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合集下载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10.3加强与国际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升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水平。
10.4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十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
11.1受灾地区心理危机评估
(1)迅速组织专业团队,对受灾地区进行心理危机快速评估;
(2)评估内容包括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需求、资源等;
(2)评估内容包括干预效果、工作流程、资源利用等;
(3)根据后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工作流程。
十二、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
12.1构建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包括基层心理健康服务站点、专业心理援助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12.2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站点建设,配备必要的心理援助设备和专业人员;
12.3建立心理健康信息平台,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12.4促进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共享,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十三、跨部门协作与社区参与
13.1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13.2推动社区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在心理援助中的作用;
13.3开展跨区域心理危机干预合作,共享心理援助资源,提高应对大规模灾难的能力;
6.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库,吸纳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加入。
6.4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七、信息管理与发布
7.1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信息管理系统,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干预过程和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7.2严格执行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5.12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

5.12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

5.12 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一、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情绪反应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二、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速的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

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

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学生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别忘记家人和学生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三、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面临重大的灾难,压力使人们产生一些短期的症状。

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安全干预:确保干预者的安全,同时将当事人对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和危险降到最低。

2. 给予支持:无条件地接纳当事人,与当事人积极地沟通与交流,使其认识到干预者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也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的人。

3. 提出应对方法:让当事人认识到有许多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并帮助其确定能现实处理其问题的最适合的方法。

4. 制定计划: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并与当事人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来矫正其情绪的失衡状态。

5. 获得承诺:回顾和改善有关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获得当事人的直接而真诚的承诺,以便当事人会坚持按照预定计划和方案行事。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干预措施还需要根据受灾群体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与发展概况1.心理危机干预内涵心理危机干预也被称为危机干预,它是对处于危机之中、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采取明确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其恢复信心,最终战胜危机的手段和过程。

事实上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心理辅导(疏导)与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适用于自然灾害、反恐行动、人质救援、暴力犯罪、战争等突发事件对人心理产生的强烈心理损害中,它可以起到缓解受害者心理压力、提供社会支持、重塑信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的重要作用,它与物质支持同等重要,它彰显了政府和援助者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2.心理危机干预发展概况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大批身心倍受摧残的军人需要心理专业人员的辅导,1946年,美国政府派遣200名实习心理医生,在老兵管理机构为退伍老兵提供情感治疗服务,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军方承认:1947年,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医生获得了长期的现役地位,并被作为一种制度在军队中确立下来。

1978年,美军朴茨茅斯海军医院精神科组建了一个由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专家、牧师、护士和卫生员组成的特殊精神疾病快速干预小组,对一些重大的危机事件,如训练事故、自杀、自然灾害、爆炸等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处置,从此快速危机干预小组就成为军方危机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军执行各种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全世界的危机处置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心理危机干预,由于党和政府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种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心理危机干预发展提供了自上而下的思想指导,为汶川大地震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政策指导,我国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地震灾后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必须清楚灾民灾后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

1.灾后一般心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情绪波动大,紧张、恐惧、易冲动、自责、伤心、焦躁不安;出现睡眠障碍,如做噩梦或入睡困难;出现惊恐反应,对外界刺激(与地震相关的信息)的反应过于敏感,出现肌肉紧张、发抖、盗汗、恶心、尿急尿频、心慌胸闷等生理心理反应,属一般心理问题,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而自行恢复正常,如对对其加以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加快心理康复速度,提高心理康复质量。

洪灾后的心理干预方案

洪灾后的心理干预方案

洪灾后的心理干预方案一、洪灾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洪灾那可真是个大灾难,把大家的生活搅得乱七八糟的。

好多人在洪灾里遭受了财产损失,房子被淹了,东西被冲走了,就像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小天地一下子没了。

而且还可能经历了和家人朋友暂时分离、担惊受怕的情况。

这时候啊,人们心里就会充满恐惧、焦虑、无助,就像掉进了一个黑暗的大坑,不知道该咋办才好。

二、心理干预的目标。

1. 让受灾群众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

咱们得给受灾的朋友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痛痛快快地把在洪灾里经历的那些可怕的、难受的事儿说出来。

