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法重点
国际法知识点(二)
引言概述: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规范体系,涉及领土、海洋、环境、人权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国际法的知识点,详细阐述关于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国家责任、国际法规范和国际争端解决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国家主权1.国家主权的定义: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国际主权范围内拥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利。
2.国家主权的来源:国家主权来源于国家的国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3.国家主权的原则:平等原则、国家不干涉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二、国家责任1.国家责任的概念:国家责任是指国家因违反国际法规定而产生的责任。
2.国家责任的形式:国家责任包括惩罚性责任、赔偿责任、返还义务和满足义务等形式。
3.国家责任的特点:国家责任的特点包括普适性、终止性、不可剥夺性和不可放弃性。
4.国家责任的实施主体:国家责任由受侵害的国家主张和国际组织承认实施。
三、国际法规范1.国际法规范的类型:国际法规范包括国际习惯法、国际条约法和广义国际法规范。
2.国际习惯法的形成:国际习惯法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普遍接受。
3.国际条约法的特点:国际条约法是国家之间通过条约订立的法律规范。
4.广义国际法规范的意义:广义国际法规范是指通过国际法律的原则、决议和宣言等形式产生的承认和约束作用。
5.国际法规范的适用:国际法规范适用于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冲突各方。
四、国际争端解决1.国际争端解决的方式:国际争端解决可以通过协商、调停、和平解决、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2.国际争端解决的机构:国际争端解决的机构包括国际司法机构、国际仲裁机构和国际调解机构。
3.国际仲裁的原则:国际仲裁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和义务遵守原则。
4.国际争端解决的案例:国际争端解决的案例包括领土争端、贸易纠纷和人权争议等。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国际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我们明确了国家主权的概念和原则,了解了国家责任的形式和特点。
我们还了解了国际法规范的类型和适用范围,以及国际争端解决的方式和机构。
2023年国际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1、国际法,亦称国际公法。
罗马人把这个法律部门称为“万民法”,它是一部国内法。
荷兰学者格老秀斯被称为国际法之父,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为近代国际法建立了相称完整的体系,但他仍将此法称之为“万民法”。
直到18世纪末,英国人边沁将此法改称为国际法。
2、普遍国际法是指合用普遍性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区域性国际法是指只合用于区域性国际关系的国际法;特殊国际法是指仅合用于某些特殊国际关系的国际法。
一般来说,国际法这个名称是指普遍国际法。
3、对于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大体上分为两大学派:⑴ 自然法学派。
a、国际法上最早的自然法学家要算西班牙的维多利亚和苏亚利兹。
b、17世纪,重要代表人物是德国自然法和国际法专家普芬道夫。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自然法学派,重要有:社会连带法学派,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狄骥和美国的庞德。
他们认为法律的根据在于社会连带关系。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各民族的法律良知”。
规范法学派,代表人物有美籍奥地利法学凯尔逊。
他们认为整个法律体系的最上级是国际法规范,它的效力来源于一个“最高规范”或称“原始规范”。
⑵ 实在法学派。
a、这一学派的发起人是英国的边沁,奥斯汀继承和发展了边沁的思想。
b、最先使用实在法学派观点看待国际法的是荷兰的宾刻舒克。
c、实在法学派认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而是现实国家的批准或共批准志。
英国国际法专家奥本海就属这一派。
⑶ 格老秀斯学派,即折衷法学派。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沃尔夫和瑞士的瓦特尔。
这一学派一方面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另一方面又认可国家的批准也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4、新自然法学派兴起的同时,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学派。
这个学派现今有两种比较流行的学说:⑴ 权力政治学说,认为国际法存在的基础和效力根据是“势力均衡”。
⑵ 政策定向学说,认为国际法的效力取决于国家对外政策。
5、国际法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相适应,经历了四个时期:⑴ 古代国际法a、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和赫梯国王就缔结了最古老的同盟条约。
国际法复习重点
第五章国际法上的国家第一节国家的要素和类型一、国家的要素国际法上,国家是指具有确定领土范围、定居的居民、一定政权组织并具有主权的实体。
(一)定居的居民居民是构成国家的第一要素,只有有了一定数量的固定的居民,才能形成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才能组成国家。
至于人口的多少,民族和种族状况,并不影响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
(二)确定的领土领土,是处于一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区域,即一个国家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的地域。
领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没有领土,人民无物质基础而无法生存,国家无管辖空间而无法统治。
世界上无领土的国家是没有的,至于领土的大小、国界完全划定与否,均不影响国家的成立。
现代国家领土的含义包括领陆、领海、领水、领空和活动领土的整体。
一般认为,国家领土应由自然形成的陆地为核心。
(三)政权组织政权组织(政府)是国家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体现,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是国家的代表,能处理对内对外事务。
政权组织相对主权来说,是具体、形象的、实际存在的。
只有在主权的赋予最高的独立处理权力之下,政权组织才实质性地拥有处理对内对外的能力。
(四)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是国家的固有属性。
尽管相对政府来说,主权是抽象的,却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在一个地域之内,尽管有政府、有居民,却没有主权,只能算作地方行政单位或殖民地,而不能成为国家。
二、国家类型按国家的结构形式1.单一国它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
它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并有一个统一的宪法和国籍和统一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
单一国各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在对外关系上,中央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
现代国家大多数是单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属于单一国,在对外关系上,它是单一的国际法主体。
有些国家的部分行政区拥有相当的自治权并依照该国宪法规定享有一定的涉外事务权。
国际法知识点
