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资料
等值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走向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走向的总趋势,大体上有三种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 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 结果。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致使等温线 与海岸方向大体平行。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
温分布情况。
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比如1月 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 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 2.影响气温的因素 • 纬度(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 地形:同纬度的山区.高原.平原气温不同 海拔:海拔高度,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坡向: • 海陆位置: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海陆位置,一般沿海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 日较差比内陆小 • 洋流:同纬度的海洋—暖高寒低 • 植被覆盖率 • 冬季风 • 地面反射率 • 人类活动城市比乡村温度高(热岛效应),
专题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的类型
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 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 、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 低值位置 4 、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 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 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 成因。
等值线特征:
• ②.几种特殊的坡:
• (1)均匀坡面:坡面倾斜基本一致,等高线表现为间隔大致相等, 疏密一致。 • (2)凸形坡面:坡面倾斜,上缓下陡,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大下 小,上稀下密。 • (3)凹形坡面:坡面倾斜,上陡下缓,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小下 大,上密下稀。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判读与应用一、影响等值线数值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影响气压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
3.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地形、锋面、洋流等。
4.影响太阳高度分布的因素: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等值线的判读应做到“三看”:即看数值、看疏密、看形状。
1.看数值:主要看数值的高低和递变规律等。
⑴等温线数值:根据等温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或季节。
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北半球(图1中A 、C);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图1中B、D)。
同纬度:气温陆高海低→夏季(或昼);陆低海高→冬季(或夜)。
甲乙图1如图,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_________季;若此时为冬季,则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
(海洋或陆地)⑵等高线数值:根据等高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综合判断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的总体大势、计算高差。
①判断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丘陵——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比较稀疏;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边缘等高线较密集,中部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盆地——海拔四周高,中间低,面积较大。
②判断地势高低:如图2,从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和变化规律,可知该尼泊尔的地势:北高南低。
图2③计算高差:A、相对高度:(n-1)d<H<(n+1)d。
(此式适用于其它等值线任意两点间的差值的计算)B 、陡崖相对高度:(n -1)d ≤H <(n+1)d 。
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n+1)d 的值 。
崖顶的海拔:若陡崖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m ,等高距为d ,则m ≤H 崖顶<m +d⑶等压线数值: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气压的高低和风向。
①近地面风向的判别:在等高线图中,判别近地面风向可分为两个步骤:A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一、等值线的判读等值线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用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A .等高线的特点及等高线图的判读:a )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
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温差(每升高100m 气温降低0 . 6 ℃)。
根据比例尺可量算实际长度和面积。
b )看等高线疏密,分析坡度的陡缓。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水流愈缓;反之,间距愈小,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
c )看等高线形状,确定地形类型。
(a )山地和盆地为闭合线,但山地等高线是内高外低,盆地是内低外高;( b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点为山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点为山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各点的连线称分水线;( c )两个山顶之间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方为鞍部;(d )几条等高线重合,用锯齿状的符号表示的为陡崖;(e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直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据等高线的分布形式,可以识别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d )等高线与气压、气温的关系: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垂直高差越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等温线也密集;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等压线也越密集。
B、综合应用:( a )选点:修建水库,要考虑库区、坝址及修建水库是否移民等。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在水源充足的洼地或小盆地,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集水面积、库容较大。
等值线判读的方法与技巧

(1).绘图
(2).描述地形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海拔状况
描述某 地区地 形(地 势)特 征的一 般思路
地势状况 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典型的外力作用地貌
(二)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1.等高(深)线 2.等温线 3.等压线 4.等降水量线 5.等震线 6.等潜水位线 7.人口等密度线 8.其他:等盐度线、等湿度线、等日照线等
(三)等值线的主要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
2.同一幅图中等差距一般相等 3.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有两种情况:相等; 或相差一个等差距 4.等值线一般不重叠、不相交 5.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 以不闭合 6.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变化率的大小
点和最低点; (3)剖面线沿线通过地区的重要
控制点,如河流、交通线、 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等; (4)垂直比例尺的取值范围应比剖 面线沿线通过的最高点和最低 点海拔增加和减小一个等高距。 (5)水平比例尺要根据剖面线的长短, 选取与剖面线等长,或缩小或扩 大的方式。 (6)其他:平滑曲线等
抓两端,看中间,画起伏;特殊点,找关联
线之间 “大于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做1~ 3题。
1.如果从图中由甲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 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250米 B.300米 C.260米 D.320米
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 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西
