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版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优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学会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 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2. 利用图形计算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难点:1.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解;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 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3. 提问: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有哪些特点?环节二:自主探究1. 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 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解方法。
环节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教师示范求解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 教师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环节四: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3. 教师点评并讲解练习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教师强调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2. 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反比例函数的PPT;2. 图形计算器;3.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图形计算器,直观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增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3.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注重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反比例的引入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1.3.2 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常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3.3 引导学生探讨反比例的概念1.3.4 给出反比例的定义1.4 教学策略1.5 教学评价第二章:反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2.3 教学过程2.3.1 回顾反比例的定义2.3.2 探讨反比例的性质2.3.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性质2.3.4 总结反比例的性质2.4 教学策略2.5 教学评价第三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2 教学内容3.3 教学过程3.3.1 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3.2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3.3.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3.4 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4 教学策略3.5 教学评价第四章: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3 教学过程4.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场景4.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4.3.4 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方法4.4 教学策略4.5 教学评价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1 引导学生进行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5.3.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练习题5.3.3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5.3.4 给出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5.4 教学策略5.5 教学评价第六章: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3 教学过程6.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6.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与圆、双曲线等几何图形的关系6.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问题6.3.4 总结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6.4 教学策略6.5 教学评价第七章:反比例函数与物理应用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3 教学过程7.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7.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中的应用7.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应用中的问题7.3.4 总结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7.4 教学策略7.5 教学评价第八章:反比例函数的变换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3 教学过程8.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平移、缩放等变换8.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不同变换下的图象和性质的变化8.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变换的问题8.3.4 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变换规律8.4 教学策略8.5 教学评价第九章: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9.1 教学目标9.2 教学内容9.3 教学过程9.3.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9.3.2 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关系9.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关系的问题9.3.4 总结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9.4 教学策略9.5 教学评价第十章: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过程10.3.1 引导学生进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题10.3.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综合应用题10.3.3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10.3.4 给出综合应用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10.4 教学策略10.5 教学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反比例的引入重点:反比例的概念。
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5篇
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篇5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y?kx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讲授新课[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比例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反比例的意义一、前置知识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2.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数的特点;3.通过计算比例系数或比例常数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4.利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反比例特征和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其中一个变量的增大将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减小。
反比例关系通常表示为:$y=\\dfrac{k}{x}$。
其中,x和y是变量,k是比例常数,常数k表示在一定条件下,x和y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反比例关系体现得比较普遍,例如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的“多买多优惠,少买少优惠”,“人多分摊,人少买单”等现象都是反比例关系。
2. 反比例的特征反比例关系有以下几个特征:1.两个变量的乘积相等,即xy=k(其中k是常数);2.当x增大时,y减小,反之亦然;3.当x为零时,y不存在;4.x和y不成比例。
3. 计算反比例计算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和计算正比例关系一样,需要求出比例常数k。
具体步骤如下:1.将题目中所给条件写成比例式,将其变形为 $y=\\dfrac{k}{x}$ 的形式;2.将所给条件中的数值代入计算得到比例常数k;3.根据得到的比例常数k,列出反比例表格,即x与y之间的关系。
例如,若已知x与y成反比例关系,且x=2时,y=3,则可通过以下计算获得比例常数k:$$ \\begin{aligned} xy & = k \\\\ 2 \\times 3 & = k \\\\ k & = 6 \\end{aligned} $$因此反比例关系为 $y=\\dfrac{6}{x}$,可列出反比例表格如下:x$y=\\dfrac{6}{x}$1 62 33 26 112 $\\dfrac{1}{2}$4. 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利用正比例关系的步骤相同,即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列出反比例表格,根据所给条件计算出所求变量的值。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比例》中的内容。
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
(板书:反比例)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生:(略)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甄选8篇)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甄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甄选8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 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反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 反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反比例关系中,一种量的增加导致另一种量的减少,它们的乘积保持不变。
3. 反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难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以及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的概念。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反比例的性质。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反比例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小明种树”的情境引入反比例概念。