国际法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国际法的定义与范围2、国际法的主体3、国际法的渊源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5、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6、国际人权法7、国际海洋法8、国际空间法9、国际环境法10、国际争端解决机制11 国际法的定义与范围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其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国家主权、领土争端、外交关系、国际贸易、国际人权保护等方面。
111 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具有普遍性、平等性、自愿性和约束性等特征。
普遍性意味着国际法适用于所有国家;平等性体现为各国在国际法面前地位平等;自愿性表示国家自愿遵守国际法;约束性则指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
112 国际法的发展历程国际法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不同阶段。
在古代,已有一些关于国家间交往的规则和惯例。
近代国际法随着欧洲国家体系的形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现代国际法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和完善。
12 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直接享有国际法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的实体。
主要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
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具有独立的主权和完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国际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被视为国际法主体。
121 国家的构成要素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
主权是国家的核心要素,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122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国际组织依据其组织章程享有一定的法律人格,能够在国际法律关系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具有不同的职权和法律地位。
13 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条约是国家之间以书面形式缔结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
国际法重点
1.国际法主体: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
+3特征书P46 2.继承:国际权利和义务由于一个国际人格者发生某些变化而从该国际人格者转向另一个国际人格者的法律关系上的转移。
(对象:1条约2国家财产3国家债务4国家档案) 3.★保护性管辖权:国家以保护本国重大利益为基础对外国人在外国的犯罪行为行使管辖的权利。
4.国民待遇:一国给予外国人的待遇和给予本国人的待遇一样,即在同样条件下,二者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相同。
5.引渡: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6.海洋法:关于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指导国家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特点:①海洋法的原则和规则,大部分是习惯法规则。
②其发展与人类及其科技活动密切相关,现代海洋法调整的是立体的海洋关系。
③只适用与国家和具有国际人格的非国家实体,个人不是其主体。
④其原则和规则,需要通过成员国的国内立法实施。
7.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而邻接领海、自领海基线量起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一个新的海洋区域,在这一海域中,沿海国享有对其自然资源的专属权利及其管辖权。
8.条约的保留:国家或国际组织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摒弃或更除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或国际组织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1接受条约时提出2单方面声明3排除某些规定对缔约国的约束力) 9.国家责任:当一个国际法主体从事了违反国际法规则的行为,或者说,当一个国家违反了自己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时,在国际法上应承担的责任。
这种不法行为在国际法上产生一定的后果;行为国与受害国之间由此而产生一定的法律关系。
+构成要件:①该行为违背了该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②该行为可归因于国家,即可视为“国家的行为”10.国际法基本原则: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
国际法重点
国际法学概论★★1、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1)转化: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将国际法有关具体规则变成国内法体系,以国内法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国内法缺失有关国际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则制定新的国内法;如果国内法与国际法相冲突,则通过法律修改程序修改国内法。
(2)并入:国家在其国内法(通常是宪法)中作出原则性规定,从整体上承认国际条约是国内法的一部分。
★2、国际法渊源(1)国际条约:国际法主体之间以国际法为准则、为确立其相互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2)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是指,各国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3)各国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4)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司法判例、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
3、条约保留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除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即免除或变更国家所需承担的某项义务。
4、★★国际法基本原则(1)含义: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2)特征各国公认:主要表现为条约的缔结或者习惯被接受;普遍约束力:公认之后适用于各个国家;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④国际法的基础:国际法的各个部门都是由国际法基本原则派生和引申出来的。
★★★5、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力。
(2)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任何国家不得以侵害国家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的目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国家应寻求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而不得诉诸战争。
(4)不干涉内政原则:国家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一切内外事务,同时也指国际组织不得干涉属于成员国国内管辖的事项。
(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即条约必须遵守。
(6)民族自决原则:一个现存国家的人们自由选择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当领土主权的存在处于不确定的情况下,该领土上的人民拥有民族自决的权利;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其他非自治领土的民族和人民均有权自由决定其政治命运;④受种族歧视的民族有自由表达其意愿、争取其政治地位的权利。
国际法知识重点
