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本条主要讲太阳病转阴的情况,即由阳性病转为阴性病,由阳性的表证,转为阴性的表证。
阴性的表证就是少阴病。
所以本条讲的就是太阳病转变为少阴病后的治法。
患者原本是太阳病,太阳病应该用汗法,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发汗,但汗不得法,出汗太多,汗多则亡阳,于是阳不固阴,结果造成了“遂漏不止”。
“漏”就是汗出太多,一直出汗,像漏水一样。
汗多伤阳,阳虚多汗,如此恶性循环。
于是形成了一些后果,“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这些症状其实是很重要的信号,说明病情恶化。
“其人恶风”,即患者感觉怕冷。
但没说发热。
不发热就不是阳证了,也就是说病性转成阴性了,这句主要讲汗多亡阳,阳气不足了。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这句主要讲阴液受损。
汗就是人的体液,汗多,体液就少了。
体液少了,小便当然不会太多,所以小便难,量少,涩痛,都是意料之中的,如果汗多,同时小便也多,那就麻烦大了,阴液从两头损失,很快就丢光了,阴尽阳脱,旋至不救。
阴液不足,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津液濡养,于是会出现肌肉拘挛,尤其是四肢肌肉,比较敏感,所以四肢最先出现拘挛。
但还好,只是微急,稍微有点屈伸不顺利,屈伸有点难度。
总体来说问题还不太大。
综上所述,太阳病发汗之后,阴阳两伤,病性转阴,但问题还不算太严重,还没到阴尽阳脱的程度。
如果到了阴尽阳脱的程度,那就必须用四逆辈了。
那么,现在这种阴阳两伤不很严重的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呢?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即桂枝汤原方加上一味炮附子。
我们知道,桂枝汤是解表剂,是引气血趋表的。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相关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案例15则1、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患者:吴某当涂县人性别:男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18号病史:自述5年前得了一次急性胃肠炎,当时输液几天感觉好了,但肛门坠胀感出现了,曾多次到南京某医院诊治,效果不佳,后来做肠镜报告为溃疡性结肠炎。
面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易出汗,形体略瘦,纳可,眠一般,大便一日数次,伴粘液。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45g,白芍45g,生姜45g(切),大枣12枚(撕),炙甘草30g。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1月23号,患者很高兴,肛门坠胀已大大减轻,大便一天一到二次,已没有粘液。
调整处方:桂枝人参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60g,炙甘草60g,白术45g,党参45g,生姜45g(切)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三诊:自述症状全部消失。
桂枝人参汤七剂调理。
效果:已愈。
2、湖南省艾青松医生案例:患者:唐某娄底涟源人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2015年5月27日主诉:出汗多年,近来加重自述:多年前就有喜出汗的毛病,听别人说这是更年期综合症,都会有这个症状,所以一直就没管。
最近两年越来越严重,严重到稍微一做事汗就全部湿透衣服,每天至少要换七、八套衣服。
中间在市里几大名医处吃中药几十付,做过针灸、火疗等,效果不佳。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自汗1例
周前 因发热 等症 , 在某 中医 院就 诊 , 服用 中西 药 ( 具 体 不 详) 后 汗 出热 退 。现 症 : 全 身出汗量小而微 , 以胸 口为
甚, 伴恶 风 , 抚 之 皮 肤 湿润 而 冷 , 膝 盖怕 冷 。虽是 盛 夏 ,
性 征发 育 者 , 约占 5 ; 月 经 来 潮 后 继之 又 停 经 3个 周 期 者称 为继 发 性 闭经 , 约占 9 5 ¨ 1 ] 。笔者 在 临 证 中喜
按: 中医 认 为 , 经 常 日间汗 出不 止 , 活 动 之 后 更 甚
为 闭经 。治 则温 肾益气 , 补 血通 经 。处 方 : 当归 1 0 g , 自 芍1 0 g , 川芎 1 0 g , 人参 6 , 桂枝 1 0 g , 牡 丹皮 1 0 g , 生 甘 草1 0 g , 清半夏 1 0 g , 麦冬 1 5 g , 生杜仲 1 5 g , 川 续 断 2 0 g , 生黄 芪 3 0 g , 红花 6 g , 桑椹 l O g , 吴茱 萸 1 5 g 。7 剂, 水煎 服 , 每 日 1剂 。经加 减 治 疗 1月余 , 月 经来 潮 ,
桂枝 1 0 g , 白芍 1 0 g , 大枣 6 枚, 炙 甘草 2 0 g , 生 姜 3片 , 制 附子 1 0 g 。4剂 , 水煎 服 。 2 0 1 4年 8月 5 日二 诊 。患 者 自述 服 第 一 剂 药 后 , 便 感 觉全 身如 暖 流般在 流 动 , 颇为舒服 , 汗 出减 少 , 4剂 药后 患者 多汗 之症 已彻 底痊 愈 。
方药 应 用 中圈民阍 疗珐
CHI NA’ S NATUR0 P ATH Oc t .201 5 . Vol 23 No 10
温 经 汤 加减 治 疗 闭经 验 案一 则 桂 枝 加 附子 汤 治疗 自汗 1 例
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
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
桂枝和附子都是中药材,桂枝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春季或者是夏季才可以采收,然而还要对其叶子进行晒干,桂枝是属于辛温性药材,所以可以治疗风寒疾病,在治疗感冒和发热疾病上,效果非常的显著,附子汤的功用主要是温经散寒,可以治疗少阴病,那么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
第一,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少阴外证:以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四肢微急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汗出不止,身体疼痛或者四肢拘挛,小便难,身重,难于转侧;舌苔薄白,脉弱浮大,或沉迟。
