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合集下载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高矮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高矮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高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高矮的概念和判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师生准备老师准备1.制作纸板海拔高度图片2.准备各种尺寸的纸箱(建议3-4个)3.准备记录幼儿测量数据的表格4.准备手杖2-3个幼儿准备建议幼儿穿戴舒适、易于活动的服装和鞋子。

三、活动流程步骤1:引入活动主题教师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让幼儿了解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步骤2:示范量身高并记录数据教师可以站在量身高的地方,示范如何量身高,并让幼儿逐个测量。

记录幼儿身高数据,让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身高差距。

步骤3:幼儿团队测量纸箱高度幼儿分为几组,每组派出一名幼儿用手杖测量纸箱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上。

步骤4:团队判断和排列各组幼儿按照纸箱高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排列时进行判断和讨论,判断顺序是否正确。

步骤5:量身高并加入排队比较幼儿逐一站到纸板前,被其他幼儿记录自己的身高,并加入纸板的排列比较中。

步骤6:总结分析总结活动,回顾幼儿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模拟本次测量和排序。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在幼儿之间建立了联系,并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所处的身高位置。

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热情参与,也对身高的概念和判断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对于活动,我们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强幼儿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讨论时间,让幼儿思考问题并进行判断,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后续的教育中,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扬出他们的潜能,寻找自我认知和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识别高矮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识别高矮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识别高矮教案中班数学活动识别高矮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活动识别高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活动识别高矮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

2、学习把1-6个物体,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的次序排列。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皮筋2根草地屏风三个长颈鹿、马、熊、猴、狗、老鼠2、积木搭的高低山洞各一个揶汁瓶50个活动过程:1、识别高矮。

(1)教师带领幼儿跳过高低两根皮筋入场。

“刚才你们跳哪根皮筋容易些,为什么?”“老师跟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老师比你高,你比老师怎么样?”请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比高矮。

要求用语言正确表达。

如“我和xx一样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

(2)游戏:猜猜谁高谁矮请两个幼儿藏到屏风后(只露出上部),一幼儿站椅子上,一幼儿站地上,请其他幼儿猜猜谁高谁矮,(再拿开屏风)让幼儿说猜对了还是猜错了,为什么?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2、学习把1-6个物体,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的次序排列。

(1)带幼儿钻山洞,要求幼儿按由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2)师生一起听音乐在草地上休息、玩耍,做一些放松动作。

(3)“刚才小动物们打来电话,请你们去帮忙盖房子呢?”幼儿用椰子瓶一个一个堆起高房子,比一比谁高谁矮。

并将他们按照由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小动物们回来了,他们该住哪个房子呢?为什么?”请幼儿分别将长颈鹿、马、熊、猴、狗、老鼠送回家。

3、游戏:高人走、矮人走。

中班数学活动识别高矮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比较物件的高矮,初步体验物体高矮不变性和相对性。

能用词汇“高”、“矮”表示比较结果。

2.引导幼儿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数学)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数学)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数学)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能识别物体的高矮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高”和“矮”的概念。

2. 学习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

3. 实践活动:通过摆放物品或人体动作来比较高矮。

教学准备:1. 各种高度不同的物品,如积木、书本、玩具等。

2. 高矮对比的图片或者动画。

3. 场地布置,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一些高矮对比的图片或者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哪些物体比较高,哪些物体比较矮?”2. 讲解环节:教师解释“高”和“矮”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比如,大树比小草高,大人比小孩高。

3. 实践环节:分组活动,每组提供一些不同高度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动手比较并说出哪个物品高,哪个物品矮。

同时,也可以通过人体动作来比较高矮,如站直和蹲下等。

4. 总结环节:教师邀请几组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比较结果,进一步巩固高矮的概念。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物体,比较它们的高矮,如家中的家具、街上的建筑物等。

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高”和“矮”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高矮。

希望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知识,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比较的小侦探。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

2. 在分享环节,通过幼儿的回答了解他们对高矮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高矮》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能够比较高矮。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主题:认识高矮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两个玩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回答:“一个高,一个矮。

”2.教学活动教师拿出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棍,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三根小木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回答:“一根长,一根短,一根不长不短。

”教师将三根小木棍从矮到高排列,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三根小木棍是怎样排列的?”幼儿回答:“从矮到高。

”教师再拿出三个不同高度的杯子,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三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回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不高不矮。

”教师将三个杯子从矮到高排列,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三个杯子是怎样排列的?”幼儿回答:“从矮到高。

