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哺乳动物进化-1

合集下载

哺乳动物的起源进化

哺乳动物的起源进化

感谢下载
犬颌兽
目:兽孔目 亚目:犬齿兽亚目 真犬齿兽下目
科:犬颌兽科
时间:早三叠纪
,身长估计约为1米四肢
直立于身体下方,但前肢
略朝向两侧 。腹部区域
缺少肋骨,显示犬颌兽具
有重要的横隔膜是最类似
哺乳类的一群似哺乳爬行
动物
19
在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早期的哺乳动 物与恐龙几乎在同一时期正式出现了
戈壁锥齿兽
哺乳动物纲 异兽亚纲 三尖齿兽 目三尖齿兽科
出现于晚三叠纪
感谢下载
20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于三叠纪与侏 罗纪之间,大约是1亿9960万年前使当时至 少50%的物种消失。这次灭绝事件、许多大 型镶嵌踝类主龙、大部分兽孔目、以及许多 大型两栖动物也灭亡,只有少数犬齿兽类、 二齿兽类继续存活,恐龙成为侏罗纪的优势 陆地动物 。
的腿更直更长,以增强速度,脊骨和肌肉 更强壮,头部增大,外形越来越像哺乳动 物
感谢下载
9
丽齿兽
分类:兽孔目丽 ----
--------------------------齿兽亚目丽齿兽科
生存年代:2.5亿 -----------
--------------------- 年前
丽齿兽食肉,有着令人颤栗的双重军刀牙,
小从老鼠到牛都有。繁盛于二叠纪晚期, 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数量锐减。
感谢下载
11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一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于古生代 二叠纪与中生代三叠纪之间,距今大约2亿 5140万年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及 高达96%的海中生物消失 。
感谢下载
12
对类哺乳爬行动物的沉重打击

哺乳动物的进化

哺乳动物的进化

哺乳动物的进化哺乳动物的祖先哺乳动物是从一类叫做盘龙类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这些爬行动物出现于石碳纪(距今3亿3000万年前至2亿9000万年前)。

在二叠纪(距今2亿9000万年前至2亿4000万年前)的中期,盘龙类的一个分支——兽孔类爬行动物出现了。

在数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兽孔类动物形成了很多与后来的哺乳动物相关的特征,因此兽孔类也常被称作似哺乳类爬行动物。

在兽孔类中有一个类群叫做兽齿类,该类群动物发展出了与哺乳类十分相似的牙齿、头骨和四肢。

因此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最早的哺乳动物是由一种叫做犬颌兽的兽齿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最早的哺乳动物可能是在三叠纪(距今2亿4000万年前至2亿500万年前)的晚期由犬颌兽演化而来。

从这个时期地层中出土的大量化石或者是早期的哺乳动物,或者是犬颌兽。

由于哺乳类的许多重要特征——例如皮毛、具有乳腺以及恒温等,都无法在化石记录中得以保存,因此科学家难以对这些化石的类群归属做出准确的判断。

进入侏罗纪(距今2亿500万年前至1亿3800万年前)以后,哺乳动物无疑发生了进化。

此时的哺乳动物是一些类似鼩鼱的小型动物,可能是以取食昆虫和蠕虫为生。

在整个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1亿38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很小。

在此期间,体型庞大的恐龙统治着陆地。

但是哺乳类中许多原始的类群在侏罗纪都获得了发展。

尽管卵生哺乳动物的化石资料很不完整,但大多数科学家相信,由这些早期的哺乳类中的一支演变成为今天的单孔类。

在白垩纪,有多个哺乳类的原始类群发生了灭绝,但其中的一个类群——古兽类幸存下来,并在白垩纪的中期演化形成了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哺乳动物。

哺乳类的时代开始于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以后。

在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前)期间,哺乳动物成为陆地脊椎动物中占统治地位的类群。

在创新世(距今5500万年前至3800万年前)的末期,所有现存的哺乳动物的目(主要类群)都已经形成了。

在渐新世(距今3800万年前至2400万年前),哺乳类现存的科也都出现了。

哺乳动物的进化树

哺乳动物的进化树

哺乳动物的进化树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为特殊和优越的一类生物。

它们有精细而高度复杂的身体结构,能够使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其它身体系统来完成多样化的行为。

百万年前,哺乳动物从一个小小的生物家族演化而来,遗传发展的力量使得它们逐渐拥有了更加发达的神经系统、眼部结构和智力等优秀基因。

在哺乳动物进化树上,哺乳动物的分支还与现存和已灭绝的其他动物族群相互交融,形成错综复杂的联系。

本文主要讨论哺乳动物的进化树。

哺乳动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2亿年前的中三叠世,这个时期的地球上气候炎热干燥,生物暴发分化。

早期的哺乳动物叫做鸭嘴兽形类,它们拥有长而扁平的身体,与现代的鸭嘴兽相似。

在长达2000万年的时间里,它们与恐龙并存,不断地进化和改进自己的体型,其最终的方向是变成现在的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进化的下一个重要阶段出现在侏罗纪末期(1.45亿年前),即非常重要的恐龙灭绝事件。

恐龙的灭绝事件给哺乳动物进化打开了大门,而哺乳动物也乘着这个机会迅速地扩大了栖息地。

蹄兽和鲸类是最早出现的哺乳动物,可以看作是哺乳动物进化树的两个主要分支。

这两类哺乳动物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蹄兽在地面上行走,鲸类则在水中游泳和捕食。

在进化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智力不断提高。

脑部体积的逐步增大,促成了智力、社会性和文化的进化。

在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很快占据了草原、灌木丛地区和森林,成为当时环境中的主要群落。

