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市政体制—社区管理案例
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你所工作的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多, 特困户多,因病残生活困难人员多,生活水 平总体偏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区内 的抱怨、不满情绪逐渐显现,不稳定因素也 不断增加。 问题:作为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试针 对这个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救助工作服务方 案。
•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 这些需要救助的对象在生活、经济、居住、心 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二)方案设计 • 根据上述需求,拟订社区救助服务方案,包括: • 1.方案目标: • 为下岗职工谋出路、为特困家庭送温暖,把党和 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社区实现温暖、和谐 的目标。 • 2.方案实施策略: • (1)为特困人群解决温饱问题,动员全社区力量, 与特困群体开展结对帮困、爱心接力、定向资助等 活动; • (2)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对他们进行创业培 训、开业指导等,联系社区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 的就业岗位;
案例三: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 你发现,你所在的社区属于年代较久的一 个老型社区,社区中老年人的比例较高, 而很多老年人孩子都不在身边,且他们的 社交网络比较薄弱,很少有机会去参与外 面的活动。同时,他们普遍都有这样一个 呼声:退休在家很无聊,社区中没有什么 地方可以供他们休闲,他们希望能够更多 地参与社区的活动与发展。 问题:请针对这个情况,运用社区工作的 方法来为他们拟订一份社区工作方案。
案例二: 随着春节临近,某社区治安情况逐渐 显现出一些问题。一是盗窃案增多,居民缺 乏安全感;二是打牌赌博多。社会风气差; 三是出租房屋多,社区情况掌握少;四是各 方意见多,联系沟通少,社区居民对社区治 安情况不满意。 问题:作为社区社会工作者,请针对以上 存在的问题,拟订一份社区治安工作服务方 案,以扭转群众不满意该社区社会治安的局 面。
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案例
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案例简介社区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它涉及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区管理工作,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改善社区环境。
案例描述在某市某社区,由于社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紧张,一些不法分子也频繁活动于此,给社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管理部门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社区管理。
1. 强化巡逻和监督社区管理部门加大了巡逻力度,建立了24小时巡逻制度,对社区内的各个角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卫生问题和治安隐患,提高了社区的安全性和整洁度。
2.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社区管理部门组织了各类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环境保护和法律法规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区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觉悟。
3. 设立投诉建议箱为了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诉求和建议,社区管理部门在社区内设立了投诉建议箱,方便居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解决居民的问题,增强了社区管理部门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4.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通过培训和引导,社区管理部门加强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组织能力,建立了多个社区组织,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共同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环境。
结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区管理部门的各项措施逐渐取得了成效:•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整洁度和安全性有了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觉悟有所增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社区内的矛盾和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改进和展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区管理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未来,社区管理部门将继续加大巡逻力度,开展更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不断改进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安全、干净的社区环境,让社区居民共享美好生活。
结语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社区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城市管理与社区服务行业物业管理试点实施方案与相似案例分析范本
城市管理与社区服务行业物业管理试点实施方案与相似案例分析范本为提升我区物业管理的效率,营造一个整洁、文明、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本方案依据《物业管理条例》、《X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核心在于创新机制体制,重点强化物业服务,构建“政府指导、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我们将完善“政府扶持、社区组织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计划在XX年间,逐步对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和零散片区实施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管理,全面推动X 区物业管理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我们旨在有效解决社区内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和零散片区所面临的管理混乱、环境恶化及安全隐患问题。
辖区内的每个办事处(如朝阳、青山、长城、人民路)将选定一个符合条件的社区作为物业管理试点,推广社区服务中心的物业管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为暂不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或无人管理的住宅区提供必要的、有偿的物业基本服务,包括公共秩序维护、清洁卫生、绿化养护、下水道疏通及化粪池清理等基本服务要求。
三、组织领导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特成立X区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涵盖各相关职能部门,旨在指导、鼓励和支持社区成立物业服务中心。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隶属于区城市管理局,由胡崇孝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步骤试点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前期准备阶段(XXXX年X月X日XXXX年X月XX日)各街道办事处需组织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小区摸底调查,广泛征求业主意见,确定试点小区,并建立物业管理的分类模式(如选聘物业、承包、代管、自治)。
同时,制定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以及物业管理公约和行为准则,完善物业服务合同。
(二)组织实施阶段(XXXX年X月X日XXXX年X月XX日)在这一阶段,主要为暂不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或无人管理的住宅区提供有偿的物业基本服务。
社区治理——锦江案例