2. 探究新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反比例的性质。
3. 巩固新知: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反比例性质的掌握。
3. 练习题解答: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
2. 鼓励学生参加与反比例相关的竞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7篇)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7篇)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而进行有效的课程调整。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5.1A)第二张:(记作5.1B)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 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 中t和v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究竟是什么关系式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Ⅱ.新课讲解[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它是函数中的一种,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函数?1.复习函数的定义[师]大家还记得函数的定义吗?[生]记得.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若给定其中一个变量x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师]大家能举出实例吗?[生]可以.例如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的关系是y=0.4n.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的关系为y=180-2x,y是x的一次函数.[师]很好,我们复习了函数的定义以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以后,再来看下面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若是函数关系,那么是否为正比例或一次函数关系式.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并能类推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师]请看下面的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R/Ω20406080100I/A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请大家交流后回答.[生](1)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由IR=220,得I= .(2)利用上面的关系式可知,从左到右依次填11,5.5,3.67,2.75,2.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电阻R越来越大时,电流I越来越小;当R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3)变量I是R的函数.由IR=220得I= .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是R的函数.[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精彩,下面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舞台灯光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的?请大家互相交流后回答.[生]根据I= ,当R变大时,I变小,灯光较暗;当R变小时,I变大,灯光较亮.所以通过改变电阻R的大小来控制电流I的变化,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投影片:(5.1A)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师]经过刚才的例题讲解,大家可以独立完成此题.如有困难再进行交流.[生]由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可知1262=vt,则有t= .当给定一个v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t值,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t是v的函数.[师]从上面的两个例题得出关系式I= 和t= .它们是函数吗?它们是正比例函数吗?是一次函数吗?[生]因为给定一个R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的值,所以I是R的函数;同理可知t是v的函数.但是从表达式来看,它们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一次函数.[师]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kx(k≠0),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kx+b(k,b为常数且k≠0).大家能否根据两个例题归纳出这一类函数的表达式呢?[生]可以.由I= 与t= 可知关系式为y= (k为常数且k≠0).[师]很好.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3.做一做投影片(5.1B)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和y 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3.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x-2-113y2-1(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生]由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可得xy=20.则有y= .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因为给定一个x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的值,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可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生]根据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等于总耕地面积除以总人数得m= .给定一个n的值,就相应地确定了一个m的值,因此m是n的函数,又m= 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所以是反比例函数.[师]在做第3题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如何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在y=kx中,要确定关系式的关键是求得非零常数k的值,因此需要一个条件即可;在一次函数y=kx+b中,要确定关系式实际上是要求得b和k的值,有两个待定系数因此需要两个条件.同理,在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时,实际上是要确定k的值.因此只需要一个条件即可,也就是要有一组x与y的值确定k的值.所以要从表格中进行观察.由x=-1,y=2确定k的值.然后再根据求出的表达式分别计算x或y 的值.[生]设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当x=-1时,y=2;∴k=-2.∴表达式为y=- .(2)当x=-2时,y=1.当x=- 时,y=4;当x= 时,y=-4;当x=1时,y=-2.当x=3时,y=- ;当y= 时,x=-3;当y=-1时,x=2.因此表格中从左到右应填-3,1,4,-4,-2,2,- .Ⅲ.课堂练习随堂练习(P131)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k为常数,k≠0),自变量x不能为零.还能根据定义和表达式判断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是什么函数.Ⅴ.课后作业习题5.1Ⅵ.活动与探究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分析:由y与x成反比例可知y= ,得y-1与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为y-1= =k(x+2),由x=1、y=4确定k的值.从而求出表达式.解:由题意可知y-1= =k(x+2).当x=1时,y=4.所以3k=4-1,k=1.即表达式为y-1=x+2,y=x+3.由上可知y是x的一次函数.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57页的例1,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函数关系式,此题实际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反比例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能够识别反比例关系。
让学生能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反比例关系的识别。
反比例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反比例的概念。
利用图表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关系。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反比例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比如两个数的乘积为常数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关系。
1.4.2 讲解:给出反比例的定义,解释反比例的意义,并通过图表和图形进行展示。
1.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识别和应用反比例关系。
第二章:反比例的性质和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掌握反比例的运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性质。
反比例的运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2.4.1 复习:复习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4.2 讲解:讲解反比例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展示。
2.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反比例的运算方法。
第三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2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和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4 教学步骤3.4.1 复习:复习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3.4.2 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展示。
3.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第四章: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4 教学步骤4.4.1 复习: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的意义(课教案)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 能够识别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3. 掌握反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重点:1. 反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 反比例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与正比例的区别。
2. 灵活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反比例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概念,复习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正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
有没有一种情况是当一种量增加时,另一种量反而减少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反比例的概念: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增加时,另一种量反而减少,它们的乘积保持不变,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
2. 讲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
