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的工艺流程教学提纲
印染工序流程学习培训资料
印染工序流程导语纺织产品有一个复杂庞大的生产体系,其涉及到原料、织造、印染、整理、缝制、检验等多重工序流程。
其中纺纱、织布、印染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行业。
在印染行业根据不同的原料、不同的纱线类型、不同的布料组织结构、不同的印染要求,工艺流程并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模式。
如有化纤纺织印染、毛纺织印染、丝绸行业的缫丝织造染整,有较大的差异。
那么,我们先了解印染这个重要的流程,以对纺纱印染这个行业有简单的了解,同时也对家纺产品面料的来源有整体印象。
简述纺纱织布流程纺纱工艺主要流程: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织造工艺主要流程: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这些是主要工艺流程,每个公司会根据产品和自身需求,流程会略有不同。
下面以棉为例为你分享常规的棉纺织印染工艺流程。
印染工艺流程配坯--缝头--烧毛--冷轧车--退煮漂--丝光--前定拉幅--调浆--印花(平网或圆网印花)--蒸化机--皂洗机--整理定型--预缩机--压光机--品检包装一、配坯、缝头:即两块坯布之间正反面,同面相拼。
二、烧毛:通常,坯布进入印染厂之后,首先需要经过检验、翻布、分批、配坯和缝头等工序,然后进行烧毛加工。
烧毛:烧毛的过程看上去很神奇,在现场你会看到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而布匹在烈烈火焰上快速滑动,却没有燃烧。
这是由于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会损坏织物的目的。
原因:未烧毛的布面上绒毛过多,长短不一,光洁度差,易沾污,在后序染整加工中易掉毛,导致印染瑕疵。
意义:1、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改善布面光泽,提高光洁度;2、改善抗起毛起球性能(特别是化纤织物);3、改善风格,烧毛会使织物变得挺括。
三、冷轧车:烧毛之后的一个工艺流程,坯布需要冷却二十多个小时四、退煮漂:退煮漂,即退浆、煮练、漂白。
印染的工艺流程
1) 原布准备: 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与缝头。
原布检验的目的就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
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与外观疵点两项。
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与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
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
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与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
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 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织物烧毛就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 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与耐磨性。
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
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与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
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
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
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4) 煮练: 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
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
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
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
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
煮练就是利用烧碱与其她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5) 漂白: 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
印染的工艺流程
印染的工艺流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
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
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
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
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
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
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
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
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
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
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
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4)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
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
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
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
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
印染技术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染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熟悉印染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流程。
3. 掌握常见印染助剂的作用和选用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印染技术相关图片、视频3. 实验器材:染料、纤维、印染设备等4. 学生分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看印染技术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印染技术。
2. 提问:什么是印染技术?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1. 讲解印染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介绍印染技术的分类:直接印花、拔染印花、特种印花等。
3. 阐述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流程。
4. 讲解常见印染助剂的作用和选用方法。
三、课堂互动1.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印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分析印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染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查找资料,了解一种印染技术的具体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印染技术有哪些分类?基本原理是什么?2. 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分享各自了解的印染技术应用。
二、实验操作1. 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印染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印染技术的小论文,探讨其发展趋势和环保问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全面了解印染技术。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印染技术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印染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掌握染整加工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印染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2. 印染工艺流程3. 常用染整设备4. 生态纺织品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印染产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印染技术的应用领域,激发学习兴趣。
