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
风对地貌的影响

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力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
但由于地面各种条件的差异,风力所起的作用就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在基岩组成的地面,岩石的裂隙发育为风力等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风向与构造方向相近的情风力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
但由于地面各种条件的差异,风力所起的作用就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在基岩组成的地面,岩石的裂隙发育为风力等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风向与构造方向相近的情况下,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地貌;在沙源丰富的地区,加之风力很强,可以形成宏大的、密集的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的种类石窝〔风蚀壁龛〕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外表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凹坑,其直径大多约20cm,深达10~15cm,有群集,有分散,使岩石外表具有蜂窝状的外貌,称为石窝。
石窝的形成是因干旱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使岩石外表在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频繁作用下,岩石外表呈片状剥落,形成很多浅小的凹坑。
以后,风沙就沿此凹坑向里钻磨,被带到凹坑内的沙粒受风力作用在凹坑内发生旋转,不断地磨蚀凹坑的内壁,结果形成口小坑大的石窝。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拟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受风蚀作用后而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地形,称风蚀蘑菇。
它是由于近地面的风沙流的含沙量较大,对岩石下部侵蚀较强而形成的。
假如风蚀蘑菇顶部岩石的重心和基部岩石不一致,那么上部岩石很容易坠落下来。
坠落下来的大石块如在地上不稳定,当刮大风时,那么能随之摇摆,称为摇摆石或风动石。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土〕柱,称为风蚀柱。
雅丹〔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那么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
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区域,有些雅丹地形的沟深度可达十余米,长度由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风化作用家乡地

、
实 施对 象
小学高年级
二、 主题 背 景
苏 州三山岛地质地貌尤其 独特 , 还 有 旧石 器 时代 的 文 化 遗 址 , 老 师 带 领 学 生 到 三 山 岛 观 察 ,研 究 家 乡地 质 地 貌 的 变 化 , 通 过实 地考察 引发思 考 的问题来 形成 探 究 活动的主题 ,开展制定方 案 、调查 、 访 问、 观察 、 实验 、 统计、 信息 收集与处理等 , 探 索地理变化原 因。实施 的路 径 : 组 建研 究 性的小组 , 开展考察 、 实证 、 交流、 分享 、 展示研究成果。
三、 实施 过程
动, 引 导 学 生 走 出 自己 的 “ 生 活圈” 狭 小 的 天地 , 走 向未知 的广 阔空间 , 走 向 探 索 与 为孩 子们营造更广 阔的学 习 岩石 , 并参观三 山岛博 物馆摘录三 山岛旧 实践的领域 , 石器 文化的资料 , 组织 采集 山上 的岩 石做 环境 , 获得 实 际的感 受和认识 , 让学 生在 成 岩石标 本 , 观察 岩石 , 比较“ 狮人 面兽 ” 活动过程 中实实在在 “ 做” 起来, 让 教育 回 的 岩 石 与 山 上 的岩 石 的异 同 , 描 述 岩 石 的 归 生 活 ,使 教 育 实 现从 书 本 的到 人 生 的 , 异同 、 颜色、 致密 , 描 述岩石 不 同的特点 , 从狭隘的到广阔。 2 .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 提 出 问题 拍 摄“ 狮人 面首” 的照 片 , 用 图片 、 照片 、 绘 画、 文 字 形 式 记 录 观 察 的结 果 , 提 出 的 猜 “ 横 看成岭侧 成峰 ” 人们 只有摆脱 了 想, 还 指 导 学 生 写 出考 察 报 告 。 主客观 的局 限 , 才能真正 看清庐 山的真 面 考察报告 1 :三山岛是苏州太湖 中的 目, 同 时 提 示 立 足于 新 的 立 场 就 会 得 到 新 小岛 ,我们观察 了解认 识岛上各种 岩石 , 的发现 , 提 出新意 和时代 感的 问题 。学 生 产 然后采集岩石标本 。 三山岛的石质 都是青 观察拍成 照片的岩石模样 ,讨 论交流 , 石 ,暴露 在地表 的石头 几乎 都有 太湖石 生疑问 , 教 师 再 指 导 学 生 收 集 苏 州 地 区 气 象资料 , 将 学 生 提 出 问题 转 化 为子 课 题 进 瘦、 漏、 透、 皱 的特 征 。 切 的感 受 , 获 取 第 一 手 资料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到三山岛考察 , 特 地 考察 “ 狮人 面兽” 的 考察报告 2 :三 山 岛 中 有 一 座 名扬 海 行 重 点 研 究 , 子课 题 : ( 凹凸 2 ) 风化 不平 的小 洞 , 让石 头变得越来越像狮 子的 山 岛 的 狮 人 面 首 形 成 关 系 的 研 究 ( 形状 ,最终就形成 了奇 观— —“ 狮 身人面 作用对三 山岛岩石影 响探究( 3 ) 太湖水涨 4 ) 三 山 岛 的 岩 石 与 像” 。 这一“ 狮人面兽 ” 可 能 受 到 温 度 变化 、 潮 对 岩 石 影 响 的研 究 ( 流水 作 用 、 水流 、 生 物作 用 、 风的作用 。 旧石 器 时 代 的 文化 。 ( 4 ) 三 山 岛 的岩 石 标 评析 : 运 用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 教育 本 集 。( 4 ) 三 山 岛 的 风光 展 示 。 建立研 究小组 , 并 确定 好分 T , 选 出 思想和理念 , 让在学生真实 的环境亲历活
风化作用与自然风貌

风化作用与自然风貌自然风貌是指在地理环境和自然地质条件下,由地壳运动、气候气象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表独特的自然景观。
而风化作用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对岩石、土壤和矿物等进行的侵蚀和变质作用。
风化作用与自然风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并共同塑造着地球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与空气、水等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风蚀、冻融作用、压力变化等因素对岩石进行物理性的破碎和磨滑;化学风化则是由于水、氧气、酸性物质等的侵蚀溶解作用导致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而生物风化则主要是由于生物体的活动、根系侵蚀以及有机酸等因素对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
这些风化作用对地表的物质构成和地貌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自然风貌景观。
