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讲义探究题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2

• 3.拓展启示类
• 例(08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 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 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 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 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 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 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 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 法
• 考点解读:
• 对探究性试题的初步认识 • 就阅读而言,探究是一种阅读方式,
它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 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
• 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 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 “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 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它不一定都标出 “探究”的字样。
• 四.梳理探究题的三大关系
• 1、拓展探究和文本的关系
• 例如(07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 灯火的温情 ( 叶延滨)
• 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 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 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 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现代文阅读之“探究题”归类破解技巧

什 么这 样说 ?请 联 系你 的 生 活经 历
或 阅读 体验 . 说 从 “ 山如 读 史 ” 说 观
己 的 见解 的一 种 新 题 型 。这 种新 题
我 们 自 身 方 面 的 感 受 去 大 胆 而 合 理 地 创 意 。如 :
文 中说 “ 山如 读 史” 作 者 为 观 .
无 缘 无 故 的 。现 代 文 阅读 题 就 往 往 会 命 制 一 些 揣 测 作 者 写 作 意 图 的
触 发 了 作 者 的 历 史 记 忆 , 醒 了 作 唤
力 的 功 效 , 以 , 以 毫 不 犹 豫 地 所 可 说 .02年 的高 考 . 定 会 有 更 多 21 一 套 试卷 将 出现 此 类 试 题 的 身影 。为
了 应 对 好 来 年 此 类 试 题 的考 查 , 我 们 就 很 有 必 要 来进 行 一 些总 结 、 研
、
人 生 启 示 型 的探 究 题
生 活 。生活 中许 许 多 多 的人 事 都 被
诗 歌 记 录 着 、 现 着 。一 部 《 经 》 表 诗 ,
高 考 所 选 考 的 现 代 文 , 般 都 一
是 经 过 命 题 者 严 格 挑 选 的 , 不 是 而 随 意 拿 一 篇 文 章 来命 题 的 。在 选 择 文 章 时 , 会 考 虑 其 既 有 较 深 刻 的 都 含 义 , 包 含 着 对 读 者 人 生 的 极 大 又 启 示 意 义 。那 么 , 题 者 设 置 人 生 命 启 示 方面 的 探 究 题 , 也就 是 很 自然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探究题答题技巧 PPT课件 1

探究题答题技巧
考试说明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 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能 力层级。
3.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 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解读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
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 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 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 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 吗?”
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 由。(7分)
3、融合型
所谓融合,就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每种 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 比如这道探究题:
在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化的进 程是一对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就如报道所反 映的,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请以 北京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
格,强化了人物性格:胡笛是国画专业毕业的,山水 画有名气,所以改掉暗记石丁看不出;他性格犟直(看 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才敢改掉
别人画中的暗记。(文本)
2、事例+观点
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 观点,请举例说明”等,事例一般有两种 要求形式,一是生活实际事例,二是一般 事例。此类题目,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 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 融合。
(2008年湛江一模)18.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 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 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高考现代文阅读

A、C
文章开篇说“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就 全文来看,这里的“文化”指什么?
PART ONE
文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篇说“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就 全文来看,这里的“文化”指什么?
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 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 治理想构筑起来的。
她每来到店里,打开小方包,“花钱买酒,举手
扬脖”“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
就走从来没有赊过账”。
而就是这样一位下层人却无辜惨死在造假的
罪孽之中,又进一步说明社会的弊病总是让社会
下层人众首受其害。
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象,在于唤醒社会的良
知,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下层民众应予以
高度的重视和关怀。
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
中生活。
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
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01
02
03
04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
添加标题
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
添加标题
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添加标题
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有知道她 叫什么”等,说明她一个穷困、地位微的人。 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 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 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 得“好看”?
PART ONE
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 得“好看”?
01
添加标题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高考链接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
• 18、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
谈谈你的认识。(6分)
• 〖答案〗(1)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 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 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 • (2)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 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 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 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 具体答题模式:文本+延伸
创新角度 (主题、 语言、文 本价值)
旧题回顾:(高密三模《青花瓷瓶》)
22.青花瓷瓶到底是真是假,小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这样的情节安排好吗?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看法。(6分)
探究角度——情节 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指向情节,指向人物,指向主旨。 答案示例2:这样安排不好。小说如果明确指出青 花瓷瓶是假的,就能更鲜明地表现出老板拿钱给 男孩纯粹是出于帮助人的目的,不带有商业色彩, 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有利于突出老板扶危济困 的德行。 主旨 人物
答案特点 :立足文本,尊重作者
山东卷近四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1、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杨澜专访余光中》 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 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 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6分) 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 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 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分) 2、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她只能活七小时”》 22.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分)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3、2011年山东卷—《审丑》《没有天堂》 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22.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6分) 4、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古怪的重水》 2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22.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策略之探究题 PPT优秀课件

