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题总结

合集下载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1、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积累、批判、创新2、传播学的知识层次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3、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1)哲学方法2)专项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方法)3)横向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4)具体方法4、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韦尔(1902-1977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提出5w传播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即控制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及效果分析),内容分析法,主要研究《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术》。

2)勒温(1890-1947年)美籍犹太人,传播学中“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著有《群体生活的渠道》3)霍夫兰(1912-1961年)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者,他将心理实验法带进了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效果,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主要针对传播效果、宣传、说服性进行研究。

4)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年)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著有《人民的选择》,提出二级传播理论(传播效果及机制研究),“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工具制造者”,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

5)李普曼(1889-1974年)德国犹太人,著有《舆论学》,提出拟态环境及刻板印象概念。

5、传播学的研究现状: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地(传播学的优越性、适应性及伸缩性)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6、传播学的研究趋势:1)鲜活化趋势(新的学说和观点以及分析丰富多彩)2)融合化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独立的母体、主干学科相互融合)3)科学化趋势(积极探索传播规律、构建理论体系、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4)操作化趋势(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5)分支化趋势(要素研究、层级研究、领域研究、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影响研究)6)本土化趋势(迎中有拒,拒中有迎)7、传播的五种概念(即五说):1)共享说(传播是信息共享的过程)2)影响说(传播是影响受传者行为的过程)3)反应说(传播是是受传者对传播信息的反应)4)互动说(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5)过程说(传播是传递信息、思想及观念的过程)8、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学总论期末期末总结

传播学总论期末期末总结

传播学总论期末期末总结传播学总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播现象及其规律。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对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与认知关系、传播过程与效果关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传播学总论课程学习的总结。

一、传播学基本理论传播学总论课程介绍了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理论,使我对传播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内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了解到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传播现象研究、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技术和传播规律研究等四个方面,这些理论为我们分析和解读不同传播现象提供了指导。

二、传播媒介与社会关系在课程中,我学习了传播媒介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我了解到媒介在社会中既扮演着信息传递的角色,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媒介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互相塑造和影响着对方。

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行为。

三、信息与认知关系课程还介绍了信息与认知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信息与认知是传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传播,人们获取并加工信息,进而形成认知。

我学习了信息的特征与分类、信息加工的过程和认知的理论模型。

了解了信息的特征和加工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够设计更有效的信息传播策略。

四、传播过程与效果关系课程还讲解了传播过程与效果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传播过程是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它涉及到信息源选择、编码传输、传播渠道选择、信息接收与解码等环节。

传播效果则指的是信息传播后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学习传播过程与效果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评估和改进传播策略。

五、课程启示与收获通过学习传播学总论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传播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传播学概论总结

传播学概论总结

传播学概论总结传播学概论总结一、孔子传播思想1、担当传播责任,塑造君子人格;2、担当天下道义,打造传播团队;3、弘扬人道主义,引导文明传播。

二、人类传播历史四时代1、口语传播:沟通,交流,人类社会,不稳定;2、图像文字传播:历史,文明,传承,稳定;3、印刷传播:空间,拓展,矛盾,革新;4、电子传媒:迅速,广泛,垫付,摧毁。

三、拉斯韦尔5W3功能;5W:Who(谁)——传播主体What(说了什么)——传播内容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Whom(向谁说)——传播对象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传播效果3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文明遗产传播功能;四、伊*白沉默的螺旋;德国传播学家伊*白·诺*提出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大多数个人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造成孤立;因此,占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见就会更得势;看到这些趋势并相应的改变自己的观点的人会更多,那么这一派就显得更有优势,另一派则每况愈下。

五、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及“三功能说”;1、两级传播理论:两级传播理论指的就是信息先由大众传媒传到意见领袖那里,然后再经由意见领袖扩散到社会的大众。

2、三功能说:(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六、六度空间理论(简答,社交网络平台)六度空间理论;SNS传播模式的理论基础六度空间理论(米*):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 2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