于是,有更多的哺乳动物分支出现,它们进化成了更加丰富和完备的生物群落。

哺乳动物演化的顶点是灵长类动物,比如猴子、大猩猩和人类。

哺乳动物在进化树的分支中,灵长类动物的位置非常特殊,它们具有高度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结构,成为了进化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除了以上几项进化分支,哺乳动物还有很多其他的分支。

例如,有些哺乳动物进化成了有巢穴和膜囊的刺鼠,有些进化成了野狗和浣熊,还有一些进化成了食肉动物和钟乳石。

哺乳动物的分支非常广泛,很多进化的方向直接关系到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地理位置和食物类型。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不比恐龙年轻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恐龙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一群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动物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类里分化出来。

它们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巨大压力下,在夹缝里求生存。

直到白垩纪之末,当恐龙等在中生代异常适应的爬行动物发生了大灭绝之后,它们才得以在随后的新生代中顽强地崛起并成为新生代地球的主宰。

它们就是哺乳动物,它们最终能够从夹缝里崛起的原因则是它们已经具备了一系列进步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起源从晚三叠纪开始,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经历了艰难而不屈不挠的发展过程,分化出始兽亚纲、异兽亚纲和兽亚纲三大类。

其中,始兽亚纲包括柱齿兽目、三尖齿兽目两类;异兽亚纲仅有一目,即多瘤齿兽目;兽亚纲包括三个次亚纲,即祖兽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纲。

哺乳动物特征的确立哺乳动物是灵活的四足动物,有比较大的脑颅,反映了它们脑量的增加和与之相关的神经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高。

哺乳动物基本代谢水平高,体被能够保温的毛发,再加上机体内的其它生理机制(如出汗等),使得它成为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

除了单孔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幼体都是胎生,使得幼崽在出生前已在母亲体内完成了一定的发育过程,因此幼崽更具生命力;同时,幼崽出生后以母亲的乳汁为营养,得到母亲的保护,使得它们的成活更有保证。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有一个包括几个齿尖的齿冠,以两个或更多的齿根固着在颌骨上,这样的牙齿更能够适应于咀嚼多样化的食物。

哺乳动物有次生的骨质硬腭,使鼻道与口腔分开,使得它们在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

此外,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其它不同于爬行类的解剖学特征。

例如:哺乳动物颈部的肋骨(颈肋)与颈椎愈合,成为颈椎的一部分;腰椎两侧具有游离的肋骨;肠骨、坐骨和耻骨愈合成为一块整个的骨盆结构;头骨有一对枕髁。

尤其突出的是,哺乳动物头骨与下颌的关节由鳞骨和齿骨组成,原来在爬行动物中连接头骨和下颌的方骨和关节骨在哺乳动物中进入了中耳,分别变成了三块听小骨中的两块:砧骨和锤骨,它们与镫骨(在爬行动物唯一的一块听小骨)一起组成一套杠杆结构,用以传导从耳膜到内耳的声波震动。

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和物种多样性

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和物种多样性

食物来源:哺 乳动物是人类 重要的食物来 源之一,如猪 肉、牛肉、羊
肉等。
医药研究:许 多哺乳动物的 器官和组织可 以用于人类医 药研究,如猪 心瓣膜、猴肾
细胞等。
生态平衡:哺 乳动物在生态 系统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如 蜜蜂授粉、蝙 蝠捕食害虫等。
文化传承:哺乳 动物在人类文化 中具有重要地位, 如熊猫、老虎等 被视为国宝,狮 子、狼等被视为 力量和勇气的象
征。
食物来源:人类 从哺乳动物中获 取肉类、奶制品 等食物
皮毛利用:人类 利用哺乳动物的 皮毛制作衣物、 饰品等
药用价值:人类 从哺乳动物中提 取药物,用于治 疗疾病
科研价值:人类 通过研究哺乳动 物,了解生物进 化、遗传学等领 域的知识
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相互依 存,共同进化
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维持生 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汇报人:XX
定义: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 类动物,具有哺乳、胎生、恒温等特征。
特征:哺乳动物具有毛发、哺乳、胎生、 恒温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哺乳动物能 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起源:哺乳动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 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当时哺乳 动物的祖先开始分化为不同的种类。
演化: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经历了漫长 的时间,从最初的小型哺乳动物逐渐演 化为现在的各种大型哺乳动物,如大象、 狮子、老虎等。
目等多个目
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经 历了三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等多个地质时期
哺乳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因 素:包括环境变化、基因
突变、自然选择等
哺乳动物主要分为三类:灵长类、食肉动物和啮齿动物 灵长类包括人类、猴子、猩猩等,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食肉动物包括狮子、老虎、狼等,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草原和森林地区

中科院-哺乳动物进化-2

中科院-哺乳动物进化-2

古鼷鹿和鼷鹿
偶蹄类的进化
鹿类
鹿类:最原始的新反刍类,渐新世出现 小古鹿(Eumeryx):理想的祖先类型,身体较小 无角,上犬齿军刀状 脚长,尾短 四趾,侧趾退化
炮骨形成
麝(Moschus):现生代表
鹿科的现生代表

