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章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章重点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1-信息与信息管理1.1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概念: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1.2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①从技术上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利用者。
②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和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的利用信息,更好的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1.3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到使用到归档和处理,它是一种针对信息主动管理的过程策略,其宗旨在于保证信息传播的连续性。
①信息创建阶段,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②信息采集阶段,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起点③信息组织阶段,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的结构④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⑤信息利用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是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⑥信息清理阶段,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没有保留或保存必要的信息经行清理或销毁。
1.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追溯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①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②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③资源管理阶段,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④知识管理阶段,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卫生信息管理学重点总结
一.卫生信息管理概述1.信息的内涵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和认识后的再现;2.信息的特征:客观性与普遍性价值性与共享性可存储性与可传输性依附性与独立性时效性与动态性可加工性和再生性3.信息的类型1按照信息产生的领域划分:生命信息、非生命信息2按照知识学科门类划分:哲学信息、自然科学信息、社会科学信息、综合性信息3按照信息的传递范围划分: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4按照信息的存在形式划分:记录信息与非记录信息5按照信息的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1零次信息:指信息被编码化之前的存在状态,包括思维信息、体态信息、口头信息等;2一次信息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发布的信息3二次信息:指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后,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累积起来的信息;4三次信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6按照信息的逻辑层面划分: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1语法信息:是信息的第一个层次,仅客观的反映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和意义;2语义信息:是信息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不仅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还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3语用信息:是信息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相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7按照信息的格式划分:结构化信息、半结构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1结构化信息:指信息可分解成多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间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其使用和维护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并有一定的操作规范;2非结构化信息:是指信息的形式相对不固定,常常是各种格式的文件,如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网页、视频文件、多媒体等;3半结构化信息:是指此信息中既包含结构化的信息也包含非结构化的信息;4.信息管理的原则服务原则,时效原则,准确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系统原则,激活原则,搜索原则;整序原则,共享原则5.信息管理学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其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面向人类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主要研究人类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用技术方法6.卫生信息管理的概念广义:指对涉及卫生行业领域的信息活动和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技术与设备等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卫生事业信息需求的过程;7.卫生信息管理的范围1卫生行政组织的信息管理主要指卫生行政组织的信息保障、信息交流及信息管理活动;信息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决策信息、组织信息、人事信息、计划信息、法规信息;2卫生事业组织的信息管理包括:医院信息管理、卫生防疫信息管理、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药事检验信息管理、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医学科技信息管理;3卫生社团组织的信息管理包括: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及群众性学术团体如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的信息管理工作;4其他卫生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国境卫生检疫信息管理、健康教育机构信息管理、生物制品研究机构信息管理等;8.卫生信息管理的意义与作用1为国家及各级地方部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卫生计划提供决策依据;2卫生信息管理是有效开展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3卫生信息管理是各级卫生组织交流沟通、各个环节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9.信息社会的特征:1智能性 5可扩展性2 虚拟性 6综合性3超时空性 7渗透性4非物质性 8非群体性10.“3521”工程:3:指建设国家、省和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5:指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2:指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1:指卫生信息系统专用网络的建设,积极推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加强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11.知识产权:指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称为智力成果权;12.知识产权的特征(1)无形性 2专有性3时间性4地域性13.卫生知识产权保护形式1专利保护2商标保护3中药品种保护4商业秘密保护二.卫生信息管理基础理论1.信息管理理论学派信息系统学派记录管理学派信息管理学派信息用户学派信息交流学派2系统论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 2联系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 4最优化原则3.系统分析过程与方法系统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①确定分析拟达到的目标;②收集分析所需数据;③发现存在的问题;④发掘备选的方案;⑤制定评价方案的标准;⑥评价备选方案的优劣;⑦提出最可行方案等;4.卫生信息化成功的条件1.整体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卫生信息系统应该服务于什么、应该产出什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应该在哪些关键指标上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些问题都必须明确、无异议地裁明2.要素联系属于卫生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单位、项目、过程等都以对系统整体目标最有利的方式相互联系着、相互配合、协同为系统功能发挥起作用;3.监测反馈拥有灵敏的动态信息收集与分析评价机制和手段,能及时“感知”系统的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系统功能的发挥水平、系统关键因素与关系状态以及这些状态与期望值之间的偏差等;4.控制措施拥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包括能获得必要的资源投入以弥补软硬不足、能及时纠正日常数据收集与报告的质量问题、能有效调动医务人员充分利用可得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等5.风险应对对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包括行为道德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并设置了充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鲁棒性”三.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1.标准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2.信息标准information standard是专门为信息科学研究、信息产生、信息管理等信息领域所制定的各类规范和行动准则,是指在信息的产生、传输、交换和处理时采用的统一的规则、概念、名词、术语、传输格式、表达格式和代码等3.信息标准化:是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统一的信息分类分级、记录格式及其转换、编码等技术标准的过程,以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系统兼容;4.“四原理”,即:简化原理、统一原理、协调原理、最优化原理5.最优化原理的步骤包括:①确定目标;②收集资料;③建立数学模型;④计算;⑤评价和决策6.卫生信息标准的类型①信息表达标准②信息交换标准③信息处理与流程标准7.卫计委关于卫生标准制定的基本流程: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及审查接受标准制修订项目阶段标准起草阶段标准草案征求意见阶段标准审查阶段标准报批阶段8.常用卫生标准各种标准的作用9.数据元data element通过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进行规范描述的基本数据单元,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可认定为不可再细分的最小数据单元;10.