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教材重点文学史袁行霈版定稿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3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3

二、元杂剧的题材
1、社会公案剧:如《窦娥冤》、《鲁斋郎》、《灰栏记》等直接批判元代社会的黑暗不平,表现对清平社会的向往,最有现实意义。
2、 姻爱情剧:如《西厢记》、《曲江池》、《救风尘》等批判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
自由的扼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思想。
3 、文人剧:如《范张鸡黍》等再现元代文人的地位命运,传达他们对蒙 元社会失落、绝望、批判的心理。
3,剧本上:由曲文、宾白、提示文字组成的一个整体成熟的剧本,表现出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曲文主要是用于抒情,揭示人物内心。宾白主叙事交代情节,或插科打诨。曲文宾白不可分割而相辅相成。提示文字包括动作提示、舞台效果提示、道具提示、角色说明提示等四类。 4,角色上: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1,结构上: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四折之间,大多表现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2,音乐上:一折安排一套宫调,由一人主场到底,一折一韵。或旦或末(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主要唱北曲。
4、神仙道化剧:如《陈抟高卧对元代社会的绝望之情。
5、家庭伦理剧:如《东堂老》等直接描写元代社会家庭,反映封建道德沦丧,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
6、 历史故事剧:如《单刀会》、《赵氏孤儿》等借历史抒发一种感慨,直接针对蒙元不平的
社会,以古责今。
四、北方戏剧圈的作家作品
1,大都作家群
(1) 纪君祥《赵氏孤儿》
悲剧色彩、自我牺牲精神、复仇主题、政治含义、域外影响
(2)杨显之《潇湘雨》,男子负心题材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之清代文学清代文学清代诗文的特色。

(1)明清鼎革,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汉族的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即便曾一度仕清的诗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

(2)这两部分诗文以对现实的敏锐反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稍后的诗人及其他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悲,但也慨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篇什。

已呈式微之势的词则应时而复兴,倚声填词蔚然成风。

散文的内容偏重经世救国,崇实致用,在传记文里多用小说笔墨。

清初诗文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简述清初三大学者。

(1)顾炎武,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如《秋山》写江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清兵屠戮烧杀的罪行。

顾炎武的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如《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2)黄宗羲,论诗称“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

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云门游记》、《感旧》等,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丧,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

(3)王夫之,学者称船山先生。

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如《绝句》,借舒草之心“不死”,喻坚韧不拔之志和恢复故国“春色”的理想。

王夫之自叹“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王船山公年谱》引王夫之自题墓碑词),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九首之一,以落花飘魂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之恨,含蓄蕴藉,深沉瑰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得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得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得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得四大神话就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得民族精神就是什么?2、神话得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您所阅读得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得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得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得,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得不同来分类得。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得“雅”分与,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诗经》中得“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得有四家,它们得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

现在流传下来得就是,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得《诗经》。

8、《诗经》得旧注本,最重要得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

《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就是南宋注得。

9、《诗经》得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得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得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得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12、《诗经》中得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得事件得时间先后,依次为、、、与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第四卷明清文学绪论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作品风格上讲: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

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

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

”(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 个性解放思潮内涵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纵情声色,色情文学的流行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

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

(完整word)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完整word)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清代诗文的特色。

(1)明清鼎革,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汉族的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即便曾一度仕清的诗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2)这两部分诗文以对现实的敏锐反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稍后的诗人及其他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悲,但也慨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篇什。

已呈式微之势的词则应时而复兴,倚声填词蔚然成风。

散文的内容偏重经世救国,崇实致用,在传记文里多用小说笔墨。

清初诗文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简述清初三大学者.(1)顾炎武,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如《秋山》写江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清兵屠戮烧杀的罪行.顾炎武的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如《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2)黄宗羲,论诗称“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

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云门游记》、《感旧》等,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丧,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3)王夫之,学者称船山先生。

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如《绝句》,借舒草之心“不死”,喻坚韧不拔之志和恢复故国“春色”的理想。

王夫之自叹“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王船山公年谱》引王夫之自题墓碑词),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九首之一,以落花飘魂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之恨,含蓄蕴藉,深沉瑰奇。

