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知识点的梳理
六上课文必背核心知识点梳理
六上语文课文必背核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人文主题:触摸自然。
单元导语:背起行囊出发吧,去倾听山川湖海的心跳!第1课:《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等。
课文写了老舍访问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第2课:《丁香结》的作者是宗璞,课文通过描写城里、城外、斗室外三处丁香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引发的人生思考: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这样的人生才多姿多彩。
第3课:(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中“愁”字是诗眼,“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表达惊喜之情,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
第4课:《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他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课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花”的口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革命岁月。
单元导语: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过程,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
第7课:《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写了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欢喜、自豪、激动的感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中刻画人物。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
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 年版)。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语文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课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1. 重点字词据说大堤宽阔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霙时余波奇观农历依旧浪潮盼望堵截震动山崩地裂人山人海齐头并进2.近反义词(1)近义词宽阔一广阔犹如一好像颤动一颤抖依旧一照旧顿时一立刻逐渐一渐渐(2)反义词屹立一矗立霎时一刹那平静一喧闹人声鼎沸一万籁俱寂3.中心思想课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4.知识点拨:(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点拨::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向。
用“自古以来”一词说明“天下奇观”这个称谓由来已久,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与“奇”。
(2)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点拨::这句话运用了连环喻,写出了从近处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听到的声音。
用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形象地比喻大潮的形状,用山崩地裂来形容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响,真是气势非凡,蔚为壮观。
5.课外拓展★★积累含有“江”字的诗词(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第二课走月亮1. 重点字词淘洗庄稼风俗葡萄水稻成熟柔和河床新鲜修补甜香招待传说牵手填补跃居满意鹅卵石灰白色坑坑洼洼2.近反义词(1)近义词柔和一温和喜欢一喜爱风俗一习俗浇灌一灌溉(2)反义词柔和一强烈成熟一幼稚明亮一昏暗坑坑洼洼一平平整整3.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事,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时的无限乐趣。
4.知识点拨:(1)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点拨::连续两个问向把“我”期盼阿爸归来的急切之情表现出来了,这美好的期盼饱含着“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体裁:散文(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体裁:散文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太阳》课文内容梳理
《太阳》课文内容梳理《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并讲述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对《太阳》的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一、课文内容概括《太阳》一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以“太阳”为题,介绍了关于太阳的几个知识,如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和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重点段落梳理1. 第一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的大小和远近。
通过与地球的比较,突出了太阳的巨大和遥远。
同时,也点明了太阳是我们离得最近的恒星。
2. 第二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温度。
通过与地球的对比,说明了太阳表面温度的高温,并解释了太阳的能量来源。
3. 第三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首先指出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对气候、环境、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阐述了太阳能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4. 第四自然段:本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未来和人类的责任。
通过分析太阳的寿命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呼吁人们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知识点梳理1. 重点词汇:如“恒星”、“辐射”、“光年”等。
2. 数字比较:如“一亿五千万公里”、“三千多摄氏度”等。
3. 比喻手法:如“比地球大得多”、“像个大火球”等。
4. 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5. 太阳对人类的影响:如气候、环境、生物等方面的作用。
6. 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
7. 太阳的未来和人类的责任:如开发利用太阳能等。
总之,《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通过介绍太阳的几个知识,阐述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太阳能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第一课《白鹭》重点句段填空: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1.主题:《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本文描写了白鹭的颜色配合与身段大小精巧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本文作者是郭沫若。
3.作者根据白鹭活动于水田等生活习性,巧妙地把它置于三幅优美的画中,这三幅画可命名为: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低飞图。
4.课文开头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来总结。
这样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落花生》重点句段填空: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父亲说:“花生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是许地山,笔名是落华生。
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的好处的品格的主旨。
