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锂电池
动力电池产品分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挑战
动力电池产品分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挑战动力电池产品分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挑战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各种动力电池技术中,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挑战进行分析。
1.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材料(如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的新型电池技术。
相对于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1 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固态材料具有更高的离子传输速度,能够提高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效率,从而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这意味着电池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1.2 高安全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相对于传统液态电解质的电池来说,更加稳定。
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阻止电池内部的热点扩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了电池的燃烧和爆炸风险。
1.3 长循环寿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固态电解质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抑制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解液溶剂损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此外,固态电解质还能够抑制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氧化和腐蚀,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挑战尽管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很多优势,但目前在其商业化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2.1 电解质导电性能当前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中,固态电解质的导电性能相对较低。
这会导致电池输出功率较低,不适合高功率应用,如电动汽车加速和快速充电等。
因此,提高固态电解质的导电性能是目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向。
2.2 生产成本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固态电解质是一种高纯度材料,制备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此外,生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设备和工艺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
2.3 材料稳定性目前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中,一些正负极材料在长时间循环使用中会出现稳定性问题,导致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下降。
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开发制造方案(一)
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开发制造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电池作为能源储存和输出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已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好的安全性,成为当前电池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二、工作原理1.半固态锂电池:半固态锂电池的核心在于使用部分固态电解质代替了传统的液态电解质。
相较于液态锂电池,半固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好。
其工作原理与液态锂电池类似,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2.全固态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则完全使用了固态电解质,没有了液态电解质,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在全固态锂电池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也更快。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发: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流程制定等。
2.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包括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循环寿命等。
3.中试生产:在实验室测试成功后,进行小规模的中试生产,以验证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4.产业转化:在中试生产成功后,将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生产线转化为规模化生产线,实现量产。
5.市场推广:通过各种市场推广手段,将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推向市场。
四、适用范围1.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是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由于这些设备需要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更好的安全性,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2.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更高,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好的安全性。
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的主流选择。
3.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电池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极高,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由于其出色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有望在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近年来,飞机、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全固态锂电池(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SSL)是一种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它采用固态电解质和微细催化剂,在保证安全性的条件下实现了电池容量和寿命的显著提高。
目前,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电解质,催化剂,负极材料和真空热处理技术。
在电解质方面,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开发新型的全固态电解质和复合电解质,例如离子液体和柱状结构全固态电解质。
在催化剂方面,研究重点在于开发新型的微细催化剂材料和其制备方法,例如氧还原催化剂和氧化物形成催化剂。
在负极材料方面,重点研究是研究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电化学反应机制,并开发新型全固态负极材料。
最后,在真空热处理技术方面,重点研究是研究高温下电池凝胶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结构,以及电池工艺的优化。
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一些具有较高要求的电场应用,如汽车电池、家用电子产品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等。
然而,由于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实际应用还较少,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高全固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其耐久性和安全性等。
为此,未来应继续进行交叉学科的深入研究,探索新的全固态锂电池构效关系,加速全固态锂电池的实际应用。
总之,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已成为当今能源科学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它在提高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要预测全固态锂电池未来发展趋势,必须深入研究各种新型全固态电解质、全固态负极材料、催化剂和真空热处理等技术材料,以及其设计和评估方法。
同时,未来还应探索全固态锂电池在新能源发电系统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为深入推动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从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出发,着眼于明确全固态锂电池的结构及技术性能,以及其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了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展望。
基于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化学储能技术
基于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化学储能技术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新兴的化学储能技术,采用金属锂为负极材料,通过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液态电解质,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优势。
