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案苏教版必修 (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4篇

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4篇

《一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字音创新设计自主学案2、熟悉文章内容,按小说三要素在文中划下关键内容。

一、上课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思路。

解题:两位主人公——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重要事件——爱斯梅拉达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给伽西莫多伽西莫多喂水注:点明相关段落二、研习文本过渡:两张图片1、填空,要求——表情围观的群众嘲笑口干舌燥的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微笑着给伽西莫多喂水2、图中中同学们最感动的表情是什么?最厌恶的表情又是什么?明确:笑过渡:同是“笑”,却各不相同。

验3、且先看围观群众的“笑”——嘲笑,落实到言行有怎样的表现?提示:阅读体验三次请求换来的是什么?(抓住变化,揣摩伽西莫多的心理)伽西莫多——动物似的咆哮声“给水喝”群众——笑的更厉害了伽西莫多——更另人心碎的声音“给水喝”群众——一阵哄笑伽西莫多——喘息着“给水喝”群众——(想象)三求三笑苦——乐(对比)思考:体现了围观群众怎样的人性?明确:愚昧、无知,缺乏同情心4、再看看“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这一情节爱斯梅拉达——温柔、微笑思考,她的人性又如何?明确:善良联系围观群众美——丑(对比)温柔的爱斯梅拉达微笑着给伽西莫多喂水,他哭了。

笑——哭(对比)泪——水5、受尽围观群众嘲笑时,伽西莫多没有委屈流泪,为何现在会流泪呢?那姑娘的水不仅滋润了他干渴的喉,那姑娘的善举滋润了他因受尽嘲弄而干渴的心灵这是他感动于那姑娘善举的眼泪,眼泪中映着水。

点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6、美德的力量是有感召力的,受到感动的不仅仅是伽西莫多,还有围观群众。

对“围观的群众看爱斯美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感动的拍手叫好”这一情节,你有怎样的理解、感悟?(自由讨论)提示:抓住群众前后变化的反差,谈谈自己想法。

此处情节安排正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有意凸显爱斯梅拉达的美德,是作者对人性美好的期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当今社会,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

高一必修教材中便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本文主要从教案设计的角度,分享该课进行教学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受到污染的危害2.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水利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导入:出示图片-干涸的河流,让学生就此发表感想,引起学生的思考2.学习内容: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水是易受污染的物质。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体会“一滴眼泪”和“一滴水”的关系,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3.课堂练习:以小组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节约水资源,并用PPT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

4.引导学生探究对策:学生在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行动计划,以及总结出“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案”。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组织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以图片为引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去开展教学活动。

2.访谈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小组内得到认识和坦诚地交流,促进思维和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PPT展示法。

让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播放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上占有先机,加入大量的图片、实物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增强教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4苏教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4苏教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苏教必修4苏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雨果的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理清课文情节。

2、能力目标:理解文本中多角度比照手法的运用。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主人公身上表达出来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表达出来的人性美,了解作者的创作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多角度比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因为是小说,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介绍整部小说的情节,以期让学生在整体理解的根底上对节选局部小说内容的文本细读,上升为一种能力的锻炼。

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

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母亲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

波旁王朝复辟后,雨果跟母亲到了巴黎。

他从小喜欢文学,富有才气,初期创作有保守的倾向。

1819年他就和别人一起创办了文学周刊《文学保守者》。

青年时期,他在政治上属于保王党,拥护君主立宪制,以致被封为“法兰西世卿〞。

他的一些诗歌颂扬封建专制政权和教会,表现对资产阶级的敌视,受到波旁王朝的褒奖。

1924年,查理十世上台后反动统治变本加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那么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态度起了变化,创作思想上也从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中摆脱出来。

182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战斗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宣言《<克伦威尔>序》,成为了新文学运动的领袖。

1830年雨果创作的另一剧本《爱尔那尼》的成功上演,敲响了古典主义的丧钟,标志着雨果成了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和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胜利。

1830年爆发了七月革命,路易•菲力浦上台,建立了金融家王朝的政权“七月王朝〞,雨果一度表现出政治上的现实妥协以及在君主立宪制与共和政体之间的摇摆。

1831年,他完成了浪漫主义文学中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48年的欧洲革命终于惊醒了雨果,从此他坚决了共和主义的立场。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高一必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高一必修)
《一滴眼泪换一滴 水》教案一等奖 (苏教版高一必修)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重点字 词的读音和意义
理解课文中关键 句子的含义和作 用
了解作者的思想 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分析能力
练习பைடு நூலகம்节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文学地位:阐述 《一滴眼泪换一 滴水》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情感表达:探讨 《一滴眼泪换一 滴水》所表达的 情感和思想内涵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本内容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 语感和语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和感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 教学方案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 容和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 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07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互动、小组 讨论等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氛围热烈
感谢观看

