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合集下载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汝州市委政法委邓宗涛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政法机关的第一要务。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决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政法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充分发挥政法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在此,我就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要确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政法工作如何为大局服务谈几点学习体会,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维,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是解决政法工作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事务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共同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政法机关是执行国家法律的专门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重要的实践者和推动力量,必须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方向,自觉为完成社会主义法治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不懈努力,保障服务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与工作,为国家、为人民掌好用好执法权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政法工作和广大干警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关键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繁重。

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政法部门的领导和干警在服务大局的观念以及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迈入新时代,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了持续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出有力的建议。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工作。

具体建议如下:1.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各行业、各部门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

2. 完善环保法律和政策,建立健全的环保制度。

加强对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加强环保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建立健全的环保监测和监管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氛围。

3.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推动工业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工作。

具体建议如下:1.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增加政府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科研人才。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环境。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保护和运用自己的知识产权。

3. 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开放合作营商环境和开放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我们应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开放合作方面的工作。

创造和谐的福祉社会——关于HSSP

创造和谐的福祉社会——关于HSSP

创造和谐的福祉社会——关于HSSP
周博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 HSSP,是"Human Settlements on Studies Program"的英文简称,旨在关注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践性研究而设立的专题项目组.HSSP设立于5年前,目前有7名研究生在其中学习、研究和设计实践.其规模虽然不大,但研究领域的聚焦点和专一的方向,使它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周博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 [J], 强卫
2.提升社会福祉的软实力因素:人性优化程度——以线性规划法分析实现社会福祉最大化的路径依赖 [J], 孙世强;杨华磊
3.和谐社会人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再论和谐社会的人 [J], 何君陆;吉雯
4.跨学科对话:休闲·福祉·和谐——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中期会议暨2009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年会综述 [J], 马野
5.“科学探索与人类福祉:提升科学精神与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 郑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

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

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定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凝聚力。

同时,也要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我们还应该注重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困扰人民群众的突出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建设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一个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可以有效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为了建设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我们首先要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我们要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实施。

这需要加强司法体制,独立公正地审判案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公民依法行事的习惯。

最后,为了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我们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同时,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只有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我们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队伍,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领导和指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文明进步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文明进步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文明进步在现代社会中,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情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

因此,推动文明进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法制建设法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法制建设应该占据优先地位。

本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公民素质,从而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加强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在司法领域,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机制,提高司法审判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二、倡导社会道德道德教育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引导人们做文明公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倡导社会道德,强化社会信用体系,诚实守信,秉持公正正义,创新发展。

严格落实各类规章制度,严惩不良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支柱。

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推动文化创新,让人们生活在新兴、多元、丰富的文化环境中。

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同时,要弥补历史文化认识的不足,开展文化教育普及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四、构建和谐社交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良好人际关系,尊重异己,理解差异,共同发展,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和谐人际网络。

同时,适当提高社交平台的文明度,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杜绝网络暴力、传播虚假信息等不良现象,维护网络空间和谐、稳定。

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人群的利益争取发声,充分发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促进良性循环,推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要加强公共事务的透明度,让公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了解最新动态,提高公众发言权和监督权,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如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一直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以及个体幸福感的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教育、公平与正义、信任、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创建和谐社会环境。

首先,教育在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民主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让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塑造具有理性、宽容、公正和道德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其次,建立公平与正义的制度是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保证。

公平与正义是人们对于社会关系的期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通过建立公平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维护社会的公正,强化社会的凝聚力。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爱也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建立公正的制度,我们才能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实现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相互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信任的重要性也就更加凸显出来。

建立真实、诚信、友善的人际关系,培养信任感,可以有效减少社会摩擦和矛盾。

个体之间的信任,可以加强社会团结,促进合作与共赢的局面的出现。

此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该营造公正公开的环境,确保民众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此外,环境保护也是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更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倡导低碳生活、减少能源消耗、推行绿色发展等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人类的整体生活质量。