2. 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1)讲解染料的分类、性能和选择原则;(2)介绍染料的染色机理;(3)分析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3. 印染工艺流程(1)讲解织物前处理工艺;(2)介绍染色工艺;(3)阐述后整理工艺。
4. 常用染整设备(1)介绍染缸、染色机等设备;(2)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3)分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生态纺织品标准(1)讲解生态纺织品的概念和标准;(2)分析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和环保要求;(3)探讨生态纺织品在市场上的发展趋势。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印染产品,分析其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和环保要求。
7.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印染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8. 小组讨论针对印染技术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印染技术的要点,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印染技术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表现;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4. 学生对印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印染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掌握染整加工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印染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2. 印染工艺流程3. 常用染整设备4. 生态纺织品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印染产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印染技术的应用领域,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劳动课印染教案
小学劳动课印染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劳动课印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印染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工艺流程,并学会简单的印染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印染的基本知识和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印染的原理,并能够在具体的印染实践中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印染工具和材料(如:印染颜料、印模、布料等)、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实验室或工作室,以便学生进行印染实践。
3. 教师准备:熟悉印染的基本知识和工艺流程,了解常见的印染技巧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印染的兴趣,介绍印染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印染品?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激发学生思考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印染的基本工艺流程:设计图案→制作印模→涂抹颜料→压制或印花→定型。
2. 讲解每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从实际例子中进行说明。
步骤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印染实践。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实物演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观察。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印模和颜料,进行印染操作。
3. 教师和助教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印染成果,并介绍所用的设计和印染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印染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
五、教学延伸:1.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个人印染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并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染整工艺学教学大纲
染整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染整工艺学》是高职染整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共分练漂、染色、印花、整理四大篇内容。
本课程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下:1、掌握各类纤维和织物练漂的作用原理和各种工艺;2、对染料的结构和应用性能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类染料的染色方法,能进行染色工艺设计,初步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熟悉染色设备;3、掌握各种染料的印花工艺和方法,掌握印花糊料的性能和调制方法,能制定一般印花工艺,并了解各类印花机械的结构特点;4、掌握织物一般和特殊整理的原理,了解织物的内在和外观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检验方法,并熟悉整理所采用的各种工艺和机械设备。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各类纤维和织物练漂的各种工艺和方法;各类染料的染色工艺和方法;各类染料的印花工艺和方法;各种整理工艺及整理所采用的各种设备。
本课程的难点是各类纤维和织物练漂、染色、印花、整理工艺的原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篇练漂第一章前处理概述1.前处理过程2.前处理在染整加工中的重要性3.前处理加工技术的发展第二章印染用水和表面活性剂第一节印染用水1.水源和水质2.水的软化第二节表面活性剂1.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4.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5.常用表面活性剂第三章棉织物的前处理第一节原布准备1.原布检验2.翻布(分批、分箱、打印)3.缝头第二节烧毛1.气体烧毛机烧毛2.铜板烧毛机烧毛3.圆筒烧毛机烧毛4.烧毛质量的评定第三节退浆1.常用浆料的结构与性能2.常用退浆方法与工艺3.织物上浆料的定性分析和退浆效果的评定第四节煮练1.煮练原理2.煮练用剂3.煮练设备与工艺4.煮练工艺分析5.煮练效果的评定第五节漂白1.次氯酸钠漂白2.过氧化氢漂白3.其他漂白剂的漂白4.几种常用漂白剂及其工艺的比较5.漂白效果的评定第六节增白1. 上蓝增白2. 荧光增白剂增白第七节开幅、轧水和烘燥1. 开幅2. 轧水3. 烘燥第八节棉织物丝光1. 丝光原理2. 丝光棉的性质3. 丝光工艺条件4. 丝光工艺和设备5. 丝光方法6. 丝光淡碱的回收和处理7. 丝光工序的安排8. 丝光效果的评定第九节棉织物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概述2.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3.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要点第四章麻纤维制品的前处理第一节苎麻脱胶及练漂1.化学脱胶工艺2.精干麻的变性处理3.苎麻织物练漂工艺第二节亚麻脱胶第三节亚麻纺纱中的化学加工工艺第四节 第五节 亚麻织物的前处理 麻木混纺织物的前出理第五章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 羊毛纤维及其织物的前处理 选毛 洗毛 炭化 漂白Ze/r' 、.、、>: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第五节 蚕丝织物的前处理精练目的脱胶原理 影响脱胶的工艺因素 精练方法和工艺 精练设备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1.2.3.4. 第化纤及混纺织物的前处理 粘胶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天丝织物的前处理 涤纶织物的前处理 合成纤维织物的热定形 热定形机理 热定形工艺条件 热定形方式及设备 热定形工序安排 腈纶织物的前处理 锦纶织物的前处理 混纺织物的前处理1.涤棉混纺织物的前处理2.涤粘混纺织物的前处理3.