2.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
(四)等值线图判读步骤——五读
1.读数值大小 2.读闭合状况 3.读延伸方向 4.读疏密程度
5.读弯曲状况
二.等高(深)线
【理论阐释】
1. 根据等高线图可判读如下地理信息。 (1)判断某地的海拔高度:查等高线值。 (2)判断坡度:看等高线疏密。 (3)判断地形:看等高线数值特征。 (4)判断气温:根据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 降低0.6℃。 (5)相对高度的计算:任意两点的高差。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是地形或其他要素在等值线图中的表示形式。
下面是判断等值线的方法:
1. 等值线密度:等值线的密度表示了要素的变化速度。
如果等值线密度越密集,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快;如果等值线密度越稀疏,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慢。
2. 等值线间距:等值线的间距表示了要素的相对变化幅度。
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小,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大;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大,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小。
3. 等值线形状:等值线的形状表示了要素的特征。
如果等值线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示要素的变化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呈斜线、弧线或不规则形状,表示要素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4. 等值线分布:等值线的分布表示了要素的空间结构。
如果等值线平行且均匀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交错排列或呈不规则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不均匀的。
5. 等值线交汇:等值线的交汇表示了要素的变化关系。
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封闭的区域,表示要素的变化有明确的边界;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环状或相互交错,表示要素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边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等值线图中要素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地理现象。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专题——等值线基本特征及数值判定一、自学(围绕知识点将自学内容题目化、问题化)知识点一:等值线的一般特征1、特点:①等值线图上,同一条等值线数值 (相等或不相等)②不同数值的等值线 (能或不能)相交(只有在陡崖处相交)③所有等值线都遵循递变原则(向同一个方向 或 (递增或递减),两条等值线间隔一个 ,有时相邻等值线数值 ——递变方向分界线)。
知识点二: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判定2、一般按照数值递变原则进行判定:判读回答:A: B: C: (利用知识点一(3)解决)3、判断闭合等值线区域内的数值(以上图为例):若:D=18,则 <M< (大于大值)若:D=16,则 <M< (小于小值)(大小之间隔一个公差——等值差)4、等值线发生弯曲时判断同纬度(或相同海拔高度)数值大小关系的法则:——大的凸向小的,说明本身比较大;小的凸向大的,说明本身比较小。
5、等值线的 状况,反映水平距离(平距)上的变率的大小。
如 :等高线——坡度陡(密)缓(疏); 等温线——温差大(密)小(疏);等压线——风力大(密)小(疏)。
6中高周低—— 地、 压、 温;中低周高—— 地、 压, 温等读图,已知a>b>0,回答1~2题。
1.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 的海拔小于aB.Q 的海拔大于bC.P 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D.Q 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 2.若此图为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 的温度低于a B.Q 的温度高于b C.P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D.Q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例题2右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区域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a>b>c 。
据此回答3—5题:3、假如是等高线,则( )A E 表示山谷,F 表示山脊B E 表示山脊,F 表示山谷C E 、F 均表示鞍部DE 、F 均表示河流走向4、假如E 所在区域为陆地,F 所在区域为海洋,等值线为等温线,则()A 此图为冬季等温线B 此图为夏季等温线C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D 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5、假如是等压线,则()A、E为脊线,F为槽线B、E为槽线,F为脊线C、E处出现晴朗天气D、F处出现阴雨天气二、等高线1、相关计算;(1)陡崖 (2)相对高度(3)温差例3:(2013·四川卷)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16种等值线图的解读与应用

16种等值线图的解读与应用一、等值线的原理1、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在等值线图中,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要么同距。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低高值凸向低值,凸处的值变高3、疏差小和密差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二、等值线的类型中学地理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承压水位线等等。
三、主要等值线的应用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
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甚至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确定港口的区位条件。
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糟、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
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6、通过判读等降水量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
7、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
8、通过判读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
9、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
10、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汇总

例:描述图中 10℃ 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 因素影响
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2010年全国文综Ⅰ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 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 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
图3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C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 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 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 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 连线
7.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 去向是
16 2024 A
B
12
12 C
24
84 8 M4
12
84 8
8
12
12
20 24 24
16
20 20
16
16 16
16
F
24 20
12
16
16
16
D
1. M处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低温中心 2. 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 4℃ 3. AC与BD处,哪里气温差别较大? AC处气温差别大
1月气温分布规律? --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原因? --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
0℃
N H G
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弯曲
雅鲁藏布江谷地气温高 向西(上游)弯
长江谷地 气温高向北弯
CB A
横断山区 气温低向南弯
一月
分析西段A、B、C三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4.垂直方向上等压面图的判读 (1)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不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
低压区;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高空的气压高低相反
第二十五页,课件共有29页
5.应用
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定大气短时间的物理状态,包括气温高 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请分析G点的可能取值范围.
