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把脉现中医神奇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医“把脉”的奥秘!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两个问题: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义。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为什么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分析脉象啦!中医将脉分为二、三十种,普通人没必要都了解,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浮沉、力度、粗细、快慢、停跳。
一、浮沉浮沉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浮。
要是一直摸不着,不断加力,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稍加点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按到底,这个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据用力大小的情况称之为偏沉(用力较多)偏浮(用力较少),统称为中。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而关、尺部远没那么明显,这也叫浮;如此类推,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也叫沉;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也叫中。
为什么脉会有浮沉之别呢?一般来说,人体的保护机能与外邪作斗争,首先想从“表”解决问题,津液气血都集合到这里打仗来了,所以这里气血充足,脉就现浮象;当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邪向里挺进,正气往里退,气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脉就现中象;邪气再胜再往里进,正气再战败往里退,全退到里面来了,在这里积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决战,脉就现沉象。
简而言之,正气(津血、气血)在哪集结,就会在脉的相应部位有所反映,守住这一条,观脉就不难了。
龚廷贤双手诊脉第九代传人——龚洪海。
其实“双手号脉”,就是医者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气呵成九候”,这样便变成“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
同时,双手把脉可对一种微妙的所谓“阴阳脉”即时做出诊断,即患者的左手与右手的脉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古代名中医多是从读书人转行而来,确实是“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前人把脉象分为28 种,现人归纳为 6 纲脉即 6 类脉,其中浮脉类包括浮、洪、濡、乾、革 5 种;沉脉类包括沉、伏、弱、牢 4 种二数脉类包括数、疾、促、动 4 种;退脉类包括迟、缓、涩、结、代 5 种;实脉包括实、滑、弦、紧、长5 种;虚脉包括虚、细、微、短、散 5 种。
服胃双手把脉,就是医者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左却可成九候“,这样便变成‘’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
明万历二十一年(巧93 )冬,鲁藩王的妃子突患重病,胁下疼痛,腹胀咳喘,坐卧不宁,苦不堪言,经御医多方施治都没有效果。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
有人向鲁王举荐了龚廷贤。
龚廷贤运用双手号脉的手法,明确诊断鲁王妃患的是胸痹之症,也就是冠心病。
对症用药不久即得痊愈,龚廷贤从此名震天下。
当时治疗鲁王妃龚廷贤也只运用了两味中药,这两味药其实很简单,药店我们都能够买到,一个叫淫羊蕾。
它的性味辛甘无毒,它是温性的,治疗阴萎矍伤,L 以口小便不利,益气,争执,它效果很好,现代医学研究它有淫羊霍酮,对冠心病治疗非常好。
小偏方圳门虚火牙疼,牙根有炎症,淫羊蕾为粗末,煎汤漱口撇于了,三五分钟吐出来要大效,效果非薄籽。
龚氏医学创立人龚洪海带双手号脉,解决心脑血管疑难杂症!
前人把脉象分为28 种,现人归纳为 6 纲脉即 6 类脉,其中浮脉类包括浮、洪、濡、乾、革 5 种;沉脉类包括沉、伏、弱、牢 4 种二数脉类包括数、疾、促、动 4 种;退脉类包括迟、缓、涩、结、代 5 种;实脉包括实、滑、弦、紧、长5 种;虚脉包括虚、细、微、短、散 5 种。
服胃双手把脉,就是医者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左却可成九候“,这样便变成‘’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
明万历二十一年(巧93 )冬,鲁藩王的妃子突患重病,胁下疼痛,腹胀咳喘,坐卧不宁,苦不堪言,经御医多方施治都没有效果。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
有人向鲁王举荐了龚廷贤。
龚廷贤运用双手号脉的手法,明确诊断鲁王妃患的是胸痹之症,也就是冠心病。
对症用药不久即得痊愈,龚廷贤从此名震天下。
经过近六百年传承发展,龚氏传人龚洪海将双手把脉检测心脏疾病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屡显奇效,享誉国内医坛。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是说比较鉴别、通常达变是辨析脉象的最佳方法。