维棉混纺织物的前处理第八节 新合纤织物的前处理 第八章 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其他织物及纱线前处理 针织物前处理 绒布前处理 灯芯绒前处理 色织物前处理 棉纱线的前处理第二篇 染色第一章 染料基础知识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染色的概念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纤维在染液中状态 第四节 染色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 染色牢度及其测定 第三章 常用染色机械及染色方法 第一节 散纤维染色机 第二节 纱线染色机 第三节 织物染色机第四节 染色方法和染色设备的选择 第四章 直接染料染色 第一节 直接染料的应用分类 第二节 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第三节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工艺 第四节 直接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 第五节 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 第五章 活性染料染色第一节 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固色机理第三节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方法及其工艺 第四节 活性染料对新型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第五节 活性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 弟八活性染料的染色牢度第七节 活性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 Ze/r' 、.、、>:弟八早 还原染料染色第一节 还原染料的分类及主要性能 第二节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第三节 还原染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第四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第五节 还原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硫化染料染色硫化染料的结构特点及类型 硫化染料的染色过程 硫化染料染色工艺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贮存脆损第第第第一三四节节节节染料概念染料的发展与分类 染料的命名染料的颜色及其影响因素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第五节硫化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第八章不溶性偶氮染料的染色第一节色酚及其打底第二节色基及其重氮化第三节显色第四节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第九章分散染料的染色第一节涤纶的结构特点和染色性能第二节分散染料的主要性能及分类第三节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原理第四节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第五节分散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第六节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第七节分散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第十章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酸性含媒染料的染色第一节酸性染料染色第二节酸性媒染染料染色第三节酸性含媒染料染色第四节混纺织物染色工艺第五节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酸性含媒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第^一章阳离子染料染色第一节睛纶的结构特点和染色性能第二节阳离子染料的结构分类及性能第三节阳离子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性能第四节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第五节阳离子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染色质量控制第十二章涂料染色第一节涂料的分类及基本要求第二节粘合剂、交联剂的分类及基本要求第三节涂料染色方法及工艺第十三章成衣染色第一节成衣染色设备第二节成衣染色工艺第三节其他成衣染色工艺第十四章测色配色技术第一节人工测色配色第二节电脑测色配色第三节放大样第二篇印花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花筒雕刻、制版及印花设备铜车昆雕刻及车昆筒印花机圆网制作及圆网印花机平网制版及平网印花机蒸化机电子分色制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印花原糊原糊的作用及要求印花色浆的流变性印花原糊各论调浆设备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涂料直接印花概述涂料粘合剂、交链剂增稠剂涂料直接印花工艺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印花用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对不同织物的直接印花Ze/r' 、.、、>: 弟八早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AW 、,一弟八卡其他染料直接印花可溶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稳定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分散染料直接印花阳离子染料直接印花酸性类染料直接印花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综合直接印花共同印花同浆印花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混纺织物直接印花涤棉混纺织物直接印花维棉混纺织物印花其他混纺织物印花第九章防染与拔染印花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活性染料地色防染印花第三节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第四节分散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第五节蚕丝织物防拔染印花第十章特殊印花第一节烂花印花第二节泡泡纱的印制第三节夜光印花第四节微胶囊染料印花第五节金粉印花第六节发泡印花第^一章喷墨印花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喷墨印花的原理第三节喷墨印花用油墨的基本性能第四节喷墨印花的工艺过程第五节喷墨印花与传统印花的比较第十二章印花工艺制定及印花疵病的防止第一节印花工艺制定第二节常见印花疵病及防止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一般整理定形整理手感整理织物外观整理第三章防皱整理第一节防皱原理第二节常用防皱整理剂第三节树脂整理化学基础第四节催化剂第五节树脂整理工艺和设备第六节常见产品的整理工艺第四篇整理第七节整理后纺织品的质量第四章丝织物整理第一节机械整理第二节化学整理第五章毛织物整理第一节湿整理第二节干整理第三节特种整理第六章针织物整理第一节针织物的一般整理第二节抗起毛起球整理第七章仿真整理第一节仿真整理概述第二节仿绸整理第三节仿毛整理第四节仿桃皮绒整理第五节仿麂皮整理第八章涂层整理第一节涂层整理剂第二节涂层方式和设备第三节常用涂层工艺第九章防护性功能整理第一节拒水整理拒油整理第二节阻燃整理第三节防辐射整理第十章舒适性功能整理第一节抗静电整理第二节易去污及亲水整理第三节织物保暖性整理第四节吸湿快干整理第十一章抗生物功能整理第一节抗菌整理第二节防虫害整理第十二章生物酶整理第一节酶整理概述第二节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酶整理第三节羊毛织物的酶整理第四节酶整理的发展趋势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染整工艺的实验方法以及各项实验结果的测试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正确操作染整实验用的主要仪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印染的工艺流程文档
印染的工艺流程文档印染工艺流程的文档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指南,以指导他们在印染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该文档通常包括从设计、准备材料到印染和后处理的所有步骤。
以下是一个关于印染工艺流程的例子,超过1200字:一、设计阶段1.收集设计灵感,了解当前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
2.确定设计颜色、图案和细节。
这可以通过手绘、计算机图形软件或图案库来完成。
二、准备材料阶段1.确定要印染的材料类型,例如棉、丝绸、涤纶等。
2.选择适当的染料和颜料,根据材料类型和需求来决定。
3.检查材料质量,确保没有破损、褪色或有其他问题。
4.清洗和预处理材料,以去除任何残留的化学物质或污渍,以确保染料和颜料的牢固性。
三、制作印版阶段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印版制作方法,例如丝网印刷、木版印刷或雕版印刷等。
2.制作印版,包括涂覆和固化印版材料。
3.进行版面设计和样品打样,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准备工作阶段1.准备印刷和染料颜料。
2.准备印刷和染料颜料的稀释液和辅助剂。
3.准备印刷和染料颜料的混合和调配。
五、印刷和染色阶段1.将印版固定到印刷或染料机上。
2.调整机器参数,例如速度、压力和温度等。
3.开始印刷或染色,确保材料与印版接触均匀且颜色一致。
4.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颜色调整和修正。
六、后处理阶段1.清洁和处理印版和印染设备,确保使用寿命更长。
2.洗涤和后处理印染材料,以去除残留的染料和颜料。
3.进行烘干、固定和定型处理,以确保染料和颜料牢固耐用,不会褪色或变形。
4.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确保印染效果符合预期和客户要求。