第二,桂枝加附子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附子6克(炮)。
功效与作用。
调和营卫,回阳固表。
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调养如桂枝汤法。
第三,附子含有剧毒物质乌头碱,初学者应使用中国产的炮附子较为安全。
如果使用日本产的白川附子,必须充分注意剂量,否则有引起中毒的危险。
使用附子剂,以新陈代谢极度衰弱,手足冷,脉无力(或脉体大而无力,或沉小而无力),身体整体缺乏生气为使用指征。
曾有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而获效的经验。
曾多用于古人称为“疝”的疾病。
也用于
夏季出现足冷和腹痛,甚至夏天足冷离不开布脚套的病例。
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常用于大汗亡阳、房事后伤风、鼻衄、乳漏、寒疝、阳虚感冒、风瘾疹、麻疹出而不透、小儿麻痹、半身不遂、痛经、神经痛等属于营卫不和兼见因阳虚而漏汗者。
桂枝加附子汤证、大青龙汤证案例分析——刘渡舟医案(七)
比如 : 表 实 + 里 热 ) 青 龙 汤 , 浮 紧 ( ( 大 脉 大
数 ) 无 汗 , 干 , 躁 。 ( 虚 + 里 热 ) 枝 汤 + , 口 烦 表 桂
邱 医生 医案 :刘 渡 舟 先 生 给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学生讲 课 时 , 忆到 : 一 位邱 姓 的 医生 , 回 有 在
他 家 乡在 抗 旱 打 井 时 , 壮 年 社 员 , 身 汗 一 遍
出如 洗 , 绳 下 井 , 底 寒 气 逼 人 , 时 汗 消 , 缒 井 顿 随
汤 , 浮缓 , 汗 , 重 而 不 痛 ( 有 轻 时 ) ( 脉 无 身 乍 。 表 阴 +表 湿 ) 黄 附子 甘 草 汤 , 沉 小微 细 , 汗 , 麻 脉 无
这 需要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先 , 要 判 断 该 疾 首 需
病 的 “ 局 ”: 于 六 经 、 证 的 哪 一 种 。 大 局 已 大 属 六 定 , 根 据 具 体 症 状 判 断 符 合 何 种 “ 证 ”、 方 再 药 “
青 龙 汤证 。
据 刘 渡 舟 先 生介 绍 : 医 生 看 了病 人 , 为 邱 认
办?
现 症 的 汗 出情 况 。如 果 现 症 有 汗 , 当为 表 虚 , 如
果现 症 无 汗 , 当为 表 实 。
无热 象 , 自汗 出 , 身体 虚惫 。自汗 出 , 很 多 有
种 可 能性 , 表 证 的 自汗 出桂 枝 汤 证 、 证 的 蒸 如 里
烦 躁 , 多种 可 能性 , 经 各 经 中诸 经 都 可 有 六 能 有 , 前 面 已经 分 析 此 患 者 至 少有 太 阳 病 , 但 那 么, 果 此 患 者 有 口 渴 、 大 或 数 ( 有 浮 紧) 如 脉 又 ,
桂枝加附子汤治表虚漏汗证100例疗效观察
桂枝加附子汤治表虚漏汗证100例疗效观察
朱豫珊
【期刊名称】《国医论坛》
【年(卷),期】1991(6)3
【摘要】伤寒发热因中西药物发汗不当致表虚不固汗漏不止者临床颇为多见,笔者每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之屡获奇验,现将1978~1990年经治的100例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61例,女39例;25~40岁16例,41~50岁48例,51~60岁22例,60岁以上14例;因使用西药解热镇痛剂不当所致者70例,因服用中药发汗不当所致30例;兼发热52例(体温均不超过38.5℃),兼血压下降58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疼、肢楚、恶寒及小便短涩症状;住院治疗56例。
【总页数】1页(P13-13)
【关键词】表虚漏汗证;桂枝加附子汤
【作者】朱豫珊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953
【相关文献】
1.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J], 高红勤
2.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太阳经证过汗误治28例临床观察 [J], 关争艳;王国明
3.桂枝汤煮散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临床观察 [J], 姚瑞东;耿旦;宁德春;梁大荣
4.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漏汗证一得 [J], 刘伟良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小儿汗证60例 [J], 邹寿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枝汤加味治盗汗验案
桂枝汤加味治盗汗验案
摘要:桂枝汤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的首方。
本方是辛温解肌的代表方剂,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但桂枝汤中的发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药效,主要起到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活血脉,扶正祛邪,表里同治,泄外护内的效果。
笔者应用该方治疗盗汗1例,效果满意,现举介绍如下:患者朱某,男,28岁,职员,2002年12月26初诊,自诉从2000冬天开始,夜间睡后汗出,醒来即止,衣被皆湿,伴怕冷,反复3年。
曾在市某西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后,病情未见好转。
尔后又在某中医院诊为“盗汗”多次服用当归六黄汤,泻火敛汗之剂及应用玉屏风散之类,固表止汗之药物,亦无效果,后又在某医师指导下,用五倍子粉调醋外敷脐部三个月,并未奏效。
来诊时症见面白,精神欠佳、怕冷、喜热饮、舌淡胖大,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无力。
辨证属卫表气虚,营卫失调。
治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敛汗。
方选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20g,大枣12g,生姜2片,炙甘草9g,炙北芪20g,党参2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二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
