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02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02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02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02论述题1.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答:将其划分为四个典型的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①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②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技术管理阶段着眼于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并对信息流进行控制,技术因素占主导地位,技术专家唱主角。

③信息资源管理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④信息资源管理仅关注显在知识忽略了隐形知识的管理,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略了学习与创新过程,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忽略了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成一种资产。

知识管理是在克服信息管理固有的缺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2.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①马太效应描述信息对象的优势和劣势过度积累,容易使信息工作者按简单的优劣进行信息的选择、评价、传播和利用,走入极端。

②马太效应所形成的信息分布富集有时仅仅是表面的、外在的。

例如一篇论文被引次数多并不一定表明它有较高的价值。

有的优势积累过程带有突发性和受统计学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价值失真。

③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如果过分注重核心信息源,就会忽略分布在其他信息源中有价值的信息。

④马太效应青睐名人、拒绝新人的习惯势力不利于新人成长,限制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的产生及传播。

由以上分析可知,马太效应的积累要适度,不能任其发展,为保证信息的产生和分布比较科学合理,适当的干预是必需的。

3. 自由论述题简答题1. 文献信息老化的因素①文献增长。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总6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一、信息的概念1、信息概念的发展我国南唐诗人李中《暮春怀古人》的诗中“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就有“信息”一词,这里指的是音信、消息。

“信息”的英文是“information”,日本把它称为“情报”,我国台湾则称为“资讯”。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由哈特莱于1928年在其《信息传输》一文中使用。

信息论学者申农把信息看作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即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学者维纳认为:信息这个名词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对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即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一种内容。

当计算机出现后,信息被看作数据。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作是信息的传递。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中,信息又被看作经验、知识和资料。

信息在哲学中的发展又认为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作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定义(1)我国学者钟义信指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2)信息的概念是有层次的: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3)从认识论层次上定义,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4)所谓信息,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

信息源:信息的来源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管理信息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科学的信息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不完全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共享性可加工性有用性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客观记录、分类和存储,它不被用来传递任何特定意义。

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图、声音、图像/图片等。

---语法信息信息是被组织起来、对接受者有特定意义的数据。

它可能是一些接受者知道的,也可能不知道但接受者自己能解释。

---语义信息知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提取形成的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反映过去经验、具有价值性的数据。

---语用信息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生产者:是为某种目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信息生产的产品,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信息是由人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

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它具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对象的选择性。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可共享性、无穷无尽性和驾驭性等。

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其支柱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1、申农在定量测度信息时,把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的减少,亦即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3、全信息: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语法信息: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语义信息: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语用信息: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乃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4、数据+背景=信息信息+经验=知识5、当代社会三大支柱性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6、经济信息化为社会信息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7、信息流一般经由两条渠道从生产者流向利用者●一条渠道是信息由信息生产者直接流向信息利用者●另一条渠道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8、什么是信息管理(狭义、广义)P229、CIO:信息总监 CKO:知识总监10、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1)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2)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知识管理阶段:11、高速信息网把方便的信息服务带来了家庭的办公室,使人们可以像使用自来水和煤气一样方便地使用全球信息资源,但带来的问题比以前也严重得多第一是信息量急剧增长,网络无序扩大,网上信息陷入严重混乱,使人们难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完整word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1、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分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荷载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信息+经验=知识)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范围2、信息社会与以前社会形态的变化表现(1)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它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经济手段引进的原因(1)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并支(2)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3)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5、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1)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忽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2)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视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3)对信息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不够重视,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4)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第二章6、信息交流的定义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信息管理学复习

信息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题型:一、选择题2X10分二、判断题2X10分三、名词解释4X5分四、简答题5X4分五、论述题10X2分1.信息的定义•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 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指信息本身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

•信息活动:与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以及系统开发、技术更新、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等与信息行为有关的全部社会活动统称为信息活动。

即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第二章信息交流1. 共时交流与历时交流⏹ 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2.信息栈(1)定义: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2)信息栈的特征与职能根据信息栈W的功能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

3.社会代理(1)定义: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

信息管理学复习

信息管理学复习

一、选择、填空:1、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

2、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资源主要有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等基本要素。