点拨:G点的可能取值范围较复杂:
看n的值, 若n=500,则400<HG<500; 若n=700,则700<HG<800; 若n=600,则500<HG<600或 600<HG<700
第十二页,课件共有29页
(2011年四川高考)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 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3题。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有29页
归纳 (一)等温线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2.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
24℃
①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暖流
22℃
②等温线向高值弯曲:寒流
20℃
3.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比例尺越小,表示实际范围越 大,等值线越 稀。疏
下图中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是
a
b
c
d
1:50000
1:100000
0 5千米
0 2千米
分析:图幅相同,等高线图的疏密程度也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实际
范围越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故:a>b>d>c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29页
第一单元第2课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
(6)、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考点
选点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 水库 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坝址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 或小盆地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 港口 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 航空 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 港 并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
学以致用
3.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7)经图中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 地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是 ( ) B A.鲁 B.浙 C.青 D.吉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
(7)、地形剖面图
栏目 导引
(7)、地形剖面图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以绘制下图中AB线的剖面为例)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学以致用
基础知识
1.下图中图甲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沿pq线作地形剖面图不可能是图乙中的 ( ) C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学以致用
基础知识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B )
A.200米
B.208米
C.253米
D.297米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栏目 导引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 题:
基础知识
一、等值线的概念及类型 相等 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1.概念:在地图上把数值________ 起来即为等值线。 2.等值线的类型 3.等值线特点
等值线图的判断与应用

等值线图的判断与应用金昌市二中刘万祥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一、了解等值线共性,掌握判读技巧1.等值线共性(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距相等(个别变化视具体数值而定)。
(3)等值线的疏密、曲直反映出该要素的变化。
2.判断技巧(1)等值线数值由外向内增大,则中心数值高;等值线数值由外向内减小,则中心数值低。
(2)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等值线,若闭合等值线数值与相邻两条等值线的较大值相同,则闭合等值线数值大于大值;若闭合等值线数值与相邻两条等值线的较小值相同,则闭合等值线数值小于小值。
(3)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可借助辅助线、切线法或利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方法进行判断。
二、各种等值线的具体判断方法1.太阳高度等值线的判断及相关计算(1)太阳高度的判断。
太阳高度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
所以在太阳高度等值线图上,中心点即太阳直射点,如图1。
图1º26´N图2图3ºN(2)晨昏线及时刻的判断。
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高度等值线图中显示的全是白昼,最外圈(太阳高度为0º)为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是6:00,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是18:00,太阳直射点(即图中心)及其所在经线上的时刻是12:00。
(3)极点及太阳直射点坐标的判断。
在太阳高度等值线图上,通过圆心的横线为太阳直射纬线,竖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若太阳直射赤道,则竖线代表的是同一条经线,最北点与最南点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若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该竖线代表的经线是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如图2,图中无南极点,北极点位于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距最北点23º26´的地方,如图2中的A点。
图2中B点的坐标是30ºW、66º34´N,此时太阳直射的坐标为150ºE、23º26´N,图3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135ºW、20ºN。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一、等值线(面)的类型和判读2.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二、主要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Ⅱ、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等高线的特点(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
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同图等距: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均闭合: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不相交,一般不重叠(除陡崖外)。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地的鞍部。
(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 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 000米、3 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 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二讲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几种基本地形的判读 (1)山地(山峰)
(2)盆地(洼地) (3)山脊(分水线) (4)山谷(集水线)
(5)陡坡与缓坡
(6)鞍部与峡谷
鞍部 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 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 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鞍部也叫垭口。
B
训练2: 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且该地多岩 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 害的地点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B
训练3: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 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 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①坝址选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 安全系数大)
②库区选在形似“口袋”型的盆地或宽阔 谷地,(集水区域大)。
③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 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 寿命)。
④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4)农业布局
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 植业。
②丘陵地区若是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 坡陡则应布局林业,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 宜布局立体农业。
A.① B.② C.③ D.④