”3.游戏活动游戏名称:《比较高矮》游戏规则: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派出一名成员,用语言描述两个物品的高矮。

描述正确的小组得分,得分高的小组获胜。

幼儿回答:“我们学习了认识高矮。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今天的学习有趣吗?”幼儿回答:“有趣。

”四、教学反思1.优点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游戏活动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

2.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高矮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课堂结束前未能完成所有教学任务。

3.改进措施加强对个别幼儿的辅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理解高矮的概念。

优化教学时间安排,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高矮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6篇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6篇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按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积木、瓶子、套娃、纸盒等幼儿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1、出示一棵树,请幼儿说说是高的还是矮的?2、分别出示第二、三棵树,幼儿判断哪棵树高,哪棵树矮?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比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请一位幼儿,能知道他是高还是矮?2、两位幼儿比,谁长的高,谁长的矮?重点引导幼儿说清:谁比谁高,谁比谁矮?3、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只有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时不能判断高矮。

三、按高矮排序1、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按高矮排序。

2、引导幼儿一起检查、纠正。

重点引导:用目测的方法仔细观察比较。

3、另选一种材料,按高矮排序。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2教材分析《比较高矮》这个数学活动,着重解决的是生活中“谁高谁矮”的问题。

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都较突出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掌握比较物品高矮的关系。

本活动内容而且符合幼儿现实发展需要,而且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1、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2、了解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布一块。

教学过程:一、区别高矮1、出示课件(一):高矮不同的双胞胎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

(引入高和矮)2、请两个幼儿上来比比谁高谁矮,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

二、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高矮这个概念;2.观察比较物体高矮的差别;3.学习使用“高”、“矮”这两个词来描述物体的高度。

二、教学准备1.细长的铅笔、厚厚的本子、高低不一的花盆、书、球等物品;2.幼儿园中班学生。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大家都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认识高矮这个概念。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究。

2. 学生参与教师准备了多个物体,高低不一,让孩子们观察,然后在讨论区域中,提出他们观察到的差异。

3. 学生互动孩子们一起说出各物体的高度名称。

教师引导孩子阅读和称量物品的大小,并用“高”、“矮”来描述它们。

4. 教学巩固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将高和矮的物品分别放在两个区域中。

5. 教学拓展教师让孩子们站在同一线上,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身高先后顺序排队。

6.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结束后,教师进行反思:本次课程是一个针对幼儿认识高矮这个概念的初步教育。

通过多项互动来观察和体验物品的高度差异,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对事物高度的认知。

在后续的实际生活中,老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孩子们进行地实践,多加巩固,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高矮这个概念。

四、教学反馈教学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感受。

让家长通过听孩子的口语和笔记,并鼓励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中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孩子们能够根据物品的高度来分类,表述物品的高度,这表明本次课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数学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高矮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事物的高矮。

2.掌握使用“高”“矮”进行描述的基本方法。

3.发现身边高矮物体,并通过测量初步比较高度的大小。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发现身边的有趣事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手把手教导学生搭积木,辨别不同搭法的高矮差异。

2.以有趣的实验启发学生认识高矮,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难点在于让学生准确的认识高矮这个概念,需要多次练习。

2.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高矮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高矮相关的生动形象的事物,例如花盆、小鸟巢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高矮差异,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品中哪些高,哪些矮,为什么这些物品高矮不同。

2. 学习步骤一:认识高矮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高或者矮的物品,让学生分别说出“高”和“矮”的概念,同时表达出这个概念的一些特点,例如男人比女人高,鹅苋花比金鱼草高等等。

步骤二:词汇学习讲解高矮词汇的使用方法,如“高”“矮”等,并且辅以具体的例子,例如“这只小松鼠比这只大松鼠矮许多”等。

步骤三:辨别高矮通过让学生辨别不同物品之间的高矮关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教授测量高度的方法。

步骤四:举例测量教师示范用卷尺等实际的工具对不同物品进行高度测量,并让学生逐一对班级内的物品进行测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高矮的概念。

3. 结束教师通过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摆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观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矮。

四、教学资料1.卷尺等测量工具2.搭积木等实例物品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物体的高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同时,学生在测量物体高度方面也得到了初步练习和提高。

在教学中,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幼儿园认识高矮教案20篇

幼儿园认识高矮教案20篇

《幼儿园认识高矮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幼儿园认识高矮教案20篇!教学目标: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教案来.自:快思教案>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

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

2.培养幼儿比较物体高矮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比较物体的高矮。

3.在生活中运用高矮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高和矮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高矮概念。

