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复习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一、基本知识1.面向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美国最先提出的;2.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这是从对广义上来描述信息管理定义;3.信息的特性有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独立性、信息存在具有普扁性和客观性等。
4.从涵盖范围上讲,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5.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中其技术管理阶段的核心是信息流的控制6.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对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工程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举世瞩目的“金桥”工程;所谓“三金”工程,实际上是“金桥”、“金卡”、“金关”三大基础工程式的简称。
7.从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8.齐夫定律要求的一篇较长文章的字数约为5000字以上;9.对于守恒系统,R信息守恒的含义是信息接受者在接受信息时所特有的“0”或“1”的特征;10.追溯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11.信息检索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料;12.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量,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活动;13.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传递14.S行为有书写、绘画等15.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引起的信息富集分布表现为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16.共时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17.图书馆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是信息传递模式的多向被动传递18.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多向主动传递19.根据信息栈的功能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20.多向对称性法的条件是信息在同介质中传递21.造成信息附加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23.对于信息源的评价方法,属于间接评价法的是评分比重、最高评分频度、平均名次指标;24.随着网络的发展,HTML的缺点是扩展性差25.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是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律26.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是智力型信息源27.对于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二者是一对互逆过程;28.四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是指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组织方式,超媒体方式;29.社会信息化的三个层次是指生产工具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30.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是零次信息源31.知识表示两种类型是指主观知识的表示和客观知识的表示;32.任何信息都包含的六个要素是内容、原因、时间、地点、人以及方法、途径、状况。
信息管理基础重点
信息管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相关因素(人、信息、技术和机构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
“信息管理”包括:微观上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宏观上对信息机构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2、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3、主题组织法:是按照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主题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
学术论文以及书刊内容的组织中采用的标题、章节次序等可视为较简单的主题组织法。
4、超文本组织法: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法,它的基本结构由结点(node)和链(1ink组成。
结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链则用于表示各结点之间的关联。
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文本信息中若干可产生联想的内容(结点),通过建立结点间超文本链接,构成相关信息的语义网络,就可以实现超文本的信息组织方式。
5、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包括目录分类式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式搜索引擎6、信息推送:就是"web广播",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在互联网上通过定期传送用户需要的信息来减少信息过载的一项新技术。
推送技术通过自动传送信息给用户,来减少用于网络上搜索的时间。
7、生命周期法:又称结构化方法,基本思想是采用结构化、模式化,自项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以用户为中心。
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
8、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就是要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对象类),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其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二、问答:(一)信息:1、含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精)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试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即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事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信息的属性1. 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和信宿三重性。
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信息。
2. 多样性。
3. 可识别性。
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 可加工性。
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5. 与载体的不可分性。
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 对载体的独立性。
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我们将信息内容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的信息称为第一类信息, 将信息内容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的信息称为第二类信息。
7. 可传递性。
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 可共享性。
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 非消耗性。
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的资源,可以多次开发,反复使用。
10. 强时效性。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在特定条件下执行特定的任务时产生的,所以这些信息必须与执行的任务及环境密切相关,超越了时间界限,情况有了变化,原有的信息就没有价值了。
信息与知识、情报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
知识具有社会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社会性是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
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动态性事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
信息与数据数据是信息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且可被接受者 (人或机器识别的物理符号。
这些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信息是数据所包含或反映的内容, 而数据则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管理的定义信息管理就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分析和提供利用的活动。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1: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本体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信息(认识论)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
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
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信息的特征:2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2)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3)(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4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5)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6(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7)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8(.、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3。
-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信息-知识数据由事实-“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取和评价的结果;、信息流4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即信息流。
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信息管理5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信息管理的视角6(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信息管理学基础资料整理
| 信息管理学基础资料整理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1 信息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①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信宿三重性。