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第一章、明初的诗歌散文第一节、概述明代社会的政治特点:①商业经济的繁荣形成新的读者群(市民阶层),引导文学思潮的变化。

②俗文学的逐步兴起,王阳明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有利于文学对人性的追求、③禅学的兴起(狂禅);学派:激进的王学学派,代表人贽;“性灵说”。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俗文学地位提高。

文学观念的改变:①肯定文学的情感,将情感作为评判文学的标准。

“情教说”(梦龙)1;“性灵说”(公安三袁);②清楚地认识了文学的虚实关系: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③开始关注人物性格刻画。

明初诗文阶段:前期指元末至洪武末年,后期指永乐至天顺时期,前后期有不同特点。

明初诗文流派:⑴明初众多诗人,按地域不同,分为吴、越、闽、江右、岭南五大群体。

①吴派,指以为中心的南和浙西一带的诗文作家。

以吴中四杰(高启、基、羽、徐贲)、北郭十友(高启、基、徐贲等)为代表。

②越派,指浙东、包括今、、、处州、一带。

代表作家:宋濂、基、方孝孺。

③闽派,以“闽中十子”为代表,提倡盛唐之音,有《唐诗品汇》。

④江右,指派,以虞集、椁为师法对象。

⑤岭南,指一带1明末冯梦龙倡立“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是人的天性。

他从大量文史资料中搜集了各种艳情故事,编纂了文言短篇小说集《情史》,他又大量搜集吴地民歌,编辑成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专集,又搜集整理加工创作了《古今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话本小说集。

⑵明初后期,文坛为朝廷达官所笼罩,下层文人及在野文人的创作逐渐衰落,台阁体出现。

代表作家:三:士奇、荣、溥-------------------------------------------------------------------------------第二节、高启和吴派生平:“吴中四杰”中,高启声名最著,被认为是“明诗之冠冕”。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_明清部分 精华版复习资料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_明清部分 精华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本质原因和历史局限,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4. 徐渭的“青藤画派”《菊竹图》《水墨花卉图》。

5.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6. 三大传奇;以李开先的《宝剑记》、无名氏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7. 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8.《西游记》作为文学作品,猪八戒首次出现是在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作的杂剧《西游记》中。

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所刊《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

9.《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10. 蒋剑人推出《古本金瓶梅》,是为第一本洁本。

11.“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代表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主要成就。

12.二拍”:是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3.《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15. 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

16. 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17. 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

18. 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

19. 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

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元明清中国文学史重点(袁行霈)

元明清中国文学史重点(袁行霈)

元明清文学史重点一.填空诸宫调:诸宫调又称话本,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形式,它说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并配以音乐、宫调。

有着明显的代言体特征:首先,是诸宫调作者的声音。

其次,是故事中人物的声音,诸宫调演唱者代故事中人物说话,表达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再次,诸宫调演唱者自己的声音,叙述情节,抒发感慨,发表议论。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散曲(作品、作家)——睢景臣《高祖还乡》、关汉卿《不伏老》、白朴《佳人脸上黑痣》《渔夫》、兰楚若《南吕·风情》、刘时中《上高监司》、卢挚《秋景》、姚燧《感怀》、张可久《叹世》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明初四杰(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又称"吴中四杰"。

台阁体(三杨):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他们发为诗文,饱含富贵福泽之气。

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应制”和应酬之作,充斥于他们的诗文集中。

“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有其工丽的形式而已。

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一般利禄之士得官之后竞相摹仿,以致沿为流派,文坛风气遂趋于庸肤。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

后七子:明代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

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版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版重点整理