就像把心里的垃圾倒出去一样,说出来心里就会舒服点。

2. 消除恐惧和焦虑。

得想办法把他们心里的恐惧和焦虑赶跑。

告诉他们洪灾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安全的,而且有很多人在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呢。

3. 重建希望和信心。

让受灾群众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相信自己能够重新过上好日子。

就像在黑暗里给他们点亮一盏灯,让他们知道前面的路是亮堂堂的。

三、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1. 设立安全舒适的倾诉场所。

找一些干净、安静、舒适的地方,像社区的活动室或者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布置得温馨一点,放些柔软的坐垫、温暖的灯光,再准备点热茶或者热咖啡。

这样受灾群众到了这里就会感觉放松,愿意把心里的事儿说出来。

2. 组建专业又贴心的干预团队。

这个团队里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就像心灵的医生一样,知道怎么给大家的心灵治病。

还要有一些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得是那种特别热心肠、善于倾听的人。

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要接受专门的培训,知道在洪灾这种情况下怎么和受灾群众打交道。

3. 开展一对一和团体心理辅导。

一对一辅导:对于那些在洪灾里受到特别大打击的人,比如家里有人受伤或者去世的,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咨询师要耐心地听他们哭诉,陪着他们一起难过,然后再慢慢引导他们看到希望。

就像牵着他们的手,一步一步从黑暗走向光明。

团体辅导:把受灾群众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大概10 15个人。

浅析突发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

浅析突发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

浅析突发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摘要:灾难事件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

积极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突发灾难性事件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步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突发性灾难;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干预1 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不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如地震、水灾、火灾、疫病的流行、战争、恐怖主义活动等。

灾难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创伤性的心理打击。

与经济损失相比, 灾难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 不为人注意。

但实际上,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 灾后3个月可能是心理危机爆发期, 人们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反应, 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某些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甚至对他们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从而影响其日后的生活[1]。

因此,灾后灾区经济重建很重要,但灾民的心理健康重建更艰巨。

2 突发灾难事件与心理应激突发灾难事件,又称严重突发事件(Critical Incident) ,是指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 Solomon 1998)[2]。

灾难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3] , 心理应激反应是人的身体对各种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4]。

突发灾难事件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

2.1 与应激相关的障碍主要包括调适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极度应激障碍(Disorder of Extreme Stres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Milgram 1998)[5]。

2.2 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的因素;既有物理,也有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诸多综合因素[6]。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概述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是为了及时应对灾难事件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制定的一套应急措施。

该预案的目标是提供紧急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受灾者应对灾难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创伤,并尽可能减少灾害后遗症。

预案内容1. 灾后心理评估:对受灾人群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评估应考虑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灾害经历的人群的特殊需求,并及时筛查出可能需要重点干预的高风险人群。

2. 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出现焦虑、恐慌、抑郁等心理反应的人群,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情绪管理、应对技巧等方式,帮助受灾者调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3. 心理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活动、信息传媒等途径,向公众普及常见的心理危机反应和应对方法,提高大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抗压能力。

4. 心理康复辅导:对于出现严重心理创伤和后遗症的受灾者,提供长期的心理康复辅导和支持。

包括专业的心理治疗、群体辅导、社会支持等方式,帮助受灾者逐步恢复并重建他们的生活。

5. 群体支持活动:组织灾后受灾人群进行集体活动,促进互助和情感支持。

例如组织心理支持小组、康复活动、心理健康培训等,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氛围。

6. 资源协调与合作:与相关的心理健康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积极合作,共同协调和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干预的效力和覆盖范围。

7. 评估和改进: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预案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灾害事件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施步骤1. 制定应急预案:由专业心理健康团队制定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任务、责任和操作流程。

2. 人员调配:按照预案的要求,调配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志愿者团队,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3. 紧急响应:在灾害事件后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心理评估、干预和支持活动。

4. 多渠道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受灾人群传播心理危机干预的信息和服务,提高受援群体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灾后心理重建的措施

灾后心理重建的措施

灾后心理重建的措施灾后心理重建是指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战争等突发事件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受灾者恢复心理平衡、重建生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一、提供心理支持灾后心理创伤是常见的,提供心理支持是重建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倾听和心理辅导,让受灾者有机会表达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通过倾诉和分享,受灾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抗压能力。