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信息,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交换。
②多样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1)按其发生的领域不同:无机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2)按其载体和储存方式不同:天然型、实物型、智力型、文献型、网络型信息。
(3)内容性质不同:政治、法律、科技、经济、管理信息。
(4)对其内容的加工深度: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
③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在这里主要是指能被人类所识别。
人类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识别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工具间接识别信息,不同的信源发出的信息往往需要不同的识别方式。
④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展和浓缩,也就是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⑤与载体的不可分性: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这就是与载体的不可分性。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信息加载在一定载体上以供传递或以后备用。
⑥对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为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这就是对载体的独立性。
⑦可传递性: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传递信息的速度。
⑧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在不同时期可被不同的人利用,在同一时期也能被多个人共享。
⑨非消耗性: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资源,可以被多次开发,反复使用。
如一本书的信息不会因为被人阅读而减少。
⑩强时效性:信息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开发利用价值。
信息必须满足用户特定时的信息需求,信息必须与执行的任务极其环境密切相关,超越了时间界限,情况有了变化,原有信息就没有价值了。
信息管理基础重要知识点大纲
重要知识点大纲第一章(重点)1、信息的概念(重点,复习时需展开)哈特莱: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形式(语法)判断1:A1和A2是不完全相同的判断2:A1和A2是完全不相同的申农: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功用(语用)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是未知信息,已知信息不存在不确定性,但也是信息,是已知信息。
所以,该定义范围窄了。
维纳:与外界交换的东西—内容(语义)人和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包括:物质、能量、信息。
该定义范围过宽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动态性:信息在不断发展更新;依附性:信息依附于信息载体;相对性:不同的认知主体获得信息各不相同;可传递性:信息可以利用各种媒介进行传输,传输的成本低于其他物质;可共享性:信息被他人获得后,原信息持有者没有其他损失,即信息是非消耗的;可加工性:信息可以变换形式;事实性:信息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捏造;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增值性:人们通过利用信息,可以获得收益;可压缩性:信息可以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会丢失信息的本质;可存储性:信息可以存储在不同的存储介质里;可变异性:信息再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失真;不完全与不对称性:市场中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按主体的认识层次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通信工程)语义信息:考虑其中内容因素的信息(信息检索)语用信息: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信息服务)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重难点)(1)一次信息一次信息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活动成果的直接记录,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等。
(2)二次信息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简单加工产生的一类信息。
如目录、题录、简介、文摘、索引、书目数据库等。
二次信息的形成是信息从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化的书目控制过程。
它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
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1.名词解释(1)信息管理:不单单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2)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地一种方式。
(3)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是将反映信息质量地指标用具体的数字、公式客观的表示出来,主要采用统计、数学或者经济模型地方法。
(4)信息服务: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它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
(5)主题法:是指以表示信息资源主题的语词做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的方法。
(6)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7)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和指南。
2.简答题(1)简述信息机构的划分标准及类型,每种类型请举例说明;p370,p371 (1独立信息机构公益性信息机构: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盈利性学校机构:搜索引擎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网络信息公司。
(2组织内部的信息机构:政府内部信息部门、企业竞争情报部门(2)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那些阶段。
P25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包括1.信息创建(产生|发布)阶段,2.信息采集阶段,3.信息组织阶段,4.信息存储阶段,5.信息利用阶段,6.信息清理阶段(3)根据网络信息交流中介对信息交流内容的控制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那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P68(1 纯技术型中介(指仅提供网络信息交流的技术支持系统,不参与对交流内容的控制)零栈交流:短信,微信,QQ(2 内容选择控制型中介(对交流内容进行过滤控制,但仅做删除和屏蔽,而不对内容进行组织和修饰)准栈交流:BBS、个人网站、Blog、新闻组、(3 内容完全控制型中介(对网络信息进行采集、控制、组织、存储、发布和管理、的中介)有栈交流:大期刊数据库商,各大网站,数字图书馆(4)简述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一、信息的概念1、信息概念的发展❖我国南唐诗人李中《暮春怀古人》的诗中“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就有“信息”一词,这里指的是音信、消息。
❖“信息”的英文是“information”,日本把它称为“情报”,我国台湾则称为“资讯”。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由哈特莱于1928年在其《信息传输》一文中使用。
❖信息论学者申农把信息看作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即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学者维纳认为:信息这个名词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对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即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一种内容。
❖当计算机出现后,信息被看作数据。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作是信息的传递。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中,信息又被看作经验、知识和资料。
❖信息在哲学中的发展又认为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作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定义(1)我国学者钟义信指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2)信息的概念是有层次的: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3)从认识论层次上定义,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4)所谓信息,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
3、数据、信息、知识及其相关概念(1)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信息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管理信息:本体论层次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知论层次将信息定义为主题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广义认为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2. 信息传递模式多向主动传递:这种方式是S(信息生产者)或A(专业信息服务机构)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受者(R)如网站对信息的选择和发送。
单向主动传递:这种方式是S或A 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这是专业信息服务中的高级阶段,所传递的信息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也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信息的用户是主动的,而信息传递本身是被动的,也称无向被动传递。
单项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主要指由S或A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是由R提出问题,对S或A来说是被动的,而信息传递的对象又是特定的咨询者(R),也称有向被动传递3. 网络实名,技术中立,文献著录,文献标引网络实名:是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上的全新互联网访问技术,是继域名之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访问技术。
技术中立:在政策法律体系中包括技术规范。
在具体的政策法律制定中排出技术的影响。
文献著录: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文献标引:是指分析文献的内容属性(特征)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定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主题组织法:所谓主题法,也称词汇控制组织法,是以语言为基础,用表达概念的词或词组来揭示文献内容的一种方法。
信息管理基础考点