高二语文必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

高二语文必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

高二语文必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2、能够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4、查阅资料,深入研读,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2、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学习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

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感受·鉴赏】(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巴黎圣母院》故事梗概;(课本31页注释①)2、《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主要情节。

(二)段落美读,揣摩语言。

请2、3个学生朗诵他们喜欢或感触较深的段落,并说说你的理由三、【思考·领悟】课前思考题展示:①初步朗读课文,写出你的阅读感受,或记下你的疑惑;②美丽的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丑陋的伽西莫多喂水,这情景会引起看客的很多反应,文中写出了一种,你能合理想像,再写出一种吗?△数据统计:全班共收集问题条,经过整合,现在剩下条。

我们课堂讨论这些问题。

(一)环境1、课文第三段对刑台的描述有什么作用?〖明确〗它既展示了情节开展的环境,又写出了围观群众的无聊、庸俗。

2、刑场是严肃的,神圣的。

但是,我们在伽西莫多受刑的地方,听到了刺耳的笑声,看见了动人的微笑。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些“笑”的内涵相同吗?(1)群众的“笑”——麻木而嘲讽的笑;(这是黑暗的中世纪的欢笑,这是一种肆虐的、刺耳的噪音,它震慑我的耳鼓,令人不寒而栗。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20180127130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20180127130

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

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

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主要作品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评价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一)背景链接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对于创作的缘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说:“数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编者注),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观其字形和笔势,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显示这些字母系出自中世纪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尤其是它们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二)博览悦读黑暗世界里的一抹阳光 ——爱斯梅拉达形象赏析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天真貌美,心地纯洁善良。

在她身上,外表美与心灵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思想。

如伽西莫多外表的丑与爱斯梅拉达外表的美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克洛德人性的丑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观刑群众人性的丑的对比。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学案苏教版本学习教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学案苏教版本学习教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诸城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组教师寄语: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学习目标:.认识本文作者雨果以及其作品《巴黎圣母院》故事梗概。

.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领会爱斯美拉达的美,剖析伽西莫多眼泪的内涵。

. 学习研究性阅读和比较式阅读,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集体商讨的合作精神,认识人性这一永久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学习和掌握小说阅读赏识方法,着重细节赏识、体会感悟。

学习方法:四读法:“课文概括式”阅读、“人物素描式”阅读、“问题研究式”阅读、“体会感悟式”阅读,在四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伽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的精神世界。

掌握“眼泪”的丰富内涵和人性的复杂。

课前延长:.明确自读要求——读字音;读说明;读人物;读情节。

()字音:教唆()笞刑()粗拙()镂刻()垂头耷脑().....蜷曲()牛虻()恐吓()乌黑()沮丧(.......虫豸()凌虐()默然()吼怒().....()读说明:认识雨果和《巴黎圣母院》的大概情节以及节选部分有关情节。

()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最简单的情节归纳:(课文概括阅读)抽搐().)仇恨()..采集背景资料(含作者平生),以课下题注为准,并网上查阅,制作“作者档案”若干,认识文本知识。

.采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人性缺少的典型事例,讲堂沟通。

自主商讨:.作者:雨果(-),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等;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诗集有《》和《暮歌集》、《》等;他仍是一位戏剧家,作品有《》等。

.我眼中的伽西莫多;我眼中的爱斯梅拉达。

(“人物素描式”阅读:学生阅读描绘人物的细节段落,议论人物形象。

)①阅读第——段、第——段、第——段。

(据此议论归纳伽西莫多形象)②阅读第——段。

(据此议论归纳爱斯梅拉达形象).与爱斯梅拉达对待伽西莫多态度对比,观众对待伽西莫多的态度如何?(“问题研究式”阅读:学生悟读课文,意会“看客”形象。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1.能够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能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学习细节描写及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的场面描写,并能运用场面描写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2.探寻背景《巴黎圣母院》创作于雨果的青年时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19世纪30年代初期,欧洲处于政治大动荡中,封建势力同资产阶级正在进行复辟与反复辟的复杂斗争。

《巴黎圣母院》是作家借用了中世纪题材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罪行的深刻批判的伟大作品。