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有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储能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金属锂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的材料,与传统石墨材料相比,金属锂的比容量更高,循环寿命更长。
在负极反应中,金属锂可以实现更高的充放电比容量和更高的循环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金属锂的导电率较高,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子传导速度更快,可以降低内阻和减少能量损失。
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取代传统液态电解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固态电解质通常由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材料构成,具有高离子导电性、优异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通过优化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和成分,可以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高离子传导率和低内阻,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利用金属锂负极和固态电解质构建的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首先,金属锂负极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电池性能的要求。
其次,固态电解质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火灾和爆炸风险,适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高安全性要求的领域。
此外,全固态锂电池还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能量损失,对于可再生能源存储和电网调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全固态锂电池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电极材料、电解质结构和生产工艺,以实现商业化应用。
未来,随着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相信它将成为化学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并为清洁能源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做出重要贡献。
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主要作用
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主要作用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以固态材料取代传统液体电解质。
其中,负极材料在全固态锂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主要作用。
一、锂金属锂金属是全固态锂电池中最常见的负极材料之一。
它有很高的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能够提供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
然而,锂金属的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其在商业化应用中的使用。
由于锂金属的极化效应和表面电位的变化,会导致锂枝晶的生长,进而引发电池短路、过热、甚至爆炸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添加表面保护层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锂钛氧化物(Li4Ti5O12)锂钛氧化物是全固态锂电池中常用的负极材料之一。
与锂金属相比,锂钛氧化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它在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过程中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会导致枝晶生长和电池短路等问题。
锂钛氧化物的长循环寿命使其成为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全固态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
三、锂硅合金(Li-Si)锂硅合金是一种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的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
由于硅具有很高的锂嵌入容量,锂硅合金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
然而,硅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这导致了负极材料的破裂和严重容量衰减。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纳米结构和包覆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碳材料碳材料是全固态锂电池中常见的负极材料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能,能够提供稳定的循环性能。
碳材料中的石墨是最常用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此外,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也被广泛研究,它们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和更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总之,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锂金属、锂钛氧化物、锂硅合金和碳材料都是常见的负极材料,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和循环寿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高比能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高比能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关键技术研究1. 引言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电池技术,在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和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避免了液态电解质的泄漏和燃烧等安全隐患,同时具有更高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和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然而,实现高性能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极材料以及电池界面等关键技术。
2. 固体电解质材料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目前,主要研究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等。
其中,氧化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但离子电导率相对较低;硫化物电解质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但容易发生电化学分解;聚合物电解质兼具机械柔性和加工性能优势,但离子电导率较低。
开发新型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稳定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是实现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关键。
3. 电极材料负极材料通常采用金属锂,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但存在锂枝晶生长和界面副反应等问题。
正极材料方面,传统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与固体电解质的相容性较差,需要开发新型正极材料。
此外,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也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优化电极的制备工艺。
4. 电池界面固体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是影响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由于固-固界面接触面积小、界面反应活性高等原因,界面往往存在高界面阻抗和副反应等问题。
通过界面修饰、缓冲层设计等方式,优化固-固界面接触和相容性,是提高全固态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
5. 电池集成与封装全固态电池的集成与封装技术也是一个挑战,需要解决电池组件的密封性、机械强度等问题。
同时,还需考虑电池的生产工艺、成本和可大规模制造等因素。
6. 结语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极材料、电池界面以及集成封装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才能实现高比能、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能的全固态电池。
固态锂电池分类
固态锂电池分类
以下是 7 条关于固态锂电池分类的内容:
1. 全固态锂电池,那可是固态锂电池里的明星啊!就像一辆顶级赛车,速度超快!你想想看,那些高能量密度的应用场景,它不得是首选呀!比如高端电动汽车,有了它,那跑起来得多带劲!
2. 准固态锂电池也很厉害哦!可以说它像是一个灵活的多面手。
好比一个既会跳舞又会唱歌的艺人,在各种场合都能大放异彩。
在一些对性能要求没那么极致但又需要一定稳定性的地方,它绝对能扛起大梁!
3. 聚合物固态锂电池呀,这就如同一位温柔可靠的伙伴。
就像是一件贴心的小棉袄,给人温暖和安心。
在一些小型电子设备里,它默默地发挥着作用,让你的生活更加便利哟!
4. 无机固态锂电池,那简直是力量的象征!就如同大力士一样,有着超强的耐力和爆发力。
在那些需要强大电力支撑的工业领域,它可真是不可或缺啊,难道不是吗?
5. 氧化物固态锂电池呢,像是一位优雅的绅士。
它在特定的领域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优雅地处理着各种电能的需求。
比如某些特殊仪器设备,它能出色完成任务呢!
6. 硫化物固态锂电池,哇,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像一头勇猛的狮子,充满了力量。
在一些要求高性能和高安全性的场景中,它可不会让人失望,你说是不是很牛?