以上是一个一般的印染工艺流程文档示例,每个工厂和生产环境都可能有特定的流程步骤和要求。
制作和更新这样的文档对于确保生产过程的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印染技术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印染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印染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熟悉不同印染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印染作品;(2)掌握印染材料的准备和选择方法;(3)学会印染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印染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印染技术概述2. 印染材料与工具3. 印染工艺流程4. 常见印染工艺介绍5. 印染作品的创作与欣赏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印染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印染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新课讲授- 印染技术概述:讲解印染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等;- 印染材料与工具:介绍印染常用的材料、工具及其特点;- 印染工艺流程:讲解印染的基本流程,包括前处理、印花、后处理等; - 常见印染工艺介绍:介绍丝网印花、转移印花、喷墨印花等工艺;- 印染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分析优秀印染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印染工艺进行实践;- 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印染材料、工具,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印染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自己的印染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印染作品质量、创意和审美水平;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印染技术概述、材料与工具、工艺流程等内容;2. 实践材料:提供丝网、颜料、布料等印染材料;3. 教学视频:展示印染工艺流程和操作技巧;4. 网络资源:推荐印染艺术网站、论坛等,供学生课后学习。
染色面料 - 染整工艺流程教学提纲
染色面料-染整工艺流程染色布 - 染整工艺流程练漂去除天然纤维里含有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
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
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
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
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
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
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
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
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
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
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
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
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
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
印染技术教案
印染技术教案教案标题:印染技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印染技术中常用的染料和印花工艺。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常用染料和印花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 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对印染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对染料和印花工艺的特点和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材:印染技术教材。
2. 工具和材料:印染实验室所需的染料、印花工具和纺织品样品。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印染技术应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印染技术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印染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 讲解常用染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 解释常见的印花工艺和其在纺织品设计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纺织品样品和染料。
-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染色和印花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印染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4. 创新实践(20分钟)- 鼓励学生对印染技术进行创新思考,提出新的染料应用或印花工艺设计。
-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现创新想法,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进行互评和讨论。
-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染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实践作业,巩固学生对印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纺织品印染企业或博物馆,深入了解印染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设计比赛或展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印染技术的掌握程度。
印染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
2. 印染技术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印染过程中色彩的调配。
2. 印染技术的环保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印染材料:布料、染料、颜料、画笔、水桶、刷子等。
3.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印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印染技术。
二、新课讲授1. 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 介绍印染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讲解印染技术的原理,包括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固色等。
2. 印染技术的操作方法- 讲解印染操作的基本步骤,如:准备染料、布料处理、上色、固色等。
- 介绍不同印染技术的特点,如:直接印花、间接印花、扎染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印染材料。
2. 教师示范印染操作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
3. 学生按照示范步骤进行印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印染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印染技术的环保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回顾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拓展活动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印染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印染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印染技术,进行创作。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印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印染技术的环保操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印染技术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染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简单的印染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印染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学的追求。