与课文相关的之前的情节: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在愚人节这天被选为“愚人王”,并被抬向格雷沃广场。

此时,广场上靠街头卖艺为生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被爱斯梅拉达的美丽折服,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占有爱斯梅拉达。

于是当晚就指使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结果被国王卫队队长弗比斯碰到,并救下了爱斯梅拉达。

次日,伽西莫多被判了刑,在格雷沃广场的刑台上被鞭打示众。

课文节选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识字注音(1)重点字笞.刑(chī) 轮轴.(zhóu) 怜悯.(mǐn) 憎.恨(zēnɡ) 虫豸.(zhì) 犄.角(jī) 缄.默(jiān) 蜷.缩(quán) 跛.脚(bǒ) 黝.黑(yǒu ) (2)多音字磨⎩⎪⎨⎪⎧ 磨灭磨坊 扁⎩⎪⎨⎪⎧ 扁平扁舟 轧⎩⎪⎨⎪⎧ 轧朋友轧钢倾轧吓⎩⎪⎨⎪⎧ 恫吓吓唬 哄⎩⎪⎨⎪⎧ 哄笑起哄哄骗2.字形辨认 ⎩⎪⎨⎪⎧ 喑喑哑黯黯淡 ⎩⎪⎨⎪⎧ 耷耷拉耸高耸 ⎩⎪⎨⎪⎧ 犄犄角掎掎角之势倚倚仗3.词语释义(1)听之任之:听任其自然发展而不管不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巴黎圣母院》高一必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巴黎圣母院》,了解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文学价值。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3. 品味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作品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 人物分析: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卡西莫多、艾斯梅拉达、弗罗洛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 精彩片段品读: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4. 社会现实探讨:通过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5. 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作品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

4. 批判性思维训练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巴黎圣母院》原著或简化版。

2. 相关资料:关于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巴黎圣母院》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作品的开篇。

2. 第3-4课时:分析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角色扮演:让学生 扮演文章中的角色, 加深对人物形象的 理解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 回答、小组合作等方 式,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 媒体手段,如PPT、 视频等,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 述与课文相关 的小故事,引 起学生的兴趣
图片导入:展 示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图片, 让学生直观感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馈和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不断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重点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方法和策略,如归纳总结、对比分析、联想记忆 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眼泪”与“水”的象征意义 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社会道德等问题
解决方法与策略
针对教学重点: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突出重点 针对教学难点:采用循序渐进、反复练习、辅助教学等方式突破难点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体验:关注学生的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小组合作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 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朗读指导法: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 练,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 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主备:陈霞审核:授课人:陈霞备课时间:2010-4-2【学习目标】1.了解雨果的生平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3.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2.了解作者的创作原则:美丑对照原则;【学习流程】一介绍作者,作品1、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是法国文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遗产。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

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 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2.《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情节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道貌岸然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之后,被禁欲主义压抑的的情欲蠢动起来,疯狂地想占有她。

面目丑陋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也爱上了爱斯梅拉达。

心地善良爱斯美拉达一往情深地爱上了救过自己的贵族公子弗比斯,又为了救穷诗人的命而宣布愿意和诗人结为夫妻,却保持着自己的纯洁。

在爱斯美拉达和弗比斯幽会时,道貌岸然的克洛德杀死了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把她送上了绞刑架。

从小被克洛德收养、对他惟命是从的伽西莫多,被养父的残暴、无耻所激怒,把他从教堂地高塔上推了下去。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巴黎圣母院》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巴黎圣母院》,使学生了解法国作家雨果及其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人性、社会正义和美的深入思考。

3. 学习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故事梗概: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故事为主线,展开对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的探讨。

3. 文学技巧分析: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暗示、对比等手法,揭示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重点1. 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人性、社会正义和美的反思。

2.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埃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弗洛洛等人物的特征和命运。

3. 文学技巧的鉴赏:象征、暗示、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故事中,思考人性、社会正义和美的本质。

2. 文学技巧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象征、暗示、对比等手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和文学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主题思想和文学技巧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介绍维克多·雨果及其作品《巴黎圣母院》。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二、讲解故事梗概(15分钟)1. 概述作品情节,突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故事。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命运。

三、分析作品主题思想(20分钟)1. 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故事出发,探讨人性、社会正义和美的本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doc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doc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雨果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理清课文情节,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1、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2、理清文中各类人物在此事中的表现,从而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及作品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2、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多角度对比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美与丑的看台”,如何认识真正的美与丑。