二、开展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帮助受灾者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理解灾难后心理的正常变化。

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工作坊和培训等形式,教授受灾者一些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适应灾难。

三、建立支持群体受灾者之间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建立一个相互理解和分享的支持群体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群体可以是由志愿者组织的心理支持小组,也可以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互助组织。

通过参与群体活动,受灾者可以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四、提供恢复环境一个安全、稳定和有秩序的环境对于受灾者的心理恢复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尽快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食物、水、住所等,以满足受灾者的基本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区安全和治安管理,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卫生服务,为受灾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五、重建社会联系灾后社会联系的重建对于受灾者的心理恢复也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如集体聚餐、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受灾者提供机会重新建立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

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让受灾者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灾后心理重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开展心理教育、建立支持群体、提供恢复环境和重建社会联系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受灾者走出心理创伤,重建他们的生活和未来。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演练方案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演练方案

一、方案背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应对这类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2. 熟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流程,确保干预措施及时、规范、有效。

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高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

4. 提高公众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三、演练内容1. 情景模拟:模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后,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

2. 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包括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心理康复等环节。

3. 各部门协调配合:包括应急管理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

4. 公众心理危机干预知识普及:通过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公众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

四、演练组织1.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演练工作小组:负责演练的具体执行和协调工作。

3. 演练观摩组:负责对演练进行观摩、评估和总结。

五、演练步骤1. 演练准备阶段:制定演练方案,确定演练时间、地点、人员等。

2. 演练实施阶段: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模拟演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应工作。

3. 演练总结阶段: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演练要求1. 参与演练的人员应熟悉演练方案,明确各自职责。

2. 演练过程中,各部门应密切配合,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演练过程中,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形成书面报告。

七、演练时间及地点1. 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地点:根据演练内容选择合适地点。

八、经费保障1. 演练所需经费由演练领导小组统筹安排。

2. 经费主要用于演练物资、场地租赁、人员培训等方面。

九、其他1. 演练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演练领导小组。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成效
心理干预服务涉及场所 一家医院 一所学校 一个安置点 一个机关 一支部队
成效
对人员众多的群体,如聚集点灾民、学校学生和老师、 救援医护人员和解放军战士等,主要以集体心理辅导 讲座的形式为主,集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个别提出的 问题再进行咨询,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员应用个别干 预技术进行处理。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干预推荐技术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
1. 认知行为治疗
2004年颁布的急性应激
2. 利用现有的支持网络
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3. 心理报告
处理指南。
4. 一次性治疗(单元剧、单回合治疗)
5.眼动脱敏再加工 (EMDR)
REFERENCE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江堰。
实施
面对的事实是大量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灾区群 众,灾难情况非常惨烈。
实施
总的原则
干预工作是救灾工作的一部分,干预工作不得影响其 他抗震救灾工作
体现人文关怀,至少在本队内,不得对同一人进行多 人次重复干预。干预一个追踪一个,建立心理卫生档 案,定期随访。
体现伦理要求,任何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使用必须取 得其本人和/或监护人的同意。
REFERENCE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认知行为治疗
减压
支持性心理治疗
心理剧
团体心理辅导
根据我们既往多次心理 危机干预的经验,以及 此次灾后主要以闪回、 情绪低落、梦魇等为主 的特点。
REFERENCE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减压
支持性心理治疗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11/55
灾难与心理危机:灾难中精神病学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 之前研究报道,灾难性事件后ASD发生率从3.9% 到 33%不等 。尽管存在一定争论,ASD被认为能够预 测灾后PTSD发生率。
赵国秋, 汪永光, 王义强, 傅素芬, 曹日芳().灾难中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病学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
19/55
灾难与心理危机:灾难中精神病学
自杀(Suicide)
➢洪涝灾害发生后人群自杀率四年内较前期显著增加; ➢发生飓风灾害后自杀高风险期主要在灾后前两年; ➢地震灾后自杀高峰期发生在灾后第一年,地震灾后第一年 内自杀率较同期增加了62.9%。
Krug, E. G. , Kresnow, M. & Peddicord, J. P. (1998). Suicide after natural disaster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8, 373-378.
4/55
灾难与救灾概述:灾难分类
灾难分类
灾难依据原因分为:
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5/55
灾难与救灾概述:灾难发生危险
年5月17日全球第一份自然灾难危险评定汇报(联合国)
世界上43%灾难发生在亚洲地域,我国是世界 三个灾难高发国家之一。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6/55
灾难与救灾概述:救灾内容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灾难发生时 灾后救援 灾后恢复 灾后重建 降低灾难危险 应急贮备
7/55
灾难与心理危机:灾难特点