症状: 1.群龙无首
处方: 1.要有观点
评 一 评
原先作者不太认可朋友的“欣赏别人的孤 寂是一种罪恶”,后来观察荷花,便也认同荷 是孤寂的。后来,便发觉自己也是孤寂的,有 些赧然,有些难堪,但并不认同是一种罪过。 最后,便认同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
症状:
处方:
2.层次不清
2.要有条理
评 一 评
先写与朋友相偕游植物园的经历,欣赏雨 中荷花的英姿勃发。再写自己在秋天独自去看 荷,花残时节,残荷欣赏“我”的孤寂。然后 写“我”的感慨,即兴衰都是生命过程的一部 分,荷花接受自然运转过程。最后找到了一朵 孤寂的红莲,让“我”不再孤寂。
你的答案可得多少分?
比 一 比
②积极意义: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 (观点)只有心中想着去高飞,你才有振翅的勇气, 才会去做飞翔的准备。(分析)现实社会是个重能力 讲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容易让人迷失于物欲的社 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去创造更大的 人生价值。(结合现实)每个人心中都要有想飞的念 头,你才有可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联系自身) 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 极意义。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题策略
一 二
三
了解考查要求 把握解题思路
讲究语言表达
一
了解考查要求
说 一 说
· 考点解说:
《考试说明》: 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题型举例
题型一:文本意蕴类 (侧重探究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2009湖南卷,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 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5分) 题型二:主旨探究类 (侧重探究阅读思维的发散性) 2011山东卷,“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 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题目例析

刚 翻 卯 时 牌 子 , 了半 个 时 辰 的 雪 又 开 始 下 了起 来 . 禁 城 内一 片 停 紫 混 沌 迷 茫 退 朝 的 小 皇 上 心 思 重 重 地 坐在 暖 轿 里 . 继 光 满 脸 悲 愤 的 样 戚
子 在 他 脑 子 里 挥 之 不 去 方 才在 金 台御 幄 中 。 虽 然 心 神 不 宁 举 止 失 措 . 他 但 被 冯 保 等 一 班 内侍 挟 裹 着 退 朝 时 . 他 仍 不 忘 让 内侍 把 那 件 破 棉 衣 拿
后 之 父 1 做 ” 来
“ 么 , 武 清 伯 做 的 棉 衣 ? 戚 将 军 , 没 有搞 错 ? ” 什 是 你
“ 皇 上 , 真 万确 !” 回 千
刚 刚 由冯 保 搀 着 回 到 御 幄 中 坐 下 的 朱 翊 钧 . 顿 时 瘫 得 像 个 泥 人 . 冯 保 眼见情 况不妙 , 喊一 声 : 大
“ 他 火 速 进 京 1” 令
“ 。 ” 是
冯保 正 欲 传 旨 , 居 正 一 旁 插 话 : 皇 上 , 将 军 的 话 尚 未说 完 。 ” 张 “ 戚 “ 接 着 说 ” 你 朱 翊 钧 原 地 踱 步 , 前 的 大 臣都 看 得 真 切 尽 管 眼 下 正 值 三 九 严 寒 近 飞 雪 飘 洒 , 是 小 皇 上 嫩 白 的脸 上 已是 渗 出 了细 密 的 汗 珠 可 戚 继 光 并 不 看 皇 上 脸 色 , 自奏 道 : 臣 已调 查 得 知 . 崇 古 大 人 把 兀 “ 王 蓟 镇 兵 士 的换 季 棉 衣 , 都 交 给 武 清 伯 李 伟 ( 者 注 : 朱翊 钧 生 母 李 太 全 编 为
动 ” 人物 鲜活 ” 类 的抽 象 表述 : 按 照题 目要求 选 取一 个 答题 角 度 . “ 之 ② 不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ppt

