,商,高20cm,口径18.6cm,足径15cm。

瓿(bù 音不)唇口外卷,溜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圈足。

通体雕刻纹饰,以精细的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得格外庄重精美。

白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

至商代,由于烧成温度提高,原料的淘洗亦较精细,致使白陶质地更加洁白细腻。

商代早期白陶器形以鬹(guī音归)、盉(hé音禾)、爵为主,纹饰有人字形纹、拍印的绳纹和附加堆纹等。

商代中期,器物增加了豆、罐、钵等,其装饰除少数绳纹外,以素面磨光为多。

商代后期是白陶烧制的鼎盛期,在黄河流域的商代晚期遗址与墓葬中均发现不少白陶,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白陶最具特点,器物有觯(zhì音制)、壶、尊、卣(yǒu音有)等酒器和鼎、豆、盘、簋(guǐ音轨)等食器。

纹饰常见有云雷纹、漩涡纹、饕餮(tāo tiè 音涛帖)纹、蝉纹、曲折纹、夔(kuí音奎)纹等。

特别是将细腻的雕刻作为白陶的主要装饰技法,显示了商代后期白陶的高度发展水平。

以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也是青铜器上装饰的常用方法,以此显示出纹饰的层次感,从而显得华丽繁缛,更有甚者,纹饰的层次可达到三层以上。

2.西汉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西汉,高32.5cm,口径14.2cm,底径13.6cm。

壶撇口,长颈,溜肩,肩部对称置双系,鼓腹,平底略内凹。

通体施青釉。

肩部以划花变形凤鸟纹装饰。

颈、肩及腹部划有弦纹5道。

此壶造型敦厚古朴,纹饰简练,釉厚而色深,是典型的西汉原始青瓷向东汉成熟青瓷过渡期的产物。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

其制法是用瓷石制胎,器表施石灰釉,经1200℃高温焙烧而成。

胎体烧结后呈灰白或褐色,器表有玻璃质釉层。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是我国瓷器艺术中一件颇具特色的佳作。

这件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对这件无挡尊进行赏析,带您领略其艺术魅力。

一、造型特点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高约30厘米,口径约20厘米,底径约15厘米。

尊呈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

尊的整体造型线条流畅,饱满圆润,充分体现了明代瓷器的稳重与典雅。

二、纹饰特点无挡尊的纹饰以青花为主,辅以阿拉伯文。

颈部饰以蕉叶纹,肩部饰以缠枝花卉纹,腹部为主题纹饰,绘有阿拉伯文,足部饰以卷草纹。

纹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体现了明代瓷器纹饰的精细与丰富。

阿拉伯文在瓷器上的运用,是明代瓷器的一大特点。

这些阿拉伯文既有装饰作用,又具有宗教意义,为瓷器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工艺特点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采用青花瓷工艺制作。

青花瓷是釉下彩瓷器的一种,其特点是在瓷坯上以氧化钴为着色剂,描绘出各种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这种工艺使得青花瓷具有胎薄、釉润、色浓、彩艳的特点。

四、文化内涵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不仅是一件瓷器佳作,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阿拉伯文的运用,反映了明代我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密切联系。

同时,无挡尊作为瓷器的一种,也体现了我国瓷器工艺的繁荣与发展。

五、赏析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深邃的文化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赏这件作品,既能领略到明代瓷器的艺术魅力,又能感受到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融合。

总结: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是我国瓷器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鉴赏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鉴赏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鉴赏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皇宫,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瓷器文物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的鉴赏价值。

故宫博物院内的瓷器文物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唐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这些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辉煌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首先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瓷器。

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瓷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三彩瓷器。

唐三彩瓷器以其鲜艳多彩的釉色和精致的绘画技法而闻名于世。

这些瓷器的图案多以人物、花鸟、动物等为主题,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其次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瓷器。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技艺达到巅峰的时期,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瓷器以北宋的汝窑、天青釉和南宋的青瓷、定窑等为主要代表。

北宋的汝窑瓷器以其独特的灰绿釉色和自然的装饰风格而著称。

而南宋的青瓷以其青翠欲滴的釉色和纤巧的器型而备受赞誉。

这些宋代瓷器无论是在工艺水平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代瓷器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藏品之一。