灾难性突发事件致系列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灾难性突发事件致系列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灾难性突发事件致系列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灾难性突发事件是指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危及人们生命安全或导致人员伤亡的突发性事件,如火灾、水灾、地震、煤矿或工厂的大型爆炸、毒物泄露、大的交通事故等。

灾难性突发事件不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且会给人们造成强烈的心理伤害,并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比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适应性障碍(AD)等,甚至会产生相关应激障碍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主要有:①催眠放松训练法:这种催眠不是使患者真正入睡,只是降低大脑的兴奋程度,保证短暂的休息;练习时也是以套语做引导,如“你产生了瞌睡的感觉,瞌睡感觉增强了,眼睑变得沉重,眼前暗下来了,睡着了……”练习时也可自我催眠和引导;②松弛疗法:对于难以入睡、做噩梦的患者使用抚触、音乐疗法结合渐进的松弛疗法,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在患者入睡前陪伴,播放平时他喜爱的轻音乐;对儿童患者讲他平时爱听的故事,抚触正常的皮肤,引导患者放松,逐渐进入睡眠;③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此疗法治疗应激事件引起的焦虑和恐惧,是让患者用放松代替焦虑,先指导患者掌握放松技巧,再把引起焦虑的情绪划分等级,最后让患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④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是帮助患者坚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称ABC理论,运用“产婆术士”的辩论技术解决患者的不合理信念,来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⑤药物干预:已有初步证据表明突触后β受体阻滞剂能够预防ASD和PTSD的产生;对于ASD、PTSD和抑郁症患者,选择性五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SSRIs)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已有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预防性地使用这些药物;其他药物如本二氮卓类、二代抗精神病药可能对缓解PTSD的部分症状有效,但不推荐单独使用。

灾难发生后危机干预

灾难发生后危机干预

灾难发生后,除了语言安慰,我们还能做什么?
一场灾难之后,人们往往重视身体创伤,而忽视了心理创伤,其实心理创伤的修复更需要爱心和时间。

在灾难发生以后,有效的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

除了语言安慰,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在亲朋受到灾难创伤后,周围的人不妨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配合心理危机干预的治疗。

1. 无言的陪伴
在危机事件后,每一个当事人都有恐惧的心理,此时很多人以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其实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大部分是为了降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

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

2.无条件的倾听
让被干预者一吐为快,是心理干预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最为重要的步骤,让应急对象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负性感受、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才能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面走。

3.无限的关怀
当事人在危机事件后往往特别渴望关怀和理解,有时一杯温水胜过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4.无条件的接纳
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其实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的刺痛便得以疏解。

此时还要告诉他,哭泣、悲伤、内疚等都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这是正常的。

以上介绍的心理干预常用方法,除了运用于灾难事件,其他容易引发心理危机的事件也同样适用,比如亲人去世、车祸或病痛,甚至感情破裂之后,这是你对亲人好友的举手之劳。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灾害事件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安全。

人们在面对突发灾害时,往往会产生种种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无助感、愤怒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对于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进行研究及应用,是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

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在灾害事件中,人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恐惧。

比如,在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中,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严重的紧张和恐慌;在车祸、爆炸、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中,人们更可能会出现失去亲友、恐惧冲击、心理创伤等多种不适应症状。

灾害事件实际上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打击,其危害不仅限于物质层面,同时也存在对人们安全感和精神层面的影响。

除了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外,还可能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灾难发生后,部分灾民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反应,持续较长时间,甚至进一步转化为广泛性发作的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其他心理障碍。

灾难事件中的危机干预灾害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干预。

灾害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旨在帮助灾民处理好恐惧、紧张和心理疾病等一系列问题。