元数据:是定义和描述其它数据的数据;是一种使得数据在任何时候和地方可理解可共享的数据;只要元数据可以获得,数据就可以保持可用、可共享并且可理解;11.元数据的结构包括:数据元素、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子集第五章.卫生信息获取与组织1.卫生信息源health information sources借以获取卫生信息的源泉;卫生信息从产生到被利用经过了数次传播与交流,这一过程中的卫生信息产生源、卫生信息持有源及卫生信息传播源都属于卫生信息源的范畴2.卫生信息源的类型知道具体例子的归属按照卫生信息的可保存性划分:1正式记录的卫生信息源:指以可以保存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信息源,如各类卫生信息出版物、疾病预防报告、网络卫生信息资源等;2非正式记录的卫生信息源:指没有正式记录的卫生信息源,如药物、专家会诊、就诊预约电话交流等; 按照信息源产生的时间顺序划分:1先导卫生信息源:指产生时间先于卫生活动的信息源,如药品市场规划、疾病治疗展望、人群健康预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等;2实时卫生信息源:指在卫生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源,如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取的体温、血压等机体信息等;3滞后卫生信息源:指卫生活动完成之后产生的反映这一活动的信息源,如会议报道、实验论文等;按照信息存在形式划分:1记录型卫生信息源:指用文字或代码记录的卫生信息源,包括:与卫生主题相关的文献、卫生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数据库、网络卫生信息等;2实物型卫生信息源:指以物质实体形式存在的卫生信息源,如各类卫生监测设备、临床诊疗仪器、人体组织标本、谈话现场等;3思维型卫生信息源:指存在于从事卫生工作的个人头脑中的信息源,如卫生行业领导者、业务专家等;按照卫生信息获取的对象划分:1个人卫生信息源:主要指从事卫生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个人,由于从事工作的性质,使他们成为了卫生信息主要的生产者、管理者和传播者,从而成为重要的卫生信息源;2组织机构卫生信息源:指产生、存储、提供各种卫生信息的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卫生保健组织和卫生信息服务机构;卫生保健组织机构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①新闻和动态信息;②政策与管理信息;③专题概述信息;④数据和统计数字;⑤出版物;⑥数据库;⑦医药卫生教育与继续教育信息;⑧疾病健康信息;⑨科研资助和求职信息;卫生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医药卫生类专业文献;②医药卫生专业数据库、检索系统及使用信息;③医药卫生主题分析及评价报告;按信息产生过程划分:1原始信息源:又称一次信息源,它没有经过信息机构的加工处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2加工信息源:加工信息源指由信息机构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改编和重组而形成的各种信息源;按加工的方式和深度,又可分为二次信息源和三次信息源;3.卫生信息获取的过程1.选择恰当的卫生信息源首先分析信息需求,了解所需信息的时间、地域及内容范围,然后展开所有能了解到的信息源线索,对众多卫生信息源内容特点如价值性、可及性、易用性、经济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身具备的条件从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或几个2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在初步确定了卫生信息源范围之后,要确定获取途径,选择获取方法与工具;这一环节要广泛听取意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探索多种获取策略,用动态的眼光处理问题,适当变换思维的角度,避免定式思维;3.对所获取的卫生信息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信息获取策略在选定卫生信息源中获取信息后,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质量评价;如果满足信息需求,则表示该获取工作完成,若不能较好满足信息需求,则需要对某个环节工作进行调整或者重新开始信息获取过程,重复上面各环节工作,直到获取目标信息;4.卫生信息获取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及时性与主动性原则4.可靠性原则5.计划性原则6.守德合法性原则5.卫生信息获取的方法1.总结法2.观察法3.社会调查法4.阅读法6.卫生信息获取质量评价标准:1.可靠真实、准确、完整;2.新颖一是指信息自发生到被获取的时间间隔短;二是指获取信息的内容水平领先; 3.全面全面既是指所获取信息的数量,也是指获取信息内容的系统与连续;4.适用强调获取信息的可利用性,包括适用与相关两层含义7.卫生信息组织的作用1.揭示卫生信息的多种特征,实现卫生信息顺序有致2.建立不同卫生信息之间的联系,实现卫生信息增值3.控制卫生信息流向与流速,实现科学卫生决策4.促进方便有效地提供卫生信息服务8.卫生信息组织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目的性原则4.现代化原则9.标引:是指分析信息的内容特征及相关外部特征,并用特定语词表达分析出的信息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信息检索标识的过程10.标引工作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查重、主题分析、转换标识、审核六.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信息传播交流的特征:1目的性:传播交流应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2双向性:传体与受体之间通过交流实现信息的交换与沟通;3针对性:传播交流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是针对双方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的;4及时性:及时的反馈会使传播交流不断深入下去;5实义性:传播交流借助于符号,但符号只是传播交流的外在躯壳,信息内涵才是传播交流的实质;2.卫生信息传播交流:就是人们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而实现的卫生信息的传递、交换与分享行为;3.卫生信息传播交流的基本要素传播者communicator,C媒介medium,M接收者receiver,R信息information,I符号sign,S环境environment,E4.卫生信息传播交流的特点传播者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传播交流的内容是卫生信息接收者具有最广泛性5.卫生信息传播交流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适时性原则5.实效性原则6.卫生信息传播交流的类型1.卫生信息的自我传播交流2.卫生信息的人际传播交流3.卫生信息的组织传播交流4.卫生信息的大众传播交流;7.卫生信息传播交流的基础模式1拉斯维尔的“5W”模式拉斯韦尔提出的五要素揭示了信息传播交流过程的本质,也成为后来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2)申农-韦弗模式中,“噪声”概念的引入,是其最突出的贡献3)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突破了先前学者传播交流研究的单向直线性,体现了信息传播交流的循环性4)美国社会学家门泽尔H.Menzel对科学信息交流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着名的“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理论8.卫生学术信息的网络传播交流过程分为:非正式传播交流过程、半正式传播交流过程和正式传播交流过程;9.印刷媒介的特点读者拥有主动权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时效性不强10.电子媒介的特点跨时空性即时性易接收性稍纵即逝,无法重复11.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特点个性化交互性同步性和非同步性相结合经济性与高效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12.信息失真具体表现为物理失真、语义改变和语用衰减13.沟通技巧主要包括4个方面:1态度性技巧2语言沟通技巧3行为沟通技巧4善于换位思考第七章:卫生信息分析与决策不准确1.卫生信息分析health information analysis是对卫生、医疗、保健等领域中产生的信息活动的各种因素包括信息、技术、人员、机构等进行提炼、加工、鉴别和筛选,经分析研究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信息,为与卫生事业相关的活动提供决策服务的科学劳动过程 ;2.卫生信息分析的作用功能1.卫生信息分析可用于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2.医药卫生企业可根据对市场和产品发展趋势进行信息分析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发展决策;3.完备的信息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国国情,增加投资者的信心;4.准确的信息可以直接服务于公众,提高公众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意识;3.卫生信息分析的步骤1选题2.制订研究计划3.收集信息4.信息整理、鉴别与分析5.撰写分析报告4.洛特卡定律的应用在信息分析与预测方面,可以预测发表不同数目论文的着者的数量和特定学科的文献数量,便于搜集信息、掌握信息流的变动规律、预测科学家数量的增长,从而进行文献情报的科学管理以及情报学理论研究等;在科学学和人才学方面,通过对科学论文着者结构、着述特征的统计和计量分析,可以了解科学活动的特点,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合理地组织科研团队,为整个科学学和人才学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5.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将一组物理的或抽象的对象,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分为若干组,使得同一个组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组中的数据对象是不相似的;6.关联规则挖掘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描述数据项之间相互联系有价值的知识;7.决策的基本要素包括决策者、决策对象和决策方法8.决策的分类1.根据决策活动特征分类可将决策分为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1非结构化决策:缺乏决策准则,决策过程没有规律可循,解决方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只能根据当时情况和现有资料,凭决策者的经验、智慧进行决策;2结构化决策:决策目标明确,决策过程是常规的,可事先确定一系列决策准则,按照这些准则能够得到明确的决定;3半结构化决策:介于非结构化决策与结构化决策之间,一些决策阶段是非结构化的,还有一些决策阶段是结构化的,这样的决策活动称为半结构化决策2.根据决策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分类1战略决策:该决策活动会对组织的整个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是全局性的,重点在于系统的方向与目标的选定,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通常属于非结构化决策或半结构化决策;决策过程中各阶段的输入输出结果无明确规定,会对组织全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无法预测每一步的结果,也没有标准的解决过程2作业决策:是对常规问题的决策,在系统的方向与目标确定以后,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等手段的决策,带有局限性,常常不断变化和调整;这类决策符合结构化决策的条件;3战术决策:指为了保证战略决策的实现而制定的,是对局部的战术性问题的决策,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策略性等特点;处于战略性决策和作业性决策之间,其中一部分属于结构化决策;3.