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总结
传播学概论期末总结
传播学概论期末总结首先,我在课程中学习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信息传播现象。
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传播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以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媒体传播、群体传播、个人传播等各种传播形式,还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政策、传播技术等各个层面。
而传播学的任务则是探讨信息的传播过程,分析传播行为及其效果,理解信息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其次,我学习了传播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
传播学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和观点。
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几种代表性的传播学理论,如传播学效应理论、媒体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传播学可以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等,来探索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
此外,我还学习到了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社会舆情管理、品牌传播、政治宣传等。
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一些传播学在实践中的案例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进一步认识到传播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如在社交媒体时代,传播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个人形象和信息,提高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效率。
此外,学习传播学还让我意识到信息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力。
传播学的研究不仅关注信息的传递,还关注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通过学习传播学,我了解到信息传播可以改变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甚至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媒体广告、政府宣传、社交网络等不同形式的传播渠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因此,了解传播学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传播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深刻认识到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传播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问。
它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提高我们的信息处理和沟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播学概论期末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期末知识点总结1.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2.口语最早是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事物“命名”开始的。
3.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非人自带的)4.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
5.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6.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7.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
8.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9.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性意义,即符号的字面意思;暗示性意义,即符号的引申意义。
10.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11. 赋予奢侈品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就是意义的交流。
而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而商家作为传播者赋予奢侈品的意义便是商家与客户作为受众之间精神内容的交流,商家不想与客户只是认为他们之间是金钱利益关系而是以情感的意义从而引起客户的情感共鸣,凝聚受众的向心力,是受众更加依赖和信任传播者,从而达到商家销售更多商品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
12.拉斯韦尔的“5w”模式:①who ②says what ③In which channel ④To whom ⑤ With what effect (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因为他没有提供反馈渠道。
)13.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4.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15.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本文旨在总结传播学概论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学科,涵盖了广告、媒体、公关等多个领域。
正文1. 传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传播学研究信息的传递、传播和接受过程,关注信息在社会中的流动和影响。
•传播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有效信息传递和交流。
2.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信息:传递或交换的各种符号、观点、想法等。
•媒介:传播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受众:接收和理解信息的个体或群体。
•传播过程: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包括编码、传递、解码等环节。
3. 传播学的理论传播模型•传统线性模型: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单向传递模式,如拉斯韦尔模型。
•双向模型:强调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和影响,如媒体效应研究中的媒介-使用与满足模型。
•多步流程模型:考虑信息传播的多个阶段和环节,如多步流程理论。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研究探讨媒介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利用和满足模型: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程度对受众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感知理论:媒介对受众感知的影响,如选择性暴露、注意和记忆。
•媒介心理学:研究媒介对受众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如刺激反应、认知色彩等。
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人际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强关系和弱关系: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对信息流动的影响。
•六度分隔理论:任何两个人之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建立联系。
结尾•通过本篇文章,我们简要了解了传播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信息传递的规律,有助于有效传播和理解信息。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传播学有所帮助,激发对传播学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4.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实地观察:观察受众在实际场景中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探索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环境控制变量,揭示媒介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是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甚至是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化、技术等方式进行。
2.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对传播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传播理论有:(1)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2)传播过程理论:研究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的传播过程。
(3)传播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的传播行为。
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
传播媒介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传播数据,研究传播现象和效果。
传播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
5.传播伦理:传播伦理强调在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传播伦理要求媒体和传播者遵守新闻道德准则,尊重受众权益,提供准确、公正、客观的信息。
6.传播效果评估:传播效果评估是对传播活动结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传播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改进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7.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和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传播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涉及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媒介等内容。
