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歧义辨别方法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总结归纳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句子存在歧义的情况。
句子歧义指的是语句中的词语或语法结构使得其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给人带来理解上的困惑或混淆。
本文将总结归纳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句子歧义,并对其解释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词语的歧义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词语存在多种解释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句子的意思也会因此而产生歧义。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例 1:他很坏。
这句话中的“坏”一词可以有多种解释,可能表示这个人品德不好、行为不良,也可能指的是他的技能不错、很厉害。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是哪个意思。
例 2:她学习很"高"。
这句话中的“高”可以指她学习成绩很好,也可以指她的身高很高。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我们可以判断句子的具体含义。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词语的歧义会影响句子的理解。
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词性的歧义在句子中,有些词语的词性会产生歧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词性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而这也会导致句子的含义不同。
下面是几个例子:例 1:他喜欢读书。
这句话中的“读书”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他喜欢阅读。
但是如果把“读书”解释为名词,句子的含义就变了,变成了他喜欢读书的活动或场所。
例 2:我们晚上去公园玩。
这句话中的“玩”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我们晚上去公园进行游玩活动。
如果把“玩”解释为名词,句子的含义就变了,变成了我们晚上去公园游玩的场所。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词性的不同会导致句子的含义产生歧义。
在理解句子时,我们要注意词性的转换和上下文的语境。
三、语法结构的歧义有些句子存在歧义是因为语法结构的使用不当或不明确。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例 1:我们打算明天去北京参观长城。
这句话中的“明天去北京参观长城”可以理解为我们明天要去北京参观长城,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打算明天参观长城,地点就是北京。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歧义句辨析在地方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时常出现,考生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答题的正确率,首先要知道歧义句有哪些类型。
行测考试中,歧义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即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一、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结构关系不同,例如:1. 学习材料进口彩电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动词“学习”可以支配名词“材料”,也可以修饰“材料”做定语(“进口彩电”可以作同样分析)。
动词和名词组合时,如果动词既可以支配名词也可以修饰名词,这样就容易产生歧义。
2. 学生家长医院食堂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样产生两种意义。
“学生”既可以修饰家长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家长”并列,表示并列关系(“医院食堂”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名词与名词组合时,如果前一个名词既可以修饰后一个名词,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后一个名词构成并列关系,这样也容易产生歧义。
3. 经济困难思维科学这两个短语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也可以主谓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经济”可以修饰“困难”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作主语和“困难”构成主谓关系(“思维科学”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如果一个名词可以跟它后面的词语(这个词语词性不确定)可以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构成主谓关系,那么这个短语就有歧义。
(二)层次组合不同,例如:1.一个工人的建议一个工人的建议︳偏︳︳正︳︳偏︳︳正︳︳偏︳︳正︳︳偏︳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工人的建议,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工人提出的建议,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2. 我们三个一组我们三个一组︳主︳︳谓︳︳主︳︳谓︳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三个人分成一组,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就三个人,我们分成一组。
产生这两种理解也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引起的。
3. 发现敌人的哨兵发现敌人的哨兵︳动︳︳宾︳︳定︳︳中︳︳定︳︳中︳︳动︳︳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发现”了“敌人的哨兵”,也可以理解为“发现敌人”的“哨兵”,这两种意思也是由于层次组合的不同而引起的。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
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
例如: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例如: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
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
例如: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
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
例如: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
例如: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
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
例如: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
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
例如: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
例句中“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的人,有可能是“刘小明”,也有可能是“王大伯”。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co, “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cO 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 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 15 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 、“鉴定和运用史料” 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 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 6 人 6 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一样来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假如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产生误解,那确实是一种语病,这种语病我们称之为歧义。