基本原则: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思路第一编诗歌的发展1、原始歌谣、诗经、离骚;2、汉乐府、文人五言诗(二言、四言到五言的体裁变化);3、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是乐府文人化的标志,曹植是五言诗的奠基者,曹丕《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大小谢对山水诗题材的开掘,鲍照对七言诗边塞诗的发展,永明体、宫体诗对诗歌格律的开拓,陶渊明对田园诗的贡献,南北朝民歌的地位)4、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摆脱齐梁诗风;沈宋,律诗定型;陈子昂,恢复风骨与兴寄;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边塞诗派(高岑);李杜;刘柳、元白(新乐府运动)、李贺,小李杜5、宋代诗歌:白体(香山体)、晚唐体、西昆诗派//梅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派,江湖派,陆游6、元代诗歌:元诗四大家7、明代诗歌:拟古与反拟古的斗争拟古:李东阳的茶陵派,李梦阳、何景明的前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后七子,唐宋派反拟古:李贽“童心说”,公安派,竟陵派。

8、清代诗歌:以宋型诗为主轴黄宗羲、钱谦益等虞山诗派,朱彝尊,查慎行,厉鹗的浙派诗,程恩泽等宋诗派,沈曾植等同光体;此外,吴伟业等娄东诗派,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黄遵宪的诗界革命等第二编散文的发展1、先秦散文:叙事散文——左传、战国策;议论散文——孟子、庄子,发展的三个阶段2、两汉散文:叙事散文——史记、汉书,政论文,贾谊3、魏晋南北朝骈文,王羲之《兰亭集序》4、唐代散文:韩柳古文运动5、宋代散文:诗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之欧、曾、王、三苏6、明代散文:宋濂的文与道一,归有光等“唐宋派”7、清代散文:桐城派——戴名世(先驱)、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姚门四弟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湘乡派、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严复、林纾骈文中兴:汪中第三编词的发展1、唐五代词:词的定义,词的兴起,晚唐温庭筠的词及其地位;西蜀花间词派及韦庄(成就最高),南唐冯延巳(五代存词最多)、李煜(成就最高)2、北宋词: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词体、题材、技巧),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题材、词风、音律、以诗为词)3、南宋词: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辛弃疾(以文为词)及辛派词,姜夔格律词派4、清代词:以浙西词派为主轴,前有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六家,中有厉鹗为领袖,后有吴锡麒、郭麐为后劲清初陈维崧的阳羡词派,和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京华三绝,清中叶张惠言、周济的常州词派近代的清季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第四编小说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简练传神)2、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爱情传奇——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三大传奇)、李朝威的《柳毅传》(人物鲜明、情节曲折)3、宋元话本:受众下移。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三代(袁行霈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三代(袁行霈版本)

第六编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概述(一)元朝及元朝文学的时间界限元代:从通史讲,指忽必烈灭南宋的1279年到元顺帝从大都北逃的1368年。

从断代史讲,包括1206年-1271年的蒙古时期,1279年-1368年的元朝时期和1371年-1570年的“后元”时期。

元朝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年)到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年),约134年时间。

(二)元朝的社会发展情况1.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政治上:社会黑暗,吏治腐败,冤狱遍野,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弄得民不聊生。

3.推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人分四等、十类。

4.思想上: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

5.文化上,一是广泛吸纳各民族的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文化的大融合;二是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低下。

(三)元代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经济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催生了庞大而密集的市民群体,为元曲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受众和土壤等物质条件。

2.社会的黑暗,腐败的吏治,深重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和人民群众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以及信仰的多元化,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3.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沦为书会才人,成为市民文学的编撰者、整理者和倡导者。

4.信仰的多样化,松动了封建礼教的磐石,使元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

5.文化的大融合,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四)元代文学发展概况1.抒情文学退居次要位置2.叙事文学兴盛,并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3.元曲是元代文学的辉煌代表(五)元曲1.曲的概念:曲是继词之后产生的一种新诗体,与词一样是可以按一定乐谱而唱的歌词。

曲被称为“词余”,词即所谓“诗余”。

2.元曲的兴起:与音乐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3.元曲主要包括两部分:散曲与杂剧。

两者在音乐、文字性质属同源,但在文学性质上却是异体。

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新诗体,多用于抒情,有韵,属于抒情性文学。

杂剧多叙事,属叙事性文学。

考试必备---清代文学要点总结 2(袁行霈古代文学史)

考试必备---清代文学要点总结  2(袁行霈古代文学史)