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下,我们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实现社会的和谐共处。

住建局平安创建与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住建局平安创建与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住建局平安创建与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根据《全县政法工作要点》的通知,制定我局年度创建平安和综治工作目标,努力营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严格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房屋征收为了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加强旧城改造,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危旧房片区和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全面提高我县城镇发展速度和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和综合功能。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XX县区实际情况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拟对洪桥头两角地块、中医院南侧地块房屋进行依法实施征收。

二、检查为主导,创建平安建筑工地今年狠抓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对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严管重罚。

一是加大对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工作的督查力度,定期与不定期分组分头对各个施工企业进行督查,做到“日常检查、重点抽查、季度拉网查”的相结合。

二是开展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坚持做到检查一个项目不漏,隐患一个不放过,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了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三、以治调为已任,创建平安信访根据系统实际情况,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质量安全、征地拆迁、预售交房存在信访问题,我局在一楼大厅设立信访接待大厅,每天安排领导带班制度,妥善处理好信访问题,本系统内部做到及时排查出不稳定因素,明确保包责任人,开展百日集中整治活动,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避免集访事件的发生。

四、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一)正确处理发展稳定的关系创建与综治任务。

进一步落实建设系统企事业单位困难职工、下岗职工等方面的帮扶措施,落实困难企业转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创建与综治目标。

困难职工救济措施落实到位;困难单位转各项政策规定和稳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正确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建与综治任务。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调解组织和网络建设,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谈到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时,人们常常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只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教育、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实施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前提是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实施。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立法者应该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及时解决社会问题,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法律的宣传与普及,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二、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加强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让他们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三、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社会治理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机制。

一方面,政府应当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与社会群体的沟通与协商,增强各方的代表性和参与性。

通过改革创新的社会治理方式,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文化建设的推进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

应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通过文化建设的推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总结起来,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社会治理是指通过行政、经济、社会、文化等手段,对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控、管理和协调,以达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当代社会,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一个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实现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社区、乡镇等基层组织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次,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公安、消防、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此外,还要推进政法工作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减少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社会矛盾化解,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矛盾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不同的社会矛盾,要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加强舆论引导,倡导多元化、开放式的社会对话机制,为不同群体提供表达诉求的平台。

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守信教育,培养社会良好的行为规范。

同时,要深化法治化解矛盾机制,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执行力度,确保公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公平正义是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资源的公平配置。

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范和打击各类市场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强社会福利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安全生产标准,确保各类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此外,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要加大对事故隐患整治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声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5.03•【文号】中发〔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5.0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法治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中发〔2006〕11号(二OO六年五月三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促进司法公正,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使命,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方面,负有重大责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通过司法手段处理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是提高我们党依法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各级党委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提升经济水平,必须进一步提升法治水平的意识;牢固树立优化经济环境,必须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的意识;牢固树立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必须进一步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意识,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创造条件。

正确理解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打牢干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正确理解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打牢干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正确理解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打牢干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正确理解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打牢干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执法为民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两项任务,把加强党的领导、提高队伍素质、改革司法体制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三大保证。

这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对我们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

能否自觉地把执法为民作为本质要求,正确理解本质要求的内在含义,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是我们完成“两项基本任务”,做到“三大保证”的核心和关键。

一、确实弄清为什么把执法为民作为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所谓本质要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的要求,是质的规定,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把执法为民作为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既揭示了政法工作的根本性质,又反映了政法机关的职业特征,是对政法干警的共同要求。

司法行政工作是党的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司法行政机关不论是行使执法职能,还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开展执业活动,都是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司法行政工作最根本的本质特征。

(一)执法为民是司法行政机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动指南,而司法行政工作是党的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决定了我们党在执政之后,只能为公、为民。

平安建设责任书(通用3篇)

平安建设责任书(通用3篇)

平安建设责任书(通用3篇)平安建设篇1为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规范的法治环境,落实xx区委、政府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各项目标要求,确保中心平安单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计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争创市级精神文明单位为目标,加大创建力度,提升创建水平,创造一个团结和谐、公正高效、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