教学重点:1. 印染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简单印染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印染过程中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2. 不同材质布料的印染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印染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技巧展示。
2. 实物材料:各种布料、染料、工具(如:画笔、模板、铁架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印染工艺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印染吗?印染有哪些种类?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印染的基本原理:染料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到纤维中,形成色彩。
2. 讲解印染流程:选材、设计图案、上色、固定、清洗。
三、示范操作1. 教师现场演示印染操作,包括图案设计、上色、固定等步骤。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操作要点。
四、学生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布料,进行图案设计。
2. 按照示范操作步骤,完成印染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印染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印染作品,教师点评。
二、拓展提高1. 教师讲解不同材质布料的印染效果,如棉、麻、丝绸等。
2. 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布料进行印染,观察效果。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染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印染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印染图案,并完成印染作品。
2. 搜集印染工艺的相关资料,了解印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操作规范、色彩搭配等。
2. 学生对印染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印染工艺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染工艺的历史、种类和基本技法,掌握基本的印染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印染工艺的历史和种类。
2. 印染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印染操作中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2. 印染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印染工艺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演示用的印染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白布、染料、画笔、颜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印染工艺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印染工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印染工艺的历史,介绍其起源、发展和代表性作品。
2.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印染工艺,如扎染、蓝印花布、蜡染等,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技法。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印染的基本技法,如扎染的捆绑方法、染料的调配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印染工艺进行实践操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印染工艺的历史和种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印染工艺?你们还记住了哪些技法?”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拓展学习1. 教师讲解印染操作中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印染图案。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图案,进行印染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印染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印染工艺的魅力。
传统印染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印染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传统印染工艺,如扎染、蜡染等。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印染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传统印染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简单的扎染、蜡染等印染工艺。
教学难点:1. 传统印染工艺的步骤和技巧。
2. 传统印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教学准备:1. 课件:传统印染技术简介、扎染、蜡染等工艺流程图。
2. 传统印染材料:布料、染料、扎染工具、蜡染工具等。
3. 教学场地:教室、工作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传统印染技术的精美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印染技术吗?它有哪些种类?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二、新课讲解1. 介绍传统印染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印染文化的丰富内涵。
2. 讲解扎染、蜡染等传统印染工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扎染、蜡染等传统印染材料。
2. 教师示范操作步骤,学生跟随学习。
3.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印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 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传统印染文化,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传统印染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掌握了简单的扎染、蜡染等印染工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3. 注重传统印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印染的工艺流程
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
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
检验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
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
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
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
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
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
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
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
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
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4)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
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
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
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
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
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5)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
