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临床路径.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修订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心悸临床路径.
— 47—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 ≤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 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 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 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 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完成入院检查
重 占 八、、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得患者、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得《室性心律失常得治疗指南》进行诊断、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
302)得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得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八)治疗方法1。
【2019年整理】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 < 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码:BNX01O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ACC/AHA/ESC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V 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 码: I49.302 )的患者。
2. 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v 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 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fi<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1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 编码:I47.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疗方案”。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常见证候:⑴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
兼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而易惊醒。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细弦。
⑵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
兼次症: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⑶肝肾阴亏:心悸失眠,眩晕耳鸣。
兼次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
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⑷心阳不振: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
兼次症:胸闷气短,面色晄白,自汗,畏寒喜温,或伴心痛,舌质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⑸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咳喘,不能平卧。
兼次症:胸脘痞满,纳呆食少,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形寒肢冷,小便不利。
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⑹血瘀气滞: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
兼次症:两胁胀痛,善太息,形寒肢冷,面唇紫暗,爪甲青紫。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
脉象涩,或结,或代。
⑺痰浊阻滞:心悸气短,胸闷胀满。
9心血管科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住院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S)联合发布“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心虚胆怯证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不振证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患者。
2.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小于10000次,或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小于总心搏数的10%。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甲功五项、电解质、心肌酶学、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心悸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 ≤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 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心悸(临川路径)
心悸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心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EHRA2011年心悸诊疗共识1.临床表现:主观感觉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
心悸可由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
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
2.诊断: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
1)病史: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
心悸的诱因、发作与终止的方式、发作时的频率、伴随症状、既往的疾病史等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2)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如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体征。
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辅助检查: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电解质、肌酐、血糖、甲状腺功能、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2)心脏评估:心电图、远程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长程心电图监测;(2)心脏事件记录器(3)植入式心脏事件检测器;(4)基因检测;(5)电生理检查;(6)结构性心脏病的检查(7)神经、内分泌检测(8)负荷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9)冠脉CT或冠脉造影(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病因、诱因的处理:处理导致心悸的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2.健康生活方式;3.纠正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心理疏导,必要时佐以药物治疗;4.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植入式除颤器治疗治疗相关心律失常。
心悸的标准化全科诊疗路径
心悸的标准化全科诊疗路径一、病史采集须注意的是:如患者就诊时有心悸发作,应立即扫描心电图,而不是进行复杂的病史采集。
流程1:询问患者心悸(主诉)的临床特点,详见表1。
有胸痛者,注意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
有气促、呼吸困难者,注意过度换气、二尖瓣狭窄、心力衰竭。
有眩晕、晕厥先兆者,注意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主动脉狭窄、联合脑血管疾病对糖尿病患者,注意低血糖可能。
询问相关临床表现以排除容易漏诊误诊的疾病。
本步流程提醒全科医生注意以下以心悸为主诉,而又容易被医生忽视的疾病(一般非严重疾病)。
比如: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做糖尿病筛查(此处先做临床表现筛查);对已诊断的糖尿病的患者,应重点询问患者进食及糖尿病用药情况;对甲状腺疾病、抑郁、焦虑患者,应关注睡眠、情绪、兴趣改变;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应关注颈椎的活动、疼痛情况;对贫血患者,关注贫血貌、柏油样黑便;对女性患者,要关注月经、妊娠、更年期综合征的非特异性表现。
二、体格检查对心悸患者的体格检查,应体现全科医学体格检查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初诊患者应有系统性体格检查,即全身各系统均应涉及,但如无特殊情况(根据病史指引),完成各系统基本检查即可。
根据患者症状/健康问题以及初步判断,对患者做有重点的针对性体格检查。
详见表2。
体格检查时要注意,检查过程中要关心患者感受(同理心)、舒适感,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征得同意,告知患者下一步需检查的部位,给予患者清楚的指示,遵循规范性、系统性、逻辑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尽量减少患者体位改变。
三、诊断和评估现患疾病的诊断:心悸的诊断流程,需要贯彻安全诊断策略。
对患者心悸的病因诊断时考虑如下3个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发热(感染),心身疾病(焦虑/ 抑郁/惊恐/躯体化障碍),早搏、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心力衰竭、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低血容量、药物作用。
心悸临床路径
心悸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EHRA 2011年心悸诊疗共识1.临床表现:主观感觉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
心悸可由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
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
2.诊断: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
1)病史: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
心悸的诱因、发作与终止的方式、发作时的频率、伴随症状、既往的疾病史等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如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体征。
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辅助检查: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心悸(ICD-10:R00.201)。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电解质、肌酐、血糖、甲状腺功能、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2)心脏评估:心电图、远程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长程心电图监测;(2)心脏事件记录器;(3)植入式心脏事件检测器;(4)基因检测;(5)电生理检查;(6)结构性心脏病的检查;(7)神经、内分泌检测;(8)负荷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9)冠脉CT或冠脉造影。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病因、诱因的处理:处理导致心悸的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2.健康生活方式;3.纠正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心理疏导,必要时佐以药物治疗;4.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植入式除颤器治疗治疗相关心律失常。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情分级M yerburg 分级≤3 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4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心悸(心律失常_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2011年)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1). 心虚胆怯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结代。
(2).气虚血瘀症: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水饮凌心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ZYYXH/T19-2008,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65-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3.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心悸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 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7
—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 ≤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 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 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心脏超声
(6)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 TA、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2)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3)阴阳两虚证: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4)痰瘀互阻证: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5)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6)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2)耳针疗法
4.护理: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
—48
—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心悸、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心电图或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Myerburg 分级>3 级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49
—
— 50
—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3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书写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善内科基础治疗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 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心电图 □胸部 X 线片 □心脏超声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1 次/日) □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医生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
的康复和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 病情分级 M yerburg 分级≤3 级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
实际住院日: 天
— 51 —
时间
年 月 日
(第 4-7 天)
年 月 日 (第 8-14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治疗效果、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调整方药 □加强中医特色疗法的评价与实施 □明确病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 □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 □强调健康宣教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心电监测 □中医辨证(2 次/周) □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2 次/周) □口服中药汤剂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复查动态心电图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配工合作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健康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