7. 固态锂电池的分类真的很有意思!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全固态、准固态等它们就像是一个强大的团队,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呀!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观点结论是:固态锂电池分类多样且各具特色,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全固态及固液混合锂电池安全要求
全固态及固液混合锂电池安全要求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密度存储设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如电池短路、过充、过放等问题,为了降低这些安全隐患,保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做出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对全固态及固液混合锂电池的安全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全固态锂电池的安全要求全固态锂电池是指电解质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电池,其电解质通常为固体陶瓷、聚合物或其他无机材料。
全固态锂电池相对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因为固态电解质在高温或机械压力下不易泄漏或爆炸。
为了确保全固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电池设计应考虑内部应力分布,避免因温度变化或机械压力导致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剥离或脱落,从而引发短路和安全事故。
电池壳体和内部结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以抵御外部环境的影响。
2. 电池制造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干燥和无尘环境,以避免固态电解质的污染和受潮,从而影响电解质的导电性和隔离性能。
3. 在电池组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电极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同时要确保正负极板与电解质的紧密结合,以降低内部材料之间的接触电阻和热阻,减少热点的产生。
4. 电池封装过程中,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密封材料和工艺,确保电池内部的气体和液体不因渗漏而引发安全隐患。
5. 在电池使用和充放电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温度控制和过压保护,以确保固态电解质不会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失效,避免充电电压超过固态电解质的承受范围,导致电池发生过热或短路。
二、固液混合锂电池的安全要求固液混合锂电池是指电池的电解质由固态和液态两种形式组成,通常是固态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的混合体。
固液混合锂电池在保持固态电解质高安全性能的又能保持液态电解质的高离子导电率,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和大容量储能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固液混合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电池设计时,应考虑固态电解质和液态电解质的配比和分布,避免电池在高温或外部压力下液态电解质泄漏或固态电解质失效,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开发制造方案(二)
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开发制造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锂电池作为新一代能源储存和释放工具,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的开发应运而生,它们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好的安全性。
本方案旨在推动产业结构改革,重点开发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
二、工作原理1.半固态锂电池:半固态锂电池的核心在于使用部分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的液态电解质。
相较于液态锂电池,半固态锂电池的离子电导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在半固态锂电池中,固态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共同构成电池的电解体系,实现锂离子的传输。
2.全固态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则是使用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
在全固态锂电池中,固态电解质负责锂离子的传输,同时作为电池的隔膜,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由于全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全固态锂电池的充电速度和能量密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实施计划步骤1.材料研发:开发适用于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的新型材料,包括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等。
2.电池设计:根据材料性能,设计电池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3.中试生产: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小批量生产以验证工艺流程和产品性能。
4.规模生产:根据中试结果,调整生产工艺,进行大规模生产。
5.市场推广:与下游客户合作,推广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电池的应用。
四、适用范围1.移动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需要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的移动设备。
2.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需要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的电池以增加续航里程和提高充电速度。
3.储能系统:家庭储能系统、电网级储能系统等需要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储能系统。
五、创新要点1.材料创新:开发新型的固态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提高电池的性能。
2.结构设计创新:设计新型的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3.制造工艺创新:开发新型的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全固态锂电池隔膜原理
全固态锂电池隔膜原理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全固态锂电池隔膜这个超有趣的东西。
你想啊,全固态锂电池就像一个超级神秘的小世界,而隔膜呢,就像是这个小世界里的一个超级重要的小管家呢。
咱先来说说全固态锂电池为啥需要隔膜。
你知道电池里面有正负极吧,就像两个性格不太一样的小伙伴。
正极呢,就像是个热情的小太阳,充满了能量想要释放;负极呢,就像是个小海绵,等着吸收能量。
可是呀,如果没有隔膜这个小管家,它们俩要是直接接触了,那就乱套啦,就像两个调皮的小朋友没有大人看着,会打起来一样,电池就会出问题啦。
那这个隔膜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这隔膜啊,就像是一堵超级智能的墙。
全固态锂电池里的隔膜,它得让锂离子这个小机灵鬼能够顺利地跑来跑去。
锂离子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信使,要在正负极之间传递信息,哦不,是传递电能呢。