根据决策条件分类1确定型决策:所面临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及结果都准确知道时,这类问题的决策称为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只可能有一种状态,状态变量只能取一个值,一般可通过数学上求最优解的方法来选择方案;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现实中的大多数问题是不能用确定型决策解决的;2风险型决策:若每一种方案的可能结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且知道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概率,这类问题的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可以通过预先估计或用历史的资料测算来得到;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可能冒一定的风险;3不确定型决策:每种方案所需的条件及可能带来的结果都不可能确定的决策称为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对每种方案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无法得到具体的发生概率,也不宜对这一概率做出主观上的估计,易受决策者心理导向的影响;9.决策的步骤1.确立目标首先必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管理中的问题是指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点,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确立决策目标;决策目标必须明确,要在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加以确定;2.收集信息分析预测预测是计划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科学的预测,就不会有科学的决策和成功的计划;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因此,要求在已确立的决策目标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内外信息资源,分析所掌握的信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决策活动做好基础性工作,为决策提供一个活动范围;3.拟定方案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案,针对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几种,而决策所依据的就是这些方案;因此,在这一阶段,决策者在知道什么是他们的目标,并且就明确的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就要拟定出各种备选方案;4.评估方案就是对所拟订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估计;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经过初步分析,淘汰一些,并补充修改一些方案;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几个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案的分析上;评估的标准或依据应该是各种方案的预期结果,从经济、学术、社会价值来衡量各方案的远、中、近期效果;5.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需要从几个有效的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最佳方案,需要考虑方案实施后的各种结果;6.执行方案在实际中应用最终选取的最佳方案,要制订实施计划,明确分工,按时、按质地实施;7.评价与控制对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提出改进措施,为新一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决策方案正确执行和决策本身的正确;10.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①数据部分:是一个数据库系统②模型部分:包括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③推理部分:由知识库、知识库管理系统和推理机组成④人机交互部分: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用以接收和检验用户请求,调用系统内部功能软件为决策服务,使模型运行、数据调用和知识推理达到有机地统一,有效地解决决策问题;11.常用的决策方法12.循证决策的要素①证据:是决策者最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引入新的决策必须基于利大于弊的证据;②决策者的素质与能力:要提高决策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循证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者决策时的个人偏好,才能做出好的决策;③资源可得性:资源是决策赖以实施的物质基础,评价证据的外部有效性时,必须考虑有无可用资源;④实施人群价值观:主要涉及干预人群对决策的接受性,接受性好,实施顺利,效果就好;反之,即使基于最佳证据和资源的决策,也难以对干预对象取得好的效果;⑤当地法律法规:卫生决策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制定卫生政策和决策时必须考虑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13.循证决策的步骤14.卫生决策支持系统的种类1.被动系统医生必须向系统明确提出问题,描述患者的情况,然后等待系统的建议;根据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和用户的要求,被动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分成两类:1咨询系统:用户提供病人状况的信息,系统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如MYCIN系统;2评议系统:用户提供患者的信息和医生的治疗方案,系统对医生的方案提出评价和意见,。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精品课程)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没有固定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实际来选择。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ERP 系统等;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如局域网、门户网站、VPN网络;三是使用沟通交流平台,如BBS、电子邮件、新闻组等方式、企业qq、飞信、rss订阅等;四是将其编纂成内部刊物、出版物;五是其他方式,如利用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甚至有的更强的在公司厕所也宣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一、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三、本章重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三个层次,四个阶段)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重要概念】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数据是载荷或记录物理信息的物质符号。
信息+经验=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普遍性和客观性、广延性和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传递性分类:按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
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管理学重点知识一:1.管理的性质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3.管理的职能与其内涵4.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6.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7.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10.决策的特征11.决策的原则12.特尔菲法13.企业组织结构14.组织工作原则15.直线职能制结构特点:16.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7.人员配备原则18.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0.管理人员****的内容渠道的优缺点21.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22.领导的影响力23.领导理论形成的阶段24.领导班子的构成2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管理学重点知识二:27.激励过程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9.双因素理论30.控制系统的特点31.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32.全面质量管理33.企业与外部关系协调34.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好处3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36.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7.目标管理的优越性38企业流程再造。
39.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0.目标管理的特征及优越性。
4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2.怎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43.领导者个人素质。
44.激励的手段和主要方法。
45.有效现场控制需具备的条件。
46.有效控制的原则47.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48.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9.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50.什么是管理幅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1.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52.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53.简述协调及其作用。