教具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

教学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观看了电影《巴黎圣母院》,知道主人公是外形丑陋、内心纯真善良,被评为“愚人王”的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纯洁、天真善良,“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猗角的雪白的小山羊”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的副主教?(克洛德)文学经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反映出来,必然加入编者自己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让我们来领略文学给我们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生平及背景1、作者: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出身贫民,参加过革命军,后在拿破仑军队当过将军•幼年曾随父亲到过许多国家,11岁时跟着母亲和两个哥哥返回巴黎。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 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丫神童丫。

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31年(29岁)写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蜚声世界文坛,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期间主要创作长篇小说,如文学巨著《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

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的生平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3.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2.了解作者的创作原则:美丑对照原则;3.“美与丑的看台”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作者介绍他是一个作家,却享受了许多政治家不能享受的殊荣,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他的灵柩设在凯旋门下让人们瞻仰,他出殡的那一天,整个巴黎万人空巷,200多万人为他送行!一个民族把给予君主的荣誉授予了一位作家,在人类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这位作家就是维多克·雨果。

(出示幻灯片)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

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 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一位作家,何以在整个法国举足轻重?他给法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今天学习的课文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大屏幕投影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二、整体感知,理清环境、人物、情节。

师: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小说,我们就不得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

一本名著就是一道精美的大餐,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很长,人物众多,核心人物是谁啊?生:伽西莫多。

师:(板书:伽西莫多)我们先来理一理其他人物与伽西莫多的关系。

老师觉得这些人物可以分为三类:围观看客是与伽西莫多无关的人,(板书:与他无关的人)那神甫是他……?生:最亲密的人、最尊敬的人。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巴黎圣母院>小说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克多·雨果以及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小说主题,体会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巴黎圣母院》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感受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反思现实社会中的人性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五、教学准备:1. 提前为学生提供《巴黎圣母院》的阅读材料,确保学生对小说有初步了解。

2. 准备相关的人物性格分析、主题解读等教学参考资料。

3. 设计好针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学生活动、教师点评等详细信息,以便进行更具体的教学实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圣母院》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卡西莫多、艾斯梅拉达、弗洛洛等,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解读主题:通过讨论和小结,让学生明白小说主题是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压迫,倡导人道主义精神。

七、学生活动:1. 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八、教师点评: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积极发言和思考。

九、课后作业:2. 请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认识和实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巴黎圣母院》高一必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小说中的善恶美丑观念;(3)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的人性光辉和悲剧色彩;(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3)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特点;(3)小说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雨果的浪漫主义写作风格;(3)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小说世界。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相关章节;(2)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小说中的善恶美丑观念;(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特点;(2)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互相借鉴和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研读文本,概括情节,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研读文本,借助资料,拓展认识。

2、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能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教学重点:感悟人性美。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二、作者介绍雨果(l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三、简介巴黎圣母院四、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用几个字概括故事情节:刑台行刑。

五、围绕这个故事主要写了那些人物?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群众、克洛德六、小说为什么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题呢?彰显主题:人性美与丑。

七、作者在体现人性美丑这一主题时最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八、节选部分都有那些对比?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与群众;与克洛德;群众前后。

九、群众的态度会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吗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十、看到这一系列的对比你有何感悟?作者正是通过这重重对比告诉读者,人性中的美丑总是对立存在的,而人性的美才是人类的希望,人们应该追求和拥有美的德行。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供稿:李淞)(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供稿:李淞)(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供稿:李淞)(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供稿:李淞)教学目标:1、学生能进一步人司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能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

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他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投入保卫共和国的斗争。

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主张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无论是美的崇高的还是丑的恶的,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并且提出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1831年完成《巴黎圣母院》,流亡期间完成《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

在他的作品中,不缺少激情想象夸张,同样也不缺少对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因此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了人类的良心”。

二、读一读,了解故事情节三、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分别找出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并分别概括出选文的典型环境,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脉络。

明确:典型环境: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主要人物:伽西莫多(核心人物)看客(围观群众)爱斯梅拉达克洛德四、赏析文中的多重对照,感悟人性的美丽与复杂伽西莫多在刑台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引起了围观群众怎样的反应,你能分别从受刑前、受刑中、受刑后找到相应的句段吗?五、问题探讨1、作者用如此之多的语句描写观众的哄笑、咒骂、愤恨,你能看出围观群众怎样的心理?看客形象被很多中外作家描写过,你还能从鲁迅或其他作家的作品中找到类似的看客形象吗?附:且看《祝福》里这段描写: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人们如何反应?“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作者简介生平经历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

