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 小学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教案设计合集 6篇

统编版 小学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教案设计合集 6篇

第七单元国家情怀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第四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由于本单元课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适当补充相关资料或引导学生课下自行补充背景资料,以帮助理解。

同时,重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并借机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本单元习作,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名人素材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书信的目的及写法。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本课以慷慨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通过古诗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爱国思想,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借助注释和关键词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达到朗读、背诵、默写要求。

2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章通过写少年周恩来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缘由,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抓住两个过渡段,讲清三件事;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写读书目的。

2课时梅兰芳蓄须本文记叙了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蓄须明志的一段往事,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把握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1课时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重难点)1.认识“盐、屹等15个字,会2.有感情地朗读3.能说出课文描4.能边读边想象(重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出塞1.认识本课“塞、秦、征”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案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案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英语
单 元
Module7 Unit 1
备课者
课 型
学时
课 题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要点
1.用“There is/ are”描述图片或场景。
2.能为班级英语手抄报推荐图片。
学习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there is, horse, there are, have a look,sheep,vegetable,climb,face.
2.能描述图片场景及人物、动物的活动等
实践应用
整理介绍图片的内容,为选择英语手抄报图片作充分地准备
教学
重难点
学会并运用“There is/are ... It’s/They’re...”进行简单交流。
用英语描述看到的场景或者图片。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Finish the Pre-class homework.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answer the students' questions.
群学
阶段
Ss look at the picturesof activity 1 on page 38 and try to say:“There is a...”
Ss listenand chant.
Lead the Ssto sing the songanddo actions.
共学
阶段
Game: Good memory
Ssdraw pictures by themselves, then ask others tolook attheirpictures andsay“There is/are ... It’s/They’re...”.If there is any mistakes, the one drawn the picture will say“No, there is/are...”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第七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典案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

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

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正确朗读本节课的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课文录音3.教学反馈表格4.黑板、彩色粉笔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听读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音语调。

4. 分组朗读(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5. 口头表达(1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6. 考察(10分钟)•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一份读后感,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听读、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朿学生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写信的目的和格式,明确写信的基本要素。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达真实情感和心情。

3.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写信的目的和格式。

2.掌握写信的基本要素。

3.培养真实情感和心情的表达能力。

难点1.如何表达真实情感和心情。

2.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好展示写信格式和要素的PPT。

2.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3.纸笔和书写工具。

4.情感图画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利用情感图画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写信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写信的真实场景。

二、讲解1.通过PPT展示写信的格式和要素,解释信头、称呼语、正文、落款等的作用和正确位置。

2.解释写信的基本准则:真实、准确、简洁明了。

三、示范教师展示一篇写给朋友的信,让学生感受真实情感和心情表达的重要性。

四、练习1.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以写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或朋友的祝福或感谢。

2.学生相互交换写信,进行互评。

五、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写信作品,分享自己的心情和表达方式。

六、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写信的要点和技巧,强调真实情感和心情的表达。

五、课堂延伸1.引导学生写一封环保信,表达对环境的关心和呼吁。

2.学生可以选择名人或作家撰写一封求学信,想象自己是一个学生想要获得名人或作家的支持和帮助。

六、课后作业1.完成书面写信练习,注意格式和表达真实情感。

2.选择一位家人、朋友或老师写一封自己真实的情感信。

七、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写信这种形式,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不断练习和分享,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它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词汇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这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一、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美与丑,爱与恨并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逐渐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的共识。

充分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开场语设计:(预设学生发言如下)师:能猜猜我从哪儿来?姓什么吗?生:您从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来。

姓张。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

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

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我们班主任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就是一种学习。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 写信》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 写信》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信与作文的区别在于,信是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而作文则没有特定的对象,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写的。

三、讲解书信的格式和内容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书信的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落款等。

2.讲解书信的内容,包括问候、交流近况、表达感情、询问对方近况等。

3.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封信。

四、练写信1.学生准备信纸、信封和邮票,根据自己的选择对象,写一封信。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交换信件,互相阅读、点评。

五、总结反思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书信的重要性和写信的好处。

2.学生反思自己写信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书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正确的书信格式和写作技巧对于我们的日常交流非常重要。

首先,书信的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需要注意每个部分的排版和书写方式。

在书写正文时,需要注意明确主要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情感抒发自然。

同时,书信的语言相对简洁,不需要大段铺陈和细致刻画。

最后,填写信封时需要填写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地址,同时需要双方的邮政编码和邮资。