许多脉象都是相对的,浮与沉,迟与数,滑与涩,虚与实,长与短,洪与微,紧与缓,弦与濡等等,太过抑或不及,只要一比,自然径渭分明,了然于指下:因此,两手同时诊脉,便于左右对照比较,不失为简捷明了、行之有效的诊脉方法。
左右对比之后即可分部对比按脉:这是进行脏腑辨证的中心环节。
两手用相同手指、相同力度分按左右同一部脉(其它两部的手指稍稍抬起),先寸,后关,再按尺,每一部均要举、按、寻,边仔细体察,边左右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患病脏腑,抓住病因病机。
再以此为根据,确定治则治法,遣方用药。
以漫性病毒性肝炎为例:同属肝郁脾虚证,其脉左关弦盛而右关不足者,肝区胀痛常较突出,每因情志过激而加重,常伴心烦易怒,胸闷太息,卧寐不安,口苦厌食,其病机重点在肝,肝气郁滞而后乘脾,即《金匿要略》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 肝郁是因,脾虚是果,其证多属实,治宜疏肝解郁佐以健脾,方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其脉左关弦细而右关细弱无力,或两关均弦细者,肝区痛多不重,或仅在劳累时始觉隐痛,常伴口淡纳差,腹胀便洁,面黄肌瘦,倦怠乏力,其病机重点在脾,脾气素虚,肝气相对偏旺而乘脾,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其不及,则已所不胜海而乘之”,脾虚是因,肝郁是果,其证多属虚,治宜健脾益气佐以疏肝,方用柴芍六君汤加减。
一秒把脉的方法
一秒把脉的方法一秒把脉的方法在中医学中,把脉是诊断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
传统的把脉需要医师利用双手按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搏的节律规律、脉气的强弱等指标,以辅助诊断患者的病情和寻找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需要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细的手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方便传播和推广。
为此,一些中医医师开发了一些快速的“一秒把脉”手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诊断,达到快速、便捷、高效的效果。
一、握手诊脉法握手诊脉法属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范畴。
它把脉与身体其他的变化联系起来,让人通过外观的观察就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这个方法的关键点是“脉不离手”,即通过分析患者的手骨和手肉的状态来判断他的脉搏情况,从而得出病情的辨证诊断和治疗方案。
方法:在握手的过程中,观察患者手骨和手肉的柔软度、温度、容积等指标来推断其脉搏情况。
手骨柔软、手肉温暖、手指活动自如,说明患者脉气顺畅、气血充盈;反之则表明患者脉气疏松、气血不足。
二、两手观脉法两手观脉法是在传统把脉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快速把脉法。
它的关键点是通过观察患者两手脉搏的情况,来推断患者的身体情况。
这种方法不需要医师直接碰触病人的身体,较为卫生方便。
方法:医师站在患者旁边,在观察患者手部的同时,会比较手脉搏的情况。
如果患者两手的脉搏节奏、幅度、强度等指标相同,则表明患者脾胃肝肾等脏器健康状况良好;反之,则表明患者身体有异常情况需进一步检查。
三、一指诊脉法一指诊脉法是把脉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当医师的嗅、望、问、切四诊无法检查出患者的病情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判断病情。
这个方法需要医师精准的指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良好的医德,才能做到一秒钟准确分辨。
方法:医师用食指轻轻地按压患者的尺脉,然后突然松手。
通过观察患者鼻部的气息是否变化、感受患者的上下体温变化,以此来推断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一秒把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医师的视、听、嗅、问、切五感,观察患者身体表现的状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经典的传承龚氏双手把脉
经典的传承龚氏双手把脉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
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
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於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於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龚氏医学创立人龚廷贤,不仅继承了家传诊疗经验,还特别注重博采各医家之长,兼收并蓄。
双手把脉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是他在长年行医实践中借鉴藏医的诊疗理念和方法,融会贯通创立而成。
诊脉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冬,鲁藩王的妃子突患重病,胁下疼痛,腹胀咳喘,坐卧不宁,苦不堪言,经御医多方施治都没有效果。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
有人向鲁王举荐了龚廷贤。
龚廷贤运用双手号脉的手法,明确诊断鲁王妃患的是胸痹之症,也就是冠心病。
对症用药不久即得痊愈,龚廷贤从此名震天下。
经过近六百年传承发展,龚氏传人龚洪海将双手把脉检测心脏疾病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屡显奇效,享誉国内医坛。
