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二分急救八分康复,说说中风的中医治疗--访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张晖

二分急救八分康复,说说中风的中医治疗--访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张晖

专家访谈接受了来访,张主任首先介绍说:中医提倡整体观,注重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和平衡,中医对中风的治疗康复有独特优势。

在治疗中风的同时,还注重身体其他器官机能的调理,而身体器官机能调理平衡后,又可促进中风的治疗与康复。

好些中风患者经中医治疗后,往往会惊喜地发现不仅中风得到临床治愈或者各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不知不觉中身体器官其他方面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近几年有许多研究表明:中医和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能够更有效改善中风病情,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致残率。

2018年出台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纳入了一段“中医中药治疗”的论述,这在中国急诊疾病共识中尚属首次。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现状,以及中医药在这个领域具有独到疗效这一事实。

目前,中医院脑病科对中风的治疗基本遵循“一突出、二介入、四结合”的原则。

“一突出”:突出中医特色;“二介入”:中风早期康复介入、脑血管造影与支架成形术介入检查治疗;“四结合”: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急救与康复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相结合。

一个急性中风病人从急诊接诊到快速完善相应检查到送入病房进行救治,从医院相关科室层面建立一个完善而全面的绿色通道,最大化地抢时间救治病人。

张主任告诉我们,中风康复强调3个原则:早期、持续、正确。

“早期”即只要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正常)平稳在48小时以上,经综合评估无禁忌后,就应立即进行康复治疗。

发病后的1~3个月,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

“持续”是指患者对康复治疗要有毅力和耐心。

原则上三个月以内为最佳时间,半年以内可恢复。

但是医学没有绝对化,总会有个体差异,临床上经常会有超过半年以上的病人坚持康复,症状还或多或少的得到改善。

所以只要坚持长期康复治疗,总会有奇迹出现。

“正确”是指康复并不是简单的伸伸胳膊踢踢腿,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理疗、器械锻中风发生后,前期抢救很重要,首先要让人活下来。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中西医病名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中风病TCD:BNG080。

2、西医病名诊断:脑梗死ICD-10:I63.900。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日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l)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II级。

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编码为:A07.01.01.05 )西医病名:脑梗塞后遗症(编码为:I69.300)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 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经典【文献摘要】《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中风恢复期中医治疗

中风恢复期中医治疗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治 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穴 位:内关、人中、极泉、尺泽、 委中、 三 阴交、足三里。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针刺操作: 以针刺为主,补泻兼施。内关用捻转泻 法行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 插补法;刺极泉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 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 以患者上肢麻胀或抽动为度;尺泽、委中 直刺,提插泻法,以肢体抽动为度。
平刺入头皮,快速捻转,同时让病人活动患 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两侧胸腔区 对侧血管舒缩区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注意事项

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多进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LOGO
预防与调护 预防:
LOGO
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 偏瘫特有的异常运动模式:上肢的屈肌
和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的肌痉挛模式。
两周后, 始恢复, 痉挛始现, 急性期, 无随意活 约两周内, 动,以共 患肢呈弛 同活动、 缓性瘫痪。 联合反应 锥体束休 为主 克所致。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风阳上扰(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阴虚风动证(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 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 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 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医药治疗老年中风后遗症