隔膜有一些超级微小的通道,这些通道啊,就像是专门为锂离子修建的小隧道。
锂离子可以开开心心地从这些小隧道里穿过,从正极跑到负极,再从负极跑回正极,这样电池就能正常工作啦。
而且呀,这隔膜还得很坚强呢。
它得承受住电池内部的各种压力。
你想啊,电池在工作的时候,里面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战场,各种离子在跑来跑去,压力可不小呢。
隔膜要是不坚强,被压坏了,那那些小通道就会被堵住,锂离子就没办法自由穿梭了,电池也就不能好好工作了。
这就好比是小隧道塌了,信使就过不去啦。
再说说隔膜的材料。
这材料的选择可讲究啦。
就像是给小管家挑选合适的衣服一样。
有些材料呢,能够很好地阻止电子通过。
你看,电子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捣蛋,要是它们也跟着锂离子乱跑,那电池的效率就会变得很低啦。
所以隔膜要能把电子拦住,只让锂离子这个乖宝宝通过。
而且啊,这些材料还要很稳定,不能在电池工作的环境里轻易地发生变化。
要是材料不稳定,就像小管家突然生病了,那整个电池系统也会跟着出毛病的。
全固态锂电池隔膜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呢。
它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普通的电池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说温度过高啦,就容易出现危险。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构造。
它由正极、负极和固态电解质组成。
正极一般采用锂金属或锂离子化合物,负极则使用碳材料或锂钛酸盐等。
固态电解质通常是由无机固体材料构成,如氧化物、硫化物或磷酸盐等。
在充放电过程中,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充电过程:1. 当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锂离子从正极释放出来,经过固态电解质向负极移动。
2. 在负极,锂离子被负极材料的结构吸附和嵌入,形成锂金属或锂离子化合物。
3. 充电时,外部电源施加电压,使得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并通过固态电解质移动回正极。
4. 在正极,锂离子被正极材料的结构吸附和嵌入。
放电过程:1. 当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外部电源施加电压,使得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并通过固态电解质移动到负极。
2. 在负极,锂离子被负极材料的结构吸附和嵌入,形成锂金属或锂离子化合物。
3.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并通过固态电解质移动回正极。
4. 在正极,锂离子被正极材料的结构吸附和嵌入。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固态电解质的优势,固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导电性、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等优势,能够有效阻止锂离子和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2. 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通过嵌入和脱嵌的方式在正负极材料中进行反应,实现了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3. 正负极材料的选择,正极材料需要具有高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如锂离子嵌入和脱嵌反应的可逆性;负极材料需要具有高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嵌速率,以及稳定的循环性能。
4. 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材料发生还原反应;在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发生还原反应,负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总结起来,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通过固态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之间的离子传输和电化学反应,实现了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它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化学储能技术
基于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化学储能技术金属锂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在锂电池领域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全固态锂电池技术中。
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金属锂的特性、全固态锂电池的基本原理、金属锂负极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金属锂的特性金属锂是一种质轻的碱金属,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低的电位,是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金属锂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为3860mAh/g,是目前研究中最高的负极材料比容量之一。
此外,金属锂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二、全固态锂电池的基本原理全固态锂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避免了电池内部的液体流动,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全固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似,当电池充放电时,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迁移,完成电化学反应,从而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采用全固态电解质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还可以拓宽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三、金属锂负极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在全固态锂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金属锂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比容量,因此能够在全固态锂电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了金属锂负极材料,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锂负极材料在全固态锂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放电性能,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为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四、金属锂负极全固态锂电池的未来发展前景金属锂负极全固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是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材料的研发进展,全固态锂电池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金属锂负极的结构优化和界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