通过学习传播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及其效果,为进行传播活动和媒介创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下面将对传播学概论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传播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概述传播是信息、思想、观念、情感等在人际关系中传递交流的过程。
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介和环境是传播的四要素,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传播学主要关注传播现象和规律,研究传播现象的基本特征、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传播的影响力等问题。
2.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传播学的特点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播学的理论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传播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播效果阶段、传播过程阶段和传播系统阶段。
传播效果阶段主要关注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主要代表人物有拉斯维尔、拉萨韦尔和拉萨维尔等。
传播过程阶段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信息传递和交流等问题,代表人物有香港、香港等。
传播系统阶段主要关注传播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等问题,代表人物有盖尔考恩、纽曼等。
2. 传播行为的理论传播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动机理论、认知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 传播效果的理论传播效果的理论主要包括了受众反应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受众接受理论、受众认同理论、受众影响理论等。
4. 传播过程的理论传播过程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交流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媒介传播理论、传播行为理论等。
5. 传播系统的理论传播系统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媒介理论、传播渠道理论、传播网络理论、传播结构理论等。
三、传播学的方法和技术1. 传播研究的方法传播研究的方法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文献研究等。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学科,它以人类社会中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为研究对象,涉及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传播方式。
传播学源自美国,最早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提出并形成系统。
传播学早期着力于新闻媒体和广播电视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信息传播、国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个领域。
传播学不仅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规律,还关注传播技术和传播效果,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源期、形成期、创新期和多元化发展期。
起源期是指传播学的初期阶段,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代表,主要研究新闻、广播、电影等传播媒体。
形成期是指传播学逐渐形成学科体系,以50年代至70年代为代表,出现了以拉斯维尔·麦尔等人为代表的传播学重要思想和理论。
创新期是指传播学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期,以80年代至00年代为代表,出现了符号学、认知传播学、后现代传播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多元化发展期是指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以21世纪至今为代表,涉及更多的领域和内容,传播学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三、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代表作品有拉斯维尔·麦尔的“媒介感染”理论、保罗·拉托尔的“媒介是信息”论等。
2.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方式,主要关注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加工过程。
代表作品有沙农与韦纳的传播模型、宾厄姆的媒介效应理论等。
3. 传播媒介理论:传播媒介理论是研究传播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关注媒介的特点、功能和效果。
代表作品有麦尔的媒介感染理论、哈维洛克的媒介地域理论等。
4. 传播符号理论:传播符号理论是研究传播符号的含义和作用,主要关注符号的符号化、解码和再编码过程。
代表作品有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墨特的符号交互理论等。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总结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领域,通过研究人类的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来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在大一的传播学概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知识点,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学科,它探究了人类在各种媒介和环境下,通过消息交流实现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研究对象包括信息源、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传播学作为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伴而生。
从古代的文字传播到现代的大众传媒,传播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在现代传播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如传播效果、社会交往、媒介与认知等。
三、传播学的理论与模型在传播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传播现象。
比如,传播学理论中的包容理论,强调不同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的差异;媒介依存理论,阐述了人与媒介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传播学模型中的Lasswell模型,提出了“谁说什么,通过什么媒介,对谁产生了什么效果”的基本问题。
四、媒介与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我们学习了媒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传播学中的媒介理论,研究了不同媒介形式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变革、媒介融合等重要概念。
五、传播过程与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研究了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的传递路径和传递过程中的环节及因素。
在传播行为的研究中,我们学习了传播者、受众、消息、观众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六、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传播伦理是研究信息传播中的道德问题、价值观问题的学科,我们探讨了信息传播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等问题。
传播效果研究了信息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和变化,包括认知效果、态度变化、行为转变等。
七、传媒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大一的传播学课程也强调了传媒素养的培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传媒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和理解传媒产出的各类内容,培养对媒介的理解和批判能力。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过程和影响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指人类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和分享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非面对面交流。
2. 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的基本模式包括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施拉姆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等。
这些模式描述了传播行为的基本过程和要素,对于理解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传播的类型:传播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
每种类型的传播都有其特点和功能,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渠道,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等。
每种媒介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5. 受众:受众是指接受传播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受众、分众受众等。
受众是传播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对于传播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6.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态度效果等。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和改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而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现象。