1.国际法的渊源(1)国际条约,是国际法规则最主要的表现形式(2)国际习惯,具有强制性(3)一般法律原则,各国法律体系中所共有的原则,如善意等。
(4)国际法组织的决议,司法判例,国际法学被认为是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
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七项原则:(1)个会员主权平等原则(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4)禁止非法使用武力(5)集体协助联合国行动和不得协助联合国行动所针对的国家。
(6)确保非会员国遵守宪章原则(7)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国内管辖事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2)互不侵犯原则(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4)平等互利原则(5)和平共处原则民族平等和自决原则:该原则严格适用于殖民地族的独立,被外国统治和压迫的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事务,建立民族国家,确立民族的经济,文化制度。
3.引渡的n.基本做法、原则:n.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的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原则:(1)“双重犯罪原则”指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都认定为犯罪行为。
(2)罪名特指的原则:指请求国只能就其请求引渡的所指控的犯罪行为对该引渡者进行审判和处罚。
(3)“政治犯不引渡原则”(4)“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基本做法:引渡请求应以书面方式提出,引渡请求书应附有一些必要的证明材料,请求被接受的,由请求国和被请求国安排移交罪犯的时间、地点、条件和交接方式。
4.难民:指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遭受迫害而留在本国以外,并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接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而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由于畏惧不愿返回该国的人。
难民不推回原则:任何国家在面对难民的时候,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驱逐出境或送回至其生活或自由,因为政治原因而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
国际法各章节重点内容
其次重点内容为:
第二章概说、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四章国籍、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引渡和庇护;
第五章领土和领土主权、领土的取得与变更、国家边界和边境制度、南极和北极地区;
第七章空气空间与航空法、国际民用航空制度、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
第八章外层空间与外层空间法、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制度、外层空间活动的几个法律问题;
第十一章概说、外交关系法、领事关系法;
第十二章概说、国际人权法的概念和国际人权公约、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人权的国际保护、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其它内容为一般考核内容。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第一章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编篡、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范围、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国际法上的承认、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六章概说、海域的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国际海底区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章概说、条约的缔结、条约的生效、条约的失效、无效与修改、条约的解释;
第十三章国际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发展、国际不当行为的责任、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国际法律责任的免除、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第十四章概说、国际组织的主要法律制度、联合国、联合国专门机构、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十五章概说、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通过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法知识点总结(2024)
引言:国际法是指国家之间的行为在国际社会中的规范和调整方式。
它涉及领土、领海、国际行为主体、国际关系原则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对国际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说明,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国际法方面的基本知识。
概述:国际法是国际社会共同承认的国家行为规范,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方面。
国际公法是国际社会共同承认的公正性和公正原则形成的一整套规范,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私法涉及私人之间的国际交往和纠纷解决。
正文内容:一、国际行为主体1.国家: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
国家有平等主权和相互尊重的原则。
2.国际组织:国际法还适用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
国际组织有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3.个人和非国家实体:个人和非国家实体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二、国际关系原则1.平等主权原则: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的主权地位,相互之间应互不干涉内政。
2.领土完整原则:国家的领土不容非法侵占,其他国家应尊重和保护领土完整。
3.不使用武力原则:国际关系应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不得以武力解决问题。
4.自决权原则:民族自决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各民族有权根据其意愿自由决定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地位。
5.解决争端原则: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仲裁或国际法庭等途径解决,避免使用武力。
三、国际法的源泉1.国际公约:国际公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来源,国家之间通过签署和批准公约来确立国际法规范。
2.国际习惯法:国家在实践中长期保持的、普遍被接受的行为成为国际习惯法,具有约束力。
3.法学原则:国际法学原则是国际法的重要依据,如人权原则、求同存异原则等。
4.国际判例:国际法庭的判决和裁决可以作为国际法的权威解释和规范。
四、国际人权法1.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人权法的基础文件之一,规定了人权的普遍价值和基本原则。
2.国际人权公约:国际人权公约是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法规,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等。
国际法主要知识点整理
国际法主要知识点整理一、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国际法,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之间交往的规则和准则。