SNS传播模式的特点:1. 广泛的传播主体2. 更注重传播的手段和技巧3. 更主动的受众4. 更易产生意见领袖的传播环境5. 娱乐化倾向七、弗*三部人格平衡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非组织性的结构,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学习和接触外界环境发展起来的,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下面将对传播学概论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传播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概述传播是信息、思想、观念、情感等在人际关系中传递交流的过程。

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介和环境是传播的四要素,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传播学主要关注传播现象和规律,研究传播现象的基本特征、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传播的影响力等问题。

2.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传播学的特点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播学的理论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传播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播效果阶段、传播过程阶段和传播系统阶段。

传播效果阶段主要关注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主要代表人物有拉斯维尔、拉萨韦尔和拉萨维尔等。

传播过程阶段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信息传递和交流等问题,代表人物有香港、香港等。

传播系统阶段主要关注传播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等问题,代表人物有盖尔考恩、纽曼等。

2. 传播行为的理论传播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动机理论、认知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 传播效果的理论传播效果的理论主要包括了受众反应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受众接受理论、受众认同理论、受众影响理论等。

4. 传播过程的理论传播过程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交流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媒介传播理论、传播行为理论等。

5. 传播系统的理论传播系统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媒介理论、传播渠道理论、传播网络理论、传播结构理论等。

三、传播学的方法和技术1. 传播研究的方法传播研究的方法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文献研究等。

传播学自己的总结

传播学自己的总结

第一章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递行—地形)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第二章传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作用: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

2、传达功能。

3、思考功能。

什么是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象征性社会互动定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

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

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学科,它以人类社会中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为研究对象,涉及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传播方式。

传播学源自美国,最早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提出并形成系统。

传播学早期着力于新闻媒体和广播电视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信息传播、国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个领域。

传播学不仅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规律,还关注传播技术和传播效果,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源期、形成期、创新期和多元化发展期。

起源期是指传播学的初期阶段,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代表,主要研究新闻、广播、电影等传播媒体。

形成期是指传播学逐渐形成学科体系,以50年代至70年代为代表,出现了以拉斯维尔·麦尔等人为代表的传播学重要思想和理论。

创新期是指传播学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期,以80年代至00年代为代表,出现了符号学、认知传播学、后现代传播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多元化发展期是指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以21世纪至今为代表,涉及更多的领域和内容,传播学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三、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代表作品有拉斯维尔·麦尔的“媒介感染”理论、保罗·拉托尔的“媒介是信息”论等。

2.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方式,主要关注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加工过程。

代表作品有沙农与韦纳的传播模型、宾厄姆的媒介效应理论等。

3. 传播媒介理论:传播媒介理论是研究传播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关注媒介的特点、功能和效果。

代表作品有麦尔的媒介感染理论、哈维洛克的媒介地域理论等。

4. 传播符号理论:传播符号理论是研究传播符号的含义和作用,主要关注符号的符号化、解码和再编码过程。

代表作品有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墨特的符号交互理论等。

传播学总结

传播学总结

传播学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传播:广义的传播是指使信息运动的行为或信息运动的状态;狭义的传播是指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2.传播因素:信源、信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噪音。

(传播要素:信源、信息)3.传播类型:(1)按传播者的性质分:自然界的传播、非人生物的传播、人类的传播、人与动物的传播、机器的传播、人与机器的传播(2)按传播者的意图分:有意传播(新闻传播、动员传播、指令传播、沟通传播)无意传播(3)按传播者与信源的关系分:自主传播、主动传播、强制传播 (4)按传播者的对象指向分:特定对象传播、无特定对象传播、无对象传播(5)按参与传播的范围限制分:开放式传播、封闭式传播、半开半闭式传播(6)按传播内容分:新闻传播、知识传播、意志传播(7)按有无媒介分:无媒传播(直接传播)、有媒传播(间接传播)(8)按信息运动方向(有无反馈)分:单向传播、双向传播(9)按传播者与接受者的数量对比分: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一传播、多对多传播(10)按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分:积极传播、消极传播(11)按参与传播的人数分:内向传播(个人内部的信息交流活动)、外向传播。