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课文以“落花生”为话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详写了议花生。
3.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味道、作用、价钱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文章重点知识梳理(全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文章重点知识梳理(全篇)课文一:《山海经·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事件,它描绘了大禹治理洪水的艰辛过程。
- 大禹治水的方法主要有修建堤坝、开挖渠道、凿石山等,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 大禹治水的意义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稳定。
课文二:《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狐狸佯装虎威吓唬其他动物,以展示欺骗和骄傲的危害性。
- 故事中的动物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比如猴子贪玩、乌鸦贪财、狗子忠诚等。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不要欺骗他人,要本真待人,不要过于骄傲自大。
课文三:《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卖火柴的悲惨遭遇。
- 小女孩的父母已经过世,她生活贫困,没有温暖的家。
- 尽管故事结局悲伤,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呼吁我们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温暖与关爱。
课文四:《学雷锋好榜样》- 《学雷锋好榜样》介绍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展示了他为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 雷锋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许多小善举,比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照顾留守儿童等。
- 通过研究雷锋的榜样,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文五:《冬至》-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冬季的重要节气之一。
- 冬至的俗有吃饺子、喝汤圆、吃南瓜等,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 冬至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节日,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课文六:《当爸爸妈妈好难》- 《当爸爸妈妈好难》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辛勤劳动的感慨和理解。
- 父母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付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 我们应该理解和感激父母的付出,做到孝顺和关心他们。
课文七:《小狗寻找主人》- 《小狗寻找主人》是一则温馨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狗在大街小巷流浪寻找主人的故事。
- 小狗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坚持寻找主人,最终找到了一个善良的主人。
课文主题知识点梳理总结
课文主题知识点梳理总结1. 课文是指包括在课本中的教材文本,通常被老师用来进行教学。
2. 课文具有强烈的教育性和启发性,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工具。
二、特点1. 选材广泛:课文的选材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题材和类型的文章,如故事、议论文、说明文等。
2. 教学目的明确: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
3. 语言规范:课文通常是经过精心编写和修订的,符合语言规范和教学要求。
三、作用1. 提高语言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
2. 拓展知识面:课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塑造情感态度: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情感情操。
四、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老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听说读写并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五、课文分析1.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段落结构、句子结构等,帮助学生掌握篇章结构规律。
2. 词语解析:解析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使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文体特点:分析课文的文体特点,包括叙述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帮助学生理解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六、教学设计1. 情境设计: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 任务型教学: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多样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口语、写作等能力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课文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课前介绍、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鱼我所欲也》课文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课文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 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4、中心思想:作者与 “山中朋友”互诉心声, 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 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无限热爱。
•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 和栀子花的气息。 • 答:“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 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 “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 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 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 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 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 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 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 布!…… • 答: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 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 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 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 好处。 •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 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 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 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 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 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答: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 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 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 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 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 契和亲密的情谊。