中医药治疗老年中风后遗症

【 Ke y wo r d s ] T C M; S r t o k e ; T r e a t me n t
d o i : 1 0 . 3 9 6 9 8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0 8 . 0 4 3
老年人 中风后多 留有肢体语 言功能障碍 ,行动迟缓 ,大脑 反 应迟钝 ,记忆力减退 ,患肢 浮肿 ,生活质量严 重下降,甚 则 生活不能 自理 ,常需多人 照料 。对于 中风后遗症 临床 治疗 多已 康 复训练为主 ,临床药物 治疗 效果 不明显。笔者临床 以口服 中
C J C M 中医临床研究 2 0 1 3年第 5卷 第 8期
. . 7 5 . .
中 医 药 治 疗 老 年 中 风 后 遗 症
T r e a t i n g s e n i l e s t r o k e s e q u e l a e i n TC M
苏 海 燕
脾健脾 , 配合茯苓 、山药有 健脾利湿之效 。 黄芪有清除 自由基 , 抑制血小板 聚集 ,改善微循环 ,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 病案举例 :患者 甲,男 7 5岁 ,1 年 前因急性脑梗死于当地 医院治疗 ,治疗 后遗 留左侧肢体功能障碍 ,言语不清 ,近 日出 现 左上下肢肿胀 ,乏力 ,痰多 ,活动无力 ,活动后气短 ,纳差 , 舌质淡胖有齿痕 , 苔 白腻 ,脉滑 。 查体 :心率 8 O次/ mi n , 律齐 , 无病理性杂音 。左上下肢肌力 3级 ,肌张力增强 。左侧病 理反 射 阳性 。据其症舌脉表现辨证 :脾 虚湿盛,痰湿阻络 。治则 : 健 脾化湿 。方药 :黄芪 2 0 g ,白术 1 5 g ,茯苓 1 5 g ,陈皮 1 2 g ,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㈠.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㈡.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2.疾病分期⑴.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⑵.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⑶.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⑴.风火上扰证⑵.痰瘀阻络证⑶.痰热腑实证⑷.阴虚风动证⑸.气虚血瘀证㈢.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㈣.标准住院日为≤28天。

㈤.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㈥.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㈦.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⑵.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⑶.凝血功能。

⑷.心电图。

⑸.胸部透视或X线片。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相关内容
常见证候要点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 护理难点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
摩廉泉、哑门、承浆、 通里等穴,以促进语 言功能恢复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吞咽困难 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
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 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便秘
1.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为慢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 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 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 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 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 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 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 (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 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1] 隈家巾氍莼管理鼹齄辩急症秘研象。串箴媾辨涯诊蕺标穗(斌姆) cJ].北京中医药太学学报,1996。19(1);ss—s6. [2] 粱文慧.地黄饮予裔补阳还五汤加躐治疗出血性中风后遗拣45例 [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14):38. [33雾惹玲,了嚣,扬继文,惩盘纯裹法程毽斑牲孛褒治疗书的绺攫 &3.嚣建孛医,2005,27(2):l毒3一i45, C4】壬左.益气养瞬添斑法论潘出血性审飙U】.上海中医蕊祭窳,
端85%。
斑恢笈期及后遗症期缺麓有特色的翻露针对牲麴治疗,不剥予 霹瑟黪深天醑突。褒今嚣砖孛藏蠢遗症鹣研究孛,瘟器量将其分 剐鞭究.为晒来俸出黧蓬礁酶摇号l。治疗上除了蛰陋还纛汤黔 其他方剂都缺乏各镦的热呜和研究,即使是补阳还五汤,墩束能 实现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缺乏公信力。 在辫涯用药上,多数医家郝侧重予落趣纯瘀,瑶方以朴簸还 轰溪勰蘸詹多,在其德瀣法上蔌乏磷究鞠锱薪,醢瘩主曩弓l起孛 风涤法静焉盎往瘀鹣懋缀定式,荠辣杀了爨盘经孛风与映搬性 中风饿复期和后遗疵期治疗的差异性,程过分强调两者急性期 后治疗上共性的同时。低估了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癜期治 疗上的特殊性。本文始纳的李卜鹭化痰棱瘀法、祛风化痰遥络法、 蠡气养瓣洼、养盎溪魁法,骚素主觳掇承本痍羧替篝、益气、舞 弱、养巍为挟正之法I祛城、潜疆、纯褒、纯痰为甓郛之法。矮应进 一步研究扩充其内涌。而对出血性中风使用频率较高的搬参、 葛檄、兰七,蒲黄、茜蕈,当归、鸡血藤、丹参等药物,其作用机制 及功效应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2006,40(9):1_2.
4与脑梗死恢瓶期凝后遗症比较 4.1病因病规穷迸的差别韦棱梅c19】对缺盘中风中鞭辨证进 行了墓缝,获巍瘀巍痔匿薤辕是嚣穿谈盔孛嚣病蓬器戆寒瓣基 本瘸撬,孬弓}莛嬲搬的病因病撬,嗣煞以气虚致瘀颡痰瘀蠢结学 说较为普遍。与出疵中风常见的气阴亏虚,血瘀阻络诚相比,礴 衡突出的不同点禚乎,缺血中风侧谶气虚,出血中风侧煎阴虚。 4+2辨证翊药方薅瓣差别挫少斌£帮]以蛊拟活血化瓣通络汤 渝疗瑟茬琵藏瘸巍瑟遗症2s饲,努惩毒霆、翅萼、赤愁、生邃,建 串朦、建茏、矮蚣、撞}擎,桃仁、红蓖、永蛭、±元、黄甍、幢摹等,醚 梗死患者用原方,麟出血患者则加用三七。梁东勇一“:研究虫类 骑在中风后遗症巾的临床疗效中指出,缺血性脑卒中岛出血性 脑牮中所致的后遗藏均可运用虫党药物,但在药物配憾时,两者 斑嚣裂辩待,对翁者建黧重蓥气葬弱之瑟,嚣鑫者痉袭囊类药豹 基礁上配基盘纛慈,魏茜蕈、慧羹等。麓蓦毒等疆2{惩教母努孕 黼篓汤治疗中风腊遣症48例,方用券芍、丹参、益母蕈、桃仁、赤 石脂、炒荆芥、三兰梭、莪术、当归、党绺,瓜蒌、川芎、石黼蒲,出血 性脑卒中所致后遗瘫加莲草、蒲黄;缺血性籀卒中所散去赤石 麟、炒熬莽,黧璃巍蘩,重臻党参。德瘫囊等扫3j蔫愈飙汤治疗孛 斑詹透症49裁。方瑶生黄莛、妥参、警努、j{|芎、撬£、纛芍,秀 发、牛膝、红花、舭竭、地龙、鸡血藤,泽兰。出血中风加黄芩、炒

