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 崔丽娟 (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成败归因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是由于内在的还是 外在的原因造成的,还要考虑决定成败的原因是经常 发生的(稳定的)还是偶然发生的(不稳定的)】
(1).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不一致,且与别人的成败也有所不同时,一般 的归因大都不是稳定的内在因素 (2). .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相一致,且与别人的成败一样时,任务的难 度往往时归因所在 (3).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相类似,但与别人的成败不同时,能力便成为 归因所在
第一讲
第一章 概述
社会心理学听课笔记 崔丽娟
1. 心理学(psychHale Waihona Puke Baidulogy) Psyche(灵魂)与 logos(讲述)的组合,表面意思:讲述心灵的科学。
2. 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社会影响) 3. 人格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对人的影响(个体差异) 4. 生物心理学:强调的是遗传物质对人的影响(遗传物质) 5. 人类的共性与个体的独特性互为悖论是心理学的根本理论基础
(四) 提高自尊的方法 1. 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解释生活 2. 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 3. 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 4. 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 5. 在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受到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上面去。 【常用策略】防御性悲观、自我设限
(五) 自尊动机 人们会有维持和增强自尊的意愿。自尊动机的意义在于: 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 存和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当我们遭遇威胁性的社会拒绝时 ,自尊指示灯会警告 我们,以促使我们更敏锐地觉察他人对我们的期望
心理过程(人类的共性)
6. 心理学-------个体
个性倾向性(人类的独特性) 7. 社会学---------群体
个体 8. 社会心理学
群体 9.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社会影响(如何思考他人、影响他人、与他人关联) 10. 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社会行为的分析,理解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分析的目标是识
第三讲
第二章 社会思维[二]
三、 自尊 ( 一)自尊的定义 自尊 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包括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 价的重要维度 心理学家认为,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标志 (二)自尊的确立 自尊 的确立有两条途径: 一是让个体有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 二是让他们对自己有积极地评价 (三) 自尊的影响因素 父母的教育方式、学业成绩、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因有三:第一,人们习惯于注意具体事情,忽视抽象信息;第二,人们可能觉得直接信息比 非直接信息更可靠;第三,其他人与行为者相比,具有不突出的位 置,只构成观察的背景而 受到忽视。
五、自我知觉 (一) 自我知觉的意义 个体对自己的形象、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众多方面的知觉,围绕自我知觉,可以 从很多方面进行讨论 (二) 自我觉知 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 Buss 把这种状态分为: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 (三) 自我意识 1. 定义:个体参与自我觉知时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甚至 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人格特质。自我意识包括“主我”和“客我”两个对立 部分。 2. 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知、情、意) 3. 特点:客观性、矛盾性、形象性、独特性、倾向性 (四) 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 自我提升也叫自我美化,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 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自我确认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五) 自我检控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 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高自我检控者善于自我表演,能根据情景和他人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低自我检控者不善于表演,不看重情景与他人的影响。 【 人生是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如同舞台上的演员扮演者特定的角色,遵守着 一定的表演规范,展示着各异的表演特技,而这种自我表演实际上就是印象管 理过程】
第二讲
第二章 社会思维[一]
一、 社会知觉 (一) 社会知觉概述: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 知觉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自我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二) 社会知觉的偏差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 晕轮效应 3. 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 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二、 自我概念(关于“我”和“我的”) (一) 自我概念的定义 自我概念是对“我是谁”的回答,是自我的认知方面。 自我概念的基础、个体对界定自我的特殊信念,是个体的自我图式 图式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版。 我们的自我图式----对自己的认识,有力地影响着我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 (二) 自我概念的发生和发展 1. 自我概念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自我概念是在生 理和心理能力 发展到一定 程度的基础 上发生的, 许多因素 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个体因素:生理发展、年龄增长 心理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修养、他人评价 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2. 个人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 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从他人的行为推断自己 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 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3. 自我概念的发展 生理与心理的发展: 物—我分化依赖于知觉与动作发展及其他们的协调发展 人—我分化依赖于注意发展、视觉表象、记忆能力的出现 自我的词的掌握需要抽象、概括能力。这是以大脑成熟未基础的 社会互动的作用: 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是认知能力提高,同时存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儿童的社会自我发展与他们对别人知觉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三) 自我概念功能 伯恩斯(Burns,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自我概念的三 种功能: 自我一致性的维持 经验解释 期望定向 (四) 自我概念结构的理论 1. 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是以信 息加工观来看 待自我概念 ,就是组织 和引导与自 我相关的 信息的一套信念 自我是一系列自我概念的集合