第八章清代诗文词第一节清初诗歌一、清初诗歌创作概况:清代诗歌最富成就的时期是清初时期,此期诗坛大致可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个阶段。

明清易代之际的诗坛主要为遗民诗人和由明入清并一度仕清的文人所把持。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启蒙思想家及屈大均、吴嘉纪等为代表,他们的诗作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

由明仕清的诗坛名流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对于明清诗风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吴伟业擅的“梅村体”风行一代。

康熙年间,清初六大家出现,“国朝六家”中,施闰章和宋琬并称“南施北宋”。

王士禛和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王士禛标榜神韵,朱彝尊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

查慎行、赵执信并称为“南查北赵”,查慎行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

二、顾炎武和屈大均1.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与著名学者,也是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

其诗不论是拟古、咏史、纪游、即景等,都贯穿着抗清复明和坚守气节的中心主题,如《秋山》、《京口即事》、《海上》、《精卫》等。

顾炎武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诗风沉雄悲壮,对转变明末清初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

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等。

2. 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是清初遗民诗人。

他的诗大都缘事而发,现实内容十分丰富。

屈大均工于近体,五律尤胜,风格高浑雄肆,奔放纵横,在清初遗民诗人中独树一帜。

代表作品有《壬戌清明作》、《读陈胜传》等。

著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等。

三、钱谦益1. 钱谦益的一生都随政治风云起落沉浮,处于进退失据的尴尬状态。

他明末时为士林领袖,南明时谄事阉党,入清后屈身异朝,不久即隐居乡里,秘密从事抗清复明活动。

他的诗作就是其坎坷心路历程的写照。

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代表作品有《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

2.钱谦益诗骨力苍劲,托旨遥深,形成情辞沉郁、词藻富赡的诗风;而且他学养深厚,才思沛然,多有规模巨大的组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名词解析:1.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类型之一,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用通俗的语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础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思想。

因而,历史演义小说是以基本史实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想象、虚构、加工和再创造的,它在叙事中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

元末明初诞生的《三国志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而后有《隋史遗文》、《隋唐演义》等。

2.英雄传奇小说: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类型之一,由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以历史上反压迫英雄的传奇故事为题材,在民间长期流传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完成。

明代《水浒传》为后世英雄传奇小说提供了范例,而后有《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为著名。

3.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因都是吴人而被称为“吴中四杰”。

四人中,已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高启诗学汉魏晋唐,不拘一格,而以豪放为主,其反映元明之交的战乱生活和农村现实景象的诗歌以及写景抒情的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都是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的诗风清润峭拔,写景咏物之作较有特色。

4.台阁体:台阁主要指明朝的内阁和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明代前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溥、杨荣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当时明朝国立渐盛,以馆阁重臣为主的作家受朝廷文化的影响,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很难让人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作者真实的个性化思想感情。

5.茶陵诗派: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李东阳继三杨之后,以台阁大臣的身份主持文坛,但创作实践又与三杨有所不同。

提出“诗学汉唐”的主张,在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的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对当时的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明清部分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一把钥匙,它将我们带入了中华文明的源头。

袁行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对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梳理,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明代和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特点。

在明代,由于明朝的开放政策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学创作呈现出了多样而丰富的面貌。

明代文学作品主要体现了优秀的散文创作和戏曲艺术,尤其是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作品的问世,使明代文学达到了巅峰。

同时,明代文人还注重个人感悟和抒发情感的表达,散文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词人。

而到了清代,文学风格逐渐趋于克制和纯朴。

清代文学作品以诗词创作为主导,吸收了元代的散曲元素,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推广。

清代文学追求简练、明察、自然和清新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独特的清新文学风格。

著名的清代文学家如纪晓岚、袁枚、郑燮等都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代文学作品也深受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以及孔庙、科举等儒家文化的重要地位。

袁行霈作为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专家,对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他详细研究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变革和发展,并将其贡献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

袁行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揭示了明清文学的特点和价值,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之,袁行霈的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明代和清代文学特点的梳理,以及袁行霈对明清文学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明清文学特点和袁行霈研究的回顾,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学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文中,将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袁行霈明清部分的研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明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三国演义》的主旨。