马鹿
偶蹄类的进化
鹿类
进化趋势:身体增大 低冠新月形齿 鹿角形成 鹿角(antlers):由额骨长出骨质角柄 初期皮肤覆盖 长成后皮肤干枯
牛类
牛类(Bovids): 现代世界占优势的偶蹄类
包括叉角羚,羊,羚羊、麝牛和牛
广布世界 起源于中新世 身体强壮 长腿善跑
侧趾非常退化
颊齿高冠,釉质褶皱 洞角出现:额骨突起的骨质角心外覆角质套
跳羚和四叉羚
羚羊的适应辐射
谢谢
奇蹄类和偶蹄类数量的消长
偶蹄类的远端肢骨
偶蹄类的头骨
偶 蹄 类 的 颊 齿
偶蹄类的进化
概述
原始偶蹄类:齿列完整 上门齿有消失的强烈倾向 下犬齿门齿化
一些类型的犬齿呈短剑形
很多犬齿退化或消失 原始类型:低冠丘形齿 进步类型:高冠新月形齿 成功原因:复杂的消化系统,尤其是反刍类具4个胃室。
偶蹄类的进化
马和三趾马就出现中新世,它们不是现生的真马的直系祖先,
但这两个属的化石多而分布广,在划分和对比中、上新世的 地层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马科的进化谱系
马的进化
马类的旁支
安琪马:体型如现代的小马 生活在森林 中新世时期分布在北美和欧亚大陆 牙齿低冠 前、后脚都具有三个趾头
安琪马
马的进化
马类的旁支
脊椎动物的进化
第 10 章
哺乳动物重要类群的起源与进化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哺乳动物英文名称:mammals定义:中华尖齿兽、摩根齿兽类、柱齿兽、三尖齿兽类、单孔类、异兽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的冠群。

其骨学及牙齿特征为:脑颅扩大,鳞骨-齿骨结合,内耳仅由岩骨包裹及扩展的耳蜗和岬,隅骨、关节骨进入中耳成外鼓骨和锤骨,双生齿,臼齿列具有准确的咬合关系。

所属学科:古生物学(一级学科);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二级学科);哺乳动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哺乳类动物图片哺乳类动物(Mammal)哺乳类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身体有毛发,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

中文名:哺乳动物外文名:Mammal 别名:哺乳纲代表作品:纲: 哺乳纲Mammalia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下门: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 总纲:四足总纲T etrapoda目录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皮肤(1)皮肤的结构完善1(2)皮肤的衍生物多样1骨骼(1)中轴骨骼1(2)附肢骨骼肌肉1消化(1)消化管1(2)消化腺1呼吸(1)鼻腔1(2) 喉1(3)气管1(4)肺和胸腔1循环(1)血液1(2)心脏1(3)血管1(4)淋巴排泄神经(1) 新脑皮(2)间脑(3)中脑(4)小脑(5)延脑(6)智商感官(1)嗅觉(2)视觉内分泌生殖(1)雄性生殖腺(2)雌性生殖腺分类哺乳动物的代表动物哺乳动物之最《哺乳动物》图书内容简介目录展开编辑本段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保持恒温;繁殖效率的提高;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强;体表有毛、胎生,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

21哺乳纲(1)

21哺乳纲(1)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 取。
小土狼初 战告捷, 抓住了一 只落单的 火烈鸟。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37℃),减 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北极狐的 皮毛又长 又软又厚, 能保证它 们在-4 5 ℃的气 温下安然 生活。
4.具有在陆上 快速运动的 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犊牛出生时前三个胃体积很小,基本不具 备消化功能; 随着犊牛的生长和采食植物性饲料的增加, 前三胃不断发育,功能逐渐形成,十二月 龄才完全达到成年水平。
小结

消化特点:主动觅食,口腔消化,肉质唇,消 化管分化程度高,消化腺发达,具异型齿,消 化能力强。



哺乳类具有发达的咀嚼肌(颞肌和咬肌),使口 腔具有强有力的咀嚼功能。 具肉质的唇,为吮吸、摄食和辅助咀嚼的重要器 官。 唾液腺分泌消化酶,哺乳类在口腔内有3对唾液腺 (耳下腺、舌下腺和颌下腺)。不仅能湿润食物 帮助吞咽,还能分泌淀粉酶。

这些进步性特征,使哺乳类能够适应各种 各样的环境条件,分布几遍全球,广泛适 应辐射,形成了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 等多种生态类群。
21.1.1 胎生、哺乳的意义



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和哺乳来发展在陆上 繁殖的能力的,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 胎生 绝大多数哺乳类均为胎生,它们的 胎儿借一种特殊的结构——胎盘和母体联 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 程——妊娠而成为幼儿时始产出。 产出的幼儿以母兽的乳汁哺育。 哺乳类还具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活动来保 护哺育中的幼兽。
胎生方式的重要意义:



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 的恒温发育条件; 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 因素; 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 低到最小程度。

