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⒃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⒄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⒅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病句练习题(歧义)

一,改错:

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2、研究钱钟书的著作.

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6、他谁都瞧不起。

7、这苹果不大好吃。

8、我们五人一组。

9、他的故事讲不完。

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11、爱护人民的军队。

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14、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15、发现敌人的哨兵。

16、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17、我去上课。

18、我要炒肉丝。

19、这封信我读不好。

20、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1、那些国家看不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

2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2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小雨。

24、近日法院判违约经营的小张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元。

25、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捐赠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26、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27、八旬老翁难忍老伴闹离婚。

28、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活期存款利息纯属谣言。

29、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

30、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一,改错:

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

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句中一个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

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6、他谁都瞧不起。(可以是“他”瞧不起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都瞧不起“他”。

7、这苹果不大好吃。(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8、我们五人一组。(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9、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11、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改:人民的军队要爱护;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改:可加“一支”)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改:加“医生”;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加“病人”)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

改:校门的两边各站着一位同学;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改:校门的一边站着一位同学。)14、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充分的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对敌人的袭击,游击队已作好充分的准备“)15、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改: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改: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16、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在屋顶上”的是他,改:我发现他在屋顶上。“我在屋顶上”改: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在路上。)17、我去上课。(我去听老师上课。或是:我去给学生上课)18、我要炒肉丝。(我要吃炒肉丝。我要去炒肉丝)19、这封信我读不好。(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不该我读。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我能力有限)20、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表示不取缔。或是:政府。。。。禁止,取缔。。。表示要取缔)21、那些国家看不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那些国家瞧不起2012.。。。或那些国家没有条件看2012.。。。)2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强迫自己看了十天来的报纸或强迫自己一连十天都在看报纸。)2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小雨。(改:仅江苏、浙江。。。。。。或仅整个江苏和浙江。。。。。。或仅江苏的部分地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24、近日法院判违约经营的小张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元。(改:。。。。。和诉讼费总共三千元。或。。。。。。损失和三千元的诉讼费。)25、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捐赠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

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改:我、女儿钱瑷和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或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女儿。这两种是一样的。或我、已去世的两位: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26、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在哪方面努力?改:在创作方面或在这两方面,这也叫指代不明)

27、八旬老翁难忍老伴闹离婚。

28、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活期存款利息纯属谣言。

29、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

30、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27、(可以是老翁离婚也可以是老伴闹离婚,改:八旬老翁难忍老伴,闹离婚。或:八旬老翁对老伴闹离婚难以容忍。)

28、改: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活期存款利息纯属谣言。或: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活期存款利息,这件事纯属谣言。)

29、(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改:大步向文明的秦皇岛走去。或:秦皇岛正大步走向文明。)

30、(非常惊讶的可能是“我们”,也可能是“老王”。如果是“我们”,可改为“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的样子”;如果是“老王”,可改为“老王看到我们后非常惊讶”。)

参考答案:⑴“走”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⑵“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⑶“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⑷“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告”。⑸“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给我”。⑹“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为“负责修车的人”。⑺“长”可多作cháng,相对于“短”而言;也可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⑻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敌人袭击游击队,游击队已作好准备”。

⑼可理解为“山西全省、河南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山西、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⑽可理解为“头长加一半的尾长”也可理解为“头长加尾长的和的一半”。⑾“三个”可修饰“报社”,即“三个报社”;也可修饰“记者”,即“三个记者”。⑿“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王大伯”。⒀“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⒁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⒄在“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在“其他市”后停顿,表示除本市外还有另外市的领导参加。⒅“他”不认识其他人,“许多人”还不认得他。⒆“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⒇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