四、教学准备1.物品准备:高低不同的杯子、椅子、书本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使幼儿能够在环境中感受到高矮的对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高人青菜》手指游戏,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高人和矮人吗?谁能告诉我高人和矮人的区别?”(二)基本概念认识1.教师出示高低不同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杯子高,哪个杯子矮。

2.教师与幼儿互动,让幼儿亲自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对高矮的认识。

(三)比较高矮1.教师出示高低不同的椅子,让幼儿找出最高和最矮的椅子。

2.教师引导幼儿比较高矮,说出比较的方法。

3.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比较高矮”的游戏,巩固幼儿对高矮的认识。

(四)实际操作1.教师分发高低不同的书本,让幼儿自己找出最高的书和最矮的书。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比较,找出自己的高矮差异。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活动,让幼儿根据高矮找朋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高矮不同的事物吗?请举例说明。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高矮概念,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高矮,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参与,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中存在不足:在比较高矮时,部分幼儿对比较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七、教学延伸1.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玩比较高矮的游戏,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
2.能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感知身高的差异;
3.能够对比不同物体的高矮。

二、教学重点
1.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出高矮的对比。

三、教学准备
1.图书《一米五的故事》;
2.三个不同高度的玩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引入图书《一米五的故事》;
•通过讲解主人公的身高,带领幼儿们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 体验实际
•准备三个不同高度的玩具,让幼儿们站在旁边比较高矮;•引导幼儿们寻找身边高矮的事物,如窗户、花盆等。

3. 比较对照
•准备两个不同高度的图画,让幼儿比较它们之间的高矮关系。

4. 总结
•让幼儿回忆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他们总结出高矮的概念。

五、教学效果评价
•能够简单说出高矮的概念;
•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寻找高矮的成分;
•能够在熟悉的物品中比较高矮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更注重了生活实际和图书的引导。

让幼儿们通过实践感知高矮的成分,并在图书的带领下理解高矮的概念。

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耐心比较短,需要注意引导他们专注于任务。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将继续加强动手实践环节,更多地让幼儿从中体验并学习到更多积极的知识。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精选4篇)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精选4篇)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精选4篇)教案一:比较高矮的猴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高度的猴子,认识到高矮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高度大小。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高度大小。

教学准备:1. 插图或图片展示不同高度的猴子。

2. 材料:纸、铅笔、尺子。

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插图或图片展示不同高度的猴子,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关系。

2. 教师解释高矮的概念,并给出准确的比较方式,如使用尺子测量并比较两个猴子的身高。

3. 学生实践操作。

教师分发纸、铅笔和尺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制作两个猴子的剪纸,并用尺子测量并比较它们的高矮关系。

4. 学生交流分享。

学生互相比较自己制作的猴子的高矮,并把比较结果呈现给全班。

5.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强调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高度大小。

6.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比较家里的物体的高矮,并在明天的课上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扩展:为了加深学生对高矮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展示不同高度的水杯、书包等物体,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比较自己和同学的身高等。

教案二:比较高矮的水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不同水果的高低。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比较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比较不同水果的高低。

教学准备:1. 各种高矮不同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梨子、柠檬等。

2. 材料:纸、铅笔。

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

教师展示不同高度的水果,并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低关系。

2. 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拿到纸和铅笔,按照老师的指示制作两个水果的剪纸,并进行比较,说出它们的高低关系。

3. 学生交流分享。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水果剪纸的高低关系,并把比较结果呈现给全班。

4. 师生互动。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识别高矮(精选3篇)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识别高矮(精选3篇)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识别高矮(精选3篇)教案一:识别高矮的游戏教学目标:1.能认识到高矮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辨认物体的高矮。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矮椅子、高椅子、矮椅子、高水杯、矮水杯等。

2.课件或黑板白板。

3.识别高矮的练习纸。

4.学生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出示矮高椅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出矮椅子和高椅子,并问学生矮和高有什么区别。

2.新知呈现(10分钟):出示矮高水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向学生介绍矮和高的概念,让学生用手指指出矮水杯和高水杯。

3.游戏活动(20分钟):(1)师生互动游戏:教师将一张识别高矮的练习纸发给每个学生,教师出示实物图片或实物,学生根据图片或实物选择判断高或矮。

(2)小组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发放一套椅子或水杯的实物,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比较和判断,组内同学轮流选出矮椅子或高椅子或矮水杯或高水杯,然后交换给下一位同学。

