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修辞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修辞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文学常识一、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

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可有趣啦!它就像是给文字穿上漂亮衣服的魔法。

1. 比喻。

这是最常见的啦,就像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月亮和圆盘本来是不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么一比喻,是不是立马就有画面感了呢?把抽象的或者不太好理解的东西变得超级形象,就像把知识变成了能摸得着的小玩具一样。

2. 拟人。

这个就更俏皮啦,把东西当成人来写。

像“柳树姑娘在风中翩翩起舞”,柳树哪会跳舞呀,但是这么一写,柳树就好像有了生命,有了自己的小情绪,一下子就变得灵动起来了呢。

3. 夸张。

夸张就是把事情说得特别大或者特别小,超级夸张。

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哪有三千尺呀,但是这么一夸张,瀑布的雄伟就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感觉就像一个爱吹牛的小伙伴,把事情吹得大大的,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

4. 排比。

排比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

比如说“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读起来是不是很有节奏感,就像敲鼓一样,一下又一下,很有力量,能把感情表达得特别强烈。

5. 对偶。

这个就比较工整啦,就像对联一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前后半句字数一样,结构也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就像古典音乐一样,有一种对称的美。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呢,就像是不同的说话方式,各有各的特点。

1. 记叙。

这就是讲故事啦,把发生的事情按照顺序讲出来。

像“今天我去逛街了,在商场里看到了一件超级漂亮的衣服,但是太贵了没买。

”很直白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就像跟朋友聊天,分享自己的经历一样,很亲切。

2. 描写。

描写就细致多了,描写人就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写。

比如说描写一个小女孩,“她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穿着一条粉红色的裙子,蹦蹦跳跳地走着。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技巧归纳大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诗歌中无说明)第一节:修辞技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双关(隐语)、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B3、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修辞手法(1)比喻(喻、暗喻、借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1)设问: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2)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13)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4)联想与想象(常于夸张连用):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5)互文(照应)(16)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17)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8)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2、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不同文体:(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
拟人,就是赋予没有声明的东西一些人性化的性格或特点 .比如向日葵迷恋的看着太阳,到了夜里,又深沉的弯下了腰.向 日葵花盘向日光是有科学道理,但是迷恋的看着什么什么,是 人才特有的,而且弯着腰,腰本身是人体的一部分,弯腰也是人 的特点.
夸张,就是夸大的手法描写一样东西.比如,今天的天气特 别热,仿佛街上的广告牌都被太阳晒化了.天气再热,也不可能 把广告晒化了.所以是典型的夸张.
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 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 象的描绘。
例: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 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 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 看着气死。
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 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 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 ,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 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 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 ,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 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 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 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 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 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 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 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 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 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 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常用修辞手法及文章表现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及文章表现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及文章表现手法的作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初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

初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辨析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作用1.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2.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

情节发展做铺垫(或者形成对比)。

示例朱自清《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野花的美丽、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对春的喜爱之情。

拟人辨析把物当做人来写作用 1.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2.表意丰富,表达生动有趣。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示例《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排比辨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相同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 1.局势整齐,增强气势;2.便于抒情,更有气魄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

的特点。

示例《安塞腰鼓》中“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 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 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3、比拟(拟人、拟物)
修辞格介绍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超前的夸张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 的香味来了。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 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cuī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 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 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 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 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 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 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

2.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概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概念: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概念: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概念: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常用写作手法

常用写作手法

常用写作手法(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只有5种)二、表现手法: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的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加强语气。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2.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3.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凝练,意蕴俱佳,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伏笔: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4.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气氛等所进行的描写,可以产生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艺术效果。

5.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及欲抑先扬。

一般形式: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作者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通过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或先颂扬再贬抑)描写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

6.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

7.借景(物)抒情:把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意思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8.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使读者在欣赏文章时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9.以小见大: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0.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予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比拟(拟人和拟物)(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 ,或甲物“乙物化” 。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 、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是文学中常用的手法,它们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表现手法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表现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意境等。

它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法:
1.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如用莲花象征纯洁。