中医介入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研究

中医介入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研究
气 虚偏 重 ,重 用 黄 芪 ,加 党 参 、 自 术 ;痰 湿 较 重 ,加 半 夏 、天
组 中病 程< 个 月 , 效 率 7 . % , 程 < 1 显 54 病 4 3个 月 显 效 率 6 .2 , 8 % 4 病程< 6个 月 显效 率 4 . %,病程 < 年 显 效率 2 % 。治 疗 组 平 44 4 1 5 均 R dt 的 可 信 区 间 为 05 ~ 0 3 此 可 信 区 间不 包 括 对 照 组 ii值 . 6 . , 6
.7 2. . 瓜 萎 宽 胸 利 气 ,化 痰 散 结 ;陈 皮 理 气 健 脾 ,燥 湿 化 痰 ,使 脾 健 痰 无 由 生 ;佐 以桂 枝 、桃 仁 , 桂枝 通 阳化 气 ,鼓 舞 气 血 生长 , 增 强补 血 养 心 之 效 ,桃 仁 入 血 分 ,可 行 气 活 血 ,祛瘀 止痛 ,润 燥 滑 肠 ,可 解 胸 巾瘀 血 疼 痛 ,使 以 炙 草 调 和 诸 药 。全 方 共 奏
者 的功能恢复和提 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针对 中风病恢 复期及后遗症期 的病理特 点,充分发挥 中 医药的治疗优 势,通过以中 药内服为主 ,针 灸、按摩 、功能锻炼为辅的综合治疗 ,使 中风患者康复水平得到 了提 高。
【 键 词 】 中风 : 中 医 治 疗 ; 临床 ;后 遗症 关
2 结