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和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进行日常交流。

写给妈妈的信亲爱的妈妈:我写这封信是想向您表达我内心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您和爸爸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支持。

您每天都忙于工作,却仍然能够照顾我,给我穿衣服、收拾书包、送我上学等等。

我深知这些都是您的爱心和劳动成果。

但是,妈妈,我想对您说,您对我有时候过于溺爱了。

我记得有一次,放学后我要去学英语,您和爸爸都没有时间,于是我自己去了英语学校。

当我回到家后,我高兴地向您讲述了这件事,但是我却得到了您严厉的训斥。

年秋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年秋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年秋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七、第八单元的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七单元复习•文言文诵读与解析•故事阅读与讨论•词语积累与运用2. 第八单元复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文字表达和写作练习•词语搭配与句式练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对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难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堂课•复习第七单元知识点•文言文诵读与解析•故事阅读与讨论2. 第二堂课•复习第八单元知识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文字表达和写作练习五、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1) 文言文诵读与解析•让学生逐段诵读文言文课文,并进行解读。

•引导学生讨论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故事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故事文本,回答问题和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第二堂课1)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现代文课文,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和意义。

•引导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 文字表达和写作练习•学生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如写作文或填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提升文笔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诵读、阅读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完成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阅读理解题,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调整和准备。

以上是年秋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第八单元复习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1.自由读1、2句诗,圈出生字和新词。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3.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1.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乡之苦。
2.找出共同点时,可引导学生从题材方面入手。
3.小组背诵时,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指导书写,朗读延伸(用时:8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杰、亦、雄、项。
2.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6.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7.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8.引导学生交流获得的新感受。
9.引导学生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两首诗。
10.指导背诵古诗。
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开火车读词语。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若有所思、疑惑不解”等词语。
1.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不要为解词而解词,要适当结合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2)朗读诗句,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并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3.能够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运用;4.能够初步了解和理解作文的要求,初步培养自己的书写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2.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书写生字;2.难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初步了解作文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课文学习: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小红的烦恼》,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正确运用。

3. 教学准备•课文PPT、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初步导入:观看课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生词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词义。

4.情感抒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展开课文主题讨论。

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要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难点:初步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和结构。

3. 教学准备•作文纸、笔、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引入作文: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作文结构:讲解作文的开头、主题、结尾等部分构成。

3.写作指导:提供写作要点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作文展示: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展示,互相评价。

5. 课后作业•完成作文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作文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2.能理解和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成语、诗句等;3.能运用课文内容进行简短的表演、朗诵等活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组织讨论、展示、演练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语文学习,增强学习动力;2.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培养合作精神;3.培养品格修养,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朗读;2.生字词、成语的学习;3.课文内容的活动展示。

三、教学难点1.成语的解析和应用;2.良好的朗读语音语调。

四、教学准备1.课文PPT;2.生字词、成语卡片;3.课堂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课文内容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讨论。

2. 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生字词、成语学习•分发生字词、成语卡片,让学生查字典、讨论并总结解释,加深理解。

4.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表演、朗诵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

六、板书设计•课文朗读•生字词、成语学习•活动展示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朗读给家人听;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并写一篇日记。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语文园地七》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文的理解力和朗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语文园地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2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

202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教学本单元课文可以充分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体会先辈们的爱国情怀。

在此基础上,借助多种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提升学生【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认识30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和15个词语。

阅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别董大》。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怀。

4.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5.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口头表达:1.能表达自己的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书面表达: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

21 古诗三首【课前解析】关注古诗:《出塞》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关注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文中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根据注释,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

3.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2.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013年人教版)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世界及自身开始了思索,有所得,也有困惑.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犹如良师,为他们指明方向,解除困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同时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档主要围绕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三首古诗展开教学,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2.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2.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打印好《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课文;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方便展示课文内容;3.准备相应的解读材料和课堂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分析诗句指导学生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意象,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之美。

4. 感悟情感通过诗歌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学生根据古诗的情感创作自己的小诗,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发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六、课堂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朗读表现以及相关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文,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馳意见,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该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四篇课文。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人成长中的故事,学习他们在成长中获得的经验,从而改正自身的缺点,帮助自己成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的原因来启发我们进行思考:为什么而读书?这是个本源的问题,最终会涉及到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值得每个同学深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初中时代的事情,让我们在感受叶圣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性格的同时,学习他认真修改作文的态度,明白做人就要像作文。