• 题型透视: • 1. 依据文本内容作探究 • 例1:2007年海南卷第18题:叶圣陶晚年 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 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了叶 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叶圣 陶在四川>> • 第一段主要写叶圣陶晚上教儿女学写文章,循 循善诱,呵护备至; • 第二、三、四段主要写叶圣陶与朱自清之间的 友情;第五段有两层意思,一层写叶圣陶热情、 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 量的”;第二层写叶圣陶对年轻的编辑热忱、 放手,“取辅导的态度”。
课堂小结: • 1.探究性试题并不神秘,总体上还属于常规性试 • 题,只是要求理解得深刻一点,思考得全面点. • 2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文本中 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 是一层。 • 3.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题,都是基于对文 本的理解的,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研读文本 是基础。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 4.要把高考的探究性试题与课堂上的探究活动 • 区别开来,课堂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而考试 • 则不能;答案不会“百花齐放”,只能是相对 统一的。
• 考试大纲(说明)对“探究”的说明: •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 富意蕴; •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 • “丰富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是作品固有的,只是要求读解有不同的 角度和层面,理解深一层,因此说是 “微妙结合”。
• 参考答案:
• 三个方面: • (1)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 (2)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 容; • (3)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襟怀孺子牛”的 理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上传: 黄水莲更新时间:2012-5-15 23:18:44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考点阐释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生必须特别注意强化训练。
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多年来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分省(市)卷都有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
特别是北京市、上海市近几年来的语文高考命题对此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
但第一次吃“探究题”螃蟹的,还主要是2007年广东、海南、宁夏、山东四省区。
我们的视角不能仅仅停留在四省区卷上,应该放大到“立意于探究能力考查”的试题上。
这类试题在形式上的共同特点是“答案开放、个性解读”,四省区试题还不约而同地表现出答题的可选择性。
高考语文探究题考哪几方面内容呢?考三方面内容: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的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二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三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下面,我们逐项深入探究一番。
探究考点以上三个方面主要考察的是第一方面内容。
第二方面“创作背景”不好考;“创作意图”又与第一方面的“丰富意蕴”重复。
第三方面的“自己见解”,看似只要是自己的观点即可,实际上“自己的”不是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这样,也与第一条重复。
故而,我们必须重点研究考点的第一方面。
1、“角度”指什么?是指看事情、问题的立足点或出发点。
总的角度便是读者的角度。
较具体地说,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散文有具体材料、结构和情感角度等。
2、“层面”指什么?是指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
它和“角度”有交叉、包含关系。
高三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 (人教版高三)

高三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人教版高三)一、【考点阐释】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是阅读的最高层级,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
【阐释】考点有以下三层意思:(1)“从不同的角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查。
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个性化解读)。
(2)“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
(3)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
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阐释】是高考考纲对学生能力的最高层次的考查。
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它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来表现本民族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自豪感。
而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本考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饿作答:第一,首先亮明文本所蕴涵的民族心理或人文精神;第二,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内容作简要分析。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
【阐释】该考点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侧重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
探究性试题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要求,更有利于培养考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指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指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水平和创新精神。
二是综合性:要求同学们综合使用语文知识和水平来分析疑难问题。
三是辐射性:问题可拓展至阅读文本以外的内容。
四是难度大,要求高,水平层级为F级。
一、关于探究题的命题原则探究性试题在现代文阅读中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表现,赋分5~8分,少数省份设置12分,研究试题,我们发现它们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水平和思维水平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比方文中的议论、抒情处等。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决定的,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
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以2007年高考广东卷为例,选文是迟子健的散文《泥泞》,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说的是人们不会有意在前进的道路上制造困难和防碍。
“我们是否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意思是说过惯平淡生活时,需要有些艰难困苦来提醒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脚踏实地地去做好工作。
再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选文是叶延滨的《灯火的温情》,第22题: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
你怎样对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设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之探究性题目

