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群文阅读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浅谈中年级开展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提到阅读教学,我们习以为常的方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长此以往,学生由于阅读文本“量”的明显不足,加上花时多、见效慢的学习过程,造成不可避免的先天不足——那便是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可见,“群文阅读”已逐渐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儿童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让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1、群文阅读意味着什么

在以上赵镜中教授的描述中,首次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意味着教师讲的话不能太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群文阅读”,意味着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沈大安老师曾指出:“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让学生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综上,开展群文阅读的起点,比较适合放在小学中年级。据调查,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会运用略读、浏览、跳读等方式阅读。当阅读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群文阅读在中年级开展,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为学生从低段的单篇阅读,到高段的整本书阅读,架起一座跨越的桥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2、“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

“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

“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得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

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群文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

二、群文阅读如何组合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

1、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

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笔者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

四上《乌塔》一文讲的是:14岁的小女孩乌塔用自己的钱一个人游遍欧洲。教师请学生交流:乌塔这样做好不好?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中外孩子差异”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乌塔之所以可以出远门,是因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模式不同。由此,学生对自己成长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这一系列群文中,来自成人世界的主题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的视角,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

2、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合

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性和迁移性。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总分结构。这样的编写,显然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从读到写的模仿,但却抹杀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

笔者认为,教授三上《太阳》说明文的时候,可以加入散文和诗歌体裁的描写太阳的文章,这样就丰富了文本的多样性,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得到发散和升华。

3、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例如:“爱的不同形式”一组,取材于三上第八组《掌声》、《一次成功

影》的组合,“主题”是——爱。笔者通过这一组文章,就是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是不同处,学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爱的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对爱的多元理解。

三、群文阅读的具体实施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实施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的操作模式:“明确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这五大板块。以四上“童话”一组为例。

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旨在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这需要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如:有学生通过巨人几次发脾气将孩子们赶出花园的画面,感受出巨人非常自私。也有学生通过巨人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画面,体会出了巨人不再自私,因为巨人学会了分享。

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最为重要。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质疑、重读、辨析,解疑……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