比如,物理风化会使得岩石表面形成独特的纹理和形态,例如峡谷、峰丛、溶洞等;化学风化则会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等;而生物风化则会形成植物根系交错的“石漠化”地貌等。
除了以上提及的风化作用,风沙侵蚀也是地表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沙侵蚀是指风力将土壤或其他颗粒物质进行搬运、破坏和堆积的过程。
在荒漠、沙漠等风沙区域,风沙侵蚀经常会形成丘陵、沙丘、沙漠等地貌特征,给地表带来了独特的风貌。
自然风貌作为地球上的瑰宝,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资源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风化作用与自然风貌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
总之,风化作用与自然风貌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各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自然风貌,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美丽和智慧,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风化作用对地质地貌的影响与评价

风化作用对地质地貌的影响与评价地貌是地球表面地形的总称,它与地壳的构造、气候、地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貌的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土壤等的侵蚀、破碎、搬运和堆积的过程,其对地貌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地表形态方面。
风能够加速物质的侵蚀和搬运,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
比如,在荒漠地区,风作用下的沙丘波浪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现象。
沙丘背风面受风的冲击最大,而原地风向越大,则细沙被更远地输送,形成长形沙丘;反之,原地风尘越弱,则沙尘不易爬升到顶峰,形成低矮圆形沙丘。
此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也是风化作用对地貌的一种表现,它能够改变地表的形貌,甚至带来环境的恶化。
其次,风化作用还会对地下地貌产生一定影响。
强烈的风化作用能够分解、破碎岩石,形成各种粒状物质,这些物质经过水体或地面的保护,会逐渐沉积进入地下。
长期以来,这些风化作用产物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不断堆积,最终形成沉积岩和沉积构造。
这些沉积构造对地下水的富集和储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干旱地区,风化作用引起的石膏、盐类等物质的富集,形成了特殊的含盐地下水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必需的淡水资源。
此外,风化作用还会对土壤质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风化作用能够分解岩石表层,形成土壤,而不同的岩石风化程度和风化产物的不同会导致土壤结构的差异。
比如,石灰岩的风化后会形成肥沃的石灰土,而花岗岩的风化产物则是颗粒较大的砾石土。
这些不同土壤的形成,对农业的发展和植被的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
然而,就风化作用对地貌的评价而言,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在一些地区,强烈的风化作用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的发生。
尤其是在人类进行大规模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情况下,风化作用会被进一步加剧,加速土壤的侵蚀和水资源的流失,破坏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风化作用对地质地貌的影响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
它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影响地下地貌和土壤质地等方面,对地貌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风化作用与自然地貌

风化作用与自然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在一定时间尺度内由地质力学、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形类型的总称。
而在地貌的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风化作用的概念、分类以及对自然地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是指在风的作用下,岩石、土壤等地质材料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上的变化,引起其结构、性质和成分的改变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1. 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石等地质材料在风的作用下发生的物理性变化。
主要包括风蚀、滑坡和冻融作用等。
风蚀是指风将岩石表面的砂石颗粒吹刮去,使岩石表面逐渐平滑和腐蚀的过程。
滑坡是指由于风力作用,使岩石表面的砂石颗粒逐渐剥落和滑坡的过程。
冻融作用是指由于风力使岩石或土壤中的水分在冷热交替的条件下发生冻融,从而引起爆破和颗粒剥离的过程。
2.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石等地质材料在风蚀物和大气水分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性变化的过程。
主要包括风蚀物的溶蚀、氧化和水化等。
风蚀物的溶蚀是指在风的作用下,风蚀物通过大气水分的作用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
氧化和水化是指岩石中的氧化还原作用和水分作用使岩石的颜色、硬度和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 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石等地质材料在风蚀物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生物学性变化的过程。
主要包括风蚀物的生物作用、生物侵蚀和生物加速岩石风化等。
风蚀物的生物作用是指风蚀物中的微生物通过与岩石表面的物质反应而引起岩石的风化。
生物侵蚀是指通过风力作用,生物将岩石表面的矿物质风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加速岩石风化是指生物通过其自身的生命活动加速岩石侵蚀过程。
二、风化作用对自然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对自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改变地质材料的性质和结构,进而推动地貌的演化和变化。
1. 风化作用改变地质材料的性质风化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使岩石和土壤等地质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生物组成发生变化。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三山岛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南部,是一个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金矿床主要由蚀变岩型金矿床和含金石英大脉组成。
