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人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2.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髙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及过程。
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新课导入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
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明朝的灭亡。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板书课题)课程讲授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结合图片内容,阅读课本84页第1自然段,归纳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学生找到即可举手发言):⑴皇帝:沉迷享乐,属于朝政;⑵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⑶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教师:想一想:政治如此腐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读图,简要描述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情和生活状况?2.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结果)教师过渡语: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底层人民家破人亡,阶级矛盾一触即发。
想一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628年陕北大旱“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陕西通志》农民阶级在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能怎么办!难道继续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榨,直到饿死、困死?学生:反抗;起义;推翻腐败的明朝政府……引出:明末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本课难点)⑴陕北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⑵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2.起义经过陕北起义→进军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克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克北京1644年→明朝灭亡3.探究问题⑴阅读课文85页“人物描写”,找出李自成个人具备的优点?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英勇善战⑵阅读课文86页“材料研读”并回答: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②军纪严明,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③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④明末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严重,朝廷赋税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目标2: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探究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目标3: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说出农民起义的经过;目标4:梳理归纳满洲兴起的历史,并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视频素材—明朝的工商业发达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
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中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表现,李自成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的的基本史实。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阅读材料及教材相关史事,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1)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②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小组合作探究:“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因果关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造成了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目标导学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根据材料,你认为明朝末期的社会状况、原因及结果如何?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小结:状况:明朝末期,陕北大旱,官府、地主照旧催逼租税,造成大范围饥荒。
原因: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自然灾害。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明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以及农民起义等情况,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清朝的建立和早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有一定掌握。
但对于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还缺乏全面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表象现象中看到本质问题,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事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2.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包括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等。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包括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等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掌握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等基本知识。
2.难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深远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等基本知识。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等基本知识。
2.历史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的原因。
2.呈现(15分钟)讲解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和深远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明朝灭亡的原因和深远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明朝的死亡》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明朝的兴起和繁荣时期。
2. 掌握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3. 分析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明朝的兴起和繁荣时期1. 明朝的建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建立者是朱元璋。
2. 明朝的繁荣:明朝的初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科技进步,国力壮大,对外交往频繁,国际地位崇高。
二、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1. 内忧: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太监专权,官员贪污腐化,社会动荡不安。
2. 外患:明朝后期,农民起义频发,蒙古、女真等民族入侵,国力衰弱,无力抵御外敌。
三、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社会动荡:明朝死亡后,中国陷入长期的战乱和动荡,社会秩序丧失。
2. 文化传承:明朝的文化传统在死亡后得到延续,影响深遥。
3. 历史反思:明朝的死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引发了对中国传统社会体制的思考和探索。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明朝的兴起和繁荣时期,总结明朝的成就和特点。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3.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就明朝死亡的影响展开辩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导学作业:1.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总结明朝的兴衰和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钻研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明朝死亡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钻研,并撰写一份钻研报告。
这样,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明朝的兴起和繁荣时期,深入掌握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分析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升历史进修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认识。
愿本次导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灭亡(同步导学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概况,理解李自成起义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
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
3.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史实。
【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基础梳理】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合作探究】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1)材料中的明神宗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还有哪些表现。
(2)明朝中后期朝政的混乱有什么危害?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基础梳理】1.背景(1)________,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________北部一带连年大旱,无法生活下去的农民纷纷起义,反抗黑暗的朝廷统治。
(3)________的起义队伍发展迅速,成为主力军。
2.过程(1)提出口号: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______”的口号。
(2)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3)救济贫民:李自成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迅速发展:李自成起义军作战英勇,并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纵横于________、________等10余省。