歧义句子

2.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在关联理论下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 2.1关联理论的界定 赵艳芳(2000)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中指出:“关联理论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1986)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1986)共同提出,他们认为,关联理论从信息处理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人们是通过相关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认知世界。”1我们通过总结前人的论述,认为,关联理论是将相关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新信息的推理过程。我们把“相关知识”称为与新信息对应的“旧信息”。因此,关联理论就是将旧信息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新信息的推理过程。“推理”是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激活相关认知心理,在认知心理的指引中努力寻找最佳关联,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从而达到以有效的信息处理来努力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在推理过程中,人们的认知是以关联为取向的,所有人都自动地趋向于最有效的信息加工。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因此,人们 (旧信息为X;新信息为Y 5-1关联理论示意图 2.2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在关联理论下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 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人们在努力寻找最佳表达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就与分解歧义发生关系。因为歧义的分解也是一个人们通过话语的理解,来努力寻找话语的最佳表达效果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歧义才能得分解。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章节中,首先列举了状态补语句出现歧义的类别,然后针对这些类别采用语义指向的方法来分解歧义。既然提到这是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解歧义,为什么会与关联理论发生关系呢?这是因为,用语义指向分解歧义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我们在给每个歧义句进行图示分解的过程,总会在心里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通过相关信息的处理从而得出新信息,这个新信息就是将歧义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4.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⒃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⒄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⒅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病句练习题(歧义) 一,改错: 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2、研究钱钟书的著作. 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6、他谁都瞧不起。 7、这苹果不大好吃。

8、我们五人一组。 9、他的故事讲不完。 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11、爱护人民的军队。 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14、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15、发现敌人的哨兵。 16、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17、我去上课。 18、我要炒肉丝。 19、这封信我读不好。 20、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1、那些国家看不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 2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 一、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句话里某个词是多义词,这个句子可能成为歧义句。 ①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指书的颜色而言,也可以就书的内容是色情的而言。 ②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能是”回忆”的意思,即把忘掉的东西回忆起来了。也可能是“打算、希望”的意思,即他不愿意继续躺着了,希望能坐起来。 ③ 这真是好球。 “好”的意义很多,如“精彩的”“合规则的”“质量优良的”“完好无损的”等等。“这真是好球”中的“好”用上边的不同义项就会使这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 ⑴ 这真是好(精彩的)球。意思是这个球得到观众喝彩。

⑵ 这真是好(合规则的)球。 ⑶ 这真是好(质量优良的)球。意思是产品性能好。 ⑷这真是好(完好无损的)球。意思是质量好,用了很久或放了很久还好好的。 ④我你借他的钢笔,这么多天了。 “借”是向他借来的,还是借给他的?表意不清楚。 二、多音词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 ① 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作“hào”,是“喜欢、爱好”的意思,即这个人很喜欢跟别人讲话。也可以读作“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即这个人性格好,容易接受别人的话。 ② 刘备的胳膊长得怪。

如果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就会明白刘备长像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那么“长”应读作“cháng”,是指长度的,即刘备的胳膊比一般人要长,双手垂下来超过了他的膝盖。不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长”也可读作“zhǎng”,是“生长”的意思,即刘备的胳膊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比较奇怪。 多音词读出来以后,听话人就会分辩清楚。要是让读者看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不能确定作者所指的具体含义。 三、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① 这是致病的东西。 “致”与“治”是同音词,读“zhì”,当别人读出来后听话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致病的东西”,意思是导致生病的东西。听为“治病的东西”,意思是治疗疾病的东西。 ② 针织厂的产口全部合格。 “部”与“不”是同音词,读“bù”,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全部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合格了。听为“全不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是次品。 ③ 她太骄气了。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论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解析