4.讨论总结(10分钟):学生回到座位,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白板,向学生总结刚才的活动经验和结论。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高和矮的概念及识别方法。

教案二:认识高和矮的物体教学目标:1.理解高和矮的概念。

2.根据视觉判断物体的高度。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矮椅子、高椅子、矮水杯、高水杯等。

2.课件或黑板白板。

3.学生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矮和高椅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询问学生矮椅子和高椅子有什么不同。

2.新知呈现(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矮和高水杯的图片,让学生回答矮水杯和高水杯有什么区别。

(2)教师简要介绍高和矮的概念,并通过示范比较不同高度的物体,帮助学生理解。

3.示范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判断矮和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纠正或强调判断的准确性。

2023年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识别高矮(精选3篇)

2023年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识别高矮(精选3篇)

2023年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识别高矮(精选3篇)教案一:高矮的比较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高、矮”来比较物体的高度,培养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或实物示例、幻灯片、写字板、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些图片或实物,先让学生观察,讨论各物体之间的高矮差异。

2. 学习使用幻灯片或写字板,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并用文字描述其高矮差异。

辅助学生分辨高矮的特征,例如“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很多。

”、“这个杯子比那个盆子矮。

”等。

3. 操练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些实物,比如积木、玩具等,让他们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前描述他们排列的依据,如“这个积木矮,那个积木高。

”4. 拓展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并把几个物体放在线上的不同位置。

要求学生分辨线上哪个位置代表“矮”、“高”,并用词描述不同物体的高矮程度。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刚才学习到的内容,并帮助他们归纳描述高矮时可用的词语,如“高、矮、比较高、相等等”。

6. 评价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识别高矮的掌握情况。

教案二:高矮的观察与比较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比较物体的高矮,使用正确的词语描述。

教学准备:实物或图片(如小人、小动物、水杯、书本等)、幻灯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示例,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高矮差异,并请其描述出来。

2. 观察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出每个物体的高矮特征。

老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比如“这个小人和这个小动物谁更高?”3. 比较让学生两两比较,找出每组物体中的高低关系,并使用正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例如:“这个水杯比这本书矮。

”4. 排序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比较的结果,将物体按照高矮顺序进行排列。

借助图片或实物展示,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排序的依据。

5. 操练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些实物或图片,并按照高矮顺序进行排序。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前描述他们排列的依据。

《认识高矮》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认识高矮》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认识高矮》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高矮》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高矮》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2、游戏《找朋友》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②幼儿自主探究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评析:本次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尽量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认识高矮

示范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认识高矮

示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认识高矮一、教学目标1.认识高和矮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高与矮的区别。

2.能够根据给出的对象判断其高矮属性,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3.提高幼儿的分类归纳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幼儿园中班的同学们的多张身高、手臂长度、头围等数据记录,数学绘画书、贴画等。

2.老师要为幼儿准备榜单、高低比较的知识技能卡和分类贴画等。

三、教学内容1.热身活动: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比较高矮,例如让手臂、腿、身高和头部等部位互相较量比较高矮,了解高矮的概念和区别。

2.模型观察:老师拿来几种物品,如书、球、枕头等,让孩子们比较物品的高低,从感性认识领悟高矮之间的差异,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高低差异。

3.绘制图示:老师介绍数字型高低比较,然后让孩子们在数学绘画书上通过绘图的方式来体会高低大小的概念和概括高低的方法,提高幼儿对高低的感性认识。

4.分类比较:幼儿分组到访问教学,比较不同群体中同一高度范围内的身高情况,通过摆放小绘画或者贴画标记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高矮的概念和区别。

四、教学方法1.体验、感知法:通过实际感受和体验,让幼儿了解高低差异的感性认识。

2.体验、表述法:运用幼儿的语言描述差异,让他们通过语言准确表述高低差异,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3.观察、模仿法:模拟教师用具来表达认识高低,让幼儿理解、运用“大、小、高、矮”等概念,通过模仿教员的动作、语言表达能力,构建高低认识和交流的技能。

五、教学过程5.1 初识高低1.师生互动,借助绘本等实物,代入场景,引发幼儿对高低的认知。

2.讲解高低的概念,让幼儿对高和低的区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并辨认高低。

5.2 差异表述1.通过表述交流,加强对高低的感性认知和语言表述能力,让幼儿将高和低的差异用科学、简练的语言加以描述。

2.询问幼儿对高低的表述是否准确,以加深对高低概念的理解并纠正语言表达误区。

5.3 观察、模仿1.通过观察教师演示、模仿教师表达和绘图,让幼儿身临其境和模拟,以强化高低观察和表述的技能。

中班比较高矮教案7篇

中班比较高矮教案7篇

中班比较高矮教案7篇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比较高矮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比较高矮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比较高矮是中班上学期数学领域中的二、活动目的1.学会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初步会按照高矮排序特征进行排序。