《乌塔》向我们描绘了作者旅游途中遇到的12岁的小姑娘乌塔。

乌塔异于普通小孩的思维在让作者诧异感叹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冲击。

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学习乌塔小姑娘的优点,同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在学习改正中进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两篇书信,主要讲述张国强对自己获奖后的遭遇的诉苦以及柯岩老师的劝解。

在这一问一答间,我们不禁明白:有时你觉得是你的朋友在嫉妒你,殊不知可能是你自己骄傲自大,赶跑了自己的朋友。

那真正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从自身分析起来,找出真正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

若果真是自身的原因,就一定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根据“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提供了几个交流、习作选项,让我们在回顾课文的同时,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的道理。

“我的发现”是两位小朋友学习课文时发现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学习思考。

“日积月累”提供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学习这几句名言警句时除了学习它的内容,它传达的道理,我们还可以选取一两句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知识与能力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睦、燥热”等生难词语。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案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创设情景互动交流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板块一示例引入,揭示交际主题师:同学们,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向别人介绍自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在什么情形下作过自我介绍?(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指名汇报。

)生:我在新同学面前作过自我介绍,当时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你好!我叫张小倩,欢迎你来到我们班,以后我们就是同学啦,希望能和你成为好朋友。

”师:你说得很好。

我们在与别人初次见面时,需要作自我介绍。

还有谁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作过自我介绍呢?生:我在一年级刚入学时,老师让我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我主要说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姓名的由来以及兴趣爱好等内容。

生:我在新老师面前作过自我介绍,介绍了我的姓名、兴趣爱好等。

师:相信大家都有过自我介绍的经历,下面请你们读读这两段话,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自我介绍?示例1:我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洞主,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呼风唤雨、上天入地、降妖除魔,我无所不能。

我护唐僧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

示例2:我是一只可爱的粉红小猪,我5岁了。

我和爸爸、妈妈、弟弟乔治生活在一起。

我最喜欢跳泥坑,喜欢吃意大利面和巧克力蛋糕,最喜欢扮成小仙女公主,最喜欢喝橙汁,也很喜欢去爷爷奶奶家。

生:示例1是孙悟空的自我介绍,示例2是小猪佩奇的自我介绍。

师:你真棒,一眼就看出来了。

同学们从这两段自我介绍中读出了哪些信息?生:孙悟空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来历、本领和最终取得的成就。

生:佩奇介绍了自己的年龄、家庭成员、最喜欢的食物和最喜欢做的事。

师:同学们,像孙悟空和佩奇这样介绍自己的姓名、本领、兴趣爱好等,加上开场白和结束语,就是一份完整的自我介绍。

四语第七单元

四语第七单元
3.准确找出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并能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投影仪、录音机、生字卡片、磁带、投影片、棋盘、棋子等
课时安排:
21.故事两首………………………………………………………………2课时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课时
23.黄河的主人…………………………………………………………2课时
4.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学会善于排解心中的烦恼。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中生字新词的含义和诗意。。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荷池美景荷稚子学钓的形态。
4.会用关联词语“无论……都……பைடு நூலகம்和“只要……就……”说话。
教学难点:
1.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理念:
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词意。
2.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能背诵古诗和指定课文。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第七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和练习7。这三篇课文都是历史故事。《古诗两首》一首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池上》,一首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孩子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诗句语言比较通俗,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诗句大意,反复诵读,想象诗中意境,领悟童心之美。《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可贵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练习7安排了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处处留心”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把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口语交际”部分培养了学生的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进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描红。

踱噢嘛耸蓄裹鞋鬼呵啥裹鬼脸蓬乱纳闷冷不丁衣衫不整蓄拖鞋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课件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并尝试概括大意。

第一段(1-3),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在科学家爱因斯坦。

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

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

第四段(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

四、读熟课文,巩固练习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教后反思】84第二教时一、揭示研究主题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他是爱因斯坦!”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范文欣赏:1、体验黑暗阅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觉得海伦真是个伟大的人,她用坚强的毅力创造了人间奇迹。

为了更好地走进海伦的世界,我决心利用星期天让自己在黑暗中度过。

星期天清晨,清脆的闹铃声把我叫醒了,我一边戴上早就准备好的眼罩,一边兴奋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当坚强的‘海伦·凯勒’了!”妈妈鼓励我说:“孩子,你可要坚持到底哦。