它规范着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国际法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它是一种“平等法”。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法面前一律平等,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国际法主要依靠国家的“自觉遵守”。
不像国内法有强制的执法机构,国际法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各国的自我约束和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
再者,国际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二、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条约是国家之间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协议,明确规定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各种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协定、和平条约等。
国际习惯则是在国家长期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
例如,对于外交使节的豁免待遇,就是通过长期的国际习惯确立的。
一般法律原则是各国法律体系中所共有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诚实信用、禁止反言等。
三、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包括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
对内,国家有权自主决定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
对外,国家有权独立地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
然而,国家主权也不是绝对的。
在国际交往中,国家需要遵守国际法的规定,不能以主权为借口损害其他国家的合法权益。
四、国家的承认与继承当一个新国家产生或者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发生变化时,就涉及到国家的承认问题。
承认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
国家继承则包括对领土、财产、债务等方面的继承。
在继承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则,以确保公平和合理。
五、国际法上的个人个人在国际法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
例如,在国际人权法领域,个人享有一系列的基本人权,如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等。
同时,如果个人违反了国际法,也可能会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和制裁。
六、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主要知识点整理
国际法主要知识点整理一、国际法的定义和渊源国际法,简单来说,是国家之间交往的规则和规范的总和。
它旨在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条约是国家之间以书面形式缔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例如,众多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宪章》就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条约。
国际习惯是在国家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被视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
而一般法律原则是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如善意原则、禁止反言原则等。
二、国家的构成要素与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要主体,通常具备四个要素: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有效的政府以及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主权是国家的核心特征,它意味着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最高的权威,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
主权国家有权制定自己的政策、法律,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
然而,主权并非绝对,国家在行使主权时也需要遵循国际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
三、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承认在国际法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新国家的产生、新政府的成立等都可能需要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承认。
承认具有政治和法律双重意义。
从政治角度看,承认表明对新实体的态度;从法律角度看,承认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继承则涉及到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在不同情况下的转移。
例如,国家领土变更时,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可能会发生相应的继承。
四、国家的责任当国家违反国际法规定的义务时,就需要承担国家责任。
国家责任的形式包括道歉、赔偿、恢复原状等。
确定国家责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行为可归因于国家,二是该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义务。
五、国际法上的个人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际法的主体。
例如,国际人权法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
但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相对于国家来说是较为有限的。
个人在国际刑事法庭中可能会因严重的国际罪行受到审判,如战争罪、反人类罪等。
六、领土领土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领陆、领水、领空以及底土。
领陆是国家领土的基本部分。
国际法各章重点内容
国际法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法律关系,确立国家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
国际法的特征:1. 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国际法的主体是国际社会的成员,是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传统国际法的主体只是国家,虽然现代国际法增加了新的主体,例如,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但国家依然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国际法也主要是调整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2. 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因为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国家是独立的、平等的,相互没有从属关系,而且在它们之上没有权力或世界政府可对它们发号施令,所以,它们之间的交住所遵守的法律只能由它们共同制定。
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通过协议制定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无论是条约国际法还是习惯国际法的产生都是国家协议的结果,国家既可通过条约程序制定它们共同遵守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确定或改变它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可以通过实践创立习惯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规范它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3. 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国际法是有拘束力的,它不同于国际道德和国际礼让。