哺乳类的进化历程及特征

哺乳类的进化历程及特征

2015-6-29
为何选择37度
2015-6-29
其实脑部保持恒温,幵不是恒温动物维持 恒温性的唯一理由。很显然,温度升高时, 化学反应一般会加快,所以让身体变成温 度较高的恒温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迚 身体的活性。
这当然有一个限度。当过量的热排不出
去,而信息又来得太快时,这个系统会 瓦解。过去的几百万年中,我们以及其 它哺乳类,还有鸟类,似乎都収现了, 最适宜我们运作的温度是在37℃左右。
恒温的迚化之谜
哺乳类、鸟类以及其它的温血动物都具 有恒定的体温。生物学上把动物分成 “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
比如我们知道,寒带的南极企鹅和热带撒 哈拉沙漠的骆驼,它们的体温同样是37℃ 上下。这些迥然不同的动物为什么都不约 而同地选择了体温恒定的生活方式?
鸟类和哺乳类这些恒温动物,具有高 新陈代谢率,从体内产生热,它们也 具有精巧的冷却机制,可以帮助保持 恒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却没有办法 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个规则仍有例外; 例如,某些温血动物在冬眠期间,可 以让自己的体温大幅降低。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要问:大自然为什么会迚化 出恒温动物?
昼夜、四季、狂风暴雨
想想看,当人类的祖先在大草原上被狮子追逐的 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境。在奔跑的时候,四肢 必须互相协调摆动,而脑部则在估量最好的逃生 对策:是该使劲地逃跑,还是简单的棍子抵抗? 那棵树有多进,在狮子追上我以前,爬到树上去 的机会有多大?家人生存的机会有多大?我的族 人会不会来帮我?我是不是可以跳到河里,跳迚 河去会不会落到鳄鱼的嘴里?在四肢拼命摆动、 身上流着汗、肺部用力呼吸的同时,所有这些念 头全都会在脑中闪过。不论是人或狮子,思想和 行动需要同时运作,这是动物必备的生存之道。
2015-6-29

哺乳动物演化简史!

哺乳动物演化简史!

哺乳动物演化简史!“蝙蝠,穿山甲,果子狸......”近期来源于这些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着实让人类遭受了一场重大的危机。

但实际上,这些小动物着实无辜!作为哺乳动物的它们在经历了亿万年进化后好不容易存活到了今天,却还是没逃过人类的捕食......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十分不容易”的过去吧!据科学家研究,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在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但实际上,哺乳动物的故事开端比这还要早许多。

哺乳动物的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故事,我们也许不知道这个故事会在哪里结束,但我们却可以凭借着化石和各种资料穿越回过去,去看看最早的哺乳动物和它们的祖先。

第1则-祖先的故事-哺乳动物的故事始于史前的湖泊和河流,那时两栖动物首次踏上陆地。

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早期祖先都被称为羊膜动物。

这些爬行动物是由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

与两栖动物不同,羊膜动物可以在远离水的地方受精和产卵。

早期的羊膜动物很小,形似蜥蜴。

摆脱了必须回到水里繁殖的限制,它们可以栖息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

羊膜动物很快分成两个主要分支:合弓动物和蜥形动物。

(合弓动物的特征是它们头骨两边的眼睛后面都有一个洞)合弓动物是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

然而,真正的哺乳动物要出现还需要很长时间。

羊膜动物的另一个主要分支是蜥形动物。

这些是早期的爬行动物,有一种叫双孔亚纲的分支是现代爬行动物、恐龙和鸟类的祖先,以及史前爬行动物如蛇颈龙和鱼龙的祖先。

双孔亚纲动物的头骨两边各有两个开口,就像今天的鸟类和爬行动物一样。

(许多科学家认为,虽然今天的龟鳖目头骨上没有任何额外的开口,但它们的祖先却有。

)异齿龙(盘龙类动物)在二叠纪早期,被称为盘龙类的早期合弓动物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大型陆地动物。

盘龙类动物的一个例子是异齿龙,一种长达4米多的顶端捕食者。

尽管异齿龙看起来仍然非常像爬行动物,但它与哺乳动物的关系更密切。

另一种盘龙类动物是杯鼻龙,一种3米长的动物,有着巨大的圆形身体和小脑袋。

它的腿像爬行动物一样伸展着,但它的头骨两边各有一个像哺乳动物一样的洞。

哺乳动物的进化与分类教案研究

哺乳动物的进化与分类教案研究

哺乳动物的进化与分类教案研究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为繁盛和多样化的类群之一,其进化和分类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以及现代分类系统,并提供一个教案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主题。

一、哺乳动物的起源与进化哺乳动物起源于约2.2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发现于中国和美国,这些化石具有一些原始哺乳动物的特征,如齿列和颌骨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哺乳动物逐渐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生态类型。

在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里程碑事件。

首先是恐龙灭绝事件,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为哺乳动物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使其能够迅速扩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其次是哺乳动物的体型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从小型的鼠类到巨型的象类,从水生的鲸类到飞行的蝙蝠,哺乳动物在形态和生态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二、哺乳动物的分类系统现代哺乳动物的分类系统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多个方面的证据。

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哺乳动物被分为三个亚纲:卵生哺乳动物、有袋哺乳动物和胎生哺乳动物。

卵生哺乳动物包括鸭嘴兽和针鼹等物种,它们通过卵生的方式繁殖,胚胎在母体外孵化。

有袋哺乳动物则是以袋鼠和袋熊等澳洲特有动物为代表,它们的幼崽在出生后会进入母亲的袋中继续发育。

胎生哺乳动物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包括了大部分的哺乳动物,如人类、猫、狗等。

此外,现代哺乳动物还被进一步划分为多个目、科和属。

例如,人类属于灵长目、人科、人属;猫属于食肉目、猫科、猫属。

这种分类系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

三、教案研究:哺乳动物的进化与分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与分类,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教案,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哺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兴趣,并引出哺乳动物的进化和分类主题。