(5)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___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
3.结果: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________,明朝末帝________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合作探究】【探究归纳】明朝中后期,君主不理政事,宦官专权,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朝政陷入混乱,宰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导学案--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导学案班级:姓名:座位号: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朝灭亡的史实;2,掌握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史实;3,了解清兵入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统治腐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得民心者的天下的意识,认识到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学习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清军入关。
【学习难点】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学习过程】(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政治。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不断下降。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越来越严重(根本原因);阶级矛盾;自然灾害(干旱)严重。
2、过程:(1)人物: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
其中,的军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口号:“”(3)高潮: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建立政权,国号。
3、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入北京,皇帝自缢身亡,标志统治长达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地区的族不断发展壮大。
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
2、清朝的建立努尔哈赤死后,继位,1635年改族名为,年,改国号为。
3、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的明军将领降清,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最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入关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明末农民起义(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背景:(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②皇室内部(),纷争不休。
③大臣们(),争权夺利。
④各级官员(),盘剥百姓。
⑤()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明朝末年政治更加腐败,加上()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异常尖锐。
2.概况: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口号,于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1644年4月,攻占北京,()自杀,明朝灭亡。
(二)探究思考:1.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2.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二.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2.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3.1644年,明朝灭亡后,山海关明军将领()降清,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并最终走向失败,清军由此入主中原。
(二)合作交流:1.清朝是由那个少数民族建立的?2.清军是如何入关的?三.课堂小结: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
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以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本课知识网络结构:概况:李自成起义——明灭亡明朝的灭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金皇太极改国号“清”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图片识记:巩固检测:1.曾经连续20 多年不上朝的明朝皇帝是( )A.朱元璋B.明成祖C.明神宗D.崇祯帝2.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是( )A.张楚政权B.大齐政权C.大西政权D.大顺政权3.满洲前后建立的政权有( )①元②金③后金④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清太祖努尔哈赤B.清太宗皇太极C.清世祖福临D.清圣祖玄烨5.清军人关的决定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郾城大捷C.山海关之战D.台州九捷6.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D.均田免赋7.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多尔衮D.康熙帝8.在中国的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A.藏族、回族B.蒙古族、女真族C.党项族、契丹族D.壮族、维吾尔族9.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②都曾经定都在北京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名师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概况。
2、掌握李自成起义和明朝灭亡的史实。
3、掌握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的情况。
4、认识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满洲的兴起。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
【自主学习】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表现:皇帝多是,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________越发严重,深重,朝廷不断,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____________异常尖锐。
广大农民纷纷,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起义过程(1) 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起义军,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4)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___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
3.结果:________年4月,李自成攻占__________,明朝末帝自缢。
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不断发展壮大。
2.清朝的建立: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史称后金。
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3.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的军队,将其打败。
【合作探究】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等历史事件,阐述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紧凑,通过插图、资料卡等形式,生动展现了明朝灭亡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和过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课堂和教材,对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教学内容清晰、生动。
2.历史资料: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3.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明朝灭亡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具体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学案
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酒叙华年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深刻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3.知道清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学习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学习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明代,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
2.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兼并_______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__________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尖锐。
4.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____________”的口号。
5.1644年,李自成在________立政权,国号________。
6. 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自缢,明朝统治被推翻。
7.1616年,__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史称后金。
8.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9.________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二、合作探究在历史长河中,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却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走向灭亡。
你知道明朝的灭亡有哪些原因吗?三、练习巩固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酒叙华年导学案1.据史书记载:“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内纵情享乐,四处游玩;明熹宗爱好木工,整天沉迷木作,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打理;万历皇帝在位48年,竟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从材料中你得出的信息是()A.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缓慢B.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C.皇室内部钩心斗角D.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2.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在西安建立政权,政权名称是( )A.大通B.大利C.大顺D.大西3.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针对的是( )A.宦官专权B.官员贪赃枉法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4.如果为努尔哈赤写一本传记,下列哪一史料不能作为参考( )A.统一女真各部B.建立后金政权C.与明军交战,接连取胜D.改族名为满洲5.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含答案)
