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有着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上,有着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理由余秋雨

导读一个就是马背上的雄风,一个是对其他文明的关照,“丝绸之路”都给予了,所以中华文明就大了,就变得有赫赫雄风了,就成了能够和其他文明交往的这样一种文明。

(一)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主持人: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在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人是把目光转向了西部,重新去审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以及它给中国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但实际上在这股热潮之前,三十多年前您就开始关注西部,只身一人去了甘肃高原,开始文化之旅。在您的创作生涯过程当中,是不是有一种面向西部的心态?

余秋雨:是的,这个话题真是牵扯到我这一生的文化选择。

三十年前,我做了一个最大的行动就是辞职,辞职到哪里去?到西部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对中国文化的走向做了一个大思考,我其实是从西方文化的立场上开始进行这个思考的,为什么是西方文化的立场呢?我们确实要向西方开放,确实要接受西方的各种文化来打破我们过去的保守狭隘,但是我们在不断请教国外同行的时候,我产生一个疑问:他们的这一切都产生在近两百年前,两百年,但是我所立足的文化,那是几千年了,我们有诸子百家,有大秦、大汉、大唐、大宋,这时候西方文明还,或者说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文明,还没有走入近代的辉煌,都还没有。

所以我们和西方同行交谈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们要寻找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个情景,就是不断问:我是谁?这个时候我就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就是穿越百年的苦难,去寻找千年的辉煌。我们要寻找到我所立足的这个文明的根基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无论如何要辞职,远行。我觉得千年的根基是在于大汉、大唐是怎么起来的,这个一定和“丝绸之路”有关。它让中国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梁启超先生讲,中国一开始是中国的中国,后来变成亚洲的中国,后来变成世界的中国,其实从汉到唐这个时候,“丝绸之路”一开通的时候,中国就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了,这了不得。那么我们成为一个中国人或者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继承者,首先要继承的就是大汉、大唐这种思想,这非常重要。

另外也有一些人,觉得我们中国现在开始走上正轨了,要把传统文化拿出来,譬如把京剧说成国粹。我是研究戏剧的,京剧也确实是不错,但是京剧产生的时候,是清朝的中后期,中华文明整体已经衰败,你把衰败时期的一个文化产品当成我们中华文化的最高代表,显然我是不服气的。

譬如当时还有人说,要重寻民国学人和民国文化的辉煌。民国学人和民国文化当中是有很多不错的成果,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的学人虽然很艰难,但是他们吸取了西方文化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来做了一些介绍,难能可贵,但是有多大的成就,真的谈不上。而且,他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西方文化整体转型几乎不了解。他们对文化人类学,对于存在主义,对于接受美学,几乎是不了解,当然有的是在他们身后的事情了。但我们如果把民国时期的文化当作中国文化的典范,又不对。

如果完全成为西方文化要研究的一个对象,我们会有愧于千年辉煌,如果我们要把我们身边所谓琐碎的传统文化拿出来的话,就第二度有愧。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必须要去寻找真正的辉煌的理由,这个理由毫无疑问,是和“丝绸之路”有关。

我(在行走中)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就是“丝绸

之路”。一个英国人写的一本书里边提出,本来人们都把地中海当作第一通道。现在我们认真研究以后发现,第一通道是在亚洲的中心。也就是“丝绸之路”通过的地方。我当年为什么要亲自去呢?我光这么喊

也可以,亲自去呢,第一就是我们所有的文化界对这个结论一般都不会

接受,因为他们不了解这方面。第二,我也缺少考察的团队和考察的能力,但是我可以通过我自己的散文被大家接受,把注意力转移到那儿去,我相信,只要读过我《文化苦旅》的读者都会向西北仰望,觉得那儿有中国文化的大文章。

现在两三年,联合国有关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关系的演讲,一般都叫我去,理由就是我对这条路的关注和我对这条路的发言,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下来的理由。

(二)“丝绸之路”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理由

主持人:去西部地区,穿越百年的苦难,去寻找千年的辉煌,这句话您说过很多次,现在在“一带一路”这样的背景之下去听,别有一种意味。从文化地理上来看,您刚才说的这个“丝绸之路”或者说我们广域的西部地区,是远离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区,很多人把它形容说是一种边缘文化,马背文化或者骆驼文化,但是“丝绸之路”在地理上恰好把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区,中原地区和西部地区很好地衔接在一块,所以现在,我们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候想说,“丝绸之路”到底对于中华文化的千年传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余秋雨:这里牵扯到我非常重要的观点。

提到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会想起诸子百家,但是我坚定地认为,靠诸子百家的学说是建立不起唐代的。因为中国真正在实践上让这个民族走向灿烂辉煌的,是伟大的唐朝。我们非常尊敬的孔子、孟子他们能建立起这样一个朝代吗?即使不是年代有差异,他们也没这个能力。理由很简单,两个东西缺了:第一,缺少马背上的雄风,他们缺少我们现在所说的执行力,强大的执行力。他们坐着牛车到处去讲学,人家还不听他。第二,缺少对自己文明之外的另类文明的关照,他们不了解世界上还有别的文明。而这两点,一个就是马背上的雄风,一个是对其他文明的关照,“丝绸之路”都给予了,所以中华文明就大了,就变得有赫赫雄风了,就成了能够和其他文明交往的这样一种文明。

我们现在研究国学的人有个弊病,还是钻在原来的学理上,这个学说,那个学说。我当年为什么离开书房去走,就是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局限性。我们要感谢“丝绸之路”,它让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新的质地,新的雄风。

到今天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去,你会看到,世界文明在那儿集合了。不仅有佛教文明,有印度文明,还有巴比伦文明,还有波斯文明,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把他们带到了印度,在巴基斯坦,曾出现过一个叫犍陀罗的艺术,犍陀罗艺术就是把世界文明集中在那儿了,而且后来传到中国来的佛教,是从犍陀罗那儿传过来的更多。在山西云冈石窟最后一块碑上,我写了这几个字:中国由此迈向大唐。

(三)亨廷顿先生的文明冲突论是错误的

主持人:我们可以从现在的一些文化遗址中很明显感觉到,千百年以来世界文化或者“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一种影响,但是反过来,中华文化对丝绸之路沿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文明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余秋雨:我走了那么多地方,看到那么多的文明都很辉煌,但是现在都衰败了。往往是越灿烂的文明,衰败的越彻底。比如在伊拉克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那儿曾经如此的辉煌,它的辉煌程度甚至超过中华文明,但是现在是一片破败,无论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尼罗河,这个河边的情景都和长江和黄河边上的情景都不一样。

走了一圈以后,我想到的是,中华文明在“丝绸之路”时代是个强势能的文明。如果说胡人给了我们赫赫雄风的话,那么中华文明给他们的就是一种气度,就是一个高度成熟的文明的气度,包括里边以人德为耀,以中庸作为思维方式,他的理智、他的格局、他的管理方式,包括他的税收制度,这些加在一起以后,构成一种非常大的格局,这个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