看过“管理学重点知识“。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信息的特征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信息的分类(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 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着、论文、报告、剧本等;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内涵: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广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功能:⑴信息资源的科学认识功能;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⑵信息资源的管理功能;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信息是合理计划的基础,信息是有序组织的依据,信息是有效控制的手段;⑶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a、信息资源观、财富观已经为社会所认同b、信息创造了经济效益、财富和利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管理的内涵及管理对象含义:狭义的理解: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从传播到利用的过程;这种说法把信息管理局限于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对信息的管理广义的理解: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环境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对信息活动诸要素管理根据目前发展的状况,采取广义的说法比较合适;对象:可以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这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活动;⑴信息资源狭义信息资源:信息本身的集合;广义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⑵信息活动信息活动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功;信息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层次.①信息资源形成阶段;活动特点:以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为过程,目的在于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以对信息资源的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等活动为特征,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达到信息管理的目标 ;三个层次:①个人信息活动:是个体获取、控制信息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活动;个体信息活动效率取决于:个人信息技能、个人的智力水平、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素质等;②组织信息活动:组织收集、处理与开发利用组织内信息和外源信息,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活动;形式:各类信息系统③社会信息活动:是社会规模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体现为社会规模的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形式: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化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特点: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文献为主要载体,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技术管理阶段年:特点: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信息任务主要是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检索;信息资源管理阶段1980--:特点:将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强调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和竞争资源,重视信息资源在组织管理决策与竞争中的作用;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即相关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技术、人文、经济等综合管理手段的应用;知识管理阶段KM:技术知识管理的使能器共享知识管理的催化剂人: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知识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与信息管理的技术时期相比较,他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三种模式,并分别对应三种社会背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技术管理就是用技术的手段从事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工作,从而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经济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信息资源,确保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人文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以及信息道德等人文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三者目标一致、功能协调,相辅相成;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特点(1)综合性:在管理对象上强调信息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在管理内容上着眼于对信息资源处理过程的综合性;在管理方法上将多种方法集于一身,并加以综合应用(2)集成性: 技术、经济、人文手段相结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集成管理(3)系统性:IRM是对包括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诸要素在内的大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观和过程观系统观: 信息源含收集系统一次信息系统信息检索含存储系统二次信息系统信息研究含加工系统三次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含传递系统从系统观来看,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这四个子系统构成整个信息系统的业务体系;过程观: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环节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用和维护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层次P3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内涵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也称编码知识,是经过整理和组织,以语言、文字、公式、计算机程序、数据库等编码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通过正式的、系统化的方式如出版物等加以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如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也称隐含经验类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而拥有的、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的难以传播的知识;如技术和技巧等;知识创新的四种基本模式SECIA 社会化模式Socialization :通过共享经验、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而转化成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达到创新的目的;B 外化模式Externalization :把抽象的隐性知识经验等转化为便于交流和理解,可以被他人共享的显性知识的过程;重要环节C 综合化模式Combination :把不同的显性知识结合起来,转化为更复杂和系统的显性知识的过程;D 内化模式Internalization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社会化、外化、综合获得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形成技术技巧、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区别和联系联系: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都强调知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强调用户的需求,但程度有所不同;前者关注“我是否提供了你需要的信息”,后者关注“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你的问题”;两者都重视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是知识的原始来源,信息技术也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区别:信息管理学的实用体系框架和学科体系结构实用体系框架:学科体系结构:信息科学理论的三大基石及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三者构成了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是信息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学科;三大基石:1)信息学是信息管理的基石2)管理学是信息管理的母体3)信息管理也需要系统思想观念和系统工程技术信息产业的内涵和类型内涵: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类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准信息部门信息化内涵及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内涵: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发展阶段:①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初级阶段②经济信息化③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4C技术感测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技术,对应于人的感觉器官;通信技术:是信息的传递技术,对应于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对应于人的思维器官;控制技术:是信息的使用技术,对应于人的执行器官;对于信息管理领域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最重要的两种信息技术工具;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SCM、BPR、ERP、CRM信息源基本类型按信息的存在形式:1 记录信息源或文献信息源2 实物信息源3 智力型信息源4 零次信息源信息源其他分类:以组织边界为界限,可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根据时间标准来区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信息是否数字化,可以将信息源区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企业信息采集渠道企业信息采集主要有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两条获取信息的渠道;一内部途径1.管理监督部门管理各环节现状信息和战略决策信息2.研究开发部门新技术新产品设计研发信息3.市场营销部门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4“葡萄藤”渠道员工对决策的反馈信息5.内部信息网络 Intranet跨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二外部途径1.大众传播媒介内容新、范围广信息资料,专题信息采集2.政府机关政策法规、专利标准、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3.社团组织学会、协会等行业团体收集内部通讯和专业简报等非公开出版物,了解最新技术与同行信息4.各种会议研讨会、洽谈会、交易会、发布会、展销会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与竞争对手信息5.个人关系获取非公开的机密信息6.协作伙伴供应链战略伙伴获取信息7.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与反馈信息8.