满分策略:
1.结论性题目要有明确的观点。 2.概括性题目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即答案要联 系原文概括,不允许含糊也不可以有疏漏。 3.阐发性题目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 4.探究性题目要尊重文本。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 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 5.要注意选取社会主流的观点,不可一味求新求异。启示内容 必须和解说一致,不能凭空编造。答案即“观点―解说―启 示”。说明理由时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能言之有理、自圆 其说即可。 6.解答文本主题的个性化解读性的题目,对问题可以有不同的 看法,但无论哪种看法都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解说,解说应 符合人物等的特点。 7.探究文中句子内涵性题目,所选的句子一般是中心句、点睛 句、过渡句、矛盾句、描写句、抒情句、修辞句、哲理句等。 探究内涵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依文释词,依文 释句。
第三步:联系现实作答。在回答“启示”时 一定要联系现实,分析塔里木河与文化的关 系对人们的启示。如现在地球上的许多河流 正在萎缩,环境正在遭受破坏,会对人类及 其文化产生巨大的损失,再如河流的文化魅 力,即使萎缩甚至消失,也会让人感知其形 态与历史。
标准答案
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2分)塔里木河曾赋予 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及至家乡的每一条 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2分)如今地球 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 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 可估量的损失。(2分) 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2分)塔里 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 写照。(2分)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 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 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2分)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解答探究题 PPT课件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
解答探究题
黑龙江萝北 高级中学:李庆玲
• 学习目标:
• 1 了解现代文阅读中探究题的能力 要求,熟悉探究题的类型。
• 2 探讨解答探究题的方法,学会解 答探究题。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新课程标
准语文科考试• 大(纲一》)关文于学探类究文能本力阅的读要能求力:层级F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 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 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
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 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 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 观点二: 这样写有些做作。
•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 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
• 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
•
第二问:四种性格和心理:
• 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
• 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 如果只是探究林冲某一种身份,本题将会呈现出 多种多样的答案。
• 如:林冲曾是禁军教头,自然不在乎一个小小的 差拨,所以,虽听“一般罪人”介绍牢营内情, 并不急于作出回应,而是让差拨发作过了、看其 表演完后,方才取出银两,陪着笑脸送上,足见 其沉着冷静的个性。
现代文阅读之解答探究题

• 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14题:对第三 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 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 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 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 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 答案:第一问:两种身份:
• 题型透视:
• (2008年广州一模20题):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 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我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是很重要, 不需要后天的影响。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 舞之母”,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使她敢 于挑战传统的舞蹈形式,不断追求,不断创新。
• 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 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 要自己描画;
• 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 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练习思考 解答语文探究题的方法。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 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 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 证;总结点题。
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 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 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
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 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 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 观点二: 这样写有些做作。
•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 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
• 如:作为配军的林冲,投入牢营后不得不遵守牢 营的规矩,加上其行事一贯谨慎小心,生性有些 软弱怕事,遇事总想患事宁人,所以,冷静对待 差撞的辱骂,等其发作过了,再陪笑献上银两, 正是林冲谨慎小心性格的必然反映。
盱眙县第一中学思维训练班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盱眙县第一中学思维训练班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盱眙县第一中学思维训练班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主备人:xywqyl 审核人:xywqyl 班级姓名
■题型透视
第一种是问题引导式。
即命题者就文章的内容或形式设计一个或一组值得探寻、追究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认真阅读文本,”探”问文本写了什幺、怎样写的,”究”问为什幺这样写的之类的问题。
第二种是自问自答式。
即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文本,通过认真思考,自己提出一个或一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自行解答。
第三种是研读资料式。
即命题者在阅读题中提供了与选文相关的资料,要求同学们从
中发现问题,或依据考题要求写出探究的结果;有的探究题没有选文,只是围绕某个问题直接提供一则或数则有内在联系的资料,要求进行探究,写出结果。
■点击经典【例1】(2009 年·江苏连云港)
母亲莫言
我5 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
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的答题解析指导(课件本)