12月28日复诊,自述盗汗明显减少,药已中的,效不更方,继服上方十剂,盗汗止,精神佳、亦无怕冷现象。
随访2年...。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
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
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刘渡舟解释:桂枝加附子汤证,是太阳中风又兼有表阳虚的证候,可见于太阳病发汗之后。
太阳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理所应当,但为什么病没有治好,反而伤了表阳呢?问题就在于汗不得法。
按要求,太阳病发汗只宜发微汗,不可大汗令“如水流漓”。
若发汗太过,不仅邪不去、表不解,反而使阳从汗泄,更伤卫阳。
表不解,则仍见汗出、恶风;表阳虚,肌表不固,则汗漏不止;汗出过多,津气俱伤,筋脉失养,气化不利,所以“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此时,表不解又兼见亡阳脱液,故以桂枝汤解肌发表,加附子以温经回阳,固表敛汗。
本证既有津伤,但方中并不加生津益阴的药物,其理何在?陆渊雷作了很好的说明:“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
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桂枝加附子汤之证,伤津而兼亡阳也,仲景则回其阳而已,不养其津,学者当深思之”。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0.2克、匹拉米洞0.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炮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3):59)患者挺年轻的啊。
来看看:怕冷,头疼,太阳病嘛,桂枝汤麻黄汤的可能性大。
但是医生给开了西药,只发汗,没粮草补给啊,于是乎,坏了。
先来看看锅炉图表:大汗不止→→散热器漏水了,哗哗嘀;恶风→→依然是散热器问题,开关关不紧了;尿急而无尿液→→锅里没水了,肾把什么化成尿?难为人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色萎黄→→汗血同源,汗就是从血管中渗透出来变为体液再化为津液排出体表的,血少了,所以发黄;表情惶恐→→艾玛出这么多血,成汗血宝马了,我要完?吓的;全身大汗淋漓,上已分析;四肢拘急→→就是胳膊腿筋变短了,缩缩了,因为筋需要血滋养,所以血少了,筋也跟着萎缩;脉沉→→粮草不足啊;脉微→→向外生发的力量不足;脉数→→心脏加足马力开干。
看修复过程:桂枝汤帮心脏等五脏生化,助它们一臂之力;姜草枣芍给锅里添水,别把锅烧干烧化了;炮附子也帮五脏生化,更重要的是把散热器给修好不漏了。
好了,过一会儿,锅炉又正常开工了。
完美。
中医黑话对应关系如下:散热器漏水叫阳虚;锅里水少了叫阴虚。
又少水还漏水,啊啊呀阴阳双煞啊,啊不,阴阳两虚。
《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桂枝加附子汤证太像小学时做过的应用题了: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进水管12分钟才将空池注满水,单开出水管15分钟可将池水放完,现在两管同时开,几分钟可将空池注满水?完。
中医医案——多汗症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漏汗病案:刘某,男,49岁,干部,1993年12月15日。
主诉:素体健壮,1月前偶感风寒,头痛,腰痛,全身疼痛,口服阿司匹林片2片,入睡后,身大汗,第2天,诸症若失,工作如常。
但上半身总出汗,一周前,又遇风寒,啬啬恶寒加重,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且全身出汗加重,到某中医院就诊,该医用参苏饮加减五剂,无效,来我院诊治。
初诊:患者坐在诊桌旁,面色淡黄,神色紧张,怕风,有寒意,手帕不离手,且两手帕交替使用,口干,舌质淡,苔薄白,尿少而黄。
诊其脉,沉弱无力。
西医诊断:多汗症中医诊断:阳虚漏汗辨证审机:营卫失调,卫气不固。
治法:温阳固表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熟附片15克(先煎30分)生姜10克大枣6枚三剂水煎服。
夜睡前服一剂,夜半汗出明显减少,三剂后汗止而愈。
按语此案患者自觉素体健壮,但年过六八,《素问》云:“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患者感风寒后,服阿司匹林两片大汗伤阳。
今阳已虚不能护其外,复不能行于里,则汗出小便难,前医用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痰饮的方剂。
本案则系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参苏温散,势必汗出不止而恶寒加剧。
而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止汗,熟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邪去阳旺,津液自复,诸症皆愈。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64,王国才医案。
王国才,1958年生,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编著《龙江医派丛书·王维昌妇科学术经验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丛书》《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等。
临床擅治内科疑难杂病,尤擅治癫痫及精神系统疾病。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一、汗出畏寒秦伯未医案:某某,男,40岁。
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前来诊。
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
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
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
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疾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证状,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