明代瓷器以景德镇瓷器为主要代表,景德镇瓷器以其纯洁的白色釉和精湛的绘画技法而闻名。

明代瓷器的造型多样,图案丰富,无论是青花瓷、五彩瓷还是粉彩瓷,都展示了明代瓷器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

最后是清代瓷器。

清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瓷器以乾隆、康熙两个皇帝时期的瓷器最为著名。

乾隆瓷器以其精细的工艺、华丽的装饰和丰富的题材而备受赞誉。

康熙瓷器则以其简约大气的风格和高雅的色调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清代瓷器不仅展示了清代瓷器制作的技术水平,还反映了清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主要瓷器文物的鉴赏价值不可忽视。

这些瓷器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名品赏析】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展(二十六)

【名品赏析】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展(二十六)

【名品赏析】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展(二十六)北京故宫馆藏瓷器精品展(二十六)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清乾隆,高21cm,口径5.8cm,足径7.6cm瓶呈三瓣花式,长颈,圆腹,圈足。

内壁施松石绿釉。

口、足沿饰红釉边,外体施白釉上绘粉彩花卉纹。

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婴嬉戏。

三婴或攀爬,或站立,玩耍着同样以堆塑法塑在瓶颈上的红丝带。

瓶足底施松石绿釉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年《记事档》载:“四月二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交唐英照从前烧造过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进瓶等样款式烧造五十件。

要赶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赏人用。

钦此。

”该三子瓶应即档案中所说的这种瓶,乾隆朝生产三子瓶至少有过两次。

绘画与堆塑相结合是清代瓷器纹样装饰的一项创新技法,在整个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广为流行。

此瓶雕塑手法细腻生动,色彩素净淡雅,堆塑的婴孩使瓶体分外新颖别致,颇具情趣。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cm,口径17.5cm,足径8.5cm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

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

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古铜彩的烧制较为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才能达到古旧斑驳的效果。

乾隆时期的瓷器仿制出类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铜器最为成功。

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朴,纹路清晰,令人叫绝。

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清乾隆,高3.8cm,长15.7cm,宽10.5cm。

清宫旧藏盘呈荷叶形,叶面翻卷起伏,叶梗从叶后过枝而上,叶面边缘处贴塑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莲蓬中有可活动的莲籽,器底粘有田螺和菱角形足。

底书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所谓“香橼盘”指古人书斋中陈设的一种小型果盘,其常置黄色香橼或佛手于其中,可散发出宜人的香气,平添不少雅趣。

此器造型、釉色均刻意摹仿自然界中的实物,色彩与质感都颇为真切,自然生动,体现出当时瓷器成型及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北京故宫馆藏(隋唐五代)陶瓷器赏析

北京故宫馆藏(隋唐五代)陶瓷器赏析

北京故宫馆藏(隋唐五代)陶瓷器赏析青釉印花带盖唾壶,通⾼14.2cm,⼝径8.4cm,⾜径10.6cm简介:壶盘⼝外撇,短颈,熘肩,半腹下垂,腹下略收,宽圈⾜。

盖卧槽,钮如蜡扦状。

通⾝施淡青⾊玻璃质透明釉,施釉不及底,近⾜处露灰⽩⾊胎⾻。

肩部暗刻三⾓纹边饰⼀周,腹印团花、树叶及忍冬纹⼀周。

隋代青瓷继承南北朝青瓷的优良传统,釉⾊青绿⽽透明,釉⾯有细碎的⽚纹,玻璃质感极强。

此唾壶造型敦厚,青釉明亮,所⽤印花技法为戳印,花纹简洁浅显⽽疏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釉兔钮莲瓣纹权,⾼12cm,底径12.7cm简介:权平底,底⼼有⼀圆孔,中空,顶部饰⼀兔钮。