外部信息网络——Internet网络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网络查询法:利用Internet 所提供的便利条件,通过多种网上信息查询工具采集所需信息;信息采集的方法1 内部信息索取法2 互通有无交换法3 委托采集法4 实物样品分析法5 实地考察法6 间接调查法7 网络查询法8 大众传媒采集法9 咨询采集法信息组织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内容:信息描述——初级组织外表特征描述信息揭示——中级组织内容特征揭示信息分析——高级组织信息重组,提供三次信息信息存储——空间组织存储在载体中,便于检索信息主要作用: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层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基本要求:1及时性,所谓及时有两层含义:一是时过境迁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有用信息要迅速采集;2准确性,信息要求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信息失真就会造成决策失误;3适用性,信息贵在于适用,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4经济性,取得信息是要付出代价的;注意信息价值与成本的关系,力求以最少的费用,发挥信息的最大作用;语法、语义、语用信息的组织方法语义信息组织+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内容特征为根据序化信息1分类组织法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专利分类商品分类职能分类2主题组织法主题——信息所论述的主要对象主题词——用来表述信息主题的词语主题法——把主题词作为文献标识,对主题词进行字顺排列,进而表达文献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语用信息组织 +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效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1重要性大小组织法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序化信息;如大众传媒的栏目设置;2权值组织法赋予信息不同的权重值,以权值大小组织信息,如决策方案的选择,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估指标等3概率组织法以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来组织信息;预测体育比赛的胜负等4特色组织法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组织信息;如摄影信息,旅游信息等语法信息组织 +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外表形式特征为根据序化信息1 字顺组织法2 代码组织法3 地序组织法4 时序组织法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信息流的运动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使用、反馈最简单的信息处理过程:收集、加工、传递、使用四个环节;信息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基本规律用户的信息行为主要表现: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基本规律穆尔斯定律Mooers内涵: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信息比不取得信息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定律表明: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对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有很大影响; 穆尔斯定律告诉我们:信息的使用与获得信息的容易程度成正比;”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内涵: 1948年齐夫完成了专着-人类行为与最小努力原则,该原理认为,一个人的整个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花费最小力气驱使的 ,即受“最小努力原则”的制约;尽量投入最小的力量,追求最大的效益是从事任何工作人们的共同愿望,最小努力原则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原则定律说明:用户的信息行为如同广义的走路,选择最短路线即遵循信息查询的可近性/快捷性省力原则,获取和吸收信息的工作量最小,符合齐夫最小努力原则;马太效应定律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马太效应现代涵义: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定律说明:用户信息需求与用户积累信息量之间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用户掌握的信息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信息需求,从而引发更多的信息行为,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依次类推越来越多,反之,越来越少;组织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特点分析企业物流和信息流的关系1、信息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对信息流的回应;2、信息流影响物流,控制和调节物流信息流不畅通就会导致物流不通;3、物流是有形的单向流动,信息流是无形的双向流动;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的基本步骤1明确影响企业竞争和赢利能力的信息资源的范围;2设定信息组织,规范管理制度3制定信息资源开发规划4建设信息网络平台5建设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6整合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7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智能;比较分析MRP、MRP-2、ERP之间的关系信息管理逻辑顺序方法的基本步骤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信息登记、信息评价第一步:信息调查信息调查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数据;调查的目的:查清组织内部、外部信息资源的情况,包括显性信息资源、隐性信息资源等;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第二步:信息分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分析和综合;第三步:信息登记信息加工描述:信息经过一定的分类之后,需要大量的登记、归纳和整理;第四步:信息评价信息分析与研究:信息评价的目的:更好地使用信息资源;任务:需要研究每一项信息资源的供应、管理和使用情况,核算信息资源的成本,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评价;物理过程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管理活动;信息生命周期: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从信息的产生到最终被使用发挥其价值,一般可分为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这几个阶段;物理过程方法包括四个方面:1信息需求与服务;2信息收集与加工;3信息存储与检索;4信息传递与反馈;BSP方法的步骤一.准备工作;二.研究开始阶段调研;三.定义企业过程;四.业务过程重组;五.定义数据类;六.分析企业/系统关系七.定义信息结构MIS的总体结构;八.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基本过程第一步:进行业务分析,建立企业模型第二步: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第三步:子系统划分一体化战略信息管理的内涵从战略规划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之为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是企业信息功能战略的制订、实施、监控、调整及其与企业业务战略的整合过程;从理论来源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作战略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交集,是一种跨领域的管理活动从其作用领域来看:战略信息管理是一个作用于所有企业活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领域;而从其活动内容来看:战略信息管理是围绕企业信息活动以及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等相关资源要素实施规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活动的多功能领域;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说阶段一:文本管理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人类信息管理的核心是对信息的物理载体进行管理,信息管理人员更关心信息载体的安全和保护而不是其传播和使用,与此相对应,信息管理功能是低水平和辅助性的;阶段二:公司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标志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管理重点开始由信息载体演变为信息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效率;阶段三:信息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7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管理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企业开始把信息内容本身看作是等同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战略资源,把信息管理功能视为等同于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开始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阶段四:竞争者分析和竞争情报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竞争情报是经过筛选、提炼和分析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集合,是企业决策层的主要需求信息;因竞争的加剧,企业认识到必须有效利用信息来制定更积极的战略,维持或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开始研究和开发能够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系统;阶段五:战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阶段知识本身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主要利用信息、数据,并将其转变为有价值的可控的知识财富;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一套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基于Intranet的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联网;这是企业信息技术战略的基础结构层次;通过Intranet把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实现企业员工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外联网;这是在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Intranet相联的战略伙伴协作网;通过企业外联网,把与本企业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诸如供应商和分销商等联成一体,使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的管理,并能更好地把握住竞争机会;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电子商贸网;这同样是利用了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并与Intranet相联的产品销售与用户服务网;通过企业电子商贸网,可以提供联机销售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用户支持系统,拓展市场份额或打开新兴市场;战略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管理的过程战略信息资源是与企业战略相关或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及所产生的信息资源的总和,是那些决定企业命运的、为企业决策所必需的、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和远期规划的信息资源;战略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1 广泛收集一般信息资源;2 加工、提炼形成战略信息资源;3 分析战略信息资源;重点阶段4 传送战略信息资源给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战略信息资源的价值;信息管理机构的基本功能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企业信息管理机构的组织模式1、集中式结构模式;中小企业2、分散型结构模式;不设信息管理中心,各职能部门设信息员3、集中-分散型结构模式;大型企业,理想的结构模式企业CIO 的职责和知识能力素质CIO 的职责1从统揽业务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信息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2熟悉各业务部信息流的关系,规范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能够综合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工作;3熟悉信息科学、系统方法和信息技术,能够将数据管理、网络通讯、计算机处理等方面的工作统筹安排,发挥作用;。