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

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评价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对于创作的缘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说:“数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编者注),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观其字形和笔势,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显示这些字母系出自中世纪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尤其是它们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二)博览悦读黑暗世界里的一抹阳光——爱斯梅拉达形象赏析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天真貌美,心地纯洁善良。

在她身上,外表美与心灵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思想。

如伽西莫多外表的丑与爱斯梅拉达外表的美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克洛德人性的丑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观刑群众人性的丑的对比。

正是在这一系列对比中,爱斯梅拉达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爱斯梅拉达有着无与伦比的外貌美。

在小说中,爱斯梅拉达一出场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圣母院前的广场,也照亮了围观群众的眼睛。

她是仙女,是天使,她的身材苗条,修长挺拔,肤色棕褐,双腿纤细,舞姿迷人,眼睛乌黑闪亮,眨动之间电光闪闪。

她美得超凡脱俗,如诗如画,光彩照人;她天真烂漫,热情洋溢,富有生命活力,她的美使穷诗人甘果瓦心迷神醉,使丧失人性的副主教克洛德原始的欲望复活,连阅人无数的花花公子弗比斯也不能自持。

爱斯梅拉达有着纯洁善良的内心世界。

当伽西莫多被捆绑到刑场上的时候,受到的是人们无情嘲笑;当伽西莫多承受刽子手的笞刑的时候,得到的是群众的厌恶和憎恨;当伽西莫多因受刑而饥渴难耐的时候,招来的是人们的哄笑。

这个时候,唯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亲自上前喂水,当爱斯梅拉达把水葫芦举到伽西莫多的嘴边时,伽西莫多流出了平生的第一滴眼泪,很显然,这是感动之泪,是悔恨之泪,也是觉醒之泪。

爱斯梅拉达的举动也引起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呼,有理由相信,她的这一举动,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良知。

由此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就像她的美丽,如熊熊火焰,光芒四射,在黑暗的世界里显得那样明亮,照出了专制和反动教会的卑劣、小人的虚伪,点燃了伽西莫多对真善美追求的希望,感动了围观群众的心灵。

爱斯梅拉达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她可以不计前嫌,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伽西莫多,表现了她对他人生命的珍惜。

同样,她也十分爱惜自己的生命,尽管生活艰苦,但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快乐地生活着,她用歌声装扮生活,用舞蹈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在遭受一系列的迫害之后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在走向死亡的时候她仍然深情而平静地说:“活着是这样美好。

”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动人心魄。

总之,爱斯梅拉达的形象是完美的,她是黑暗世界的一抹阳光,她寄托着雨果浪漫主义的理想,雨果曾借伽西莫多之口表明了这种理想的美:“美是完整的,美是全能的,美是唯一不能半生存的东西。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笞.刑(chī) (2)粗糙.(cāo) (3)镂.刻(lòu) (4)垂头耷.脑(dā) (5)腋.下(yè) (6)蜷.缩(quán) (7)牛虻.(méng) (8)抽搐.(chù) (9)黝.黑(yǒu) (10)怜悯.(mǐn) (11)虐.待(nüè) (12)祷.钟(dǎo) (13)跛.脚(bǒ) (14)犄.角(jī) (15)脸颊.(jiá)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磨⎩⎪⎨⎪⎧ 消磨.(mó)磨.坊(mò) (2)丧⎩⎪⎨⎪⎧ 懊丧.(sàng )丧.事(sāng )(3)散⎩⎪⎨⎪⎧ 散.布(sàn )散.文(sǎn ) (4)哄⎩⎪⎨⎪⎧ 哄.笑(hōng )起哄.(hòng )哄.骗(hǒng )(5)扎⎩⎪⎨⎪⎧ 挣扎.(zhá)包扎.(zā)扎.实(zhā) (6)轧⎩⎪⎨⎪⎧ 碾轧.(yà)轧.钢(zhá)轧.账(gá) 2.语境辨析法(1)我们要通过完善对腐败犯罪财产刑的规定,使犯罪分子在受到人身惩处.(chǔ)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得不到好处.(chù)。