治 疗 组 临 床 疗 效 总 有 效 率 为 9 .%, 对 照 组 临 床 疗 效 总 00 有 效 率 为 6 %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 见 67 尸 O 5, 0
表 1 。
表 1 两 组治疗 后 临床疗 效 比较 ( ) 例
益气强 心、逐瘀 化痰 降浊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l证实 ,党参 能 6 J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最新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1]

最新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1]

精品文档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①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 1 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 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2.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① 发病急骤。

②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③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④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⑤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⑥CT应作为首选检查。

⑦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3. 脑出血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④多有高血压病史。

⑤CT 应作为首选检查。

⑥腰穿脑脊液多为血性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4. 脑梗塞: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 (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 滞),血(血瘀)----六端
整理ppt
三、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二)病证鉴别 (三)相关检查
整理ppt
(一)诊断依据
1、具有突见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 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 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整理ppt
中经络--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手足心热、突然 手指瞤动,偏身麻木,舌质红,苔少或 腻,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 瘀阻脑脉。
整理ppt
中经络--阴虚风动证
治 以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宜 镇肝息风汤 加减。常用白芍、天冬、玄参滋阴柔肝息 风;龙骨、牡蛎代赭石等镇肝潜阳;牛膝、 当归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天麻、钩藤平 肝息风。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 竹沥清热化痰;阴虚阳亢,肝火偏旺,心 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中经: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 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 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蹇或不语者。
整理ppt
辨闭证、脱证
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 强痉,分为阳闭、阴闭。
阳闭,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 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
脱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 软,手撒肢冷汗出,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为危候。
整理ppt
(二)治疗原则
中经络常用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症轻者可能无昏仆而仅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
整理ppt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内伤积损 2、劳欲过度 3、饮食不节 4、情志所伤 5、气虚邪中
整理ppt
(二) 病机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 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
整理ppt
中经络--风痰入络证
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用真方白丸子 加减。方中常用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 化痰;天麻、全蝎息风通络;当归、白芍、 鸡血藤养血祛风。语言不清者,加菖蒲、 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 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 芍等活血化瘀。
整理ppt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整理ppt
(一)辨证要点
辨中络、中经、中腑、中脏 中脏腑辨闭证、脱证 闭证当辨阳闭与阴闭 辨病期
急性期: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可至一个月。 恢复期: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整理ppt
辨中络、中经、中腑、中脏
中络: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 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者。
风痰入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 减。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 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络证
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蹇,肌肤不仁, 手足麻木,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 等症,舌苔薄白,脉弦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 气血闭阻。
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 先兆症。
多急性起病,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整理ppt
(二)病证鉴别
1.与口僻鉴别 俗称吊线风,主要症 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 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 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 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 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 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 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5.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 力,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 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 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 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于后遗症期由废 用所致。
整理ppt
(三)相关检查
脑脊液检查 眼底检查 颅脑CT MRI
整理ppt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
闭证:豁痰开窍,通腑泄热 脱证:救阳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神开窍和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息风,化痰祛 瘀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
整理ppt
(三)证治分类
1.中经络 2.中脏腑 3.恢复期 4 .补阳还五汤加减32项
整理ppt
中经络
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其病位浅,病情轻,不伴意识障碍。
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尿少便干、头晕 头痛,耳鸣目眩,舌质红绛苔黄,脉弦 数。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上冲 犯脑。
整理ppt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治 以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以 天麻钩藤饮 加减。常以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珍珠母、 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宣热; 黄芩、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 气血下行。如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 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 角、夏枯草以清肝息风;腿足重滞,加杜 仲、寄生补益肝肾。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 中医药治疗
整理ppt
主要内容
一、中风的概念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中风后遗症中医药诊疗方案的研究 六、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研究进展 七、中风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八、中风病的西医认识
整理ppt
一、中风的概念
中医认为,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 一种疾病 。
整理ppt
2.与痫病鉴别 都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 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 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 居多。
3.与厥病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 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利等症。
整理ppt
4.与痉病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 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 神昏,但多出现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 遂、口舌歪斜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