信息管理概论1(重点)
信息管理概论1(重点)1、古代、近代和现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各有何特点?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为主,我国也有着良好的信息管理传统,个朝代都有专门记录和管理档案文书的官员,但其倡导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类法;近代信息管理除了图书这种信息载体类型外,报纸、杂志等新型载体也大量涌现,还有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彻底被打破,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时期新型的信息存储机构—图书馆,这种专门化的信息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同时还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利用等过程的解释;现代信息管理时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室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接着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媒介形式出现,随之信息资源类型不断多样化除了文献信息资源外,还出现了微缩型、电子型、网络型等新型媒体,信息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图书馆在这一时期继续扮演着社会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但它已经不再是唯一具有此类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如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它们共同承担着不同领域。
2、信息管理的层次角度是从信息的组织、加工、整理3、现代信息管理的含义: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在这里,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配置、传递、利用、反馈和评估。
4、信息管理的名词解释:信息指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成、含义和效用,认识论层次信息还衍出另一组有用的概念,即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指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实得信息是某主体在观察该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信息管理学重点
1.论述信息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在管理、决策和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管理,就是在认识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使用已有的资源以实现某种目标的活动。一般认为,管理活动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沟通、指挥、协调和控制,而这些管理职能的实现都以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再生为基础。不难想象,离开了信息,制定计划就失去了应有的依据,组织管理就会变得混乱无序,沟通交流将成为无稽之谈,调度指挥只能是瞎说一气,协调不知该从何做起,控制会缺乏必要的前提。总之,离开了信息,任何管理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
填空: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物的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
3.BPR实现的手段是两个使能器: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组织。
论述:
1论述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在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MIS(管理信息系统):所谓MIS,主要指的是进行日常事务操作的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管理需要的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将处理的信息与时反映给管理者的一套网络管理系统。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组织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与时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从而把握发展契机。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组织管理,原有的组织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竟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于是管理学界提出要在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创新。如“虚拟企业”本主张为顺应日益动荡的市场形势,抓住市场机遇,由不同企业为某一特定任务要求而临时组建经济实体;“学习型企业”主张企业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求得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等等。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管理信息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科学的信息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不完全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共享性可加工性有用性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客观记录、分类和存储,它不被用来传递任何特定意义。
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图、声音、图像/图片等。
---语法信息信息是被组织起来、对接受者有特定意义的数据。
它可能是一些接受者知道的,也可能不知道但接受者自己能解释。
---语义信息知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提取形成的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反映过去经验、具有价值性的数据。
---语用信息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生产者:是为某种目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信息生产的产品,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信息是由人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
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它具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对象的选择性。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可共享性、无穷无尽性和驾驭性等。
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其支柱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标题:深入探讨《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第一部分:引言1.1 信息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中,信息管理学基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传播,更关乎到组织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作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承载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信息管理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浅谈信息管理学基础2.1 信息管理学基础的定义信息管理学基础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获取、加工、存储及传播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和个人的需求。
2.2 信息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增长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信息管理学基础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过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深入解读《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3.1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的内容概述娄策群教授在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管理学基础的理论框架,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利用等内容,全面覆盖了这一学科的核心知识点。
3.2 重点知识点解读书中对于信息资源的分类、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组织与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信息管理学基础的本质和核心。
第四部分:总结与回顾4.1 对《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的全面理解通过学习本书,我们不仅对信息管理学基础的概念有了全面的了解,更能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领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对这一学科的认识。
4.2 个人观点与理解笔者认为,《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笔记》作为一部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教材,对于帮助我们建立信息管理学基础的正确认识、提升信息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应该将书中的理论与方法灵活运用,不断优化信息管理的实践效果。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以下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简答题重点: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特点(1)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融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2)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需要由人来做,只有人和机器的合理配合,才能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