印染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印染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基本原理;掌握印染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印染工具和材料,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印染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印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印染过程中的色彩调配和图案设计。
2. 印染作品的质量控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印染工具:染缸、染料、刮刀、滚筒、网板等3. 印染材料:布料、纸张等4. 辅助材料:硫酸铝、保险粉、食盐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印染制品,如衣物、窗帘、床上用品等,激发学生对印染技术的兴趣。
2. 介绍印染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简要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印染的基本原理:讲解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和固色原理,以及影响印染效果的因素。
2. 印染工艺流程:介绍印染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浸染、氧化、固色、清洗等步骤。
3. 印染工具和材料:介绍常用的印染工具和材料,如染缸、染料、刮刀、滚筒、网板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印染工具和材料。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印染操作,如浸染、刮刀、滚筒等。
3. 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确保操作规范。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总结印染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印染作品的设计和创作心得。
二、讲授新课1. 色彩调配:讲解印染过程中的色彩调配技巧,如色相、纯度、明度等。
2. 图案设计:介绍印染图案的设计方法,如几何图案、花卉图案、人物图案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印染工具和材料。
2. 指导学生进行印染作品的创作,包括色彩调配、图案设计等。
印染技术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染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分类;(2)掌握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3)学会运用印染技术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印染技术的特点;(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印染工艺的基本步骤;(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兴趣;(2)激发学生对印染技术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印染材料的准备及选择;(3)印染作品的创意设计。
2. 教学难点:(1)掌握印染工艺中的色彩搭配;(2)印染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印染效果的影响;(3)印染作品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印染教材;(2)印染工具(如染缸、染料、画笔、布料等);(3)辅助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环境:(1)宽敞明亮的教室;(2)良好的通风条件;(3)安全卫生的实验操作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印染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印染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分类。
2. 新课讲解(1)讲解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介绍印染材料的准备及选择;(3)分析印染工艺中的色彩搭配及影响因素。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印染工艺进行实践;(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总结经验。
4. 创意设计(1)引导学生进行印染作品的创意设计;(2)教师点评,提出改进建议;(3)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比。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总结印染技术的特点及重要性;(3)反思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认真完成实践操作;(3)善于提问,解决问题。
2. 实践成果:(1)作品质量;(2)创意设计;(3)团队协作。
印染劳动教学设计
印染劳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印染是一门重要的加工工艺,学生通过本次印染劳动教学,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掌握印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3.具备基本的印染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印染操作;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印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印染的定义和应用领域,以及印染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印染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准备与制版、上浆、印花、定型、整理等环节。
2.印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学习印染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印刷机、印刷浆料、印花网版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印染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印染的过程。
从制作简单的花纹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印染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印染效果。
4.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印染过程中,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培养观察力;要求学生耐心对待每一个环节,乐于思考和实践;通过印染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或案例等形式,介绍印染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2.知识讲解逐步介绍印染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实践操作提供印刷机、印刷浆料、印花网版等工具和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印染操作。
从简单的花纹开始,慢慢引导学生掌握更复杂的技巧和方法。
4.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总结印染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5.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印染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
6.课堂延伸推荐相关的印染书籍、教学视频和艺术展览,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印染领域。
四、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耐心等方面的发展。
2.成品评价对学生的印染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花纹的创意性、颜色的搭配和印染效果的质量等方面。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印染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染的工艺流程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
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
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
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
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
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
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
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
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
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