脉象源于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与人体心气盛衰、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医者通过按压患者的动脉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奏、强度、位置和形态等脉象,了解患者体内正邪变化和脏腑功能强弱,四诊合参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双手号脉即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患者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患者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内一气呵成九候。
把脉的技巧
把脉的技巧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把脉这神奇的技巧。
你说把脉像不像听身体给咱讲故事呀?咱的手腕就像是个小舞台,脉搏在上面“蹦跶”,给咱传递着身体内部的各种消息呢。
想象一下,脉搏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通过它跳动的节奏、力度和形态,向我们诉说着身体的状况。
有时候它跳得欢快有力,那可能表示身体棒棒哒;要是它跳得有气无力,或者乱七八糟的,那可能就是身体在向我们喊“救命”啦!把脉的时候可得静下心来,仔细感受。
就像和一个老朋友聊天,得认真听他说话呀。
手指轻轻搭在手腕上,感受那一下下的跳动。
哎呀,可别像蜻蜓点水似的,得稳稳地放着,才能听清楚脉搏的“话语”呢。
你知道吗,不同的脉象可代表着不同的情况哟!比如说浮脉,就好像脉搏浮在水面上似的,这可能表示身体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沉脉呢,则像是藏在水底的宝贝,可能是身体里有什么问题潜伏着呢。
还有数脉、迟脉、弦脉等等,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这把脉的技巧可不好学呀!就跟学骑自行车似的,一开始摇摇晃晃,总是掌握不好平衡。
但只要多练习,慢慢地就能找到感觉啦。
而且呀,这还得有经验才行。
就像老中医,人家那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心里就大概有数了,厉害吧!咱普通人虽然达不到老中医的水平,但了解一些基本的脉象知识还是很有用的呀。
比如说,自己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先给自己把把脉,心里也能有个底不是?要是发现脉象有点不正常,那赶紧去看医生,总比啥都不知道强吧。
把脉也是咱中医的一大瑰宝呢!它传承了几千年,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实践和总结。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有真功夫在里面的。
你想想,没有先进的仪器的时候,咱老祖宗不就是靠着这把脉来诊断病情的吗?咱可得好好把这门技巧传承下去呀,不能让它失传了。
就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学习它,感受咱中医的魅力。
所以呀,朋友们,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把脉哟!它里面蕴含的学问可大着呢。
没事的时候,自己也可以试着摸摸脉,感受一下身体的“声音”。
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些自己身体的小秘密呢!。
中医诊脉绝技,一切疾病,了如指掌!(经典)
中医诊脉绝技,一切疾病,了如指掌!(经典)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
健康人的脉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中医把脉
诊家之要四般脉,浮沉迟数为之则。浮沉轻重指端详①,迟数息中分缓急②。浮而无力即为虚③,浮而有力便为洪。脉沉而无力是弱④,微沉有力是为实。迟而有力滑脉居⑤,迟而无力缓与涩⑥。数而有力为紧弦⑦,数而无力为芤脉⑧。浮迟即是表间虚,沉迟即是里冷极。浮数原来表热真,沉数原来里热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
按:脉学讲的越繁琐,初学的人越难掌握。前人曾说:"切脉之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本诀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再从四脉的有力无力分出虚、实、洪、弱等十种脉象。这种以纲带目,从简到繁,先易后难的诊脉方法,使初学的人容易掌握。作者对诸脉脉象形容不够全面,间或有与历代脉学说法不尽符合处,但因作者已经申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故未修改。读者可参阅其它脉学,结合实践,互相印证。
春脉弦兮夏脉钩,秋脉毛兮冬脉石①,顺时为吉逆为凶,指下须详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右手气口脉一盛,便是内伤饮食症。内伤劳倦脉浮洪,饮食伤脾脉洪盛。又有七情气所缠,喜散怒弦忧涩认,悲紧思结恐为沉,惊则脉来动不定,平其胃气保安全,实实虚虚能损命。
⑥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⑦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且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
⑧细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特点是脉窄,且波动小。