(3)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管理系统,它将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融入其中,如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
(4)多学科交叉:涉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和存储;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利用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信息管理者负责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
2、层次结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分为作业层、管理层和战略层三个层次。
作业层系统主要支持日常的业务操作,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管理层系统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帮助他们进行监督、控制和决策;战略层系统则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如市场预测、长期规划等。
3、功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决策支持等。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和道义上 如何给人以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 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 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28
“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
管理制度: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
与管理和决策并共享权力。
3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
12
主要贡献:
(3)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 1) 劳动分工:不能分得过粗或过细; 2) 权力与责任:权利和责任应相一致; 3) 纪律:没有纪律,企业就难以发展;
4) 统一指挥:每一个成员都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5) 统一领导: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活动,只应有一个领导人和 一套计划;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 7) 公平的报酬:使员工和公司双方满意;
不平,生产效率一直不理想。为此,美国科学院专门组织了
一个包括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会见与交谈研究、绕 线观察实验的研究小组。
18
“霍桑试验”
研究发现:原来假定的对工厂生产效率起影响作用的照 明条件、休息时间以及薪水的高低与工作效率相关很低, 而工厂内自由宽容的群体气氛、工人的工作情绪、责任感 与工作效率的相关程度较大。也就是说,职工的士气、生 产的积极性主要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
从低级到高级,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不可 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如吃饭、 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第二层次: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 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① 物质上
信息管理概论考试重点(全已排版)
一、名词解释:1、现代信息管理:答: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2、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3、信息(认识论层次的):答:指的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务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4、信息资源(广义的):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的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数据),信息劳动的设备——计算机等工具,信息劳动的技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
5、信息技术:答: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涉及信息的生产、获取、检测、识别、交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信息活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6、信息组织:也称信息有序化或信息整序,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7、网络信息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机构和行业利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递和提供利用等一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
8、元数据:是指用于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网络化的电子资源的结构化数据,通过它可以提示各类电子文献的内容和其他特征以方便检索,能够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其典型的操作环境是网络环境。
9、信息采集:答:就是信息的选择和提取的过程,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从信息资源中搜索、选择和提取的连续过程。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重点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重点笔记摘要:一、信息管理学基础概述1.信息管理学定义2.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3.信息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二、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1.信息资源的定义与分类2.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3.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三、信息检索与检索语言1.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2.检索语言的种类与作用3.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与评价四、信息分析与评价1.信息分析的方法与技术2.信息评价的原则与方法3.信息分析与评价的应用案例五、信息安全与保护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2.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3.信息安全保护的措施与技术六、信息政策与法规1.信息政策的作用与内容2.我国信息政策的发展现状3.信息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正文:信息管理学基础是研究信息资源规划、管理、检索、分析、评价、安全与保护以及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学科。
娄策群所著的《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对这一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首先,信息管理学基础概述部分对信息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信息管理学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获取、存储、传输、利用与保护信息资源,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其次,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是信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在此部分中被详细阐述。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也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接下来,信息检索与检索语言部分阐述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检索语言的种类与作用以及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与评价。
信息检索是指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帮助用户找到所需信息的过程。
此外,信息分析与评价在信息管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信息分析的方法与技术以及信息评价的原则与方法都在本部分中被详细介绍。
信息分析与评价的应用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借鉴。
信息安全与保护是信息管理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都在本部分中被详细阐述。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三要素:目标←功能←系统信息处理的四个过程:收集、储存、检索、加工信息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者为到达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知识: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策略与过程。
知识管理目标:实现知识共享信息收集的三个过程:①信息整理-分类、排序②浏览审阅③再次审理〔最终得到全信息〕全信息的三个层次:①语法信息②语义信息③语用信息隐性信息转化为显性信息:隐性信息三大特征:人类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隐性信息转化为显性信息的转化管理程序:梳理、导入、持续改良信息资源管理的三层次:个人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在传递过程中要保护信息财产信息资源管理的条件〔要素〕:技术、组织、环境、服务企业信息财产:产权、版权、文献、资料、挖掘到的竞争对手的信息政务信息强调公开透明、高效政务信息属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掌握越多越好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数量大、价值高、储存分散、或排他性、搜寻难等特点怎样保证政务公开:1\司法——公开审理2\在省级重要报刊、电台、电视台放出。
以保证最大化的公之于众。
在网上建立专门发布新消息的一栏,并由专人负责收集相关反馈意见信息资源配置三手段:①有形杠杆〔经济手段〕②无形杠杆〔行政手段〕③法律手段信息政策:是指国家用于调整信息也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划的准则,他涉及到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和管理等综合性问题。