2011年04月 论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解析 文/吴中博 摘 要:塞尔站在语用学的视角上,把语言和人的心理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在《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认为说出一个句子,与完成一种言语行为有区别,具体表现为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这两个特征上。他修正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认为语句意义的研究与言语行为的研究在原则上等同,因此在《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通过引用格赖斯对“意义”的分析来说明意义既是意向问题,也是惯例问题,言语行为过程中,表达式的使用规则要与表达式产生的效果相联系。但他没有说明做出言语行为过程中体现出的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文章试图通过阐发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促进听者领悟说话者意谓。 关键词:意义;意谓;关系;塞尔;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94-02 学术探讨 一、意义和意谓的区分 追溯语言哲学发展的历史,句子的意义和意谓问题,之前并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很大关注。而[1]语言哲学家们一般认为,弗雷格的语言哲学理论即他的意义理论,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区别出意义和意谓,其著名论断即:句子的意义是它的思想,句子的意谓是它的真值。他认为句子是有内容的,具体其内容可区分为两个层次:句子的意义和意谓。意义即它思想,指我们借以把握句子的真的东西。而真值从二值逻辑来理解,即句子的真和假这两个值。弗雷格认为一个句子有思想也有真假,句子的真是由句子的思想决定的,句子的思想是由表达这个思想的句子的部分的意义决定的,所以句子的真是由句子部分的意义决定的。达米特把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归结为对句子结构的描述和对确定句子真值的说明。句子的表达,人们主要关注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是对句子思想的理解,而弗雷格探讨句子的思想,更突出强调句子的真值。弗雷格对于句子意义和意谓的区分和说明,归根到底是关于句子的真的说明,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弗雷格在区分意义和意谓这一课题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 1、表达式的意义 在通常情况下,[2]外延逻辑和内涵逻辑处理的都是语言表达式的抽象意义,但对于自然语言来说,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意义(又称语用意义)。自然语言具有两种基本职能:表达和交际职能。我们探讨句子的意义,当然要联系语境,特别是广义上的语境,即: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包括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整个社会历史条件,如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时间,地点,条件,讲话的人,听话的人,以及交际双方所共同的信念和心理习惯,以及共同的知识和假定等。这些语境因素对于自然语言的表达式的意义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为自然语言的语词通常是多义,歧义,模糊的,语境有助于消除这方面的缺陷,具有严格规定语言表达式的意义的能力。而且自然语言的句子常常是依赖语境的,即一个句子表达什么意义,不仅取决于其中所使用的词语的一般意义,而且还取决于说出这句话的语境。另外,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语境中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变化,以至偏离它通常所具有的意义(抽象意义)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即语用意义。 有学者认为,一个语用表达式在它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才是它完全的真正的意义,一旦脱离开语境,它就只具有抽象的意义。实际上,对于语言表达式的意义的不同看法,反映出了不同的逻辑眼界。 2、说话者的意谓 说话的主体表达出一个语句之后,他旨在通过这个表达式,向听众传达一个什么思想,即说话主体的表达目的所指即说话者的意谓。可见说者的意谓能否达到,还很大程度取决于听者的实际情况。 二、塞尔分析GRICE的Meaning的三层意思并进行了修正 H.P.GRICE在标题为《Meaning》的文章中,对意义的含义作出三层次的解释:说话主体通过一个表达式意谓某种东西,就是说这个主体试图通过听众对他意向的领会,使说出的这个表达式在听众中产生某种效果。[3]我们想让这个语言表达式产生某种效果,而这种效果是通过听众领会到想再听众中产生效果的某种意向。 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就借用了格赖斯对意义概念涵义的分析,[4]塞尔认为格赖斯表明了意义概念和意向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格赖斯抓住了塞尔所认为的一门语言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说一门语言时,我们是想通过让听者领会说话人要传达的一些事情的意向来试图把这些事情传达给听者。所不同的是,塞尔目的并不是仅仅对格赖斯意义概念的复述,他创新地对前者进行了修正。他通过引用格赖斯对“意义”分析说明意义不仅是一个意向的问题,也是一个惯例的问题。言语行为在发出声音或作出标记的过程中完成,但仅仅发声或做标记与完成一种言语行为是有区别的:在完成一种言语行为中,行为主体发出声音或作出标记其特征上被看成是具有意义的,而且主体通过某种声音或标记,意谓某种东西,这就是行为主体说话的过程。塞尔指出了格赖斯对意义概念的涵义分析存在缺陷的地方,即:格赖斯没有区分以言取效的行为和以言行事的行为,也没有表明产生的不同种类结果与意义概念相联系的方式。塞尔提出以言取效的行为是通过语言使听话者产生一定的效果;格赖斯没有解释“意义”在什么程度上是一个规则或惯例的问题,没有区分出一个人通过他的话语意谓某种事物与这个人的话语在语言中实际具有的意思这两方面之间的联系。塞尔针对以上格赖斯的意义涵义解释的缺陷,提出了反例,阐明说话者所意谓的东西与他说出的词所意谓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们所能意谓的东西是我们正在说的东西的一个功能。进而塞尔修正了格赖斯对于意义概念的分析,指出在完成以言行事的行为时,说话者通过让听者领会他打算产生某一效果的意向来试图产生某一效果,就是所说出的那些表达式的使用规则将这些表达式与产生那种效果联系在一起。 三、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 不容否认的是,语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桥梁和媒介,语言表达式在说话者和听众之间进行传播,通过表达式的发出以及听者对表达式信息的有效接受,来达到双方交流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者和听者的信息背景并 294 2011.04