器⾝薄施⼀层青釉,釉⾊泛黄,施釉不到底。

外壁模印莲瓣纹⼀周,上为6组团花,间以条纹。

此权造型端庄,兔形钮栩栩如⽣,釉⾯玻璃质感强,开细碎⽚纹,模印之纹饰清晰,布局规整,线条流畅,富于艺术美感。

此权为隋代青瓷器的典型之作。

(三)⽩釉罐,⾼19.2cm,⼝径9.7cm,⾜径15.2cm简介:罐唇⼝,⽆颈,熘肩,肩下垂直⾄⾜,平底⽆釉。

胎⾻呈⽩⾊,较为厚重。

内外施⽩釉,外壁近⾜处釉不及底。

釉薄⽽匀净,纯⽩⽆瑕,布满细碎开⽚。

罐体造型饱满端庄,优雅⽽古朴。

隋代,⽩釉瓷器在继承北朝⼯艺技术的基础上,⼜有了长⾜的进步。

从隋⼤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的⼀批⽩釉瓷器看,较之北齐范粹墓出⼟的⽩瓷,釉质已有较⼤提⾼,全不见早期⽩瓷⽩中闪黄或闪青的痕迹,是代表隋代⽩瓷发展⾯貌的珍贵资料。

(四)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瓶,隋,⾼43cm,⼝径15cm,⾜径13.5cm简介:瓶盘⼝,长颈,熘肩,肩部置四个由双股泥条制成的竖系,⿎腹,腹以下渐敛,近底处外撇。

通体施青绿⾊釉,釉仅及腹下部,釉下施有洁⽩的化妆⼟,釉⾯开有⽚纹。

釉下纹饰为划花和印花,颈、肩部均戳印圆圈纹,肩部有两道划花纹饰,上为覆莲瓣纹,下为忍冬纹,腹部三道划花纹饰,上下均为覆莲瓣纹,中为忍冬纹,每层纹饰间均以弦纹相隔。

故宫·国宝陶瓷器!(几十件精品赏析)

故宫·国宝陶瓷器!(几十件精品赏析)

故宫·国宝陶瓷器!(几十件精品赏析)2016-01-10转彩陶漩涡纹双耳罐,高37cm,口径10cm罐小口,圆腹,腹侧安双环耳,平底。

胎呈暗红色。

肩及上腹部以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纹,利用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韵律感。

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彩陶蛙纹双系罐,高42cm,口径13.1cm罐泥质红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有竖耳。

于橙红色陶衣上绘黑彩变形蛙纹。

彩绘线条流畅,富于变化,与造型协调一致。

此罐上的变形蛙纹是马家窑彩陶应用较为普遍的花纹之一。

彩陶钵,高9.6cm,口径21.3cm钵敛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渐敛,小平底。

橙黄色泥质陶,表面打磨光滑。

钵内、外及口沿均以黑彩描绘纹饰。

钵内饰以底为中心的漩涡纹,外壁为波浪纹,口沿为三组菱形网格纹。

此器造型饱满,图案线条流畅,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典型器。

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彩陶特别发达,而且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

马家窑类型彩陶造型有壶、罐、瓶、钵、盆等,多为细泥橙黄色陶,器表打磨光滑,多以黑彩描绘条带纹、圆点纹、波纹、漩涡纹、方格纹、人面纹、蛙纹、舞蹈纹等,构图严谨,笔法娴熟。

图案设计采用以点定位的方法,使画面充分展开,尽情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感。

时至今日,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古老的母题仍不失其迷人的魅力,那流畅的线条所产生的韵律感仍带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彩陶弦纹瓶,口径8cm,足径6.5cm,高21.5cm瓶陶质,敞口,束颈,鼓腹,腹下渐收,平底。

器表光滑,上腹部彩绘弦纹六周,纹饰简洁明快,朴素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

此类弦纹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常见纹饰。

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6.4cm,口径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

泥质红陶。

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纹饰中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

国之瑰宝——各种釉彩大瓶

国之瑰宝——各种釉彩大瓶

文/禾子在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陶瓷馆内,有一件不同凡响的瓷瓶,它就是被誉为“瓷母”的“各种釉彩大瓶”。

这件大瓷瓶像穿了件花衣裳,从上到下仔细数一数,“花衣裳”一共集合了17种不同的釉彩。

它为什么被称为“瓷母”呢?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解释:这件瓷器体量非常大,釉色极为丰富,集多种瓷器品种于一身。

就连陶瓷专家也得分析很久才能判断它用了多少种装饰手法。

各种釉彩大瓶使用了釉上彩(图案绘制在釉面上)装饰手法如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图案绘制在釉面下)装饰手法豆苗儿们,你们好!你们知道吗?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6万多件文物中,仅陶瓷类文物就有36万多件。