改用徒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茂,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
按语: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
前医不问病史,不审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今汗更多而寒更甚。
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二、大汗亡阳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o.2克、匹拉米洞o.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包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按语:虚人感冒,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而且损阴。
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有阳亡之虞,急以佳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所幸一剂汗止。
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房后伤风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5岁。
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
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
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孪而屈伸不利。
针、药屡治不效。
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于12克,白芍9克大枣7故,生姜9克,炙甘草6克木瓜9克、独活6克。
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运用-曾荣修桂枝加附子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本方是为表阳不固,汗漏不止而设。
其证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其病机由于太阳病误汗、亡阳于外之变证,其因有三:其一、太阳病再三发汗,虚其表阳;其二、其人素体表虚,常自汗出,而重发汗;其三、本桂枝证误服麻黄剂,设此方温经固阳,以救表虚。
方药:附片、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
桂枝汤解肌、散邪、调和营卫,因表阳不固加附子,以固表止汗,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柔和矣。
临床中凡属表阳不固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候,悉投以此方加减治之。
何某某,女,52,成都纺织厂1981年6月13日,长期背冷,经常感冒,最近打喷嚏、流清涕、无汗、恶风、四肢酸、小便灼热。
脉沉,苔白。
辨证:素体阳虚,新感风邪。
治宜:固表解肌。
方药:附片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滑石20g,二付1981年6月17日,感冒愈,溲已不热,背冷好转。
原方去滑石,二付[分析]桂枝附子汤的证治,主要是为表阳不固,汗漏不止而设。
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目前该患者并无漏汗不止、小便难等证,仅有恶风一证相同,为何仍用此方?该病员长期背冷,属少阴病。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
附子汤主云:若口中燥渴,则以白虎汤主之。
由此可知,该病长期背冷,平素该用附子汤。
目前病员新感风邪,无汗,因有少阴病,故不得发汗,脉沉,病在少阴,不得发汗。
这里用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疏风解表,加附子是取附子汤中的主药以温少阴之寒,随营卫散之,故药后背冷好转。
为何此方中加有滑石,该病员目前新患太阳中风,已邪传太阳之腑,故小便灼热,可知邪热已入膀胱,加滑石逐邪从小便而出。
该病员从现象看感冒并不严重,由于素体阳虚,少阴证夹杂其中,临证应全面考虑,慎之。
孙某某,女,67,家住点将台街1992年2月14日,数年来特别畏寒,冬天不敢出门,不敢下床,深居密室,同时恶风,总认为门窗没关紧。
063_桂枝加附子汤
此为太阳病治疗不当引起的变证。
太阳之治,本当发汗,仲景善用汗法,但特别谨慎,不说表实证之用麻黄汤了,就是表虚证的桂枝汤,也反复叮咛﹕要取微似有汗,不可如水流漓,否则病必不除。
太阳病,既可能是麻黄证、大青龙汤证过汗,也可能是桂枝证误用麻黄汤而汗漏不止,一“漏”字形容汗出不止历历如绘,似比“如水流漓”更重,盖“如水流漓”犹有止时,“漏”则无休无止之谓,其病机则为卫阳虚不能固密。
“其人恶风”是指阳虚失于温煦,“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既与阳气失养,气化不行有关,也与汗出太多大伤津液不无关系。
仲景因此而用桂枝汤加附子,调营卫,固表阳,则汗可止,汗止则津液自复。
前人有说此条是误汗而阳气阴津两亡,似乎言之过重,如是亡阳那就要用四逆汤回阳救逆,而非此方所能治的了。
此证多见,患者一旦伤风感冒,便中西药杂投,遂至大汗不止者,比比皆是。
转思前人畏麻桂如虎狼,不知今之胡乱用药,更远逾麻桂矣。
犹记78年一个夏天,正值抢种抢收季节,一女青年因夜晚加班干活受寒,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医者既注射安乃近针,服APC,再加中药荆防败毒散,冀其速愈,遂至汗漏不止,恶风,盖三床被子,门窗紧闭,犹自呼冷,已近半月矣。
我用桂枝附子汤合玉屏风散,调治多日始愈。
又,七十年代末,我在北京读书时,岳美中先生的女婿唐老师,患感冒,自用速效感冒胶囊4个,即汗如雨下不止,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恶风,小便难,急召时振声老师往诊,时即用桂枝加附子汤,又输了几瓶盐水才好。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9漏汗案——刘渡舟医案崔某,女,51岁。
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
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
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
