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修订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 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 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完成入院检查
重 占 八、、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2019年整理】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 < 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码:BNX01O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ACC/AHA/ESC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V 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 码: I49.302 )的患者。
2. 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v 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 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fi<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1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 编码:I47.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疗方案”。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常见证候:⑴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
兼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而易惊醒。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细弦。
⑵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
兼次症: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⑶肝肾阴亏:心悸失眠,眩晕耳鸣。
兼次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
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⑷心阳不振: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
兼次症:胸闷气短,面色晄白,自汗,畏寒喜温,或伴心痛,舌质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⑸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咳喘,不能平卧。
兼次症:胸脘痞满,纳呆食少,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形寒肢冷,小便不利。
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⑹血瘀气滞: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
兼次症:两胁胀痛,善太息,形寒肢冷,面唇紫暗,爪甲青紫。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
脉象涩,或结,或代。
⑺痰浊阻滞:心悸气短,胸闷胀满。
心悸临床路径.
— 47—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 ≤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 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 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_New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情分级M yerburg 分级≤3 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4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心 血 管 科中医临床路径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47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52)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ZYYXH/T19-2008,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65-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整理]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情分级M yerburg 分级≤3 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4月)。
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ZYYXH/T66-2008)。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9心血管科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住院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S)联合发布“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心虚胆怯证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不振证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患者。
2.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小于10000次,或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小于总心搏数的10%。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甲功五项、电解质、心肌酶学、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心悸(心律失常
□配合健康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书写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善内科基础治疗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调整方药
□加强中医特色疗法的评价与实施
□明确病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
□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
□强调健康宣教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心电监测
□中医辨证(2次/周)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
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心脏超声
胸痹心痛、心悸、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心 血 管 科 中医临床路径目 录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
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IO编码:1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08)。
l.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Ⅲ级或Ⅳ级的患者。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情分级 Myerburg 分级≤3 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 4 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心悸中医临床实施方案
心悸中医临床实施方案心悸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节律不齐或者心悸不适。
心悸可以是单独的症状,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之一。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心悸的中医临床实施方案。
一、中医对心悸的认识中医认为,心悸是由于心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的一种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心气和血液的运行状况对心脏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心悸的发生往往与气血不足、情志内伤、痰湿阻滞等因素有关。
二、中医临床实施方案1. 辨证施治心悸的治疗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心悸可分为气滞型、心血虚型、痰湿型、肝郁型等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悸,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 药物治疗对于气滞型心悸,可选用柴胡、香附、丹参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心血虚型心悸,可选用当归、黄芪、熟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痰湿型心悸,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肝郁型心悸,可选用柴胡、香附、枳壳等药物进行治疗。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心悸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多食用具有益气养血、理气化痰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鸡肉、鲫鱼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
4.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是心悸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在治疗心悸时,需要调节患者的情志。
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放松身心,可以通过散步、太极拳、针灸等方法进行情志调摄。
5. 中医治疗法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进行心悸的调理。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心脏功能;推拿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缓心悸症状;气功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平稳心跳。
总之,中医对心悸的治疗是综合的,既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又要结合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情志调摄和中医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该注意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预防心悸的发生。
心悸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 ≤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 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情分级M yerburg 分级≤3 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4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心悸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 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得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
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得《室性心律失常得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
302)得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得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心脏超声
(6)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2)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3)阴阳两虚证: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4)痰瘀互阻证: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5)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6)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2)耳针疗法
4.护理: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心悸、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Myerburg分级>3级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得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级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ID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