这期我给你们介绍一件精美的大瓷瓶。

——各种釉彩大瓶它长这个样20青花以及釉上彩与釉下彩结合的斗彩。

使用釉的类别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

各种釉彩大瓶的瓶身有12幅寓意吉祥的图案。

其中,有6幅写实的图案,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

另外6幅图案分别是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和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

将如此众多的吉祥图案聚于一件瓷器上,在中国瓷器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彩大瓶21这么精美的瓷瓶是什么时候烧造的?它烧造于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

乾隆皇帝不仅喜爱书画,对瓷器也十分钟爱。

有一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全天下的釉彩都用在一件瓷器上。

于是,各种釉彩大瓶“诞生”了。

你们知道吗?不同的釉彩“脾气”也不一样,有的喜欢高温,有的喜欢低温,所以大瓷瓶烧造难度极高。

那它到底是谁它不止一个?这么漂亮的大瓷瓶,大家原本以为全世界只有这一件。

可2014年9月,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有修补痕迹的瓷瓶。

这件被称为“清朝乾隆年间大瓷瓶”的瓷器与故宫博物院的各种釉彩大瓶只有细微差别,最终被人以1.5亿元的高价买走。

22有专家分析,中国自古有成双成对的概念,烧造大瓷瓶本来就是一件难事,何况当时是给乾隆皇帝烧造,所以不可能只烧一个,烧造十个八个备选也是有可能的。

艺术之美欣赏北京故宫的艺术珍品与文化

艺术之美欣赏北京故宫的艺术珍品与文化

艺术之美欣赏北京故宫的艺术珍品与文化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帝宫殿,总面积达到了15万多平方米。

故宫中的建筑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皇权贵族之色。

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汇集了民族传统建筑的精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故宫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琉璃瓦、金碧辉煌的门楼、美丽的花园和精巧的雕刻,这些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在故宫中,有许多艺术珍品值得欣赏。

其中包括瓷器、绘画、玉器、钟表等。

故宫的瓷器藏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宣德五彩瓷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和清代的乾隆官窑瓷器。

这些瓷器不仅工艺精湛,而且纹饰瑰丽,展示了中国古代瓷器的卓越工艺水平。

此外,故宫还有许多珍贵的玉器,如玉琮、玉璧等。

玉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美好愿望的象征。

故宫中的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独特之美。

另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珍品是故宫中的钟表藏品。

这些钟表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手表和仪表,它们具有精准的时间测量、豪华的材质和细致的工艺。

这些钟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钟表制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除了艺术珍品,故宫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在故宫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皇室的生活方式、仪式和礼仪。

同时,这里也举办着各种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和庆典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3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3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3邢窑白釉壶,唐,口径7.5cm,足径7cm,高17.5cm壶敞口,长圆腹,平底,小短流,颈与腹部有曲柄相连。

通体施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

此件器物造型端庄规整,釉色洁白莹润,属邢窑白瓷中的细白瓷,体现出唐代邢窑白瓷“似雪类银”的素雅与优美。

邢窑白釉碗,唐,高7cm,口径8.1cm,足径3.8cm此碗唇口,腹壁斜出与水平面呈45°角,玉璧形底。

釉质白润莹厚。

玉璧底碗始出现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当时的南北方瓷窑中普遍烧制,如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义窑,山西的浑源窑,陕西的耀州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有实物或标本传世。

外国的很多古城、古遗址中也出土有中国出品的玉璧底碗。

这种碗的品种主要是白瓷和青瓷。

口边有唇口和不带唇口的两种;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带弧度;足一般宽而浅,中心凹处有的施釉,有的无釉。

越窑青釉八棱瓶,高21.7cm,口径2.3cm,足径7.9cm瓶直口,长颈,腹部呈八棱形,圈足外侈。

灰白色胎,质致密。

釉呈浅青绿色,唐人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道出了越窑青瓷的釉色特点。

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发掘出类似的越窑青瓷器14件,其中一件八棱瓶与此件相似,说明这些越窑器的制作从选料、淘洗,及至成器、施釉、烧制等各道工序一丝不苟,应为当时越窑的上品,可能是供奉宫廷的佳器。