外向传播又分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群伙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4.传播功能:从个人角度看:影响生活状态(影响心理状态、影响生存处境)从社会角度看: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沟通、动员)、传衍社会遗产(教育、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形成社会风尚5.信息:在传播学中,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以及认识主体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感知。

6.信息类型:根据信息与信源的关系可以分为:自然信息、智能信息(正信息即真实的信息、负信息即虚假的信息)根据信息与生物的关系可以分为:好信息、坏信息7.符号的类型:人类可接收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视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肤觉信息)人类可传送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视觉信息)人类可创造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符号、视觉信息符号<形象信号、抽象符号>)8.大众传播内容:大众传播内容即经过把关人搜集、加工、整理向社会大众发布的信息。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过程和影响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指人类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和分享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非面对面交流。

2. 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的基本模式包括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施拉姆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等。

这些模式描述了传播行为的基本过程和要素,对于理解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传播的类型:传播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

每种类型的传播都有其特点和功能,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渠道,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等。

每种媒介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5. 受众:受众是指接受传播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受众、分众受众等。

受众是传播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对于传播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6.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态度效果等。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和改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而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现象。

跨文化传播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对于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涵盖了传播的定义、类型、媒介、受众、效果以及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对现代社会的信息流动和交流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传播学概论还包括以下内容: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需要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和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传播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概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播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解析了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以及信息内容等。

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行为、传播效果等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以文字、书籍、信件等为主要媒介。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革新,使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20世纪初,传播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

20世纪40年代后,传播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流行文化理论、媒介效果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等。

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介和渠道中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对信息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3.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反应,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4. 传播行为:传播行为是指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信息选择、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等。

传播行为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四、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传播效果理论、传播认知理论、传播行为理论、传播情境理论等。

1.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复习总结(邵培仁版)

传播学复习总结(邵培仁版)

传播学复习总结(邵培仁版)传播学复习名词解释:回答时需要扩展一、内向传播:这是人们头脑里“自我”与“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如: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传播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的特点: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型,同事具备语言传播活动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信息、语言、接受者。

内向传播史一种最隐蔽、最自由的传播。

通过它,个人既可自我调适、避免错误、纠正缺点,也可能陷入懊恼、后悔的泥潭;既可筑起一道与他人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也可能垒起一堵自我封闭的围墙。

二、书写媒介:书写媒介往往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而成。

(如石头、树叶、树皮、甲骨、羊皮、竹片、纸等)三、印刷媒介: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印刷媒介作为人类传播的主要工具,他具有鲜活的特点,可以大量迅速印刷生产,容纳信息多,内容广,读者可以自由决定阅读的时间、地点、速度和方式;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反复研读;能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兴趣和要求;印刷媒介的威望较高,专业性很强。

缺点是文化程度低、识字少的人和文盲无法充分使用和分享其中的信息。

四、传播谋略:是为实现行动纲领和奔向预定方向而谋划的一系列计谋和策略。

客观反映了施谋主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适应自己的需要而运用谋略积极推动事态发生相应变化的思维活动方式。

五、传播技巧:就是有效熟练地灵活运用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传播技能或者方法。

其实传播技巧反应的是对信息包装传播的巧妙技能,对传播原理有很大的依赖性,即没有对传播原理的透彻了解,很难有高超的传播技巧。

六、意见领袖: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

这些人事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

七、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传播学课程学习总结分析传媒与社会传播的影响与现象解读

传播学课程学习总结分析传媒与社会传播的影响与现象解读

传播学课程学习总结分析传媒与社会传播的影响与现象解读传播学课程的学习使我深入理解了传媒与社会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个人、社会以及全球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于传播学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解读传媒与社会传播的影响与现象。

1. 传媒与社会传播的定义与关系传媒是指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向大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它涵盖了印刷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而社会传播则是指信息在人际关系中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传媒与社会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传媒作为信息和观点的主要来源,能够影响社会中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而社会传播则通过人际交流和群体互动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