这些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是多元的,涉及到地质、地球化学、矿物学等多个方面。
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三山岛主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的金矿床通常形成于花岗岩或斑岩蚀变带中。
这种蚀变是由于热液流经岩层时,通过氧化、硫化和碳化等化学反应导致的。
其中,硫反应是最常见的。
这些化学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蚀变区的矿化程度也是非常不均匀的。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特点是矿脉经常延伸到较大深度,并在深处形成富集带。
这里的金矿通常出现在破碎带中,靠近侵入体边缘。
矿脉往往是细小的、含量不高的石英矿脉。
在破碎带中,金矿往往与绿帘石、方解石、矽卡岩石、绿泥石等矿物共生,并且常常含有硫化物。
这些岩石和矿物的存在表明了金矿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
含金石英大脉是三山岛另一重要的金矿类型。
这些大脉通常由石英和黄铁矿构成,其中还含有一定的脉石。
这些大脉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含量较高,通常展现出较高的连续性和均质性。
这些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形式是断层控制型,其形成与断裂作用有关。
通常来说,这些石英矿脉在盆地向下沉积的过程中形成,是由于断层活动导致断层空间扩大,而石英蚀变和矿化则是在氧化还原环境下进行的。
三山岛的金矿床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它们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过程共同作用导致的。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而含金石英大脉则与断层作用有关。
这些金矿床的特点是多样的,但它们的产出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分析三山岛金矿床的情况,我们需要列出相关数据。
以下是部分相关数据:- 三山岛目前已知的金矿床数量为40余处,其中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占比约为1:7。
- 三山岛金矿资源储量约为500吨,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
风化作用

差 异 风 化
球状风化形成示意图
球形风化产生原因:
发育几组交叉的节理;
厚层块状; 等粒结构;
球 形 风 化 示 意 图
球 形 风 化
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在 地表形成风化壳,即岩石 风化后的残积物与经生物 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 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 层。
风化作用的产物
• 残积物 未移动的残留的风化产物。 • 倒石堆 风化作用崩落的碎石、泥砂和其 他残积物构成的锥形堆积物,无分选、 磨圆度差。 • 风化壳 岩石圈上部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氧化作用主要是游离氧造成,它使低价元素 变成高价元素,低价化合物变成高价化合物。含 有低价铁的硅酸盐、硫化物最易受氧化作用影响。 如黄铁矿氧化形成褐铁矿,其中的硫氧化后形成 H2SO4并流失。
水的作用主要有水化作用(水与矿物反应生 成水合矿物,如赤铁矿变为褐铁矿)、水解作用 (水电解生成的H+、OH-造成岩石破坏)。 当水中含有溶质,尤其是酸性物质时,水的 破坏作用就明显加强,其中最常见的是CO2溶于 水形成碳酸的溶蚀作用。
第三章 风化作用
内动力——地球表面起伏的总格局
外动力——铲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削高”是通过母岩风化作用和各种外营力 对其产生剥蚀作用来达到,搬运作用则将风化剥 蚀的产物运输到地表上的洼地之中,通过沉积作 用将洼地填高。外动力地质作用在“铲高填低” 过程中,不仅塑造出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而且 通过成岩作用将来自于母岩的风化剥蚀产物转变 为一种新的岩石——即沉积岩。
风化壳的结构:底部基岩— 半风化的残积层— 上部的土壤层
3、风化壳的类型:
由于风化作用的类型、岩石性质、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差 异,导致风化产物的不同,故风化壳的类型也不同。
地理地形知识:土地侵蚀和风化对地貌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地理地形知识:土地侵蚀和风化对地貌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土地侵蚀和风化是人类和自然界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作用对于地貌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土地侵蚀和风化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减轻它们对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土地侵蚀土地侵蚀是指水、土、风等自然要素的作用下,导致土地表面剥蚀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逐渐消耗土壤的营养成分,减少土地的生产力,同时也会破坏地貌和环境。
土地侵蚀的类型包括水土流失、风蚀和冰川侵蚀。
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一种由于水流的作用而导致的土壤侵蚀。
水流的强度会携带大量土壤和矿物质,从而造成土地表层的破损。
水土流失是人类活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例如,农业灌溉、城市化、道路建设等都会加速水土流失的速度。
2.风蚀风蚀是指由于风的作用而导致的地表土壤磨损和沉积形成的过程。
风蚀通常发生在沙漠荒原中,但也可能出现在沿海地区和农业地带。
风蚀对植被生长和土地保育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因为植被和建筑物被风蚀物覆盖后,很难再生长或使用。
3.冰川侵蚀冰川侵蚀是指由于冰川的作用而造成山谷和地表被侵蚀和削减的过程。
冰川侵蚀一般发生在高山峡谷中,因为人类不适宜居住的地区,对其影响较小。
然而,在高山地区,冰川侵蚀可以通过冰层的压缩和融化导致土壤的变化和岩石的裂解。
二、风化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地球重力和自然环境下破碎和变化的过程。
风化的类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1.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岩石和土壤在重力和自然环境下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影响因地形和岩石类型而异,例如河谷、山地、草原和峡谷。
在水和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和土壤表面产生断裂和脱落。
2.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由于化学和物理作用而引起的岩石和土壤变化的过程。
化学风化对各种类型的岩石和土壤都有影响,甚至可以导致金属和矿物质的变化。
例如,砂岩、石灰石和花岗岩是常见的岩石类型,其中花岗岩比较耐候,但沙岩和其他岩石则更容易受到化学风化的影响。
工程施工引起的三山岛附近海域的悬浮物扩散研究