跨文化传播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对于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涵盖了传播的定义、类型、媒介、受众、效果以及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对现代社会的信息流动和交流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传播学概论还包括以下内容: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需要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和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传播学概论自己总结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库利1909年《社会组织》开创社会学的传统皮尔士1911 《思想的法则》开创符号或语义学的传统二传播与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2345 p4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系统)p7 大众传播的特点p7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的环境适应过程需要五要素p8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p8 1234双重偶然性德国鲁曼p8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传播隔阂p9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和行为主义传播学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精神生产既然属于一种生产,必然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因此,人们精神交往关系也是与一定阶段上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
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重大问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的本质。
传播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概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播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解析了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以及信息内容等。
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行为、传播效果等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以文字、书籍、信件等为主要媒介。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革新,使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20世纪初,传播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
20世纪40年代后,传播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流行文化理论、媒介效果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等。
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介和渠道中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对信息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3.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反应,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4. 传播行为:传播行为是指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信息选择、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等。
传播行为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四、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传播效果理论、传播认知理论、传播行为理论、传播情境理论等。
1.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学概论》总结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1.传播现象的由来。
(1)传播现象的含义: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行为、活动和过程。
传播现象由来已久。
(2)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传播现象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量,传播主要围绕这个主要因素进行的信息交流、沟通与扩散。
(3)传播理论的探索,区别于传播现象的产生,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形成。
2.传播的含义:传播的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在传播学中,传播被定义为: “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4.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①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②劝服说: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③互动说: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5.对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成为多科性、集纳型的边缘学科。
6.1946年,美国的拉斯韦尔在著作《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7.1947年,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1.传播学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特点:多科性边缘学科。
2.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形态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类信息传播行为。
4.传播学研究的研究层次:第一层次:按信息传、受范围大小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①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合为一体的;②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己;③人脑信息库的内储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
传播学概论总结归纳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46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1.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1.传播的概念:传播是信息、观念、价值等在社会中传递的过程,涉
及到传播者、媒介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媒介技术发展、社会学研究影响、多学科合作等多个阶段。
3.信息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交互传播模式和文化传播模式是信
息传播的三种基本模式,分别强调了信息传播中的不同要素和互动方式。
4.传播理论:包括的传播理论有:传播效果理论、依附理论、社会认
知理论、框架理论、媒介依存理论等。
这些理论系统地解释了信息传播过
程中的不同方面。
5.传播研究方法:调查、实验、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是传播研究中
常用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深入了解特定
问题。
6.媒介与传播:媒介是传播的工具,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介(如电视、
广播、互联网等)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的增加。
7.传播的影响:传播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个体受到传播的
信息和观点的影响,而社会受到大众媒体的塑造和传播的文化的影响。
8.大众传播与新闻传播: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
和观点,而新闻传播则是大众传播中特定领域的传播,即新闻传媒的传播。
10.传播伦理: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如保护隐私、真实报道等。
这些是传播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信息传播的本质、过程和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一、传播学的定义和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效果的学科,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影响等各个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1.印刷术的发明和电报的出现标志着传播学的起源。
2.传播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发展,以美国和英国为主要发展地区。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播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传播学派别和理论。
三、传播过程模型1.马斯洛的传统线性模型:源头→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
2.舆论导向模型:意见领袖/门户→传播渠道→公众。
3.交互模型:源头与接收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4.文化+符号-行动模型:传播过程中包含多个要素,如文化、符号和行动。
四、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1.信息传播与接收: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2.意见领袖理论:指导性影响人群的关键人物。
3.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4.种族主义理论:在社会中存在的种族不平等与歧视现象。
5.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社会群体的成员如何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
6.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传播。
7.传播伦理学: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五、传播学的应用方向1.媒体与传媒公司:如新闻机构、广告公司等。