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的全固态锂电池是近年来电池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全固态锂电池相较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安全的性能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本文将从原理、性能以及应用角度,介绍全固态锂电池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材料是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
氧氯化锆锂是一种新型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高镍三元正极是一种高容量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
这两者的组合为全固态锂电池提供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次,全固态锂电池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全固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实现更高的容量和更长的续航时间,满足现代移动设备和电动汽车的需求。
其次,全固态锂电池由于无液态电解液,能够有效避免电池的泄漏和爆炸的风险,提供更安全的使用保障。
另外,全固态锂电池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能够减少电池的更换频率,降低使用成本。
最后,全固态锂电池还具有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和更快的充电速度,使其适用于不同环境和需求。
然而,全固态锂电池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氧氯化锆锂作为电解质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以促进商业化应用。
其次,全固态锂电池还需要解决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问题,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导电性能。
此外,全固态锂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也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完善。
总结起来,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相信全固态锂电池将逐渐实现商业化应用,并在能源存储和电动交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寿命的锂电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主要作用
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主要作用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它采用了固态电解质替代了传统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
在全固态锂电池中,负极材料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电池的性能和性能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锂、碳基材料和合金材料。
这些材料在全固态锂电池中扮演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角色。
1. 金属锂:金属锂是一种常用的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它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电位,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
金属锂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低的内阻,可以实现高速充放电,但同时也存在着与固态电解质的化学反应和安全性问题。
2. 碳基材料:碳基材料是另一种常见的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如石墨、硬碳等。
碳基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较低的体积膨胀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它们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实现锂离子的储存和释放。
3. 合金材料:合金材料是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另一类重要类型。
合金材料通常是由多种金属元素组成,能够实现高容量的储存锂离子。
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体积膨胀和循环寿命的挑战。
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作用如下:1. 储存和释放锂离子:负极材料是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充电过程中,负极材料通过吸收锂离子将其储存起来;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释放锂离子供电池使用。
负极材料的选择和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2. 提供电子导电路径: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电导率,以确保电子能够自由地在负极材料中流动。
电子导电路径的畅通性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功率密度。
3. 抑制固态电解质与负极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以抑制固态电解质与负极材料之间的不良化学反应。
这有助于减少电池的内阻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4. 抑制体积膨胀:在充放电过程中,一些负极材料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电池的机械变形和损坏。
基于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化学储能技术
基于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化学储能技术全固态锂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未来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而基于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技术,则是全固态锂电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全固态锂电池的储能原理是在固态电解质中通过离子传导实现电化学反应,因此不需要使用液体电解质,从而避免了液体电解质带来的漏液、燃烧等安全隐患。
全固态锂电池的固态电解质通常由固态聚合物或无机陶瓷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金属锂作为全固态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电位,能够为电池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优良的充放电性能。
然而,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着体积膨胀大、枝晶生长、枝晶穿透等问题,容易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和安全性降低。
因此,如何克服金属锂负极的这些问题,是全固态锂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表面涂层技术来改善金属锂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
表面涂层能够有效隔离金属锂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减少枝晶生长和枝晶穿透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金属锂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目前,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物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锂负极的表面涂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然而,这些表面涂层材料仍然存在着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稳定性低等问题,限制了全固态锂电池商业化的进程。