(1)《三国志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径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

(2)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这也就是一部《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三国演义》中的理想色彩。

作为明君良臣的主要标志,就是能在政治上行“仁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智勇。

(1)政治上向往“仁政”。

小说在以蜀为中心,展开三国间的错综复杂的争斗故事时,就把蜀主刘备塑造成一个仁君的典范。

刘备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

他爱民,也爱才。

待土以诚信宽厚,肝胆相照,故如诸葛亮与五虎将等一代英豪,都能终生相随,君臣间的关系“犹鱼之有水也”。

刘备就是作者理想中的“仁德”明君。

这都寄托着作者仁政爱民的理想。

(2)人格上重道德。

《三国志演义》在人格构建上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

全书写人论事,都鲜明地以此来区分善恶,评定高下,而不问其身处什么集团,也不论其出身贵贱和性别,只要“义不负心,忠不顾死”,都一律加以赞美。

特别是对诸葛亮的忠,关羽的义,作者更是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把他们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

(3)才能上尚智勇。

小说在描写三国间政治、军事、外交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更突出了智慧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诸葛亮,不但是忠贞的典范,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

把他的谋略胜算写得出神入化,这无疑是寄托着人民的理想。

《三国演义》中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1)《三国志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学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袁行霈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做了详细的分类和注解。

以下是袁行霈先生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笔记汇编。

一、先秦文学《诗经》是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一部以歌颂阴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为主题的诗集,以其铿锵有力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被誉为“诗歌的圣典”。

《楚辞》是先秦文学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它包括了《离骚》、《九歌》和《招魂》三篇篇章,是我国最为辉煌的诗歌作品之一。

其中,《离骚》是传世名篇,涉及爱情、战争、政治等多方面内容,是选自楚怀王时代(公元前408-334年)的长篇抒情诗。

二、汉代文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通史,由司马迁完成。

全书共130篇,包括纪传体和志传体两种形式。

《史记》采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意义。

《汉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由班固编纂完成。

该书共分为十分,分别为本纪、志、表、传和列传等。

现存《汉书》有三十篇本纪、一百六十二篇列传和九十篇志等。

《汉书》在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汉代文学除了正史外,还有很多散文、韵文和乐府民歌等。

其中,《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文选》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选集类文学作品,内容包括诗、赋、文等作品。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代表着中国文学最高峰的达到。

唐代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唐诗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总量达到了五万余首。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人被誉为唐代四大诗人。

有许多杰出的诗歌作品,其中《长恨歌》、《将进酒》、《春夜喜雨》、《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作均被誉为经典。

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韩非子》、《汉书》、《帝京景物略》等。

唐代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崔莺莺》、《牡丹亭》、《伶官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文学教材重点文学史袁行霈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第一章、明初的诗歌散文第一节、概述明代社会的政治特点:①商业经济的繁荣形成新的读者群(市民阶层),引导文学思潮的变化。

②俗文学的逐步兴起,王阳明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有利于文学对人性的追求、③禅学的兴起(狂禅);泰州学派:江苏激进的王学学派,代表人李贽;“性灵说”。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俗文学地位提高。

文学观念的改变:①肯定文学的情感,将情感作为评判文学的标准。

“情教说”(冯梦龙)1;“性灵说”(公1明末冯梦龙倡立“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是人的天性。

他从大量文史资料中搜集了各种艳情故事,编纂了文言短篇小说集《情史》,他又大量搜集吴地民安三袁);②清楚地认识了文学的虚实关系: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③开始关注人物性格刻画。

明初诗文阶段:前期指元末至洪武末年,后期指永乐至天顺时期,前后期有不同特点。

明初诗文流派:⑴明初众多诗人,按地域不同,分为吴、越、闽、江右、岭南五大群体。

①吴派,指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和浙西一带的诗文作家。

以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北郭十友(高启、杨基、徐贲等)为代表。

②越派,指浙东、包括今金华、台州、衢州、处州、绍兴一带。

代表作家:宋濂、刘基、方孝孺。

③闽派,以“闽中十子”为代表,提倡盛唐之音,有《唐诗品汇》。

歌,编辑成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专集,又搜集整理加工创作了《古今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话本小说集。