那么,我们如何样排除句子的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
一样来说,能够采纳下列方法。
1、利用语境排除歧义。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
例如:
“我去上课”能够改为“我去听老师上课”或“我去给学生上课”。
2、通过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排除歧义。
假如造成歧义的缘故是词语的多义性,将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排除了。
例如:
“我要炒肉丝”能够改为“我要去炒肉丝”或“我要吃炒肉丝”。
3、通过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排除歧义。
有时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排除。
例如:
“那个人谁也不认识”改为“谁也不认识那个人”或“那个人不认识谁”就行了。
4、通过增加或改变标点符号排除歧义。
例如:
“这封信我读不行”能够改为“这封信,我读不行”,表示我能力有限,或者改为“这封信我读,不行”,表示不应该由我来读。
在辨析句意时,我们只要明晰歧义的不同现象,了解产生歧义的不同缘故,把握排除歧义的几种方法,比较分析,多方推敲,歧义是能够排除的。
相关作品:歧义歧义句形成的六点缘故三道高考歧义句试题简要分析。
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
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如果一个短语(句子)表示二种或以上的含义,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是误解,那儿这个短语(句子)就叫做歧义短语(句子)。
语言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二类:一、词语歧义;二、语法歧义。
如果我们根据歧义产生的原因和其具体结构分析,可以大致将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心词是一个名词,前面有二个定语,而第一个定语既可修饰限定第二个定语,又可修饰中心词而造成歧义。
如“出席会议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等。
2、一个表修饰限定的词语连着一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修饰词既可以修饰前一个名词,也可理解为修饰整个并列的名词短语。
如“拿着篮球的老师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就是一例。
与此近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并列的名词短语连着一个名词的情形。
如“他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参加了他的生日晚会”。
3、一个成份既可属前,也可属后造成歧义。
如“在北大的图书馆”、“你们三人一组”等。
4、一个动词连着一个由名词(代词)修饰限定的偏正短语,动词的支配对象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中心词,也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限定词。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关心自己的孩子”等短语。
5、二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后面的名词可作为任一动词的支配对象造成歧义。
如“我正在考虑修改方案”。
6、由一个词多重的词性或意义造成歧义。
如“学习文件”、“进口机电产品”、“我倒了一杯茶”、“小马的问题”等短语(句子)。
7、有一些短语(句子)的主语既可作为动作的承受者(承事者),又可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造成歧义。
如“鸡不吃了”、“小王去打针了”等句子。
歧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干扰了社会交际中的信息交流。
因此,我们在话语交流和写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消除歧义短语(句子)的存在。
消除歧义的办法主要有五种:1、更换或增添词语。
如: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①、(对)这些孩子(,我)实在没办法。
②、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句子歧义巧辨析
句子歧义巧辨析在语文教学中,句子的歧义一直是个难点。
但如果掌握了辨析的方法,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呢?这一直是老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下面我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句子歧义辨析的方法简介如下,以待与同仁共享,并以此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多音字引起歧义。
汉字中有许多多音字,因而句中难免会出现多音字,而这个多音字随读音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理解,从而引起歧义。
如:①、他还(huán、hái)欠款2000元。
一种理解:他还(huán)了2000元欠款。
另一种理解:他还(hái)差2000元欠款。
②、进入初二后,她爱上(shāng、shàng)生物了。
一种理解:她爱上生物课。
另一种理解:她喜欢上了生物。
2、词性不同引起歧义。
一个词有多种词性,词性不同意思也不同,因而也就引起句子的歧义。
如:他放在门前的自行车没有锁(锁作为名词或动词)。
这句可以理解为这没有配锁,也可以理解为有锁但没锁起来。
3、重音不同引起歧义。
同样的句子由于逻辑重音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引起歧义。
如:这个人连校长也不认识(这个人连校长也不认识,这个人连校长也不认识,加着重号的读重音)。
即校长不认识这个人或这个人不认识校长。
4、停顿不同引起歧义。
一个句子由于停顿不同引起不同的理解,从而引起歧义。
如:①、学校要求所有学生8月31日前来报到(在“前”的前面或后面停顿)。
一为在8月31日之前报到,一为在8月31日这天报到。
②、我看见他笑了(在“他”前面或后面停顿)。
一是我笑了,一是他笑了。
5、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句中所用的代词可能指代这个,也可能指代那个,从而引起歧义。
如:他有个儿子,他在文化部门工作(“他”可能指代他,也可能指代他的儿子)。
6、短语的歧义引起整个句子歧义。
有的短语可能是两种类型的短语,从而引起歧义。
如:①、他需要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可以是动宾短语,也可以是偏正短语)。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一、把握上下文歧义句的语病,一般伴随着句子之间的混淆逻辑,或者实际上不符合上下文语义关系,故而出现混淆和歧义。
因此,歧义句分析处理应从未清楚把握句子之间的上下文关系,考虑写作者作出句子本意所在实际情况开始,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歧义句句意,以分析歧义句真正含义为前提。
二、对比字义歧义句出现错误大多都源于字义的多义性或是拼写容易造成歧义等因素。
只有把握字义,熟悉字义的使用情况,才能准确的分析歧义句相关含义信息,从而排除歧义句。
三、仔细拆分整个句子分为独立的结构,要清楚句子的意思,必须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仔细的拆分,每一部分的意思、结构必须要完整明确,并分析准确句子的相应结构,同时除去句子中模糊性和未排除歧义句部分。
四、结合关联性日常语言写作有着大量的关联性,明确语言关联性度是分析歧义句的重要准则,关联性不但涉及单一句子也涉及多句之间,在全文阅读分析歧义句的过程中,要仔细找出句子关联性,建立句与句之间的正确关系,及时调整歧义句含义,以表达正确的句意。
五、理解线索语言编辑充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线索,破解歧义句,要用文字表达,示例及背景等去解释,这样才会给读者一些可以依据,以便于他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所以在分析歧义句时,要关注句子所包含的线索,并通过这些线索提取出原句的含义,以不损句意的情况下阐释歧义句内容及意义。