魏忠贤——古今第一宦官魏忠贤(1568年-1627年),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滦南)人。
出身于市井无赖,父母为街头杂耍艺人或小手工业者,好赌成性,曾卖掉自己的女儿作为赌债。
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
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太监宫女之间的婚配)。
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
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年号天启。
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自为之”。
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
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一:背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1)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导致政事乏力。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政治日益腐败。
2、朝政混乱,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动荡不安。
(1)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过程: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背景:(1)明末,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2)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学案
第四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重点难点】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策略及其影响。
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与“均田免粮”口号的分析。
【自主学习指导】本节课重点掌握好明末的社会状况,从而认知“均田免粮”提出的必要性。
同时,对于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几个时间点及对应的时间要记忆牢固。
【学习过程】(一)学习活动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概括出明朝中后期的统治表现。
(基础知识:背诵)明朝中后期经济虽然有明显的发展,但是:⑴政治腐败,朝政混乱——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⑵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⑶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二)学习活动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统治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分析概括回答以下探究问题:★探究问题1: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本节重点;背诵)⑴陕北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⑵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探究问题2:李自成起义的口号,建立政权的时间、地点及政权名称。
明朝灭亡的时间。
(基础知识:背诵)均田免粮;1644,西安,大顺。
1644年。
★【探究学习】通过以上两个学习活动,分析概括指出:李自成起义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
(本节难点;背诵)答案提示:(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三)学习活动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概括出:后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国号。
1616年,努尔哈赤,大金。
☆探究问题2:指出清朝建立的时间,说出建立者。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整体构建】【我的困惑】【随堂检测】1.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7课,教材通过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两个部分,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设置了“思考点”和“历史资料”,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級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明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但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过程,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过程,明朝灭亡的原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历史资料。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繁荣景象,然后引出明朝灭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然后呈现清军入关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让学生明白明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资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深刻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3.知道清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学习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
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自主学习:1.明代,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
2.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兼并_______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__________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尖锐。
4.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____________”的口号。
5.1644年,李自成在________立政权,国号________。
6. 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自缢,明朝统治被推翻。
7.1616年,__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史称后金。
8.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9.________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合作探究:(1)材料中的“闯王”指的是谁?“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2)“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3)“闯王”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课堂小结:◆达标检测1.据史书记载:“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内纵情享乐,四处游玩;明熹宗爱好木工,整天沉迷木作,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打理;万历皇帝在位48年,竟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设计】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
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明朝的灭亡”。
本课由“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构成,
主要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经过。
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时
1课时
明朝的灭亡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动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过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皇太极改国号清 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失败
政治:日益腐败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教后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明末农民起义和明亡清兴的过程,通过对明末农民起义的探讨学习,了解明末政治腐败的严重危害,知道农民战争对于明代封建秩序产生了猛烈地冲击与破坏。
继立的清王朝以明亡为借鉴,革除了明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弊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措施,由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需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补充人物相关知识: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吴三桂、袁崇焕
丰富学生的知
识,增加学生
的学习兴趣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A组(巩固学习)
二、材料题:B组(拓展学习)
【2.板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死亡》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2. 分析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沉思历史教训,防止重蹈覆辙。
导学内容:在导学活动中,我们将进修明朝的死亡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熟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导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与明朝有关的视频,引发同砚对明朝历史的爱好。
2. 导入问题:你知道明朝是如何死亡的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的死亡?3. 进修明朝的兴衰史,了解明朝死亡的原因:可分为内忧和外患两方面进行讲解,如内忧方面包括太监专权、太监政变、官员贪污腐败等;外患则是指明朝面临的战争、自然灾难等问题。
4. 分组谈论:将同砚分成几组,让他们分析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找出进修历史的启迪。
5. 小结:总结明朝的死亡原因和影响,并向同砚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历史中吸收智慧,防止重蹈覆辙。
6. 课后作业:让同砚就“如何防止历史的重演”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沉思,并撰写一篇文章或演讲稿。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砚将更加深刻地熟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明白历史教训对我们的启迪意义,以防止历史的重演。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明朝的兴起与衰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精通明朝死亡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3.分析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明朝的兴起与衰落1.明朝的兴起:明朝由朱元璋创建,经过洪武、永乐、嘉靖等时期的茂盛进步,国力达到巅峰。