社区治理——锦江案例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治理改革案例街道体制改革(放视频)2008年起,锦江区开始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街道剥离经济职能,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在剥离经济职能后,街道办想要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必须要下沉,以社区为平台。
由此,迈出了改革的第二步,具有锦江特色的社区治理机制改革,这是对街道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而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则是改革的必要补充。
社区治理新机制(一)社区党组织建设在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中,注重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普遍设立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实现党组织向院落、楼栋、单元及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全覆盖;通过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主任、社区党组织对社区重大事项拥有提案权和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措施,使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在社区治理中的组织、领导、监督作用……社区推行的是开放型党员管理制度,这样能让党员“全天候”发挥作用。
“我们打破组织关系束缚,明确凡在院落居住的党员只需亮明身份,即可参加院落党支部的一切工作和活动。
” 新模式之下,党支部由此深入到居民院落,成为居民自治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也保证上级党委、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居民院落,开创出党建的全新局面。
(二)行政职能与社区事务的划分——居委会的回归随着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和社会管理职能“集体”下放,小小社区手忙脚乱。
推进社区角色转变、职能归位,给社区定好位、明职责是关键,即哪些事情必须由社区做,哪些事情不该由社区承担。
“过去,一些社区干部对社区和政府的职能划分模糊,”体制不顺的因素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工站人员交叉任职,多重身份模糊了工作职能界线。
这种社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社区居委会管得多,服务得少,主要精力都用于应付政府交办的任务,居民利益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例如,十几块牌子并列门口,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过来,这是传统街道居委会管理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社会发展时遭遇的尴尬。
城市社区治理的桥梁:社区大楼管理小组运作机制案例与启示
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尽管政府可以推进现代国家形成,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性作用,但是社会的问题可以由社会自己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社区经历了将近70年的变迁。
无论各地发展经验多么千差万别,它们都在经历着由传统行政化治理向多元合作治理的阶段。
然而,传【基金项目】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度校级文科青年学术骨干培育项目“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提升研究”(A-7031-18-004029)。
城市社区治理的桥梁:社区大楼管理小组运作机制案例与启示◎ 张振洋一、引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着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剧烈转型,转型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
如何解决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的持久稳定是众多转型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基层社区作为国家的细胞,它的治理状况对于摘 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转型,社会治理的转型在所难免。
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国家放权予社会,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区共治,进而实现自治。
在此过程中,大量基层性中介组织得以出现,成为沟通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
以上海市B社区的大楼管理小组为例,揭示了建立在资源支持机制、协商议事机制、社区服务机制和社区认同培育机制基础上的大楼管理小组在电梯整修工作中是如何运作的。
通过对案例进行总结,从5个不同方面对B社区的大楼管理小组治理实践进行了反思。
如何实现该大楼管理小组的可复制和制度化,推进社区合作治理,是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区治理 大楼管理小组 运作机制 绩效合法性 合作治理【中图分类号】C912.81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8.05.010统的行政化治理正遭遇越来越严重的内卷化问题,政府的投入无法保证其可持续性。
更为重要的是,行政化治理无法妥善解决诸如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利益的表达和综合、共识营造和社区冲突等问题[1]。
社区管理案例
社区管理案例
某小区的社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设施维修不及时、环境卫生不整洁、停车乱象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社区管理方案。
首先,针对公共设施维修不及时的问题,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维修队伍,负责定期巡查和维护公共设施。
小区管理方可以与专门的维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修复工作得到及时的处理。
此外,还可以将小区居民的维修请求进行统一的收集和管理,以确保维修事项能够及时得到响应和解决。
其次,环境卫生问题是社区管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增加环卫工人的数量,增加他们的工作时间和范围,确保每天都有人负责小区的清洁工作。
同时,可以组织居民参与到社区环境卫生的维护中来,例如开展定期的志愿者清洁活动,激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共同打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最后,针对停车乱象问题,可以制定相关的停车管理规定,例如明确划定停车位和非停车位的范围,并对违规停车进行罚款或警告处理。
此外,可以加强对停车位的管理和维护,例如定期检查停车位的标线和设施是否完好,确保停车位的使用秩序。
同时,可以建设更多的停车位,以满足居民和访客的停车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小区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维修队伍、增加环卫工人数量、加强居民参与等方式来解决
这些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社区管理和有效的措施,可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政府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参与模式
政府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参与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政府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转向更加开放和参与式的模式,强调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参与模式以及其对社区建设的影响。
一、多元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在过去,政府管理模式通常是单向的,政府作为管理者,决策者和执行者。
然而,随着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愈发关注,政府管理模式也逐渐发展成多元化的形式。
现代的政府管理模式倾向于倾听和尊重社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二、咨询与合作的参与模式一种常见的政府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参与模式是咨询与合作。