六、精确识别歧义句常常以多种形式出现,有时可以是比喻字的使用,有时是代词的使用,而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句子逻辑不足所引起的歧义句,因此,要准确识别出歧义句类型,精细地拆分句子,逐一准确地梳理句子之间语义关系,以全面地分析歧义句寻求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七、加强练习歧义句分析,是一种技能,也是一项劳动,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积累分析歧义句的经验,累积更为多元的分析手段,针对不同的句型,掌握各类歧义句的解决方法,以达到分析歧义句的目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练的掌握歧义句的解析和处理方法,变得更加熟练、专业。
病句辨析中如何快速辨析歧义句
病句辨析中如何快速辨析歧义句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病句辨析中常出现的错误,主要包括了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混淆、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在这六种病句类型中,考到最多的也是可以拿来单独成为问题出题的就是表意不明这个考点。
那么什么是表意不明呢?其实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考到的歧义句。
很多考生对于如何辨析歧义句尚存在很多疑问。
我们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病句辨析中比较容易出现歧义句的情况,看一看在这类题型中我们如何快速找出歧义句。
词的多义导致歧义例: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停顿歧义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指代不明例: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
(“其”指代不明。
“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
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修饰两可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总的来说,如果在句中如果出现了“数量词+名词”、有“和(或)”连接的成分,以及见多定、多状、多补时我们要考虑是否出现了歧义的现象。
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辨析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先说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两种以上的理解,用在句子中就可能造成歧义。
比如:1、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2、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
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
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
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看下面例子: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
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
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
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
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
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歧义是人类在言语交流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
它可以指同一句子中存在两种或多种读法,也可以指多个句子在结构、语法上没有显著区别,但是意义上有明显不同的句子。
如果能够准确定位歧义句的确切位置,有助于正确阐释作品的主旨,从而提高人们在阅读理解中的实践能力。
传统上,人们通常使用以指代定位具体句子来辨析歧义句,但这种方法有时候无法准确、全面地把握歧义句的意思,同时也过于依赖文字本身,对语境要求过于简单。
因此,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为辨析歧义句提出更加有效的切入点。
第一,全面考虑句法结构。
歧义句的显著特点就是在句法结构上存在不同读法,包括定语从句、倒装句、省略句以及拆分句等,因此,要准确辨析歧义句,需要分析句子的句法结构,把握句子的细节处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字本身的歧义。
第二,多元考虑上下文语境。
歧义句的产生往往会受到上下文语境的影响,它可能会引起文字本身的错误解读,因此,在辨析歧义句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前后文的环境,让上下文充分地发挥作用,以便正确、全面理解歧义句的含义。
第三,多方面考虑作者意图。
与上下文语境一样,作者本人的意图也会影响歧义句的解释,因此,在辨析歧义句的时候,还要考虑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帮助辨析出歧义句可能的多种含义。
第四,全面考虑编辑影响。
由于有些作品在出版前经过编辑,歧义句在此过程中也容易受到编辑影响,歧义句意义可能会被误发,因此,辨析歧义句的时候,还要考察文字是否经过编辑,以便准确地判断歧义句的意义。
第五,全面考虑语汇特点。
不同的句子具有不同的语汇,其中可能存在多种语义,比如引申义、反义义等,这种语汇特点会很大程度影响歧义句的解释,因此,在辨析歧义句的时候,应将语汇特点作为切入点,通过多方面考虑,以便正确阐释歧义句的涵义。
第六,多角度考虑历史文化意义。
有时候,歧义句的意义往往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比如有的歧义句出现在古典文学中,其中会包含有某种传统的文化习俗,因此,在分析歧义句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历史文化因素,把握文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便正确理解作品。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歧义句辨析方法
歧义句辨析方法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歧义句是一种较为常见但又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现象。
歧义句指的是同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解。
为了更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掌握歧义句的辨析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词汇多义导致的歧义词汇多义是造成歧义句的常见原因之一。
有些词语具有多个不同的含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如果不明确其具体所指,就可能产生歧义。
例如,“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这里的“走”既可以理解为“行走”,表示他走路的时间持续了一个钟头;也可以理解为“离开”,表示他离开的时间已经有一个钟头。
再比如,“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这个词既可以指书的颜色是黄色,也可以指这本书的内容不太健康。
要辨析这类歧义句,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确定词语的准确含义。
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描述、说话人的语气、交流的主题等因素来判断。
二、句子结构导致的歧义句子结构的不同划分也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
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狗把猎人咬死了”;另一种是“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其歧义的产生是因为对“咬死了”这个短语与后面成分的组合关系有不同的理解。
又如,“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这里可以理解为“来自三所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学校的三位领导”。
对于这类歧义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的结构或者添加适当的词语来消除歧义。
比如将“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改为“三所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或者“学校的三位领导参加了会议”。
三、指代不明导致的歧义指代不明也是造成歧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小明和小红在路上遇见了,他向她打了招呼。