除了表面涂层技术外,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也是改善金属锂负极性能的一种重要途径。
纳米复合材料能够通过纳米尺度效应和界面效应的协同作用,优化金属锂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实现提高充放电循环寿命、降低体积膨胀和减少枝晶生长的目标。
目前,氧化物、炭材料、硅基材料等被广泛用于制备金属锂负极的纳米复合材料,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此外,金属锂负极的纳米结构设计也是提高全固态锂电池性能的关键。
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压力的持续增大,新型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的电池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
全固态锂电池(SSLIBs)因其具备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长寿命和低安全风险等优势,成为了电池技术领域的一颗新星。
本文旨在对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从全固态锂电池的基本原理、关键材料、制造工艺、性能评估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也将关注全固态锂电池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电池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固态电解质作为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组件,其材料选择和性能优化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目前,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硫化物、氯化物和氧化物三大类。
硫化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但机械强度较低;氯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且稳定性好,但制备工艺复杂;氧化物电解质则以其高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
在电池结构方面,全固态锂电池采用了多层结构和纳米结构设计,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多层结构通过在电解质和正负极之间引入额外的隔离层,防止了锂枝晶的形成和电解质的降解。
纳米结构设计则通过减小电解质和正负极的粒径,增加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在制备工艺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制备技术,如高温固相法、溶液法、熔融盐法等,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固态电解质和全固态锂电池。
同时,研究者们还关注于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然而,尽管全固态锂电池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相比液态电解质仍较低,影响了电池的倍率性能。
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之间的界面电阻较大,降低了电池的能量效率。
全固态锂电池简介
全固态锂电池简介1 全固态锂电池概述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简称为全固态锂电池,即电池各单元,包括正负极、电解质全部采用固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
全固态锂电池在构造上比传统锂离子电池要简单,固体电解质除了传导锂离子,也充当了隔膜的角色,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电解液、电解质盐、隔膜与黏接剂聚偏氟乙烯等都不需要使用,大大简化了电池的构建步骤。
全固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原理是相通的,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从活性物质的晶格中脱嵌,通过固体电解质向负极迁移,电子通过外电路向负极迁移,两者在负极处复合成锂原子、合金化或嵌入到负极材料中。
放电过程与充电过程恰好相反,此时电子通过外电路驱动电子器件。
对于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研究,按电解区分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组成的锂离子电池,也称为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另一类是以无机固体电解质组成的锂离子电池,又称为无机全固态锂电池。
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的优点是安全性高、能够制备成各种形状、通过卷对卷的方式制备相对容易,但是,该类电池作为大容量化学电源进入储能领域仍有一段距离,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不稳定、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容易结晶、适用温度范围窄以及力学性能有提升空间;以上问题将导致大容量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局部温度升高、界面处化学反应面使聚合物电解质开貌发生变化,进而增大界面电阻甚至导致断路。
同时,具有隔膜作用的电解质层的力学性能的下降将引起电池内部发生短路,从面使电池失效。
无机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不含易燃、易挥发成分,不存在漏夜,抗溫度性能好等特点;同时,无机材料处理容易实现大规模制备以满足大尺寸电池的需要,还可以制备成薄膜,易于将锂电池小型化,而且由无机材料组装的薄膜无机固体电解质锂电池具有超长的储存寿命和循环性能,是各类微型电子产品电源的最佳选择。
以固体电解质替代有机液体电解液的全固态锂电池,在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偏低和使用寿命偏短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同时,有望彻底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符合未来大容量新型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单材料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单材料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单材料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听上去有点“高大上”是不是?别被这个名字吓着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它,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
先说,它其实就是一个比传统锂电池更“安全”、更“耐用”的玩意儿。
咱们常见的手机、电动车、电动工具,都是用的锂电池,对吧?那锂电池的内部有个液态电解液,虽然它能帮助电池放电和充电,但问题也来了,这液态电解液比较“脆弱”,稍微一个不小心,短路、过充、温度过高,电池就可能冒烟,甚至爆炸!这可不是小事,尤其是像手机这种天天带在身上的东西。
想想,咱们每天都把手机放口袋里,万一出了事,可就麻烦了。
所以,科学家们就想啊,能不能把液态电解液换成固体的?既能让电池保持高效,还能降低风险,结果就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应运而生了。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电解液变成了固态的。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改变哦。