歧义句子竟有六个解法

歧义句子竟有六个解法 英语虽是当今的世界语,但依然充斥着歧义句,含糊不清,往往一句两解,不太明确。 英国近代两位文法大师Jocobs 与Rosendbaum合著的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为我们提供了“一句六解”的例句,可说是当代歧义句子之中的最高纪录。 请大家细读这句有史以来最多解法的话: The Seniors were told to stop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暂时不要往下看,动一动脑筋,看看能列出多少个解法。 自我挑战,学思并重,也是提高中英语文水平的诀窍! 语文巨擘Jocobs 与Rosenbaum说: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能揣摩出三解就已很棒了!你试一试,可能也会觉得趣味盎然。 这个句子的第1解: (1)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示威,校方在校园要求他们停止示威。) 第2个解法: (2)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emonstrate elsewhere). (高年级学生在示威,校方要求他们停止在校园中示威(但可在其他地方示威)。 第3个解法是: 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校园示威,校方叫他们停止示威。) 第4个解法是: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有人在校园中示威,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第5个解法: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stop them . (有人在示威,高年级生在校园中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第6个解法: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from doing so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o it elsewhere) (有人在示威,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在校园中示威(但他们可在别处示威)。)(寄自香港)

广告中歧义的语义学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第27卷第10期 SUN Y A TSEN UN I V ERS ITY FO RUM,Vol127 No110 2007 广告中歧义的语义学分析3 周 晓 (广东工业大学商学院英语教研室,广东广州511495) 摘 要: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它指一个词或短语有多个不同的意义。歧义在现代广告 中被广泛应用。本文试从歧义的定义、歧义的分类以及歧义在广告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歧义在广 告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有用性。 关键词:歧义;一词多义;同音同形异义;音系学;广告 中图分类号:S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2007)1020259205 歧义指一个词或短语有多于一个意义,通常提供其他信息可消除歧义。以下是一个歧义的例子:I p r om ise I’ll give you a ring t omorr ow.尽管在美式英语中并不常见,“giving s omeone a ring”的意思可以是给某人打电话。但是,很明显上句话中的“ring”还可以指手上带的首饰,因此这是一个歧义句。歧义和意义含混不同,后者指某个陈述论断或单词没有被精确地定义。含混通常出现在那些具有相对意义的词,如“温暖”或“凉爽”,这类词对不同人来说在不同情境下都会有不同的意义。 对意义的解释是理解歧义的关键。伍谦光教授在其《语义学导论》中这样说:“意义是语言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我们用语言来传达信息或表达意愿”[1]。成功的交际在于双方对信息的理解,这里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意义。但是,交际意义和字面意义通常不一样,我们所说的意义应该包括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两个方面。 Grice在他的《话语者意义》[2],Searle在其《言语行为研究》[3]中,Sperber和W ils on在他们的《关联理论》中[4],都从语用角度对歧义有类似的论述。他们都强调意义包括字面意义和暗含意义两个方面。因此,说话者有时有意使用歧义句来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正是意义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语言充满活力。因此,人们非但不避免歧义,而且将其广泛地应用于文学、政治、法庭辩论以及幽默等场合[5]。 一、歧义在广告中的重要性 广告语言同样不能回避歧义,一个好的广告必须具有“销售力”,即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同时还要具有“记忆价值”,即让人们能记住它。在广告中恰当使用歧义能增强广告的销售力及记忆价值[6]。 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也能够为歧义在广告中的作用提供佐证。下图显示了信息是如何在人脑中被处理的,我们因此能够理解为什么歧义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处理信息时,人们把输入的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用长时记忆里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其进行解码。歧义的存在使得语言的处理不再是一个自动化过程,而是一个“控制的”过程,因此正确的解码需 3收稿日期:2007-05-07 作者简介:周 晓(1980-),湖北黄石人,助理教师,E2mail:xiaozhou20048@gznet1com.