2. 进化历程:介绍哺乳动物起源和进化的关键事件,包括恐龙灭绝和哺乳动物多样性的形成。

哺乳动物的发育历程

哺乳动物的发育历程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的发育全能性如何?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的发育全能性如何? 例:人的同卵双生的发生(占出生总数的0.25%) 人的同卵双生的发生(占出生总数的0.25%)
囊胚腔 滋养层 胚胎 卵黄膜 羊膜 2个绒毛膜
2细胞胚胎 内细胞团
2个羊膜
当精子遇到卵子 多细胞胚胎发育
图:体节的发育(人的胚胎) 体节的发育(人的胚胎)
卵细胞质重组 受精后引起的卵细胞质成分的重新 排布和分配。 排布和分配。
精子 进入 点
AB灰新 月区源自内细胞质皮层细胞质
图:蛙受精卵细胞的胞质重组 在第一次卵裂发生之前,形成“灰新月区” 在第一次卵裂发生之前,形成“灰新月区”, 确定了原肠形成部位和胚胎体轴走向。 确定了原肠形成部位和胚胎体轴走向。
原肾 肾管
鱼类和两栖类幼 体的原肾有功能
肾发生索
(二)中肾形成 原肾退化时,后段的原肾管保留, 原肾退化时,后段的原肾管保留, 称为中肾管, 称为中肾管,中段中肾管诱导附近的 间质组织发生新的肾小管,称为中肾。 间质组织发生新的肾小管,称为中肾。 中肾旁的间质组 织发育形成生殖腺 生殖腺。 织发育形成生殖腺。 中肾肾小管形成 并向后推进时, 并向后推进时,雄性 个体中前端的中肾肾 小管保留, 小管保留,将来发育 为输精管。 输精管。
原始滤泡
鞘细胞 透明带 放射冠 腔 颗粒细胞 膜 成熟滤泡
卵母 细胞
膜细胞
•(二)胚胎的早期 发育
1.受精
哺乳动物的精卵的特异识别
颗粒细胞 卵细胞体积迅速增加500倍 卵细胞体积迅速增加500倍 500
原始滤泡
鞘细胞 透明带 放射冠 腔 颗粒细胞 膜 成熟滤泡
卵母 细胞
膜细胞
图:哺乳动物的卵巢滤泡(卵泡)发育 哺乳动物的卵巢滤泡(卵泡) 卵巢滤泡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孤雄生殖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孤雄生殖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孤雄生殖作者:来源:《大众科学》2018年第10期10月11日,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具有两个父系基因组的孤雄小鼠。

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宝洋研究员、周琪研究员和李伟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

他们通过对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印记基因修饰并利用该细胞进行复杂胚胎操作的形式,得到了世界上首只双父亲来源的小鼠。

相关工作以长文的形式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上发表。

这一研究成果证实了,即便在最高等的哺乳动物中,孤雄生殖也有可能实现。

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培育出了两个母系基因组的孤雌小鼠,孤雄小鼠的诞生,意味着在基因层面上,中国科学家对性别的理解和掌控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0月26日,《科学》杂志刊发了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胡志安教授课题组题为《丘脑室旁核是丘脑中维持觉醒的关键核团》的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丘脑室旁核是觉醒维持的关键脑区,并清晰揭示丘脑室旁核维持觉醒的神经环路机制。

长期以来,丘脑被推测与觉醒维持有关,但丘脑包含30余个核团,究竟哪个核团对觉醒维持起关键作用一直不得而知。

在睡眠与觉醒不同时期丘脑神经元的兴奋性规律中,胡志安教授课题组发现丘脑室旁核的活动与觉醒关联紧密,并实验证实丘脑室旁核对觉醒维持起关键作用。

“是室旁核控制伏隔核,诱导人从睡到醒的转化。

”胡志安表示,该发现对临床有3个方面的潜在意义。

美国桑福德—伯纳姆·普利比斯医学发现研究所研究人员24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自己开发的一种新的单细胞分析方法,发现在小鼠大脑发育阶段,脑细胞中存在的数千个此前未知的DNA变异,这为进一步了解大脑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大多数细胞不同,我们每个脑细胞中的DNA都是不一样的,存在着所谓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

正是脑细胞中DNA的这些变化,才会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自闭症,才会使我们的个性发展因人而异。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不比恐龙年轻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恐龙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一群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动物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类里分化出来。

它们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巨大压力下,在夹缝里求生存。

直到白垩纪之末,当恐龙等在中生代异常适应的爬行动物发生了大灭绝之后,它们才得以在随后的新生代中顽强地崛起并成为新生代地球的主宰。

它们就是哺乳动物,它们最终能够从夹缝里崛起的原因则是它们已经具备了一系列进步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起源从晚三叠纪开始,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经历了艰难而不屈不挠的发展过程,分化出始兽亚纲、异兽亚纲和兽亚纲三大类。

其中,始兽亚纲包括柱齿兽目、三尖齿兽目两类;异兽亚纲仅有一目,即多瘤齿兽目;兽亚纲包括三个次亚纲,即祖兽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纲。

哺乳动物特征的确立哺乳动物是灵活的四足动物,有比较大的脑颅,反映了它们脑量的增加和与之相关的神经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高。

哺乳动物基本代谢水平高,体被能够保温的毛发,再加上机体内的其它生理机制(如出汗等),使得它成为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

除了单孔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幼体都是胎生,使得幼崽在出生前已在母亲体内完成了一定的发育过程,因此幼崽更具生命力;同时,幼崽出生后以母亲的乳汁为营养,得到母亲的保护,使得它们的成活更有保证。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有一个包括几个齿尖的齿冠,以两个或更多的齿根固着在颌骨上,这样的牙齿更能够适应于咀嚼多样化的食物。