•
2 句子 (1)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 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理解:一个“又”和一个“躺”点出了作者与田野 不寻常的关系;“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 的宁静。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与大自然融为 一体。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 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 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 从这段话以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 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理解:这句话说明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以及心 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重点内容梳理一、课文一:《小兔子乖乖》1. 故事梗概:小兔子在妈妈的教育下,学会了如何独立自主,自觉遵守规矩。
2. 主题内容:孝顺、自立、守规矩。
3. 个人观点:这篇课文通过小兔子的故事,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学会独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文二:《守株待兔》1. 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最终等到了一只兔子。
2. 主题内容:辛勤劳动、不必当成。
3. 个人观点:这篇课文通过农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应该踏实辛勤劳动,不要期待不劳而获。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三、课文三:《采蘑菇》1. 故事梗概:小女孩为了照顾妈妈,主动去采蘑菇,艰难的旅途中,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2. 主题内容:孝敬父母、善良乐观。
3. 个人观点:这篇课文主要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同时也传达了善良乐观的态度。
通过小女孩的故事,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对孩子们的心灵成长非常有益。
四、课文四:《善良的妈妈》1. 故事梗概:小女孩因善良的举止,感动了许多人,同时也展现了妈妈的善良和宽容。
2. 主题内容:善良、宽容。
3. 个人观点:这篇课文通过小女孩和妈妈的故事,传达了善良和宽容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这些品质显得格外珍贵。
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宽容待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总结回顾:通过本学期的四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孝顺、自立、辛勤劳动、善良、宽容等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和孩子一起讨论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并融会贯通。
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吸收这些正能量,让这些品质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第6课《散步》知识点梳理
《散步》知识点卷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重点)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难点)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一、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内容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野散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划分文章结构①我劝母亲散步;②全家一起散步;③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④我决定委屈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儿子;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二、深入研读1.分析人物形象“我”:诚恳、孝敬、善良、关心老人、爱护幼小。
母亲:尊重儿子、善解人意、疼爱小辈。
儿子:天真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懂事。
妻子:顾全大局、理解、信赖丈夫、温柔、贤惠、尊敬老人。
2.题目的好处(作用)①“散步”是本文的叙事线索,直接点明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奠定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②具体形象化的题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3.第二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散步的原因,写出中年儿子与老年母亲间特有的骨肉深情,表现出真挚和谐的母子情,突出孝敬父母、尊老这一中心。
4.赏析句子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老迈、顺从、儿子诚恳、孝敬,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
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说:“走大路。
”细节描写: 散步时发生分歧,“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5.炼字“熬”①体现了年迈体弱的老人挺过严冬的不易和母亲的坚强;②“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欣慰的心理。
《屈原列传》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和训练一、课文重要实词梳理。
第1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闻( ) ②志( ) ③明( )④娴( ) ⑤图议( ) ⑥接遇( )⑦列( ) ⑧害( ) ⑨造为( )⑩宪令( ) ⑪属( ) ⑫夺( )⑬与( ) ⑭谗( ) ⑮伐( )第3段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离忧( ) ②倦极( ) ③惨怛( )④间( ) ⑤淫( ) ⑥明( )⑦条贯( ) ⑧毕( ) ⑨获( )⑩滋( ) ⑪皭( ) ⑫滓( )⑬推( )3.理解性默写①《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文笔简约而含蓄精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的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卖油翁欧阳修一、课文注释及翻译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善:擅长以:凭借自矜:自夸矜:夸耀尝:曾经于:在圃:园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个人(和他相比),他也凭借着这种本事自夸。
他曾经在自家园子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看见他射箭十箭能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原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不亦……乎:不是很……吗? 射:名次作动词,射箭的本领。
精:精湛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以:凭、靠: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乃于是置:放置以:拿、用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勺子沥:下滴之:指油自:从因:于是惟:只是遣:打发译文:康肃公问:“你也懂得射箭?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湛吗?"卖油翁说:“没有其他的奥妙,只是手艺技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气愤的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奕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住葫芦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是钱不湿。