政府会积极向社区居民征求意见,组织公开听证会或座谈会,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政策制定和社区规划。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积极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实现了政策和规划的民主参与。
三、社区自治的参与模式除了咨询与合作的参与模式,社区自治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模式。
在社区自治的模式下,政府逐渐将管理权力下放给社区居民,鼓励他们主动组织和管理社区事务。
政府通过培养社区居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引导他们解决社区内的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和建设。
四、公共伙伴关系的参与模式公共伙伴关系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居民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该模式强调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协作。
政府作为主导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和实施社区建设计划。
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组织和个体通过合作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参与模式的意义与影响政府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参与模式对于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参与模式能够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沟通有助于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和矛盾,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参与模式还能够促进政府的决策透明度和民主化进程。
通过向社区居民征求意见和参与决策,政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信任度。
政务民生工作中的城市管理与社区建设
政务民生工作中的城市管理与社区建设政务民生工作是指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对民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城市管理与社区建设是政务民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密切关联,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管理与社区建设在政务民生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促进城市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协同发展。
一、城市管理在政务民生工作中的作用城市是政府与市民直接接触的地方,城市管理直接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
城市管理涵盖了许多方面,如交通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都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权益的重要环节。
首先,交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规划和科学的交通管理,能够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政府可以通过修建道路、增设公共交通设施、优化交通流线等方式,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
其次,环境保护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净化,保障市民的健康与安全。
再次,食品药品安全是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领域。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提高市民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二、社区建设在政务民生工作中的作用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延伸,更关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与居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首先,社区建设能够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与社区居民紧密合作,建设社区医院、学校、公共广场等社区配套设施,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建设,也可以提出需求和建议,使公共服务更加贴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其次,社区建设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自治意识。
通过建设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等,政府能够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社区凝聚力,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和谐。
社区管理城市社区管理模式PPT课件
第21页/共63页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 美国的第三部门或社区非营利组织主要分为
三种类型:一是传统的社区服务机构,较有代 表性的是慈善组织;
二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成立, 能直接得到政 府用于职业培训、社区服务和其他服务资金支 持的组织;
第26页/共63页
■美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难题
美国社区管理模式的特征也会带来一些城 市社区治理的难题,这给美国现今城市社区治 理的走向(公民治理)的主导者们,即公共服 务职业者带来了严峻的问题,包括政策制定中 如何将期望的公民参与和可以接受的理性要求 有机结合起来,怎样避免气愤的精英们的报复 (这些人将公民和公开对话看作是对他们利益的 严重威胁),如何防止职业主义力图消除的政党 分赃制、政治恩赐和腐败等不正之风的反弹。
社区自治
政府
街道办
统筹协调
市场
第5页/共63页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类型
A
B
C
政府 主导型
社区 自治型
市场 导向型
第6页/共63页
政府导向型管理模式的内容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在现阶段主要 是以城市区人民政府下派的街道办事处为主体, 在居委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种社区主体 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对社区的公共事务、社会事务 等进行管理,其实质是为强化基层政府的行政职 能,通过对政治、社会资源的控制实现自上而下 的社会整合,其社区管理范围一般为原街道行政 区域。
政府能够协调好环卫、公安、税务、城管及 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利害关系。
第9页/共63页
政府导向型管理模式的缺点
社区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社区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海某小区制定“业委会章程”管理
该小区在建成后,有一些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
问题,小区业主决定成立业主委员会。
经过研究和讨论,业主委员
会制定了《业委会章程》。
该章程明确了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和权利,以及业主和委员会之间的合作机制和约束关系。
该章程不仅规
范了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还促进了业主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小区的居民得到了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案例二:深圳某小区实行“自主管理”
这个小区的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和纠纷。
一些业
主认为物业公司服务不好,物业公司也抱怨业主不配合管理。
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小区业主决定自主管理。
在这个管理方式下,业主
不再需要通过物业公司申请维修或处理其他问题,而是可以直接参
与小区管理。
小区业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举管理委员会,并制
定约束各方的规章制度。
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初期难度较大,但是经
过全体业主的努力,小区的管理逐渐得到了改善。
这两个案例都是通过业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小区管理问题。