固态电解液不容易漏,也不容易着火,听起来是不是就让人安心了很多?而且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更高,意味着能装得下更多电,电池体积可以更小巧,可省去了不少空间。
咱们以手机为例,传统锂电池为了确保安全,通常会在电池内部加上一些保护装置,电池的体积就变得有点“臃肿”了。
而全固态电池能够做到同样的电量,体积却更小,电池寿命更长。
是不是很让人心动?但是呢,事物往往是“有得有失”,全固态电池虽然好,但也并不是完美的。
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成本也不低,这个难度可比做个复杂的蛋糕还大。
虽然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很高,但在低温环境下,固态电解液的性能可能会下降,电池效率会受到影响。
就好比人一样,冬天穿得太少,手脚冻得麻利,电池也一样,低温下就容易“打瞌睡”。
不过,别担心!科研人员可不是吃素的,他们一直在努力攻克这些技术难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中,已经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比如,新的固态电解液材料正在不断优化,能在低温下依然保持良好的性能,甚至在一些特殊材料的帮助下,电池的充电速度也在逐步提升。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及其在电池技术中的应用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及其在电池技术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些电子设备的核心就是电池。
传统的电池技术有着较多的弊端,如充电时间长、存储能量低等。
因此,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安全性好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电池技术中的应用。
一、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1.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定义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即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相较于传统液态电解质,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仍能维持稳定的性能,同时储存能量也更为安全。
2.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快。
研究人员通过材料改良、电极设计等方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原型。
例如,固态电解质可采用硅化物、氧化物、磷酸盐、聚合物等材料,而电极则可以使用纳米颗粒、多孔材料等新型材料。
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电池技术中的应用1.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由于其储能密度更高、充电时间更短、使用寿命更长,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替代品。
同时,其安全性也更为出色,大大降低了电池自燃等安全事故的风险。
2.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可穿戴设备因其轻便、便捷的特点,已受到了用户越来越广泛的欢迎。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异性能可大大增加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间,尤其是在智能手表、健康监测器等配备蓝牙等功能较多的设备中,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更具优势。
3.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无线供电技术中的应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可重复充电性等特点也为其广泛应用于无线供电领域提供了可能。
例如,可以将其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无人机等无线电力设备中,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与展望随着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其性能会不断得到提升,成本也会得到进一步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液体有机电解液的固态电池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动车(EV)和定置式蓄电用途的大型电池的应用需求激增,可期待安全与长寿命的固态电池正在成为一个候选产品。
在追求高容量化的新一代电池方面,固态电解质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
但目前固态电解质仍然存有不少问题。
本文追寻着开发全固态电池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脚步,探索固态电池通向实用化之路。
“只用固体材料即可实现电池功能的认识终于被人们普遍接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理工学研究科物质电子化学专业教授菅野了次感慨道。
采用固态电解质的的大容量新一代电池,即所谓“全固态电池”近来开始受到瞩目。
这是由于其在能量密度提高的同时,还可望确保安全性和实现长寿命化(图1)。
1电动车和定置式用大型锂离子充电电池而言,保证安全是最重要的。
并且,希望长寿命化的呼声也很高,许多电池使用者希望“锂离子充电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
而在便携设备市场上,业者们似在考虑使用固态电解质来开发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后锂离子充电电池。
采用有机电解液的传统锂离子充电电池,因有过度充电、内部短路等异常时可能导致电解液发热,有自燃或甚至爆炸的危险。
而将有机电解液代之以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其安全性可大幅提高。
并且,因在理想状态下,固态时锂的扩散速度(离子传导率)较液体电解液时高,理论上认为其可实现更高的输出。
并且,固态电池包括其制造方式在内,可能会实现突破现有电池概念的特性。
例如,因不必封入液体,则电池外装可以简化,从而能以卷对卷(roll-to-roll)方式制造大面积单元。
进一步,还可将数层电极层积,并在单元内串联,制作12V或24V的大电压单元等,使此前不可能的电池得以实现。
实际上,电池相关学会也称,近年来关于固态电池的论文数目在增加。
其中最有兴趣的积极参与者是丰田汽车公司。
近1、2年,其以将来适用于车载的电池为目标的论文大幅增加。
对固态电池抱有强烈兴趣的,并非只有丰田公司一家。
出光兴产(Idemitsu Kosan)在展示会上以2012年实用化为目标,展示了约A6大小的固态电池,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Central ResearchInstitute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CRIEPI)则在开发以住宅储能为目的的固态电池。
并且,电池制造厂商也加入这股热潮:日本三星横滨研究院(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与韩国的三星电子已经开发出一种充放电周期寿命和输出特性都接近商业水准的固态电池。
从电池的制造方到利用方的许多企业都在致力于固体电池的开发。
固态电池的开发并非始于今日。
迄今已有过许多小型固态电池的试制品,并已在心脏起搏器(pacemaker)上实现了商业化。
只是此前的开发一直以非常小的薄型电池为中心。
然而,近来车载及定置蓄电用途采用固体大型电池的可能性一直在提高。
所有这一切的背景是,电动车和定置式蓄电用大型电池,而非迄今为止的主流——便携设备用的小型电池的需求激增,因此要求电池特性的改变,使得研发方向发生重大改变。
特别是对电池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有比现有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更加严格的要求。
其中,安全性自不待言,固态电池有明显优势;而在延长使用寿命方面,“固态电池的周期寿命特性原本就优异”,日本大坂府立大学(Osaka Prefecture University)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教授辰巳砂昌弘说道。