紧急心理干预是早期心理干预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在灾害发生后,尽快发现和诊断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

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实施一系列应激管理策略,以帮助灾民尽快缓解重度恐慌的状态,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恐惧等症状。

除了急救行动外,这里还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心理干预形式:社会支持系统灾民在灾害事件发生后,需要大量的朋友、亲人、家人以及其他干系人的支持。

社会支援力量的作用在于建立一个灾后的联络网,来满足灾民应对危机和恢复正常生活中的社会、情感和经济辅助等各方面需要。

多维度的心理支持针对灾民不同心理情况干预采取不同策略,帮助其尽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基于灾民情况的差异性,在干预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采用更符合灾民个体的干预策略。

灾后心理及干预

灾后心理及干预

新闻回放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

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1)情绪反应害怕•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2)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做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地震后易出现的心理障碍1、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三个有效方法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三个有效方法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三个有效方法一、灾难心理危机的自我诊断:认知上,常出现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多疑等;生理上,会出现头痛、乏力、易惊吓、难已入睡或做恶梦、食欲下降、肠胃功能紊乱等;行为上,会出现社交退缩、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容易自责或指责他人等;在情绪上,会出焦虑、抑郁、恐惧等。

二、几种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1、自我放松: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舒适的姿势坐下,轻轻闭上双目,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缓慢地呼吸,在吸气的同时默念"七",在次呼气时微微张开双唇同时默念"抚"字,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七"和"抚"字上,并保持一种随意的态度,对脑海中涌现出的种种干扰,不要理会。

对上述过程反复进行,每次可持续10分钟,每天可做2-3次,直到不再紧张为止。

2、倾诉宣泄:地震之后会有很多人失去亲人、朋友。

对他们的离去,幸存的人内心会非常悲伤、痛苦,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很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宣泄。

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发泄心中的悲痛和思念。

具体方法是:放一把椅子在你的对面,你站(或坐在另一把椅子)在那里,想象着对面椅子上坐着你的某个亲人或朋友,把你想说的话和情感向他(她)进行倾诉,从而使自己压抑在心中的情感得以释放,心情会慢慢好转起来。

3、自我对话:地震灾难来临之时,人们惊慌失措,有的人眼看着自己亲人失去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灾难过后常常会产生了强烈的自责心理。

还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

具体方法是:面对面放两把椅子,自己先坐在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的一个"子人格",让自己想尽一切理由去责怪自己;然后自己再到另外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个"子人格",让自己为自己没有施救的行为进行辩护。