20xx年创建“平安单位”工作目标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各种普法宣传活动,实行依法行政,加强中心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创建“平安单位”如下:四无:(1)实现无可防性重特大刑事案件;(2)无重大刑事犯罪;(3)无重大安全生产、火灾和交通事故;(4)无在全系统有影响的恶性案件;两好:(1)防范队伍好,防范措施好,安全设施好,治安秩序好;(2)内部干部职工队伍稳定,不发生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四、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创建“平安单位”活动作为执政为民、保一方平安的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好,纳入中心的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成立“平安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宁俊芹主任任组长,王小梅副主任副组长,徐方远、王晓红、高蓉蓉、胡金妹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性的综合、组织、指导、协调、督查、服务、考核等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徐方远担任。

创建主要内容和工作措施:1、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检验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

要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积极的稳定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明确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思想认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5.06.16•【文号】法发〔2015〕9号•【施行日期】2015.06.16•【效力等级】司法政务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法发〔2015〕9号“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有效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1.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人民法院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带一路”传承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凝聚各国共识和力量,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蓝图,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将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和平发展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法治是重要保障,司法的作用不可或缺。

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决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认识肩负的神圣职责,自觉担当时代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2.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要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外市场主体的司法关切和需求,大力加强涉外刑事、涉外民商事、海事海商、国际商事海事仲裁司法审查和涉自贸区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政法委书记一岗双责述职报告

政法委书记一岗双责述职报告

政法委书记一岗双责述职报告政法委书记一岗双责述职报告1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全县政法部门的同志一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大局和打造“平安枞阳”、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廉洁自律、勤奋工作,努力为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现述职述廉如下:一、立足本职,尽心尽力,竭力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作为政法委书记和分管信访工作负责人,工作中把维护稳定摆在第一位,不断增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一)着眼于营造平安和谐的政治环境,切实抓好维稳工作。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把维稳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里。

一是继续深化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大侦控和专案工作力度,全年共治安拘留和取保候审各1人。

顺利实施了卫星转换工作,确保了“三零”指标。

二是妥善处理涉法上访。

从改进和完善政法部门信访工作制度入手,加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坚持了“开门大接访”制度,现场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基本做到了“人人受到接待,件件得到处理”。

全年省市交办的4起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全部实现息诉罢访的目标。

三是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地参与、配合、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维护大局稳定。

四是维护重要时期的安全工作,率领公安机关圆满完成县“两会”、五一、十一、十七大期间,工业园区揭牌等重要敏感期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着眼于营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组织开展严打斗争。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了“打击侵财性犯罪百日会战”、“全县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等一系列行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有效保持了全县社会治安的持续平稳。

全年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780起,抓获刑事犯罪作案人员315人,摧毁犯罪团伙38个成员117人。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仅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法律和经济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环境的基石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社会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人们的行为和言行才更加符合社会的规范,从而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二、法律的作用与保障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公正、公平、透明,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

除了法律本身的作用外,加强法律意识的普及也非常重要。

人们要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自觉遵守法律,守法行事。

同时,也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从而形成一种共同遵循法律和规则的社会氛围。

三、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基础。

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只有经济发展,人们才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来发展自己,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公平和公正。

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同时,要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确保人民生活的安全和稳定。

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明确提出要以规范执法行为为内容,以实现执法公正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依托,以提高政法队伍素质为保障,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严密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政法队伍是政法工作有序、健康开展的活动主体,政法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是政法工作积极稳妥发展的有效保障。

因此,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克服政法领域的不公正执法的难题,还信于民,成为当前政法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一、政治建警,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政法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

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政法部门的职责所在。

强化政法队伍的政治能力建设,是履行这一职责的政治基础和能力保障。

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提高政策水平、加强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政策水平,才能充分理解、掌握指导政法工作的路线、方针,才能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切实搞好政法工作,不致在具体执法中违背国家的大致方针。