3、信息资源三角形:4、在计算机处理中,常用的信息度量方法是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的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

这是一种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方法。

(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的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的方法是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方法。

)5、信息、校园网络、大学生是校园网络信息环境的三个基本要素。

6、最早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是日本的梅棹忠夫。

7、信息社会的五大标准是技术标准、社会标准、经济标准、政治标准、文化标准。

8、信息时代的三大定律: (1)、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即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

→描述: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会变得越来越便宜。

(2)、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预测的CPU 增长速度的三倍。

→描述:在可预见的不久的将来,人人可以免费上网。

(3)、麦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N 个连接创造出N*N 的效益。

→描述:物以多为贵,上网的人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多。

9、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动态开放性、及时发展性、技术推动性。

10、美国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 模式分别表示为: 谁(Who )→说什么(Say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给谁(To Whom )→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 11、布雷多克的7W 模式: 谁(Who )→说什么(Say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给谁(To Whom )→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 12、两级传播模式强调“意见领袖”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答:将其划分为四个典型的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①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②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技术管理阶段着眼于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并对信息流进行控制,技术因素占主导地位,技术专家唱主角。

③信息资源管理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④信息资源管理仅关注显在知识忽略了隐形知识的管理,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略了学习与创新过程,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忽略了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成一种资产。

知识管理是在克服信息管理固有的缺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2.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①马太效应描述信息对象的优势和劣势过度积累,容易使信息工作者按简单的优劣进行信息的选择、评价、传播和利用,走入极端。

②马太效应所形成的信息分布富集有时仅仅是表面的、外在的。

例如一篇论文被引次数多并不一定表明它有较高的价值。

有的优势积累过程带有突发性和受统计学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价值失真。

③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如果过分注重核心信息源,就会忽略分布在其他信息源中有价值的信息。

④马太效应青睐名人、拒绝新人的习惯势力不利于新人成长,限制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的产生及传播。

由以上分析可知,马太效应的积累要适度,不能任其发展,为保证信息的产生和分布比较科学合理,适当的干预是必需的。

3. 自由论述题
简答题
1. 文献信息老化的因素
①文献增长。

文献的增长和老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科学的发展,阐明科学知识的修正率。

②学科差异。

并不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文献老化速率都大体一致。

③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

不同的时期或阶段,文献的半衰期不尽完全相同。

④信息环境和需求。

不同信息用户对文献的需求是不同的。

2.Dublin Core的主要优点
①简单易懂。

15个标记元素通俗易懂。

1~7为描述资源内容的元数据,8~11为描述资源知识产权的元数据,12~15为描述资源实例的元数据。

②运用灵活。

既可以用于规范的资源描述领域,也可以用于非专业领域。

③国际通用。

已有德语、日语、葡语、西语等10余种不同语言的版本。

④可扩展性。

不仅15个标记元素和子元素可扩展,Dublin Core还可以与其他元数据元素连接使用。

3. 数据库组织方式
所谓数据库组织方式,是将所有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贮,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并通过信息线索直接连接到相应
的网络信息资源。

(数据库组织方式原理图)
4. 信息检索系统体系结构图
5.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图
名词解释
①采全率:用来衡量切题信息搜集的完整程度,指某一信息系统所含的全部切题性信息在当时系统内外所有切题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②采准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针对性,指某一信息系统所含的全部切题信息在当时该信息系统所有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③著录: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著录的结果是款目,它是反映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著录项目的组合。

④标目:是从文献内容和形式的某一特征指引排检线索的著录项目。

由于标目一般居于款目之首,并独居一行,故也称款目的领头。

⑤叙词法:是在单元词法等多种检索语言的基础上,以叙词作为标识符号,标引和检索文献信息的一种检索方法。

所谓叙词,就是一些以概念为基础的、经过规范化的、具有组配性能、显示词间语义关系和动态性的词和词组。

⑥网络实名:是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上的全新互联网访问技术,是继“域名”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互联网访问技术。

特点:a.可操作性强。

b.继承了域名等访问技术的优点,规避了其他访问技术的缺点。

C.使用的是自然语言。

⑦信息服务: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信息进行收集、评价、选择、组织、存贮,使之有序化,成为方便利用的形式;二是对用户及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⑧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