2.五种地形的判读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盆地
丘陵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 增加,一般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大于200 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 一般小于100米。
平原 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 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200米。
高原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 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 值在500米以上。
1005. 0 pa 小于小的”
高考专题复习之等值线判读

高考专题复习之等值线判读[知识梳理]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
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A 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B 处。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C 处。
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D 处。
5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MN 。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HI 。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E 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F 处。
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如图二A 为山顶,图三B 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1 .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
2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专题等值线图判读

考纲要求:绘制和阅读等值线图,并能获 取和解读信息,是考纲的要求之一
等值线表达的地理事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平直等值线,反映地理事象在一个方向上数量变化规律。②等值线弯曲 ,反映地理事象受某种地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分布的差异。③等值线闭合 反映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④等值线的疏密反映某地理事象的差异大小。 此外,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同等值线的等值距反映地理事象的差别 。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是历年高 考的必考内容。
返回目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 、 等值线(面)的类型和判读 1.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2.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 ①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
等
②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 线(面)的大小。
(3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 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b.确定引水路线: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
c.确定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 脉、大河等。 ③ a.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 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择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b.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 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c. (2 ① a.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 最 窄处;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 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
b.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 地
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
d.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e.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 清新的地方。 ② a.确定公路、铁路线: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 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 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 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 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 证运行安全。
等值线判读分析

等值线专题一、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 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密表示差值大,稀表示差值小。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4。
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二、等值线的共同特征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
同图等值: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相同或为零.3.互不相交:除等高线的陡崖外,等值线不重合不相交。
4。
闭合曲线: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三、重要等值线知识要点归纳(一)等高线:1。
知识点:(1)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一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如200 m 〈 A < 400 m,B =400 m(4)示坡线: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2。
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1)山脊:等高线弯曲指向数值小的,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2)山谷:等高线弯曲指向数值大的,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山脊山谷(3)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4)陡崖: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
(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 n,等高距为 d,则(n- 1)d≤H〈(n+ 1)d)(5)盆地: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
(6)山地: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徒。
(7)丘陵: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缓.(8)平原: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 200 米。
(9)高原: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数值 500米以上.(10)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C选项中对该国总人口的分析也同样缺失必要条件,
即人口总数需受制于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
基数。A选项中70年代人口增长为-0.1%说明。。。
\
人 45 口 40 增 35 长 数 30
25
万 20
15 3.9%
10
1%
4.8%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2.5%
2.2%
图1显示某国 1951—2000年每 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
\
人 45 口 40 增 35 长 数 30
25
万 20
15 3.9%
10
1%
4.8%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2.5%
2.2%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
f
a bc
河流
A 湖B
d e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半球、气压场类型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湖泊类型
A地在气压场中的位置:未来将经历一个冷锋天 气过程
11. A地未来几日天气状况
可 A.能晴是朗(、气温)高、气C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 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 降低
D.199米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
又能看到乙村的地
点是( )
A.① B.②
B
C.③
D.④
甲
N
100 村
① 500?
