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修辞手法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装,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有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象征,镶嵌,通感。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赏析句子(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P366)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 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参考答案:通过对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
有递进关系的动作,充分表现了“我”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答题格式: 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 ××特点,深化了××的主题。
(1)我的讲台上堆满了书,如小山一般,都是孩子们捐的。
比喻的修 辞手法
.赏析句子修辞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 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 了……。
山岚里的希望阳光
文章主旨:“我”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的孩子们送捐的书时, 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书中的一百无钱,在他的校长多次阻止下, 孩子、诚实和纯真的可贵品质,突显了人性的光辉,如山 岚里的希望阳光,给人希望和温暖。
1.文中画线的两句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品味语言)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
(二)麦与镰的季节 专题训练P366
3. 根据语境,赏析下列句子。(3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麦子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讲台上堆满的书,比喻
成小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充分表现了
记叙文阅读 (一)世界还很年轻(专题训练P360)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3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 的毯子。(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等。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1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比拟: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感情更充沛,爱憎更鲜明。
3、排比:增强文章气势。
用来写景,使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有条不紊;用来抒情,酣畅淋漓。
4、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5、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
6、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诵读。
7、夸张: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8、设问、反问:设问,语意突出,反问语意更突出,感情更强烈。
2特殊性的描写方法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
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的分类,是指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作家更生动地描述事物、抒发情感或者引发读者的共鸣。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隐喻联系的描写,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所描述事物的意义和特征。
比喻常用于描写复杂概念、抽象事物或者增强作品的形象感。
例句:她眼睛里的泪水宛若断了线的珍珠,闪烁着心灵的悲伤。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心理和行为,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人手法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抽象事物或者通过描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来包含情感。
例句:太阳像个害羞的姑娘,躲在云彩后面,不愿见人。
3. 排比:通过列举具有相同结构的词语、短句或句子,来强调一种感情或表达一种思想。
排比常用于修辞感情、强调归纳或分析的结论。
例句:忍辱负重,奋发向前;坚持不懈,勇敢探索;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4. 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改变语气、突出某一部分的目的。
倒装手法常用于疑问句、感叹句或者强调某一部分。
例句: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reathtaking sunset!5.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规模或影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达到一种戏剧效果。
夸张手法常用于幽默、夸示和渲染气氛。
例句:我已经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了!6. 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反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矛盾或相互制约关系。
对比手法常用于突出某个事物的特征或者通过对比而表达某一思想。
例句:春天的花朵娇艳欲滴,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
7. 修辞问答: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组织句子或段落,以达到引起读者思考、引发情感共鸣的目的。
修辞问答常用于反问、质问或者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
例句:难道不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有和睦相处的氛围吗?8. 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引发读者的思考。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修辞手法(1)比喻(喻、暗喻、借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1)设问: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2)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13)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4)联想与想象(常于夸张连用):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5)互文(照应)(16)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17)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8)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2、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不同文体:(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2、拟人:如: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表达+思想感情。
3、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答题方法:引发读者的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对偶: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增强表现力。
5、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答题方法:增强文章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
6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7、反语: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标致”“爱国青年”“正人君子”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作用: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写作文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说明手法

修辞手法:1.比喻,(好处,作用,赏析)把...比作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2.拟人,(好处,作用,赏析)为...赋予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3.夸张,(好处,作用,赏析)运用了夸张地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4.对比(好处,作用,赏析)那...于...作对比,突出表现了...描写方法:1.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常考连续性动词例如:老师推开门,走进来,翻开书,讲起课来。
3.心理描写:常见字想,思考到,想到,琢磨等词。
4.神态描写:惊讶,慌张,紧张,开心,愁苦等。
5.外貌描写6.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出现在开头处,常用于为下文做铺垫。
出现在段落中,大部分为描写心情,例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情好),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坏心情)7.景物描写:易班网描写景物的特点,要与环境描写区分开,环境为大,景物描写单指某个物体,为了突出某个物体的特点。
说明方法:1.列数字(好处,作用,赏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说明了.....2.作比较(好处,作用,赏析)那...与...作比较,突出表现了...的特点3.举例子(好处,作用,赏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具体的事例说明了...4.打比方(就是说明文中得比喻句)运用了打比方得说明方法,把..比作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5.说明文常考大题:(1)大约,或许,大概,差不多等表示模糊的词语是否能去掉,为什么?答:不能,(1分),因为这些词语并不是精确地表示,如果去掉,则不能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词语是否能更换?答,不能(1分),分别解释词语意思,所以不能更换,更换后与原文不符。
