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教育.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A.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 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 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 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

2.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关于“一五计划”表述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到1958年完成

B. “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

C. “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

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改革开放的教训

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5.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 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 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 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6.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

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新局面。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当时( )

A.国家着手调整原有工业布局B.“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国家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D.“左”倾错误进一步蔓延

7.下列资料中,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 9%”

C.“共有人民公社233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6. 4%”

D.“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 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 8%”

8.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 )

A. 思想改造

B.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C. 生产技术改造

D. 生产方式的改造

9.“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顺着阳光大道走,一步一步进天堂。”此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时期10.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导致我国1959到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一历史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是( )

A. 生产关系不能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不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C.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比重应适当

D. 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1.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12.1956~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

A. 初期问题严重,后期逐渐纠正

B. 初期后期较好,中期问题严重

C. 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重

D. 整个十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13.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

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 A. 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B. 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C. 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D. “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15.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一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C. 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公私合营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苏争霸的影响

B. 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18.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