而提高政策水平,需要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论素养。

第二,强化组织纪律,服从大局。

政法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专业性兼强的工作,就要求政法干警能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深化组织纪律意识,强化服从大局的责任意识,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第三,提高政治敏感性。

政治既有其稳定性,也有其灵变性。

要提高政治敏感性,善于把握新动向,发现新问题,切实保持创新性,才能不囿于成见、拘泥于成规,为做好本职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

二、素质强警,推进业务能力建设政法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从事政法工作不仅是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运用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理念,依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扫黑除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扫黑除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扫黑除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和谐发展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恶势力活动也逐渐增多,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和谐发展环境,扫黑除恶行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扫黑除恶的意义、实施步骤、成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扫黑除恶的意义扫黑除恶是一项旨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行动。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扫黑除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活动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扫黑除恶的实施可以有效遏制这些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享有法治和社会公平。

其次,扫黑除恶有助于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活动威胁社会安全稳定,扫黑除恶的开展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安全、和谐的保障。

最后,扫黑除恶有助于巩固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领导地位。

健全的扫黑除恶机制可以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和保护,展示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增强了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威望和声望,进而巩固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

二、扫黑除恶的实施步骤扫黑除恶的具体实施步骤一般包括摸排掌握线索、依法展开调查、打击整治行动和长效机制建设等。

首先,摸排掌握线索。

扫黑除恶行动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加强线索收集,形成密集打击的力量。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群众举报、技术手段和警方侦查等多种途径,掌握犯罪线索。

其次,依法展开调查。

调查是扫黑除恶行动的核心环节,相关执法部门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打击犯罪分子。

接着,打击整治行动。

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起诉和审判等一系列行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展开全面打击,将其绳之以法。

最后,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实现扫黑除恶工作的长效化,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持续维护,并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经济管理11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袁 梦 中共葫芦岛市委党校摘要:基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心和难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定要着力做好基层工作对于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113-01为了消除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因素,力求解决葫芦岛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以强化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 正确处理群众内部矛盾及群体性事件首先,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切实贯彻实施《信访条例》,积极寻求信访工作新举措,使被动接受上访转变为主要受访,使群众上访转变为干部带案下访。

继续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违章建筑拆等突出的上访问题进行监督,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杜绝出现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等不良形势。

其次,完善群众诉求渠道。

为社情民意提供通畅的反映渠道,规范信访接待工作,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妇联、工会及社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畅通,不断提高化解不稳定因素的效率和水平,筑牢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

再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要力求解决好社会保障、低保群体的生活费用、看病上学以及提高农民工资等问题。

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诚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维护社会和谐获取无限力量。

四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

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纪守法,按法定程序和规章办事,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防止出现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二、 构建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 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集中行动,持续开展扫黄与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坚决铲除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危害一方的黑恶势力。