工程施工引起的三山岛附近海域的悬浮物扩散研究赵海勃;王昆;宋伦;刘桂英;宋永刚【摘要】Through non-steady conservative model about water quality trace prediction ,the pollution from construction as line source ,the hydrodynamics about construction was simul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matter was simulated in the sea near Sanshan Isl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 of the tidal current field and concentration field was obtained in the sea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status of suspensions convection transport was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verac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model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known data .%利用非恒定保守型水质跟踪预报模型,将施工引起的污染物作为线源影响输入,模拟了三山岛附近海域工程施工前后的水动力及悬浮物浓度的平面实时分布状况。
给出不同典型时刻下该海域的潮流场及浓度场的计算结果,据此对三山岛附近海域工程施工后的悬浮物对流输运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3-16,42)【关键词】三山岛;非恒定保守型水质跟踪预报模型;悬浮物扩散【作者】赵海勃;王昆;宋伦;刘桂英;宋永刚【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小窑湾、大窑湾及大连湾是黄海北部的重要原生构造湾,周围陆地为海拔较低的丘陵地貌和堆积平原,高处经受风化剥蚀,低处接收沉积物堆积。
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的影响——善用差异,共同探索

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的影响——善用差异,共同探索
黄敏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案例概况风化作用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的一个知识点。
其教学要求是,
让学生认识风化现象,了解造成风化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自然观,能够点燃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由此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黄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宁夏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风化作用家乡地貌影响的考察》的案例分析 [J], 黄敏
2.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J], 郭国林;郭福生;刘晓东;严
兆彬;杨志
3.西秦岭北缘-拉脊山两侧地貌差异及地貌演化 [J], 高明星;徐锡伟;刘少峰
4.中国不同气候带盐风化作用的地貌特征 [J], 吕洪波;苏德辰;章雨旭;冯雪东;李春
旺
5.地表风化作用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的影响 [J], 林永崇;穆桂金;秦小光;唐自华;李文;徐立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与地貌
海边岩石风化形成的地貌
花岗岩风化作用
球状风化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侵蚀作用与地貌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造成
流水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瀑布、河流沟谷峡谷
流水溶蚀地貌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地面上石灰岩的溶蚀形成孤峰、峰岭、峰丛,地下石灰岩的溶蚀形成溶洞,石灰岩溶蚀后的蚀余部分形成“太湖石”、“水上石”
路南石林
武陵源
桂林山水
溶洞
石笋和石钟乳
瑶琳仙境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柱
海蚀涯
角峰
U形谷(冰川侵蚀作用)
冰斗冰川侵蚀
峡湾冰川侵蚀作用
雅丹地貌
搬运作用与地貌
沙尘暴
流水搬运
泥石流
飞来石冰川搬运
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地貌
洪积扇山麓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冰川堆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
沙滩海浪堆积。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高松;张军进;孙珊珊;王有智【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年(卷),期】2016(024)001【摘要】通过开展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钻孔综合水文测井及钻孔抽水试验,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和气象资料,基本查明了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主要含水岩层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花岗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和构造碎裂岩裂隙含水层,研究表明,矿坑充水直接因素为构造裂隙水,间接因素为风化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采用比拟法、大井法和水平廊道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除比拟法之外,其余2种方法是根据水文钻孔抽水试验结果计算的,抽水试验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数据可靠。
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显示:大井法和水平廊道法计算出的涌水量接近,而比拟法预测结果略微偏大,说明本次预测工作所采用方法和数据较为合理,间接证明渗透参数分析工作是合理的。
【总页数】6页(P11-16)【作者】高松;张军进;孙珊珊;王有智【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 264004;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 264004;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1;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 264004;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4【相关文献】1.三山岛北部海域ZK3210钻孔事故处理工艺 [J], 田志超;宋世杰;刘振新;付相友;于孟亮2.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海上钻探施工管理 [J], 刘治;孙宏晶3.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大规模海下开采地表岩移预测分析 [J], 陈小伟;范文录;蔡光辉;徐兴保4.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石英热释光和晶胞参数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J], 宋英昕;李胜荣;申俊峰;张龙;李文涛;曾勇杰5.海域金矿找矿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为例 [J], 田振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案例概况风化作用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的一个知识点。