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乘积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
3. 举例讲解反比例的计算方法: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
可以通过这个常数来计算一种量的值,求得另一种量的值。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判断题,判断给出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计算题,利用反比例的计算方法求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反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 提醒学生要注意反比例与正比例的区别,以及灵活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反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反比例的知识。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2. 案例可以是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或者关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等的。
3. 引导学生通过设定变量和建立反比例关系来解决问题。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
2、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判断两个比能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反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学生交流二、练习与实践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点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判断。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
(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
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学生量出的图上距离。
利用的线段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三、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四、作业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案)「篇二」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上节课我们又把它们进行了比较,你们会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较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吗?二、课堂练习1.分析、研究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中.其中一个量与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教师板书出来:长宽=面积= 长 =宽提问:当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当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当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判断三种相关联的量在什么条件下组成哪种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中的一种量与另外两种量的关系,再进行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的教案设计范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的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实物或图片3.小组活动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长×宽=面积。
教师追问:如果长方形的长固定,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2.探索教师出示第二个长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长×宽=面积。
教师追问: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固定,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教师引导:长和宽成反比例。
3.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教师解释反比例的概念:两个量成反比例,就是它们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教师举例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固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4.实践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的概念解决。
例如:小明家的花园面积是36平方米,如果长方形的长是6米,求宽是多少米?一个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如果速度是60千米/小时,行驶12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5.小组讨论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成反比例的?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7.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举出两个生活中的反比例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反比例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对反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正比例,谁能告诉我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学生A:“两个量的比值保持不变,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7篇)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7篇)通过教学反思,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指导。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2)利用图形演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3)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反比例函数图形的特点;(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学生相互讨论,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 课堂讲解:(1)利用图形演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2)讲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反比例函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挑选学生回答,总结解题思路。
5. 课后作业:(1)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2. 图形演示软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3. 实际问题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实例引导: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如人口增长、radioactive decay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贵州省毕节九小黄永俸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思考、讨论、交流汇报认识成反比例的量,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特征。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有什么特征?
2.正比例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式子表示的含义吗?
3.教师指出:正比例关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之一,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两种量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反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反比例的意义。
(1)初步感知反比例。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3.
思考和讨论学习单上的以下问题:
表中列出了哪两种相关联的的量?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表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怎样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乘积是否相等?列出算式说明。
(2)探究反比例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进行提炼和总结,并进行板书:
相关联
变化方向相反
积一定
初步感知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特征,进一步组织学生对单价和数量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
(3)揭示反比例的意义。
引导总结:购买笔记本的数量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
当单价和对应数量的积总
是一定,(也就是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单价和数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为了深化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把反比例的意义里边特定的量去掉,进一步抽象出反比例的意义,促进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2.反比例意义的应用。
出示P61页“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自主完成学习单上的以下问题:说一说:工作效率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写一写:用式子表示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算一算: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积是否相等。
判一判: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3)进一步对比例3和“试一试”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深化对反比例的两种量的共同特征的理解,加深对反比例的认识。
3.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意义。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y =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为什么?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2)商品的单价一定,商品的总价和数量。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4) 60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每排的人数和排数。
2. 填空。
(表中a和b成反比例关系)
3.了解P62页的“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观察表格,说一说x和y的乘积总是多少,并用“x×y=60”表示出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图像。
四、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成反比例的两种量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两种量要相关联;二、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三、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