2. 传播学课程学习的收获在传播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估传媒的内容和效果。

通过学习各种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我能够对传媒的运作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借助传媒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传媒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传播学使我能够更好地利用传媒来传递信息,影响他人的观念和行为。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理解和解读传媒与社会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

传媒与社会传播是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对各种传播现象的研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传媒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传媒的塑造作用。

3. 传媒与社会传播的影响与现象解读传媒与社会传播对个人、社会以及全球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媒在塑造个人观念和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传媒,个人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信息和世界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和行为。

其次,传媒在社会中起到了信息传播和公共舆论引导的作用。

传媒可以借助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大众,引发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在一些重大事件中,传媒的报道和舆论影响甚至能够引发社会变革。

此外,传媒的全球化使得信息和文化可以跨越国界传播。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一、传播学的定义和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效果的学科,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影响等各个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1.印刷术的发明和电报的出现标志着传播学的起源。

2.传播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发展,以美国和英国为主要发展地区。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播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传播学派别和理论。

三、传播过程模型1.马斯洛的传统线性模型:源头→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

2.舆论导向模型:意见领袖/门户→传播渠道→公众。

3.交互模型:源头与接收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4.文化+符号-行动模型:传播过程中包含多个要素,如文化、符号和行动。

四、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1.信息传播与接收: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2.意见领袖理论:指导性影响人群的关键人物。

3.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4.种族主义理论:在社会中存在的种族不平等与歧视现象。

5.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社会群体的成员如何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

6.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传播。

7.传播伦理学: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五、传播学的应用方向1.媒体与传媒公司:如新闻机构、广告公司等。

2.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部门:帮助组织管理与公众的关系。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利用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与信息传递。

4.教育与学术机构:培养传播学专业人才。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

2.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

3.传播学与社会变革:关注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社会变革。

以上是对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的大致整理。

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因此以上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传播学领域,推荐进一步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深入学习和研究。

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整体感受就像是在一片知识的海洋里捞宝藏,传播学基础的知识点那可是多不胜数。

具体收获呢,首先是传播的类型这个知识点。

回想起来才发现,原来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类型。

比如说人内传播,就好像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场对话。

自己在内心思考事情,进行自我的认知协调,像是我们在做决定前的内心纠结,这就是典型的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就好理解了,就像我们日常的聊天,我和我的朋友聊天,互相分享情感和信息。

重要发现就是传播模式这部分。

等等,还有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个模式涵盖了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这五个方面。

它就像一个万能的框架一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传播过程。

这种模式化的东西就好像是建造房子的蓝图,非常有助于我们在答题的时候按照这个框架进行思路的梳理。

不过,记住了,这个特别有启发,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模式,因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也出现了。

说到反思,之前我比较片面的只是机械记忆这一些知识点。

现在想想,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意义。

像是在研究符号互动论的时候,就不应该只是记住书上的定义,而要结合实际例子去理解。

比如我们看到红灯就停下,红灯就是一个符号,我们与这个符号互动的背后是社会的规则和共识。

启示就是我们在学习传播学基础的时候,要理解和记忆并重。

一方面要牢记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比如说传播的功能包含了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视、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另一方面更要理解这些理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

通过具体实例去理解知识点,就像给每个知识点都披上了一件生动的外衣,这样考试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地调用这些知识,不会陷入到机械记忆却不会实际运用的窘境了。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看。

微观上对个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中观是对群体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宏观则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等的影响。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大一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传播学知识点总结: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作为大一传播学课程的学习者,以下是对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指信息、观念、态度等在人群中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1.2 传播的要素:传播包括发送者、媒介、信息、接收者和反馈五个要素。

1.3 传播的特点:传播具有双向性、选择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传播模式与理论2.1 传统传播模式:传播学经典理论包括拉斯维尔斯传播模式、五度传播理论等。

2.2 新媒体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有网络传播、社交媒体传播和移动传播等。

2.3 传播学理论:如传播人际关系理论、认知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帮助理解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三、传播媒介与平台3.1 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形式,扮演着信息传递的角色。