关于歧义句

关于歧义句 08对外黄小明一.(是什么?)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歧义句: 第一,简单: 例1 我想起来了。 1)我想(站、爬)起来了;2)我想起(甚么东西)来了。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 例2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1)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 2)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例3 我叫他去。 1)“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 2)“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第二,复杂: .有这么一个句子:“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1000元钱。”设计这道题的人说,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应该将“一人”改为“每人”。可见,命题人认为:这个句子既可以理解为“夫妻二人其中一个人捐款1000元”,也可以理解为“夫妇二人每人各捐了1000元”。这个句子真的有歧义吗?我以为这是脱离语言环境后对词语的孤立的理解。这样理解句子,后患无穷。 第三,还有许多很幽默! 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不过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他做事不让爱人知道。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开刀的是他父亲。”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抑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的。 “鸟不打了”,是鸟不打架了还是人不打鸟了。鸟打架十分有趣,人打鸟那真要令好人心酸了。 二.(为什么)造成歧义的原因: 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 1、多音产生歧义 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赠送、运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离开、行走) 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自行车主、师傅)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核销、报废)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看不到、瞧不起) 他的故事讲不完。(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 他想不起来了。(忘了、不起床) 3、兼类词产生歧义 我要热饭。(形、动) 这辆车没锁。(动、名)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连、介) 他爬过山没有?(助、动) 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 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你、我)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李大伯、孩子们)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论文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语篇歧义语篇分析语境 论文摘要: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与语境、语篇的关系,用实例探析了语篇歧义产生的成因。本文认为austin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现象,帮助人们减少无意语篇吱义,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1.引言 近年来,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或text linguistics)日益成为国内外广大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焦点。对语篇的分析方法,理解角度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语篇意义。美国语言学家harris于1952年在language杂志的第28期上发表论文“dis-course analysis”首次使用术语“话语分析”,其论文常常被看作是现代语篇分析的开端。尽管不同学者对于“discourse”与“text”两个术语的理解和用法仍然存在分歧,但从广义上讲,“语篇分析”常统称两者—既包括“话语”又包含“篇章”(胡壮麟,1994;3)。英国语言学家firth(1957)指出对于句子的理解只有在一定语境下发生的语篇中才能使受话者理解。否则,语义在语篇中就处于不确定或模糊不定的状态,或“对语篇中某些部分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语篇性模糊”(杨永建,1996)。这种“语篇性模糊”就是语篇歧义(discoursal ambivalence)。从言后行为角度来看,语篇歧义可分为有意歧义(intensional ambiguity)与无意歧义(unintensional ambiguity )。项成东(2004)认为,有意歧义是说话者有意采取的一种交际策略,有意不直接提供确切信息,岔开话题,创造幽默感或达到其它的交际效果。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产生无意歧义,造成交际失败。笔者限于篇幅,仅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探讨语篇中存在的无意歧义。 2.言语行为理论与语境 英国哲学家austin对当时日常语言哲学的影响巨大,他于1952年开始以讲座的形式讲授《语言与行为》(words anddeeds ),于195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如何以言行事》(howto do things with words)的讲座时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以此探求对人类语言本质的认识,后来该理论又经过searle多次修正和发展。austin认为,语言研究的主体并不应该是词和句子,相反应该是通过词与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包含三种次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cutionary act)、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表达说话人((speaker)的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而言外行为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与交际意图(hiddenmeaning between lines ),即言外之音。言后行为指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与交际意图被受话人(listener)或读者(reader)领会后所产生的言语效果或交际影响。austin从说话这种行为中抽象出了三种行为,然而这种抽象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完整的语言行为像切西瓜一样分割成平等三块。austin的抽象实际上是在不同的层次上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事物。被抽象出来的东西之间不存在组合关系,而是蕴涵关系(顾曰国,1989)。正如austin (1962 : 96 )自己所解释:发音行为未必包含表意行为,而表意行为必定蕴涵发音行为。同理,要做言外行为,就一定要做言内行为;但要做言内行为,不一定要做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必定蕴涵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例如: (1)甲(对乙):“我不让你去。”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如下: 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甲对乙说出这句话。“我”指甲,“你”指乙。 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甲说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反对乙前去。 perlocutionary act(言后行为):甲通过说这句话,实际表达自己阻止了乙去。 在上例中,甲的言语效果—“阻止乙去”这一言后行为蕴涵了甲的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甲的言外行为是通过字面意义(“不让”)表达自己的意图。 后来,searle (1969 )在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把言内行为进一步分解成发话行