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其他的奥妙。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康肃公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二、内容概括及主旨《卖油翁》是一则借事说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康肃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说明了道理①熟能生巧②实践出真知③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人外有人④要戒骄做,勿卖弄⑤做人要谦虚、不能恃才傲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内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古诗词的学习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寻隐者不遇》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脚、平仄等,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学习诗词和写作的基础。
二、古代故事的阅读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古代故事,如《论语》中的孔子故事、《聊斋志异》中的《牛郎织女》等。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并且学习到了一些人生道理和价值观。
同时,这些故事也启发了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培养了我们对于文学的兴趣。
三、古代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如《人之初》、《神奇的北京》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章,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并且深入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孔子、孔庙、北京等。
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扩大了我们的文化视野,也让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敬意。
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文章的写作结构,如记叙文、说明文等,这些都为我们将来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演讲等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懂得与他人进行友好的合作。
这些能力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有用,也对我们日后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通过对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梳理和总结,我们不仅巩固了课文的知识点,也了解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小学语文六年级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语文六年级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的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如下:
1. 古文阅读:理解古文的含义、上下文推理、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2. 诗词赏析:理解诗词的意境、抒发情感、运用修辞手法、对比和联想等。
3. 散文阅读:理解散文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等。
4. 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主题、情节以及寓言中的动物形象。
5. 短篇小说: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题和冲突等。
6. 传记阅读:理解传记的人物形象、主题、情节和历史背景等。
7. 实用文阅读:理解实用文的目的、结构和要点,如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8. 历史故事:理解历史故事的事件、人物以及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9. 名著阅读:理解名著的文学特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和社会背景等。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还需要掌握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如词语辨析、字义
辨析、诗句与诗人配对、语法知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等。
此外,注重培养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等。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教材和学校教学大纲可能存在差异,故具体以教材和学校的要求为准。
四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四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知识点一、多音字:1、倒dǎo 摔倒东倒西歪;dào 倒茶倒背如流2、中zhōng 中间; zhòng 中奖3、抡lūn 抡大斧lún 抡材(挑选材料)4、劈pī 猛劈;pǐ 劈叉5、降jiàng 升降;xiáng 投降6、血xuè 血液;xiě出血了7、创chuàng 创造;chuāng 创伤二、近义词:辽阔—广阔茂盛—旺盛、茂密混沌—模糊黑暗—昏暗漆黑—黑暗滋润—滋养、润泽奔流不息—奔腾不息缓缓—慢慢周围—四周三、反义词:漆黑—明亮上升—下降辽阔—狭窄茂盛—稀疏枯萎重—轻清—浊黑暗—光明滋润—干燥缓缓—迅速四、词语解释:1、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2、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3、奔流不息:指水急速地流动而不停息。
4、茂盛:生长得多而茁壮。
5、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6、创造:做出了新的成绩或东西。
7、抡:用力挥动。
8、黑暗:光线不足。
9、猛劈:使劲用刀斧由纵面破开。
10、缓缓:迟,慢。
11、浊:浑浊12、降:落下。
13、逐渐:渐渐14、祖宗:一个家族的上辈,多指较早的。
也指民族的祖先。
15、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五、词语辨析:1、辽阔广阔:都有宽广、宽阔的意思。
区别在于:辽阔还含有空旷的意思,多用来形容海洋、土地、草原等;广阔多用来形容视野、天地等,有时可以换用。
例句:那是一片辽阔的沙漠。
中国广阔的市场充满着机遇。
2、逐渐渐渐:二者都有表示缓慢的变化之意。
渐渐着重指一点一点无阶段性的变化,使用范围广,除用于人们的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外,还可用于自然事物的变化;而逐渐则着重指一步一步有明显阶段性的变化,使用范围较窄。
例:天气渐渐冷了,他的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
六、词语听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茂盛滋润创造奔流不息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鸡犬不宁后羿射日叶公好龙好娲补天八仙过海开天辟地七、隆隆的雷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美丽的宇宙八、中国的神话人物: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射日女娲—造人、补天后羿—射日仓颉—造字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愚公移山哪吒闹海嫦娥奔月娥皇女英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牛郎织女巨灵擘山八仙过海百鸟朝凤杜鹃啼血刑天舞干戚孟姜女哭长城鲤鱼跳龙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纪念白求恩的课文梳理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毛泽东。
二、字词拼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殉(xùn)职、鄙(bǐ)视冀(jì)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三、思想内容本文深刻分析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四、写作特点⒈夹叙夹议的写法。