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风化现象,了解造成风化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自然观,能够点燃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由此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
苏州地处江苏,温暖潮湿,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而宁夏固原地处中国西北,雨水较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两地地理、气候截然不同,这是带来不同风化成因的天然因素。
国内大部分地区相同的学段及课程设置给异地协作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互联网更是让跨地区合作成为可能。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和目标,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和宁夏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自然课教师决定尝试一起来上风化作用这节课。
苏州三山岛和宁夏须弥山则成为两地学生的考察目标。
教学中,两地学生都经历“考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科技创新”的科学研究过程。
在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了冷热、水、生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并提出了探究的问题——自然界中的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变化,以及风化原因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科学验证假设,最后两地根据不同的发现各自构思了科学创想。
整个过程中,两地学生也把研究过程日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在好看簿网站(haokanbu)上不断地记录下来,并相互访问,了解对方实验进度,了解不同类型的风化成因,甚至提出问题,相互答疑。
●教学过程1.考察地貌引发问题三元实小学生实地考察三山岛,三营小学学生实地考察须弥山,对两地岩石模样的对比,发现两地岩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写出观察苏州三山岛岩石的观察日记。
2.观察岩石交流猜想从观察记录、收集资料中提出猜想:岩石的模样变化可能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可能是冷热的作用、水流作用、生物作用、风的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雷电……3.相聚网络设计思路两校的小伙伴商量决定:设计模拟实验验证使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
通过实物观察和模拟实验,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认识冷热、水流、植物等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地理地形知识:土地的侵蚀和风化的影响

地理地形知识:土地的侵蚀和风化的影响土地的侵蚀和风化是一个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自然现象,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响。
土壤的侵蚀和风化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土地的侵蚀和风化。
土壤的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风或流体冲刷、冲切或吹走的过程。
风化则是指在地表和近地表地质中,由于长期受到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而引起的岩石物质的分解和破碎的过程。
这些过程可能导致土豆的质量和数量的损失,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态方面的问题。
土地的侵蚀和风化对生态系统影响深远,它们会破坏土地的肥力和稳定性,导致生态平衡失衡。
通过土地侵蚀,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被冲刷走,导致土地肥力降低,植被生长受阻,水土流失,还会造成湖泊和河流的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风化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例如沙漠化问题就与风化有关。
在沙漠化地区,强风可以搬运大量的沙子,导致植物灭绝,水资源匮乏,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土地的侵蚀和风化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农业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性行业,其发展需要耕地的稳定和肥沃。
土地侵蚀和风化造成的土地贫瘠和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减少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会增加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富分化。
除此之外,土地的侵蚀和风化也会导致生态恶化和生态系统退化,这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如何预防和减轻土地的侵蚀和风化呢?首先,我们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限制土地开发,无序的大规模开发和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应该避免。
其次,应该加强土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自然工程的措施来促进土地的恢复,增加土地的稳定性和肥力。
还需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提高环保法律制度的力度,加强环境监管,从根源上防止各种爆发的环境问题发生。
总之,土地的侵蚀和风化是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土地,使之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苏皖豫地区季节风化影响的研究

苏皖豫地区季节风化影响的研究苏皖豫地区是我国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江苏、安徽和河南三个省份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风化作用,因此对于了解季节风化影响的研究非常有价值。