而把自己的失败倾向于归因于外部因素;对自利偏差,印象管理理 论 可以较好地解释 3.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分歧 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易作外在归因,而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倾向易作内在归因。原
因有二:第一,着眼点不同;第二,可用的信息不同 4.忽视一致性信息 人们往往只注意行为者本人的种种表现,却不太注意行为者周围的其他人如何行动。原
(六) 自尊的测量 常见自尊量表: 1.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2. .德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
四、 行为归因 (一) 归因理论 归因 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原因的过程 1. 海德归因理论
海德的归因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怎样找出事件的原因 海德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动机:理解环境的需要、控制环境的需要
事件的原因有两种:内因和外因 归因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 海德首先提出,当人们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若把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等自身的原因,称为“内控型” 若把成败归因于环境、运气、任务困难等外部因素,称为“外控型” 即:外因------环境:任务难度、运气 内因------人本身: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 2.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是关于影响自己行为和结果的力量位置的看法 罗特发现,个体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解释,依据控制点分为:内控 和外控 两类 内控型的人相信自己从事的活动由自身内部的因素决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控制事态发展 外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和他人的摆布,外部力量决定行为结果 内控型 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外控型 者成就动机较低。 3.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影响成功和失败的行为 内因与外因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人们在归因时还会从稳定与不稳定是角度 看待问题 80 年代,进一步提出第三个维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 维纳认为归因结果对个人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
4.艾布拉姆森的归因风格 理论 艾布拉姆森认为有两种归因风格:抑郁型和乐观型
抑郁型把消极的事情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上;把积极的事情归 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因素上,所以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
乐观型归因风格正好相反 5.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认为事件的原因有:行动者、刺激物、环境背景 凯利指出,归因时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 独特性信息 凯利还指出 归因过程人们使用折扣 原则,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 原因而消弱 (1) 客观刺激物-----区别性:行动者对其他刺激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吗? (2) 行动者----一致性:其他人也会和行动者一样对刺激物做出同样的反应吗? (3) 环境背景----一贯性:行动者在任何情景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所做的反应都 相同吗? (4) 一致性低、一贯性高、区别性低:与众不同,总是如此,不因人而异----------行为的 原因在行为者本身 (5) 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与众相同,总是如此,因人而异---------行为的原 因在所指对象上 (6) 一致性低、一贯性低、区别性高:与众不同,偶尔如此,因人而异-----行为的原因 在行为发生时的环境上 6. 对应推论理论 琼斯和戴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也使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 下人们可以把事件归因于他人的内在特质。即人格、态度、心情等。 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通过两个条件:一是行为的非 期望性与非顺从性; 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琼斯和戴维的对应 推论说: (1) 由外显行为推论人格特质
别广泛的社会力量与社会行为的一般模式之间的联系) 11. 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从个体水平的分析来阐述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强调儿童期的
经理、动机以及人格或心理调适的个体差异) 12. 社会心理学:从人际水平的分析来阐述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注个人当前的社会情景,
包括环境中的其他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他们与个体的关系)
自我图式理论从 认知心理学的 观点出发, 运用认知心 理学的术语 去解释人 类关于自我的认识 自我图式理论包括: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及运用的自我概念 2. 自我差异理论 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括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现实自我 当现实自我与理论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抑郁 当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焦虑 【理想自我和应 该自我具有自 我引导作用 ,理想自我 指引着个体 对目标的 追求,而应该自 我使得人们回 避一些目标 ;现实自我 与理想自我 之间存在 差距,会促使人 们缩小两者之 间的差距, 如果没有缩 小这种差距 ,会体会 产生沮伤的情绪 ,而不能缩小 现实自我和 应该自我之 间差距的话 ,则会引 发愤怒的情绪】 3. 可能自我 可能 自我 是对我们自己可能成为什么样 的人的认识表 象。包括: 渴望成为 的自我和不希望 成为的自我, 还包括人们 将来具有的 品质,比如 热情、善 良等。 可能自我不单是想象的状态和品质,还表征希望和梦想 可能自我 具有两项重要功能:激励未来的行为、评价与解释 (五) 自我与文化 独立自我观:个体的自我是独立的、独特的。强调个体稳定的内在品质 相依自我 观: 个体的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想联系的。强调个体与 他人的关系。 【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有更强烈的归属感,他们有很 多个自我:与父母相 处时的自我、工作时的自我、与朋友们一起时的自我。相 互依赖型的自我是镶 嵌于社会关系中的】 个人主义文化下:独立型自我 集体主义文化下:相依型自我
4. 投射效应:知觉者容易把知觉的特点和知觉推及到他人身上(认为自己的 喜欢就是别人的喜好)
5. 对比效应:在对两个或以上的让人进行知觉时,人们往往将他们进行对比 而失去评价的标 准,对某个体 或群体的知 觉容易受到 之体最近接 触到的其 他人或群体的影响
6. 信息干扰:人们对交往的对象的认识和判断受他人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2) 非共同效应:非共同效应是由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他共同因素产生的效果,我们也 可以把非共同性理解为独特性。 非共同因素往往会让我们他人行为的真正原因
(3) 选择自由性:自由选择的行为,才能够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个人的内在特点。 (二) 归因偏差 1 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景的重要性; 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表现为行为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 2.归因中的自利偏差 一种动机性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