标点符号的作用1.双引号“”(1)直接引用或引用(人物对话,古诗词,名人名言)(2)表示讽刺(“你真帅”“你真漂亮”)(3)特殊含义(桌子的“肚子”)(4)反语(你吃的可“真少”)(5)特定称谓(“三好学生”“中国最伟大的书画家”)(6)突出强调(你真是“恩将仇报”啊)2.破折号——(1)解释说明(一个矮小的中年男人——王师傅走了过来)(2)语音的延长(卖——扇子了)(3)意思的转换(画真好看——你怎么不怕他)(4)补充说明(你的生日——8月20——我总是记着)(5)意思的递进(你不光要说出来,讲出来——而且要讲出来)3.省略号......列举的省略4.感叹号!问号!加强语气开头结尾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结构上)1.总结上文,点名文章主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手段,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常见的63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属性,增加表现力。
3. 拟声: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声音,使句子更加形象传神。
4. 拟态: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物体的形态,使句子更加生动。
5. 指事: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概念,增加形象感。
6.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强度,引起强烈共鸣。
7. 暗喻:通过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意义,引起读者的思考。
8. 反问:用反问方式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引起反思。
9. 排比:通过连续并列的结构,使语句更加节奏感强烈。
10. 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增加韵律感和平衡感。
11. 近义反义:使用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增强表达力。
12. 叠词:将相同的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增加语气和效果。
13. 倒装:改变语序,使句子更加突出或显著。
14. 省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15. 讽刺:通过嘲讽或调侃的方式表达讽刺意义,引起思考。
16. 幽默:使用幽默的描述或表达方式,增加趣味性。
17. 比较: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或差异性,使句子更加生动。
18. 隐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意义,增加文学性。
19. 明喻:直接表达意义,使句子更加明确。
20. 反讽:通过对相反意义的表达,增加句子的反向效果。
21. 反复:通过重复使用句子或词语,增加表达力和强度。
22. 借代:用代词或其他词语代替某一事物,增加推敲性和哲理性。
23. 对照:通过对照不同事物的特点,突出句子的衬托效果。
24. 真实描写:真实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和情况,增加说服力。
25. 怎样:通过使用疑问副词开头的句子,引出问题或观点。
26. 修辞反问: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反问的意义,加强效果。
27. 渲染氛围:通过描写环境、情感等细节,使氛围更加浓厚。
人物描写(五种)作用+修辞手法作用

【知识点一】修辞手法1、什么是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或方法。
2、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考查形式1.本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2.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结合加点字的题型考查。
4.结合句子含义的题型考查。
八种修辞手法作用(一)比喻:1.概念:2.结构:3.分类总结4.不能构成比喻的几种情况:5.比喻的作用:例:(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分析表达效果:(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一层薄烟。
分析表达效果:总结作用:(二)拟人1.概念: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人和比喻的区别: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3.拟人作用: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分析表达效果:总结作用:(三)夸张1.概念:是为更突出、更鲜明的表达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2.分类:①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②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3.夸张的作用:例:(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分析表达效果:(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也要被晒化了。
分析表达效果:总结作用:(四)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
一般说来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但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之别,这时就要注意它们的排列顺序。
排比可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流畅,节奏感强,增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用:例句: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修辞、表现手法和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一、描写手法1. 名词修饰语名词修饰语是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通过添加形容词或其他修饰语来描述名词,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特征。
例如,“大雨”、“红枫叶”等。
作用: 名词修饰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名词修饰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2. 动词描写动词描写是通过描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来展现其形象、性格或特点的手法。
通过选用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境的变化和人物的动作。
例如,“奔跑”、“飞翔”。
作用: 动词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动词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形容词比较级形容词比较级是通过将形容词进行比较,展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变化程度的手法。
通过使用形容词比较级,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人物或事物的差异。
例如,“高山”、“更远”。
作用: 形容词比较级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特殊性,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形容词比较级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特殊性,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事物的某一特点或表达某种意象。
比喻常用的句式有“像……一样”、“如同……一般”。
例如,“一簇簇火花像烟花绽放一样美丽”。
作用: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性,使描述更加贴切生动,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性,使描述更加贴切生动,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得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树枝舞动着欢快的舞蹈”。
作用: 拟人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并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含义。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喻:⽤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动、形象、具体,给⼈以鲜明的印象;⽤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瑕,美得⾼贵。
送⼈⼀枝玫瑰,给世间⼀缕馨⾹。
窄窄的⽊板,是⼀⽀飞鸣的利箭。
⼩⼩的三⾓帆,是⼀⽀彩⾊的⼤翅膀。
⼆、⽐拟:(拟⼈、拟物)拟⼈: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使其具有⼈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段。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们真幽默,吃着西⽠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的新娘⼦。
秋⼭,变得丰腴起来了;秋⽔,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回答⽅式。
⽣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点+拟⼈特有的作⽤(如:使事物有⾎有⾁有灵魂。
有了⼈的特征等)三、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对偶:形式上⾳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强。
如:四⼗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缺⽉圆,梦萦魂牵。
五、排⽐:可增强语⾔的⽓势。
⽤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旅途中有多少携⼿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相处的亲⼈,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多少⽆私。
六、设问:总的作⽤是引起读者思考。
⽤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章的中⼼;⽤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在议论⽂中,能使论证深⼊,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个吗?简洁背诵记忆⽐喻(明喻、暗喻、借喻):⽣动形象。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以下是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2. 比拟:通过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或动物来描写,使其具有人的情感或动作。
其作用是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
其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4.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增强语势。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5. 对偶:通过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强表达效果。
6. 借代:通过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简练、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7.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其作用是强调观点或事实,引起读者注意。