季节风化是指在不同季节下,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地表和地下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物化变化,从而影响土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苏皖豫地区,季节风化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作用。
在雨季,连续的降雨会导致水分下渗到土层深处,使土壤中的矿物质物质淋失,从而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此外,雨季氧气充足,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可以使土层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从而加速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酸化,也会产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养分。
而在旱季,由于气温升高和植被生长,土壤逐渐变得干枯,导致土壤中的矿物质物质更容易流失,因此土壤的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土层会变得更加坚硬,硬度加强,对季节性植被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季节风化也会导致土地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例如,在季节风化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空隙和孔隙会发生改变,导致土层变得更加松散,这对于土壤水分和氧气的流通和输送有很重要的影响。
同时,季节风化还可以影响山体的稳定性,给土地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苏皖豫地区季节风化对于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非常显著,这不仅对于该地区的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我们更好的了解生态环境的演变和地理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眼界和视角。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季节风化的研究,并结合气象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分析,以更好的了解土地的演变和保护,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资源保护。
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是怎样的

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是怎样的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
风蚀作用形成风蚀雅丹地貌地貌。
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中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风蚀蘑菇区。
柴达木风沙地貌中67%为风蚀地貌,尤其西北部,与构造线方向大致相同的强劲西风吹蚀第三纪泥、砂岩系,形成顺着风向排列的残余长丘,长10-100m甚至数千米。
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雅丹地区风蚀地貌十分发育,有风蚀条形土墩与洼地相间组合的典型的雅丹地貌。
和田以北麻札塔格山的风蚀蘑菇也很典型。
东疆大风口七角井、天山达坂城、北疆老风口附近广布风蚀城堡、残丘言山等。
克拉玛依东北乌尔和的风城平顶层状墩台,高10-30m。
此外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库姆塔格风蚀柱、吐鲁番西部的风蚀穴也都十分典型。
风力对土砂粒的吹移运送,因土砂粒的大小和质量相同,发生3种运动形式:①况。
土砂粒中粒径大于0.1毫米的粉砂、粘砂,重量极小,可以被风卷扬至高空,随风运转。
②漂砾。
粒径在0.25~0.5毫米的中细粒砂,受到风力冲击瓦解地表,增高至几厘米的峰值后,在该处风就给砂粒一个水平加速度,并使之在风力及其本身重力双重影响下,以两者合力方向,沿着光滑的轨迹急速上升。
这时的砂粒带着很大的能量喷发地表,并使原来难于为风力所移动的很大一些粒子产生移动。
③翻转。
粒径0.5~2毫米的很大颗粒,难于被吹距地表,但可以在风力促进作用下沿沙面翻转或滑动。
在这3种移动方式中,以漂砾和翻转为砂粒移动的主要方式。
从宽粘土至细砂的各类土壤,翻转占到全部土沙移动量的7~25%,漂砾占到55~72%,舞动占到3~28%。
砂土粒在风沙上涌中的原产状况称作风沙流结构,其基本规律就是风沙过程中将含沙量的横向原产随其高度减少而增加,绝大部分砂粒就是在切合地面的30厘米高程内、特别是在0~10厘米高程的气流中输移。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第二节 重力地貌)

风化作用的地貌意义:
1.一切外营力的先锋,其他外营力的前提; 2.风化作用是有选择性的,不同岩石抵抗风化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即选择性风化); 3.差异取决于:矿物的成分,岩石的热容量、导热率、岩石的 结构、岩石的孔隙度、裂隙度、岩石的透水性、可溶性。 4.上述作用取决于气候条件: 干旱区:以物理风化为主,起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的成分、热容 量、导热率、岩石的结构。 湿热区:以化学风化为主,起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的孔隙度、裂 隙度、透水性、可溶性。
风化作用也可以发生在海底,在海水的作用下进行,有人 称之为海底风化作用。如:黑云母 — 海绿石,火山灰—蒙 脱石,就是海底风化作用的结果。 意义:学科 ;工程建设;寻找矿产 岩石在风化过程中,扩大了孔隙和裂隙,由于风化裂隙的沟 通性较好,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所以在有较厚风化层的风 化裂隙中,能找到较好的地下水。它属于孔隙、裂隙的潜水类 型故埋藏较浅,水量一般不大,但常年不干。特别是在历经多 次构造变动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这种类型的地下水湿较为 普遍的。
第三章 风化作用 与坡地重力地貌
• 外动力作用
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第一节 一、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风化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常温常压环境中,使岩石的 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风化作用是其它外营力的先锋。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环境变了,为了与新的环境求得平 衡,适应新的环境而发生的变化
含三氧化二铁,所以呈红色。
Al2O3- 2SiO2-2H2O +nH2O Al2O3- nH2O +2SiO2-H2O
化学风化的晚期阶段
岩石中的可溶矿物 碳酸盐岩溶蚀 溶解 随水流失 随水迁移流失
硅铝酸岩
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第二章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残积物及古土壤地表环境特点?地下深处的特点?地表与地下深处的自然环境迥然不同。
深处形成的岩石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时,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将发生变化。
即使在近地表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仍要发生变化。