2.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部门:帮助组织管理与公众的关系。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利用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与信息传递。
4.教育与学术机构:培养传播学专业人才。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
2.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
3.传播学与社会变革:关注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社会变革。
以上是对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的大致整理。
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因此以上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传播学领域,推荐进一步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深入学习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 总结
传播学概论绪论一、什么是传播、传播学(communication)原意为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交通等二、传播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极其在空间中得到的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他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寓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美国学者皮尔士:“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组成。
”三、传播的基本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传授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在一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四、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的问题,是信息的点到面的传播中的问题。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人们之间分享信息的关系谋求信息、劝说、指导、娱乐人们之间怎样相互影响人们怎么样被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他人和享受到娱乐六、具体相关术语1.人类传播(human 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的关系,其目的是谋求信息、劝说、指导(教育)、娱乐。
2.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媒介(如印刷报刊、播送广播、电视的电讯机械)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其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一个过程。
3.媒介“媒介”是个普通词汇。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的含义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用的表现手段或技法。
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或技法。
自考“传播学概论”归纳总结(9)
第三节⼤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 1.主流化:格伯纳等⼈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的作⽤,它可以超载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泛“培养”⼈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2.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
格伯纳等⼈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的“象征性现实”对⼈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的影响。
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们在⼼⽬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着很⼤的偏离。
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们的现实观。
在这个意义上,格纳等⼈将这⼀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3.培养分析理论的外围研究有哪三⽅⾯:①制度分析。
②讯息系统分析。
③培养分析。
1培养理论认为媒介在培养社会共识中起了什么样的作⽤? 答:培养分析⼀⽅⾯肯定“共识”是社会作为⼀个统⼀整体存在的前提,强调⼤众传播中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作⽤;另⼀⽅⾯⼜指出⼤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些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
2 培养分析的核⼼观点? 答: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1.知识沟: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得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者通常能⽐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的趋势。
2.上限效果: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
观点是:⼈上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境的,达到某⼀“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停⽌下来。
社会经济地位⾼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传播学概论学结
物理学习的必技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物理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为了有效地学习物理学并取得好成绩,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学习技巧和策略。
一、理清基础知识学习物理学的第一步,是理清基础知识。
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组成的,因此学生需要先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准确运用于解题和实际情境中。
首先,学生应牢固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时间、空间、力、能量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物理学理论和解题的基础,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物理学定律和公式。
这些定律和公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学生应多做例题和练习,熟练掌握它们的应用方法,并学会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二、培养实验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实验能力,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学理论的理解,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选择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等,或者进行一些基础的物理实验,如测定弹簧的伸长量与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理现象,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解题方法物理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解题。
要想在物理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首先,学生要善于画图。
图形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画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情境和条件,有利于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
物理学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和限制,学生需要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并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思路。
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步解决,最后得出整个问题的解答。
此外,学生还应牢记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如利用对称性简化问题、通过合理选择参考系简化运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什么是传播传播---信息的流动过程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公共关系反映的是人际之间的交往,因而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沟通。
二、传播学为什么诞生在美国之所以起源于美国,是因为20世纪上半页,欧亚大陆连续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祸害,而美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风港。
而且,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
比如:1920年匹兹堡无线电视台的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
(1)媒介背景,大众媒体发达,引起各类社会各界的重视(2)从政治角度看,美国人充分认识到了大众传媒的政治作用。
例:水门事件(3)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不能传播信息,特别是广告,另一面,媒介企业化越加明显(4)从社会角度看,大众传播实践中,媒介带给社会大众的利弊,都得到充分显露。
例:“黄色新闻大战”三、传播演进的规律人类传播的演进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亲身传播时代(2)口头语言时代(3)书写时代(4)印刷时代(5)大众传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特征及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
