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复习课件(共27张PPT)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类型一 空气的成分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掌握情况。 例1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
识中正确的是( C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例题解析
【变式题】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
正确的是( C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 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 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 质量越好
例题解析
某种原子的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Ar) =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3)规律:近似相对原子质量=_质__子__数__+__中__子__数__。
知识回顾
6.离子
(1)定义:__带__电____的原子叫做离子。
(2)分类: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带正电的原子,如Na+ 带负电的原子,如Cl-
(3)可以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__分__子___、__原__子__、 __离__子__三种。
知识回顾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__化__学__变__化___中的最小粒子。 (2)基本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__小___; ②原子总在不停地__运__动___; ③原子之间有__间__隔___; ④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__相__同__。
知识回顾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02 (科粤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原理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V 水=V 氧气)(2)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反应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 +5O 22P 2O 5(5)集气瓶中水的作用:①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②吸热加快降温,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
(6)常见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因素影响偏小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未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就读书剩余气体占有较大的体积偏大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后未立即塞上瓶塞受热膨胀的空气部分逸出瓶外最初弹簧夹未夹紧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7)药品选择①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不能,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②可否换用铁丝?答: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③可否换用镁?答:不能,镁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反应。
药品选择: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体积忽略不计)。
(8)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物理性质:难溶于水)(9)拓展:集气瓶压强变化(二)物质的简单分类(三)空气成分及用途1.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它。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四)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臭氧(O3)。
2.污染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微粒性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
构成;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化学变化: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科学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分子特
性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
4.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应用)
5.通过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技能。
6.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能根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一般的防治措施(理解)。
7.初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计入空污染指数的项目等(了解)。
8.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
板书
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初步应用;
空气污染源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1、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2、记住空气的组分及研究过程
3、知道空气是怎样受污染的
4、理解分子、原子及离子的概念
5、记住空气污染的危害及监测方法
6、找出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7、了解原子内部的构成,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和生活现象。
科粤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章末考点梳理【名校学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有哪些成分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止水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液面以上五等分,并做上记号。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 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着玻璃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①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玻璃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玻璃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⑤如果止水夹未夹紧,或者塞胶塞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⑥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⑦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高度不会有变化。
⑧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⑨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怎样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一、氮气和稀有气体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中考化学科粤版精讲本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 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
航空航天等
(1)化学性质不活泼,如作焊接保护气;
稀有
(2)通电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和激
0.94%
气体
光技术;
(3)氦气密度小,很稳定,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5 灭灭火火;
二氧
化碳
0.03%
(2)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 □6 制制冷冷剂, 剂
(CO2)
在空气中,观察到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上水有水雾雾,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无无明明显现显象现 ,得出的结论是人人体体呼出呼气出体气中水体蒸中气水的含蒸量气比的空气含中
水水象蒸蒸气含气量含量多 多。
量比空气中
知识点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 固体颗粒物:颗粒物、 1 细细颗颗粒物粒(物空气中直
径≤2.5 μm的细微颗粒物)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 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1:空气成分的测定(☆☆☆)
(1)法国化学家 □1 拉拉瓦瓦锡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 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2 11/5/5 的结论。
(2)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详见“重要实验分阶突破”)
【人物图像】
知识点2: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①装置漏气 ②止水夹未夹紧胶皮管
③插入燃烧匙太慢
【创新考法】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 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开 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2019年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两种质种元素组成素种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
素必数是氧元素数。
16
现有(1)水 (2)铁 (3)高锰酸钾 (4)大理石 (5)石灰水 (6) 二氧化硫 (7)空气 (8)液氧 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 的有_(4_)__(5_)_(_7_)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_(_2_) _(_8_)__,属 于氧化物的有__(1_)__(6_)___,含有氧分子的有(_7_)_(_8_).