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
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
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
一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冰雪融化般的感觉。
三剂药后,汗出情况大为好转。
又加大附子剂量,再进三剂。
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之内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
六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
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
《临证指南》论;同一个汗漏证,在不同人身上,反应的也不同。
这个自汗是怎么来的,就是外感伤寒而来的,营卫不和,则汗出不止。
附子大热温经,桂枝解肌,生姜温血海而行寒涩,所以全身有如冰雪融化的感觉。
正是表寒之缩,遏闭营血而生风,导致营卫不和,汗出不止也。
试问用桂枝加人参,或也可以。
本条恶风之症,是恶寒之义,因为汗出而皮毛窍开,所以稍有风寒,即是能感知,所以恶风寒。
汗出多而卫阳外泄,也就是卫阳之虚之义。
不能濡养肌肉,所以体疲乏力。
10自汗证——刘渡舟医案刘渡舟治疗某同事之嫂,病自汗久不愈,虚惫不堪。
服参芪等药不下数十剂,而汗出犹未止。
一日向其求方,其曰:脉沉否?有之;畏寒否?亦有之。
曰:证乃阳虚而非气虚,是以参芪无效。
可试服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兼能调和营卫,或可因之而愈。
如所言,凡三剂而汗止。
《伤寒挈要》论;人参能补肝脾之阳,但不能解表,黄芪能升肝脾以行营卫之气,但人参、黄芪俱不能解表,所以汗出不止。
桂枝汤解表,附子温里助藏,以解虚惫。
表里双解,面面俱到,三剂而汗止。
10汗证——刘景琪医案(典型医案)王某,男,15岁,1976年12月6日初月感冒,服A.P.C.后汗出不止,手足心汗尤多。
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患者 , 男, 5 5岁 , 已婚 , 驾 驶 员, 2 0 0 9年 2 月 9日初 糯 稻根 3 0 g , 浮 小麦 3 0 g 。继 服 l 0剂 。西 药加倍 。
“ 房 颤 ”, 服胺 碘 酮后 转 为窦 性心 律, 之后 口服 胺 碘酮 汗 未 复 出, 但 现便 溏 、 日行 i ~2次 , 遂停 药 。i 0 d后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4 ) 0 1 - 0 1 0 3 — 0 2
2 0 0 9年 , 笔 者在 参加 国家 中医 药管 理局 第 二批 全 9 2次/ m i n 、 房颤律 , 舌 红紫, 苔薄少 , 脉细 结 。 查凝血 酶 国优 秀 临床 人 才 研修 项 目学 习期 间, 曾在 导 师江 苏 省 原 国际标准 化 比值 ( I N R ) 1 . 2 5 。 改生脉散 合六 味地黄 丸 中 医院 李 七一 教授 指 导下 , 以桂 枝加 附子汤 成 功 治验 加 减 以益气 养阴为 主 。处方 :太子参 1 0 g , 麦冬 i 0 g , l例重 度 汗证 患者 , 现 报道 如 下 。 1 典 型病 例 诊 。患者 嗜烟 3 4年 , 于2 0 0 4年 因 眩晕 、心 悸被 诊为 炙五味 子 5 g , 生地 黄 i 0 g , 山萸 肉 i 0 g , 山药 3 0 g , 牡 丹皮 1 0 g , 茯苓 i 0 g , 泽泻 i 0 g , 赤芍 i 0 g , 当归 1 0 g , 2 0 0 9年 5月 1 5日三 诊 : 身汗 止 , 守 方续服 4 2剂 ,
胺 碘酮 , 改服 丙基硫 氧 嘧啶 i 0 0 m g , 每 目 3 次 。2 0 0 8 滞, 治 宜益 气养 阴 、温 阳活 血 、清解 郁 热 并进 , 方拟 生 年 6月 起, 夜 间盗汗 , 服 中药 欠 效 。 1 个 月后 , 房 颤 发作 脉散 合二仙 汤 、 栀子 豉汤加 减 : 太子参 i 0 g , 麦冬 1 0 g , 频繁。 2 0 0 8年 8月住 院 2 0 d , 期 间 查 甲状 腺 功 能正 常, 炙 五昧 子 5 g , 淫 羊藿 i 0 g , 仙茅 i 0 g , 知母 1 0 g , 泽 心 脏超 声 检 查 示 “ 二 尖瓣 轻 度 反流 ”, 停 丙 基硫 氧 嘧 泻 i 0 g , 炒 黄柏 5 g , 赤 芍 、 白芍 各 i 0 g , 山萸 肉 i 0 g , 啶, 予 地 高 辛 、普罗 帕酮 治疗 , 房 颤未 能控 制 , 盗汗 依 焦栀 子 i 0 g , 淡 豆豉 1 0 g 。继 服 7剂 。 然, 手 足 汗 出尤 多 。出 院 3周 后 自停 全 部 西 药 , 转 服
浅析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
浅析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刘雪梅;唐荣【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6【摘要】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肤出汗异常多的疾病,为当今社会常见多发疾病。
文章仅从桂枝加附子汤入手浅谈中医对多汗症的治疗,内容包括多汗症诊治概况、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经文记载、方义解析、临床病例应用等。
中医认为多汗症是由于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包括自汗、盗汗。
多汗症病机总属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不离虚、实二纲。
中医治疗多汗症多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西医学者则认为多汗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使交感神经系统发出过多、过强的兴奋刺激,通过乙酰胆碱令汗腺大量分泌汗液而造成多汗,西医治疗方式多种,但效果欠理想且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中医不乏关于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的经文记载。
桂枝加附子汤组方为桂枝汤加附子一枚,其中炙甘草的用量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至三两,使炙甘草、桂枝、芍药等比配伍,具有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复阳敛液之功效。