④江右,指江西派,以虞集、范椁为师法对象。

⑤岭南,指广东一带⑵明初后期,文坛为朝廷达官所笼罩,下层文人及在野文人的创作逐渐衰落,台阁体出现。

代表作家: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第二节、高启和吴派生平:“吴中四杰”中,高启声名最着,被认为是“明诗之冠冕”。

他也是“北郭十友”一员,还与宋濂、刘基合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⑴诗歌高启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元末,他的诗歌可以以为官前后分界。

①作于元末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表现自己的抱负,张扬个性自由。

体备众长,有唐诗气象,受李白影响较大。

如《青丘子歌》表达了高启不愿为尘俗拘束的人生志趣,气象奔放,有盛唐李白之风。

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表现了他登揽怀古的情怀,有历史的沧桑感,意味悠长,也具有盛唐气象。

②其为官以后所作诗歌,表现宏阔情感的作品大大减少,关注个人情感的作品开始增多,如《我昔》。

类型:乐府诗(如《养蚕词》、《采茶词》、《卖花词》)、写景怀古、叙事。

⑵词:高启词集名为《扣舷集》,时有“缠绵之致”,但多属慷慨激昂之声。

-------------------------------------------------------------------------------第三节、宋濂、刘基一、宋濂文论:①极力宣扬道统。

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受黄溍的影响,以六以经为根本,从创作技巧和风格上向司马迁、班固借鉴“史家笔法”,不溺于文辞;②强调为文必须养气。

创作:宋濂论文重视明道,不少作品多道学气,因此成就主要在质朴淡雅的传记文和平易萧散的赠序,如《王冕传》,又如《送东阳马生序》,情感真挚,笔调平易。

宋濂的记叙散文也简朴明洁,往往不落俗套。

总体风格:气势浑厚,笔力雄健,遣词造句融化了经史子集的精华,自然流畅,一出于己,不见斧凿的痕迹,有一种雍容温润、闲雅醇正的风度。

被称作“雍容浑穆,鱼鱼雅雅”。

实际上他作于元末的文章宏丽深沉,明初的文章则气格较弱。

文章类型:墓志、赠序(《送东阳马生序》)、纪传、序跋传记文学的成就:抓住关键之点,集中笔力,突出人物的闪光之处,或传之以德、或传之以情、或传之以奇,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如《王冕传》中狂痴豪放、高洁孤傲的王冕。

艺术特色:①长于肖像描写;②对景物的描写,烘托人物;③取材的小说化。

二、刘基⑴诗歌刘基以豪迈雄壮的诗歌着称,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作于元末的诗作中,如《走马引》,全诗音节铿锵,格调高扬,有汉魏乐府遗风。

入明以后,刘基的代表作是《旅兴》五十首。

诗歌特点:①元末:诗多不满之辞,抒写怀才不遇的感慨。

“魁垒顿挫,使读者偾张兴起”、“激昂振迈”;②入明后:“悲穷叹老,咨嗟幽忧”,失去了以往的锐气和深度,个人感怀的作品成为主体,成就远逊元末作品。

③有较浓厚的拟古倾向,开明代复古主义的先河。

④最有代表的是《二鬼》,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丰富奇妙的想象,创造了二鬼的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的理想,与屈原《离骚》颇为近似。

诗歌类型:乐府、古体、律诗;以乐府诗成就最高,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态度。

⑵散文:与宋濂齐名。

以寓言散文见长,文笔犀利,比喻生动。

吸取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将道理通过故事反映出来,夹叙夹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能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简朴。

从形象所具有的特征中,给人以联想的空间,对现实的讽刺尖锐深刻。

①《郁离子》:刘基的寓言作品集。

郁离,文明之意,象征着太平盛世文明之治。

郁离子,是作者假托的人物,作者通过一个寓言故和郁离子的议论,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进行尖刻的讽刺,并表示表示自己的见解。