2.明朝的衰落: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加剧,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导致明朝走向死亡。
二、明朝死亡的原因和过程1.内忧:明朝后期太监专权、东林党争、农夫起义等内部冲突不息加剧。
2.外患:明朝后期遭遇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身亡。
3.分析明朝死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导学步骤:1.导入:通过谈论明朝的兴起和衰落现象,引出明朝死亡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2.进修:同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明朝死亡的详尽状况。
3.谈论:分组谈论明朝死亡的内忧外患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进行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教学目标1、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族入主中原等基本史实。
2、明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与农民起义爆发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升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
3、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基本史实。
4、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受阶级的局限,农民起义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朝末年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课前引言教师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首歌谣中的“闯王”是谁,你知道吗?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里的闯王就是李自成。
至于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
我们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讲授新课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材料明朝初期的君主都能很好掌控内外廷辅政系统的,保障整个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平稳……但是明末的几任君王要么消极怠政(如万历帝);要么顽劣不堪(如天启帝);要么暴虐嗜杀(如崇祯帝),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中央政府权利运行的平衡。
——张磊:《明朝两大辅政系统对于明朝灭亡的影响》材料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力、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总之,党派斗争始终贯穿于明朝后期,使本已风雨飘摇、日暮西山的明王朝更加岌岌可危。
——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和教材,你认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参考答案:皇帝无力掌控君权,疏于朝政;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党派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明中后期,明朝的政治逐渐衰败。
首先是皇帝不理朝政,沉迷享乐。
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后期崇信道教,痴迷炼丹;明神宗(万历皇帝)因与内阁大臣发生争执,索性不再上朝,创造了28年不与大臣见面的记录;明熹宗(天启皇帝)沉浸于木工活,重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黑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深刻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
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
3、知道清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学习重点】
1、明末的腐败政治。
2、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代期,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兼并_______ 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
1644年,李自成在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 年4月,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
(2)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二、合作探究
1、(课本p86)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2、P87 课后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 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3、在历史长河中,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却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走向灭亡。
你知道明朝的灭亡有哪些原因吗?
三、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据史书记载:“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内纵情享乐,四处游玩;明熹宗爱好木工,整天沉迷木作,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打理;万历皇帝在位 48 年,竟有 20 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从材料中你得出
的信息是()
A.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
C.皇室内部钩心斗角
D.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纵横于河南、湖广等 10 余省, 1644 在西安建立政权,政权名称是 ( )
A. 大通
B. 大利
C. 大顺
D.大西
3、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针对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官员贪赃枉法
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
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
4、如果为努尔哈赤写一本传记,下列哪一史料不能作为参考( )
A. 统一女真各部
B. 建立后金政权
C.与明军交战,接连取胜
D.改族名为满洲
5、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D.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6、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7、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这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
A.1616 年,努尔哈赤
B.1636 年,皇太极
C.1405 年,郑和
D.1644 年,李自成
8、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 政治腐败严重,朝政混乱
B.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C.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
D.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二)辨析说理题
小明同学和爸爸都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
有一次父子俩以明末农民起义展开了讨论。
小明同学说:“1644年,多尔衮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了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入城内,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清军推翻了。
”
小历爸爸说:“你的看法是错误的,当时率领清军攻打北京城的是皇太极,不是多尔衮。
”
请问,他们看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季北略》
〈材料二〉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孓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
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
——康熙
(1)材料一反映了哪朝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2)材料一中“闯王”指的是谁?他进入中原后,提出什么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材料二中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中,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
(4)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中后皇室大臣们
2、法纪土地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1)财政危机阶级(2)陕西北部一带
2、(1)均田免赋北京(2)1644 崇祯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1)努尔哈赤后金(2)皇太极
2、吴三桂山海关
二、合作探究
1、答: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2、答: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地,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3、答:(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沉迷享乐,这直接导致朝政混乱,贪腐成风,阶级矛盾尖锐。
(2)农民反抗:自明朝中期以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民8、间反抗不断。
到了后期,就形成了以李自成为首的较大的农民起义军,直接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3)后金崛起:后金政权以及后来的清朝,不断与明朝交战并占据上风,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三、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B
2、 C
3、 C
4、D
5、D
6、B
7、 B
8、D
(二)辨析说理题
他们的看法都是错误,或者他们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理由一: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是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的。
理由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被清军打败,清朝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三)材料题
(1)明末。
农民起义。
(2)李自成。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3)原因:用兵致使国家财力、兵力衰竭;赋税繁重,民心离散;李自成借机发展壮大。
目的:吸取明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4)根本原因是明朝腐朽的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