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过大小、长短等计量单位。

2.物质准备:(1)ppt幻灯片:高矮不同的树、房子以及不能用高矮比较的实物;(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筒。

四、活动过程1.出示高矮不同的房子与动物,引导幼儿为动物选择正确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要让长颈鹿住在高房子里?2.观看ppt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单个实物,引导幼儿判断实物的高矮。

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比较高矮的规则与方法。

①这棵树是高还是矮呢?②为什么一棵树不能看出高和矮?小结:当个物体无法比较高矮,最少需要两样才能进行比较。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三个实物,通过两两相比较,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提问:①现在有两棵(三棵)树,能够比高矮了吗?为什么?②同一中物体可以比较高矮,不同的物体(如:猴子和小鸡)可以吗?③五只不同的动物,在比较高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小结:要比较高矮,可以是同一类物体进行比较(如树和树,兔子和兔子)也可以用不同类的物体(如树和兔子)但是比较的时候都要站在同一个高度。

3.以幼儿为参照物,在楼梯进行高矮比较,引导幼儿学会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

小结:要进行人的高矮比较,首先要站在同一高度,自然站立,不躬身,不踮脚尖。

4.区域操作练习:为五个以内不同高度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筒排列高矮顺序。

中班比较高矮教案篇2活动名称:比高矮生成背景: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识别高矮》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识别高矮》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识别高矮》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并能够正确比较高矮。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并能够正确比较高矮。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高矮概念,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玩具、图片、身高尺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内的物品按照高矮顺序排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谁高?谁矮?”2.讲解高矮概念教师拿出一张图片,上面画有两个高低不同的楼房,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哪个楼房高?哪个楼房矮?”3.实践操作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大小不同的玩具,要求幼儿按照高矮顺序排列玩具。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比较高矮。

4.游戏活动游戏一:教师组织幼儿玩“高矮排队”游戏,要求幼儿按照高矮顺序排队。

游戏二:教师组织幼儿玩“高矮接力”游戏,幼儿分成两队,每队成员依次比较高矮,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个队员。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次活动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理解了高矮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幼儿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改进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如让幼儿比较高矮不同的玩具,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游戏活动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运用高矮概念。

3.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高矮概念。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高矮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幼儿受益。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和互动游戏,让幼儿能够自主识别并准确描述物体的高矮差异,培养幼儿的高矮比较能力。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高矮(精选3篇)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高矮(精选3篇)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高矮(精选3篇)教案一:认识高矮的比较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的高度,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能够用“高”和“矮”来描述物体的高度差异。

3.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小玩具动物或其他物体,包括高和矮的。

2.图片或卡片,展示高和矮的物体。

3.白板、彩色粉笔和擦黑板的海绵。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卡片,展示高和矮的物体。

2.教师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高和矮吗?请举例说明一下。

”引导学生回答。

发展:1.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高度的小动物玩具,如一只高大的鹿和一只矮小的猫。

2.教师请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只动物的高度差异。

3.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或眼睛比较,说出高和矮的不同之处。

4.教师利用白板示范,画出鹿和猫的形状,并在旁边写上“高”和“矮”。

5.教师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他物体的高和矮。

拓展:1.教师出示其他的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

2.教师请学生互相比较,说出高和矮的差异。

3.教师让学生用手指或眼睛比较,说出高和矮的差异。

总结:1.教师梳理学生的观察和比较结果,总结出高和矮的特点。

2.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其他一些高矮的物体吗?你能用‘高’或‘矮’来描述它们吗?”3.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教案二:认识高矮的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能够用测量结果来描述物体的高度差异。

3.发展学生测量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小动物玩具或其他物体,包括高和矮的。

2.直尺或测量工具。

3.白板、彩色粉笔和擦黑板的海绵。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高度的动物玩具。

2.教师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高和矮吗?如何用测量的方式来展示物体的高度差异?”引导学生回答。

发展:1.教师出示一只高大的动物玩具和一只矮小的动物玩具。

2.教师请学生测量这两只动物玩具的高度,使用直尺或其他测量工具。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说出高和矮的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高矮(数学)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
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
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②幼儿自主探究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评析:
本次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尽量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