3.2 新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搜索引擎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在信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媒介效果研究:通过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了解媒体的传播效果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四、公共关系与广告4.1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通过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来塑造企业形象和传递信息的战略性活动。

4.2 广告:广告是商业机构为了提高销售、推广产品和品牌形象而对受众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

五、传播伦理与法律5.1 传播伦理:传播伦理研究传播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如真实性、隐私保护和诚信等。

5.2 传播法律:传播法律涉及相关法规和规定,包括著作权法、网络管理法和信息保护法等。

六、跨文化传播6.1 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跨文化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6.2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常见的挑战,需要适应和理解。

七、社交媒体与网络传播7.1 社交媒体的特点:社交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用户可以自由地参与和分享信息。

传播学总结(推荐)

传播学总结(推荐)

传播学总结(推荐)第一篇:传播学总结(推荐)传播学总结、复习名解: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李普曼:美国著名新闻学家,著有《舆论学》等著作,提出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和“拟态环境”等观点。

现场理论论述:什么是大众传播?与一般人际传播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互联网的出现使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了?P13、154第一章名解:传播P3(4次)大众传播P13 简单题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

P25.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P12 概述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

P17(2次)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3 什么是自我传播?它和人际传播有哪些不同?P9 ..新闻学的研究路线和传播学的研究路线分别是什么?第二章:名解:批判学派P33 库尔特·卢因P30(3次)韦尔伯·施拉姆P32(4次)拉扎斯菲尔德P31 大众传播学简答:传播学诞生的条件有哪些?P22(3次)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P31 简介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P33、34 论述: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有哪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23、36第三章:名解:反馈P47(2次)5W模式P43(2次)“传播单位”P49(2次)传播模式P41 简答: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

P47 拉斯韦尔5W模式对传播研究的贡献是什么?P43 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P40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中包含了哪些要素?该模式中左右两个大圆叫什么?P49 论述:试述拉斯韦尔模式的内容、意义和不足。

P43-44 ..试论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并列出迄今为止有关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模式),择要予以点评。

(第三章)第四章:名解简单随机抽样P69(2次)内容分析法P83 “实验组”p91(2次)抽样调查法P66(2次)语义分析P86 样本P66 控制实验法P91 简答:什么是传播学研究的定量化?P61 控制实验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92 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8 在传播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有哪些长处和局限?P90 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P92 简述抽样调查法的主要形式。

传播学概论 总结

传播学概论  总结

传播学概论绪论一、什么是传播、传播学(communication)原意为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交通等二、传播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极其在空间中得到的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他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寓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美国学者皮尔士:“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组成。

”三、传播的基本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传授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在一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四、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的问题,是信息的点到面的传播中的问题。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人们之间分享信息的关系谋求信息、劝说、指导、娱乐人们之间怎样相互影响人们怎么样被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他人和享受到娱乐六、具体相关术语1.人类传播(human 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的关系,其目的是谋求信息、劝说、指导(教育)、娱乐。

2.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媒介(如印刷报刊、播送广播、电视的电讯机械)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其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一个过程。

3.媒介“媒介”是个普通词汇。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的含义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用的表现手段或技法。