而在实际操作中,社区管理还需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特别是在涉及到公共资源和社会利益方面,需要特别谨慎对待。
社区治理案例范文
社区治理案例范文一、背景介绍XX社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拥有大量的居民和商业等各类单位。
然而,随着社区发展,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居民之间存在着噪音扰民、乱倒垃圾、交通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形象。
为此,社区决定进行治理,提升社区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二、问题分析1.噪音扰民:社区中存在大量商铺与居民楼混杂,商铺在营业时常常放置高音喇叭,扩音器过大声音扰乱周围居民的生活。
同时,居民楼之间的隔音设施差,导致居民互相影响。
2.乱倒垃圾:社区中有一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不重视,乱倒垃圾或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公共场所,严重破坏了社区的环境卫生。
3.交通混乱:社区内道路狭窄,停车位不足,导致车辆乱停乱放,交通秩序混乱,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和困扰。
三、治理措施1.噪音扰民治理:社区工作人员逐一走访商铺和居民楼,明确告知大声喧哗和高音喇叭的使用时间和标准,对于违规操作的商铺,进行警告。
同时,在居民楼中增设隔音门和隔音玻璃,改善居民之间的噪音影响。
2.垃圾分类治理:社区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专门的垃圾分类桶,提醒居民正确分类处理垃圾。
对于乱倒垃圾、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罚款和劝导,强化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3.交通秩序治理:社区增加停车位数量,统一规划道路车辆停放区域,并设置标志和指示牌,引导车辆规范停放。
社区与交警部门合作,增加交通巡逻,加强对于违停行为的整治,提高交通秩序。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社区治理效果显著。
首先,商铺和居民楼的噪音扰民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商铺营业时间和声音标准得到了严格约束,居民楼的隔音设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其次,垃圾分类治理结果显著。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垃圾分类处理方式规范化,乱倒垃圾的行为大为减少,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最后,交通秩序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社区道路的交通秩序得到了整治,车辆停放区域明确,交通秩序有序,居民的出行方便度提高了。
共建共治共享案例
共建共治共享案例
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强调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共建共治共享案例:
案例:杭州市“未来社区”建设实践
1.共建:杭州市在推进"未来社区"的建设中,充分调动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
例如,在项目规划阶段,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将居民需求融入设计之中;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建模式。
2.共治: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结构和机制,设立居民议事会、社区委员会等自治组织,让居民直接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中来。
比如,定期举行居民大会,讨论社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停车管理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居民公约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
此外,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
3.共享:建成后的未来社区,不仅拥有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而且各类资源和服务都能做到公平普惠,使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便捷的服务。
如打造多功能邻里中心,提供一站式教育、养老、医疗、休闲娱乐等服务,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实现社区成果的全民共享。
综上所述,杭州市“未来社区”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共建共治共
享的理念,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大学课件】社区治理
ppt课件
19
1991年-1999年
1991年民政部又提出社区建设,并在 全国各城市中广泛开展了社区建设活
动;1998年,国务院将“推进社区建 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1999年, 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
验区”工程。
ppt课件
20
2000年
2000年11月3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 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 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 社区建设推向深入。
ppt课件
21
(二)社区建设的几种取向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在理论和 实践中都出现了两种明显取 向。
ppt课件
22
1、 政府导向型社区管理模式
以政府为核心, 主要是以区政府下派的街道办 事处为主体, 在居委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 等各种社区主体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对社区公共 事务进行管理。
上海模式。
ppt课件
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即“议事层”,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推荐产生。由社区内 有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及单位代表等组 成,主任一般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 社区(管理)委员会:即“执行层”, 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ppt课件
26
江汉模式
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政府部门的 关系,保障社区居委会自治性;
州政府 地方政府 混合责任
国防
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 卫生
邮政服务
福利
图书馆
医院
太空
公路
警察
退伍军人服务 改造教养 消防
自然资源保护 检查
公园
退休
烈酒存储 住宅社区发 展
公共卫生
公用事业
ppt课件
15
三、我国社区组织体制 背景:社区建设运动
我国城镇行政引导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泸县云锦镇为例
我国城镇行政引导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泸县云锦镇为例[摘要]:从泸县云锦镇社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行政引导型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着政府越位、错位现象,居民参与度低,治理主体单一,社区治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现实的社区职能定位不清、社会组织不够发达等因素。
城镇社区治理应发挥党和政府的导向、监督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强调政府、市场和社区的良性互动;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公开社区信息,提高政治透明度。
这样构成的“善治型”社区治理模式对上述问题将能够起到良好的矫正作用。
[关键词]:行政引导型城镇社区治理模式多元主体善治一、行政引导型社区治理的理论及特征本文所研究的关于行政引导型社区治理问题,其范围“社区”是指特定含义的“城镇”社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本文的“城镇”是定义在没有建立街道办事处的县城,或县一级行政单位下的“镇”建制基础之上。
为了叙述的简练,以下全文“行政引导型社区”均指“我国城镇行政引导型社区”。
(一)行政引导型社区治理的理论1.行政引导型社区治理的理论概念改革开放后,在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城镇中涌入大量农村人口,带动了城镇的发展,社区也随之不断壮大。