哺乳动物有次生的骨质硬腭,使鼻道与口腔分开,使得它们在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

此外,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其它不同于爬行类的解剖学特征。

例如:哺乳动物颈部的肋骨(颈肋)与颈椎愈合,成为颈椎的一部分;腰椎两侧具有游离的肋骨;肠骨、坐骨和耻骨愈合成为一块整个的骨盆结构;头骨有一对枕髁。

尤其突出的是,哺乳动物头骨与下颌的关节由鳞骨和齿骨组成,原来在爬行动物中连接头骨和下颌的方骨和关节骨在哺乳动物中进入了中耳,分别变成了三块听小骨中的两块:砧骨和锤骨,它们与镫骨(在爬行动物唯一的一块听小骨)一起组成一套杠杆结构,用以传导从耳膜到内耳的声波震动。

哺乳动物进化历程及人类祖先推测

哺乳动物进化历程及人类祖先推测

哺乳动物进化历程及人类祖先推测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动物群体之一,具有丰富的类群和形态多样性。

它们广泛分布于陆地、海洋和空中,并在长时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适应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在地球历史上,哺乳动物进化的速度和多样性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同时,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进化历程和基因背景。

本文将探讨哺乳动物进化历程以及人类祖先的推测。

从古生代到现代,哺乳动物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进化过程。

早期的哺乳动物祖先可以追溯到约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当时,地球上以爬行动物为主导,而哺乳动物则只是小众的一群。

然而,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哺乳动物群体逐渐扩大并开始从追求生存到追求繁衍。

在中生代,哺乳动物开始占据了大型陆生动物的空缺。

最著名的例子是恐龙灭绝事件,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这个时期正是哺乳动物展示出优势并开始逐渐扩大群体的时候。

它们适应了陆地上的各种生态环境,并逐渐分化出多个类群,比如现代的真兽类、有袋类和卵生哺乳动物等。

到了新生代,哺乳动物继续经历着广泛而快速的进化。

在这个时期,灭霸类动物成为了哺乳动物进化的主角。

灭霸类动物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适应能力,占据了生态系统的顶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灭霸类动物逐渐演化成了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其中包括了现在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专家们通过化石记录、遗传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推测出人类的祖先是猿猴类动物。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如猩猩和猴子)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这证明了我们与这些动物有共同的进化起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从树上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了地面上,经历了新陈代谢的变化。

这导致了我们特殊的人类特征,如两足直立、大脑发育和高度社会化等。

根据化石记录和遗传学研究,人类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约600万年前的非洲。

最著名的人类祖先推测是“露西”(Lucy),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

哺乳动物的起源进化

哺乳动物的起源进化

2021/3/7
CHENLI
6
早期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叫盘龙类,生活 在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是原始的类型。
基龙:盘龙目基龙科
体长: 3.0米
体重: 1吨
食物: 草食
生存年代:二叠纪
基龙的最明显特征是背部的背帆 ,基龙具有宽广的身体与粗厚的尾巴,显示它 们的行动缓慢
2021/3/7
CHENLI
7
长棘龙
分类 :盘龙目
-
-楔齿龙科
生存年代:2.8亿年前
在它们生存的时代(二叠纪)里,长棘龙是大型顶级掠食 动物,身长达3.5米,它的大型头颅骨中有两种不同型态 的牙齿(切割用的牙齿与锐利的犬齿)。也许以类似现今 蜥蜴的方式行走
2021/3/7
CHENLI
8
约2亿7500万年前,盘龙目(楔齿龙科)演 化出兽孔目动物。二叠纪中期,兽孔类取 代盘龙目,成为优势陆地脊椎动物。 它们 的腿更直更长,以增强速度,脊骨和肌肉 更强壮,头部增大,外形越来越像哺乳动 物
CHENLI
11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一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于古生代 二叠纪与中生代三叠纪之间,距今大约2亿 5140万年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 及高达96%的海中生物消失 。
2021/3/7
CHENLI
12
对类哺乳爬行动物的沉重打击
盘龙目早在二叠纪末期前就已灭亡。超过⅔ 的陆生两栖动物、蜥形纲、兽孔目的科在 这个灭绝事件中消失 。丽齿兽灭绝,二齿 兽类数量锐减,只有有二齿兽类、兽头类、 犬齿兽类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存活 下来。这次生物的空前浩劫通过消除优势 种群,使得初龙亚纲在早三叠世开始多样 化,恐龙的祖先统治地球。
2021/3/7

哺乳动物简史(下)

哺乳动物简史(下)

哺乳动物简史(下)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体(鸟巢)个人演唱会还有3677天哺乳动物简史(下)来自回到2049 00:0011:20知识就是力量,欢迎回到2049.继续我们哺乳动物简史这一话题。

昨天说到,在距今2.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由犬齿兽演化而来了哺乳型动物出现在了地球生物的大家庭中,这些如老鼠一般的小动物已经具有了一些现代哺乳动物的特征,在恐龙统治的时期,它们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时代。

传统观点认为,在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原始哺乳动物的演化在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停滞状态。

当时恐龙在地球称王称霸、不可一世,在它们的阴影下,这些原始哺乳动物只能过着平凡的生活,它们体格弱小,以昆虫为食,在地面上栖息,在灌木间穿梭。

不过,随着大量化石的出现,这一传统的观念已经被推翻,事实上,它们的演化并没有停滞,恰恰相反,它们具有非常敏锐的感官、精确的运动协调性以及较高的新陈代谢速度,这些都使得它们即使在寒冷的暗夜中,也可以繁衍生息,从而不断地推进着自身进化的脚步。

这些特质还帮助原始的哺乳动物躲过了另一场劫难,地质记录显示,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与侏罗纪更替之际,盘古大陆分裂成了几块,巨大的地质变迁,使得岩浆从不断扩大的新兴大陆间隙喷涌而出,从而毒化了大气,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崩溃,这就是第四次物种大灭绝。