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
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4) 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
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
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
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
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
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5)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
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
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
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
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
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
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
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6)染色染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艺,不同品质的布染色的工艺就不同,全棉、涤棉、麻棉、毛纺呢绒、丝绸制品化纤制品、混纺制品、等等有的使用轧染、卷染就可以了,有的就必须使用高温高压染色,有的只染一次,有的要多次上色。
使用不同的染料也有不同的工艺,仅以基本的全棉布为例:虽然染色通过一台轧车就可以了,但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因为染色的颜色控制除了已知的,还有许多的未知东西在里面,比如染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蒸汽的控制,轧车压力的控制等,都是很精细的活. 。
染色的长车分为两个部分,前车染色,后车固色. 染色方式根据选用染料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染料一般有活性,士林,硫化,涂料.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情况下看要求的颜色而定,而且不可互相替换,其中,士林的色牢度最好,但价格贵,不适宜染深色,浅色的颜色不够艳.除了因为染深色会增加成本,还有染深色相对活性染料教难控制,容易出现布面花等现象.活性的色牢度相比士林要差,但是染浅色比较艳丽,深色教容易控制,成本相应教少.硫化最差,色牢度不怎么好,禁AZO还不达标,但现在有一种液体硫化(也叫水硫化)禁AZO可以达标,但价格跟士林接近,染色不易控制还不能普及,只有少数的人追求它的褪色效果而采用.涂料不具有可比性,它的掉色很严重,是服装洗后追求褪色效果的最佳选择.可以与士林,活性灵活应用,得到不同的水洗效果(一般士林或活性打底,涂料套面色,可以解决单染涂料的白点问题,成本相应增加). 活性,士林和硫化的染色前车基本相同,要说差异,就是红外线预烘开一组,两组或者不开.后车则完全不同.活性的采用盐和纯碱固色,士林的采用双氧水还原固色(所以士林也叫还原染料),硫化的则要高温蒸煮固色,水温必须95度以上. 涂料的染色以后根据色牢度的褪色要求决定是否培烘固色.培烘温度195-210度左右. 染色不可能百分百好的,修色,剥色再所难免.轻微的调整比如浅了套涂料,深了用纯碱洗.。
7)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
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
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
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
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
染色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
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
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
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
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
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
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
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8)后整理后整理就是赋予服装面料服用性能和美观的纺织技术工程。
以下是目前常见的纺织后整理的种类:,主要设备有:烧毛机、退浆机、丝光机、液氨机、定型机、预缩机、轧光机、水洗机、磨毛机、抓毛机、涂层机等。
主要作用: 1、磨毛 2、轧光或者叫压光 3、轧花或者叫压花 4、植绒、转移烫花。
5、涂层(a,干法涂层;b,湿法涂层;c,转移涂层也叫离心纸涂层) 6、PVC压延、压花处理 7、复合(a,TPU膜贴膜 PTFE膜贴膜;b,面料复合) 8、洗水、石磨、喷墨、固色处理。
9、防水、防风、防绒处理。
10、抗静电处理 11、阻燃处理 12、防紫外线处理 13、拉绒、磨绒、抗起球处理 14、压皱起皱、发泡处理 15、拉幅定型、柔软预缩等等处理纺织后整理工艺对于开发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面料,对赋予面料特殊的功能和提升服用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度,还会不断地出现后整理的新工艺,新材料。
染色布 - 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染色布最重要的指标。
印染纺织物经受外界的作用而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也称色牢度。
纺织物经过染色、印花以后,有时还要经过其他工序,如毛织物的缩绒、合成纤维纺织物的热定形等;在服用过程中要接触大气、汗渍,经受洗涤、摩擦和熨烫等外界作用。
这些都能使印染纺织品发生不同程度的褪色、变色。
影响印染纺织物染色牢度的工艺主要是缩绒、炭化、氯漂、升华等。
染料或颜料在纺织物上的染色牢度,与它们的化学结构、在纤维上的浓度和所处状态以及纤维的性质有关。
各项染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是模拟各种服用或工艺条件制订的。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参照英国和美国的染化学会(SDC和AATCC)以及欧洲大陆牢度协会(ECE)等组织(见纺织标准)所定的标准,陆续制订了各项染色牢度的国际标准和测试、评定方法。
中国也订有各项主要染色牢度的国家标准,如:①日晒牢度,也称耐光牢度,分为8级,以1级最不耐晒,8级牢度最好。
各级都有一个用规定的染料按规定的浓度染成的蓝色羊毛织物参比标样,称为蓝色标样。
试验时,将试样和8个蓝色标样按规定条件一起曝晒相当时间后,与蓝色标样作比较,评定试样的日晒牢度级别。
由于日晒试验的时间较长并受到气候变化的限制,一般多采用人工光源,常用的是氙气灯和碳弧灯,氙气灯的光谱能量分布与日光比较接近。
②耐洗牢度,分为褪色和沾色两种,分别用规定的灰色标样,分5级进行评定,逐级的色差成几何级距。
试验时,将试样和白布叠缝在一起,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洗涤,洗后晾干。
将试样与白布分开,褪色牢度根据试样洗涤前后的色差,用灰色褪色样卡对比评定。
1级色差最大,5级目测无色差。
将白布的沾色与灰色沾色样卡进行对比,评定试样对白布的沾色牢度。
1级沾色最严重,5级目测无沾色。
耐洗牢度的测试温度有95℃、60℃、50℃和40℃四种,按印染纺织物的使用要求而定。
③耐摩擦牢度,也分为5 级。
试验时,将试样按规定条件用干态和湿态的白布分别对试样进行摩擦,然后将白布上的沾色程度与灰色沾色样卡分别比较评定。
对干态白布摩擦所得的结果为干摩擦牢度;对湿态白布摩擦所得的结果为湿摩擦牢度。
其他染色牢度可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灰色褪色样卡或灰色沾色样卡对比评定级数。
印染废水特点以及危害我国日排放印染废水量为(300~400)×104t,是各行业中的排污大户之一。
印染废水主要由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和印花废水组成,印染加工的四个工序都要排出废水,预处理阶段(包括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要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
通常所说的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
印染废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有害成分及色度高等特点。
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0mg/L,BOD5为100-400mg/L,SS为100-200mg/L,色度为100-400倍。
但当印染工艺、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
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Cr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以上,BOD5增大到800mg/L以上,pH值达11.5-12,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Cr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