临症之时,不应局限于汗证、痹病、痛证等,应遵循“治病求本、异病同治”中医之精髓,病虽有异,究其辨证,凡符合阳气虚弱、阴亦不足,表证未除之病机者,皆可大胆运用此方。
【总页数】3页(P132-134)【作者】刘雪梅;唐荣【作者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相关文献】1.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多汗症1例2.白附子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多汗症36例4.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糖尿病多汗症32例5.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一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桂枝加附子汤【方剂名】桂枝加附子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三两(各9克),大枣十二枚(3枚),附子一枚(9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主治】主治伤寒表阳虚弱,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盗汗、慢性鼻炎、疼痛、室性早搏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1.盗汗(个案):患者证系心阳不足,卫气虚弱一以本方加枣仁、五味子治疗。
3剂后复诊,盗汗显减,再进3剂原方,盗汗止,心悸除,食欲增进:瞩其按上方为丸,连服2周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盗汗一直未发。
(《中医药学报》1990年第1期)2.慢性鼻炎: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鼻炎120例。
中药治疗前4日停用西医抗组胺药和鼻喷雾剂。
1个疗程为15日,治疗2个疗程:与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甲封闭治疗120例对照。
1个疗程为5次。
显效标准:单纯性鼻炎:鼻腔通畅,分泌物消失,鼻黏膜恢复正常;肥厚性鼻炎:鼻塞消失,鼻甲明显缩小。
结果:显效67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3%。
(《陕西中医》2013年第2期)3.疼痛:以本方加减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性疼痛30例,与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芬必得治疗30例对照。
2组均予控制血糖:1个疗程均为2周,观察2个疗程。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的疼痛强度变化。
疗效评定以疼痛程度减轻2度以上即为显效。
结果: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
(《河北中医》2008年第5期)4.室性早搏(个案):本方加味治疗:患者证属阳虚自汗。
予以本方。
三诊,患者自觉冷汗止,身体轻松,自行再服原方4剂,心悸消失。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新中医》2002年第5期)5.更年期综合征:以本方加减治疗52例,与更年安片治疗42例对照。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桂枝加附子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7枚制附子9g 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注:本方证仅是阳虚而未至亡阳,伤津而未亡血阶段,故方申之附子宜炮用、轻用,不宜生用、重用。
(功效)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主治)主证:恶风,汗出不止,四肢微急,屈伸不利,小溲难。
副证:发热,脉浮或浮大而虚。
(临证加减)1。
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者,本方加当归、通草、细辛效佳。
2.风寒痹痛:用方中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祛寒止痛.并可加麻黄以散寒通阳,黄精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并防桂附之燥。
若寒甚痛剧者,可加制川乌、草乌;下肢痛者加鸡血藤、千年健、怀牛膝;腰背痛重者加川断、狗脊、桑枝、桑寄生;夹湿者加苍术、薏苡仁.3.妇人阳虚崩漏带下:本方加阿胶、车前子、怀山药、艾叶,或合四物汤。
4。
阳虚泄泻:本方加健脾之味,如白扁豆、党参、焦白术、陈皮、怀山药等。
5.痈疽:痈疽虚冷,瘀逐难尽,新肉不长,酌加忍冬藤、皂角刺、当归、川芎、桔梗、没药、乳香、黄芪等。
6.疮疡:寒化内陷,心痞便溏,呕呃昏愦者,酌加丁香、川连、白术、枳壳、柿蒂等。
7.本方治疗鼻衄症:凡遇鼻衄服寒凉止血药不效者,多以本方收效。
其应用标准是:脉微细软芤迟,苔白,溲清为主,若已投寒凉止血剂未效,或反而出血更多者,更为对证;若初起脉数身热,口燥唇焦,并非所宜。
8.治疗表虚出汗症:其中阳虚者重用附子,津伤甚者重用芍药,兼发热则减附子用量。
9。
本方加白术。
治发汗恶风,小便不利或尿意频,四肢关节肿痛,运动不灵活者,名桂枝加术附汤。
[经验方](三)桂枝加附子汤证(20)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第一则:汗证医案患者李某,女,35岁,主诉经常出汗,尤其是局部出汗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经过详细询问和望诊,患者证属“太气汗”证。
治以温经散寒之法,方用桂枝汤合附子粉。
桂枝汤主治表里均实,气机郁塞之证,具有温经解表,宣微阳之功,适用于太阳病初起,少气汗出,胸闷恶风寒中。
而附子粉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均其大寒,温经散气。
服药7剂后,患者的汗症明显好转,且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再次就诊时,汗症已基本消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中医治疗局部汗证的疗效有了更深的认识。
患者刘某,男,40岁,主诉出汗严重,夜间盗汗,伴有头晕头痛,口干咽燥,脾胃不和。
经过望诊和望闻诊断,患者证属“气阴两虚”证。