不过得益于种种优势,哺乳型动物显然在这场恐怖的灾难中幸存了下来,并在许多脊椎动物无法企及的生态位中站稳了脚跟。

地位虽然保住了甚至还有所上升,但哺乳动物依然未能取得统治地位,因为许多恐龙也勉强地躲过了这次大灭绝,并在侏罗纪时期继续主宰着地球。

然而统治已然出现的松动,于是在侏罗纪时代,哺乳动物开始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爆发式演化。

目前的研究认为,在1.74亿年至1.64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哺乳动物的种类开始急剧膨胀,统计表明,这一时期中的哺乳动物演化速度,大大超过了三叠纪的那些哺乳型动物,最高高达后者的两倍,如此快速的演化,导致了大量新物种的出现,比如獭形狸尾兽、短指挖掘柱齿兽、攀援灵巧柱齿兽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有袋食肉类、披甲或无甲的贫齿类。
化石记录较丰富。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动物地理区
澳洲界 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和其他岛屿。
动物的演化与南美相同,至今仍孤立,无自然的动物侵入。
单孔类特有。有袋类繁盛,与有蹄类、食肉类和啮齿类的
趋同。
化石记录稀少。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重要的环境变化事件
奇蹄目、偶蹄目、长鼻目、海牛目、索齿兽目、蹄兔目、重脚目
单孔目
鸭嘴兽
针鼹
有袋类
有胎盘类 ——各目的一般亲缘关系
概 述
有袋类与有胎盘类
有袋类:怀孕短时期生下未长成幼体,进入母亲袋中继续发育。 有胎盘类:幼仔在母体内生长相当长时期,发育较成熟出生。 有胎盘类在新生代占95%。
有胎盘类的牙齿极其重要,分类的重要依据。
南美大部分时间隔绝。
澳洲一直隔绝。
南美洲 更新世
滑距骨目 后弓兽
地懒和雕齿兽化石
地懒复原图
雕齿兽复原图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动物地理区
全北界(Holarctic realm)
古北界和新北界, Palearctic and Nearctic realms)
东方界(Oriental realm) 热带界(Ethiopian realm) 新热带界(Neotropical realm) 澳洲界(Australian realm)
古有蹄类:原始食虫类祖先演化而来,以植物为食,有 蹄。个体较小、牙齿原始、四肢和脚粗短、笨拙。几个平行 进化的不同类别,主要是踝节类和钝脚类。
踝节目:原始有蹄类,现生奇蹄类和偶蹄类的祖先。 代表类型:原蹄兽(Phenacodus),头骨低而长,尾长,五 趾末端有蹄,齿式完全,发育次尖,北美和欧亚大陆。 钝脚目:身体向增大方向发展,犬齿大。代表类型: 阶齿兽(Bemalambda),臼齿成阶梯状的两部分,齿式完全, 上犬齿獠牙状,中国南方分布。尤因他兽(Uintatherium), 大如现代犀牛,头骨长,三对角,北美和欧亚大陆。
每一区的动物与该区的气候和环境相适应。
动物地理区划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动物地理区
全北界 围绕北极的大片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及喜马拉雅山以北 的亚洲、欧洲及北非、墨西哥北部以北的北美洲。 高等而进步的动物。灵长类出现得很早,很多主要的哺乳 动物类群在全北区发生和进化,包括古食肉类、新食肉类、 长鼻类、奇蹄类和偶蹄类。 动物的绝大多数种类发源于全北界。化石记录相当完备。
古新世:爬行动物大量绝灭而空出的无数生态带。古食肉目
追击和捕杀的形态适应原始;古食草类相当笨拙和迟钝。
始新世:显花植物和草类大量发展。进步的食草类;高度特
化、精于捕猎、更聪明的食肉类。
中新世:C4植物出现,草原大面积扩展。高冠的食草动物繁
荣。
更新世:全球大冰期,北方干旱荒漠化,耐寒的猛犸象-披
毛犀动物群。
古食肉目
裂肉兽
有胎盘食肉类主要门类的进化和系统关系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发展阶段
古新世:初期动物群的辐射。恐龙灭绝后的生态空间被哺乳 动物很快占领,古有蹄类与古食肉类的生态链。 始新世和渐新世:古老动物群被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所替代 (南美洲除外)。奇蹄类、偶蹄类、长鼻类与新食肉类的生 态链,啮齿类、灵长类和翼手类的发展使动物群更加丰富。 新近纪:动物群的现代化。有蹄类和食肉类,啮齿类、灵长 类以及其他较小的类群向现代状态大大特化。真马、现代的 鹿和狼、狐狸等出现。 第四纪:现代动物群的形成时期。比现代更丰富的种属,大 型哺乳动物在全新世早期绝灭。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动物地理区
东方界
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南
部、马来亚、中南半岛、华南,以及亚洲与澳洲之间的一
系列岛屿,即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 有与全北界共有的一些种类,也有本界内演化的种类。 化石记录以印巴北部新近纪的西瓦立克最丰富。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弱肉强食的古新世场景