”我在黑暗中摸索到了衣裤,凭着经验顺利地穿好了。

糟了,我的袜子不见了,只好趴在床上慢慢地摸,可是找遍了床都没有,这下我没折了,只好请求支援:“妈,快来,我的袜子没有了。

”妈妈从厨房里赶来,她刚进卧室就哈哈大笑起来:“哈哈,我说儿子,你怎么把裤子的袋子穿在了外面,真是太搞笑了!”我连忙脱下裤子重穿。

妈妈从床底下找到了我的袜子,原来是刚才我在摸索的过程中把袜子蹭到床下去了。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穿戴完毕。

要去卫生间刷牙洗脸了,我顺着墙的边缘摸索着来到了卫生间,好不容易碰到了刷牙杯,突然“哐铛”一声,牙膏、牙刷、牙杯全部摔到了地上,没办法,只好在地上一一地摸出来,弄得我满手粘乎乎的。

我吸取了教训,放慢了速度,拿出牙刷,拧开牙膏盖,用手丈量了一下,轻轻地把牙膏挤到牙刷上,至于是多是少,我就不知道了,直到伸进嘴里才知道:我的牙膏只挤到了一点点,算了,凑合着用吧。

洗好脸,我终于坐到了餐桌前,妈妈把稀饭递到了我的手中,把菜一个个摆放在我的前面,我看不到什么,只好伸出筷子随便夹点东西,可倒霉的是,第一筷就夹到了我不喜欢的生姜,辣得我一直咳嗽,妈妈连忙把那盆菜端走了。

黑暗中的我上午该干什么呢?看不见,不能做作业,只能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无聊得很,只好打开电视机,可是不能看到图像,看电视变成了听电视。

听着听着,突然,“嘀铃铃”有电话,我本能地站起来,向电话机走去,“砰”我的脚撞到了凳子上,疼得我哇哇大叫……妈妈见状,再也忍不下去了,连忙摘下了我的眼罩……我的眼前顿时一片光明,啊!我终于体会到光明对于一个人的巨大作用了!重回光明的那一瞬间,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珍惜拥有光明的美好时光,好好生活,做一个比海伦·凯勒还伟大的人。

2.今天我买菜“今天下午去买菜。

”老师的第一句话,使我感到非常紧张。

去买菜?我什么时候买过菜?我觉得那是爸爸、妈妈的事情,和我无关。

但学校为了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把买菜也列入了教学内容,我今天就必须硬着头皮去买菜了。

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带上钱,拎着口袋,因为听大人们说小贩经常扣秤呢,所以还特意带上了弹簧秤。

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来到菜市场。

啊!商品可真是琳琅满目,鲜嫩的水果,绿油油的蔬菜,诱人的鱼肉,使人眼花缭乱。

“脆又嫩的芹菜便宜卖了。

”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中年阿姨正吆喝着,车上摆着一大堆芹菜。

我们走过去还没开口,阿姨先说:“小朋友,买点芹菜吧?”“多少钱一斤?”“三毛一斤。

”阿姨和气地回答。

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市价是多少,所以也没讲价,觉得这位阿姨挺和善,不像是骗人的奸商,便每人买了2斤,阿姨还热情地帮我们装在袋子里。

我们又用带来的便携式弹簧秤称一下,啊!分量还真足,我们都觉得这位卖菜的阿姨真不错,便满意地离开了这里,继续选择别的菜。

但刚走了几点,又看见了更鲜更嫩的芹菜,我们看着手中有些发黄的芹菜,很后悔,觉得不该那样急,该多看看再买。

我们又来到卖花菜的摊位上。

一位同学问那位蓬头垢面、穿一身脏衣服的卖菜的男青年。

“多少钱一斤?”“一块钱两斤。

”“这么贵,咱们走吧。

”“四毛钱一斤怎么样?”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花菜应该卖多少钱,只觉得这位卖菜的不像好人才想走的,但一听他又把价钱降下来了,我们就决定买他的菜。

我挑了一个大的,让他称了称。

“九毛。

”我付了钱,拿起一称。

那人连忙说“没错,不到二斤。

”我一称,果然不到两斤,便也挺高兴地拎着走了。

半路上,我才恍然大悟,四毛钱一斤,不到二斤怎么可能是九毛钱呢,这不明明是按五毛算的吗,也许这就是小贩蒙人的本事吧。

回家的路上,我回忆着在自由市场上不寻常的经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唉!买菜真不容易呀!我们这些不懂世事的娃娃,还真需要到社会现实中好好锻炼锻炼呢!3.尝试今天,老师让我们每人回家尝试削一个苹果。