在《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将社区定义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社区是连接一个地域内共同生活的群体,建立社会规范,并维持群体社会关系的纽带。
社区发挥着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是我国最基本的单位。
因此社区的治理模式就成为社区发展的骨架支撑。
以主导角色为划分标准,我国现有社区治理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居民参与型治理模式,二是企业型参与治理模式,三是行政引导型治理模式,是我国社区治理的主流模式。
[2]而我国各个地区的社区治理均在这几种模式中继承发展而来。
小城镇作为城市的过渡地带,其社区事务受行政管控相较于城市更加强烈,政府作为社区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文娱活动等方面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发挥的作用远高于社区组织和居民。
社区管理案例
社区管理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区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环节。
社区管理是保证社区顺利运转和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会介绍一个社区管理案例,并探讨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在华西园社区,新的物业公司接手后,对社区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线上管理。
包括业主的手机绑定、业主的信息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清洁卫生方面的管理。
首先,业主的手机绑定很好地解决了居民的信息传递问题。
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用户可以自愿地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等),绑定后,物业公司可以直接向业主发送通知消息。
当社区需要宣传和通知一些重要事项时,物业公司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面发送,业主也可以在手机上方便地查询公告和通知。
其次,实现了业主的信息管理。
通过该系统,居民可以查询自己楼层的其他业主等相关信息,方便了业主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如果有些业主需要联系起来,物业公司可以通过推送消息来实现。
如果有居民丢失了重要物品,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寻物启示。
再次,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清洁卫生方面的管理。
物业公司可以实时地查看每一栋楼的电梯、门禁等设备的工作状态,直接发出报警并解决问题。
同时,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清洁保洁计划,部署清洁人员,保持社区干净,美丽。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而且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
在实际工作中,社区管理不仅要考虑居民生活方便问题,也要关注那些不文明行为。
例如,小区门前乱停车的问题。
针对这种问题,智慧社区提出了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解决方案。
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识别车牌号码,如果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将由物业公司的专用系统将其记录下来,更好的保障居民出行顺利。
当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隐私问题的含义,因此该系统只能在特定领域内工作。
同时,社区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也是关键。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管理的集成作用,加强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是必须的。
在市级政府的协调下,社区各委员、居民权益代表、商贸企业等的意见都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参考。
社区服务管理案例分析
社区服务管理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服务的品质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我们需要关注社区服务管理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优化管理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和探讨社区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背景某小区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住宅小区,共有500户住户,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此物业公司在小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服务质量不高。
住户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评价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无人响应或响应时间长、处理不及时、态度差等方面。
2.费用不透明。
物业公司在收取物业管理费、清洁费等方面,不太注重费用明细的公示,导致住户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缴纳的具体费用金额以及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3.安全问题突出。
小区地下车库入口处的卡口设备老化,很难发现非住户的车辆进入,存在安全隐患。
二、问题原因分析1.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物业公司缺乏一套有效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导致服务响应不及时、处理不得当。
其次,物业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不足,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态度不够好,导致服务水平低下。
2.费用不透明的原因,在于物业公司对业主费用的缴纳和使用情况不够透明,没有制定详细的收费标准和明细表,业主在支付费用时缺乏监督和了解。
同时,物业公司在处理业主的投诉和反馈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没有及时为业主解决问题,给业主增加了不必要的困扰。
3.小区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在于物业公司对小区安全设备的维修和更新不及时,特别是入口卡口设备的老化,增加了非住户进入的风险。
三、问题解决方案1.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来解决。
同时,物业公司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对于业主的反馈和投诉,应该对其认真听取,及时处理,建立反馈机制,让业主感受到物业公司的贴心服务。
2.费用不透明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收费标准和明细表来解决。
社区治理相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小区自2005年交付使用以来,入住率逐年上升。
随着业主数量的增加,小区的管理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在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和管理上。
2018年,小区内因业主委员会选举问题引发了一起法律纠纷。
二、案件经过1. 选举筹备阶段:2018年3月,小区内部分业主开始筹备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业主大会规程》,业主委员会的选举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2. 候选人产生:经过筹备小组的筛选,共有三名候选人进入选举程序。
这三名候选人均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一定的物业管理经验。
3. 选举过程:4月15日,业主委员会选举日正式举行。
在选举过程中,部分业主对候选人的资格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一名候选人不符合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条件。
在选举过程中,部分业主因对候选人的质疑而离开投票现场,导致投票人数不足。
4. 选举结果:最终,三名候选人中只有两名候选人获得了有效票,未能达到《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过半数票。