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或技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主要原则: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社会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手机和提供关 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 一般理论模式或者定理。
④ 反对从观念到观念地对社会现象作纯主观抽象的说明,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 数据的重要性,主张从环境或者外部条件的变量出发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 和客观规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然界是有区别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人的经验而不是规律。马克思韦伯提出,社会研究 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并参与到被研究对象的世界中去,对其作出同情的描述。 ② 它主张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和解释、人与世界交往中获得的意义,并且把传播作为研究人 类经验的重要突破口。 ③ 研究重点有两个:对文本的诠释和对人类行为的诠释。前者侧重于文学批评,后者则被 称作社会诠释。 ④ 大众传播研究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定性的诠释取向研究,主要前提 假设: 自然和社会不具有同一性,社会不存在规律,只存在人们约定俗成构建的规则。 人类的行为基于对事物的诠释,这种诠释是主观的。 我们无法对人的经验进行量化测量。 意义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共享性。 我们可以通过个案的积累,发现文化的模式或深层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在研究的过程中,价值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尽量减少,或者必须承认并说明 这种价值的存在。 3、批判理论的方法 ① 狭隘的批判理论只是指的过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这个群体奠定了批判理论的核心精神。 ② 批评理论认为客观经验主义的传统理论使用实证的方法孤立地理解社会现象,知识单纯 地解释世界,把价值和理论研究分开,坚持方法上的个体主义,肯定现状、服务于现状, 丧失了批判精神,丧失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冲动。 ③ 在研究方法上,批评理论整体地、历史地研究社会。他们把研究对象放到资本主义商品 交换的经济结构下加以研究,把研究对象放到具体的、历史的语境下加以批判,而不是 追求永恒不变的理论。 ④ 和传统理论的本质的区别在于,研究主体的态度不是站到肯定现状、服务现状的立场上, 而是毫不妥协地否定资本主义虚假意识控制的整个社会。后者追求理论与现实相互妥协 之后的实际效果,而前者则寄希望于一个模糊的乌托邦。因此,两者的冲突主要体现在
用的是界面性的象征修辞,“洞察”式研究,更接近于人文学科的诠释主义范式,文风 纵横捭阖、天马行空,采用跳跃的、不连贯的方式写作,甚至有些晦涩难懂。 (二)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有: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地球村。 1) 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接触的中介(media),任何工具(汽车、时钟、 服装)、象征符号(数字、语言、广告)、交往形式(货币、游戏)都可以称之为媒介。抽象地 来说,这里的媒介指的是讯息在某种载体上呈现的特殊格式,同样的讯息在不同的媒介中呈现 不同的格式。这种呈现格式既不是内容,也不是单纯的媒介硬件,这才是真正的讯息,影响社 会。
研究,揭示商品消费、通俗文化等社会想象中的意识形态、压迫与霸权;5)提倡价值
介入,理论研究是实现社会弱势群体解放和平等的政治实践,研究行为本身会产生社会
主要成果:佩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恐慌原因研究, 伊里调查,使用与满足的广播剧听众研究,霍夫兰的电影说服效果实验,耶鲁项目,使用与 满足电视与儿童的研究,议程设置研究,培养理论,知识沟研究。 2、诠释经验主义的方法 ① 诠释经验主义更多地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提倡科学,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与自
⑤ 缺陷: 人类现象无比复杂,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 目前研究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前者仅仅具有概率论上的科学性, 并不严谨,后者只在有限的实验控制条件下得出结论,往往不具普遍性; 主要依赖个人或者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在研究现实社会围观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 效用,但在考察社会的历史过程以及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 “纯客观”的态度在现实中很难做到。
பைடு நூலகம்
2)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接触的中介(media),任何工具(汽车、时钟、服装)、 象征符号(数字、语言、广告)、交往形式(货币、游戏)都可以称之为媒介。工具、符号和交 往形式往往扩展了我们的能力和活动范围,使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延伸”。任何媒介的发展,都 能延伸人的主观功能。比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 觉、听觉和触觉的延伸。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使人类对环境具有巨大的能 动作用,因而它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抽象的、深层的认识。 但是,麦克卢汉指出“延伸意味着截除”,使用替代性工具,我们身体那部分原有的功能就会退 化。不同器官的延伸会带来人的整体感官的不平衡,只有借助麻木来堵塞感知通道,才能承受 这种强度。电子媒介是人中枢神经的延伸,中枢神经的截除意味着全身的麻木。
3) 冷媒介和热媒介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感觉是中心概念,冷和热的划分也是从媒介使用者的感觉来划分 的。一般来说,热媒介的讯息清晰程度高,不需要接受者投入较多的想象力,参与度低,具有 排他性,如报纸、电影、广播;冷媒介则相反,清晰度低,参与度高,具有包含性,如电话、 电视。应该指出的是,麦克卢汉承认这种划分并不绝对,是相当主观的感觉,对于不同的人来 说,同一媒介的冷热可能是不同的。
麦克卢汉认为,在电子时代,许多差异化正在消失,他使用内爆(implosion)一词来描述 这一过程,内爆是向内坍塌引起的,麦克卢汉用这一个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所有的差异正聚成一 点而成为整体。
专题二 四大奠基人+施拉姆 一、H•拉斯韦尔(1902-1977) 美国政治学家。从政治学或实际政治的角度研究传播,其特点在于:一是对政治传播尤其是 战争宣传进行了比较系统、详尽的分析,为前人所不及;二是不单对政治传播,进而对整个 人类传播也发生了浓厚兴趣,并深入钻研,取得重大成就,为传播学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主要体现为: ① 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为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 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道 路; ② 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课题; ③ 倡导并亲身实践(作为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的)内容分析法,以其精确定量的特 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立下又一功勋。 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等。 二、K•卢因(1890-1947) 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① 专业领域是群体动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如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