下图是某些粒子的示意图,属于混合物的是_B_C_;属于单 质的是_D__属于化合物的是_A___
A
B
C
D
17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 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观察 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
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13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 子离 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 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 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 性符 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2、相对原子质量=一个该原子的质量/1.661×10-27 ㎏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不写。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 5、初中阶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中一般用等号且取整 数,只有特殊的元素铜和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114Biblioteka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原子核及 核内有11 个质子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总结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总结2.1 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
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
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
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知识点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九年级粤教版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知识点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粤教版初三化学上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知识点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注意:#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物质。
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初三粤教版化学上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知识点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三化学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预祝大家在新学期可以更好的学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
的
发现者
构
元素周期表 结构和排列规律
成
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物质的简单分类
02
考点讲练
考点讲练
考点一: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 压强 降低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里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被消耗的 氧气的体积。
带电的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解 构成
原子 得失
电子
离子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西宁•中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广东•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D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硫
2.[宁夏•中考]下列做法不能体现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是( B )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
考点讲练
考点四: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邵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2.如图甲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同学的操作正确,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质
原子
的 得 得 核外电子排布 失失
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构 电 电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复习课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5-
第二单元复习
7. 下列各图中“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第二单元复习
8. 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5)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氧化二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二单元复习
17. (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4-
第二单元复习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
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灭,所以氧气未消耗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汇编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汇编1、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固定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可变成分: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包括水蒸气)2、氮气:一般情况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高能量下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用途:制作氮肥、炸药。
氮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做保护气,保存书画、粮食、食品等防虫蛀、防氧化发霉。
充灯泡减慢钨丝的氧化速度。
3、氧气的主要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
无色无味,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用途: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充入灯管中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密度很小可以用于充探空气球霓虹灯: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能穿透浓雾,可用作航空、航海的指示灯)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5、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各种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6、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特征:1、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间有间隔。
7、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如金属、稀有气体等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把其他的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
碳-12的实际质量:1.993×10-26Kg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的质量就越大。
空气的成分知识点考点梳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2.空气中各成分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及其他占0.03%。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指的是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中压强减小。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P +O 2――→点燃P 2O 52.实验装置:常见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3.装置内压强变化:刚开始时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消耗,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倒吸后压强增大至与大气压相平。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看到烧杯中的水沿着玻璃管流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红磷过量(充分消耗装置中的氧气)(2)装置气密性要好(3)实验前弹簧夹要夹紧(4)引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要快(5)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7.错误操作引起的实验误差:错误操作测定结果红磷量不足偏小装置气密性差偏小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偏大引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偏大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偏小8.实验药品选择标准:只消耗氧气且燃烧后不会产生其他气体的物质。
不能用镁条、木炭代替红磷:镁条燃烧会消耗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集气瓶中水面高度不会有明显变化,使测量结果偏小。
第2课时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混合物和纯净物一、氮气和稀有气体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液氮的沸点为-196.6 ℃——用作冷冻剂...。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 《空气、物质的组成》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点讲解(常考点练习)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空气、物质的组成》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能说出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掌握分子的性质和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4.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5.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红磷燃烧耗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红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装置:(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主要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合成氮肥等。