诊 脉 总 要
脉中义理极微玄,一诊传心即了然。左寸心脉浮大散,左关肝胆脉长弦,右寸肺脉浮涩短,右关脾胃缓大兼,两尺属肾宜沉软,此为无病体安然。
龚氏双手把脉
诊疗简介:龚氏医学创立人龚廷贤,不仅继承了家传诊疗经验,还特别注重博采各医家之长,兼收并蓄。
双手把脉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是他在长年行医实践中借鉴藏医的诊疗理念和方法,融会贯通创立而成。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冬,鲁藩王的妃子突患重病,胁下疼痛,腹胀咳喘,坐卧不宁,苦不堪言,经御医多方施治都没有效果。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
有人向鲁王举荐了龚廷贤。
龚廷贤运用双手号脉的手法,明确诊断鲁王妃患的是胸痹之症,也就是冠心病。
对症用药不久即得痊愈,龚廷贤从此名震天下。
经过近六百年传承发展,龚氏传人龚洪海将双手把脉检测心脏疾病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屡显奇效,享誉国内医坛。
诊疗原理:脉象源于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与人体心气盛衰、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医者通过按压患者的动脉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奏、强度、位置和形态等脉象,了解患者体内正邪变化和脏腑功能强弱,四诊合参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双手号脉即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患者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患者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内一气呵成九候。
无需病人自述,仅凭脉象即可在短时间内全面知晓患者病症所在、性质及表现。
双手把脉的独特之处还在于能够根据患者左手与右手的脉象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即“阴阳脉”做出比较鉴别,从而得出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并对疾病的发展预后做出准确判断。
优势:1、诊断效率高,短时间即可明确患病部位和性质,为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2、自成体系,拓展了脉诊判断疾病的范围。
把切诊作用发挥到极致。
3、仪器设备检查不出或无法确诊的疾病,依据双手脉象能够进行针对性治疗。
4、根据脉象了解体内气血运行、脏腑盛衰情况,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5、双手脉象相互参照,对病症的判断更准确。
适用范围:冠心病、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心肌炎、风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及全身各脏器疾病诊断。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我号脉,因为我们都有学过中医,有关医者名誉我不能拒绝,老师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摸摸手腕就能诊断疾病?揭开老中医号脉的秘密
摸摸手腕就能诊断疾病?揭开老中医号脉的秘密老中医号脉有这么神奇吗?中医脉诊是如何诊断疾病的?真的有悬丝诊脉吗?这些可能是悬在很多人心头的中医问题,今天我就讲讲关于号脉,即传统中医脉诊。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中医脉诊确实可以诊断疾病,是中医诊断四诊(望、闻、问、切)中重要的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只是由于脉诊是中医诊断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脉诊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直观的指标,主要依靠中医大夫的三个指头的感觉。
因此,人们就容易觉的脉诊神奇,同时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摸摸手腕就能诊断疾病吗?甚至怀疑其脉诊的真实性、脉诊的准确性。
比如关于中医大夫悬丝诊脉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神化了中医脉诊。
由于古代伦理观念常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因此这样的故事就常容易发生于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和达官贵人的女眷们看病时。
据说唐代大医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时就用此法。
开始,太监有意试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孙思邈识破,最后才把丝线系在娘娘腕上。
孙思邈诊得脉象,知是长孙皇后滞产,便开出一剂药方,使娘娘得以顺利分娩。
孙思邈悬丝诊脉图其实,无论悬丝诊脉的故事是真是假,但中医脉诊确是传统中医临床诊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两千多年之久,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医家扁鹊就擅长中医脉诊,《史记.扁鹤仓公列传》中说,“今天下之言脉者,由扁鹊也。
”有关于中医脉诊的医学典籍不胜枚举,如《黄帝内经》、《难经》、《脉经》等。
下面我就讲一些关于中医脉诊的常识。