它是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但国际法的强制执行只能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强制措施,因为在国家之上没有权威或世界性的强制机构来强制国家执行国际法。
这与国内法的强制执行是不同的,国内法的强制执行是由国家机关进行的。
二、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力的依据。
(1)传统国际法学派在传统的国际法理论研究中,对国际法效力根据提出了三种学说,形成三大学派,即格老秀斯派、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
1)格老秀斯派是国际法的创始人格老秀斯创立的。
依他的学说,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为自然法和国家的一般同意。
2024年法考三国法重点笔记
2024年法考三国法重点笔记一、国际公法。
1. 国际法的渊源。
- 国际条约:重点关注条约的缔结、生效、保留等。
- 国际习惯:其构成要素(物质要素和心理要素)。
2. 国际法主体。
- 国家: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国家主权豁免的相关内容,国家承认与继承。
- 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大会、安理会等)及其职能,安理会的表决制度(15个理事国,9票赞成,大国一致原则)。
3. 海洋法。
- 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不同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例如,领海的无害通过制度,专属经济区的资源开发和管辖权等。
4. 航空法。
- 领空主权原则,国际航空运输的相关制度。
5. 外层空间法。
- 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外空活动的主要原则(共同利益原则、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等)。
6. 国际法上的居民。
- 国籍:国籍的取得(出生取得、加入取得)和丧失,国籍冲突的解决。
- 引渡和庇护:引渡的原则(双重犯罪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等),庇护的对象和范围。
7. 外交关系法和领事关系法。
- 外交特权与豁免:使馆的特权与豁免(馆舍不得侵犯、档案文件不得侵犯等),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人身不得侵犯、寓所和财产不得侵犯等)。
- 领事特权与豁免:与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区别,领事的主要职能。
二、国际私法。
1. 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
-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冲突规范(单边冲突规范、双边冲突规范、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2.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 主体: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 物权: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船舶、航空器物权的特殊法律适用。
- 债权:合同之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侵权之债(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共同属人法等)。
- 婚姻家庭:结婚、离婚、夫妻财产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的法律适用。
- 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
3. 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
国际法重点
国际法的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2、国际法的制定主要是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来实现,国际社会没有专门的立法机关;3、国际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关系(主权国家之间);4、在强制实施方面,国际法与国内法不同。
国际法渊源:(一)国际条约1、双边条约、多边条约2、造法性条约、契约性条约(二)国际习惯: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1、构成要素物质要素:通例存在并被人反复适用心理要素:公认有法律拘束力(三)一般法律原则:各国法律体系共有的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如果被国际司法机关或被国家之间的谈判多引用解决国家之间主权关系问题时,它就取得了国际法的地位,如善意原则、禁止反言原则等。
国际法的编纂的意义1、促进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2、使国际法具有明确性和系统化;3、方便了国际法的适用。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国际法原则宣言》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3、不干涉内政原则;4、国际合作原则;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4、平等互利原则;5、和平共处。
国际法的主体一、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二、国际组织是国际法的重要主体三、争取独立的民族是国际法的主体四、个人是国际法的部分主体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论述)一、西方学者的有关学说(一)一元论: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两者存在主从关系。
1、国内法优先说2、国际法优先说(二)二元论国际法与国内法分别属于两种不同法律体系,相互对立,不相隶属,国内法的效力来自国家意志,国际法的效力来自各国的“共同意志”。
二、我国的有关理论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不同的法律体系,但由于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制定者都是国家,所以两者互相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
国际法不能干预国内法,国内法不得改变国际法,两者协调一致;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可以从各国的国内法得到补充和具体化,国内法可以从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得到充实和和发展。
最新国际法重点内容
国际法重点内容1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其特征: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分类: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人身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
2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关系:案件性质不同;诉讼提起不同;主体地位不同;适用法律不同。
3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4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统治阶级基于其客观需要和对民事诉讼本质属性及规律的认识,而预先设定的民事诉讼活动的理想结果,也即立法者制定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目标。
5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公正和效益。
6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依法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的制度。