(2)只要不懈努力,就有尽享人间芳菲.(fēi)的那一天。

现在,我们岂能妄自菲.(fěi)薄? (二)写准字形1.⎩⎪⎨⎪⎧ jiān (缄)默zhēn (箴)言2.⎩⎪⎨⎪⎧ 清xī(晰)xī(淅)沥3.⎩⎪⎨⎪⎧ qì(砌)墙qī(沏)茶4.⎩⎪⎨⎪⎧ 惊huánɡ(惶)huánɡ(蝗)虫huǎnɡ(幌)子5.⎩⎪⎨⎪⎧ páo (咆)哮páo (刨)除páo (庖)厨6.⎩⎪⎨⎪⎧ zǔ(诅)咒刀zǔ(俎)zǔ(阻)挡 (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听之任之:听任事情(多指不好的)自然发展变化,不管不问。

3.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4.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表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①2月13日上海普陀区延长西路,一栋三层老旧楼房的二楼和三楼发生坍塌,幸好事故发生在春节期间,否则后果不可思议....。

②近些年来农村赌博成风、赌资越来越大,对这股不正之风,我们的政府不能视若无睹、听.之任之...,必须出台新规狠刹。

辨析:“不可思议”使用错误。

句子中楼房倒塌的后果无法预料,该用“不堪设想”。

“听之任之”使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1.精致vs 精巧 课本原句没有那些突出在屋顶边上的饰有花和叶片的精致的柱子。

辨析精致:精巧细致。

表示精工细作的工艺,或精巧的物品,侧重物品的做工。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侧重物品的形态或构造。

即境活用①十堰市住建委主任李宏根表示,住建委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主管部门,就是要把十堰这座山水之城建得更加精致养眼,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②采用成熟的行车记录仪方案,使用1.5英寸显示屏的云智汇M31,是一款外观精巧功能完善的行车记录仪产品。

课本原句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

辨析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既用于具体事物,如火山,也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还可用于力量、情绪等。

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

②突然发作。

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即境活用①朝鲜回应美韩最强军演,如果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其责任都归结于在半岛部署战略武器和战争装备、点燃战火的美国。

②西非埃博拉的阴云尚未彻底散尽,最近一段时间,寨卡病毒又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大暴发。

1.浏览全文后填表。

分段内容情节概括第一部分“这些观众……”到“他们并不怎么关心一个刑台是否美观”①第二部分“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到“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②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第三部分“最后刽子手用脚去踏轮盘”到“伽西莫多慢慢地睁开眼睛”③第四部分“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到“向他投石子”④第五部分“伽西莫多虽然耳聋”到“甚至被人投石子”⑤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第六部分“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⑥挣扎”到“‘好极了,好极了!’”⑥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2.小说节选部分侧重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答:明确:伽西莫多受刑;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1.能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学习多角度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一)阅读“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原文情节展开前,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刑台”?答:明确:①作者用中世纪的刑台的构造、使用方法、骑马的军警、观众等候观赏行刑的习惯等元素为读者描画了一幅中世纪的社会风俗画,把读者带入中世纪的社会情景中;②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社会环境,也突出了围观群众的无聊、庸俗和麻木。

2.如何理解“脚镣手铐(还有徒刑和断头台)至今依旧宝贵地在我们这些文明的温和的有人性的人中间传下去”这句话?答: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反语,充满嘲讽,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野蛮、残忍、暴力、惩罚制度的不满。

3.“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反映了什么?答:明确:①人们对伽西莫多的嘲笑不是因为他的“罪行”,而是因为他身体畸形、面貌丑陋。

②这反映出民众以丑为恶的审美标准,小孩们和姑娘们的笑,说明这个世界上最纯洁、最善良的群体也已失去了同情心,突出群众的愚昧与无聊,让人感到当时社会的无情冷漠,从而暗示出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二)阅读“最后刽子手用脚去踏轮盘……伽西莫多慢慢地睁开眼睛”,完成下面的问题。

4.这部分内容从哪两个方面具体细致地描写行刑的全过程?答:明确:(1)比埃拉施行笞刑的具体行为;(2)伽西莫多受刑时痛苦、“呆笨”的表情。

5.“他蜷缩在绳绑里……被牛虻叮过的公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明确:①这句话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伽西莫多受刑的惨状,痛苦无比,可悲可怜,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忍看。

②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行刑者的凶狠和群众的麻木不仁。

(三)阅读“伽西莫多虽然耳聋”到“甚至被人投石子”,完成下面的问题。

6.作者形象地写到伽西莫多“被狗和枪刺激怒了”,“狗和枪刺”指什么?他为什么会被激怒?答:明确:(1)指雨点般的侮辱性的语句、诅咒、嘲笑、叫骂和石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