简单来说,脉诊是医者用手指切按患者左右手腕处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情况,以判断病人疾病的方法,也称为切脉,俗称号脉。
脉诊的部位在传统脉诊发展过程中,诊脉方法有多种,如人迎寸口互参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
历代以寸口诊法为主来进行脉诊的,也是现代中医广泛使用的方法。
寸口诊脉法,其部位具体取法是:以手腕桡骨茎突稍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等三个位置。
中医把脉的流程和方法
中医把脉的流程和方法中医把脉呀,可有趣啦。
咱先说说这准备工作。
病人呢,最好是先休息一会儿,别刚跑着来就把脉,气儿还没匀呢。
就像你刚参加完百米冲刺,心还在扑通扑通狂跳,这时候把脉肯定不准呀。
而且把脉前也别喝太凉或者太热的东西,不然也会影响脉象。
然后就是把脉的姿势啦。
一般是正坐或者仰卧,手臂呢要自然地伸出来,手心向上,放在一个舒服的位置。
医生呢,就坐在病人的对面或者旁边。
接下来就是医生开始把脉喽。
中医把脉一般是把三根手指放在手腕上,这个手腕的地方叫寸口。
这三根手指呀,各有各的任务。
食指按的地方叫寸,中指按的关,无名指按的尺。
就像三个小卫士,各自守着自己的地盘呢。
医生会轻轻地把手指放在上面,感受脉搏的跳动。
这脉搏的跳动可有好多讲究呢。
它的快慢、强弱、节律,都能反映身体的状况。
比如说,跳得很快,可能是身体有热证,就像小火炉在身体里烧起来了一样;要是跳得很慢呢,也许是身体比较虚寒,就像冬天里的小火苗,弱弱的。
如果脉搏跳得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没个准儿,那就说明身体的气血可能有点乱套了。
而且呀,医生在把脉的时候可认真啦,就像在跟脉搏对话一样。
他会全神贯注地感受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有时候可能还会闭上眼睛,就为了更清楚地感觉脉象。
在把脉的过程中,医生还会结合病人的其他情况。
比如说病人的面色呀,是红润还是苍白;舌头是什么样子的,舌苔厚不厚之类的。
因为中医看病是整体观念,不能光靠把脉这一项。
中医把脉就像是一场身体和医生之间的小秘密交流。
通过这小小的脉搏跳动,医生就能知道身体里的好多事儿,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像中医有一双能看透身体内部的魔法眼睛,而这魔法眼睛的一部分功力就来自这把脉的手指呢。
中医把脉的正确手法
中医把脉的正确手法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获取患者的脉象信息,进而判断身体的状况和疾病的原因。
然而,中医把脉并非简单地摸一摸就可以得出结论,而是需要严谨的手法和经验。
下面将介绍中医把脉的正确手法。
一、把握把脉的基本原则1. 患者姿势:患者应保持坐位或卧位,放松身体,双手放在腹部或腿上,以保持舒适的状态。
2. 医生姿势:医生应站立在患者旁边,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整齐,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感染。
3. 把脉的手指:医生通常使用右手的三个指头(中指、无名指、食指)来把脉,手指应稍微弯曲,按握力度适中。
4. 把脉的部位:常用的把脉部位有腕部(手阴经)、足背(足阳明经)等,具体选择部位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和疾病所属经络。
二、把脉的具体步骤1. 洗手:医生在把脉前应先洗手,并且避免佩戴过多的饰品,以免影响把脉的准确性。
2. 观察:医生应先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为把脉提供参考。
3. 确定脉象:医生应轻柔地将手指放在患者的脉搏部位上,感受脉象的节律、速度、力度等特征,并用心记下来。
4. 判断脉质:医生应根据脉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判断脉质是弦、滑、洪、细、涩等,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5. 分析综合:医生将脉象和脉质与患者的症状、舌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
6. 给出建议:医生根据把脉的结果,向患者解释病情,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草药等。
三、把握把脉的注意事项1. 注意卫生:医生在把脉前应保持手部清洁,并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以免交叉感染。
2. 注意环境:把脉时,医生应选择安静、干净、通风良好的诊室,避免噪音、异味等干扰。
3. 注意时间:把脉的时间应选择在患者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段,避免因饱食或饥饿而影响脉象。
4. 注意患者感受:医生在把脉时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脉象。
御医传人揭秘双手诊脉
现在好多人都在传双手诊脉,那么双手诊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龚氏医术的第九代传人,也是龚氏双手号脉技术的传人龚洪海为大家揭秘双手诊脉的真相。
脉(mai)又读脉(mo)脉脉含情的脉,诊脉民间又叫号脉。
其实中医是通过察
言观色、声息气味来发现病情的。
正所谓望、闻、问、切,医生号脉并不止是单一的通过切按病人的动脉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的,而是在了解病人正邪变化来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而双手诊脉脉,又比单手把脉的要求更高了一层。
他是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寸、关、