现代文探究题的答题解析指导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语文讲义王中明编一、考点解读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其特点就是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
但是,选择应该是符合自己的选择,个性应该是符合情理的个性,不可能是任意为之的。
经典试题之一【2007年江苏卷】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试题再现】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分析:这最后一段,是农民对麦收的心理体验和生活态度的写照,也是作者对农民生活的体认和感悟。
“鲜亮”的表层意思是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深层(象征)意义是体现农村火热的生活,丰收的喜悦;“滋味”的表层意思是农村生活滋味丰富如麦香,深层意思是生活的和谐、幸福。
经典试题之二【2007年广东卷】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分析: “泥泞”包含着特有的“丰富意蕴”。
题目出在“最后一段”的关键语句上,两句话的核心词语都是“泥泞”,确切地体现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要求,需要通过对全文的解读获得理解。
这篇散文有着强烈的宏观、微观的多层现实意义,兼顾“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探究题分析就阅读而言,探究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
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
它不一定都标出“探究”的字样。
就答题而言,它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微妙结合。
初三现代文阅读知识精讲试题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命题趋向:1. 选文在内容上强调其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2. 重视对文体特色的考察。
记叙文主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说明文多从说明的对象、特点及说明方法上进展命题;议论文多从论证的中心、论证方法来进展考察。
3. 重视对文章整体阅读才能的考察。
4. 主观性试题增加,概括才能与表达才能的考察较多。
〔二〕快速阅读法:1. 速读全文,掌握大意。
2. 综览设问,明确意图。
3. 对应原文,确定区域。
4. 搜集信息,稳妥答题。
防止:1. 不顾及设问,过细研读原文,消耗时间是;2. 被设问牵着鼻子走,答一题看一遍原文,耽误时间是;3. 不认真阅读试题,忽略题干中有效信息,误解题意。
〔三〕题干中常用术语:表达方式:表达、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先抑后扬、象征、联想、开门见山、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大、反复、对偶、设问、反问语言特点: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充满感情色彩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拟、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等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是顺序、逻辑顺序说明对象:说明的主要人或者事物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有何作用:内容上,深化主题,强调感情;构造上,过渡、照应;语言上,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思想内容:中心思想或者主旨思想感情:作者或者作品人物所表现出的思想倾向、善恶、褒贬等〔四〕抓住文体特点,答好阅读试题1. 准确辨识体裁:辨识与文体有关的要素;从文体的角度辨识选文的构造;从文体的角度辨识文章某个局部的笔法;辨识出特定文体中有特别作用的局部;辨识表达方式等。
2. 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句子作用。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九课时探究题解析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九课时探究题解析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第九课时:探究题解析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复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基础知识点的四句口诀、探究题公式及解题思路。
二.教学课题现代文阅读(文学类)考点分布与解析,如何解答探究题这一类型题。
三.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讲解明确探究题解题公式,并能配合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准确判断探究题的基本特征,正确写出该公式及相应口诀,并能复述解题思路。
四.教学重点1.准确判断某题是否属于探究题,掌握该类题的解题思路;2.牢记探究题公式,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复述解题思路,养成写草稿梳理答案要点的惯。
六.教学过程【考题回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2008年高考·浙江卷)乌米〔俄〕阿•XXX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XXX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XXX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
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
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XXX的疯老婆子唱的。
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当时起,XXX便天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坎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一次,我去看她。
我沿着曲折的小道,颠末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