一、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风化作用不能形成特殊地形,但可以改造和破坏。
从而对地形和沉积物产生影响。
引起风化作用的因素:岩石释重、温度、氧、水溶液及生物等。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分为三大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一)、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 physical weathering)----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产生的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 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1)、岩石卸载(释重)(层裂构造、垂直的裂隙)。
(2)、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3)、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冰冻作用( frost action)或冰劈作用)。
(4)、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岩石卸载边坡形成后,由于侧向应力削弱,岩体向临空方向回弹、这种现象犹如木桶因松箍而开缝一样,使原来被压紧的裂缝张开。
很明显,因这种原因张开的裂隙的特点愈近顶面,张开程度愈大,向深处或向坡里张开程度逐渐减小。
气温变化(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在大陆内部尤其是沙漠地区昼夜之间或季节之间温度变化很大,白天地表温度可高达60~70℃,而夜晚可降至0℃以下,从而使矿物岩石产生显著的热胀冷缩现象。
①当白天阳光照晒时,岩石表层温度快速升高,于是发生膨胀,由于岩石的导热性很差,传热缓慢,这时其内部尚未受热,并不能相应膨胀,结果在内外层之间产生与表面方向垂直的张力;夜间岩石表面因快速散热变冷,体积收缩,而岩石内部这时刚受到由岩石表面传来的热的影响,体积正在膨胀,结果使岩石的外层受到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黄敏本次项目学习活动的主题是《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
活动目标: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
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风化作用对家乡的地质地貌的影响。
知识目标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风化作用家乡的地质地貌岩石变化的原因。
3.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2.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提出对麋鹿保护的新观点,提出解决保护三山岛独特地貌的新思路。
3.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有关麋鹿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群体合作能力、社会实践等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保护三山岛独特地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小组活动和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增强彼此友谊。
3.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一、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学生关注的科技发展的热点,关注小学生身边的科学问题,带领学生考察实地考察苏州三山岛和灵岩山。
设计《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活动,让学生经历“考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科技创新”的科学研究过程,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让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水、生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揭示了自然界中引起岩石变化的几种基本力量,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自然界中的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变化?第二个活动由三个实验组成,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明白“冷热作用、风或地表变动、植物根的作用”都是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从而认识到各种自然力的侵蚀是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原因之一。
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
1、组建研究小组在“好看簿”为平台建立网路“联络站”,学生注册,批量导入学生账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好看簿,同时以小组形式,创设连接是自己周围最熟悉、最信任的社会网络和学习环境。
建立“活动小组”,可以放置一些推荐的学生作品、日记、观察报告、思维导图、活动故事,参与式社会化教学活动的学生作品分享2、设计研究的“活动”任务从科学课《岩石会改变模样》拓展开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岩石。
苏州三山岛的岩石,三营一小的学生观察须弥山的岩石,两校学生各自采集岩石标本寄给对方,将观察苏州三山岛的岩石模样拍成照片,学生在“好看簿”开展质疑,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提炼研究活动,设计《大自然中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影响的研究》的活动,再跨地域、跨学校的学生自动将该班级学生加入新建立“大自然中风化作用”研究小组,创设连接社会化的网络环境。
“好看簿”为平台建立网路促使学生信任和认同网络化学习环境,熟悉在“好看簿”上项目小组的好友,“好看簿”社会网络研究中,能将好友主动沟通,好友也得到不断延伸,可以让学生驾驭超出现实空间中知识,探究大自然中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影响的程度、范围以及影响家乡岩石变化主要的因素,再将“大自然中风化作用”问题向深度纵向探究,以此为中心向不同领域扩散,最终学生围绕“风化作用与太湖三山岛人类进化有怎样联系”进行探索,编写科学推理故事,扩大优化自己的学习网络,更可以创造很多前所未有的累积知识,产生类似“蝴蝶效应”的学习成效反应。
二、活动流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记录学生分别考察家乡的著名的山脉实地考察,观察岩石,发现两处岩石的异同提出探究问题探索冷热的作用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收集到证据探索流水的作用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收集到证据探索植物的作用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收集到证据探索动物的作用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收集到证据解释解释风化作用对的三山岛岩石影响解释风化作用对的三山岛岩石影响,开展三山岛的岩石与人类的进化的关系猜想在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过程中积极想象、积极交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高学习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呈现:考察地貌引发问题观察岩石交流猜想相聚网络设计思路开展实证寻找证据、深度讨论得出结论回归自然拓展创新四、活动过程:(一)、考察地貌引发问题学生实地考察三山岛和灵岩山对两处岩石模样的对比,发现两地岩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写出观察苏州三山岛岩石的观察日记。