一审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一审组成的形式: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只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二审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7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通过判决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诉讼。
8诉讼标的是指由原告在诉中提出的要求法院裁判的具体内容。
诉讼标的的意义:裁判对象的确定;一事不再审原则的适用;诉的合并、分离、变更和追加的确定;诉讼时效的适用;既判力客观范围的确定。
9反诉是指在本诉的程序中,被告以原告为被告提起的与本诉相关联的诉讼。
反诉的特征:当事人的特定性;诉讼目的的对抗性;诉讼标的的独立性;诉讼标的的关联性;诉讼时间的限定性。
反诉与反驳的区别:(1)是否存在反请求的不同。
在反诉中,被告向原告提出了独立的反请求,而在反驳中无此请求。
(2)有权提出的主体不同,反诉是本诉被告享有的一项权利,而反驳则是原被告第三人均享有的权利。
(3)作用不同,反诉一旦得到法院的支持,一方面使本诉全部或部分失去作用另一方面使自己的反请求通过法院的判决得到确立;反驳无此效果,反驳成功只产生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复习材料(按照向老师所画重点进行整理)1,国际法:国际法是一个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
它是国家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2,国际法的特征答:国际法是法律,因为它具有阶级性、规范性和强制性这一切法律所具有的共性。
但是,国际法和国内法相比,又有不同于国内法的特征。
国际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2>、国际法是国家以协议的方式来制定的。
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按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而国际法是在国家平等的基础上协议制定。
国内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国际法则是国家间的意志协议或协议意志。
<3>、国际法采取与国内法不同的强制实施方式。
国内法主要依靠有组织的国家强制机关来实施,而国际法的实施,主要是靠国家本身的行动来执行。
3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一,众多主权国家和一个国际社会的存在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基础。
二,《威斯特法利亚合约》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
三,《战争与和平法》对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4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则作为有效的法律规则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一,国际条约二,国际习惯,三,一般法律原则5国际习惯各国在其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两个要素:必须有通例存在;存在的通例已被各国接受为法律。
6一般法律原则是指能适用于国际关系的各国法律体系中的某些共有的原则。
如(时效原则,禁止反言原则,善意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国际法基本原则含义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一,国际社会公认二,具有普遍约束力三,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四,构成国际法体系的基础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利五,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二,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适用武力的原则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四,不干涉内政原则(*)五,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六,国际合作原则七,民族自决原则5,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
第四章1,国家主体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独立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独立参加者。
2,构成国际法主体的要件主要有:1 有独立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的能力;2 有直接享受国际法上权利的能力;3 有直接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
3、为什么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答: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指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处于一种主要的、基本的地位。
国家之所以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由国家的特性以及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具体是由以下情况决定: <1>、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处于最主要的地位和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国际关系是国际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而国际关系,主要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2>、只有国家才拥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因此,国家可以独立自主的对外进行交往,行使国际法上的权利,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
国家的这种能力是由国家具有主权这一特性决定的。
<3>、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
从国际法的内容来看,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规则、原则和规章的制度。
这也充分说明只有国家才是国际法是基本主体。
4,国家的要素: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权组织主权5,国家的基本权利:一,独立权: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事务,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二,平等权: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平等的权利。
三,自保权: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四,管辖权: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享受豁免权者除外)、物和所有发生的事件,以及其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
五,国家主权豁免:国家根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而享有的不受他国管辖的特权。
6,国际法上的承认:承认是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7,承认的特征:国际法上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承认国在承认条件存续期间,对这些权利义务不得加以否认;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上的承认可以在两国间建立起全面的外交关系;但承认并不是建交。
国家承认对承认国的国家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承认引起一定的法律效果。
8,承认的性质:承认的构成说:指认为新国家只有经过承认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的一种学说。