无论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是发表议论证明观点的议论文,经常要运用叙和议两种表达方式,经常要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通过叙述来展示事件刻画人物,通过议论来点明意义,深化中心,发表看法。
⒉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不知道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⒊本文语言特色(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⒋全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单元:
1、把握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想想这样写的有什么好处。
如:第1课《草原》课后:
第2题引导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
第3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如:第3课《白杨》课后:
第2题引导学生体会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3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题型:判断题或者在短文阅读中体现。
第二单元:
1、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
2、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丰富语言的积累。
如:《古诗词三首》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背诵和默写丰富学生的积累。
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的生动;第三单元
1、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精炼得当的语言;机智巧妙的语言;幽默
风趣的语言等。
2、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3、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第四单元
1、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互相交织,感情真挚强烈。
如: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的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3题:前三段表达方式相同,都是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如:《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炼、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
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
本课在表达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第五单元
1、理解主要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如:《将相和》课后第2题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用给故事加上小标题的形式,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三个故事之间联系。
如:《草船借箭》课后
第2题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揣摩文章是怎样条理清楚地表达。
第3题是抓关键词语“神机妙算”,带动全文的理解。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单元:
1、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想象。
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人物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
第八单元:
1、抓住主要内容。
2、揣摩作者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3、积累优美语言。
4、搜集资料。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后第3题: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如:《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关于课后“资料袋”
1、第6课“资料袋”林海音与《城南旧事》的介绍。
2、第18课《将相和》课后的“资料袋”
3、第19课《草船借箭》课后的“资料袋”
4、第20课《景阳冈》课后的“资料袋”
关于语文学习园地
1、读读写写:(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音近字等)
题型:看拼音写词,选择音节,选择词语填空等。
选择正确的或者有误的一组的读音、字形等。
2、读读记记:学生会认读
题型:能选择正确的或者有误的一组的读音或者字形等。
3、交流平台: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上的特点。
如:《草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白杨》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培养语感。
如:《再见了,亲人》、《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有的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之中;有的在叙述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
如:感受“名著中的人物”
如:《人物描写一组》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如:《威尼斯的小艇》体会把景、物、人互相联系起来描写,使文章充满生气。
4、日积月累:会背诵、默写
第1单元:刘禹锡的《浪淘沙》
第2单元:名言和诗句,体会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的道理。
第3单元: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
第4单元: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第5单元:与古代名著相关的歇后语。
第6单元:
第7单元:描写人物词语
第8单元:名人名言
题型:出示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或者默写、根据语境默写;或者做连线题,把诗句、名言和诗人、题目连线;或者判断题;
5、其它: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入木三分》
课外书屋、阅读链接(学生要了解)
题型:判断对错
背诵的课文:
1、《草原》第一、二自然段。
2、《白杨》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牧童》。
4、背诵《冬阳·童年·骆驼队》最后两段。
5、背诵《杨氏之子》
6、背诵《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7、背诵《威尼斯的小艇》第四到六自然段。
题型:按原文填空后回答问题
习作:
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一)记实作文
第2单元:童年趣事
第4单元:令自己感动的事
第7单元: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二)应用文
第1单元:写信,介绍信封的写法
第3单元:写发言稿
第6单元:写研究报告
(三)材料作文
第5单元:缩写训练
第2单元:看图作文
考试范围及题型
按字、词、句、段、篇来归类:
1、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音近字等)(题型:看拼音写词,选择音节,选择词语填空等。
选择正确的或者有误的一组)
2、词:语文园地中读写、读记的词语;语文园地中的成语故事;四字词语;关联词;
(题型:按要求写词语,带有数字的词语,关于动物的词语,词语中有反义词等,把词语填写完整,按要求找出词语,根据语境填词等);
3、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子;遣词造句准确的句子;对联。
(题型:判断题,按要求写句子,按要求默写、填写,修改病句,选择句子有误或者正确的句子,根据语境填写名人名言、名言警句等)4、段:课文背诵的片段(包括古诗的默写)
(题型:按原文填空,填空后回答问题,乱句组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思想感情等)
5、篇: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题型阅读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题型:选读音,填词,找近义词、反义词,选解释条,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填标点符号,按要求找句子,谈感受,懂得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据文想象继续往下写等)
6、其它:简单的文学常识,如文章的作者,“资料袋”中的一些知识。
(题型:选择、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