”这里的“他”和“她”指代不明确,不知道具体指的是小明还是小红。
再比如,“当他把证书发给小王时,他对他笑了笑。
”前一个“他”不清楚是指发证书的人还是接受证书的人,后一个“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要解决这类歧义,就需要明确指代对象,使句子中的人物关系清晰明了。
四、语义关系模糊导致的歧义语义关系模糊也会产生歧义句。
”火眼金睛”辨歧义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语言规范、正确的运用,要求我们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情达意,还要进一步辨明语言表达是否合乎规范、合乎理性。
语义类语病辨析与规范是高考测试的重点之一,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规范能力。
其中,表意不明最为常考,表意不明这一类型的病句主要指歧义句。
因此,很有必要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进行了解,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下面就介绍几种辨识歧义原因的有效方法。
1.组合层次切分或停顿不同造成歧义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
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赞成李老师的建议。
③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④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①可以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语言规范、正确的运用,要求我们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情达意,还要进一步辨明语言表达是否合乎规范、合乎理性。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
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以《辨析歧义句的七个切入点》为标题,在文字沟通中,歧义句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歧义句的出现,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影响了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真实意思。
为了能够准确鉴别出歧义句的真正意思,要了解歧义句的定义,以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形成歧义的环境,才能正确辨析出歧义句的真正意思。
首先,要了解歧义句的定义,简而言之,歧义句就是在表达某种意义的同时,又能够给出另一种意义的句子,具有多重意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其表达形式主要有语法歧义、比喻歧义、结构歧义、词义歧义四类。
其次,关于歧义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受句法与语法的限制,它们使得句子可能有很多种解释;第二,是因为语言的复杂性所致的,句子的意义可以改变,从而带来歧义;第三,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的不同,导致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在此基础上,利用七个切入点正确辨析歧义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歧义句,包括:1.别歧义句: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出歧义句,是辨析歧义句的前提;2.询相关资料:可以扩大视野,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时发现歧义句的真正意思;3.考句子的构成:结合语法,从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搭配判断句子的意思;4.推真实意义:根据上下文,总结出句子可能的意义,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意义;5.歧义句整体化:要将歧义句整体地理解清楚,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句子的含义;6.衡上下文:综合考虑句子的上下文,对歧义句进行分析,可以有效避免被歧义句误导;7.强实践练习:有效地理解歧义句,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素养,提升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七点,可以有效地辨析歧义句的真正意思,以避免在文字沟通中出现歧义。
除此之外,歧义句的解决还可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直接从读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来理解,综合考虑歧义句的构成、上下文及语境等因素。
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语言素养,才能够从多个切入点,准确把握歧义句的真正意思,从而防止歧义句出现影响沟通。
总之,了解歧义句的定义,以及形成歧义句的原因,运用七个切入点正确辨析歧义句,并结合认知心理学来分析句子的构成,上下文及语境等因素,从而准确把握歧义句的真正意思,避免影响沟通。
现代汉语歧义句式的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歧义句式的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歧义句式的分析方法_冯学民汉语里的歧义现象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一个具体的句子或句法结构,能表示多种不同的意思,而这并不是由句法结构中的某个词的多义现象造成的,这种句子或句法结构统称为”歧义句式”.歧义句式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分析歧义甸式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遇到一个歧义句式首先要考虑层次分析法.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方法叫做层次分析法.例如:”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一类歧义句和内部构造有关,句法结构内部可以做不同的切分.A:撞倒了他的自行车上一一1—2动宾关系,3-4偏正关系B:撞倒了他的自行车分化,因为这两种意思在构造层次上是一致的,它们的不同是蠢一是.一一A式:动词+的+是+名词语一C式:动词+名词语反对的是他一反对他看的是电影一看电影学的是英语一学英语这说明,A式和C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二)按照第二种理解,这个句式也可以分析为”动词+的+是+名词语”,我们称之为B式;B式又可以有如下的变换:B式:动词+的+是+名词语一D式:动词+实词语+的+是+名词语反对的是他一反对生产计划的是他违反的是他一违反纪律的是他出席的是校长一出席开幕式的是校长这说明,B式和D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值得注意的是: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例如:A式:看的是电影一C式:看电影A式:看的是电影一D式:看XX的是电影(X)B式也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例如:B式:违反的是他一D式:违反纪律的是他B式:违反的是他一C式:违反他(X)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式和B式是两种不同的句式.这样,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句式通过变换分析法分化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她谁都喜欢.”“鸡不吃了.”三,语义指向分析法所谓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其它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上的联系.例如:1,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2,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3,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例1一例3格式完全相同,从表面上看,它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做状语的不同;从语义上看,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不同:例1’’喜滋滋”指向施事主语”他”i例2”早早地”指向谓语动词”炸”;例3”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上述情况就说明:例1——例3各句状语的语义指向不同. 这种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的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如果说层次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析方法, 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义方面的分析方法,二者互为补充.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侧重,各有优缺点,我们在分析歧义句式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河北自学考试2007年第4期。