反复多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统一和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 平衡模式认为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 理或情绪失衡的状态,自身原有的应付机制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平衡模式的目 的在于帮助个体重新获得以前的平衡状态,主 要适用于早期干预。
2、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
认知模式认为心理危机主要来源于对 灾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通过校正 错误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改变非理性的认 知和自我否定,个体能够获得对生活中危 机的控制,适合于危机稳定后的干预。
(八)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灾难对于个体、灾难工作人员、组织与社 区所造成的心理影响 2、创伤后适应能力的有关因素 3、灾难是易患有关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4、灾后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高危人群需要采用 的特殊干预方法 5、心理卫生干预具体方法的操作指南 6、灾难心理卫生工作者压力管理的操作指南 7、组建、运作灾难心理卫生服务小组的有关 事宜 8、整体的联邦反应计划、灾难心理卫生工作 开展情况以及各组织间的协作沟通
4、对支持资源的整合模式 (1)教育、支持和训练的社会资源工程 模式其目的在于当危机干预人员资源有限时, 通过训练团体领导、警察和牧师等提供最初 的危机干预和减轻情感上痛苦的服务,从而最 大程度地利用团体内的心理健康资源。 (2)综合全面的干预系统,即灾难发生 后建立电话危机服务、上访危机服务、移动 危机服务、与危机暴发区保持联系以及严重 突发事件的应激管理等5种形式相结合的综 合全面的干预系统。 (3)建立公共心理健康反应联合体
地震之后的心理干预
赵建新 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前言
问题: 1、为什么要去做志愿者? 2、去了对别人的帮助价值? 3、去了对你的帮助价值? 4、你准备如何去帮助?
我国在1994年底克拉玛依特大火灾、 1998年长江全流域及松花江和嫩江的 特大洪水 2000年洛阳“12.25”特大火灾 2003年的SARS危机中 在日本有一种做法,由权威媒体发起, 对如何防灾这样的话题进行征文,然后分 项汇成小册子发给公民
5、帮助危机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危机者之所以产生危机,很多原因是因为他 们缺乏积极的应对技巧,而过多地使用了消极的, 甚至破坏性的应对方式(如否认、退缩、过度恐 慌、冲动行为、压抑情绪、拒绝帮助、过度饮酒 或服药等)。因此,要对危机者所使用的应对策略 进行仔细分析,明确指出哪些应对策略是无效的, 应当放弃。同时向危机者介绍有效的应对技巧, 如PBR技术———暂停、呼吸和放松的技巧。引 导危机者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取而代之消极的应对 方式,解决危机问题。有时,干预者只要帮助危机 者回忆他们以前用过的有效的应付技巧,就足以 使他们的焦虑降低,开始解决问题。
(二)制定危机干预方案
(三)实施治疗性干预
具体方法为: 1、保持与危机者密切接触,保证危机者的安全 干预者应及时、主动深入到危机现场和 危机人群中去,与危机者保持密切的接触。情 况紧急时,应尽可能地陪伴在危机者身旁,建立 沟通关系,寻问他们的感受,耐心地引导和倾听 危机者叙述,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确定危机问 题所在,及时地帮助他们拂去阴影,防止危机者 发生意外。
(二)与应激相关的障碍主要包括 调适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极度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其中前三种应激障碍多伴随灾难事 件而发生,持续时间较短,具体表现为
1、情绪反应 焦虑、恐惧、忧郁、悲痛、愤怒等 2、生理反应 心慌、气喘、肌肉抽蓄,疲乏、头晕、头痛、 失眠等 3、认知障碍 感知觉异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 解困难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等 4、行为异常 出现下意识动作、坐立不安、举止僵硬、拒绝 食物或暴饮暴食、酗酒、供给、强迫等,严重的甚 至出现精神崩溃,自伤或自杀等。
4、准专业人员 还可以培训一批具有心理学和精神 病学一般知识,可以进行危机时期热线服 务、或社区服务的准专业人员,他们可以 在危机情况发生时从事热线及社区心理卫 生服务
心理干预小组可以在进行干预期间每天组 织专业人员进行小组经验分享及总结,以取得 心理支持;同时也可以得到上一级专业督导人 员的督导,以保证心理社会干预工作的顺利进 行 当人们面对突发灾难导致的困境,其原有 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支持系统难以应对时,就会 产生心理危机。 临床工作人员则根据距灾难发生的时间长 短以及帮助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援助项目, 如心理卫生 状况评估、咨询、心理教育、危机 干预等心理卫生服务工作。
4、帮助危机者正确地认识所发生的事件 在解决了危机者由于危机的冲击所致的 强烈情绪反应后,下一个问题应集中在个体对 事件的知觉上来。因为个体对危机事件的认 知,会影响到他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要弄 清这件事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对这件事的 影响是怎样看的,他是切合实际地理解还是扭 曲了这件事。尽可能地使危机者接受当前不 利的处境,帮助危机者客观地现实地分析和判 断危机事件的性质和后果,纠正错误、不合理 的认知。
(十一)灾后心理干预三种常见的方法 1、减压 鼓励被干预对象在相互支持的良好 氛围中讨论他们的情感及有关事件。这种 方法应具限于与缓解个体痛苦有关的那些 情绪,它不是一种个体治疗, 是一种为减轻灾难对受害者或救援工 作者极度痛苦的情绪而采用的一种一对一的 干预方法。这种方法也非探索性的治疗方法, 它关注“此时此地”,关注问题解决及建设 性的应对方式,而不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九)灾难心理卫生服务划分为 急性期 灾后冲击早期 恢复期 心理干预对象是幸存者、工作者、组织还 是社区,使儿童、成年人还是老人,其服务重 点和内容也各有侧重。