我心里想:削苹果?这还不简单,谁不会呀!平时,我看着爸爸妈妈削,动作那么轻松自如,不一会儿就削好一个大苹果。

刀子在他们手里就像一只温驯的小羊羔,很听话。

削好的苹果多平滑呀,皮一拎好长,多有意思。

一回到家,我就拿出苹果和刀子动手削了起来。

刚把水果刀放在苹果上,刀就一滑,差点儿把我的手当成苹果给削了。

哦,原来是方法不对。

于是,我学着妈妈平时捏住苹果两端凹进去的地方,用右手握住刀柄,拇指轻轻地按在刀面上又开始削了起来。

这回刀有点听话了,我双眼盯着苹果,右手用力向下一按,呀!苹果肉都给我挖掉了一大块。

“你弄疼我啦!”苹果仿佛也提出抗议。

我心里嘀咕着:“有什么办法呢?你就忍着点儿吧!”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手将刀握得很紧,用力却很轻,这回刀子又跟我淘气起来,只把苹果表面那一层白色的粉刮了下来,皮安然无恙地裹在它身上。

这下可把我给急坏了,我索性把按刀面的右手拇指挪到了苹果上,按住苹果,然后把刀放在苹果上,轻轻向下按了一点,把刀刃垫在苹果皮下面,再一点点地转动苹果,苹果转,刀也跟着转。

我终于削出一块两寸来长的苹果皮来了,这可真不容易啊,我照着这个方法做,嘿,还不错,起码能削起来了。

我继续着这项“辛苦”的劳动,也不知费了多长时间,才把这个苹果削好。

我欣赏着它的“美姿”——苹果上面坑坑洼洼的,好像一个身负重伤的人。

这时我才深深地感到削苹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我做讲解员去年期末,学校组织同学们在暑假里去自然博物馆做小讲解员,我深知自己内向,爱脸红,更不敢在那么多人前说话,没有报名。

可谁想返校时老师说缺个人,让我顶。

哦,可把我害苦了。

讲解那天,我站在陈列着各种标本的橱窗前,额头上汗水淋漓,手却是冰凉的,攥着根细长的竹竿。

面前好像站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其实也就四五个。

我开了口,却吓了一跳,只听到一个陌生而又确实属于我的声音说道:“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边说,边举起竹竿生硬地指点着……万事开头难,虽然是第一次讲解,可讲了一会儿,也就没那么害怕了,也自然多了。

我边微笑边熟练地用竹竿指着橱窗中的标本:“这种鱼叫鳇鱼,它体形很大,肉味鲜美。

据说以前的老百姓经常把这种鱼上贡给皇帝,所以得名为蝗鱼。

”讲到这里,几个人都微微地点点头,看样子,他们把“蝗鱼”记住了。

这就样以我为中心,我们走过了整个屋子,我对我的第一批“听众”献上我的告别语:“鱼纲就介绍到这里,请各位继续参观两栖纲,欢迎下次再来。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被评为优秀讲解员呢!5.当小老师不知是因为羡慕爸爸是大学教师的缘故,还是由于受自己老师的熏陶,我从小就渴望长大当一名老师。

没想到这个心愿在我刚步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了一次尝试。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燕老师向大家宣布:“下周的思想品德课由王伊晋同学上。

”我一听心里真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我马上就可以当老师了,站在讲台上该有多威风呀!紧张的是我年纪这么小能行吗?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这堂课。

回家后,我学着爸爸的样子认真地备课。

首先把课文仔细地读了几遍,遇到不懂的字词就查字典做出标注。

接着我按照课后问题去思考课文的含义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再提炼出几个问题准备让同学回答。

这些工作做完后,我就开始模拟讲课。

我让爸爸妈妈当“学生”听我讲课,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然后又独自对着镜子练习讲课时的表情和手势,竭力模仿老师的神态……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我讲课的那天。

我早早地来到学校,许多同学都问我准备得怎么样,大家的关心使我既受到了鼓励,又增加了压力。

上课铃响了,我开始紧张起来。

伴随着同学们一双双期望的目光,我走上讲台,先来了几句开场白便引入正题:我讲的课题是《美好生活哪里来》。

我先让大家“开火车”似的读课文,要求每个人仔细琢磨课文内容。

紧接着就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同学们不仅学懂了课文,还能联系现实生活,一致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在讲台上越讲越轻松,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的课也讲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