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等。
【要点诠释】要点二、分子和原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要点诠释】分子与原子的比较:要点三、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的成分》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的成分》知识点归纳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的成分》知识点归纳粤教版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
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
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
以后,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续地进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并使空气里的氧气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空气。
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
空气的恒定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这些成分所以几乎不变,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
空气的可变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空气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区而异。
例如,在工厂区附近的空气里就会因生产项目的不同,而分别含有氨气、酸蒸气等。
另外,空气里还含有极微量的氢、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气体。
灰尘是空气里或多或少的悬浮杂质。
总的来说,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微溶于水,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
稀有气体的分子都是由单原子组成的,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随着原子量的增加,熔点和沸点增大。
它们在低温时都可以液化。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为nsnp(氦为1s),是最稳定的结构,因此,在通常条件下不与其它元素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形成化合物的惰性元素。
空气中的氧气成分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过高的氧气成分会加快生命体的氧化,如维生素C就是抗氧化用的。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对人体是不是没有作用?不是!少量的二氧化碳可刺激人进行正常呼吸。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装置:注意事项1、2、3、实验结果偏大原因1、2、2、空气的成分:氧气占氮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他占3、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常温下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2)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于生产4、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用于通电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用于氦气密度小,很稳定用于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考点三、保护空气污染源①②③空气污染物及来源①气体污染物:②固体污染物:空气污染的危害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构成物质的微粒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 直接构成; B 、 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由 构成。
氯化钠由 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 构成。
A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 ;分子之间存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
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 的电子和带 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020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基础知识复习(无答案)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基础知识复习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1、法国化学家_________首先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方程式为A、实验要求:生成物必须是固体B、现象:有大量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______体积C、结论:空气是混合物;氧气约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支持燃烧;N2约占____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D、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红磷量,未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 ______________二、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①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______,不支持燃烧,但在高温下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②氮气:做保护气,(化性不活泼)、、染料、炸药③稀有气体: ________ 等的总称)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叫又叫做惰性气体;用做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中。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蓝紫色光,氙气---特强白光,氦气---密度很小(用于探空气球,比氢气安全)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 纯净物:___________ _______。
如氧气,纯水、、等。
2. 混合物:______ ____________。
如泥沙、糖水、牛奶、、等。
注:冰水混合物实际上不是混合物而是!四、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2.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五、空气污染1.空气污染主要指:空气中含有过多的、、____________和可吸入_______2.空气质量日报包括的三项内容:、、空气质量指数分为五级,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一、有关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 4P + 5O2点燃2P2O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0.03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空气中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掉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密闭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体积.1)连接装置2)检查装置气密性2.实验步骤 3)在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水,并做标记4)用弹簧夹夹住胶管5)点燃过量红磷,快速伸入集气瓶内,并立即塞紧瓶塞6)燃烧结束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3.现象: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大量白烟(P2O5固体小颗粒)。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流入集气瓶,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4.实验分析及结论:红磷燃烧生成P2O5固体极易溶于水,不占体积,消耗掉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冷却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压进水的体积为集气瓶内消耗掉的氧气体积.由此可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5.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1)装置漏气2)红磷量不足 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4)导管內事先没有注满水6.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的原因:1)红磷燃烧伸进集气瓶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2)使用镁做燃烧物.因为Mg不仅能与O2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N2反应.7.选择此实验的燃烧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只跟O2反应 2)该物质燃烧后,生成固态物质.1)烟尘NO2二. 1.空气污染物 2)有害气体SO2CO(注意:CO2不是污染物.CO2空气中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1)工厂废气——多种有害气体CO——有毒2.污染物来源 2)汽车尾气SO2——酸雨烟尘3)化石燃料燃烧SO2——酸雨1)减少化石燃料施用,开发清洁能源3.空气污染的防治 2)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3)植树造林,改善环境4. 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固态非金属单质(I2除外):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纯净物“气”字头和“氵”字旁的非金属元素单质:都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物质 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化合物:含有不同种 素是氧元素.如:CO, H 2O, CuO元素的纯净物 其他: 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 三. 分子和原子1.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不同状态是由分子间隔大小决定的。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构成2.4辨别物质元素组成》25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元素的观点,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差别和关系;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渐记着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使用元素的观点划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初步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过分组议论、概括总结,理解物质、元素、分子及原子之间的互相联系;经过学习,认识地壳、生物的细胞中一些常有元素的含量。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成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构成与微观构造的理解;发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虑、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元素观点、以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含义,能正确使用元素的观点划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记着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观点、原子与元素的对照及应用。