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气呵成九候”,这样便变成“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
同时,双手诊脉可对一种微妙的“阴阳脉”即时做出诊断,即患者的左手与右
手的脉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就有鉴别,通过双手一比较就可以悟出来。
但这种现象多见于睡眠较差的人。
我曾留心观察了二千多例出现“阴阳脉”的病人,通过问诊证实96%以上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证实:阴阳脉,多不寐。
脉也分阴阳,那什么是阴阳脉呢?这要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讲起,讲明代李时珍作为著名药学家、脉象学家与龚氏医术的渊缘。
进而引出龚氏一族的双
手号脉技术,特别是双手号脉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优势,以前比西医仪器更为精准的准确率。
当时龚廷贤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医家,是因为龚氏祖先凭借了先人留下的脉学典籍,以及自已多年的临床实践,自创双手号脉技术,而鲁王妃冠心病的确诊,也是有赖于双手号脉这种技艺。
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
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中医诊脉作为一项古老而神秘的诊断技术,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中医,他擅长利用中医诊脉来诊断病症。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农民前来寻求他的帮助。
这位农民已经连续几天感到身体不适,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仍然无法缓解他的症状。
老中医请这位农民坐下,并轻轻抓住他的手腕,开始触诊他的脉搏。
他专注地闭上眼睛,仿佛要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经过片刻,老中医睁开眼睛,微微一笑,对农民说道:“你的脾气不太好,经常爱发脾气。
我怀疑你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了你的不适。
”这个诊断让农民感到惊讶。
他从未向老中医提到过自己的脾气问题,但老中医却从他的脉搏中读取到了这个信息。
他深信老中医的能力,所以他充满信心地接受了老中医的治疗。
老中医给农民开了一副草药方子,并嘱咐他按时服用。
不久之后,农民的身体状况开始逐渐好转。
他感到更加精力充沛,脾气也变得平和了许多。
他对中医诊脉的神奇效果深感震惊和感激。
这个故事表明,中医诊脉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通过触摸人的脉搏来获取关于一个人身体状况的各种信息。
这种技术结合了几千年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人体的深入理解。
中医诊脉虽然神奇,但它并不是一种可以被随意模仿的技术。
它需要中医医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地方拥有如此广泛的认可和信任的原因。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下,中医诊脉的独特性和神秘性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许多人寻求了中医的帮助,并亲眼目睹了中医诊脉的神奇效果。
这不仅是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中医医疗技术的认可。
总之,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中医医学的独特魅力。
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医在世界上广受尊重和追捧的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把脉过程作文
中医把脉过程作文作文一:我的中医把脉初体验。
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看中医。
走进中医馆,有股淡淡的药香。
中医爷爷坐在那儿,他看起来很和蔼。
我有点紧张,把手伸出去。
爷爷让我把手腕放在一个小枕头上。
他的手指轻轻搭在我的手腕上。
我能感觉到他的手指凉凉的。
爷爷闭着眼睛,很认真的样子。
他的手指就像小虫子在我手腕上爬,一下一下的。
过了一会儿,爷爷睁开眼睛说我是着凉了。
我觉得中医把脉好神奇呀,就这么摸一摸就能知道我生什么病。
这就像一个秘密的魔法,中医爷爷就是魔法师。
从那以后,我就对中医把脉特别好奇,觉得中医好厉害。
作文二:看爷爷被中医把脉。
爷爷身体不舒服,我们陪他去看中医。
中医诊所里,人不是很多。
爷爷坐在椅子上,医生让爷爷把手腕放在脉枕上。
那脉枕是蓝色的,小小的,很可爱。
医生的手指搭在爷爷手腕上。
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好有趣。
医生的手很稳,他像是在感受爷爷手腕里的小秘密。
爷爷的表情很平静,他好像很相信医生。
医生把着脉,一会儿皱皱眉,一会儿又轻轻点头。
我想医生是不是在跟爷爷手腕里的血管对话呢。
过了一会儿,医生说爷爷是气血不足。
我心想,中医把脉就像侦探在找线索,从爷爷的手腕上找到了生病的线索。
这让我对中医充满了敬意,中医可真有本事。
作文三:中医把脉真有趣。
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中医馆。
在中医馆里,有个中医叔叔给我们演示把脉。
他找了一个同学上去。
同学有点害羞地把手伸出来,放在脉枕上。
那脉枕软软的。
叔叔的手指一搭上去,大家都安静下来。
我看到叔叔的手指在同学手腕上轻轻按压。
叔叔的眼睛很专注,就像在探索宝藏一样。