治以益气养阴,和中固表之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四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主治阴虚火旺,兼有益气生津之功。
四君子汤则主治卫外不固,中焦不健之虚证,具有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之效。
附子理中汤主治中寒伤阳之证,能温中理气,温中健脾。
温经汤则主治寒邪伤阳,温中散寒之证,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汗之功。
连服15剂后,患者的头部汗水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再次就诊时,患者感觉脸色有所红润,手脚不再发冷,证实了中医治疗局部汗证的疗效。
总结:以上三则医案都是中医辨证施治关于局部汗证的经典案例。
这些医案表明,中医治疗局部汗证的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它们为中医治疗局部汗证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医生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
〖方解〗附子辛温,为一有力的温中、祛寒、逐湿药,尚有振奋代谢功能的作用。
无论表里证,若陷于阴证者,多适宜配以本药治之。
桂枝汤是治太阳表虚证者,如陷入表阴证即少阴病,则应加附子以温阳解表。
即桂枝加附子汤为治桂枝汤证而变为少阴证者。
【歌诀】桂枝汤中加附子,加重温阳祛寒力。
太阳已转少阴病,强壮解表是玄机。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解读〗本来是太阳病的桂枝汤证,由于医生误用麻黄汤大发其汗,遂使汗流似漏而不止。
其人恶风,半由于桂枝汤证未解,半由于已陷入阴证(少阴病)。
小便难,是由于汗漏不止、体液大量亡失的结果。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亦是津液亡失、筋肌失和的极虚证候。
以上种种纯属于误治,使太阳表虚证还未解而陷入阴证少阴病,故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按〗桂枝加附子汤为少阴病的发汗剂,本条是说误治可造成本方证,但不因误治而呈现本方证者,临床更为多见。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少阴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恶寒、小便难、四肢微急者。
桂枝汤治太阳病即表阳证,桂枝加附子治少阴病即表阴证,有关太阳病和少阴病的概念,参看六经提纲。
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关节病和风湿病。
如治验:任某,女,33岁,首都机场门诊患者,初诊日期1966年3月25日。
因腰背痛在积水潭医院、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均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
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痛,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
证属在表之阴证,为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制附片1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标签:桂枝加附子汤;汗证;伤寒论
2009年,笔者在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习期间,曾在导师江苏省中医院李七一教授指导下,以桂枝加附子汤成功治验1例重度汗证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已婚,驾驶员,2009年2月9日初诊。
患者嗜烟34年,于2004年因眩晕、心悸被诊为“房颤”,服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之后口服胺碘酮每日0.2 g维持治疗,房颤每月发作1~3次,每次1~2 h缓解。
2008年4月发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停用胺碘酮,改服丙基硫氧嘧啶100 mg,每日3次。
2008年6月起,夜间盗汗,服中药欠效。
1个月后,房颤发作频繁。
2008年8月住院20 d,期间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超声检查示“二尖瓣轻度反流”,停丙基硫氧嘧啶,予地高辛、普罗帕酮治疗,房颤未能控制,盗汗依然,手足汗出尤多。
出院3周后自停全部西药,转服中药至今,但病情未减,又增白昼手足汗出。
刻诊:面色无华,手心湿冷,侧掌片刻见汗水下滴,舌红紫,苔薄少,脉细小数、节律不整。
查:血压13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
近日曾在外院查甲状腺功能正常,超声示“甲状腺右叶小腺瘤”。
西医诊断:房颤,甲状腺腺瘤。
中医诊断:汗证。
辨证:患者年逾五十,又长期嗜烟,耗伤气阴,阻滞气血,致脉律不整,发为房颤。
日久药毒复损正气,气阴更亏,血行瘀滞,营卫失调,自汗盗汗,久治不愈。
脉细小数、节律不整、舌红紫、苔薄少,亦气阴两虚、血行不畅之象。
治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以血府逐瘀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生地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5 g,醋柴胡5 g,黄芪10 g,白术10 g,防风5 g,枳壳10 g,牛膝20 g,浮小麦30 g,甘草5 g。
每日1剂,水煎服。
另服美托洛尔6.25 mg,2次/d;华法林1.25 mg,1次/d。
2009年3月5日二诊:服上方17剂后,手足汗出减少,已无汗水下滴,阵发烘热,前胸盗汗。
心率92次/min、房颤律,舌红紫,苔薄少,脉细结。
查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5。
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以益气养阴为主。
处方:太子参10 g,麦冬10 g,炙五味子5 g,生地黄10 g,山萸肉10 g,山药30 g,牡丹皮10 g,茯苓10 g,泽泻10 g,赤芍10 g,当归10 g,糯稻根30 g,浮小麦30 g。
继服10剂。
西药加倍。
2009年5月15日三诊:身汗止,守方续服42剂,汗未复出,但现便溏、日行1~2次,遂停药。
10 d后大便正常,然入晚手心、前胸汗出,白昼手足汗出湿冷,舌黯红,苔薄少,脉细结。