(二)、观察岩石交流猜想搜集从观察记录、收集资料中提出我们的猜想:岩石的模样变化可能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可能是冷热的作用、水流作用、生物作用、风的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雷电……(三)、相聚网络设计思路学生商量决定:设计模拟岩石实验验证使发生变化的实验。
通过实物观察和模拟实验,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认识冷热、水流、植物等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能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对模拟实验进行修正、改进,选找证据探究冷热作用、水流作用等对岩推测使岩石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
(四)开展实证寻找证据1、活动一:两地开展冷热作用的实验月亮的基本特征及月相的成因2、活动二:两地开展流水作用的实验3、活动三:两地开展生物作用的实验4、活动四:两地学生交流观察实验现象(五)深度讨论得出结论研究活动之后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日志,得出结论。
这部分的活动是在开展冷热、水流、植物等作用对岩石的影响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学引擎网络平台,进行有关资料的上传,交流互动。
在充分了解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发布到《学习互动》栏目上,上让学生开展讨论。
本环节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的影响》观察和实验活动,并且及时记录,最后汇总分析。
在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1)“冷热作用、风或地表变动、植物根的作用”两地岩石形状的不同。
(2)得出实验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的温度变化、流水、生物确实可以使岩石发生变化.我们将这些自然力量对岩石造成的破坏,其实在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或者说山脉的变化往往是受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认识这风化作用,并知道风化作用改变岩石的模样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
风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六)回归自然拓展创新学生再次考察家乡考察三山岛和灵岩山,用实验结论解释家乡风化现象,认识风化作用对地理景观正负影响,提出延缓风化作用对自然和人文景观影响的创新设想,开展风化作用对自然和人类进化影响进行科学推测。
开展解释(1)实地考察使得学生有了探究学习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探究驱动力,两地的学生在实践中提出多种创新设计学生三山岛的狮人面兽石像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大概有两种作用:(1)流水作用:苏州是江南水乡,气候多雨。
所以,一块石头经过流水作用,完全有可能变成这个样子。
(2)生物作用,三山岛树木葱茏,动物很多,一块大石头经过树根动物的摧残之后,就有可能变成这种样子、解释灵岩山的岩石为什么比较坚硬,是不是没有被会风化呢?三山岛狮身人面像的形成在苏州的三山岛上,有一座非常壮观的狮身人面像。
那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的猜测是:在一次地壳运动时山上的一块岩石滚落了下来,落在了另一块大岩石上,又经过了几千几万年雨水与流水的冲刷,因冷热的变化而碎裂,那块岩石就越来越像“狮头”了。
须弥山上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头,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当然就是“狮身人面像”了。
这“狮身人面像”乃是天然之物,由此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推测:有可能以前有一块长得像狮子的岩石,经过数亿年流水的冲刷,使岩石表面出现了一个个凹凸不平的小洞,让石头变得越来越像狮子的形状,最终就形成了奇观——“狮身人面像”。
太湖的涨潮涨潮落会对三山岛的“狮人面兽”岩石模样有影响吗?解释苏州三山岛狮人面兽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三山岛的狮人面兽石像形成的原因很复杂。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1流水作用:苏州是江南水乡,气候多雨。
所以,一块石头经过流水作用,完全有可能变成这个样子。
2生物作用,三山岛树木葱茏,动物很多,一块大石头经过树根动物的摧残之后,就有可能变成这种样子、解释苏州三山岛狮人面兽的形成之一:我们发现,苏州三山岛有一个著名的景色——狮人面兽。
不过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对它的形成有了几个推测。
推测1:可能三山岛本来就有一块像狮子的身体和像人的面孔,经过几千年的雨水冲刷,变成了狮人面兽。
推测2:三山岛本来是没有这块石头的,因为生物作用,使好好的岩石从山上滚了下来,形成了这种狮人面兽。
(2)科学推理学生就此对项目学习进行总结提升,以科学推测故事和科学幻想画形式小结项目学习中的创造。
在提出创造设计过程中学生关注的科技发展的热点,关注小学生身边的科学问题,选择三山岛人类进化与岩石风化联系研究点,写成科学推测故事,使得研究有所突破。
学生从“猿人利用被风化岩石制作成捕捉野兽的工具;风化的碎片打造了许多兵器,用风化的碎片钻木取火;风化形成的洞穴那是猿人的“家”,吃鱼能使人聪明收集资料,提出创造性的设计不同年级的同学们画下了科学推理故事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画下的“人类进化”的示意图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此项活动是学生在对月球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网络收集三山岛人类进化考古的资料,结合实验研究提出人类进化与风化的岩石之间联系和科学推论,并将其发表于好看簿中与他人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思考与推测-----建筑在事实上事实:太湖地区的人类活动,最早我们可以追踪到三山岛。
三山岛的古人类,是我们迄今能知道的最早的祖先;三山岛的古人类石器加工场,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在太湖地区留下的唯一的遗痕,距今一万年左右,弥足珍贵。
要了解太湖地区远古祖先的生活,自然应该从三山岛入手。
三山岛上有人类遗迹,已经说明三山岛的环境当时能够适合人类生活,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
科学推理故事1:猿人利用被风化岩石制作成尖利武。
,科学推理故事2:猿人利用被风化岩石制作成捕捉野兽的工具,科学推理故事3:风化的碎片打造了许多兵器。
推理故事4:用风化的碎片钻木取火。
推理故事5:吃鱼能使人聪明促使人类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