同学的脸有点红,可能也有点紧张。
叔叔把了一会儿脉,笑着说同学身体很健康。
然后叔叔告诉我们,把脉就像在听身体里的小声音。
就好像我们听心跳一样,不过把脉能听到更多身体的秘密。
我觉得这太酷了,中医把脉就像一场小小的冒险,从手腕上找到身体的秘密,我真的好喜欢中医把脉这个神奇的事情。
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上越脉,表现的形式是双寸浮实有力、双关偏弱、双尺沉细无力,体现的升发太过,会有上焦实、下焦虚,阳盛阴虚、上热下寒等,可以桂附地黄丸加减或肝或肺或胃的药;下陷脉,表现的形式是双寸沉细无力、双关偏弱、双尺浮实有力,体现的清阳不升,升发不足等,可以补中益气汤加桂枝汤化裁
人体是一个太极。
太阳是圆的,地球和月亮都是圆的,太极图也是圆的。
圆,代表着周而复始的宇宙定律。
人体生命气化是一个圆的运动。
阴阳之气的运动是阳升阴降,其实这就是对太极两仪的动态描述
《素问·五常政大论》言:“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就是说气化功能在人体内外不断运动,其运动形式为左升右降,循环不已。
人体气机圆运动规律中医圆运动的精髓在于脏腑气机升降圆运动。
五脏阴阳的左右升降:肝属木,其气左升,能引肾水上汲于心,则心火不至上亢而灼;肺属金,其气右降,能领心火下温于肾,则肾水不至下沉而寒;脾胃属土而居中,脾为阴土而主升,胃为阳土而主降,二者皆为左升右降之枢机。
由此则地道左旋而上达于天,天道右旋而下入于地,是为生命之基础。
阴阳未判,一气混沌。
气合阴阳,则有清浊。
清则浮升,浊则沉降。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合而言之,不过阴阳。
分而言之,则曰阴阳。
这些经典,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气的运动----左升右降,循环不已。
拨脉的知识
拨脉的知识咱中国人都知道中医里有个神奇的法子叫拨脉呀!这可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呢。
你想想,就那么三根手指头搭在手腕上,就能探出身体里的各种情况,这得多厉害呀!就好像是能直接和身体对话一样。
拨脉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
中医大夫们通过手指感受到的脉象,就像是这个神秘世界里传递出来的信号。
有时候脉象就像小河流水,缓缓而平稳,这说明身体状况还不错;可要是脉象跟波涛汹涌的大海似的,那可能就意味着身体里有啥“风浪”啦!这拨脉啊,还得有耐心和细心。
可不是随便摸摸就行的,得认真去感受每一次脉搏的跳动,轻了重了都不行。
就跟咱听音乐似的,得仔细听才能听出旋律的美妙。
大夫们就是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来判断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不同的脉象代表着不同的情况呢。
比如说,浮脉就像是水面上的浮萍,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这可能就表示身体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沉脉呢,就像是石头沉在水底,得用力按才能摸到,这也许意味着身体里有什么病邪藏得比较深。
还有弦脉,就跟绷紧的琴弦似的,这可能就提示身体有肝郁之类的问题。
咱普通人虽然不能像大夫那样精准地拨脉,但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还是很有好处的呀!比如说,自己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先摸摸脉搏,要是跳得特别快或者特别慢,那是不是就得重视起来啦?这就好像是给自己的身体先做个初步的“体检”呢。
而且呀,拨脉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神奇之处。
你看,不用那些复杂的仪器,就靠着三根手指,就能了解身体的状况,这多了不起呀!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呀!大家可别小看了拨脉这门学问,它可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呢。
通过拨脉,大夫们能了解到身体的气血运行情况、脏腑的功能状态等等。
这就好比是给身体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身体内部的情况。
你说,这拨脉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咱可得好好学学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呢!以后要是有人说中医不科学,你就可以跟他讲讲拨脉的神奇,让他也见识见识咱们老祖宗的厉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式双手把脉法
龚洪海,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
明代御医宫廷贤龚氏传人(龚廷贤(1522-1619年),字子才,号云林,我国明代著名的内科疾病临床专家,曾任明太医院医官一职)。
除秉承家学外,还以《素问》、《难经》为本,深入研究龚廷贤传承药房古方,总结创新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龚氏保心护心体系”。
从事中医临床研究30余年,2010年特别做客北京BTV《养生堂》节目,为全国观众普及中医心血管疾病防治常识,十集系列“一脉相传”,引起强烈反响。
并多次参加北京BTV《健康生活》《生活面对面》等健康节目,普及中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双手把脉诊疗原理:
脉象源于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与人体心气盛衰、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医者通过按压患者的动脉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奏、强度、位置和形态等脉象,了解患者体内正邪变化和脏腑功能强弱,四诊合参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双手号脉即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患者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患者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内一气呵成九候。
无需病人自述,仅凭脉象即可在短时间内全面知晓患者病症所在、性质及表现。
双手把脉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够根据患者左手与右手的脉象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即“阴阳脉”,做出比较鉴别,从而得出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并对疾病的发展预后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双手把脉优势:
1、诊断效率高,短时间即可明确患病部位和性质,为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效率高确诊更迅速
2、自成体系,拓展了脉诊判断疾病的范围,把切诊作用发挥到极致。
创新切脉体系,扩大诊治范围
3、仪器设备检查不出或无法确诊的疾病,依据双手脉象能够进行针对性治疗。
填补仪器不足,开展针对性治疗
4、根据左右手“阴阳脉”脉象,可更清晰了解体内气血运行、脏腑盛衰情况,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阴阳脉互参,病因更明确
适用范围:
冠心病、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心肌炎、风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及全身各脏器疾病诊断。
心肌缺血怎么调理?你会吗?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许多疾病的先兆,所以心肌缺血的治疗非常重要。
心肌缺血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心肌缺血吃什么食物?
心肌缺血需要的营养素
(一)热能
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其中年龄和体力活动程度最重要。
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和日常其他活动相对减少,基础代谢率也不断下降,因此每天所需的热能也相应减少。
若有超重,应减少热能的供给以降低体重。
评价体重是否正常,最简便方法是身高厘米数减去105作为体重上限。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30岁以上>15%过重,30岁以下>标准体重10%为过重,>标准体重20%为肥胖。
蛋白质占总热能13%~15%、脂肪水化物65%左右为宜。
有高胆固醇血症者,脂肪比例可降至16%,高甘油三酯血症者,碳水化物应控制在55%上下。
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过饱,最好少量多餐,每天4―5餐。
(二)控制脂肪
脂肪量占总热能20%,不应超过25%。
多用植物油。
作为预防饮食时,P/S比值应该>1;治疗饮食时,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5~20g/d,P/S比值应>2.o;禁用动物脂肪高的食物。
(三)限制胆固醇
食物胆固醇供给,作为预防饮食时限制在300mg/d以下,治疗饮食低于200mg/d;禁用高胆固醇食物。
脂肪酸与胆固醇含量及P/S比值可参考表18―2。
(四)碳水化物
宜选用多糖类碳水化物,占热能果胶等可降低胆固醇;肥胖者主食应限制,可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对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均有益。
应限制含单糖和双糖高的食品。
(五)蛋白质
蛋白质按劳动强度供给,其中轻度体力劳动为1.26g/kg;极重度体力劳动可达1.75g/kg,动物蛋白占蛋白总量30%。
冠心病饮食蛋白质应占总热能15%,或按2g/kg供给。
尽量多用黄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其他如绿豆、赤豆也很好;因豆类含植物固醇较多,有利于胆酸排出,且被重吸收量减少,胆固醇合成随之减少。
鱼类中河鱼或海鱼,大部分含胆固醇较低,如青鱼、草鱼、鲤鱼、甲鱼、黄鱼、鲳鱼、带鱼等胆固醇的含量牛奶含抑制胆固醇合成因子,牛奶中脂肪和胆固醇使人担忧,但每l瓶牛奶仅含脂肪9g,胆固醇30mg,故冠心病患者不必禁牛奶。
鸡蛋对冠心病的影响,主要是蛋黄中的胆固醇,1只鸡蛋约含250mg胆固醇;健康人每天增加1只鸡蛋,不影响血胆固醇;事实上适量吃鸡蛋有益无害,但不宜多吃。
(六)供给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深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素C。
蔬菜体积大可饱腹,含粗纤维多,减少胆固醇吸收。
水果含热能低,维生素C丰富,含有大量果胶;山楂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外,还有黄酮类物质,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和镇静作用,多聚黄烷有降压强心功能。
海藻类,如海带、紫菜、发菜及黑木耳等富含蛋氨酸、钾、镁、铜、碘,均有利于冠心病治
疗,但蛋氨酸不宜过多;配制饮食时应注意锌/铜比值不宜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