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目录

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中医科临床路径报送表

中医科临床路径报送表

2017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信息报送表

科室:中医科报送日期: 2018.2.3

月份开展临

路径病

种数

病种名称

该病种

出院人

进入路

径人数

变异

人数

溢出

人数

进入路

径率

变异率溢出率

1月10个

中风病(脑梗

死)恢复期

2 2 0 0 100% 0 0 出血性中风(脑

出血)恢复期

0 0 0 0 0 0 0

眩晕 2 2 0 0 100% 0 0 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0 0 0 0 0 0 0 风温肺热病

(非重症社区

获得性肺炎)

0 0 0 0 0 0 0

外感发热(上呼

吸道感染)

0 0 0 0 0 0 0

项痹病(神经根

型颈椎病)

0 0 0 0 0 0 0

消渴病

(2型糖尿病)

0 0 0 0 0 0 0

消渴病痹症

(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

0 0 0 0 0 0 0

胃脘痛

(慢性胃炎)

0 0 0 0 0 0 0 合计 4 4 0 0 100% 0 0

说明进入路径率=进入路径人数÷开展临床路径病种出院人数变异率=变异人数÷进入路径人数

溢出率=溢出人数÷进入路径人数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心病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病人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2011年我们共有120例进入路径,有30例因变异退出本路径,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心悸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住院费平均2500元/人,比2010年减少500元/人;平均住院天数,16天/次,比2010年减少2天。

2、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实施,缩短了医护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病床的周转。

二、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本科室医护人员对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实施的质量好坏不一,须进一步加强思想动员和培训工作。

2、“一头热”现象。医院领导层、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十分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职能管理部门每月抽出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所有实施路径管理的病历进行质控、分析、总结、奖罚。可能是科主任业务工作太忙,或者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科室路径实施工作中的入径管理、质量控制、分析总结等工作差强人意,没有在环节和终末质量控制中把好关,影响了整个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质量。今后科主任要较强对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视,管理,实施。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不经意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是一段珍贵的工作时光,我们收获良多,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为了让您在写工作总结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心病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评价小组,健全工作制度。

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2、加强学习,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熟悉试点方案及相关要求。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4.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临床路径办公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试点文件及相关材料档案,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自行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住院天数、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科室作出资料收集、整理、评价分析及改进。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

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情分级 Myerburg 分级≤3 级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

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

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 4 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

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1版)》

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

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

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

心血管科优势病种路径及诊疗方案

心血管科优势病种路径及诊疗方案
修订要点: 出径标准尽可能具体并切合临床实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修订要点: ➢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 ➢诊断不再展开详述; ➢诊断标准:标准,指南,共识,协作组共识。
(二)证候诊断:参考2014年发布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 共识》
1、慢性稳定期 (1)气虚血瘀证:气短/喘息、乏力、心悸。倦怠懒言,活动易劳 累;自汗;语声低微;面色/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 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脉沉、细或虚无力。
(2)气阴两虚血瘀证:气短/喘息、乏力、心悸。口渴/咽干、自汗 /盗汗、手足心热、面色/口唇紫暗。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 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3)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安神定志; (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5)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6)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解郁安神。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22版)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22版)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22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22版)》

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

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

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早)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心悸(心律失常-室早)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心悸(心律失常-室早)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早)(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

及临床路径

(2011年)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1). 心虚胆怯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醒,食少纳呆,

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结代。

(2).气虚血瘀症: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

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水饮凌心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

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ZYYXH/T19-2008,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心悸(临川路径)

心悸(临川路径)

心悸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心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EHRA2011年心悸诊疗共识

1.临床表现:主观感觉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由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

2.诊断: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

1)病史: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心悸的诱因、发作与终止的方式、发作时的频率、伴随症状、既往的疾病史等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如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体征。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辅助检查: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电解质、肌酐、血糖、甲状腺功能、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

(2)心脏评估:心电图、远程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

优势病种心悸

优势病种心悸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

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ZYYXH/T19-2008,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心悸临床路径

心悸临床路径

心悸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EHRA 2011年心悸诊疗共识

1.临床表现:主观感觉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由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

2.诊断: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

1)病史: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心悸的诱因、发作与终止的方式、发作时的频率、伴随症状、既往的疾病史等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如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体征。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辅助检查: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电解质、肌酐、血糖、甲状腺功能、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

(2)心脏评估:心电图、远程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长程心电图监测;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2.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3.阴阳两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

4.痰瘀互阻证: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5.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6.痰火扰心证: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悸动不安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心悸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及心律变化,随时观察脉象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如出现心率持续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或40次以下或频发早搏,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做好记录。

2.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3—4升。

3.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心、交感、皮质下、神门、肾。

4. 遵医嘱中药足浴。

(二)不寐

1.了解病人睡眠状况及影响睡眠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2.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介绍改善睡眠的方法,指导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3. 晚餐不宜过饱,睡前1小时可吃莲子百合红枣羹 1碗或热牛奶1杯。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

4.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心、肾、脑、、神门、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双侧神门、内关、照海、申脉。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情分级M yerburg 分级≤3 级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4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

邪毒犯心证

湿热侵心证

气阴两虚证

心阳不足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6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心脏超声

(6)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2)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3)阴阳两虚证: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4)痰瘀互阻证: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5)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6)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2)耳针疗法

4.护理: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心悸、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Myerburg 分级>3 级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级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ID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