(二) 是坚持专项打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滚动排查,综合施策,线索不查实不放过,整治不彻底不放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坚持打击、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经济安全。要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从严惩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重点打击生产制售伪劣商品、危害金融管理秩序、偷税骗税等涉税犯罪、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责任事故犯罪。要积极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认真研究各种经济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努力提高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水平。二要充分发挥调节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善于运用司法手段调节规范加快经济发展的各种法律关系,依法审理好企业改制重组、兼并、破产案件,保障资本、技术、人才向优势企业集中;审理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案件,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完善;妥善处理劳动分配法律关系,促进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规范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三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增强服务意识,大力改革公安、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严格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效率。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二)继续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重视运用“严打”整治斗争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刑事犯罪大幅度上升的势头。从全局形势出发,建立健全“四个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治安形势公布机制。要完善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经常性地研究治安动态和各种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对策措施,切实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针对性;二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工作部署机制。在及时准确地分析、研究各个时期社会治安形势的基础上,确定打击重点、打击方式、警力配置等,真正做到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在工作部署上,要始终坚持把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绝不能让其酿成气候。在打击方式上,根据形势的需要,灵活采用集中统一行动、专项斗争、经常性侦查破案、区域整治等多种形式,切实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常性的侦查破案上来;三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政策执行机制。要始终坚持“稳、准、狠”和宽严相济的政策,依法快捕、快诉、快判,把“严打”方针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等各个环节中,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四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协调配合机制。要定期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研究案情、统一执法思想,政法、综治各部门要树立整体作战的观念,在“打、防、控”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区域、部门和警种界限,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三)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整体防范水平。建立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是新形势下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增强社会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社会治安长期持续稳定的长效机制。要根据党中央及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确保实施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以城镇和案件多发、治安混乱地区为重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运作有序、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八大防范体系”,即:街面治安防范体系,重点部位治安防范体系,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单位内部治安防范体系,农村乡(镇)、村、社、户“四级”治安防范体系,行政区域边防协作治安防范体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公路、铁路护路联防体系。通过“八大防控体系”的建设,努力形成专群结合、警民联动,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打牢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的坚实基础。要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在抓好普遍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努力推进依法治州进程。
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政法部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居安思危,治不忘乱,充分认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振奋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来,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随时应对各种特殊情况,驾驭各种复杂局势上来,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一)学习经济,了解经济,找准服务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政法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了解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关注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当前,各级政法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奠定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在学习教育和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警立足全局,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新领域,紧紧围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等经济工作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解决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自觉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作保障。因此,各级政法部门必须牢固地树立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的大局观念,牢固地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执法为民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第一要务,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两项基本任务,全力为大局服务;必须自觉地坚持与时俱进,把加强党的领导、提高队伍素质、改革司法体制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三大保证,全面加强和改革政法工作,保障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
三、牢固树立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的大局观念,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政法部门要始终把政法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去思考,自觉从全局上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政法工作的需求,为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更主动、更直接、更有效的服务。
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多数发生在基层,化解矛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从维护稳定的情况分析,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要健全情报信息网络,把收集情报信息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敏感地区和重要部位、重点人群;完善情报信息的报送、收集、分析制度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确保各种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发现,妥善处置。二要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把大量民间纠纷调解在基层。三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制度。按照维护社会稳定“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辖”的原则,认真落实“一规定、三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尤其是影响一方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必须落实到部门和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妥当引起矛盾激化和造成群体性上访、闹事等严重后果的,要坚决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查清责任,严肃处理。四要完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对一些情况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解决,有可能引发群众性上访的矛盾纠纷,在明确责任,组织力量进行疏导化解的同时,要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妥善处置,避免事态扩大,影响一方社会稳定。五要注意工作方法。发生群体性事件,党政领导要尽快赶赴现场,敢于负责,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置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能回避矛盾。要慎用警力,防止激化矛盾。
一、进一步深化对当前社会稳定形势的再认识,增强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治安防范工作力度,刑事案件发案得到有效控制,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有所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稳定。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治安形势还十分严峻,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大量存在。首先,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没有停止,“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捣乱破坏活动和帮派残余分子的非法活动屡禁不止。非法宗教势力以及其他一些邪教组织和秘密结社也在利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困惑,暗中加紧活动,企图同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呈现出境内外勾结、组织之间聚合、合法非法手段并用、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假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与我对抗等新的动向。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出来。其次,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因国有企业改组改革、拖欠工资福利待遇、旧城改造、重点工程征地拆迁补偿、下岗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经济活动中的债权债务以及司法不公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农村因山林、土地、水事、环保等引发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到领导机关群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可能还会相对集中,一些难以预料的不稳定因素还可能进一步增多,短期内群体性事件上升的趋势难以遏制,如果我们重视不够、应对不妥、处理失当,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再次,刑事案件虽然有所下降,但发案仍在高位徘徊,个别地区发案呈上升趋势,杀人、放火、伤害、投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盗窃、抢劫、贩毒等侵财性和多发性犯罪居高不下,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观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