(十)灾难心理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心理评估 信息给与 问题解决 心理教育 心理干预 针对死亡通知、追悼仪式、纪念日等特 殊事件的干预 其他拓展服务
6、反复评价效果,选择最佳干预方法 在危机干预中,干预者应和危机者一起 对每一个阶段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找到最佳干预方案和方法,才会获得理想 的效果。
四、对儿童的干预
(一)地震信息归类
1、环境信息 地震时:天摇地动、房屋裂险、物品掉 落、满地狼藉、奇怪的声响、哭喊声、跑动 的人们 地震后:集合避难、临时搭建的住所、 在外过夜、缺水缺电、饥寒交迫、必需品的 缺乏、余震不断、生活困难、社会捐赠与救 助,受灾群众相互帮助、亲人照顾、同伴关 心 干预后:危房排查、房屋的打扫和修葺、 道路维修、通电通水、邻居亲戚之间相互帮 助问候、学校生活恢复
2、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给予危机者精神 支持 所提供的支持主要有:倾听、解释、鼓 励、保证、指导,积极的暗示和改善环境等, 它们既是支持的内容也是支持的技巧。它们 能帮助危机者疏导和减轻焦虑情绪和情感, 消除症状,振奋精神,提高战胜危机的信心和 勇气,掌握处理问题的合适办法和必要能力, 提高适应能力。还能帮助危机者除去人际关 系中的不利因素如指责、埋怨、争吵、过多 在乎危机的损失等,促使危机者早日走出心 理危机。
二、危机干预的模式
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oin)是指 帮助个体化解危机,告知其如何应用较好的 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 个体度过危机。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 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 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的后 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 复。目前,国外常用的危机干预模式主要有 以下几种类型
(三)需要干预的人群 1、一级受害者:第一现场亲身经历了灾 难事件者 2、次级受害者:指有亲属在灾难中遭受 伤亡者 3、三级受害者: 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人 员,主要有医生、护士、精神卫生人员、 展示、警察等
(四)专家库应该包含四类专业人员 1、一级专家 负责专业队伍组织和领导的专家组,其任 务是危机出现时参与决策和组织专业干预队伍 2、二级专家 负责干预督导的专家,其任务是在平时对 心理卫生人员进行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培训,在突 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督导 3、专业人员 接受过相关培训、具有心理学或精神病学 知识、可以进行过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其任务 是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参与心理社会干预工作
一、突发灾难事件及其造成的 影响
(一)突发灾难事件 又称严重突发事件,是指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 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灾难事件具有 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 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发生时、由于其 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 的感觉,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3、心理转变模式 心理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和环境学习 交互作用的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环境 因素引起的,此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与危机 有关的内外部因素,帮助个体利用环境资源、 寻求社会支持并调整自己的应付方式从而获 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 有研究者认为将这3种模式整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统一的、综合的模式对于进行有效 的危机干预是很有意义的。
3、 分享报告 较前两者干预方式更为正式和结构 化,并能在灾难发生现场使用。它是一 种预先设置的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干预 方法,多用于灾难救援工作者,以帮助 他们将自己有关灾难的经历从感受上升 到更深一层的理解,从而给这种经历画 上一个句号。分享报告也起到教育的作 用,告知工作者正常和异常的应激反应 以及可运用的应对策略
三、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方法
(一)危机评估
1、三维筛选模型 评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方面的 功能水平,这是一种简易、快速、有效的模 型。其中认知评估主要包括侵犯、威胁和丧 失3项内容;情感评估包括评估愤怒/敌意、 恐惧/焦虑、沮丧/忧愁;行为评估包括接近、 回避、失去能动性3项内容。 2、阶段性的评估模型 3、人与环境互动的评估模型
3、调动社会支持资源给予危机者关心和帮助 社会支持资源是指在危机状态下,来自社 会各方面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提供广泛而多样的 支持潜力,包括情感支持、指向任务的协助、 关于期待和反馈的交流、获得多样新的信息 和社会交流机会、陪伴和娱乐以及归属感等。 当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危难时,如果能得到家庭、 亲朋、同事、组织、社会的支持、关心、理 解和帮助,就能大大地减轻危机反应的强度, 较顺利地渡过难关,战胜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