如何辨识歧义句
如何辨识歧义句摘要:所谓歧义句。
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
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关键词:辨识歧义句所谓歧义句。
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
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多义词造成歧义。
如:(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2003年全国高考题)(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2004年全国高考题)(1)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
“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2)句的“摄”也有两种理解.一是孙燕自摄,二是被摄。
二、语音停顿造成歧义。
如:(3)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003年全国高考题)(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004)全国高考题)(3)句如果停顿在“禁止”:后政府有关部门不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如果停顿在“取缔”政府有关部门则主张取缔药品交易市场:(47句有两种停顿,一种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第二种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两种不同的停顿造成了歧义。
三、数量词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如:(5)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年全国高考题)(6)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2004年全国高考题)(5)句“几个”既修饰“学校”,又修饰“领导”,有两种理解;(6)句:数百位”既可理解为修饰“死难者”.又可理解为修饰“亲属”.因而该句产生了歧义。
’四、结构层次不清引起歧义。
如:(7)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阿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1996年全国高考题)(8)哥哥和弟弟的朋友来了。
(7)句中“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可以认作主谓短语,也可认作偏正短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歧义的辨别方法
多年来,歧义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看一个句子有没有歧义,需要从多个切入点去诊断。
这里介绍诊断的十个切入点,以求给大家以帮助。
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如:(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2)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
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
如:(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1989年高考题)
(4)你为什么打他。
(1989年高考题)
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
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
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
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
如:(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2005年高考天津卷)
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如:(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
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如:(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1991年高考题)
(10)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对(9)来说,有三种理解:a.只要你单位同意,秘书组就负责解决报销食宿费、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
b.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秘书组就负责解决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
c.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秘书组就负责解决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
对(10)来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会计将钱汇给了对方,一种是没将钱汇给对方。
(9)将“路费”、“住处”后的逗号都改作顿号,(10)把“将”前的逗号去掉,歧义也就消除了。
6.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
如:
(11)头发长得怪。
(12)这个人好说话。
对(11)来说,如果“长”读“cháng”,是说这个人留了长发,稀奇古怪,不多见;如果“长”读“zhǎng”,则是说这个人长了怪发。
对(12)来说,如果“好”读“hào”,句子的意思是这个人喜欢说话;如果读“hǎo”,句子的意思则是这个人的工作容易做,和其谈事情易谈成功。
这两个句子都是因为相关字眼存在多音而造成歧义。
7.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如:
(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1998年高考题)
(14)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
对(13)来说,可以理解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学校的。
对(14)来说,可以理解为厨师是四个饭店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饭店的。
这两个句子都是因为量词使用不当造成了句子歧义。
如果这两个句子将量词“个”改作“位”,句子的歧义就自然消除了。
如果不这样改,(13)可将“个”改做“所”,(14)可将“个”改作“家”,也行。
8.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
如:
(15)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谁高兴?是祁爱群高兴,还是援藏干部高兴?让人搞不明白。
9.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
如:
(16)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003年高考全国卷)
“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意思就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
10.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
如:
(17)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天津地区都下了雨。
这都是“和”字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