③
840 ④
②
?
?
河
流
600
乙 村
通视条件?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甲
N
4.如果该区域的东面临 100 村
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 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 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
① 500?
盐度先高后低, 说明航行在副
热带海区
航行在太平洋西部(台风多出现在 热带、副热带海区西部)于是:
若是在北半球,将是顺日本暖流和 东南季风航行
所以该月科考船的航行方向 是 C. 顺风 顺水
半年后是冬春季节,根据同一 海域夏秋季节水温高于冬春季节, 看图即可
某科考队历时4个 月乘船完成了环 太平洋考察,下 图是根据途中某 月记录数据绘制 而成,该月科考 活动曾多次受到 台风的影响。
f
a bc
河流
A 湖B
d e
10. 有关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东南流向西北
B.湖泊水是该河流重要补给来源 C.该地最有可能是南半球某地 D.该湖泊为咸水湖
f
a bc
河流
A 湖B
d e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 < b < c
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 > e C.该地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D.若e的值是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现象
右下图为“某地高空 等压线分布图”
6.该地可能处 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赤道上空 D.无法判断
2.2%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时段
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变化,即增图长1 率,主要原因
不同;该国1951---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
1971---2000年净迁入人口较多,根据两个时间段
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和机械增长情况,50年间该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4.
-15
1951—1960
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1961—1970 1971—1980
图1
1981—1990 1991—2000
时段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时段
图1
从图1提取以下信 人 45
息:各时间段该国的
口 增
40 35
1%
自然增长率,各时间
长 数
30
\
段该国的人口迁移率 万 25
20
(注意正负关系,即
15 3.9%
4.8%
净迁入与净迁出);
10
5
0
-5
-1.9%
-10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1% -0.1%
2.5% 0.3%
是( )
A.甲村 B.乙村 C.①地
③
日出方位:
D.②地
冬季:
840 ④
②
?
?
河
流
600
乙 村
夏季:
某科考队历时4个月乘船完成了环太平洋考察,下图是根
据途中某月记录数据环绘太制平而洋考成察,,该月科考活动曾多次受到
台风的影响。
说明与太平洋
沿岸洋流有关
.多次台
风影响,
说明是
夏秋季
节
温度整体 降低,说 明航行向 高纬地区
时段
13. 1951—2000年,该国( )图1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图中的信息、题干 人
信息所限,该国人
口 增
口的年龄结构的判
长 数
断条件不足。但可 万
以确定出该国目前
净迁入人口较多,
且自然增长率较低,
符合欧洲的实际人
国为人口净迁入国。
\
人 45 口 40 增 35 长 数 30
25
万 20
15 3.9%
10
1%
4.8%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2.5%
2.2%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C 5.该月科考船的航行方向是 ( )
A.向北 逆风 B.向南 顺风 C.顺风 顺水 D.逆风 逆水
某科考队历时4个 月乘船完成了环 太平洋考察,下 图是根据途中某 月记录数据绘制 而成,该月科考 活动曾多次受到 台风的影响。
半年后 季节
A 6.半年后,该段航程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2012-03-08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甲
N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100 村
( )B
840 ④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① 500? ②
600
C.先向北,再向东北
?
D.向南
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
C 是
()
A.400米
?
③
河
流
乙
流向 及村变 化
B.150米
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C.278米
口增长状况。故选B;
\
45
40 1%
35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30
25
20
15 3.9%
10
4.8%
2.5%
2.2%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