四、意见领袖消息灵通,常接触媒介,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人特征: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不集中于特定群体或阶层,均匀分布各群体和阶层中;社交范围广;常常关注那些身边的事件和新闻,并适时发表观点意见领形成因素:价值(是追随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信源(信息来源广)知识面(较强的读码、释码能力)责任感(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或小群体的头头)人际交往(较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地位(在一定群体中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第二章一、信息:日常生活中指消息、指令、密码、数据、知识;科学概念:20世纪20年代,通信领域传播学角度:信息是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它不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二、冗余信息:消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换句话说,人们在进行传播的时候,所发出的信号不是彻底精炼的,它所包含的东西除了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那部分之外,还有重复的但可以使整个信息更完整、更适合传播的那部分三、噪音:一般意义,发声体做无规则震动时发出的声音传播学意义上:传播过程中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来自于机械本身,也可能来自周围环境,它可能是物质层面的噪音,但更可能是意义层面的噪音外部噪音:渠道以外的干扰因素,物理层面的,意义层面的内部噪音:渠道内的干扰因素语义噪音:指因为信息接收者与信息发送者由于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对信息无法正确解读。
四、语言符号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1)死线抽象一一话不投机半句多死线抽象一语,出自温德尔约翰逊。
所谓死线抽象,是指语言的运用者只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忽视各种人群和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把语言表达固守在某类型、层次或水平线上,从而产生语言失当和不对称纠正语言交流过程中“死线抽象”的基本对策:平行搭配、高位下倾、低位高攀、异质互补(2)忽视差异:这种语言失当现象,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事物时只整体的一致,而不顾个体的差异。
(3)非此即彼:原是一种极端化的思想方式,他只有两个对立的极端(4)自我投射:是所谓自我投射,指的是人们在用语言表达事物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投射到客观的事物上。
第三章一、主我和客我的理论主我与客我理论,也称为“自我理论”,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的。
“主我”是形式,是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例:“我真伤心”里的,直接感受着伤心“我”,就是主我。
“客我”是内容,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例如:我评价自己道:“我是一个卑劣的人”这里的“我”实际上指代后面的“卑劣的人”,是客体化了的对象,是客我。
而有着卑劣感的、感到自己是卑劣的“我”,则是主我。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人际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获得信息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三、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做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四、群体暗示群体暗示是社会影响的主要形式。
个人或群体通过语言、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使群体成员在无批判、不自觉的情况下盲目接受某一意见、观点并产生与之相符的行为。
五、群体感染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其传播速度快,主要原因是现场亢奋的氛围中,成员失去理智的自控能力,对外来刺激表现出了一种本能反应。
经过群体感染的过程,一种情绪、一个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六、群体模仿与匿名性无意识模仿: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仿效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有目的的自觉仿效群体中的模仿更多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七、流言产生的原因流言: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的话题产生原因:1、反映社会公众对于某人某事的一种强烈的共同愿望的流言。
2、由于对某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流言。
3、因不安、恐惧而产生的流言。
4、为发泄对某人某事的妒忌、憎恨以至敌视情绪而产生的流言。
R = I ×A (流言流通量=问题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八、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就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组织与更大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组织内传播:下行传播(自下而上)、上行传播(自上而下)、平行传播组织外传播:组织间、组织形象传播(公关、广告GIS)、组织危机传播九、危机传播特殊情况下对组织形象进行的维护和修复危机传播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如何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危机向好的方式发展五大战略:否认,规避责任,减少错误行为传播的范围和发展,亡羊补牢,自责例:2005年3月15,肯德基部分食品被检测出含有“苏丹红1号”,16日,肯德基要求所有门店停止销售“涉红”食品。
(减少错误行为传播的范围和程度)当天17点,肯德基连锁店的管理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向消费者公开道款(自责)集团总裁苏敬轼明确表示,将会追查相关供应商的责任(规避责任)。
经调查,19日公布,原料采购部门原定是A,结果责成的采购公司用了B的。
(否认自己的责任。
)3月23,肯德基在全国恢复了被停产的产品的销售。
苏敬轼说:“中国百胜餐饮集团现在可以负任地向全国消费者保证,肯德基所有产品都不含苏丹红”成分,完全可以安全使用。
”3月28日,百胜餐饮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苏敬轼现场品尝肯德基食品,表示决心采取中国餐饮行业史无前例的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亡羊补牢)3T原则第一,Tell You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强调组织牢牢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第二,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强调危机处理时组织应该尽快不断地发布信息;第三,Tell It All (提供全部情况),强调信息发布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
十、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或译固定成见,也叫定型化效应,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影响:积极,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评价刻板印象对新闻的影响:刻板印象对新闻人在报道内容的把握上会产生影响。
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新闻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十一、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或译为虚假环境、假环境。
指的是大众媒介创造出来的,来源于真实环境却又不尽一致的一个媒介环境,是一种间接的感知,却常常被社会公众当作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十二、信息茧房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的现象。
第四章一、把关的几种情形内部控制的几种情形选择的控制时间的控制材料组合框架的控制话语符号的控制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无形控制第五章一、媒介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
马歇尔麦克卢汉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2、媒介即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4、地球村(五)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1、意义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
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4)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2、局限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佛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
3)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4)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
5)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第六章一、受众的选择性接触过程传媒传出的信息往往不能完全按照传播者的意图为受众所接受。
受众往往接受一部分消息,舍去一部分消息,或者曲解一部分消息,对信息进行过滤,存在一个选择问题。
美国传播学者克拉伯《大众传播的效果》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注意力经济→首映效应1.选择性注意:注意—接触信息的第一步,指的是调动感觉器官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
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
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整程度。
指向、集中的过程,就是一个舍弃、选择的过程。
(1)结构性因素(客观)信息的形式:刺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2)功能性因素(主观)2.选择性理解:创造性理解、歪曲性理解、卷入性理解四个层面:(1)习惯性(2)求得心理和谐一致(3)功利性的,即选择满足需要,获得愉快的信息可行性(4)可得性3.选择性记忆:是在受众心理需要态度情绪信息传播环境、传播形式和刺激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