除了比目前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更安全与使用寿命更长,提高能量密度也是固态电池的一个开发主题。
使固态电池具有可增加能量密度特征的理由之一是固体电解质电位窗(potential window*)的宽广度。
而传统的有机电解液,当电池电压接近4V时电解液就开始分解,因此很难提高电池的电压上限。
*电位窗(Potential window):由溶剂和盐组成的电解液不出现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压范围。
取决于溶剂、盐与电极材料。
目前,为提高容量,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负极正准备变更为电流容能高的硅等材料(注1)。
与负极相应的高容量正极材料虽同样重要,但尚未发现有望支持更高电流容量的正极材料。
因此,在正极材料方面,将利用电流容量不变,而以高电压来增加能量密度的所谓“5V”正极材料作为了目标。
注1:日立麦克赛尔(Hitachi Maxell),2010年6月推出智能手机用硅基负极锂离子充电电池。
此外,松下公司则表明将在2012年度开始量产这种电池。
但即使采用5V电压型正极材料,传统的有机电解液还是会分解,电池的电压还是不能提高。
而使用具有更宽广电位窗的固态电解质,便可令5V正极成为可行的解答(注2)。
注2:因固态电解质是固体,当电极材料与电解质间的界面发生反应时,其进一步反应难以进行,比有机电解液难分解,因而电位窗高。
并且,固态电解质对作为锂聚合物充电电池而受到关注的硫化锂(Li-S)*与锂空气(Li-air)*电池等的下一代电池的实现,似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硫化锂电池使用硫(S)类材料为正极,若使用有机电解液,硫会溶解于其中。
如能利用固态电解质,则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
*硫化锂电池(Li-S battery):正极为硫,负极为金属锂的充电电池。
因硫的理论容量高达1672mAh/g,即硫化锂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可为约2600Wh/kg。
*锂空气电池:因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为正极,所以单位质量及体积的能量密度可得到飞跃性提升,所以作为终极电池(ultimate battery)在研究。
但有观点指出,其空气极的还原反应极具难度。
被视为“终极电池”的锂空气电池,正极上需要能使空气通过的结构。
因此,固态而非液态电解质的采用很可能会促成电极结构的简化。
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的开发可大致分为两类,即离子电导率高、使用寿命长的无机电解质与生产效率高的高分子电解质(图2)。
无机电解质可进一步分成为硫化物和氧化物两类。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硫化物类固态电解质,不断有离子电导率达10-3S/cm,与电解液性能相当的材料开发出来。
2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可大致分为无机物和高分子两类。
无机物类以较高的离子导电为特征。
高分子类虽更容易制造,但存在有低温特性的问题。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为Li2S-P2S5类与硫化结晶锂超离子导体(thio-LISICON)类电解质。
Li2S-P2S5类材料方面,已开发出了离子电导率高达3~5×10-3S/cm的材料,使用这种材料的固态电池的试制品也纷纷出笼。
而与硫化结晶锂超离子导体结构相似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已是众所周知,其中最适合电池的材料也在探索之中。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另一个优点,是因为使用了与下一代正极材料相同的硫(S)化物,造成优异的匹配。
如果能开发出离子电导率达约10-2S/cm的固态电解质,则“会加速下一代电池的研究”,东京工业大学的菅野表示。
然而,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所有固态电解质共同的问题:电极活性物质和固态电解质间界面的高电阻。
且硫化物和水发生反应会产生硫化氢(H2S),这意味着从生产电解质到组装电池的整个制程都需要对湿度的控制措施。
而氧化物类方面,目前已有离子导电率达到低于硫化物的10-3S/cm的氧化物类电解质面世。
只是,具备这种特性的氧化物类为结晶构造,存在其晶界电阻(grain boundary resistance)会降低性能的问题(注3)。
即使如此,因在制造上氧化物要比硫化物更容易处理,性能与硫化物相当的氧化物类电解质的开发还是受到了关注。
注3:在氧化物类电解质方面,晶体结构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获得了10-3S/cm以上的高离子电导率,但是当作固态电解质使用时其晶界电阻会增大。
而硫化物类相同的离子导电性是以非晶构造的固态电解质实现的。
为了使这些优劣互见的无机固态电解质用于固态电池实现高性能,在电极与电解质间形成良好的界面至关重要。
若只将它们堆叠起来,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多点接触(multi-point contact),使界面电阻增加,导致整个电池无法使用。
因此,使用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以采用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混合起来的复合电极材料为主流(图3)。
并且,为了防止充放电引起的在电极活性物质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上生成的化合物导致界面电阻的上升,要事先在电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上涂布一层氧化薄膜。
由此提高充放电周期性能。
3采用无机物类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随采取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的开发及应用活性物质的表面被膜等方法,其界面电阻一直在降低。
这些努力在切实结出成果,可称之为代表的,是三星横滨研究院与三星电子开发出的固态电池。
他们在2010年3月日本电化学学会会议上发布,该电池已实现了接近实用水准的输出特性及超过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充放电周期寿命。
是对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采用的正极和负极材料使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从而获得了出色的电池特性(图4)。
4三星横滨研究院与三星电子采用一个Li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的钮扣电池做了一项实验(a),当正极以铝涂覆时,经过300次周期后的能量维持仍高达85%(b)。
图依三星横滨研究院的资料制作。
该公司等试制的,是正极为镍类、负极为石墨类材料,固态电解质采用了离子传导率为10-4S/cm 左右的Li2S-P2S5的固态电池。
具体为,正极采用LiNi0.8Co0.15Al0.05O2,虽然细节未透露,但在正极上涂布一层铝膜,以减少其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
由此,得到了具有实用水平的0.5mA/cm2时的放电容量为105mAh/g的结果。
其充放电周期寿命的特性,据称在300次周期后,还可保持85%的容量,超过了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性能。
“这些成果是在固态电解质厚达400μm、离子导电性低至约10-4S/cm的情况下取得的。
这是固态电池迈向商业化的重要成果。
”三星横滨研究院大坂分所能源小组的小林直哉对此寄予期待。
开发了离子导电率高达3~5×10-3S/cm的Li2S-P2S5固态电解质等的大坂府立大学的辰巳砂实验室,使正极利用硫类材料的固态电池,达到了电解液电池无法实现的容量和寿命。
该实验室的特点之一,是利用行星式球磨机进行机械加工,以制作具高离子导电性的复合正极材料。
机械研磨除在室温下反应外,还具有可获得能直接用作固态电解质的精微颗粒玻璃的优点。
例如,由机械研磨的硫化镍(NiS)与Li2S-P2S5类固态电解质组成的复合正极、Li2S-P2S5类固态电解质和使用锂铟合金的负极所制成的固态电池,在相对高的1.3mA/cm2电流密度下展现了良好的容量与周期特性(图5)。
具体来说,50次周期后其充放电效率仍接近100%,容量仍维持在约360mAh/g。
而单以硫化镍与固态电解质混合时,容量只有100mA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