越窑青釉直颈瓶,高22.4cm,口径2.3cm,足径7.3cm瓶直口,长颈,颈上细下略粗,硕圆腹,圈足。

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细腻,发色纯正。

唐代越窑青瓷以其釉色之美著称于世,为当时全国青瓷之冠。

唐代越窑青瓷釉质细腻,透明度好,釉色极为优美,青绿色调,浑厚滋润,其胎体灰白色,浅淡的胎骨使釉色愈加亮丽幽美,釉面犹如一湖清水。

当时许多文人纷纷吟诗作赋予以赞美。

唐人陆羽《茶经》中,形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

诗人陆龟蒙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颂。

故宫博物院藏瓷部分精品鉴赏

故宫博物院藏瓷部分精品鉴赏

故宫博物院藏瓷部分精品鉴赏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故宫收藏。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

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

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

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

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

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

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

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

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

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

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

附狮纽伞形盖。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

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

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

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

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

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

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景德镇窑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元,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故宫馆藏瓷器赏析,高清大图美轮美奂,每个藏品都有背景介绍,收藏

故宫馆藏瓷器赏析,高清大图美轮美奂,每个藏品都有背景介绍,收藏

故宫馆藏瓷器赏析,高清大图美轮美奂,每个藏品都有背景介绍,收藏[明.正德] 三彩海缠枝莲纹高足碗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明.正德] 御窑素三彩海水蟾蜍纹洗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背景】素三彩瓷器原则上指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低温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红彩的瓷器。

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属于荤色,其他色彩不含红色的彩瓷被称作「素三彩」,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并非一定得有三种颜色。

素三彩瓷器系受西汉以来低温铅釉陶影像、从明初景德窑烧造的不含红彩的杂釉彩瓷器发展而来。

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此后,经历了明代正德、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代康熙时期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正德朝素三彩瓷器色彩搭配协调、彩色素雅,给人以柔和悦目之美感。

[清] 康熙款釉里红团龙纹碗细节故宫博物馆(藏)[明·弘治] 青花人物图套盒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盒为圆筒式三层套盒,平顶盖,圈足。

盖面中心绘3人骑马,辅以云山松亭,外围绘如意云纹一周,盖边绘龟背锦纹。

盒上、中两层各绘仕女、庭院,辅以花卉、卷云等。

底层及近足处分别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

无款识。

人物间之云气纹的画法虽然尚有前朝遗风,但从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则体现了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特点。

此盒造型秀丽端正,保存完整,是极为罕见的明代传世套盒。

[明·弘治] 青花边饰白地绿彩云龙纹盘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背景】青花边饰白地绿彩云龙纹盘,明弘治,高4cm,口径20.8cm,足径13cm。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

足内外壁均用刀斜修,足端相对较薄。

内壁近口沿处和内底各画青花双弦线两道。

内底和外壁均绘云龙纹,以黑线勾出轮廓填绿彩。

外壁釉下模印缠枝莲纹和变形莲瓣纹。

口沿下饰青花弦线和朵花纹。

圈足外墙有青花弦线4道。

圈足内施青白釉。

无款识。

[清·同治]吉祥如意款粉彩岁朝婴戏图大盘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背景】大盘内壁画有100个童子,他们或燃放鞭炮,或吹唢吶、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车、耍龙灯、跑旱船等。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故宫里瓷器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故宫里瓷器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故宫里瓷器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陶瓷堪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中国陶瓷自唐代开始即大量远销海外,其卓越的制瓷技术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陶瓷烧造均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充分证明中国无愧于“瓷国”之称号。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建筑及其收藏品基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的综合类博物馆,在收藏的186万多件文物中,陶瓷类文物约占36万多件,而且绝大部分属于清代宫廷藏品,可谓自成体系,流传有绪。

特别是经过几代专家的研究鉴定,使故宫博物院的陶瓷藏品具备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彩耕织图瓶,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瓶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捣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