专题一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出版了一系列著作《戈登堡的灿烂新星》、《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 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 麦克卢汉认为,逻辑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印刷媒介时代的思想方式,所以他采
传播学专题总结
一些笔记上的重点专题: 传播的定义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基本模式 传播的功能 传媒的四种理论 获知权和接近权 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自律 媒介全球化和集中化 把关人现象 非语言传播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行为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 受众研究的主要成果 大众传播效果概述 有限效果理论:信息流程、劝服、克拉伯 多元效果:议程设置、培养、知识沟、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框架
虽然这一理论经常被人所诟病,认为划分并不科学。但在麦克卢汉哪里,冷和热是一对测 量媒介和文化的分析工具,可以用它来测量媒介的特征是否和社会环境相是适应。他的分析提 醒我们要从受众的实际感觉出发,结合具体环节,研究媒介的影响。
4) 地球村
电视、卫星、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在印刷时代距离越来越远的人重新走到 了一起,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光速传播,令空间不再成为障碍,原因和结果已经很难区分。地球 村使整个人类联成一个整体。
研究的立场和研究中价值的地位上。
⑤ 批判理论内部缺乏严格的研究程序,流派众多,观点各异,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学术团体,
其前提假设主要是:1)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不能直接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移植到
社会研究中;2)意识形态影响着研究与理论建构过程,实用主义研究本身是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的产物;3)提倡整体地(联系地)、历史地研究传播现象;4)提倡批判性的
专题三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方法论体系的问题,二是调查研究程序或技 术的问题。前者与研究人员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传播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方法论体系 1、客观经验主义的方法: ① 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发放研究传播现象,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
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它出现于 19 世纪后期,在 现代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为经验学派所采用。 ② 三个基本假设: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有自身的客观性;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解释社 会现象之可观性的科学方法;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 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延伸——都会创造出全新的环境,对“整体的心理”和“社会的 复合体”产生影响。媒介的影响在于引入一个新的尺度,不同的内容呈现格式改变了人们感知 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最终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从而得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 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 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 来的社会变革。
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制约等。启示: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起身后的“群 体”的强大制约技能; ② 是提出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 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解释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 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③ 代表作有:《解决社会矛盾》等 三、P•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① 1940 年,对总统竞选中的宣传战进行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提出 意见领袖的作用,创建“两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使深入讨论传播的效果和 机制成为可能。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作为传播学又一基本研究方法的地位。传播 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 ② 代表作有:《人民的选择》、《人际影响》等 四、C•霍夫兰(1912-196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① 也是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着眼于微观层次,对传播的具体技巧进行了深 入细致的总结。他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 与形成的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其中集中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 之间的关系。如二战期间主要研究陆军部拍摄的军事教育影片对军人的影响。 ② 主要采用的是“控制实验法”,使之成为传播学的又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③ 代表作有:《传播与劝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等 五、W•施拉姆(1907-1988) 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① 第一个抱有创建“传播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不懈奋斗终生的人。 ② 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使 之系统化、完善化,使传播学最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这是 其最大功绩。 ③ 1949 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传播学的创立。其次,不断著 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 论》等 ④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 施拉姆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