辨析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自2004年起,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便成为高考的热点。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例如: 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 【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例如: 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例如: 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例如: 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例如: 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例如: 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例如: 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例句中“手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歧义句的八种类型 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 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 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起学过油画; “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 ①她真好说话。(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 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他们” 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8、语法结构不同导致的歧义句 ①我要煮鸡蛋。(“煮”做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我要把生鸡蛋煮熟;“要”做谓语动词, 表示要的是煮的鸡蛋,而不是炒的鸡蛋。) 巩固练习 请消除以下句子的歧义: ①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晚”后加“一点”) ②状元都说自己贪玩是假话。(状元都说自己贪玩,他们说的是假话。) ③他批评你做的不对。(他批评你,他做的不对。) ④妈妈的同事看见我很高兴,就和我攀谈起来。(“很”前加“她”) ⑤村里人家的门都关着。(村里别人家的门都关着,我无处借米。) ⑥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认识我们呢?) ⑦对于西方文化,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抵制,他同意这种主张。(末句改为:他倾向于前者。) ⑧不适当地留作业对学生不利。(不适当地留作业对学生不利。过多加重学生负担,过少学生知识掌握不牢靠。) ⑨三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三位工人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⑩张老师正在教室里上课。(张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 ⑾他的发理得好。(他的发理得好,在这一带早已远近闻名。)