信息法规:是通过法律程序对各项信息政策予以确立,使之标准化,具有约束力,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国家或政策府是信息政策的主体。
第1章-信息管理学概述ppt课件(全)
积存信息 接收方已有的先验信息 是对自在信息的“解释系统”
1.1 信息
1.1.1 信息的概念 1.1.2 与信息相关的几个概念 1.1.3 信息的类型 1.1.4 信息的特征 1.1.5 信息的度量 1.1.6 信息的功能
1.1.2 与信息相关的几个概念
(1)数据(data)
一小部分知识或情报(ΔI)的信息需求满足状况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K(S)。
基于经验的信息度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信息计量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 评估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方法
(2)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常用的信息度量方法,是按表达信 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的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来衡量。
维 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信息是人们在 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 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内容的东西。信息的实质是负熵
(4)我国著名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的信息定义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是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 态的表现形式。
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状态: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是指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 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 的属性。
本课程取该定义为标准定义。
(5)卡尔﹒波普尔(K.Popper)的“三个世界”理论
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 物 理 领域
第二世界 主观现实领域
第三世界 客观知识领域
三类信息
有关客观物理世界 的信息
有关人类主观精神 世界的信息
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是 对信息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产物,包括显性知识和 隐性知识。“系统化、组织化的信息”
信息管理学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信息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为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和创新提供支持。
本门课程将介绍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管理的本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理解信息管理在组织中的应用和价值。
3. 学会运用信息管理工具和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1. 信息管理学概述1.1 信息管理学的定义1.2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信息资源管理2.1 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2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3 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和利用3. 知识管理3.1 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意义3.2 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3 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4. 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4.1 数据管理的概念和目标4.2 数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3 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5. 决策支持与智能系统5.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5.2 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和应用5.3 智能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6.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6.1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6.2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3 信息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教学来传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信息管理在组织中的应用和实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开展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管理操作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信息资源管理学导论》,主编: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参考书目:1. 《信息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2. 《现代信息管理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
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
本章的重点包括:
1、信息交流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素;
2、信息栈的含义及功能;
3、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代理交流的特点,及其与直接交流(无信息栈参与)的比较;
4、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信息交流的比较。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2、掌握反映信息内容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和齐夫定律;
3、掌握反映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
4、掌握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率(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5、了解网络信息分布出现的新特征和新规律,并思考传统的信息分布规律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
本章的重点包括:
1、信息源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定的信息检索任务,
对各类可利用的信息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信息获取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2、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主要有哪些;结合这些指标怎样评价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3、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主要有哪些;分析采全率和采准率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4、网络信息源及其特点,了解网络信息评价的主要指标;
5、掌握网络信息的主要获取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组织的概念,理解什么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以及信息组织的目的;
2、信息组织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分类法和主题法)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
3、了解信息描述和揭示的一些主要标准,如MARC、元数据、通用标记语言;
4、掌握知识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知识组织的技术与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分析信息检索流程与信息组织流程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信息检索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特征;
3、什么是检索策略,如何根据检索命题制定优化的检索策略;
4、信息检索效率评价是主要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5、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领域的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的应用现状及其功能特性。
本章的重点包括:
1、了解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分析不同服务方式中的信息服务提供方、信息用户,以及这种信息服务方式的特征;
2、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的层次及特征,分析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征;
3、掌握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结合某种特定类型的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分析其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4、掌握信息用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
1、诺兰模型中所描述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2、掌握信息系统的三种主要架构模式,及各自的特点,并了解日渐普及的多层架构模式;
3、从系统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相关活动;
4、了解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5、了解信息系统的评价阶段及评价的相关内容。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机构的类型划分;
2、了解信息机构的管理策略;
3、分析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性质与其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之间的关系;
4、掌握营利性信息机构的市场价格策略,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信息商品的定价问题;
5、了解网络信息机构的发展现状。
本章的重点包括:
掌握信息政策的含义及体系构建;
了解国内外信息政策的发展现状;
掌握信息法律的含义,分析其所要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信息活动及信息管理工作,认识并了解信息法律制度及规范主要涉及到哪些领域;
掌握信息法律立法的三种模式;
了解网络环境下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