信息管理考点第一章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 (1)第二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3)第三章 SQL语言及SQL Server 2008 (4)第四章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 (6)第七章系统测试与开发管理 (7)第一章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1.数据:a数据的内容是事物特性的反映或描述b数据本身是符号的集合P12.信息:有效的数据数据和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P23.信息属性:真实性、时效、依附、等级、变换、价值、共享、压缩P24.信息管理3个主要时期:传统管理、技术、资源(区别于数据管理的3个时期) P45.信息技术管理时期最大特点: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象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主要阵地P46.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的最大特点:经济手段、人文手段7.信息管理技术(MIS)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DBMS)、应用软件开发工具、最终用户软件8.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计算机系统(硬、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9.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基本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10.数据库(DB):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相关数据集合11.数据库系统分类:从DBMS:三级模式结构(外、内、概念)从数据库的物理分布:集中式、C/S(二、三层结构)、B/S(二、三、四层结构)12.DB强调数据,DBMS强调系统软件,DBS强调数据库应用的整个运行环境对比记忆:数据库系统(DBC)3部分: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DBC的核心)、应用程序13.计算机网络可分为资源子网(主机(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负责处理数据)、通信子网(通信控制、处理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负责整个网络的通信管理和控制、数据传输)14.TCP/IP协议:不同语言之间的统一性交流(跨平台的计算计之间的通信)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1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型、树型、混合16.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17.管理信息系统(MIS):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一个人-机系统18.诺兰把MIS的形成过程分为6阶段:初装、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信息管理19.典型的MIS:MRP材料需求计划、MRO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20.MIS的结构:纵向(3个层次: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作业管理层)2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22.决策结构化程度3个层次: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23.MIS数据规模的金字塔结构:层次越高,信息概括性越强、变化越少、数据量骤减、结构化程度越低24.MIS的基本功能概括为4个子系统:市场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4个人子系统与逻辑中心数据库连接25.MIS的开发过程:系统分析(建立MIS逻辑模型,做什么)、设计(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怎么做)、实施、评价26.现代管理业务的特点:信息化、标准化27.信息分类: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学总复习完整版
信息管理学总复习第一章☐信息我国著名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的信息定义◆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是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状态: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是指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本课程取该定义为标准定义。
三种重要的观点1928年1948年1950年领域变化:通信——信息论——控制论代表人物:哈特莱——申农——维纳☐哈特莱(信息传输):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申农(通信数学理论):把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的减少,即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内容的东西。
信息的实质是负熵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这决定了信息具有普遍性。
2、无限性和有限性物质的无限性决定了本体论层次信息的无限性;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决定了认识论层次信息的有限性。
3、客观性与主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本体论层次信息决定了信息的客观性和绝对性;认识论层次信息决定了信息的主观性和相对性4、依附性和独立性任何信息都必须有一定的载体,没有物质载体,信息便无法存在;载体的转换不会改变信息的性质和含义。
5、传递性信息可以从空间或时间的一点传到另一点。
6、动态性与时效性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决定了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信息只有在特定的时刻或时期,才有利用价值。
7、信息的可共享性信息在利用中不被消耗,可以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提供给众多的用户利用。
信息不会因为与别人分享而减少;布鲁克斯信息度量经验方程式英国著名信息学家指出人的知识接受与信息接受密切相关,提出了著名的布鲁克斯方程式K(S)+ΔI=K[S+ΔS]K(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ΔI为吸收的情报量,即能够理解、整合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信息;K[S+ΔS]为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形成的信息知识结构。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语义信息:语义信息指考虑信息内容因素的信息概念。
2.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3.普赖斯曲线:以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不同年代的文献量在坐标图上逐点描绘出来,然后以一光滑曲线连接各点,则可十分近似地表征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
这就是普赖斯曲线。
4.零次信息: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包括听、视、嗅、味、触觉)的结果。
5.知识地图:布鲁克斯知识地图,是对文献中所含内容进行分析,找到人们创造与思考的相互影响及联系的结点,像地图一样把它们标记出来,以展示知识的有机结构,为人们直接提供创造时所需要的知识。
6.诺兰模型:诺兰模型是指理查德•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统一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六个阶段的分析模型。
二、简答题1.信息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答:信息的基本属性包括:(1)普遍性和客观性;(2)广延性和无限性;(3)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和独立性;(5)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2.社会信息化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答:社会信息化一般包括四个发展阶段:(1)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2)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3)企业信息化阶段;(4)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阶段,包括办公室自动化、消费信息化、家庭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等。
3.文献老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哪些?答:文献老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普赖斯指数指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知识点
1、概念定义:管理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历史发展:工厂管理--古典管理阶段;组织管理--当代管理阶段;组织间管理--现代管理阶段。
3、发展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管理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管理在功能、组织、方法和理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
4、基本职能:计划工作表现为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
5、研究内容: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1.信息: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3.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产生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知识连续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4.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信息发出的源头即信息的起源。
事物、人、组织机构等都可以产生信息,故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5.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使信息由无序集合变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信息流:广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7.信息产品: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都可视为信息产品。
8.首席信息主管(CIO):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9.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整体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虚拟企业:狭义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性的企业网络,以共享技能,共同分担成本,并开发新的市场。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的一般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
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1)产品信息化;(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5)社会生活信息化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信息管理的定义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