因此,选举无效。
5. 纠纷发生:选举无效后,部分业主对选举结果表示不满,认为选举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
与此同时,筹备小组也认为选举过程中部分业主的离开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
三、法律分析1. 《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符合物业管理区域全体业主的意愿。
第二十二条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三)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四)具有一定组织能力。
2. 选举无效的原因: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本案中选举无效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业主对候选人的资格提出质疑,导致选举过程中出现争议;二是部分业主因质疑而离开投票现场,导致投票人数不足。
3. 法律责任的承担: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由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撤销。
社区管理制度范例
社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加强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社区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单位和组织。
二、社区管理原则
1.依法管理:社区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2.民主管理:社区管理应坚持民主原则,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3.科学管理:社区管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4.服务管理:社区管理应以服务居民为宗旨,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社区管理内容
1.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保持社区环境整洁、美观。
2.社区安全管理:加强社区安全巡查,防范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社区文化管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4.社区服务管理:提供便民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5.社区组织管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居民自治能力。
四、社区管理方式
1.制定并执行社区管理制度和规定,规范居民行为。
2.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
3.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共同推进社区管理工作。
五、附则
1.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未尽事宜,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解释。
2.本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废止,须经街道办事处审议通过后公布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社区
1、社区:社会学基本概念,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1887 在《community and society》一书最早提出, 他用社区与社会这两个概念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社 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 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后该概念被广泛引申 和运用。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费孝通改译“地 方社会”为“社区”。 内涵界定多种,一般而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构成:一定的地域、人口、物质设施、组织结构、制 度规范、社会心理等要素 功能:社会服务、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等 形式: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沈阳模式——沈阳市沈河区
1999年,以居住地为特征,以居民认同感为纽带,以便于社 区成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标准,将 全区396个居委会调整为164个居民委员会辖区共同体,平均 每个居委会1200多户。 在此基础上,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在各居委 会辖区共同体组建了“一个大会,两个机构”。 1、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成员选举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 代表组成,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最高权力。 2、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推举驻社区单 位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区德高望重者组成。主任一 般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的常设义务工作机构,行使社区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的职能。 3、社区委员会:按照“公开招贤、定岗竞争、择优入围、依 法选举”的原则和办法,按照每300配置一人的标准,由社区 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出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委会成员、并吸收驻社 区民警和物业公司经理组成社区委员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 会的办事机构,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约束四项职能。
3、物业管理: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
(1)法律依据:《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5月28日通 过,自9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 条例〉的决定》 2007年8月26日颁布,自10月1日起施 行。 (2)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 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 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3)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成立与职责:房屋的所有权 人为业主。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 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 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 产生业主委员会。 业主大会: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代表和维护全体业 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执行业主大会决定。
第六讲:市政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
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作为城市基层管理形式,是城市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现代城市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 落脚点、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利 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点”
上海模式——卢湾区五里桥街道