2.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差异,如用黑暗与光明对比。

3. 衬托:用一个事物来衬托另一个事物的特点,如用黑夜衬托灯光的明亮。

4. 烘托:通过环境、气氛等来烘托主题或情感,如用寂静的夜晚烘托孤独的心情。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饰、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法: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如用“像太阳一样的笑容”来比喻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2.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如用“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来拟人化风的柔和。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来强调其重要性或情感强度,如用“天塌下来了”来夸张形容事情的严重性。

4. 对偶:用对称的句子结构来增强文学作品的节奏感和美感,如“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都是为了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修辞及其他表现手法的作用

修辞及其他表现手法的作用

修辞及其他表现手法的作用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1、象征:使思想感情表现的含蓄、耐人寻味;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使文章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5、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使文章更有内涵,增强文学性。

6、想象: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7、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集中地揭示主旨。

8、托物言志: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9、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表达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

10、借景抒情:使抒情方式更为含蓄,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1、渲染:以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增加气氛,加强艺术效果,深化主题.12、动静结合: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3、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

(一)修辞手法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⑴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⑶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⑽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⑾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答题模式: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揭示(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科学。

2、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答题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对×××(它的特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有:表达、描绘、抒怀、谈论。

(说明)2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夸张、对偶、排比、频频等。

3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照、想象、联想、照顾、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照、想象、联想、反衬、衬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衬着、虚实联合。

等。

修辞主要指的是句子的调整而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整篇文章答表现手法的时候能够说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但不可以就说它俩等同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合用 , 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达到最正确表达成效的手段和过程 . 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或某段文字 , 如比喻、排比、比较、对偶、借代等都是修辞手法 .而表现方式 , 则是指作者内行文过程中所采用的感情或思想的表现形式 , 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 , 如借景抒怀、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等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常常说起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差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样方法,使语言表达得正确、鲜亮而生动有力,感情诚挚、激烈而又令人着迷。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照、借代、频频、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含记述、描绘、说明、谈论、抒怀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以下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莽的海洋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傲慢地翱翔。

假如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可以正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谈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绘。

二、表现手法与描绘手法表现手法和描绘手法实质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一样。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怀方式(借景抒怀、借物抒怀、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响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构造特色(前后响应、结尾点题、对照、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交待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 突出主旨 描写技巧: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远景近景、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与白描
抒情方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大胆表露 间接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寄情于物、托物言志; 因事生情、寓情于事;寓情于议
6。对偶 作用:整齐匀称,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语 言凝练,蕴藏丰富的内容。 7。排比(句子或分句、句子成分、段落)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增强语势,表达 激情。 8。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重点,深化主题;便于抒发激情, 增添旋律美。

1。表达方式的运用: (1)叙述: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描写: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4)议论: 例证、引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 法 (5)说明: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 分类。指认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 2。分析某种写法所表达的内容 3。说明文章是怎样运用这种写法的 4。评价某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要 素,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评 析写法一定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
说明方法
下定义(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事物) 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事物) 作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引资料(具体、生动地说明事物) ( 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整体到部分、概括 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等)
论证方法
例证 (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引证 (使论述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比喻论证 (使论述的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使正确与错误分明,增强论证的效果)
2。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渲染、伏笔、 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步换景、虚 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3。布局谋篇、修辞手法 开头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引起下文、奠定基调等) 结尾 (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呼应开头、表达情感、 启迪读者、产生回味) 结构: 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并列式 修辞方法
9。设问 效果: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10。反问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11。引用(明引、暗引) 作用:增强说服力,提高表现力。 12。反语(反话正说、正话反说) 作用:前者多讽刺否定、后者多含蓄幽默。
评析写法
一。文章的写法: 1。表达方式的运用 2。表现手法的运用 3。布局谋篇、修辞方法 二。评析写法题
十二种修辞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通感为特殊 的比喻)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感 人;化深奥为浅显易懂;。。。 2。比拟(拟人、拟物) 作用:生动形象、增加感情色彩。

3。夸张(扩大、缩小) 作用: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 4。借代 作用: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5。对比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事理阐述更透彻、 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