瓶身彩绘4组纹饰。

口部以绿彩墨线勾画回纹一周。

颈部绘通景山水人物纹。

肩部绘梅花锦纹及4个开光,开光内绘琴棋书画。

瓶身以五彩绘养蚕、碓米2组主题纹饰,每组绘6人于室外劳作,并题“舂碓”、“分箔”及五言诗2首。

舂碓图题诗为: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

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

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

分箔图题诗则描写了织布养蚕的劳动过程: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从。

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

郊原过新雨,桑拓添农绿。

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图纹空间补以松柳及六月星辰等纹饰。

足内青花双圈,无款识。

康熙瓷器中反映农耕题材的纹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农业的重视。

此瓶纹样即出自康熙时所绘的耕织图中的两个片断,其情景描绘得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写实风格的艺术佳作。

墨彩竹节式臂搁,清康熙,长17.2cm,宽6.9cm。

清宫旧藏臂搁长方形,上下等宽,通体施白釉,正面上下两道竹节纹之间以墨彩绘竹叶图,画旁题有“琅玕枝竿疏”五言诗句。

画面上端竹节外凸饰鼓钉一周。

臂搁又名“秘搁”,竹质居多,但瓷质臂搁更具特色。

此器为文具中的稀有作品,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为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代表之作。

冬青釉五彩加金花鸟纹大花盆,清康熙,高33.3cm,口径61cm,足径39cm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

花盆以冬青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

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

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云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树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

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图舒展,画笔既工细严谨又苍劲老练,色彩浓重艳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高4.9cm,口径6.7cm,足径2.6cm杯撇口,圈足。

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杯胎轻体薄,色彩清新淡雅,釉面细润洁白。

十二月花卉纹杯以12件为一套,按照一年12个月分别在杯上描绘代表各月的花卉,再配以诗句加以赞美。

其分别是:一月水仙春风弄日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玉兰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桃花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四月牡丹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石榴花露色珠簾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兰花广殿轻发香,高台远吹吟。

八月桂花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菊花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月季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梅花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每首诗后均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

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装饰瓷器,体现了古人对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的艺术创作思想。

十二月花卉纹杯构思巧妙,风格新颖,使人在品味美酒的同时能感受到美器的韵味。

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

清宫旧藏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

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

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

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

底施釉,无款。

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

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

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

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

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花盆通体呈八边方形,折沿,深腹,重底。

通体以五彩加描金装饰。

盆身四个主要面描绘花鸟纹,分别为玉兰绶带、莲花鹭鸶、牡丹山雀、梅竹喜鹊;四个较窄的侧面均描绘灵芝、竹子。

折沿上描绘桃树、云鹤纹,底边绘八朵垂云,垂云内各绘折枝花纹。

口沿下以黑彩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通常被用作一般花盆的外部套盆使用,故被装饰得格外华美。

图案绘画笔触细腻,描金装饰使画面显得分外高贵典雅。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尊口微撇,口、足径度相若,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

里施白釉,外施天蓝釉,通体饰仿古铜器纹饰夔龙、夔凤、饕餮、回纹等。

底白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尊造型浑厚、端庄,釉色晶莹淡雅,反映出康熙时瓷器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

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款。

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

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

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

口沿露白色胎骨。

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

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

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

清代康熙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

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

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杯高3.5cm,口径5.7cm,足径2.4cm;碟高1.6cm,口径12.7cm,足径10cm杯、碟合为一套。

杯口微撇,深腹,圈足,两侧对称置戟耳。

里施白釉,外施淡绿釉。

外壁暗刻四只螭虎。

外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碟撇口,浅弧壁,圈足。

碟内底有一周凸起,放置杯子时可以卡住杯足。

碟心暗划二螭龙纹。

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康熙瓷器中杯碟成套的用具久副盛名,其中最典型的是黄釉器和淡绿釉器。

此套杯碟小巧秀雅,这种淡绿釉是随着康熙时画珐琅料从欧洲的传入而产生的。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

无款。

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

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

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

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

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

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

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

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

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

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颈,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

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

外底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

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

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颜色釉等,多为陈设用品。

这件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cm,口径3.3cm,足径3.5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

通体施冬青釉。

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龙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

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cm,口径8.2cm,足径7.5cm洗敛口,圈足。

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

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

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

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

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cm。

豇豆红釉莱菔瓶,清康熙,高19.8cm,口径3.2cm,足径4cm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

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

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

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

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

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口径6cm,足径5.3cm丞敛口,圆腹,卧足,形似钵。

内外施青白釉,足沿无釉。

外壁饰釉里红游鱼,姿态各异。

外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