郁离子中的不少篇章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不得志于时的牢骚和感慨,揭露了当时的政治腐败与社会黑暗面,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

艺术特点:通俗生动,纯用叙述,不作议论,没有抒情,多用拟人、夸张。

②《卖柑者言》:借卖柑者之口,毫不留情地讥讽了元末社会中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

艺术特色:①以形象性见长;②对比的运用;③语言犀利,生动有力。

除寓言散文外,刘基写景叙事的记叙文也常常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善于体物摹景,笔触细腻自然,不落俗套。

-------------------------------------------------------------------------------第四节、台阁体从永乐到天顺,明代诗文的发展走入低谷,但标志着文学呈现着明代的风貌。

一、三杨台阁体: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

台阁体内容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颂圣、酬应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词气安闲、雍容典雅。

但很难让人感受到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作者真实的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使作品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千篇一律。

台阁体产生的原因:①作家主观方面:都是馆阁大臣,生活优裕,对朝廷感恩,形成歌功颂德的创作意向;同时上层官僚生活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视野,创作素材贫乏。

②社会客观方面:永乐以来,明朝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人民生活相对而言稳定,人们都有一种进入太平盛世的感觉。

③文化政策:明初实行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明成祖朱棣上台后加强控制,使文人不敢正视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感,而台阁体符合当时统治者对文学歌咏盛世升平的需要。

二、解缙、于谦解缙:才气纵横,有点类似李白,代表作有《行路难》、《长歌行》等。

于谦:有抱负、有理想的政治家,诗文乃其余事,但也有相当的成就。

他的诗歌主要有两类:一是言志抒情之作,如《石灰吟》;一是忧国忧民之作,如《无题》。

第二章、明代中期的诗文第一节、概述①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代表,针对台阁流弊,以声调、格律论诗,提倡以汉唐为法,从文学本体出发。

虽然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习气,却启发了“前七子”复古运动。

②“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以复古为旗帜,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③复古思潮消退,诗歌上先后出现了六朝初唐派(杨慎)、中唐派(皇甫汸)、性气诗派(皇甫涍);散文方面,以唐顺之、王慎中、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文人提出以唐宋古文为宗。

④“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重新提出以秦汉古文和盛唐诗歌为标准的复古运动,影响在前七子之上。

⑤归有光:论文以唐宋为宗,对文坛影响甚大。

-------------------------------------------------------------------------------第二节、李东阳与茶陵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首,对台阁体文学发动了一次冲击。

李东阳的文论: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的是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他论诗重音韵、格调,主张向汉唐诗歌学习,以突破台阁体在诗歌内容和体制方面的限制。

李东阳的创作:①长期的台阁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使他有些作品还保留着台阁体的痕迹,有大量友朋间的唱酬、赠答之作,文章上基本沿袭了台阁体的观念,强调“义理”对文章的统领作用。

②他也有不少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抒写了个人的真情实感;有些作品着重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

创作特点:①重视乐府诗的创作;②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感情形态比较真挚;③用词雅正而雄浑,力争有“唐人风致”。

-------------------------------------------------------------------------------第三节、前七子一、前七子的复古运动原因:①茶陵派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习气,台阁体创作影响所形成的萎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仍然存在;②明初程朱理学受到官方高度重视,崇经穷理风气盛行,创作理气化倾向活跃。

“前七子”核心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他们继承了茶陵派学习汉唐的思想,倡导复古运动,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古诗学汉魏,律诗学盛唐)。

借助复古的手段,达到诗歌反应现实以及强调诗歌审美特征的目的。

因此反映现实题材的诗占很大比重。

李梦阳用汉唐的优秀传统反对台阁体的流弊,同时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

“真诗在民间”。

这反映了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特征,带有庶民化气息。

弊病:过多地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束缚了他们的创作,影响了情感自由表达,难免表现出模拟的习气。

前七子的创作:①大量的拟古之作;②有重视时政的题材,这与一些成员自身政治命运和干预时政的勇气有关,作者描写个人生活遭遇,或直言政治弊端与民生忧苦,有较为强烈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