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什么是传播
传播---信息的流动过程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公共关系反映的是人际之间的交往,因而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沟通。
二、传播学为什么诞生在美国
之所以起源于美国,是因为20世纪上半页,欧亚大陆连续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祸害,而美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风港。而且,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比如:1920年匹兹堡无线电视台的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
(1)媒介背景,大众媒体发达,引起各类社会各界的重视
(2)从政治角度看,美国人充分认识到了大众传媒的政治作用。例:水门事件
(3)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不能传播信息,特别是广告,另一面,媒介企业化越加明显
(4)从社会角度看,大众传播实践中,媒介带给社会大众的利弊,都得到充分显露。
例:“黄色新闻大战”
三、传播演进的规律
人类传播的演进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亲身传播时代(2)口头语言时代(3)书写时代(4)印刷时代(5)大众传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
特征及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
四、意见领袖
消息灵通,常接触媒介,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人
特征: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不集中于特定群体或阶层,均匀分布各群体和阶层中;社交范围广;常常关注那些身边的事件和新闻,并适时发表观点
意见领形成因素:
价值(是追随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
信源(信息来源广)
知识面(较强的读码、释码能力)
责任感(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或小群体的头头)
人际交往(较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
社会地位(在一定群体中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
第二章
一、信息:日常生活中指消息、指令、密码、数据、知识;
科学概念:20世纪20年代,通信领域
传播学角度:信息是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它不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
二、冗余信息:消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换句话说,人们在进行传播的时候,所发出的信号不是彻底精炼的,它所包含的东西除了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那部分之外,还有重复的但可以使整个信息更完整、更适合传播的那部分
三、噪音:一般意义,发声体做无规则震动时发出的声音
传播学意义上:传播过程中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来自于机械本身,也可能来自周围环境,它可能是物质层面的噪音,但更可能是意义层面的噪音
外部噪音:渠道以外的干扰因素,物理层面的,意义层面的
内部噪音:渠道内的干扰因素
语义噪音:指因为信息接收者与信息发送者由于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对信息无法正确解读。
四、语言符号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1)死线抽象一一话不投机半句多死线抽象一语,出自温德尔约翰逊。
所谓死线抽象,是指语言的运用者只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忽视各种人群和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把语言表达固守在某类型、层次或水平线上,从而产生语言失当和不对称
纠正语言交流过程中“死线抽象”的基本对策:平行搭配、高位下倾、低位高攀、异质互补(2)忽视差异:这种语言失当现象,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事物时只整体的一致,而不顾个体的差异。
(3)非此即彼:原是一种极端化的思想方式,他只有两个对立的极端
(4)自我投射:是所谓自我投射,指的是人们在用语言表达事物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投射到客观的事物上。
第三章
一、主我和客我的理论
主我与客我理论,也称为“自我理论”,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的。
“主我”是形式,是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例:“我真伤心”里的,直接感受着伤心“我”,就是主我。
“客我”是内容,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例如:我评价自己道:“我是一个卑劣的人”这里的“我”实际上指代后面的“卑劣的人”,是客体化了的对象,是客我。而有着卑劣感的、感到自己是卑劣的“我”,则是主我。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际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获得信息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三、群体压力
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做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四、群体暗示
群体暗示是社会影响的主要形式。个人或群体通过语言、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使群体成员在无批判、不自觉的情况下盲目接受某一意见、观点并产生与之相符的行为。
五、群体感染
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其传播速度快,主要原因是现场亢奋的氛围中,成员失去理智的自控能力,对外来刺激表现出了一种本能反应。经过群体感染的过程,一种情绪、一个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六、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无意识模仿: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有目的的自觉仿效
群体中的模仿更多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
七、流言产生的原因
流言: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的话题
产生原因:
1、反映社会公众对于某人某事的一种强烈的共同愿望的流言。
2、由于对某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流言。
3、因不安、恐惧而产生的流言。
4、为发泄对某人某事的妒忌、憎恨以至敌视情绪而产生的流言。
R = I ×A (流言流通量=问题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八、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就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组织与更大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组织内传播:下行传播(自下而上)、上行传播(自上而下)、平行传播
组织外传播:组织间、组织形象传播(公关、广告GIS)、组织危机传播
九、危机传播
特殊情况下对组织形象进行的维护和修复
危机传播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如何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危机向好的方式发展
五大战略:否认,规避责任,减少错误行为传播的范围和发展,亡羊补牢,自责
例:
2005年3月15,肯德基部分食品被检测出含有“苏丹红1号”,16日,肯德基要求所有门店停止销售“涉红”食品。(减少错误行为传播的范围和程度)
当天17点,肯德基连锁店的管理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向消费者公开道款(自责)
集团总裁苏敬轼明确表示,将会追查相关供应商的责任(规避责任)。
经调查,19日公布,原料采购部门原定是A,结果责成的采购公司用了B的。(否认自己的责任。)
3月23,肯德基在全国恢复了被停产的产品的销售。苏敬轼说:“中国百胜餐饮集团现在可以负任地向全国消费者保证,肯德基所有产品都不含苏丹红”成分,完全可以安全使用。”3月28日,百胜餐饮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苏敬轼现场品尝肯德基食品,表示决心采取中国餐饮行业史无前例的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亡羊补牢)
3T原则
第一,Tell You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强调组织牢牢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