语言歧义

句子歧义指的是一个句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解释。由于造成歧义的原因纷繁复杂,本文只对几种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 (一)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词汇层面引起的歧义的主要因素是一词多义,但同形异义现象——尤其绝对同形异义词(读音、词形和词性都相同的词)引起的歧义也为数不少。例如: (1)He is looking for the glasses, (2)I found the table fascinating, 例(1)的歧义是由于名词“glasses”在句中可解释为“眼镜”和“几个玻璃杯”,属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而例(2)的歧义是“table”既可作“桌子”也可作“项目表”解释,属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的区别在于:一词多义指一个相同的形式具有若干个相关联的意义:同形异义的意义并不相互关联。这两种歧义一般都可借助语境来消除。 (二)短语层面引起的歧义 英语句子结构中的短语主要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现对这几种短语因内部结构和句法功能而造成的歧义进行了一些探讨。 名词短语由于本身结构产生了大量歧义,笔者总结了三种,举例如下: (3)The old man and woman went there together, 这里的歧义是由于短语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不明确。名词短语“the old nan and woman”中“old”所修饰的范围可解释为同时包括“man”和“woman”,也可解释为仅包括“man”而不包括“woman”。 (4)The girl’s story deeply moved us., 此处的歧义是由于“属格’s”与中心词的关系既可表示“主谓、动宾、同位”,又可表示“所属、来源、性质、类别”等多种复杂关系。名词短语“the girl’s story”既可指the story told by thegirl,又可指the story about the girl。 (5)The criticism of the reporter is unfair, 此例的歧义是由于“of结构”中前后两名词的逻辑关系也有多重性。其中名词短语“the criticism of the reporter”既可释为主谓关系:即“那位记者提出地批评”,也可释为动宾关系:即“对那位记者的批评”。 动词短语造成的歧义也有三种情况:第一,及物动词加宾语构成的动词短语,例如: (6)He call me a cook. 此句既可意为“他为我请了位厨师”,也可意为“他管我叫厨师”。 第二,非限定动词短语常常由于功能交叉而产生歧义。如: (7)I saw my teacher going home, 分词短语“going home”可以是状语,句意为“我在回家时看见了我的老师”,也可以时宾语补语,句意则是“我看见了我的老师回家”。 第三,动词不定式短语主动或被动意义不明而导致句子歧义。 介词短语在句中的功能模棱两可或它所修饰的范围不易确认时,也会造成歧义,例如: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 (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书面表达上没歧义) 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 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 例如: 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即可以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个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 “我要炒肉丝”。(“炒肉丝”,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 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 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 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 银川二十五中学高二年级组薄祥麟 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 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交际中,对语言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白”,其中的“明白”的意思是表达的内容要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不要产生歧义,而影响交际的效果。歧义就是表意不明,甚至会造成语病。 1、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该句中的“一边”是个多义词,既可表示“其中一边”,也可表示“每一边”。这两个意义同时并存,从而产生歧义。 2、热爱人民的总理

在这个短语中,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组合的方式。其组合的方式实际有两种: A.热爱人民的总理 动宾 偏正 B.热爱人民的总理 偏正 动宾 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亦即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的意思是“总理热爱人民”,B句的意思是“人民热爱总理”。 二、语句歧义现象的诸种类型 (一)词语的兼类和多义 1、词语兼类 黎锦熙老先生说:“词无本品,依句辨品。”“品”即词类。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词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兼类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兼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1、我要热饭。

在这个语言单位里,“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活用为动词。既可表示“我要什么东西”的意思,也可表示“我要做什么”的意思。 该句中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两种: A.我要热饭 偏正 动宾 主谓 B.我要热饭 偏正 动宾 主谓 2、词语多义 我们知道,单义词在汉语词汇中是少数,而词语的多义性是其词语的特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可以受到某些限定,很少发生歧义现象。但在有些环境里,歧义现象依然存在。 2.1: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这个句子中两个“新”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可分别改为“陌生”“新鲜”。 2.2: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导学重点: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导学方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脑筋急转弯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二、出示目标: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指导1: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哪些? 指导2:做下面练习题,明确产生歧义的原因。 第一组 1.这个人好说话。 2.到201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你为什么打他?()(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19年全国卷一) 第二组 1.这真是好球。() 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3.他倒了一杯水。() 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19年世界杯足球赛。() 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完整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 湖南岳云中学王丽纯 一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 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 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 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 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 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 三、考查内容: 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 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 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 四、产生之因 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