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 微课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作者简介篇一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获“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安妮·莎莉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
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
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二1、知识与能力:了解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1)理清心理活动变化的轨迹,感知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过程。
(2)品味相关心理描写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1、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一、导入新课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建立起一家家盲人、聋哑人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打开求知之门(一)不幸的童年五官三残,19个月时(一岁零七个月)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音了。
从一岁零七个月到六岁零九个月,五年多来海伦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二)幸运地遇到了莎莉文老师1、启示真理、给予深爱2、布娃娃见证了我最初打开求知之门的心路历程A(朗读)激动B(朗读)烦躁C(朗读)愧疚井水唤醒了我的灵魂A井房散步B水流手上C拼写水字理解句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三、感恩老师(一)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此前:渴望光明、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参考语句:雾中行船的比喻此后: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理解语句:1、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小心翼翼、不求甚解、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一、诵读法。
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二、质疑研讨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
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
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紧闭双眼,体验黑暗,谈感受。
二、预习检测1、疏解下列词语:(学生讲解)企盼:盼望。
迁徙(xǐ): 迁移。
繁衍(yǎn): 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 形容口吃。
2、安妮.莎莉文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资料链接安妮·莎莉文,美国著名的残障教育家。
由于沙眼使她双目近乎失明,但在一连串手术之后得以重见光明,并进入柏金斯盲人学校学习。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
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整理了6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基础知识认识本文作者,了解其生平。
b、基本技能学习本文优作文吧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c、学法指导自学兼指导d、思想教育1、学习作者坚韧不拔的的精神。
2、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意志品质。
3、理解体会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4、激励学生发奋图强。
e、能力培养1、学习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和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抒情性的文字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法选择指导学生提高独立阅读水平。
教学用具投影仪或者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美国有一个小女孩,她出生19个月即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
她十岁时才一次学会说话,生活的磨难迫使她不断的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在小读书期间,她的成绩优秀,从1904年他24岁开始,从事写作与演讲的职业,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名的有《海伦。
凯勒日记》《我的生活故事》等。
她就是美国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
凯勒。
在海伦。
凯勒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对她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海伦。
凯勒的启蒙教师——再塑海伦。
凯勒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老师在海伦。
凯勒7岁时开始教她,莎莉文老师原来也是盲目,经过治疗恢复了部分视力,是美国一所盲人学校的毕业生。
她用独特的方式教海伦。
凯勒听话、写字,为海伦。
凯勒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作者命运的人,这也是作者以“再塑生命”为本文题目的原因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海伦。
凯勒和她的老师。
二、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中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提问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1.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动机。
介绍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章:人物与环境的关系2.1 人物介绍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经历和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2.2 环境描绘分析作品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绘,与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对人物成长和命运的塑造作用。
第三章:生命的重塑与成长3.1 生命的重塑分析作品中人物在困境中的自我反思和生命重塑的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困境中寻找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3.2 成长与变化分析作品中人物在经历挑战和困境后的成长和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命和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
第四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4.1 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作品中人物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
4.2 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作品中人物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展现出生命的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生命的重塑与成长,以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总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2 课程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课程中的参与和表现,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的提升。
鼓励学生将课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
第六章:主题探讨与环境象征6.1 主题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顽强、自我救赎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阳光、河流等,它们如何体现主题。
6.2 环境象征分析作品中环境象征的意义,如自然环境的变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象征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章:人物心理与情感变化7.1 人物心理分析分析作品中人物在面临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如焦虑、绝望、希望等。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kuì)譬如(pì)激荡(dàng)奥秘(ào)拼凑(còu)花团锦簇(c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初中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三篇】

本⽂选⾃海伦凯勒的散⽂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篇记叙性散⽂,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师爱的教育⽽重获“光明”的故事。
⼩编整理了初中语⽂再塑⽣命的⼈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标1.培养学⽣从⽂中获取信息并进⾏概括及整体把握课⽂的能⼒。
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的内容,准确把握全⽂结构和⼈物性格。
2.揣摩⽂中重要语句,品味⽂章细腻优美的语⾔。
3.理解课⽂标题“再塑⽣命”的含义。
学习海伦·凯勒⾃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师深沉博⼤的爱⼼及其独特的教育⽅式。
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认识到与困难做⽃争是⼀个⼈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命的历程。
体味⽂章语⾔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命成功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结合海伦·凯勒的⽣平事迹,体会残疾⼈⽣活的艰⾟和“爱”之伟⼤,陶冶情操,使学⽣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课⽂标题“再塑⽣命”的含义,深⼊体会作为盲聋哑⼈的作者对⽣活的独特感悟。
⾝为体格健全的孩⼦,要体验海伦·凯勒的⼼理感受,从盲聋哑⼈的⾓度去体会他们的⽣活世界。
四、教学⽅法诵读法、⼩组合作法、讨论法、活动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视频、歌曲等。
2.学⽣分组查阅资料。
⑴收集有关海伦·凯勒和安妮·莎利⽂的资料。
⑵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努⼒⽽成功的残疾⼈的事迹。
⑶搜集有关爱的名⾔。
3.学⽣阅读课⽂,了解⼤意,注意⽤笔勾画疑难点。
借助⼯具书解决⽣字词。
4.学⽣分组提出疑问。
七、教学过程第⼀课时⼀、情感体验游戏活动导⼊(⼀)情感体验活动⼀让同学们蒙上眼睛,塞住⽿朵,排好队伍,⼿搭在前⾯⼀个同学的肩膀上,由教师在前⾯引路⾛楼梯。
(⼆)情感体验活动⼆让学⽣体验⽤⼿“听”话。
让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朵,邻桌同学在其⼿上书写,让其辨认。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精品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本文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
2. 解析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及其作品,强调她的成就和对生命的态度。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章: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教学内容:1. 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 海伦·凯勒的作品特点。
教学步骤:1. 介绍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强调她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
2. 分析海伦·凯勒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她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第三章: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的整体结构。
2. 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
2. 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看法。
第四章:分析课文精彩片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 分析这些片段对主题的贡献。
教学步骤:1. 挑选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这些片段如何体现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文本。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生命的理解和珍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六章:课文细节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再塑生命的人
第一课时
一、走进新课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的资料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文主要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件。
)
2.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对“我”做了哪些事情?
1)莎莉文老师与“我”第一次亲密接触;
2)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
3)教“我”拼写简单单词;
4)教“我”认识和理解“水”的含义;
5)教“我”比较复杂的单词。
3.这些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些事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以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更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这种感情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表达的更加明确。
四、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通过阅读课文,同学们觉得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归纳各部分的段意。
层次结构:
第(1—5)段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第(6—8)段写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
第(9—13)段写莎莉文老师向“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
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莎莉文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写一篇读后感。
1。