三、课型新讲课四、教课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饮用水和药剂标签,提出问题:标签中的钙、铁、锌、镁等都指的是什么呢?教师指出: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元素。
那究竟什么是元素呢?今日就让我们共同揭开物质构成的神秘——元素。
(板书课题)2.新课研究:多媒体出示:我们在下一章要学习的氧气的制取中要用到这样两种物质:高锰酸钾、氯酸钾,还有我们比较熟习的氧气和水,这几种物质的构成中都含有氧。
固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但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且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我们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在甲烷、碳酸钙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碳。
固然这三种物质的性质也各不相同,但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而且碳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6,即核内都含有6个质子,于是我们将这些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那同学们感觉什么是元素呢?【概括总结】元素就是拥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疏组议论】怎样理解“相同核电荷数”和“一类原子的总称”?【概括总结】“相同核电荷数”说明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核电荷数)所决定。
“一类原子的总称”说明元素是宏观观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科粤版九年级(上)化学 知识提纲
四、胶头滴管
公用:用完洗净 1. 专用:不能清洗 使用:排气、吸液、悬空、慢滴 2.使用后不横放
五、量筒
1.就近原则 2.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点 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小 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大 3.不做反应容器
返回目录
六、天平
物理:未知物体质量求质量 化学:已知质量,增减药品 1.无腐蚀性:左右盘各放质量相同的纸片 2.腐蚀性(MaOH)小烧杯、表面皿等
返回目录
本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化学反应) 关系:物理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一定 不一定) 1.3 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三不” 3.剩余药品
返回目录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1.仪器:胶头滴管
塞子倒放 倾倒法 标签朝手心 瓶口紧接容器口 2.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一平二放三慢立 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钳 3.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2
不能加热:量筒、量杯
4.固体药品加热 ①试管夹距管口1/3 ②试管口微朝下倾斜 5.液体药品加热
返回目录
①加入药品不能超过试管的1/3 ②试管与桌面成45° ③管口不对人
三、酒精灯
1.1/4<V<2/3 2.点燃:打火机、火柴 外焰:温度最高 3.火焰 内焰:温度较低 焰心:温度最低 4.失火:湿抹布(砂土)盖灭 5.灭火:用灯帽盖灭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色②状③味④熔点⑤沸点⑥密度⑦硬度⑧挥发性⑨延展性⑩导电性 返回目录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毒③氧化性④还原性⑤稳定性⑥酸、碱(pH值)
第二章 认识空气、保护空气 2.1 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现象
1.无色、无味、气
二、空气的真实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4P + 5O 2 点燃2P2O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气密性2. 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 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 1. 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 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 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 ,可能原因是:a. 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 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0.03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空气中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考点三、保护空气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酸、碱、盐、氧化物)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1、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3、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 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2.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的构成: 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 中子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 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 -12 )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 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4、元素1. 含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区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常 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 由哪些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 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4. 元素的分布 :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Si 、Al 、Fe ②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C 、H 、 N③ 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 N 、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元素符号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 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 2 个氢原子: 2H ;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 6.N :6表示 6个氮原子。
5、离子1. 元素的种类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 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 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带 负电)③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为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3.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4.离子符号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 时,1 可以不写。
如Na (钠离子)、Ca (钙离子)、H (氢离子)、Cl (氯离子)、O (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 个镁离子带2 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表示2 个氧离子。
6、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如H2O)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 个水分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3.化学式的写法: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 e、Al)单质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S、P、C)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O2、H2、Cl2)纯净物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3氨气、CH4 甲烷)。
在元素符号化合物右下角写出该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H2O2)。
当原子团不是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 1 省略不写)。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①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②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 - ”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5.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 价,氢元素通常显+1 价。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
6.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
如P 2O57.数字的意义: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H中的“ 2”表示2 个氢原子。
②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2H2O中的“ 2”表示2 个水分子。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如CO2 中的“ 2”表示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 个氧原子。
④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如Fe 中的“ 3 ”表示1 个铁离子带3 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FeCl3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8.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5 )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附表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附表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亚铁指化合价为+2 的铁元素,亚铜指化合价为+1 的铜元素。
7、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