19世纪以来持这种观点的著名学者有斯特鲁普、奥本海、劳特派特、凯尔逊等。
承认的宣告说:指认为承认只是宣告新国家业已成立的事实,国际法主体的产生不决定于他国的承认,承认只是宣告其存在并表示愿意和它建交而已。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里维尔、孔慈、霍尔、布赖尔利、耶赛普等。
9有效统治原则:(对新政府承认原则)新政府必须在其控制下的领土有效地行使权力的条件下,各国才能予与承认。
10国家法上的继承:指国家法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11实际生存原则国家动产的继承,不是单存以该动产的地理位置为依据,而是以该动产是否与所涉领土有关为依据,与所涉领土的活动有关的国家动产,应专属继承国。
国际法律责任1,国际法律责任的概念: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家法主体对其国际不当行为或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国际法律责任的特征:一,主体与国际法的主体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根据是国际不当行为或损害行为三,目的是要确定国际不当行为或损害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
3,国际不当行为责任: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所做的国际不当行为所引起的国际责任。
4,国际不当行为:是指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所作的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
它包括一般国际不当行为和国际罪行。
5,国际损害责任: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在从事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中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
领土法1,领土主权:指国家对其领土行使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力。
一,领土所有权二,领土管辖权三,领土主权不容侵犯2,领土的组成国家领土是由陆地,领水、领空以及领陆和领水的底土部分组成的立体的结构。
领水附属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则附属于领陆和领水。
3,传统领土变更方式先占,亦称占领,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取得无主地的领土主权。
先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先占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实行有效的占领时效,时效是指一国原先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占有他国领土,而占有者已经长期而安稳地占有并行使事实上的主权,丧失国予以默认或不提出抗议,以致造成一种信念或错觉,以为事物的现状是合乎国际秩序的,占有国即取得被占领土的主权。
添附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作用而形成的土地。
割让征服4,现代领土变更的新方式民主自决公民投票收复失地交换领土5,国际地役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特定领土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给他国为某种目的而永久使用。
国际法上的地役与国内法上的地役不同:国际法上的地役往往是基于不平等条约而产生的,而国内法上的地役则是基于双方自愿的意思表示。
国内法上的地役以土地相邻为必要条件,而国际地役则不完全如此。
6边界的划分原则与划分程序原则:一,以山脉为界时,边界的划分一般以分水岭为准。
二,以河流为界时,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不通航河流则以中间线为界。
三,河流上的桥梁以桥中间为界。
四,湖泊以中间为界。
程序:一,签订边界条约,确定两国边界的主要位置和边界走向。
二,由缔约双方依据边界条约设立划界委员会,实地进行勘测,树立界桩,作为标志。
三,由双方起草边界议定书并绘制地图。
第八章海洋法1,内海的含义:内海是指一国凌海基线的全部海域。
它包括一国的港口、海湾和海峡以及领海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
内海的法律地位:内海与国家的陆地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有关内海的法律地位均由各国国内法确定。
由于内海的这种地位,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驶入一国内海,也不得进行捕鱼和其他海洋活动,否则,就构成了对沿岸国领土主权的侵犯。
另外,公约规定,如果按照直线基线方法确定直线的效果使原来并未认为是内水的区域被包围在内成为内水,则在此项水域内应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
外国军用船舶要进入内海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办理必需的手续。
对于遇难船舶,各国一般允许进入,但其应严格遵守沿海国的规章、制度。
2,领海的含义:国家主权扩展于其他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一带海域,称其领海。
领海的法律地位:一、无害通过原则。
外国船舶通过沿海国领海必须遵守“无害通过”原则,即通过沿海国领海时必须以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为原则;二、国家在领海的管辖权。
不得违反沿海国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法律和规章;不得在领海内上下任何商品、货币或人员;不能有任何故意和严重的污染行为及任何捕鱼活动等。
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海域划分图5,大陆架的含义:大陆架指从大陆沿岸逐渐地向外自然延伸直到大陆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
(石油、天然气)大陆架法律地位: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利,这种权利是专属的;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取决于有效的占领,象征性的占领或明文公告;沿海国为了勘探开发大陆架,由建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专属权;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大陆架上覆水域和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所有国家有权在其他国家大陆架海底铺设电缆和管道,但其路线的划定要得到沿海国的同意。
公海1,公海指不包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和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的全部海域。
2,公海自由的内容:航行自由;飞跃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捕鱼自由。
3,登临权:是指各国的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根据被认定为犯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反国际法行为嫌疑的商船,有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4,紧追权:是指沿海国对违反其他国家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紧追,这种紧追必须是在沿海国内的内水、领海或毗连区之内开始。
国际法上的人1,国籍的含义: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2,国籍的取得:因出生二取得;因加入而取得。
3,国籍的抵触:国籍的抵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具备两个以上国籍,或者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
积极抵触:一个人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籍的情况,称为国籍的积极抵触。
消极抵触: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情况,称之为国籍的消极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