踝节目 ——原蹄兽骨架
原蹄兽复原图
钝脚目 ——阶齿兽头骨和下颌骨
踝节目
古中兽
最晚的踝节类——安氏中兽
钝脚目 恐角亚目
尤因他兽
钝脚目 全齿亚目
冠齿兽
古新世哺乳动物
古有蹄类和古食肉类繁盛
古食肉类:原始食虫类祖先进化而来,以其他食草动 物为食,具爪。牙齿原始,三磨楔式,四肢短粗,追击和 捕杀能力低。代表类型:古鬣齿兽(Sinopa),小而纤弱, 第二上臼齿和第三下臼齿为裂齿。
澳洲有袋类
吃桉树叶的考拉
攻击原袋鼠的袋狮
新生代大陆与有袋类的历史
澳洲有袋类的进化趋同
袋狼——狼,猎取大的食草类 袋鼬——鼬,猎取小动物 袋鼠——鹿、羊,食草,草原、开阔森林
袋熊——旱獭,干旱草原
与狼趋同的袋狼
谢谢
始新世
古偶蹄兽
始新世
新食肉目的祖先 ——细齿兽
渐新世
重脚兽
中新世
半犬
新食肉类繁盛
黄昏犬和狐狸
食肉类头骨的进化方向
剪切(剑齿虎) 和 挤压(鬣狗)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新生与南美:巴拿马地峡
欧亚大陆与非洲:中东
动物地理区
热带界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南部。
特别的南方动物,北方动物的入侵。两个特殊的目:蹄兔
目和重脚目;象类和猴类特别繁盛;特殊的马达加斯加动
物群。
化石记录残缺。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动物地理区
新热带界
南美洲、中美洲、墨西哥南部和西印度群岛。
动物的一部分来自全北界,一部分在南美演化。南方有蹄
有袋类的特征
新生代大陆与有袋类的历史
美洲有袋类
负鼠,白垩纪的活化石,大小如家猫,典型的原始有 袋类祖先类型 南美袋犬,大小如狼,肉食动物,犬齿发达 袋剑虎,大小如虎,刀片状上犬齿。
南美有袋类
新生代大陆与有袋类的历史
澳洲有袋类的适应辐射
袋鼬类(Dasyurids)
多门齿,肉食,如袋狼( Thylacinus )、袋獾(塔斯马尼
下限年龄(Ma)
0.01 2.5 5.3 23.5 33.7 53 65
新生代 Cenozoic
新近纪 Neogene
古近纪 Paleogene
始新世 Eocene 古新世 Paleocene
概 述
哺乳动物历史的适应辐射阶段
晚三叠世、侏罗纪:原始哺乳类
白垩纪:出现有袋类(Marsupials)和有胎盘类(Placentals)
前尖(Paracone, Paraconid) 后尖(Metacone, Metaconid) 次尖(Hypocone, Hypoconid)
切尖型:食肉类,原始三尖,片状,切割。
瘤齿型:杂食类,四尖及附属小尖瘤状 脊齿型:食草类,四尖扩大成新月形或连接成脊
颊齿的类型
古新世哺乳动物
古有蹄类和古食肉类繁盛
脊椎动物的进化
第9章
新生代哺乳动物的辐射与环境背景
邓 涛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概 述
新生代的划分
代(Era) 纪(Period)
第四纪 Quaternary
世(Epoch)
全新世 Holocene 更新世 Pleistocene 上新世 Pliocene 中新世 Miocene 渐新世 Oligocene
南美洲:第三纪早期由于地峡断裂而与北美洲隔离。隔离前 为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类的动物群,隔离后成为有袋类的避 难所,因为进步的有胎盘类被阻挡。有袋类成功发展到第三 纪末期,地峡再次连接北美,高度特化有胎盘类的侵入导致 绝大多数有袋类灭绝,原始有胎盘类也消失。
新生代大陆与有袋类的历史
有袋类的骨骼特征
脑颅小(智力低) 眼眶与颞孔相通(原始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下颌后角内弯(有胎盘类中少见) 门齿单侧多达上5下4 原始类型颊齿单侧3前臼齿4臼齿(有胎盘类4前臼齿3臼齿) 臼齿三角形 恒齿替换比有胎盘类少
新生代:哺乳动物空前发展
食虫类 ——与恐龙同行
退避三舍的早期哺乳类
恐龙的末日
哺乳动物的曙光
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 主要区别
狮的骨架
概 述
哺乳动物的分类
原兽亚纲
单孔目、三锥齿兽目、柱齿兽目、多尖齿兽目
兽亚纲
古兽次亚纲
对齿目、真古兽目
后兽次亚纲
有袋食肉目、新袋目、袋兔目、双门齿目
真兽次亚纲
食虫目、亚兽目、翼手目、皮翼目、纽齿目、裂齿目、灵长目、贫齿目、 啮齿目、兔形目、鲸目、古食肉目、食肉目、踝节目、钝脚目、南方有蹄目、
大洋州与亚洲:完全隔绝。
中生代中、晚期,大部分地区均为热带和亚热带 新生代,地球环境多样化,气候带形成,季节更替明显
新生代
大陆及洋流的变化
哺乳动物群的更替与环境变迁
新生代的气候变化
新生代初期南极无冰雪。
古新世温暖。
始新世开始降温,始新世末重要变冷事件,南极出现海冰。 渐新世温度再次下降,南极冰盖加大。 中新世中期明显降温,面积广大的南极冰盖形成。中新世 晚期再次降温,海平面下降40-50米,地中海封闭。
高冠齿和C4植物的出现
食草类牙齿釉质的碳同位素
新生代大陆与有袋类的历史
地史和地理分布
白垩纪:有袋类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与原始有胎盘类共生。 新生代:有胎盘类巨大进步,有袋类在很多大陆大量减少。 在两个地区继续生存:澳洲和南美洲
澳洲:白垩纪与亚洲大陆完全分开。有袋类没有有胎盘类的 竞争,最后有袋类获得广泛的适应辐射。
上新世回暖。
更新世北半球温度显著下降,冰川大规模发育。 全新世大暖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