8. 反问:通过否定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增强语气。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9. 引用:通过引用别人的话或典故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0.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突出某一特点或差异。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1. 反复: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12. 倒装:通过改变词语的正常语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表达某种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3. 反语:通过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来表达与本意相反的意思,以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风趣,增强表达效果。
14. 拟人: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或动作,使其具有人的特点或行为。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5. 排比+反复:通过排比和反复的综合运用来强化某一意思的表达。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特殊语言技巧来美化文学作品的方法。
描写手法是通过适当的语言、形象和细节描述来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的技巧。
它们在文学创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直观感受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语言和描写细节,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内涵。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疯狂的思维和社会的黑暗。
同样,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精细的描写手法来展现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故事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再次,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渲染情感和加强表达的作用。
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品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用“明月别枝惊鹊”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种美丽而又凄凉的描写,诗人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苦痛。
另外,通过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细节,作品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氛围和情绪,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在韩愈的《北山骑吏》中,他通过描写北山的荒凉和野兽的嚎叫,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在荒凉之地的孤独和寂寞,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总之,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和共鸣。
因此,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正确运用这些手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使作品更加出色和有吸引力。
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描写方法通常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而修辞手法则是为了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而使用的一系列技巧。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
一、描写方法1. 直接描写:通过对人物、场景、事物等进行直接的描写来传达信息。
2. 间接描写:通过对人物、场景、事物等的间接描写来传达信息,例如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来间接描写其性格和情感。
3. 对比描写: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从而更深刻地表达文学意境。
4. 笔墨描写:通过运用文字的形态、颜色、大小等来描绘事物,达到更加生动、形象的效果。
二、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此来突出其某种共性或特点。
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某些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夸张:将某种特征或事实夸大、放大,以此来表现出其强烈的情感效果。
4. 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此来突出其差异或相似之处。
5. 排比:将相似的语句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此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现出作者的态度。
6. 借物抒情:通过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写,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7. 省略:在语言表达中省略某些词语或句子,以此来达到简练、生动的效果。
三、表达方式1. 描写:通过对人物、场景、事物等进行描写来传达信息。
2. 旁征博引:引用名言、典故、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3.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信息、推动情节发展。
4. 叙述:以时间为线索,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以此来表达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5. 抒情: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射。
以上就是关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的介绍。
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这些技巧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两种重要技巧,它们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共同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描写手法:1. 直接描写: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详尽地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状态,以及环境、景物的特点等。
如肖像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2. 间接描写(或称暗示性描写):通过事件的发展、他人的反应或者象征性的意象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或事物的状态,不直接点明,而让读者自行领悟。
3. 动态描写:通过对动作、变化过程的细致刻画,展现场景或情感的变化。
4. 静态描写:对静止的事物或特定时刻的场景进行细腻描绘,以展示其特色与氛围。
5. 细节描写:对某一细小环节进行放大处理,用以烘托主题或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描述为另一个事物,以便形象生动地表达某种含义。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情感或行为,使其更富表现力和亲切感。
3. 夸张:有意夸大事物的某一方面特点,以达到突出强调的效果。
4. 排比:利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联的语句排列起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
5.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人或事物来代替。
6. 反问:提出问题但并不期待回答,实际是为了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或否定意思。
7. 设问:自问自答,用来引导读者思考,并突出作者想要强调的观点。
8. 象征:借助于具体可见的符号或意象来暗示抽象意义或深层次的情感。
9. 对比: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对比,突出各自的特征。
这些只是众多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中的一部分,每一种都有助于丰富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加语言的内涵与韵味。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装,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有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象征,镶嵌,通感。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语文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语文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语文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四、表现手法:【象征】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
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被象征物的本质,使文章更有意蕴。
【衬托】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照应】照应: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五、修辞方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装,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有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象征,镶嵌,通感。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13.联想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描写手法环境描写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二:渲染气氛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描写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心理描写作用: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四:深化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二: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动作描写作用: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神态描写作用: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概念: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