此乃阴阳失调,血行瘀滞,治宜益气养阴、温阳活血、清解郁热并进,方拟生脉散合二仙汤、栀子豉汤加减:太子参10 g,麦冬10 g,炙五味子5 g,淫羊藿10 g,仙茅10 g,知母10 g,泽泻10 g,炒黄柏5 g,赤芍、白芍各10 g,山萸肉10 g,焦栀子10 g,淡豆豉10 g。
继服7剂。
2009年5有23日四诊:手足汗出明显好转,午夜后仍有胸汗、头汗,右上齿龈红肿轻痛,右颊黏膜见一溃疡点,舌脉同前,予生脉散合桂枝加附子汤、玉女煎出入。
处方:太子参10 g,麦冬10 g,炙五味子5 g,桂枝5 g,熟附子5 g,赤芍、白芍各10 g,知母10 g,牛膝20 g,石膏(先煎)10 g,焦栀子10 g,淡豆豉10 g,大枣10 g,甘草5 g。
继服3剂。
2009年5有28日五诊:齿龈红肿疼痛已除,右颊黏膜溃疡疼痛亦轻,手汗已微,手掌温暖,惟头部、胸背汗出加重,湿发湿衣。
心率82次/min、房颤律,舌红,苔少,脉细结,查INR 1.92,上方去石膏、焦栀子、淡豆豉,加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30 g,牡丹皮10 g。
继服5剂。
2009年6有6日六诊:汗出渐止,惟起床时前额稍有汗出,晨起口干苦,怕冷,舌黯红,苔薄白,脉细结。
守方出入:太子参20 g,麦冬10 g,炙五味子5 g,黄芪10 g,桂枝5 g,熟附子5 g,赤芍、白芍各10 g,炒知母、炒黄柏各10 g,炒白术10 g,防风5 g,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30 g,牡丹皮10 g,大枣10 g,甘草5 g。
继服21剂后,汗出全止,偶有手冷。
查血压110/80 mm Hg,心率84次/min、房颤律。
INR 2.93。
守方加减间断服用,至冬季改予膏方调理。
2010年3月和2011年3月又有肢冷汗出,程度均较前为轻,复予桂枝加附子汤、生脉散、四君子汤或玉屏风散合方,前后服用1个月左右,汗止肢温,随访至2013年5月,病情稳定,面色较前红润,舌淡红,苔薄白,形体渐丰,精神亦振。
患者每月复诊1次,坚持服用美托洛尔、华法林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冬季服用膏方调理,以巩固疗效。
按:《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脏化液,心为汗。
”指明心与汗出关系最密切。
本案患者久患房颤,汗出始于服胺碘酮导致药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之后,然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汗出不止,且愈益加重,起初仅为盗汗,后自汗盗汗并重,中西药治疗罔效。
前人有“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之论,初诊时据其舌红紫、苔薄少、脉细小数、节律不整,辨为气阴两虚、血行瘀滞,予血府逐瘀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益气养阴、活血通脉,药后手足汗出减少,阵发烘热,前胸盗汗,舌仍红黯,苔薄少,脉细结,思此为阴虚盗汗,故转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始服汗止,因便溏停药10 d后大便正常,自汗盗汗又作,白昼手足湿冷。
思此为阴阳失调,血行瘀滞,取生脉散合二仙汤、栀子豉汤益气养阴、温阳活血、清解郁热并进。
并向导师李七一教授请教。
师曰:“此阴阳两虚之候,当燮理阴阳,仲景有桂枝加附子汤治漏汗不止可试用之。
”此时患者虽适值齿龈红肿、颊黏膜溃疡疼痛,仍予桂枝加附子汤合生脉散、玉女煎、栀子豉汤出入。
3剂后齿龈肿痛除,黏膜溃疡亦轻,手汗已微,惟头部胸背汗出加重,故守方去石膏、栀子、淡豆豉,加煅龙骨、煅牡蛎、牡丹皮。
服5剂后,汗出渐止,惟起床时前额稍有汗出,病见转机,续予生脉散合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出入。
3周后汗出全止,之后间断服药以图巩固疗效,冬季以此方为基础配成膏方善后。
2 讨论
本案患者久患房颤,心排血量下降,当为阴阳两虚,气血失调。
初治盗汗,可能前医亦囿于“阴虚盗汗”之说,予养阴敛汗之治,未能顾及阳气,致阳气重伤,无力固摄,盗汗未止又增自汗。
笔者初诊时亦未能从“面色无华,手心湿冷,汗水下滴”中悟出阳虚之真谛,但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治。
二诊因其“阵发烘热,前胸盗汗,舌仍红黯,苔薄少”,转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从“阴虚盗汗”论治,始服汗止,继服便溏,停药后大便正常,自汗盗汗又作,白昼手足湿冷,方悟阴阳两虚之可能,加入二仙汤以温阳,又虑其前胸盗汗、舌红为主,恐有胸膈郁热,合栀子豉汤以清宣郁热。
经李师点拨,方以仲景桂枝加附子汤为主固阳敛汗,终于病得转机,渐入坦途。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此乃太阳病汗不得法,汗出不止,导致阴阳两伤,而表证未解,仲景予桂枝加附子汤治之。
方中桂枝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散外感风邪,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共为君药;白芍为臣,益阴敛营,桂枝、白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调和营卫,相须为用,相辅相成;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两药相合还可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并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白芍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全方合用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扶阳固表,通过固阳以摄阴,所谓“有形之阴液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
汗液不再丢失,阴分自能保全,且阳生则阴长。
本案患者初用桂枝加附子汤时,适逢齿龈红肿、颊黏膜溃疡疼痛,故与养阴清热之剂并用,3剂后诸恙均减,惟头部胸背汗出加重,湿发湿衣,舌质红,苔少,遂去石膏、栀子、淡豆豉,加煅龙骨、煅牡蛎、牡丹皮以加强固摄之力,终于汗出渐止。
之后虽有2次汗出发作,但程度较轻,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味均在短期内获效。
患者目前除汗止肢温形丰外,舌质亦由红转淡红,苔由少转薄白。
所谓“固阳以摄阴”,诚不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