(1)行政组织领导系统:街道办事处及城区管理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在社区行政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行使领导、协调、 监督等职责。城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 环卫所、工商所、街道医院、房管办、市容监察分队等单位组 成,主要职能是商量、协调、督察城区管理的各项事务。 (2)行政组织执行系统:四个工作委员会,即市政管理委 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财政 经济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对辖区内市政市容工作实行综 合管理;社区发展委员会负责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福利、 劳动就业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要协助街道党工委、 办事处领导治安工作;财政经济委员会对街道企业负责,扶持 和引导街道经济的发展。 (3)社会组织支持系统: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通过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 事务咨询委员会及各种居委会组织,对社区事务进行商议、协 调、指导、监督和咨询,以对社区行政提供支持,并促进社区 行政管理的社会化。
(4)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法律上的平等关系:委托与受托、聘用与受聘。
经济上的交换关系:提供服务,获得报酬 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根据合同约定相互配合协作 (5)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配合公安机关,与居民委员会相互 协作,共同做好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等相关工作。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居民 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支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 接受其指导和监督。 住宅小区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告知居民 委员会,并认真听取其建议。 ——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
人力资源问题、财力、物力和场地问题、社区意识的
培育问题等。
四、社区管理体制的探索
1、行政主导性模式:哈尔滨; 2、半行政半自治模式:上海; 3、自治型模式:沈阳 4、2006年“中国政府创新奖”: (1)深圳市盐田区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2)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街道管理体制创 新”
哈尔滨模式——哈尔滨市南岗区
以加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为核心,以强化民政部门的主管职 能为重点,以增强各部门协调和社会各界参与为基础的行政主导 型模式。 社区组织管理体制从纵向分为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其改革重 点放在区一级。 在区一级,成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区委书记任委员会主任。 委员会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 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 委员会下设“社区建设办公室”和“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前者 为协调机构,协调社区建设指导中心的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后 者为日常工作机构,由民政局长兼任中心领导。 在指导中心内部,根据社区建设的内容,由相关的委、办、局组 成7个工作指导部,均为实质性工作机构,其业务工作、人员编制 和工作经费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同时这一管理工作系统 自上而下延伸到居委会一级,以实现民政部门对社区工作强有力 的领导和管理。
湖南耒阳市只辖7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的(五里牌)街道 办事处,有5个副书记、5个党工委委员、10个副主任、 2个主任助理,共计22个领导。
2、居民委员会
(1)法律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4年12 月31日)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1989年12月26日) (2)性质定位: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 群众性自治组织。 (3)主要任务:(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 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二)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调解民间 纠纷;(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 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 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 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4)设立、人员、内部设置:一般在100户至700户的范围 内设立。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9人组成。居民委员会根 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居民委员 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5)政府机构与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 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 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第 2条) 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 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 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 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 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第17条) 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 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 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市、市辖区的人民政 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 务指导。(第20条)
2、街居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背景:改革开放,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经济体制改 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国企的改革, 流动人口的剧增,单位制出现了松动,越来越多的人在 个人生活的许多方面与单位的密切关系开始松动、脱钩, 单位办社会的情形逐渐消除,向本来的性质归位。
表现: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
渐摆脱边缘化的附属处境,承担了主要的城市基层社会
管理工作。
3、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兴起,社区制逐渐形 成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民政部首次把“社区”概念引 入城市管理,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90年代初,为了应对城市基层管理所面临的压力和挑 战,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社区 发展理论和实践,提出社区建设的思路,推动各地开 展社区建设的探索。 社区建设发展,适当调整了社区规模,逐步建立健全 社区组织,居委会干部结构优化,自治能力提升,社 区管理逐步规范有序。新型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初步 建立。 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的比较
(三)社区管理体制的具体运行机制
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 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公众广泛参与
广泛参与两层含义:一是社区管理主体的广泛性,二 是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 社区自我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参与是一个基本特征。
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决定了参与是管理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